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女性日記體小說的敘事與話語策略以莎菲女士的日記為例

現代女性日記體小說的敘事與話語策略以莎菲女士的日記為例

發布時間: 2021-06-17 19:09:01

A. 《莎菲的女士的日記》

作者用大膽的毫不遮掩的筆觸,細膩真實地刻劃出女方角莎菲倔強的個性和反叛精神,同時明確地表露出脫離社會的個人主義者的反抗帶來的悲劇結果。莎菲這種女性是具有代表意義的,她追求真正的愛情,追求自己,希望人們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舊勢力決裂,但新東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滿是對著當時的社會的。
莎菲女士的日記》中雖沒有對莎菲外貌的描寫,但是我們從葦弟、凌吉士及周圍的人對莎菲的態度上可以想像出,她是一個林黛玉式的病態美女,性情乖張而又讓人憐愛。《阿毛姑娘》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就是國立藝術院的教授想請阿毛作模特給他們畫,每月給五十幾塊錢,這足以證明阿毛雖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少婦,但肯定具有較好的面容和身段。真是雖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
.《莎菲女士的日記》:作者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一部日記體中篇小說,發表於二十年代末期。創作背景:丁玲是「五四」以後第二代善寫女性並始終持女性立場的作家。丁玲在二十年代末期,自身便是在母親影響下,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思想的感召下自覺追求自由、民主、追求個性解放的新女性,然後又在「五四」高潮退去時曾一度陷入苦悶的氛圍中。《莎菲女士的日記》正是反映了這個大時代背景上的女性青年知識的精神狀況,是作家的成名作,莎菲這一形象是她早期作品裡一系列「五四」退潮後小資產階級叛逆、苦悶的知識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在莎菲身上,有對封建禮教的背叛,對追求「真的愛情」,個性解放的無限憧憬。她執拗地尋求人生的意義而無所得,鄙視世俗又不時感到有沉入縱情聲色中的危險,重感情更愛幻想、狂想。這就具體反映出歷史投射到一部分知識分子身上的時代陰影——使反抗帶有病態但仍是反抗,莎菲的苦悶是受「五四」新思想熏陶的青年,又在後來彷徨無主的真實寫照。作品中主要人物有莎菲、葦弟、凌吉士等。
她作為一個覺醒的女性,一個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她的這種性格更集中地從她對愛情的看法和追求中體現出來。
她有著不同常人的愛情觀:她卑視世俗的女人要一個家庭、一個丈夫、作一個安安穩穩的妻子。她追求的是丈夫、朋友、情人相統一。她追求著靈與肉相統一的愛情。因而她嘲笑毓芳和雲霖是「禁慾主義者」。莎菲的這種「靈肉相統一」的愛情觀是通過她與兩個男人:葦弟和凌吉士的關系表現出來的。
可以說,葦弟對莎菲忠心耿耿,關心得無微不至,但是莎菲看不上他。他怯懦,動不動就哭,一點也不懂得莎菲的思想,因而他不能走進莎菲的心靈深處。他盡管會是個好丈夫,卻決不會成為莎菲的朋友和情人。此時的莎菲正陷入對「愛」的追求的幻滅的苦悶中,沒有一個人理解她。而她是個已覺醒了的少女,有著強烈的性愛意識,她渴望被人愛和愛別人。對漂亮男人的渴慕,正是少女本能的意識。這時,她遇見了凌吉士,一個有著豐儀外表的南洋人。從此她失去了心理的平衡。表面上她仍如以往一樣自尊、自強,心理深處卻在忍受「愛情」的煎熬。她為追求愛情,不顧一切採取行動------搬家,這是她向愛情進攻的第一步。後來她又直面毓芳和雲霖,請凌吉士給她補習英文。面對葦弟,她是那樣清醒,而面對凌吉士,她的愛象所有的女子一樣只有盲目。「我要佔有他,我要他無條件獻上他的心,跪著求我賜給他的吻呢」,她依賴著這種強烈的渴求而生活奮斗著。
慢慢地,她發現「就在他豐儀的裡面是躲著一個何等卑丑的靈魂」,按理說,象她這樣一個自尊自愛的叛逆女性,會斷然與凌吉士絕交的,然而,正象莎菲自已所說的那樣,她「不過是一個女性十足的女人」,她無法超越自然人性中那種虛榮、征服、佔有的慾望。因而,莎菲依然「傾慕他,思念他,甚至於沒有他我就失掉一切生活意義的保障了。」她也清楚「假設只要我自已肯,肯把嚴厲的拒絕放到我眸子中去,我敢相信,他不會那樣大膽。」然而她卻「剛從夢里醒來,一揉開睡眼,便又思念那市儈了。」這樣便形成了理智與情感的沖突。而情感卻總是遙見上風的,一見到凌吉士,就只是瘋狂地渴求他擁抱她、吻她。她的這種渴求與其說是對愛的渴求,倒不如說是一個征服狂的焦灼。因而,當她的目的達到後,她沒有獲得愛情的欣喜,而只有徵服者的滿足,「我勝利了!我勝利了!」「我只從那滿足中感到勝利,從這勝利中得到凄涼。」她在追求靈與肉相統一的愛情中失敗了,於是她凄然南下。「悄悄的生下來,悄悄的死去。」

