誰是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者
Ⅰ 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是誰
魯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1881~1936)
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魯迅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學,先入江南水師學堂,次年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其間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的「科學」與「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1904年到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後棄醫習文。
1906年回到東京從事文藝活動,翻譯、介紹俄國、東歐和其他一些被壓迫民族的文學作品,發表了《摩羅詩力說》、《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等富有戰斗精神的論文。1909年8月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課余輯錄亡佚古代小說。1912年到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部員。到北京後,任社會教育司科長、僉事。1918年初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並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抨擊家族制度與封建禮教。此後「一發而不可收」,陸續發表《孔乙己》、《葯》、《阿Q正傳》等傑作。同時,他還結合斗爭需要,創造了被稱為匕首或投槍的文體,寫了許多雜文和論文,後來結成雜感集《熱風》,論文則收入《墳》。1920年8月起,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校兼課,編定《中國小說史略》等書,並相繼出版了小說集《吶喊》、1925年領導青年建立莽原社、未名社,主編《莽原》,翻釋介紹外國文學。1926年8月在軍閥迫害下,離京到廈門大學任教。1927年底到上海,專事著述。1929年主編《科學的藝術論叢書》。1930年參加發起並組織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擔任「左聯」領導工作。其間,還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組織,與國民黨和帝國主義進行斗爭。在上海期間,陸續出版9本雜文集和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先後編輯《語絲》、《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頭》、《譯文》等文學刊物,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作品。他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1936年10月19日,這位偉大的文化巨人因積勞成疾,在上海逝世。
魯迅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對民主革命和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貢獻,並給人們留下了豐富寶貴的精神遺產。他一生著譯約近1000萬字,計有小說集3部,雜文集17部,散文詩集1部,回憶散文集1部,1400多封書信,還有1912年5月5日到1936年10月18日的日記(其中1922年的已佚),以及《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學術著作。他還翻譯了14個國家將近100位作家的文學作品和文藝理論,印成33部單行本。此外還輯錄、校勘古籍18種。這些著作曾有各種不同版本出版,現有1959年版《魯迅譯文集》10卷,1981年版《魯迅全集》16卷。魯迅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語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Ⅱ 英國現實小說奠基者 是笛福還是菲爾丁
笛福是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者。
代表作《魯賓遜漂流記》標志著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誕生。
菲爾丁是英國現代小說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湯姆瓊斯》代表了18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最高成就。
另附簡介:英國現代小說四大奠基人
笛福、斯威夫特、理查遜、菲爾丁是18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產生時期的四位代表作家。笛福以散文著稱,斯威夫特以諷刺小說著稱,理查遜以書信體小說著稱,菲爾丁以傳奇小說著稱。1.丹尼爾·笛福(約1660~1731年):英國現代小說的最早開拓者,有「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之稱。1719年,即在他59歲前後,發表了他的第一部也是最出色的一部小說《魯濱孫漂流記》,它標志著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誕生。笛福後來寫的小說中較重要的還有《摩爾·弗蘭德斯》、《羅克薩娜》等。2.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1745年):生於愛爾蘭首府都柏林的貧苦家庭。當過教士、牧師。1726年,他的代表作諷刺小說《格列佛游記》問世,影射和諷刺了當時英國王朝的腐敗和社會的黑暗。斯威夫特把藝術虛構和現實諷刺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運用反語、誇張、影射等多種諷刺手法,表現高度的諷刺技巧。這部小說後被列入世界名著。3.賽繆爾·理查遜(1689~1761年):生於木匠家庭,當過印刷廠學徒,後來自行經營印刷廠。他更注意描寫下層人物形象,作品結構更為完整。《帕美勒》在文學史上被稱為第一部現代英國小說;長達百萬字的《克拉麗莎》,是英國最長的一部小說,也是最優秀的悲慘小說之一。4.亨利·菲爾丁(1707~1754年):生於薩默塞特州的破落貴族家庭。高爾基稱他是熟悉英國生活的大師。他集各家之大成,把小說創作的藝術向前推進了一步,成為這一時期英國最傑出的小說家。代表作《湯姆·瓊斯》,標志著18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最高成就。
Ⅲ 現代主義文學的三大奠基人
奧地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法國作家馬賽爾·普魯斯特、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是現代主義文學的三大奠基人。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提倡從人的心理感受出發,表現生活對人的壓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徵性、荒誕性、意識流去表現荒誕的世界裡異化的人的危機意識;在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中,人物往往是變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誕的,主題往往是絕望的。
1弗蘭茨·卡夫卡,代表作有《審判》、《城堡》、《變形記》等,創作主題主要是現代社會中人的異化和孤獨,揭示了一種荒誕的充滿非理性色彩的景象,個人式的、憂郁的、孤獨的情緒,運用的是象徵式的手法。他的作品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卻極為深遠,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超現實主義余黨視之為同仁,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荒誕派以之為先驅,20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黑色幽默」奉之為典範
2馬賽爾·普魯斯特,代表作《追憶似水年華》等。他不注重敘述故事,交代情節和刻畫人物形象,而注重抒發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感想和分析,在作品中力圖抓住情感的無限豐富性,捕捉各種感覺、回憶、意念。他是意識流文學的先驅與大師,也是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
3詹姆斯·喬伊斯,代表作長篇小說《尤利西斯》表現現代社會中人的孤獨與悲觀,是意識流作品的代表作,後期作品《芬尼根的守靈夜》借用夢境表達對人類的存在和命運的終極思考。他專注於表現內心深處的火花掠過大腦時隱約間傳遞出無數信息,行文上使用變化多端的語言形式、第三人稱的敘述與第一人稱的視角交替、自由間接引語、內心獨白、破折號代替引號等特殊表達。不少歐洲當代的重要作家都受到了喬伊斯的影響。
