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陶淵明的兒童小說

現代陶淵明的兒童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2-23 15:39:24

① 陶淵明的小故事有哪些

陶淵明辭官還鄉——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早年沒有做官,二十九歲時,因其親人衰老、家境貧困的緣故,他出仕做祭酒。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陶侃像沒過幾天就辭職不幹了。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也是「辭不就」,自此在柴桑過起了自給自足的隱居生活。七年之後,陶淵明又出任桓玄鎮軍的參軍。母親去世後,他辭官奔喪,守制兩年。

有一次,他對朋友說:「我想過恬淡的生活,現在我出去做官,是為了隱居積攢一些衣食之資,不知可以嗎?」當權者聽說後,馬上派他去做了彭澤縣令。縣里撥給他的幾畝公田,他全部用來種植了釀酒用的秫谷,說:「能讓我每天有酒喝就足夠了!」妻子不同意,於是他便拿出一半的土地種植粳稻米,另外一半則種植秫谷。

陶淵明當上彭澤縣令之後沒多長時間,有一天,潯陽郡郡守派一個督郵到縣里視察,縣吏告訴他:「您應該穿好衣服,束好衣帶前去拜見。」陶淵明聽後,嘆了口氣說:「我豈能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鄉里小兒卑躬屈膝?」當天就辭去了彭澤縣令這個官職,返回故里。

陶淵明只當了八十五天的彭澤縣令,從此就沒有再做過官,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

② 陶淵明有幾個孩子

有五個兒子,分別是:五子陶儼、陶俟、陶份、陶佚、陶佟。

大兒子陶舒儼年方二十八歲,為人非常的懶散,好吃懶做,沒有求學的上進心,一生碌碌無為。這種「懶惰」已經被發揮到世上無人能及,獨一無二的境界。

二兒子陶宣俟年將十五歲,是個致力於學習的年紀。可是他到了年齡也不認真學習,不喜歡寫文章,不學無術,對考試功名沒有任何興趣。

三四子陶雍份與陶端佚是雙生子。這兩個雙胞胎智力先天愚鈍,學習困難。到了十三歲還不認識阿拉伯十位數字,數字六加七之和也傻傻算不出。

小兒子陶通佟已經九歲了,還是年幼無知、個頭蠢笨的樣子,整天只知道在外頭玩耍,爬樹摘果子,一點學習的熱情和心性都沒有。

盡管這五個兒子性格迥異,但是他們都一致性的不喜歡讀書,不求上進,不像陶淵明那樣文采飛揚。面對這些不上進的孩子,陶淵明無可奈何,只能借酒澆愁。

(2)現代陶淵明的兒童小說擴展閱讀

陶淵明對於兒子們是非常寵愛的,有一次還因為沒有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環境,專門寫了一封信給兒子們,自責之情溢於言表。

信的大意是這樣的:爸爸一輩子心高氣傲,不適合在官場里混,所以幾次三番辭官,做官的日子還沒務農的日子長,搞得家裡很窮,自己倒無所謂,就苦了你們這五個孩子。

古人常說「既使之生,則使之可」。

意思是:我生了你們,卻沒有養好你們,一想到這些,做爸爸的就特別難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陶淵明

③ 冬季詩人陶淵明寫過一篇很短的小說允道這篇小說的大意是什麼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曾經寫過一篇《隕盜》,全篇僅25個字。但是寫的形象生動

④ 小學語文版教材有陶淵明的詩作或相關作品嗎有的話是哪一些O(∩_∩)O謝謝

陶淵明沒有詩歌作品入選小學教材。
入選初中教材的詩歌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⑤ 陶淵明的故事 5個小故事

1,葛巾漉酒

陶淵明正在釀酒。郡將前來探望。適值酒熟,陶淵明順手取下頭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後,仍將葛巾罩在頭上,然後接待他。

2,無弦琴

陶淵明有一張不加裝飾的琴,這琴沒有琴弦,每逢飲酒聚會的時候,便撫弄一番,來表達其中意趣。

3,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時候,重陽節這天,陶淵明沒有酒喝,就在東籬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東籬旁邊。過了一會,陶淵明望見一個穿白衣的人過來了,原來是刺史王弘給他送酒來了。淵明當即小酌一番,大醉而歸。

4,量革履

陶淵明沒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幫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請示他陶淵明腳的大小,陶淵明便坐下來伸出腳讓他們測量。

5,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論貴賤,只要有人拜訪陶淵明,只要他有酒,就會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淵明若先於客人醉了,就會對客人說:「我醉了想睡了,你離開吧。」淵明的率真就在此處。

