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狂人日記對現代小說寫作的貢獻

狂人日記對現代小說寫作的貢獻

發布時間: 2022-03-05 19:48:35

1. 魯迅對中國文學有什麼貢獻

“作為表象的魯迅,始終是一個啟蒙者。首先是個啟蒙者,而且是個優秀的啟蒙者。正像人們把孫文叫作革命之父一樣,魯迅是現代中國國民文化之母”

這是日本文學評論家竹內好說的,“魯迅是現代中國國民文化之母”,很難想像沒有魯迅的中國文化史究竟會如何寫呢?

2. 魯迅對現代文學的主要貢獻在哪些方面

兩個方面:

1、文藝貢獻

魯迅在小說、散文、雜文、木刻、現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貢獻。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小說建立了中國小說的新形式;他所創作散文更是「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

他的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斗性,是後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

他所創作的雜文更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網路全書。

2、學術貢獻

魯迅運用西方的文學觀念研究中國古典小說撰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其不僅結束了「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的時代。

也創造了文學史著作的典型範例,「為後學開示無數法門」,郭沫若將其與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並稱為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雙璧。

(2)狂人日記對現代小說寫作的貢獻擴展閱讀

魯迅代表作品介紹:

1、《吶喊》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

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2、《彷徨》

《彷徨》是近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小說集,於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後編入《魯迅全集》。

《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樓上》、《傷逝》等11篇小說。作品表達了作者徹底的不妥協地反對封建主義的精神,是中國革命思想的鏡子。

作品主要包括農民和知識分子兩類題材。前者以《祝福》和《示眾》為代表;後者以《在酒樓上》和《孤獨者》為代表。

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該小說集在深廣的歷史圖景中,對人物命運的敘述滲透感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魯迅

3. 魯迅對中國文學的貢獻是什麼

魯迅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說、散文、雜文、木刻、現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貢獻。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小說建立了中國小說的新形式。

他所創作散文更是「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他的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斗性,是後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創作的雜文更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網路全書。

作為翻譯家他大量的翻譯了外國的文學作品、科學自然作品為開啟民智,引入先進的科學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3)狂人日記對現代小說寫作的貢獻擴展閱讀:

藝術特質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

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在觀察和表現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里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病苦」。

人物軼事

魯迅在廣州時,一個青年受他的感化,隨他到了上海。到上海後,魯迅熱情的留他在自己景雲里的寓所住,後來那人又讓魯迅給他在上海找個工作。魯迅很為難的情況下找到郁達夫說實在沒辦法,須請一家書店報館名義上請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三四十元由魯迅自己拿出,由達夫轉交給書店報館作為月薪發給他。魯迅對青年的提攜幫助程度可見一斑。

4. 魯迅和趙樹理對現代文學的貢獻

魯迅趙樹理對現代文學的互補式貢獻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前有魯迅,後有趙樹理,同為鑄就中國現代文學的輝煌,立下 了堪載史冊的卓越功勛,他們既有聯系,又相區別。

、里程碑式的文壇巨匠

鴉片戰爭在轟開國門的同時,也驚醒了昏然酣睡中的國人之美夢。為救吾國吾民,半 個多世紀以來,仁人志士們前仆後繼,慷慨赴難,但無論是旨在科技救國的洋務運動, 還是立足政體革新的辛亥革命,最後均以失敗告終。慘痛的教訓使先覺者深切意識到, 思想革命乃是當務之急。於是乎,以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為宗旨的新文化運動在中 華大地驟然而起。文學革命作為思想革命之重要一翼應運而生,在理論倡導上,胡適的 《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周作人的《人的文學》等一系列文章振 聾發聵,原本死寂的文壇頓然風雷乍起,一場創作實踐層面上的文學革命已是箭在弦上 。正是在這「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特定背景下,魯迅的《狂人日記》於1918年破土而出 ,並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1](P339)轟動文壇,成為現代白話小說的開山之 作。從此,魯迅便一發而不可收,相繼寫了《孔乙己》《葯》等十餘篇小說,且於1923 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吶喊》,小說的數量雖不算多,但其文體形式卻是萬象紛呈, 恰如當年茅盾之所言:「幾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而這些新形式又莫不給青年作者以 極大的影響,必然有多數人跟上去試驗。」[2](P324)魯迅在現代文學發生期的突出貢 獻之一,誠如他自己所言,是以文學創作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從而使胡適、陳獨秀 等人力倡的文學革命理論得以開花結果。魯迅的創作真正使中國小說從傳統所固有的故 事框架中徹底解放出來,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多樣化發展的基礎,並無可置疑地確定了 其現代文學奠基者的地位。

