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魯迅祝福這篇小說中看到的現代中國農村婦女的生存狀態和問題

魯迅祝福這篇小說中看到的現代中國農村婦女的生存狀態和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2-20 12:23:04

⑴ 魯迅在《祝福》中對魯鎮社會的描寫著重表現哪些 有什麼用

^^^^^^^抱歉!!!我只能找到怎麼多了^^不好意思

典型環境
• 祝福景象的描寫
• 群眾的反應
• 魯四老爺的書房 封建迷信的毒害
• 封建禮教的束縛
• 社會環境 封閉的農村社會
• 群眾的淡薄、冷漠
君權、族權、神權、夫權是婦女身上的四條繩索

• 魯鎮
• 自然環境 舊歷的年底
• 雪天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里,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准備「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富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以便繼續他們貪得無厭的「幸福生活」,而製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在水裡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系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得最為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力。她為了求取這點權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著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於侮辱,死後免於痛苦的願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著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採用對比方法寫景。如《祝福》的開頭與結尾寫祝福時的景色氣氛,以樂景反襯祥 林嫂的悲劇,更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
解析:本題意在引導學生欣賞小說精當的環境描寫,並進一步思考小說的主題。《祝福》的環境描寫堪稱我國現代文學的典範。小說三次寫到了「祝福」。這年底的「祝福」作為一個時間標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劇串連了起來,形成了清晰的發展脈絡。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這一特定場景中,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第一次是描寫魯鎮上各家准備「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這不僅僅是富人們的事情,而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操勞福禮是女人們的事,而「祝福」的活動卻是要女人們走開的。這樣的交代,告訴了人們,辛亥革命之後,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千年來女性的地位和壓在婦女頭上的精神枷鎖依舊。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也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更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劇的的典型性。
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中一項極具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動,祥林嫂這個悲劇人物的悲劇性的命運也在這項活動中得以最充分的展示。初到魯四老爺家的祥林嫂還能「享有」預備福禮的辛勞,可到了後來,就連這點辛勞的權力也都失去了。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性與感染力。
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來描寫祝福景象。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應,使小說的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3、為什麼說祥林嫂是一個受損害、遭遺棄的「多餘的人」的形象?
解析:本題意在引導學生欣賞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祥林嫂是魯迅作品中較有影響的女性形象之一,也是世界文學畫廊中一個受損害、被踐踏的「多餘的人」形象。這是一個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她具有勞動者的美德,享有勞動的愉樂,對空閑感覺無聊。然而,與一切輾轉辛苦於封建制度輪軛下的所有被壓迫的女性一樣,她遭遇著苛酷的「命運」。她沒有自己的名字,連姓什麼也無從知曉。在第一次守寡之後,來到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魯四老爺家做女工,開始了她那「自食其力」的幫佣生活,做穩了一個廉價而又高效的奴隸。她生活在勤勞的喜悅中,忘掉了疲憊,忘掉早先一段悲愁的境遇,滿以為可能成為一個獨立自由幸福的人。但她仍像掙扎在蛛網上的小蟲,命運不讓她有一點的快樂。
不久,她便被夫家劫回去,當作私有物賣了出去。幾度歲月,不幸的祥林嫂不僅又一次地喪夫,還失去了她心肝般的愛子。在走投無路的困厄中,她重又回到了魯四老爺家來做女工。她的不幸,確也曾博得好心腸者的淺薄的同情,然而,日子一久,時間便腐蝕了這份淺薄的同情,弱者的悲哀既經「活得有趣的人們」咀嚼賞鑒了許多天終於成為了渣滓,而她這個弱者也如魯迅先生所謂是「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為了贖回「一女事二夫」敗壞風俗的罪名,為了贖回來世虛幻的「幸福」,祥林嫂支取了歷年積存的工錢,到土地里捐了一條門檻,「給千人踏萬人跨」來抵擋死後的受苦。她希望賄賂神仙,買得心的安寧。可是,人間是殘酷的,比陰司的閻羅大王還殘酷,一個只要一條門檻的代價就可抵擋,一個卻連祭祀的杯筷都不準你碰手,即使是善良的四嬸,在祥林嫂坦然前去拿杯筷的時候,也慌忙地大聲叫喊:「你放著罷,祥林嫂!」這是一聲霹靂,震碎了她的迷夢。於是,不獨沒有做人的資格,連做奴隸的資格也不復存在,想做奴隸也不得。終於給主人趕走,在風塵中流轉,過著乞食的生活,在連綿不斷爆竹的祝福聲中結束了慘苦的一生⑤。
4、祥林嫂兩次到魯家及臨死前,外貌有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解析:本題意在引導學生欣賞小說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和方法。寫出人物的發展變化,通過前後的對照來揭示人物的悲劇命運,是這篇小說在人物刻畫上的特點,也是魯迅小說人物刻畫的一大特點。《祝福》三次描寫祥林嫂的肖像,並不是為了給人們展示三幅靜止的人物的圖片,而是為了通過對祥林嫂原本充滿活力、勤勞善良,而變得呆滯、麻木像一個活死人,來展示人物的不幸命運。請看下錶:
時 間服 飾面 貌眼 睛分 析
第一次到魯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
兩頰還是紅的順著眼新寡,悲切,尚年輕,初當傭工的膽怯,恐怖的命運已經開始,但尚可自食其力相慰。
小說一開頭描寫祥林嫂所生活的環境:既有對陰沉、低暗的年底景象的自然環境的描繪,又有對家家准備祝福的盛況的社會環境的描寫,更有對虛偽、反動、保守的魯四老爺及其書房的典型描寫,這就揭示了悲劇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環境,為祥林嫂悲劇的發展,提供了背景。這是情節發展的序幕。序幕之後,首先描寫了祥林嫂悲劇的結局——「我」親見淪為乞丐的祥林嫂;親聞祥林嫂在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的消息。反映了魯四老爺對祥林嫂之死的冷酷,社會上對祥林嫂悲劇的冷淡,也表現了「我」對祥林嫂的關懷和對當時社會的激憤,從而引起「我」對祥林嫂「半生事跡的斷片」的追憶,展開對悲劇主體部分的描述。祥林嫂初到魯鎮,與魯四老爺發生矛盾沖突,這是情節的開端;祥林嫂被賣改嫁,表現出「出格」的反抗,這是情節的發展;祥林嫂再到魯鎮,終於被魯四老爺趕出大門,這是情節發展的高潮;它與開頭的結局「聯成一片」,便構成了祥林嫂悲劇的全部歷史。結尾一段再描寫祝福的歡樂情景和「我」的感受,這是小說的尾聲,起著深化主題的作用。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⑵ 關於魯迅 《祝福》的賞析