(5)現代陶淵明的兒童小說擴展閱讀: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

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⑥ 陶淵明寫過小說嗎

《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

⑦ 陶淵明從小到大故事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裡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苟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裡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庄》《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後,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他高興極了,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經過劉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這些黑暗現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鎮軍參軍經曲經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緊接著就辭職隱居,於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劉敬宣離職後,他也隨著去職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嘆道:「我豈能為五十斗米向鄉里小幾折腰。」遂授印去職。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後、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歸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滿堂前。」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雜詩》)至今膾灸人口。他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他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義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縣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遷至栗里(今星子溫泉栗里陶村),生活較為困難。如逢豐收,還可以「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如遇災年,則「夏日抱長飢,寒夜列被眠」。義熙末年,有一個老農清晨叩門,帶酒與他同飲,勸他出仕:「襤褸屋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願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稟氣寡所諧。纖轡(回車)誠可學,違已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飲酒》)用「和而不同」的語氣,謝絕了老農的勸告。他的晚年,生活愈來愈貧困,有的朋友主動送錢周濟他。有時,他也不免上門請求借貸。他的老朋友顏延之,於劉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經過潯陽,每天都到他家飲酒。臨走時,留下兩萬錢,他全部送到酒家,陸續飲酒。不過,他之求貸或接受周濟,是有原則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這時,他又病又餓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濟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說:「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檀道濟饋以梁肉,被他揮而去之。他辭官回鄉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老而益堅。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還清醒的時候,給自己寫了《輓歌詩》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1、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20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從詩的情趣和筆調看,可能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東晉元熙二年(420),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殺之自立,建劉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隱晦曲折地記錄了這一篡權易代的過程。對晉恭帝以及晉王朝的覆滅流露了無限的哀惋之情,此時陶淵明已躬耕隱居多年,亂世也看慣了,篡權也看慣了。但這首詩仍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
2、詠懷詩 以《雜詩》12首,《讀山海經》13首為代表。《雜詩》12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13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10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3、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並記》大約作於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志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它以純朴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陶淵明現存文章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共計12篇。辭賦中的《閑情賦》是仿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而作。內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沒有什麼意義。《感士不遇賦》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賦》和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而作,內容是抒發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像歸隱田園後的無限樂趣,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文章將敘事、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創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語言自然朴實,洗盡鉛華,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韻文有《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散文有《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又稱《孟嘉別傳》,是為外祖孟嘉寫的傳記;此外還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總的來說,陶文數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

陶淵明的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有「田園詩人」之稱。

⑧ 陶淵明有首詩寫了他的兒子,誰能提供一下

《責子》
陶淵明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舒:『已二八』=十六歲。
宣:『行志學』=十四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志學代指十五歲,行志學即為即將到十五歲而未到。
雍:『年十三』=十三歲。
端:『年十三』=十三歲。
通:『垂九齡』=八歲,將近到九歲而未到。

⑨ 我記得兒童文學有一篇文章是寫陶淵明的,叫菊夢,求解答啊啊啊啊

菊夢是林黛玉在紅樓夢里吟誦的

⑩ 陶淵明有幾個孩子餓死的兩個孩子叫什麼名字

陶淵明有五個孩子,分別取名陶儼、陶俟、陶份、陶佚、陶佟,餓死的兩個孩子名稱已不可考。

陶淵明生有五子,他原希望把五個兒子都培養成才華出眾的超群人才。但卻事與願違,五個兒子的智力都十分低下。

於是,陶淵明恨鐵不成鋼,憤怒至極,寫下了《責子》一詩:「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全詩的意思是我老了,兩鬢已經白如雪,肌膚也已經鬆弛不復當初,我雖然有五個兒子,但是都不喜歡寫作,不愛學習。大兒子陶舒16歲了,懶的已經天下無敵了。二兒子陶宣15歲,到了該讀書的年齡,卻對書一點興趣都沒有。

三兒子和四兒子陶雍和陶端13歲了,連1到10都數不出來。五兒子陶通9歲,就只會吃別的什麼都不知道。天意如此,也沒什麼辦法,還是喝酒吧。

(10)現代陶淵明的兒童小說擴展閱讀

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淵明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於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

義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淵明家中火災,宅院盡毀,被迫遷居。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詔征他為著作佐郎,淵明稱病沒有應征。

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為江州刺史,約於此年或稍後一二年結交淵明,二人之間有軼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顏延之為始安太守,與淵明結交,有軼事顏公付酒錢。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並勸他出仕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同年,淵明卒於潯陽。他去世以後,友人私謚為「靖節」,後世稱「陶靖節」。

熱點內容
好看的古言小說帶大漠 發布:2025-02-13 05:38:57 瀏覽:378
有什麼都市帶系統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13 05:14:59 瀏覽:851
黑道總裁小說排行榜完本書 發布:2025-02-13 04:53:51 瀏覽:451
好看的古言歷史小說 發布:2025-02-13 04:07:27 瀏覽:394
喪屍重生有聲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2-13 04:01:17 瀏覽:488
遙遠的彩虹科幻小說 發布:2025-02-13 03:35:31 瀏覽:167
和偏執霸道少年談戀愛小說免費閱讀無彈窗 發布:2025-02-13 03:31:47 瀏覽:50
衛斯理科幻小說73 發布:2025-02-13 03:16:26 瀏覽:548
衛庄穿越現代的小說 發布:2025-02-13 03:13:25 瀏覽:415
蟲類完本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13 02:44:42 瀏覽: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