在魯迅等文壇巨擘的艱難努力下,嶄新的現代文學在古老的中華大地站穩了腳跟,實 現了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接軌,推進了中國文學的現代化。遺憾的是,在長期閉關自 守狀態下,國人本來就對西方文化知之甚少,文學革命的發展又極迅猛,人們無暇對西 方各種思潮進行消化、鑒別,再加上文學革命中的主幹分子多為小資產階級的激進派, 思想方法上難免有偏激和走極端的弊病,這就使文學革命不可避免地帶有「在否定傳統 時,就往往否定一切,而在學習西方新思潮時,又容易肯定一切」[3](P42)的特點,這 就導致了新文學降生伊始即帶有嚴重的「西化」傾向,只是停留在少數知識分子中間, 與本邦民眾,特別是與占人口90%的農民群眾相脫離,這種脫離甚至嚴重到了令人瞠目 結舌的地步:魯迅反映農民生活的經典力作《阿Q正傳》居然被中國的農民讀者拒之千 里之外。文學革命是在思想革命的時代潮流下應運而生的,其宗旨之一就是要竊取西方 文學聖火以改變愚弱國民之靈魂。倘若新文學不能被大眾所接受,那麼,新文學作品中 所蘊涵的思想再宏深、再精闢,也只能與民眾們失之交臂。因此,若不能徹底實現新文 學從「西化」到「民族化」、「大眾化」的根本性轉變,就不僅不能使新文學在中國大 地真正紮根結果,而且也難以實現新文學開拓者們借文學改造國人之靈魂、借啟蒙以救 國的一片苦衷。可以肯定地說,以西方文學為參照系、對西方文學生吞活剝始建而成的 中國新文學,一開始就面臨著民族化、大眾化這一嚴峻使命。早在五四時期,有識之士 就高舉起「平民文學」之大旗,「左聯」成立伊始,即設立了文藝大眾化研究會,盡管 先輩們殫精竭慮,作了種種努力,然心有餘而力不足,終因歷史條件的限制而功虧一簣 。直到趙樹理登臨文壇,《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等作品風行於世,才標志著新 文學民族化、大眾化的最終勝利,才真正實現了新文學與人民大眾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熱情擁抱。

《狂人日記》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誕生,《小二黑結婚》則預示著新文學的徹底大 眾化。沒有魯迅,中國文學不知何時方能與世界文學接軌;沒有趙樹理,新文學本土化 的歷程不知何時是個盡頭。正鑒於此,我們可作如是言:魯迅是不朽的,趙樹理同樣也 是不朽的,他們同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兩位里程碑式的文壇巨匠。

二、義無反顧地張揚文學的功利性

在文學價值上,魯迅與趙樹理有著驚人的相似點:注重文學的功利性,主動而熱忱地 追求文學的教育功能與認識功能。魯迅棄醫從文的初衷是為了啟蒙,為了改良人生:「 說到『為什麼』做小說罷,我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 』,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 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4](P212)正是在這一創作思想指導下,魯迅的整個現 實主義小說,無論是《吶喊》,還是《彷徨》都始終如一地顯示出強烈的「審丑」意識 ,「審丑」成了《吶喊》《彷徨》最為醒目的標識。

5. 魯迅狂人日記在思想和藝術上對現代小說開創性

魯迅的小說,開創性貢獻在於他的思想。白話小說在明清時期就很繁榮,而魯迅不僅僅在白話文語言上對現代小說做出了貢獻,更重要的是他的反帝反封建反專制的思想,指導年輕一代。