B. 莎菲女士的日記受哪些西方作家的影響

中篇小說。丁玲作。1928年發表。莎菲是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痛恨和蔑視一切,卻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患了肺病後,便放縱自己的感情,她追求南洋華僑凌吉士,卻又鄙視他卑劣的靈魂,終於陷於痛苦的掙扎之中。
《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作者於1927年寫的。它是一篇日記體裁的小說,小說描寫了「五四」運動後幾年北京城裡的幾個青年的生活。作者用大膽的毫不遮掩的筆觸,細膩真實地刻畫出女主角莎菲倔強的個性和反叛精神,同時明確地表露出脫離社會的個人主義者的反抗帶來的悲劇結果。莎菲這種女性是具有代表意義的,她追求真正的愛情,追求自己,希望人們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舊勢力決裂,但新東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滿是對著當時的社會的。
丁玲在20年代時就以其大膽的女性意識、敏銳的文學感覺和細膩的敘述風格聞名文壇,其中《莎菲女士的日記》反映了當時知識少女的苦悶與追求,成為文壇不朽之作,寫於40年代中後期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是她創作生涯的高峰,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百家叢書的一種。

C. 莎菲女士的日記怎麼樣

-_-「悄悄地活下來,悄悄地死去,啊!我可憐你,莎菲!」 當代著名美國文藝評論家Susan sontag在《疾病的隱喻》中指出:「任何形式對社會規范的背離都可以看作是一種病態」。如果一個女性生活在傳統社會而又無法遵從傳統道德規范無法擔當女性生活在傳統角色的時候,那麼,她不但飽受精神痛苦,肉體也將遭受折磨,最終將陷入沮喪憂郁和疼痛的「病態」之中。莎菲恰恰就是這一類患者,肉體的病痛讓她感覺被動壓抑甚至窒息,精神上又不能為人所理解。 《莎》是一部很日記體小說。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女人在青春期的一個「牢騷集」。女人的這種牢騷,為了方便,我想了一個詞,叫「女性的私語」。它其實很常見。在古代,它被文人們化作閨怨詩詞,流傳至今。在《莎》這部「牢騷集」里,女性作為「談話主體」和「行為主體」雙重身份出現,在講述「自我」的同時事先了觀照自我,認識自我的行為。以主體身份出現不僅是對自身的不斷反省,也是對他人及世界不斷思索的四圍主題。同時期類似的作家還有廬隱白薇等女作家。 像日記這類自我表述形式給作者書寫的自由與個人化傾向及自主性特徵,最符合自我表現和自我書寫。作家以這種形式自由地記下自己的生活體驗,不******擾地講述她們對世界的認識和評價。傳達了女性最真實的體驗,因而是女性真實聲音的直接表現。 不過,像這種自我敘述具有很大的透明度和真實性。大多都是心裡剖白,內容略顯單薄。搞不好,會很容易變成無趣的意識流作品。 說說內容吧。《莎》以莎菲女士為敘述主體,敘述了自己的苦悶和渴望得到凌吉士愛的整個過程。她煩惱寂寞並渴望一份安慰心靈的真誠愛情。葦弟掏心掏肺地愛她,可惜並不懂得愛的技巧,所以她嫌他無趣。她對英俊的凌吉士一見鍾情,他身材高達,外表英俊,有錢,懂得體貼,會說話。凌吉士英俊的外表把他迷住了,她覺得他是一個「懂得愛」「值得愛」的人,開始想得到他的一切。她一方面千方百計地接近他,一方面又想方設法地讓他自動送上門來。這些處心積慮的「計劃」無疑要比欲擒故縱的傳統招數更累。 但我們還是莎菲是值得敬佩的,我們不計較她為了愛情耍過什麼手段,只說她冥思苦想為自己的幸福爭取過些什麼,雖然我認為那更多的只是一種挑逗行為。當她最後發現凌吉士有著一顆醜陋的靈魂(世俗沉溺於金錢和肉體)。莎菲追求的夢想破滅,多病的身心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她對愛情心灰意冷,不再去幻想那理想中的愛情。」 想想吧,在那個非禮勿視男女授受不親的道德,莎菲對愛情和性,既渴望又壓抑。這讓我想起了郁達夫《沉淪》里的那個日本留學生。可我們的莎菲,卻大膽盡情地嘲弄了男人們的猥瑣和卑劣「安徽男人粗俗,雲霖呆拙,葦弟猥瑣,凌吉士卑劣。莎菲審視身邊的男性,而他們則處於被審視的從屬地位。 所以從某種層面上講,我認為莎菲是一個具有女權意識的現代女性。並且,我認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一份怎樣的愛情。她知道她愛的只是凌吉士俊美的外表,而不是他卑劣的靈魂。她敢於將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女子的對愛對性的這種追求,徹底地裸露地曝光(所以我經常說自傳式創作是以出賣隱私為前提的),在那個年代,那個時代,該需要多大的勇氣。