《祝福》運用了魯迅小說最常用的「歸鄉」模式,這種情節結構模式的特點是:敘述者在講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時,也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兩者互相滲透,構成一個復調小說。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斗。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從心理學上講,人生的最大痛苦莫過於精神上的折磨與摧殘,因為它不但有損於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更為主要的,是它可以毀掉一個人的前程,導致人生的悲劇。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本身就是如此。只要打開魯迅的《彷徨》,看看《祝福》中的祥林嫂,一切都會不言而喻了。
祥林嫂是個淳樸善良而且安分耐勞的農村婦女,手腳非常勤快——[食物不論,力氣是不惜的。]她沒有什麼過高的要求,只要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一個生活的權利,她就心滿意足了。
正是帶著這樣的一個願望,祥林嫂在新寡之後逃到魯鎮去做工。然而不久,她就被唯利是圖的婆婆綁了回去。她不但連一個工錢都沒著落,而且還被婆婆以高價賣給大山深處的賀老六。她雖然拚死地反抗——[一路只是嚎,罵,抬到賀家坳,喉嚨已經全啞了。拉出轎來,兩個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勁的擒住她也拜不成天地。他們一不小心,一鬆手,......她就一頭撞在香案角上,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鮮血直流,用了兩把香灰,包上兩塊紅布還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腳的將她和男人反關在新房裡,還是罵......]。但最後還是認了。按說,她的生活不應該會再有什麼問題了,可誰知禍不單行,幾年之後,年輕的丈夫竟被傷寒奪去了生命,而唯一可以相依的兒子又被惡狼給叼走了,這可叫她怎麼活呀!恰在這個時候,[大伯來收屋,又趕她],使她真地[走投無路了]。
當祥林嫂帶著喪夫失子的悲痛再次來到魯鎮做工時,僱主魯四老爺把她看成是傷風敗俗的不祥之物,一切祭祀用品都[用不著她沾手];鎮上的人們也都嘲笑她,奚落她,厭棄她;而篤信鬼神的女傭人柳媽又用死後的鋸刑來赫唬她,勸她到土地廟去捐一條[給千人踏,萬人跨]的門檻,以便作為替身,[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本來祥林嫂就因為倍受打擊而有些精神失常,聽了柳媽這番話,她更是[苦悶了,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兩眼上都圍著大黑圈]。雖然極端的恐懼一直籠罩著她,但她還是抱著一線的希望。[整日閉緊了嘴唇],默默地操作著。直到她以一年的勞動所得[在土地廟捐了門檻],她才[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起來,似乎自己已經贖清了所有的罪孽而可以重新做人了。
然而,又是一個冬季祭祖的時節,當祥林嫂[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時,不料主人卻命令她說: 「你放著罷,祥林嫂!」這口氣,同過去分明沒有兩樣。祥林嫂[象是受了炮烙似的]縮回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從此以後,她便揣揣然[猶如白天出穴遊行的小鼠]一樣,愈發變得失魂落魄和麻木起來,甚至[時常忘卻了去淘米],而她那[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轉,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雖然祥林嫂在不斷的進行抗爭並表現出了最大的韌性,但在她經歷了辛酸和血淚之後,她所追求的 [坐穩了奴隸的時代]也始終沒有到來。而就在人們的一片歡欣的[祝福]聲中,在漫天的大雪之中,在政權、族權、神權和夫權的重重枷鎖之下,懷著對地獄的恐懼和疑惑,一直[被人們棄在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百無聊賴的祥林嫂],終於[被無常打掃得乾乾凈凈了。]
祥林嫂的悲劇,不正是她所遭受的野蠻的殘酷的令人窒息的精神虐待的必然結果嗎? 《祝福》讀後感:
沁涼如水的夜風如鬼魅一般劃過城市的夜空,悄無聲息,卻驚醒了我沉睡的夢。迷惑懵懂的心還藏著昨日的憂緒與愁絲。一團一團,剪不斷,理還亂。
讀完魯迅先生的《祝福》,我有種壓抑是說不出來的。在我這個容易多愁善感的年紀,我常常會不由得讀別人的故事哭自己。擔這次,我卻是壓抑得落不下淚來。
只是,突然好想打開窗,讓呼吸更順暢些。
祥林嫂,這個悲劇的化身,歷盡了塵世間所有的痛苦,帶著滿心的屈辱與傷害,終是離開了我們。為什麼說是「終」?她的死,是偶然中的一個必然。即便她沒有尋死的意願,即便她還有生存下去的意念,她還是會被社會中那隻無情的,黑暗的手所殺害。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終是死於何種原因,我只能揣測,她在閉上眼的最後一刻應該是沒有忘記微笑罷。祥林嫂在生活中受盡苦難,歷盡嘲諷,在封建禮教冷血的獰笑中步履艱難地走著。這時候,死亡對她來說,已不再是恐懼。在現實的痛楚里,死對她來說更像是一種解脫。她死了,我想,她是看到了安琪兒美麗的微笑了。當歲月的蹉跎將兩鬢白霜吹進她的發,我想,她是看到了解脫的光點……
時光飛轉,如今已不再是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黑暗社會了。在當今這個提倡「人人平等」「民主自立」的社會主義下,卻還是「隱藏」著許許多多不同概念的「祥林嫂」。
現在這個提倡「計劃生育」的時代中,我們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個個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父母無不是「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然而,在糖罐中長大的我們,卻是有許多悲涼。不可否認,每個孩子都渴望被關愛,但在被關愛的過程中,卻是既享受又害怕。我們得到的越多,就害怕得越厲害。我們怕自己不夠好,給不了、做不到父母所期望的。我們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真的理解。我們當然在努力,再努力,努力使自己看不到父母失望的表情。可,沉浮風景。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到處可見「沉浮風景」。有人浮起來,就必有人沉下去;有人在笑,就會有人哭泣。我們也許真的不是很懼怕失敗,我們只是害怕失去。失去父母鼓勵的微笑,失去爬起來的信心。關愛,期望,學業,考試,升學……太多太多,壓迫著我們。我們都承受著應試教育給我們的種種壓力。它束縛著我們,就好比束縛著祥林嫂的封建禮教,讓我們身不由己,讓我們意識到競爭的殘酷——你不去踩別人,就要被人踩。但同時,我們卻也在擁護著應試制度,認為那是現在最公平的方式,每天每天地用功。達爾文是對的——「適者生存」。我們都在盡力讓自己適應,適應充滿壓力的生活,適應殘酷的競爭,適應讓自己更強壯與強大。

⑶ 《祝福》 魯迅

《祝福》生動地塑造了一個受侮辱、受迫害的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作者在重筆濃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的同時,還作了匠心獨運的構思,那就是祥林嫂的每一次悲劇的發生都是在春天。

首先看她最初的身份--童養媳

她有一個比自己小十歲的丈夫。正值青春少年的她,在婆婆家裡做牛做馬,把自己的青春支付在無窮無盡的勞作中,封建夫權奪取了她一生中的春天。

再看她第一次喪失,也是在春天

如果一直做童養媳,生活再苦再累,總有小丈夫長大的一天,丈夫成人後總會給祥林嫂一些依靠,不幸的是在婆家失去青春自由的祥林嫂,又在春天裡失去了丈夫。在當時的中國的農村,女人失去丈夫就意味著更要聽從婆婆的呵斥,要謹遵著"從一而終"的信條,所以在這個春天,祥林嫂失去的不僅僅是比她小十歲的丈夫,更是她做一般婦女的權利。如果說有小丈夫的祥林嫂是婆婆家的媳婦兼傭人,那麼春天裡失去丈夫的祥林嫂則成了婆婆家裡純粹不用付錢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隨人使用隨人買賣。為了躲避婆婆難堪的虐待,而逃到魯家做了一個冬天短工的祥林嫂,在有了短暫自由之後的新春時節,又被婆家人五花大綁而去。婆婆為榨取祥林嫂最後的一點價值,用賣她到賀家坳的錢給小叔子說親,讓另一個"祥林嫂"來到婆家。

其三,再看祥林嫂一生中的又一次打擊。在春天裡再度喪夫且失子

嫁到賀家坳之後,盡管祥林嫂沒有逃脫被賣的命運,但是她卻有了一個有力氣、會幹活的丈夫,有了個白胖的兒子,日子可以說舒心了不少,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可憐的祥林嫂再次在春天裡被拋入不幸的深淵。壯如牛的丈夫因傷寒而死,在"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三綱五常"的封建社會里,女人寡而再嫁,本來就要無辜地背上不貞的罪名,再加上一寡再寡更無辜地要讓滿腦子封建迷信思想的人們加上"不祥"的罪名。沒有了丈夫,祥林嫂還可以有做母親的權利,但是祥林嫂的不幸仍在春天裡延續,狼叼走了兒子,也叼走了祥林嫂所有的希望和生命力,甚至封建族權這條豺狼還叼走了祥林嫂夫妻二人苦心經營的家--大伯把她趕出了家門。