6. 魯迅對現代小說藝術的貢獻

魯迅是中國現代小說及現代小說理論的開創者。魯迅文學創作的主要成就在小說。他以《吶喊》、《彷徨》顯示了「五四」文學革命的「實績」,開創了現代小說的先河。現代小說在他手裡開創,也在他手裡成熟。他的小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作家。他不僅是現代小說的開創者,而且也是現代小說的理論開創者。他的小說理論,來源於他豐厚的文學理論觀念,更得源於他的創作經驗,比那些純粹的小說理論,更具有說服力和指導性。首先,魯迅先生創作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小說」,為中國小說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普通民眾,寫出了"人的覺醒";他用白話創作,用截取生活片斷的方法來顯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種種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他吸收和借鑒了現代西方小說的經驗,使敘述方式和敘述角度多樣化;他是中國小說走向現代化的優秀旗手。從中國小說發展史來看,魯迅確是現代小說的開山鼻祖。1918年《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發表於《新青年》,以「深切和格式的特別」而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偉大開端。其次,魯迅的小說作品既使人感受到一種沁人心脾、回味無窮的感性美,又揭示著催人奮進、閃爍著時代光輝的理性美。魯迅是第一個中國新文學史上最深刻的反映農民問題的偉大作家。當述及1922年至1925年北京文壇成了「寂寞荒涼的古戰場」之後,魯迅又發現其間從四處鄉間跑來北京「僑寓」的一代年輕作者,所寫小說往往「隱現著鄉愁」,魯迅稱之為「鄉土文學」。這一命名也成為經典之論,被後起的研究者所廣為採納。魯迅「命名」不同於生硬地照搬某些洋概念,更不同於簡單的拿文壇的事例去「證實」某種概念的存在,而是把構成文學史現象的最有特徵的表現,上升為一種理論的概述與定位。類似的「命名」在魯迅的其它論述中都有表現,如論述莽原社為「聊以快意」的一群,狂飆社對惡濁社會的譏刺搏擊以及「虛無的反抗」,「未名社」在將「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等等。魯迅尋找這種種不同創作傾向之間的轉換或對立的關系,實際上這幾個社團又都環環緊扣,此起彼伏地裝點了20年代中期的文壇。 他站在人民本位的立場上,把中國人的主題—— 連同他們的破衣衫、悲哀的命運和痛苦靈魂帶領了長期為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盤踞的文學殿堂。在以往的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虛幻的民生,人民還是在水深火熱之中煎熬,魯迅以作品將人民從精神上解脫,這是一種從理論上的改觀。在魯迅的筆下,我們既看到了被兵匪官僚折磨得成為木偶人一般的中年閏土,也看到了像雙喜、阿發一樣機智能幹、純朴無私的農村少年。魯迅這些洋溢著濃郁鄉土氣息的作品,為中國現代鄉土文學奠定了雄厚的基石。在魯迅反映下層人物的作品中,他的著意描寫並非是那些惺惺相惜般的無病呻吟,總是把活生生的現實同殘酷的封建制度以及國人所具有的劣根性緊密相連,以現實中的小事刻畫出重大的社會問題。比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既是被科舉制度愚弄乃至毀滅的一個下層知識分子,又是一個不能清醒遭人恥笑的的可憐人物,給人留下一個可悲、可嘆的鮮活人物形象,令讀者無不深深思索。同樣《一件小事》中,啟示知識分子正視自己的陰暗面,向滿身塵垢卻正值無私的「卑賤者」學習,從他們身上尋求希望和力量。第三,魯迅在新文學所採取的不同思路讓我們看清了新知識者在資源建構上的不足。魯迅在師承上,他支持錢玄同,肯定文學革命的白話文文言,「白話在生長,總當篤信進化論,相信「文學救國」的思想倫理意義,而且在白話文問題上以《新青年》主張以後為大關鍵」。在他的文學思想上,他承章太炎而來追慕魏晉文學的事實也早為論家所注意了。魯迅通過發掘提煉特定的文學現象來把握文學進程,並在解釋這些現象時,充分注意其與社會思潮的聯系,注意形成典型文學現象的創作心態與情感表達方式。這樣,所謂「歷史的聯系」就是很具體可感。魯迅通過文學現象的提煉去展示文學發展過程的方法,能做到抓住要點總攬全局,抓環節體現過程,這是文學史研究的一種卓有成效的方法,至今仍不失其方法論上的啟示意義。他的作品是現實與理想緊密相連的完美整體,他秉承了諸家的眾才之長,既深刻鞭撻黑暗封建社會的殘酷,又把人類美好理想深情寄託出來,但絕不是虛幻的烏托邦式的超現實理想。譬如,他在《燈下漫筆》中寫道「……這人肉的宴席現在還排著,有很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盪這些使人者,掀掉這宴席,毀壞這廚房,這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人如其人,文為心聲。魯迅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通過自己的作品把現實與理想完美結合起來。魯迅宛如滾滾長江之上的一顆熠熠閃光的指路航標,魯迅的作品永遠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珍貴瑰寶。