弗蘭茨·卡夫卡與馬塞爾·普魯斯特、詹姆斯·喬伊斯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
Ⅳ 現代文學三大奠基者是誰
我只聽說過 魯迅被認為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至於「現代文學三大奠基者」這種說法沒有聽說過,個人觀點魯迅、老舍、茅盾
Ⅳ 短篇小說之王是誰(美譽法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1莫泊桑 2福樓拜 3羅曼 羅蘭 4都德
福樓拜是美譽法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而莫泊桑則曾是福樓拜的徒弟,是短篇小說之王。
拓展:
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是法國19世紀著名小說家,他創作了《羊脂球》
(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
於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的
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
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
《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
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他被人稱為短篇小說巨匠。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1866年1月29日生於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鎮克拉姆西。15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1899年,羅曼·羅蘭畢業於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校,通過會考取得了中學教師終身職位的資格。其後入羅馬法國考古學校當研究生。歸國後在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並從事文藝創作。這時期他寫了7個劇本,以歷史上的英雄事件為題材,試圖以「革命戲劇」對抗陳腐的戲劇藝術。
阿爾豐斯·都德 (阿爾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5日),法國19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1840年5月13日生於普羅旺斯,1897年12月15日卒於巴黎。代表作:《小東西》《達拉斯貢城的達達蘭》《柏林之圍》、《最後一課》
居斯塔夫·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1821.12.12-1880.5.8)短篇小說《狂人回憶》(1838)寫他對一位音樂出版商妻子的熾熱感情,這位出版商的妻子就是《情感教育》中阿爾努夫人的原型。福樓拜同時也是傑出的文體家,他的「客觀而無動於衷」的創作理論和精雕細刻的藝術風格,在法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薩朗波》、《情感教育》、《聖安東尼的誘惑》、《布瓦爾和佩庫歇》和短篇小說集《三故事》等,對19世紀末及至20世紀文學,尤其是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自然主義文學的鼻祖」、「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者」。
朋友,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愉快!!! n*^-^*n ,+^-^+, 『@^-^@』
Ⅵ 中國現代文學史現代小說奠基人是誰
西方現代文學包括許多流派,所以我認為不是某個人。從哲學思想看,奠基人應該有叔本華(1788-1860)、尼采(1844-1900)、柏格森(1859-1941)、薩特(1905-1980)、弗洛伊德(1856-1939)
Ⅶ 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是誰
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是:魯迅。
現代文學奠基人是指對於我國現代文學做出重大貢獻,並起到劃時代意義的人。含義現代文學奠基人是指一個國家現代文學的開創者。
現代小說,從時間上來說是指五四運動以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小說;從性質上來說是指小說的內容和形式方面相對於中國古代小說而言,採用白話文形式表現中國人的審美心態和情感方式。
現代小說推薦
1、《心墳》作者:蛋蛋1113
文案:一座心城,一座墳,墳里葬著未亡人。童話里,人魚公主變成了泡沫,消失在大海里,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的生活。
現實中,王子只惦記著人魚公主月光下暗自哭泣的眼淚,公主從此活在婚姻的墳墓中。但是,這座墳,是宋予問自己逼來的,所以披荊斬棘,也只能獨自往前走,因為,她是愛情的故事裡,永遠的壞心。
2、《原來你還在這里》作者:辛夷塢
文案:蘇韻錦:其實這些年來我並不經常想起他,這個城市並不太大,可我從來沒有遇見過他。假如有一天我們重遇,我唯一的心願是——我希望他不幸福。
程錚:我從來沒有後悔過跟你分開,然而,不管走得多遠,我總相信有一天我會把你找回來。
Ⅷ 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是誰
魯迅的小說是現代文學的基石
但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應該是施蟄存(原名叫施青萍)
Ⅸ 西方現代文學奠基人是誰
歐洲的莫泊桑。美國的菲茨傑拉德,塞林格。
Ⅹ 誰被稱為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人
是卡夫卡。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並不多,但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卻是極為深遠的。卡夫卡生活和創作活動的主要時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家庭因素與社會環境,造成了他與社會與他人的多層隔絕,使得卡夫卡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而社會的腐敗,奧匈帝國的強暴專制,政治矛盾與民族矛盾的雙重困擾,人民生活的貧窮困苦,經濟的衰敗,這一切更加深了敏感抑鬱的卡夫卡內心的苦悶。於是,時時縈繞著他對社會的陌生感,孤獨感與恐懼感,成了他創作的永恆主題。
美國詩人奧登認為:「他與我們時代的關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與他們時代的關系。」卡夫卡的小說揭示了一種荒誕的充滿非理性色彩的景象,個人式的、憂郁的、孤獨的情緒,運用的是象徵式的手法。後世的許多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如「荒誕派戲劇」、法國的「新小說」等都把卡夫卡奉為自己的鼻祖。
卡夫卡是20世紀絕無僅有的寫作天才。他與馬塞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等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變形記》是其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他的三部長篇小說是《審判》、《城堡》和《美國》。
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的手法,表現人的孤立、絕望。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興起的「荒誕派戲劇」、法國的「新小說」和在美國出現的「黑色幽默」小說等文學流派都受到卡夫卡小說的影響。
卡夫卡被認為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是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其作品主題曲折晦澀,情節支離破碎,思路不連貫,跳躍性很大,語言的象徵意義很強,這給閱讀和理解他的作品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卡夫卡的作品難讀,連母語是德語的讀者也覺得讀懂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那獨到的認識,深刻的批判,入木三分的描寫,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只要你能讀進去,只要你能摸到作品的脈絡,定會獲益匪淺。下點功夫讀一讀卡夫卡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