最後再看祥林嫂在新春的祝福中倒斃

一寡再寡,失去青春的祥林嫂,在給魯家付出青春血汗之後,被魯四老爺藉助於封建的政權逐出了家門。流落街頭的祥林嫂由於受到封建神權的毒害,在新春到來之時,又惶惶恐恐,瑟瑟縮縮地承受鬼神思想的折磨。春天本是讓人充滿希望的季節,魯鎮的人們在祝福的聲聲祈禱中盼望著幸福降臨。然而無依無靠、走投無路的祥林嫂卻在連綿不斷的爆竹聲中,帶著被分屍的驚懼寂然逝去,為自己凄慘悲涼的命運劃上了句號。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祥林嫂的悲劇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春天裡發生,作者這一匠心的構思,真正用意不外乎有兩點:一、讓讀者更深刻地把握祥林嫂的悲劇性;二、讓讀者明白在封建四權的統治下,像祥林嫂這樣的舊中國農村的勞動婦女生命中沒有"春天"可言的,封建四權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網羅著祥林嫂這樣的女子生命中的一個個春天,直到吞噬她們的靈魂。

(載2000年1月7日《語文教學周報》)
關於祥林嫂形象的幾點思考,畢業論文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摘 要: 魯迅著力揭示的祥林嫂之悲劇, 並不是以「偶然」為支點; 祥林嫂的痛苦是精神痛苦, 是相對清醒、自覺的精神痛苦; 它恆久而深廣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關鍵詞: 《祝福》; 祥林嫂; 悲劇;必然性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er。」 [ 1 ] (P297)l魯迅是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注重於「國民性弱點」的揭示,並總是用他的如椽大筆將下層社會的不幸悲劇描寫出來,以引起「療救」的注意er。祥林嫂是魯迅《祝福》中的主人公,她命運多舛,一樁一樁的不幸就像一把又一把尖刀,插在她脆弱的心臟,使她終於在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下悲慘的死去er。我在慨嘆她的不幸的同時,又被這樣幾個問題糾纏: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1.祥林嫂悲劇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勤勞、善良、質朴、頑強的祥林嫂是有價值的女性,作為舊中國農村婦女的典型,生活在舊社會最底層的她,幾經抗爭非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反而被踐踏、被愚弄、被鄙視,而最終被吞噬er。祥林嫂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時代的悲劇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掙扎於冷酷的封建制度下er。故事開始時,祥林嫂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犧牲品:被嫁給一個「比她小十歲」的丈夫,而丈夫又過早地喪命er。祥林嫂因此陷入「嫁而守寡」的悲慘命運中er。封建夫權要求她守節,二十六七的祥林嫂完全可以憑自己的雙手生活下去,但嚴厲婆婆的所謀逼得她不得不出逃er。在魯鎮,善良的祥林嫂做穩了一個廉價而又高效的奴隸,以為辛勤勞作能換來安心生存,但尋求一條生路的願望很快破滅er。封建族權向她伸出了魔掌,像捆牲口一樣搶回她er。族權迫使她寡而再嫁,而夫權又視此為奇恥大辱,使她忍羞含冤,永遠生活在恥辱之中er。同一隻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兩條繩索,捆住了她的脖子,朝著相反的方向緊勒er。祥林嫂就處於這種極端悲慘的境地中er。按照封建宗法制度觀念,婦女「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旦喪夫失子,則連在家庭中生存的權利都要被剝奪er。代表族權的大伯來收屋,祥林嫂走投無路,只好再到魯鎮er。二嫁再寡,祥林嫂被認為是不祥的er。為了爭得做人的權利,求得一線生存的希望,背負沉重的精神負擔,埋頭苦幹一年,以為捐門檻能減去罪孽,贏得封建神權的認可,擺脫人們在陽世、陰世給她定下的「罪名」er。但無情的事實表明,她是無法贖罪的,神權是永遠不會包容她的er。想從夫權,卻守寡不得;喪夫失子,族權不容,則守家不能;忍辱贖罪,神權不容,故守命不成er。既不能不守節,又不容許她守節,還要她承擔不守節的罪名而受盡侮辱和損害er。許壽棠說:「人世間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er。」包容「四權」的封建制度的存在,註定了社會中必將發生祥林嫂的悲劇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寄身於冷酷的社會環境中er。魯四老爺書房裡的陳設(特別是那些書)告訴我們:這樣的人自然不會太計較有人把自己家得力的女傭搶走,也自然會說出二嫁再寡的祥林嫂是「敗壞風俗」的話,更自然會叮囑四嬸切不可讓祥林嫂做出辱沒祖宗的事er。祥林嫂生活的小環境如此,大環境魯鎮亦如此er。辛亥革命推翻了一個封建帝王,但中國農村的狀況並沒有什麼根本性的變化,「年年如此」er。在魯鎮這樣一個封閉的農村社會中,封建勢力對農村的統治依舊,封建禮教對人們的束縛依舊,封建迷信對人們的毒害依舊er。魯鎮是封建禮教羅網籠罩下的整個黑暗社會的縮影er。這樣冷酷的社會環境勢必會孕育祥林嫂們的時代悲劇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失望於愚昧冷漠的人群里er。一切依舊的魯鎮,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風俗習慣依舊er。祥林嫂以為喪夫失子能博得人們的同情,但人們叫她的音調和先前很不同er。在人們的眼裡,死了丈夫祥林,她是祥林嫂;嫁了賀老六,並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她仍是祥林嫂——一輩子都是「祥林」的人er。阿毛的故事,起初曾贏得些許同情,日子一久,時間便腐蝕了這份淺薄的同情,不久竟成了人們滿足個人心理所需的談資,後又居然成了嘲笑、挖苦祥林嫂的材料,甚至額角的傷痕,也成了人們奚落的內容er。吃齋念佛的柳媽主觀上想救祥林嫂跳出苦海,客觀上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er。「三從四德」「從一而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等封建毒素充斥了當時社會各個角落,浸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包括許多深受其害的普通群眾的心靈深處er。封建統治造成了國民的愚昧和冷漠er。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中痛心地寫出了一群愚昧麻木的看客,《祝福》中也有這么一群愚昧冷漠的看客,他們甚至還無形中成了幫凶,有意無意地將祥林嫂往絕路上推er。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病態社會中人們麻木的精神狀態er。面對這樣愚昧冷漠的群眾,悲劇的發生完全成了可能,正如丁玲所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er。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從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er。叼走阿毛的是狼,奪走賀老六的是疾病,把善良的祥林嫂逼上死路的是比狼和疾病還要兇殘的封建禮教er。祥林嫂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的,而具有深刻的社會性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2.造成祥林嫂的痛苦與不幸,「天命」與「人事」相比,「天命」是否也佔一定的比例成分?如果祥林嫂沒有這帶偶然性的不幸,這個形象是否有那麼巨大的悲劇意義?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倘若我們姑且承認一個人喪夫喪子是一種「偶然」, 而「偶然」又暗契了一種「天命」, 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祝福》揭示祥林嫂的痛苦是以喪夫失子這種偶發事件為起點的, 小說對她喪夫失子當時的痛楚並沒有正面敘寫er。