7. 魯迅對現代文學的主要貢獻在哪些方面

「文學革命」發起之後,一大批的白話文文學作品涌現,但是,這一時期真正顯示文學實績的是魯迅。
他將文學看作是改變國民精神的「第一要著」,與周作人一起翻譯《外域小說集》第一次系統的介紹世界被壓迫民族的文學,受到外國浪漫主義文學家如尼採的影響,將立人視為文學的出路,文學家魯迅大的誕生標志著中國現代文學的深刻自覺。
1918年,《狂人日記》的刊登標志著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
小說集《吶喊》、《彷徨》是

8. 以作品為例,試論魯迅對中國現代小說的貢獻(10)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它以全新的現代創作手法,新穎的小說形式、現實主義與象徵主義相結合的手法,以及獨特的意識流手法,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表現了現代人的初步覺醒,作品從一問世,就引起巨大反響,達到了現代小說的成熟。
其次包括《狂人日記》在內的20年代的《吶喊》《彷徨》小說集同樣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不但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同樣成為現代小說成熟的標志。
1、在創作方法上,魯迅開辟了多種創作方法的源頭:《孔乙己》《明天》《祝福》《離婚》等顯示了清醒的現實主義特點;《狂人日記》則是現實主義與象徵主義的完美結合;《肥皂》《白光》有心理剖析的色彩。在魯迅小說「復調」小說的特點。
2、在藝術表現上也有許多創造,A\藝術風格多樣化,整體上注重白描,也有《傷逝》《孤獨者》等抒情小說;有《高老夫子》《肥皂》等諷刺小說;有《故鄉》《社戲》等鄉土小說;《孔已己》外在的喜劇性中所蘊涵的悲劇意味,B\在格式上,魯迅更是「創造新形式的先鋒」,他的小說幾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狂人日記》採用第一人稱的日記體、意識流手法;《《孔乙己》截取人物生平片段來概括人的一生;《葯》從時間中途起筆。C\以「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典型化方法、利用典型細節、白描以及「畫眼睛」的手法來塑造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D從敘述角度有第一人稱、第三人稱、同時應用第一第三人稱,E從時序順序上看,有倒敘,有順序F從情節看,有單線,有復線。