D. 二十年代初以一本《莎非女士的日記》而在文壇嵌露頭腳的女作家是

丁鈴,(1904年10月12日—1986年03月04日), 現代女作家。
原名蔣偉,字冰之。又名蔣煒、蔣瑋、丁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湖南臨澧人。
在長沙等地上中學時,受到「五四」思潮的影響。1923年進共產黨創辦的上海大學中文系學習。
1927年發表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等作品,引起文壇的熱烈反響。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後出任左聯機關刊物《北斗》主編及左聯黨團書記,1948年寫成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曾被譯成多種外文。1951年獲斯大林文學獎金。,《莎菲女士的日記》的女性意識更為鮮明和強烈。
這本小說的發表,可以說是震驚文壇。而丁玲後來的一生,也與《莎菲女士的日記》結下了不解之緣。
用一句話來概括,《莎菲女士的日記》寫的是青春期少女對性和愛的幻想。
它以主人公日記的形式,記敘了莎菲女士的一段生活和苦悶情緒。
莎菲是一個走出家門,漂泊異地的知識女性。《莎菲女士的日記》寫一個女性的性心理,因此顯得相當大膽。
在某種意義上, 莎菲可以說是丁玲的自畫像。莎菲的心理、個性以及行為方式,都與丁玲十分相似。
丁玲後來還寫了《莎菲日記第二部》,其主要目的是告別莎菲,描寫莎菲的轉變。
讓這位著名的主人公與過去告別,與過去「所有的夢幻、所有的熱情、所有的感傷、所有的愛情的享受」告別。
從而在新生活中「審判我自己,克服我自己,改進我自己」。莎菲可以說是丁玲的自畫像。
丁玲在這個形象的塑造中,寄予的是自己蔑視世俗禮教與成規、勇於追求自我的叛逆精神。

E. 《莎菲女士的日記》藝術特色

《莎菲女士的日記》以描寫一個痛苦的女性為主,讓人看到一個卑微,痛苦,沒有自主性的女性形象,這也是當時的女性形象的真實寫照.莎菲生活在痛苦和無邊無際的掙扎之中,有意塑造女性的軟弱,不自立,也符合當時社會給女性的定位.小說通過身患肺病的莎菲寫日記的方式,細致地刻畫了莎菲的心理,敘述了莎菲耳聞目睹的人和事。莎菲身上存在的問題也是「五四」後一些青年普遍存在的問題。文章以其大膽的女性意識、敏銳的文學感覺和細膩的敘述風格和毫不遮掩的筆觸,細膩真實地刻劃出女方角莎菲倔強的個性和反叛精神,同時明確地表露出脫離社會的個人主義者的反抗帶來的悲劇結果。莎菲這種女性是具有代表意義的。她的不滿是對著當時的社會的。反映了當時知識少女的苦悶與追求.
這部作品不僅以其獨特的藝術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而具有特殊的文學魅力,更由於作者在小說里使用了對疾病及有病的身體的描寫這一獨特手法深刻揭示了小說的主題,控制小說情節的展開,並進而界定了小說女主人公莎菲的內心世界及其個人身份認同.
本文從挖掘《莎菲女士的日記》中為前人忽視而又極富暗示意義的一個關鍵性細節入手,剖析女主人公本我、自我與超我間激烈的較量與沖突,力圖揭示這篇小說女主人公豐富而復雜的心理掙扎.