如果我們僅從她喪夫失子的遭遇以及她倒斃雪地的結局來判斷她的不幸, 那我們看到的僅是一個悲劇輪廓而已er。魯迅把視點意味深長地投向了喪夫失子這種偶發性的大的人生波瀾之後的相對平靜的日常生活中er。生活中「喪夫失子」往往以劇烈的形式表現出來, 但魯迅無意表現這一點,《祝福》不是關於一個婦女如何喪夫失子的故事er。《祝福》敘述的是祥林嫂成了寡婦之後的一般生存狀況, 是那個社會對一個理當同情的寡婦作出怎樣的反應, 我們正是從這個惡劣而固執的反應中, 看到那個社會的陰冷、病態、朽壞, 進而完成對那個社會的道德評判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的悲劇正是以「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的最終「毀滅」而結束er。 祥林嫂的悲劇充滿了悲哀的情調,不俱備崇高美的特點er。魯迅說:「滅亡於英雄的特別的悲劇者少,消磨於極平常的、或者簡直近乎沒有事情的悲劇卻多er。」[ 2 ](P37l)在魯迅的筆下,祥林嫂這類凡人悲劇人物大大多於夏瑜那種英雄悲劇人物er。顯然,祥林嫂的悲劇使人「哀其不幸」,頓生同情和憐憫之心,促使人們去進行歷史和現實的反思,認清封建制度,特別是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去進行某種自我反省——決不能企求做一個坐穩奴隸位子的奴隸,從而得到真的啟迪er。這正是祥林嫂這種善的凡人悲劇的審美價值所在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祝福》中人物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是非常正常的, 沒有兵禍、水災等, 社會正常運轉, 腐而未朽, 祥林嫂倒斃雪地時魯鎮一片祥和; 魯鎮上的人們也並沒有加害祥林嫂的存心,「之乎者也」的魯四老爺也實在算不上險惡的歹人, 四嬸一聲「放著罷, 祥林嫂」, 雖然擊碎祥林嫂絕望前細心培植的最後一絲希望, 但如實說, 那聲斷喝不能算十足的歹人的惡音, 那個社會絕大多數人在那種情況下都會那樣反應, 或許, 我們今天還有很多人仍有那樣反應的潛質吧? 那個趨利避害的小伎倆, 並非惶急的四嬸的杜撰、發明, 那是社會教給她的er。所以, 推動祥林嫂的悲劇不斷發展的力量, 是那個正常運轉的社會的內在矛盾和深層痼疾, 而不是什麼偶然的神秘不可知的力量er。這也是魯迅寫小說「揭出病苦」[ 3 ](P63)的初衷er。關於這種悲劇學者楊義認為:「《祝福》是描寫病態社會中正常悲劇的典範之作er。」[ 4 ] (P175) 如果按照魯迅的說法則是「幾乎無事的悲劇」, 他說:「這些極平常的或者簡直近於沒有事情的悲劇, 正如無聲的語言一樣, 非由詩人畫出它的形象來, 是很不容易覺察的er。然而滅亡於英雄的特別的悲劇者少, 消磨於極平常的或者簡直近於沒有事情的悲劇者卻多er。」[ 5 ] (P371)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從情節設計來看, 作者以祥林嫂的喪夫失子為故事端點, 以她兩次魯鎮幫佣生活構成故事主體, 主體部分直接、詳細敘述, 魯鎮以外, 一律概述、略述或轉述, 也就是說, 喪夫失子是被置於情節主體之外或邊沿的, 作品並不賴以生發意義; 特別是作品以倒敘, 將祥林嫂的死這個結局提前, 開篇即抖落謎底, 似乎刻意消弭故事的戲劇性, 我們就有了一種面對祥林嫂的一切變故的心理准備er。而在有的作家那裡寫法是截然相反的, 彷彿在你未防備時要嚇你一跳er。魯迅如此開篇的寫作心理我們已無從知曉, 但這種寫法對偶然性的消解作用是顯而易見的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魯迅特意把祥林嫂放在一般、普通的情況下, 而非偶然、特殊的情況下, 人物在一般情況下所遭受的痛苦、不幸更能反映「必然」的東西, 這種必然不是天命的不可逃避, 而是操縱著人物的一般生存狀況的社會本真面目, 是社會對一個兩度喪夫失子的寡婦的「必然」傷害以及祥林嫂的「必然」的命運走向er。正如現代作家丁玲指出的:「我讀這篇作品覺得這是真正的悲劇er。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 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的把她往死里趕, 是一樣把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因為並不是這一個人, 或那一個人才造成她的悲哀的命運的er。」[ 6 ] (P23)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丁玲的感悟同時為我們引出同「偶然」「必然」相關的悲劇效果問題er。正因為《祝福》舍「偶然」、取「必然」, 才使丁玲感到它是一出「真正」的悲劇, 反之,《祝福》則不具備這種悲劇力量; 魯迅的好友許壽裳對這一點表達得更深刻而醒豁:「人世的慘事, 不慘在狼吃阿毛, 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er。」[7 ] (P461) 作為偶然事件的「狼吃阿毛」的悲劇意義是有限的, 盡管它使祥林嫂這個不堪一擊的生命雪上加霜, 但作為一個孤立、偶發事件, 它就像有時發生的溺水、雷擊、車禍等偶發事件, 並沒有多少社會意義er。所以《祝福》剛剛涉及阿毛慘劇, 慘劇本身實際已經結束, 而思想家魯迅敏銳地洞察到, 祥林嫂又一場真正的悲劇才剛剛悄然開始, 那就是阿毛慘劇的「餘波」、「余緒」, 小說對它進行了濃墨重彩、精雕細刻的敘述: 祥林嫂絮叨著阿毛故事, 魯鎮人的短暫的同情很快轉而為獵奇、取笑, 封建禮教的偽善很快裸露成猙獰、刻毒,……緊接著, 封建禮教又藉手四嬸、柳媽步步為營, 以招招「辣手」將對祥林嫂的傷害引向深入er。所以, 這「餘波」、「余緒」才正是社會悲劇, 我們在其中領略了封建禮教對祥林嫂的有點近乎「凌遲」古刑的「蠶食」過程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如何處理好偶然與必然的關系, 是文學家一直思考的問題, 不同時代、不同派別的作家,在這個問題上派生出不同的文學理念er。在古希臘命運悲劇的典範之作《俄狄浦斯王》里, 不可抗拒的「定數」使俄狄浦斯王殺父娶母並最終刺瞎自己的雙眼, 我們看到了偶然、天命對人生的損害; 到了浪漫主義作家那裡, 誇張、戲劇化的情節為其主要表達手段之一er。被時人稱為「情節加工廠」的大仲馬, 有一次將自己同兒子小仲馬作了有趣的比較:「我從幻想中汲取情節, 而我兒子卻到現實中去尋找它們er。我創作時閉著眼睛——而他, 眼睛卻睜得大大的er。我描繪——他攝影er。」[ 8 ] (P398) 而到了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那裡, 作品的情節同幻想、偶然性、戲劇性就拉開了距離, 他們關注的是社會, 在文學與生活的關系問題上持唯物主義態度, 處理故事的偶然性、戲劇性小心謹慎, 以反映生活為原則, 總要將偶或性降低到最小、最適宜的限度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魯迅小說完美地承襲並發揚了批判現實主義傳統, 它以對現實的深刻、精確、藝術的描寫, 顯示了魯迅不愧為對中國社會把脈最準的偉大思想家、小說家, 魯迅小說絕不以誇張、乖戾來媚俗、邀寵, 表現出一派大家風范er。《祝福》作為魯迅小說中的典範之作更是如此, 祥林嫂的悲劇不以偶然性為支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已經看到魯迅是如何將偶然的成分剝離的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3. 祥林嫂的痛苦主要是精神痛苦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的痛苦主要是精神痛苦er。她像牲口一樣被賣到賀家土奧是一次嚴重的精神摧殘, 再寡以後回到魯鎮, 遭受的是一場群體性的惡毒的精神迫害er。魯鎮社會的迫害是那麼成功有效、斯斯文文! 社會藉手的諸如魯四老爺、四嬸、柳媽以及其他的一律仇視的面孔們, 巨大的思想慣性使他們不會意識到自己行為的異樣, 他們有誰會承認或意識到迫害了祥林嫂呢? 小說里祥林嫂的精神呈現了一道憂懼、哀慟、痛苦、痴木、崩潰的令人顫栗的轍印er。那是怎樣的碾軋留下的呢?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祝福》的開頭部分寫祥林嫂的人生尾聲具有撼人心魄的力度er。被恐怖越揪越緊的祥林嫂, 其恐怖並非因為迎面而來的死神, 飢寒交迫、心力交瘁、至微至陋、目不識丁的祥林嫂, 迸發出僅存的一絲活力, 卻強烈關注起了靈魂的有無這個原本大是大非的問題! 