9. 魯迅的小說創作對中國小說現代化有什麼貢獻

魯迅是中國現代小說及現代小說理論的開創者。魯迅文學創作的主要成就在小說。他以《吶喊》、《彷徨》顯示了「五四」文學革命的「實績」,開創了現代小說的先河。現代小說在他手裡開創,也在他手裡成熟。他的小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作家。他不僅是現代小說的開創者,而且也是現代小說的理論開創者。他的小說理論,來源於他豐厚的文學理論觀念,更得源於他的創作經驗,比那些純粹的小說理論,更具有說服力和指導性。首先,魯迅先生創作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小說」,為中國小說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普通民眾,寫出了"人的覺醒";他用白話創作,用截取生活片斷的方法來顯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種種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他吸收和借鑒了現代西方小說的經驗,使敘述方式和敘述角度多樣化;他是中國小說走向現代化的優秀旗手。從中國小說發展史來看,魯迅確是現代小說的開山鼻祖。1918年《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發表於《新青年》,以「深切和格式的特別」而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偉大開端。其次,魯迅的小說作品既使人感受到一種沁人心脾、回味無窮的感性美,又揭示著催人奮進、閃爍著時代光輝的理性美。魯迅是第一個中國新文學史上最深刻的反映農民問題的偉大作家。當述及1922年至1925年北京文壇成了「寂寞荒涼的古戰場」之後,魯迅又發現其間從四處鄉間跑來北京「僑寓」的一代年輕作者,所寫小說往往「隱現著鄉愁」,魯迅稱之為「鄉土文學」。這一命名也成為經典之論,被後起的研究者所廣為採納。魯迅「命名」不同於生硬地照搬某些洋概念,更不同於簡單的拿文壇的事例去「證實」某種概念的存在,而是把構成文學史現象的最有特徵的表現,上升為一種理論的概述與定位。類似的「命名」在魯迅的其它論述中都有表現,如論述莽原社為「聊以快意」的一群,狂飆社對惡濁社會的譏刺搏擊以及「虛無的反抗」,「未名社」在將「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等等。魯迅尋找這種種不同創作傾向之間的轉換或對立的關系,實際上這幾個社團又都環環緊扣,此起彼伏地裝點了20年代中期的文壇。
他站在人民本位的立場上,把中國人的主題—— 連同他們的破衣衫、悲哀的命運和痛苦靈魂帶領了長期為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盤踞的文學殿堂。在以往的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虛幻的民生,人民還是在水深火熱之中煎熬,魯迅以作品將人民從精神上解脫,這是一種從理論上的改觀。在魯迅的筆下,我們既看到了被兵匪官僚折磨得成為木偶人一般的中年閏土,也看到了像雙喜、阿發一樣機智能幹、純朴無私的農村少年。魯迅這些洋溢著濃郁鄉土氣息的作品,為中國現代鄉土文學奠定了雄厚的基石。在魯迅反映下層人物的作品中,他的著意描寫並非是那些惺惺相惜般的無病呻吟,總是把活生生的現實同殘酷的封建制度以及國人所具有的劣根性緊密相連,以現實中的小事刻畫出重大的社會問題。比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既是被科舉制度愚弄乃至毀滅的一個下層知識分子,又是一個不能清醒遭人恥笑的的可憐人物,給人留下一個可悲、可嘆的鮮活人物形象,令讀者無不深深思索。同樣《一件小事》中,啟示知識分子正視自己的陰暗面,向滿身塵垢卻正值無私的「卑賤者」學習,從他們身上尋求希望和力量。第三,魯迅在新文學所採取的不同思路讓我們看清了新知識者在資源建構上的不足。魯迅在師承上,他支持錢玄同,肯定文學革命的白話文文言,「白話在生長,總當篤信進化論,相信「文學救國」的思想倫理意義,而且在白話文問題上以《新青年》主張以後為大關鍵」。在他的文學思想上,他承章太炎而來追慕魏晉文學的事實也早為論家所注意了。魯迅通過發掘提煉特定的文學現象來把握文學進程,並在解釋這些現象時,充分注意其與社會思潮的聯系,注意形成典型文學現象的創作心態與情感表達方式。這樣,所謂「歷史的聯系」就是很具體可感。魯迅通過文學現象的提煉去展示文學發展過程的方法,能做到抓住要點總攬全局,抓環節體現過程,這是文學史研究的一種卓有成效的方法,至今仍不失其方法論上的啟示意義。他的作品是現實與理想緊密相連的完美整體,他秉承了諸家的眾才之長,既深刻鞭撻黑暗封建社會的殘酷,又把人類美好理想深情寄託出來,但絕不是虛幻的烏托邦式的超現實理想。譬如,他在《燈下漫筆》中寫道「……這人肉的宴席現在還排著,有很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盪這些使人者,掀掉這宴席,毀壞這廚房,這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人如其人,文為心聲。魯迅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通過自己的作品把現實與理想完美結合起來。魯迅宛如滾滾長江之上的一顆熠熠閃光的指路航標,魯迅的作品永遠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珍貴瑰寶。

熱點內容
00年代言情小說作家 發布:2025-02-09 13:07:47 瀏覽:232
古代殺手名字小說 發布:2025-02-09 12:40:40 瀏覽:952
都市小說校園人妻小說網 發布:2025-02-09 12:35:54 瀏覽:794
f古代小說百度雲 發布:2025-02-09 12:23:33 瀏覽:581
女主角錢多多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2-09 11:58:51 瀏覽:762
三國召喚系統小說完結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2-09 11:51:38 瀏覽:910
顧南溪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2-09 11:51:01 瀏覽:913
玄門大師免費小說 發布:2025-02-09 11:50:16 瀏覽:141
歡脫穿越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09 11:49:29 瀏覽:700
文筆好的玄幻言情女強小說完結 發布:2025-02-09 11:11:33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