F.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賞析

小說在揭示人物心理方面的特點。

莎菲女士獨特心理,被寫得細膩而大膽。小說採用日記體寫成,這對坦露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極為有利。主人公在敘事、回憶中,時而思索、感慨,時而想像、幻想,時而又出現閃念、慾望等,把這個年輕知識女性的復雜個性表現十分真切。

小說在結構上也有獨特性。

全文用散文式的日記體裁寫成,行文舒緩流暢,一氣呵成,顯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

(6)現代女性日記體小說的敘事與話語策略以莎菲女士的日記為例擴展閱讀

《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作者於1927年寫的。它是一篇日記體裁的小說,小說描寫了「五四」運動後幾年北京城裡的幾個青年的生活。作者用大膽的毫不遮掩的筆觸,細膩真實地刻畫出女主角莎菲倔強的個性和反叛精神,同時明確地表露出脫離社會的個人主義者的反抗帶來的悲劇結果。

莎菲這種女性是具有代表意義的,她追求真正的愛情,追求自己,希望人們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舊勢力決裂,但新東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滿是對著當時的社會的。

丁玲在20年代時就以其大膽的女性意識、敏銳的文學感覺和細膩的敘述風格聞名文壇,其中《莎菲女士的日記》反映了當時知識少女的苦悶與追求,成為文壇不朽之作,寫於40年代中後期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是她創作生涯的高峰,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百家叢書的一種。

莎菲女士形象及其意義。

《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作者的成名作。塑造了一個具有復雜性格的莎菲女士。

總的來說,莎菲女士其實是一個集善惡於一身,「多樣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統一的一位女性。具體說來:

1、善良果斷卻又刁蠻任性

莎菲善良果斷,面對葦弟的求愛,她從不欺騙和玩弄他,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因此她毅然地拒絕了葦弟。在日記中她曾談到:「為什麼他懂不了我的意見呢?難道我能直接的說明和阻止他的愛嗎?

我常常想,假設這不是葦弟而是另外一人,我將會知道怎樣處置是最合適的。偏偏又是如此令我忍不下心去的一個好人!」;但另一方面,葦弟又常常受到莎菲的「打擊」,她總是將葦弟弄哭自己卻很得意。盡管莎菲也知道這一切是罪過,但她還是會不經意地耍小性子,甚至戲弄葦弟!

2、堅強自立卻又苦悶沉淪

莎菲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她勇敢地從家庭中走了出來。的確,她有一個溫暖的家庭,但她並不以此自豪,而是「決計搭車南下,在無人認識的地方」,「悄悄的活下來,悄悄的死去」;但另一方面,莎菲又異常苦悶沉淪,她常常意志動搖,甚至借酒澆愁。例如,莎菲接到蘊姊從上海來的信後,異常絕望,明知酒對她的肺病有致命的危險,仍痛飲以消除苦悶。

3、嚮往愛情卻又膽怯退縮

莎菲認識凌吉士後,就主動追求凌吉士,主動追求真實的愛情。如她搬家,補習英文等。同時她還把自己內心的世界展示出來,毫不避諱自己的情慾沖動,她說:「假使他這時敢擁抱住我,狂亂的吻我,我一定會倒在他手腕上哭了出來:『我愛你阿!我愛你阿!」

她對愛情的嚮往由此可見;但另一方面,莎菲又膽怯退縮,她說:「近來為要磨練自己,常常話到口邊便咽住,怕又在無意中刺著了別人的隱處,雖說是開玩笑。」尤其是夢見愛上凌吉士後,不斷自責自己「所做的一些不是」。結果,她只能在痛苦中過活。

4、憤世嫉俗而又彷徨人生

莎菲一聽到公寓里住客們那粗大又單調的喊伙計的聲音,就感到頭痛;看到「那四堵粉堊的牆」,「那同樣的白堊的天花板」,就感到「窒息」。

她不滿現狀,不滿平庸,反感傳統習俗和社會偏見,尤其是對女性的歧視。她不讓自己與世俗同流合污;但另一方面,她又常常不知道自己真的需要什麼,她覺得人生「無意義」,甚至認為「一個女人這樣放肆,是不會得好結果的」,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符合世俗眼光的。

G. 《莎菲女士的日記》這本書的寫作背景和主要特點

請問這件事可以用一個什麼成語來概括?
懸賞分:1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4 天 23 小時
文章文章以文成章。現在卻有人用標點符號來寫小說。最近,山西作家胡文亮號稱自己花一年時間,寫出了世界上第一篇無字小說

14個標點成「小說」14萬元懸賞找讀者

胡文亮的這篇無字小說《。》分五段,全文為:

:?