這里包蘊著魯迅的一個大發現, 人世間居然有凌乎死神之上的大恐怖! 那個被大恐怖籠罩著的末路人, 還有誰比她面對死神更「坦然」!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歸結起來, 祥林嫂的精神痛苦表現在想做人而失敗er。她的全部的希望就是能夠過平常的起碼的生活,但就連這個希望也終於全部破滅er。如果祥林嫂所希望的生活是她不應該達到或者是她想從一個僥幸的機會達到的,那麼,她的失敗也許會成為喜劇,或者帶著眼淚的喜劇,但祥林嫂卻完全不是這樣er。她是這樣純朴,這樣善良,這樣安分,在她的生活中幾乎沒有什麼幻想er。她在來到魯四老爺家裡的時候,就連表面也看到她帶著剛死去了丈夫的悲哀er。單現在這種繁重的勞動,便使她感到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er。」如果這樣的生活並不受到侵擾,並沒有很快便遭到破壞,祥林嫂也許便這樣安然地度過她的一生er。「我們讀到這里的時候,自然也為她歡喜,但同時也感到悲哀,因為她所希望的,所感到滿足的生活,只是這樣起碼的生活,其實對於她來說還是很不公平的生活,因而這希望和滿足本身,便是帶著悲劇性的er。」[ 9 ]( P76)後來她生了阿毛,又「白胖」了一次,可見,她的所謂「做人」也就是有活做、有飯吃地做穩有點生物意義的奴隸而已er。正如寫過《祝福》一年多之後魯迅在雜文里指出的: 中國人在歷史上從來只有兩種命運,「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10 ](P213) 做穩奴隸是祥林嫂一生中孜孜以求的最高理想er。她第一次到魯鎮, 魯四老爺的「皺眉」清楚的顯示了她的作人之「虞」, 所以當魯四老爺接受了她, 她祥林嫂還有什麼理由不「白胖」呢? 隨著她日常生活的展開, 我們看到她的作人之「虞」, 被她所屬的那個社會, 不斷惡性擴張、膨脹, 直至一頂奴隸的桂冠讓祥林嫂不可企及, 於是她的生命只剩下了死er。祥林嫂作奴隸而失敗的過程, 伴隨著她強烈而深刻的精神痛苦, 使她生命里的每一個日子無不苦澀而艱難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作為最底層的農村寡婦, 她當然有物質痛苦, 寒冷、飢餓、疾病隨時就能襲擊她, 她第一筆工錢被婆婆擄走, 第二筆工錢被土地廟掠去,《祝福》略提了這兩次「洗劫」; 但是她的精神至哀至痛, 顧不上、感不到物質的痛苦, 她被捆在賀家土奧的花轎里哪裡會記起婆婆拿去的那筆工錢? 相對於物質痛苦, 精神痛苦是更深層次的er。在習慣觀念中, 舊時代的農民備受的是物質的痛苦, 而《祝福》向我們展現的卻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舊時代中國農婦的一部令人揪心的精神災難史, 此前恐怕還沒有任何一個中國文人以如此悲天憫人的情懷, 屏息體察了一個農婦的精神的苦難歷程er。我們應當把這視為《祝福》的成就之一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4. 祥林嫂的痛苦也是一種相對比較清醒、自覺的精神痛苦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的痛苦也是一種相對比較清醒、自覺的精神痛苦er。我不太同意視她為麻木、愚昧的觀點er。難道祥林嫂要對自己的悲劇負一部分責任嗎?人們習慣將魯迅筆下的很多小人物貼上「麻木」的標簽, 其實我們應該根據作品實際分析, 否則我們自己倒有點「麻木」了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魯迅比那個面對祥林嫂的詢問支支吾吾的「我」更同情祥林嫂, 對她只有「哀其不幸」的一面er。但一種有代表性的由來已久的觀點認為, 魯迅對祥林嫂也有「怒其無爭」的一面, 換句話說, 她和諸如阿Q、閏土之流一樣, 是麻木而愚昧的er。我看不出什麼矛盾, 對祥林嫂的所作所為我更多的倒是理解er。同在底層, 她比阿Q、華老栓、閏土等都要清醒er。作為一個舊時代的農婦, 她可算得一個「明白人」, 並沒有多少糊塗的成份er。如果我們因為她不鬥爭、迷信、不知痛苦的根源等, 就認定她愚昧、麻木, 那是荒唐可笑的, 一個農婦, 哪裡知曉「悲劇根源」之類形而上的東西? 我們不應超出一個舊中國「農婦」的身份特別要求她什麼er。正如魯迅所說「我們也不能責成人人都是戰士」[ 11 ](P161),很多情況下, 祥林嫂的抉擇是唯一的、「正確」的、「合理」的, 只是社會不因此就輕饒了她er。她的抉擇也是明智的, 她是一個溫順的婦人er。也有人認為她有「反抗」的一面, 其實那不是「反抗」, 而是「掙扎」, 掙扎是對社會的順應er。她的一切都是在困境中趨利避害er。她新寡來到魯鎮, 是為了躲避婆婆的威權, 彷彿鐵樹開花, 祥林嫂在魯四老爺家竟真的「白胖」了一回; 她不願再醮, 是她明智地感到如果不守住節操, 就不為社會所容, 所以她撞破額頭也要保住寡婦身份; 十二塊鷹洋, 一年勞動所得, 對她已不是一筆小數, 捐了一道虛無的「門檻」, 她很清醒: 必須這樣er。她一直是非常清醒的, 一直在閃閃躲躲, 但一次次受到傷害, 總讓她在劫難逃er。阿Q 的痛苦是不同類型的, 為了生存他令人心酸地長出一層「精神勝利法」的精神鎧甲, 一般他在被碰響頭、揪小辮、找不著活兒又寒又飢時才能感到確切的陣痛; 雖然阿Q 並無一絲幸福可言, 但我們可否稱他比祥林嫂更「幸福」一些, 或者說祥林嫂更為疼痛? 阿Q 在《阿Q 正傳》前後, 形容並無多大改變; 而《祝福》三次集中肖像描寫以及十多次寫到她的眼睛, 每次都有變化, 形象地凸現了一個清醒的苦苦掙扎的婦女, 面對紛至沓來的打擊、剜割靈魂的鈍刀, 內心所產生的急遽可怕的裂變! 最終兩個形象以不同的死亡形式走到結局, 也顯示了魯迅的精確er。設若阿Q 也倒斃雪地, 則可能是凍餓而死吧?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5. 祥林嫂的痛苦恆久而深廣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的痛苦恆久而深廣, 它不因事過境遷而消匿, 也不是什麼不幸就只相應地引起什麼樣的痛苦er。人生的至哀至痛, 其形式總是如此, 彷彿核聚變一樣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的悲劇是善的凡人悲劇er。在祥林嫂身上,「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呢?是普通人對於象普通人一樣生活下去的權利的追求er。這樣的悲劇多發生在只為滿足小小的生活上的善的功利需求的普通人物身上er。魯鎮上的祥林嫂正是這樣的人物er。她有著勞動農民特有的勤勞和純朴的美德er。丈夫死後,她以逃跑的方式來掙脫苦境er。在魯家當傭人,她的人生要求是極為低微的,很易於知足er。被逼改嫁時,她鬧過,鬧得「真出格」er。當她再一次成了寡婦又來到魯家時,她的身體和精神已大不如前了er。捐門檻是她抗拒厄運的又一種方式er。臨死前,她的詢問表明她對靈魂和地獄的懷疑er。總之,祥林嫂為了能夠活下去,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次次掙扎,卻一次次失敗er。她沒有起碼的生活權利,連最卑微的生活需求也難以保障er。而祥林嫂的不幸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精神上的er。寡婦再嫁是「大罪名」,何況她是兩次死了丈夫的寡婦;在魯家,她既受到魯四老爺「皺眉」的冷遇,更被視為「敗壞風俗」、「不幹不凈」的「謬種」er。魯鎮上的人們拋給她的也只是「鄙薄」、「嘲笑」、「煩厭和唾棄」er。這些給她精神上的損傷太大了er。然而,世間的岐視和侮辱還不夠,殘酷的現實又在她的頭上壓下了鬼神的威嚴er。捐了門檻,也擺脫不了這種鬼神恐怖er。她「木偶人」似的,眼睛只能間或一輪er。她的精神上受到了何等致命的摧殘er。活著,她哀苦無告,死去,磨難更深重er。在魯鎮喜慶的祝福聲中,她背負精神重壓,終於死在街頭er。在《祝福》中,強大的封建勢力從四面八方向祥林嫂重壓下來,使得她生活貧困,處世艱難,精神上遭受著無法忍受的巨大痛苦,心靈上得不到片刻安寧er。她被剝奪了自由生活的權利,被剝奪了獨立的人格,她的那點卑微的求生慾望被殘酷的現實壓得粉碎er。所以,她追求無用,掙扎失敗,「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註定遭到無情的「毀滅」她因為死了第一個丈夫, 婆婆依據族權堂而皇之將她賣了, 使她無節可守, 而額角撞出的傷疤反又成了日後的笑柄、罪證; 死了第二個丈夫和兒子阿毛, 更確證了她的命硬、克夫克子、污穢不凈, 於是大悲大哀後的祥林嫂的生存狀況更為險惡: 魯鎮的人們不約而同地鄙視她, 唯其如此, 人們才能獲得一種合乎封建道德律的內心平和er。精神高壓使她「記性尤其壞, 甚而至於忘卻了去淘米」, 這樣, 她做人的資格被人們「又冷又尖」的目光否決了, 同時她作為一個傭人的基本能力條件也一並喪失er。

⑷ 《祝福》中魯迅先生想告訴我們什麼

魯迅先生的《祝福》,寫於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於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里。這篇小說可謂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辛亥革命以後舊中國黑暗的社會現實,通過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深刻地反映了舊社會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摧殘下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餘毒。我是很喜歡這篇小說的,也很可憐祥林嫂的身世。是的,祥林嫂的身世太可憐了,死得也很可悲,特別她是在大家都在做「祝福」的時候死掉了,更加加重了悲劇的氛圍和藝術感染力。魯迅不愧被稱之為大師。不過,有一點我卻是不敢苟同於魯迅先生(或者說後世評論家)的看法,魯迅和後世評論家們可能對魯鎮人誤解了。文中有對祥林嫂失去阿毛以後向魯鎮人傾訴自己的悲痛與自責的幾段描寫。「我真傻,真的,」她說,「我單知道雪天是野獸在深山裡沒有食吃,會到村裡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我一大早起來就開了門,拿小籃盛了一籃豆,叫我們的阿毛坐在門檻上剝豆去。他是很聽話的孩子,我的話句句聽;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後劈柴,淘米,米下了鍋,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沒有應。出去一看,只見豆撒得滿地,沒有我們的阿毛了。各處去一向,都沒有。我急了,央人去尋去。直到下半天,幾個人尋到山坳里,看見刺柴上掛著一隻他的小鞋。大家都說,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進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裡的五臟已經都給吃空了,可憐他手裡還緊緊的捏著那隻小籃呢。……」她於是淌下眼淚來,聲音也嗚咽了。一個寡婦本就活得不易,特別是在當時的社會,誰知雪上加霜,她的孩子阿毛又不幸被狼吃了。於是,她心中充滿了痛苦與自責,逢人便講她的悲慘故事。這樣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魯鎮人聽到祥林嫂的故事後也是很同情她的。魯迅先生在文中這樣寫到:這故事頗有效,男人聽到這里,往往斂起笑容,沒趣的走了開去;女人們卻不獨寬恕了她似的,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還要陪出許多眼淚來。有些老女人沒有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悲慘的故事。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起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一面還紛紛地評論著。男人們聽後斂起笑容,沒趣地走開。這說明男人們不再嘲笑她了,對她是有同情心的,「人之初,性本善」,不然男人們不會斂起笑容,也不會沒趣地走開。男人們之所以會沒趣地走開,是怕聽了也難過,一個大人如果同女人一樣「陪出許多眼淚」,怕是不太雅觀,於是走開。情理之中的事。女人們聽後不僅僅寬恕了她的再嫁,而且臉上也改變了先前「鄙薄的神氣」,還「陪出許多眼淚來」。這說明女人們對她也是有同情心的,不然何以會改換先前的表情,還流眼淚?祥林嫂「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起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然後走了。平常在農村裡,遇到誰家媳婦哭泣,如若幫不上忙,不也是走開嗎?如果你不離開,那哭泣的人會越哭越傷心的。一個人的話,哭著哭著就不哭了。這點常識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有。所以,魯鎮的女人們離開,也是為了祥林嫂好。至於說「滿足的去了」,我實在想像不到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滿足,難道魯鎮的婦女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哎呀,我終於聽到這樣的故事了!這個恐怕太不符合現實生活,再沒人性的人恐怕也不會這樣做吧。至於祥林嫂把她痛失阿毛的故事講述了幾次之後,人們就不願意聽了。這些也是人之常情啊。怎麼能說魯鎮人冷漠麻木呢,難道還要大家天天聽她嘮叨那悲慘的故事,難道還要大家天天「陪出許多眼淚」,難道還要大家也天天生活在悲痛中,才能那個算作是同情。俗話說得好,「好話說三遍,雞狗不待見。」祥林嫂逢人便說,說了多少次啊,叫誰誰不心煩?!說難聽點,說的人耳朵里都起繭子了,你還在那裡沒完沒了地說,難怪你不討人喜歡。再說了,大家各有各的事,各有各的喜好,怎能天天聽你嘮叨那「老掉牙」的故事。難道魯鎮人除了種地、吃飯、睡覺,業余的生活就只能聽祥林嫂講她那不幸的故事,才會讓魯迅即後世評論家們說好,有覺悟。我想,如果祥林嫂把這些事說給魯迅先生三五遍,魯迅先生也會感覺很厭煩吧。可是,魯迅先生怎麼就不會換位思考一下體諒一下魯鎮人的心理呢?魯鎮人大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們過著「日落而作,日出而息」的生活,與外界接觸少,生活中也沒有什麼新鮮的事,生活的實在平淡。偶爾有祥林嫂的這么一個故事,他們來聽聽,也是在滿足他們一種獵奇的心理。他們比不上魯迅先生,看書看累了,寫作寫累了,還可以和幾個朋友聊天,或者到內山書店找那個內山完造喝喝茶。魯鎮的人沒有這么豐富的生活,當他們聽說祥林嫂的故事很悲慘的時候,也就和魯迅先生去內山書店喝茶一樣,就來了,聽得多了,就不想聽了,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啊。為什麼要批判他們呢?關心人們的生存狀態是件好事,可也不要忘了關注人性的狀態。魯鎮人生活太單調了,在單調的生活中,任何人都想尋求一些不單調的東西。完全沒有必要來責備魯鎮的人們,更不要批判他們的麻木,冷漠,他們如果真的麻木、冷漠的話,就不會留眼淚!說魯鎮人沒有人性乃至「人性的殘忍」的人,是那些不懂人性的人。祥林嫂的不幸,只是一人的不幸,魯鎮人,乃至所有老百姓的不幸,才是大不幸。作為一個寫作者還有那些研究者,更應該去關注這個「大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是在過著怎樣的生活,這樣才是更有意義的事情。他們所表現出的「流淚」和「厭煩」,都是正常人的表現,並非是一些評論者們說的什麼「看戲」「看客」心態,這是真實的人性。如果不能深入到魯鎮人的生活中去,不能深入到農民真實的生活中去,單憑站在局外人的立場上,只會成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我想,真正關心農民,懂得農民的心理的人,是不會嘲笑和批判魯鎮人冷漠和麻木的。這些也應該給那些作家們一些啟示,關注底層是好事,同情弱者是好事,但是不要只抓住一個人的不幸,要看看整個底層或者說整個社會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生存狀態。多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不要以為他們糧食豐產了,房子不漏雨了,衣服暖和了,工資不再拖欠了,下崗的再就業了,孩子上學交得起學費了,他們便真的過起幸福生活了。這些只是一方面而已,或者說只是他們物質方面得到了保障,他們的精神方面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呢,是不是也像魯鎮人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淡得如白開水,如果是這樣,那麼出現一個祥林嫂的話,會出現更多的魯鎮人。大家得動動腦筋,怎樣讓那些底層人民的生活不是平淡的,不是無聊的,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的時候,也關注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多麼希望有一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也會豐富多彩起來。