:!

「『……』」

(、)。

《,》;——

就這14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標點符號,胡文亮竟認為這是一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內容高潮迭起,情節曲折動人。標點符號不是文字,這樣的「小說」顯然與大眾的閱讀欣賞習慣有著很大的距離。「小說」究竟講了什麼?高潮在哪裡?一般讀者恐怕很難心領神會。

胡文亮為什麼要舍漢字而用標點?他說自己的創作初衷在於要用標點符號自創一種文字。他說,經過一年多的研究,他已經用標點符號組合了3000多個文字了,無字小說《。》只是他研究成果的初步展現,希望通過14萬元的高額懸賞能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一研究。但至今找上門來的破譯者無一能猜中「小說」到底寫了些什麼,這正好說明了所謂無字小說的「知音」難覓。

H. 比較《莎菲女士的日記》與《青春之歌》,談談五四時期與50年代文學表現知識女性的聯系與差異。

兩個作品都有較強的顯示意義,都反映了當時的女性,將女性心底最真實的變化展示給眾人看,突出女性變化的差異.
《莎菲女士的日記》以描寫一個痛苦的女性為主,讓人看到一個卑微,痛苦,沒有自主性的女性形象,這也是當時的女性形象的真實寫照.莎菲生活在痛苦和無邊無際的掙扎之中,有意塑造女性的軟弱,不自立,也符合當時社會給女性的定位.
《青春之歌》的作者王朔則改變了人們對女性的傳統思維,將女性的獨立自主帶給所有人看.林道靜從開始的順從到自覺走上革命道路,其中不是沒有掙扎和矛盾,但難得的是人物在經過思想斗爭之後還是選擇拋棄安逸的生活,走上革命之路,這預示這女性已經不在是逆來順受的代表了,她們有了自己的判斷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並且能為此作出努力,哪怕是犧牲.這些都說明了,當時的女性已經開始走上自主的道路,思想被沖擊,已不再受到禁錮,也有敢於爭取新生活的勇氣.

I. 說說您對 莎菲女士的日記 主人公自戀,焦慮,渴望,失望,和自我疑問等等一些看法

莎菲是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痛恨和蔑視一切,卻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患了肺病後,便放縱自己的感情,她追求南洋華僑凌吉士,卻又鄙視他卑劣的靈魂,終於陷於痛苦的掙扎之中。

1、莎菲女士形象及其意義。 《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作者的成名作。塑造了一個具有復雜性格的莎菲女士。 意義作品留下了「五四」後沖出舊家庭,大膽追求愛情的青年女性的辛酸而痛苦的足跡。它也告訴我們,以男女性愛的滿足作為生活幸福的主要標志的人,她的內心是寂寞的、空虛的,而為要擺脫追求失敗後的更深的寂寞和空虛,步履就顯得更為沉重。 2、小說在揭示人物心理方面的特點。 莎菲女士獨特心理,被寫得細膩而大膽。小說採用日記體寫成,這對坦露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極為有利。主人公在敘事、回憶中,時而思索、感慨,時而想像、幻想,時而又出現閃念、慾望等,把這個年輕知識女性的復雜個性表現十分真切。 3、小說在結構上也有獨特性。 全文用散文式的日記體裁寫成,行文舒緩流暢,一氣呵成,顯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

熱點內容
現代言情肉多的小說百度雲 發布:2024-11-15 18:20:27 瀏覽:454
心魔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4-11-15 18:19:00 瀏覽:141
有血緣的姐弟戀古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4-11-15 16:51:55 瀏覽:300
網路小說絕世傲婿陳思梵 發布:2024-11-15 15:55:55 瀏覽:104
恐怖懸疑推理無限流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15 15:54:47 瀏覽:88
冷宮公主種田記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4-11-15 15:28:21 瀏覽:194
網紅推薦言情小說 發布:2024-11-15 15:07:45 瀏覽:94
追書神器免費版推薦小說太子 發布:2024-11-15 14:18:25 瀏覽:224
網路小說金陵 發布:2024-11-15 13:25:55 瀏覽:875
肉多的現代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15 13:07:18 瀏覽: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