⑸ 魯迅的祝福 簡析小說中「我」的形象及作用

形象:

「我」是魯迅虛構的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

作用:

「我」是小說的視角,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過「我」的觀察和敘述才得以展現的。「我」也是祥林嫂故事的唯一的批判者,正是從「我」的視角出發,祥林嫂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底層婦女的命運悲劇才得以被關注和審視。

(5)魯迅祝福這篇小說中看到的現代中國農村婦女的生存狀態和問題擴展閱讀

當時,阻礙社會進步的最大障礙,就是封建愚昧思想,受愚昧教條毒害至深的,莫過於舊社會的婦女階層。《祝福》通過對農村婦女祥林嫂的刻畫分析,依託主人公的悲慘遭遇,凸顯社會矛盾現象和人民心中的不滿情緒。

《祝福》語言特色突出,最能代表魯迅先生的語言和文學特色。並且,作為《彷徨》集中的第一篇,蘊含著深刻含義,既是對舊社會婦女代表祥林嫂的深深祝福,更是對千千萬萬像她這樣女性的祝福,以及對中華民族未來的美好希冀。

⑹ 魯迅在《祝福》中通過對祥林嫂外貌的描寫,活靈活現地寫出了祥林嫂的生存狀態,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這個人

⑺ 魯迅的《祝福》中周圍人們的心理

(一)祥林嫂:
生活在舊中國的勤勞、善良、堅強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同時又是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委棄的典型。
祥林嫂沒有姓氏,比丈夫大十歲(封建宗法制度的犧牲品)。她在魯四老爺家擔負著沉重的勞役: 「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反而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也白胖了」。這與她剛逃出村來時的青黃臉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並反襯她在喪夫之後,在婆婆家難以忍受的待遇,暗中寫出了她出逃的原因。希望憑借勞動換取起碼的生活,尋求一條掙紮下去的活路。鮮明地揭示她勤勞、淳樸、堅韌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掙扎。後來,她又被當作賺錢的貨物賣到深山野坳里(賀老六家),由於受「寡婦守節」這種封建倫理觀念的影響,而且不知道今後過的會是怎樣的生活,因此,毅然在香案上撞破了自己的額頭,來表示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
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鎮幫工,四嬸對她不滿,魯四老爺更嫌她是一個「傷風敗俗」的女人,這使她感到痛苦與迷惑。她不時地向人們訴說著自己不幸的遭遇,甚至把積存的工錢到土地廟捐了門檻,認為以此可以贖免「罪孽」,可是,四嬸仍舊不讓她在祭祀時沾手。就這樣,她最後的一星半點的希望也破滅了,從此,她全然陷入絕境。
祥林嫂臨死向「我」提出三個問題,是對靈魂的有無表示懷疑。她希望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怕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慮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這種疑惑、這種無可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後悲慘地死去。
《祝福》通過「嫁而守寡,寡而再嫁,嫁而再寡」這三個特定情節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這個典型的悲劇形象。從她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看到:封建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無形的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勒死的;族權強迫她改嫁,夫權剝奪她做人的資格,神權摧毀她的心靈,政權是這一切罪惡活動的總後台。
祥林嫂的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鮮明寫照,作者正是通過對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揭露和有力抨擊的。

(二)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剝削人民的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禮教的頑固維護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兇。作者先交代他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大罵新黨。罵祥林嫂是個「謬種」,這說明他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接著,寫他書房裡的陳設,勾勒出他道貌岸然的偽善面孔。其實,他的這種偽裝,已在憎惡、詛咒、迫害祥林嫂的同時,自己剝得乾乾凈凈了,暴露出極端兇殘、冷酷、自私的本質。這樣前後對照,互相映襯,不僅深刻地揭示了魯四老爺這類人物的主要特徵,而且收到了極好的諷刺效果。

(三)「我」
「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悲慘遭遇,正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因此,「我」既充當小說中的線索,又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作者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結構文字,展開情節,增強故事的真實感;通過「我」的所感,來抒發感情,發表議論,以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
「我」憎惡魯四老爺,有鮮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我」同情祥林嫂,但對她臨死提出的問題只作了含糊的回答,是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惱。「我」的這種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面,但同時顯出了「我」的無能為力。

(四)柳媽
柳媽是個深受封建禮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同祥林嫂一樣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她是一個「善女人」,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完全出於善意,從主觀上講,她想幫助祥林嫂找到「贖罪」的辦法,救祥林嫂出苦海,這是她作為女性善良的一面。但是,由於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極深,她把地獄、天堂、靈魂之類的邪說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信條,當作挽救祥林嫂的靈丹妙葯,從而給祥林嫂造成無法支撐的精神負擔,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祥林嫂在向「我」詢問有關「靈魂的有無」之後,在祝福聲中寂然死去,柳媽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說明用封建迷信來挽救祥林嫂是行不通的,柳媽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是可悲的,而她又將這些思想灌輸給祥林嫂,祥林嫂命運的悲劇性就更加增強了。另外,柳媽對祥林嫂被賣改嫁反抗時頭上留下的傷疤,採取譏諷、奚落的態度,譏諷、奚落中還帶有幾分詭秘,把玩味別人的苦痛作為自己的享樂。這是當時中國農村婦女令人極其生厭的一面,而在柳媽的身上卻表現得琳漓盡致。而且因為她發現祥林嫂頭上的傷疤,好像哥侖布發現新大陸一樣,使「許多人都發生了新趣味,又逗她說話了,至於題目,那自然是換了一個新樣,專在她額上的傷疤。」從這里看,柳媽是一個罪魁禍首。「別人的笑容和聲調」使祥林嫂「總是瞪著眼睛,不說一句話,後來連頭也不回了」,祥林嫂在別人的譏諷、嘲笑中,內心有無法言表的痛苦。由此可以看出,柳媽給祥林嫂帶來的心靈創傷是雙重的。

(五)衛老婆子
衛老婆子是一位利慾熏心、毫無人情味、虛偽狡黠的中人形象。她以介紹人打工為職業,從中謀利。即使對祥林嫂這樣一個善良、安分耐勞、命運悲慘的人,也把她當作自己謀取金錢的工具,即使對魯四老爺這樣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她為了拿到祥林嫂婆婆的一點施捨,也敢於欺騙,合夥將祥林嫂劫走,她認為祥林嫂被賣給賀老六是「交了好運」。在魯鎮,她奔走於大戶人家和窮困潦倒人家之間,憑借一張能說會道的嘴,貌似有同情、憐憫之心,活得有滋有味。因為她被金錢所迷、被封建禮教所縛,不能認識自己的所作所為實為封建統治者的奴才勾當,她認為自己在魯鎮能左右逢源,能說會道,且會掙錢,是一個能人。實際上,她被金錢和禮教吞噬了靈魂,而同時又幫著封建禮教吞噬任何一位她認為有可能被吞噬的人。祥林嫂被四嬸趕出家門,衛老婆子再也不來幫她介紹打工的人家了,因為她認為祥林嫂再也沒有能力充當她賺錢的工具。因此,衛老婆子和祥林嫂之間純粹是一種金錢關系,衛老婆子命運的悲劇性更顯示祥林嫂命運的可悲。

(六)四嬸
四嬸是一位備受歧視而又剝削、歧視別人的女性形象。她作為魯鎮大戶人家的女主人,沾了富人家的光,又有一種自得其樂的優越感。她僱用打工人,剝削自己的同胞,自己享受,看來過得逍遙自在。實際上,她的命運同樣是悲慘的,她作為虛偽、保守的魯四老爺的妻子,除生活在魯四老爺的歧視之下外,她作為當時中國女性僅有的一點同情心、善良、耐勞的一面也被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吞噬了。如果說第一次僱用祥林嫂還有她一點虛假的同情心的話,第二次僱用祥林嫂連一點同情心也沒有了,因為她常常提起祥林嫂只是「因為後來僱用的女工,大抵非懶即饞,或者饞而且懶,左右不如意」,只有祥林嫂是她最滿意的僱工。祥林嫂又一次送上門來,從她心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可是祥林嫂第二次來魯鎮的表現,使她大失所望,祥林嫂的勞動不能帶給她輕松自在,她在魯四老爺的指使下,不讓祥林嫂參與祭祀的事,自己要在祝福時忙碌。最後,她對祥林嫂表現出她的極大不滿,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再也不能使她的「眼圈有些發紅」,再也喚不起她的同情心,因為祥林嫂沒有能力充當勞動的工具了。四嬸認為祥林嫂在她家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了,最終將她趕出家門。即使祥林嫂在祝福聲中悲慘地死去之後,她還和魯四老爺異口同聲大罵祥林嫂為「謬種」。四嬸所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毒害是最深的。作者描寫她與祥林嫂之間是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一旦這種關系不存在,祥林嫂在她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她是當時中國農村婦女中剝削意識濃厚者的化身,同時又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即使是魯鎮大戶人家的女主人也難逃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吞噬的命運,那區區祥林嫂又怎能逃脫封建禮教的魔掌呢?

(七)祥林嫂的婆婆
祥林嫂的婆婆由於婆婆要把她嫁到深山野林里去和大伯收屋使她不能生活下去,如果不是這種人身的迫害和生活的威脅,祥林嫂或許不致得到這么悲慘的結局。可是中國的封建社會存在那麼長,統治階級的思想彌漫整個社會,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形成一種成見,他們有意無意地為封建宗法思想散布影響,織成了統治階級思想意識的羅網。

⑻ 魯迅的《祝福》表現了什麼主題

魯迅的祝福表現了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以及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也闡述了像文中的作者一樣的啟蒙知識分子,對當時人們自私自利以及世態炎涼的這一社會現狀的無動於衷和不知所措。

作者從不同角度表達出了封建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約束和制約,導致了祥林嫂悲慘命運的出現。通過祥林嫂和富人們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用富人的生活熱鬧忙碌來烘托祥林嫂的悲慘和痛苦,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和思想。

(8)魯迅祝福這篇小說中看到的現代中國農村婦女的生存狀態和問題擴展閱讀:

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朴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

但她卻並不是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為了順從封建禮教而反抗,祥林嫂從始至終都選擇了對封建禮教的屈服,最後還是被社會壓垮了。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⑼ 對魯迅小說《祝福》中的祥林嫂的看法

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質朴、頑強,但在舊社會她不但不能爭得一個做人的起碼權利,反而成為一個被踐踏、遭迫害、受鄙視而終甚至於被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對於封建禮教橫加給她的種種迫害與摧殘,她進行過不間斷的掙扎與抗爭: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時,她掙扎她抗爭;面對人們的嘲弄、侮辱與傷害,她給以無言的抗議;對靈魂的有無,她表現了懷疑。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個很頑強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雙重打擊和人們的風刀霜劍中,她不但連起碼的做人的資格都沒有爭到,反而被吞噬被毀滅了。祥林嫂的掙扎與抗爭,完全是出於自發的,而且本身就帶有濃厚的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色彩。為了反對再嫁,她進行了「出格」的反抗,是為了保持自己的「貞節」;為了贖「罪」,她去土地廟里捐了門檻。她是在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進行掙扎進行反抗的。這決定了她不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劇的苦海,而且最終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淵。從某種意義上說,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帶有濃厚的悲劇性。她臨終時對「靈魂」的懷疑,包含著反抗命運的意義,她希望死後能見到兒子,這是對命運的反抗;她又希望沒有地獄,死後不被鋸成兩半,這也是對命運的反抗。不過,她對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並沒有明確的認識,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劇的真正原因,她當然也更不懂得,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只能推翻這造成人們人生悲劇的萬惡的封建制度。

⑽ 祝福中三次外貌描寫 表現出祥林嫂怎樣的生存狀態 其中變化又說明什麼

祥林嫂的三幅畫像可以說分別代表了她三種不同的人生狀態。

第一幅是一個以精神力量抗拒著人生災難的、對生活充滿著希望的青年婦女形象。她的生活是困苦的,「臉色青黃」,但精力是充沛的,兩頰是紅的,她的穿著反映了她旺盛的生命力量,也反映了她內心世界的明凈。

第二幅畫像是一個精神受到挫傷、意志的支柱在生活的重壓下已經動搖但仍在勉力維持著的習慣打扮。臉色和眼光表明她已經失去充盈的精神力量。這時的祥林嫂肉體被摧垮,精神也已死亡了。

第三幅畫像則是一個精神完全枯竭的婦女形象,不僅物質上一無所有,而且精神上毫無寄託,是一個從肉體到精神都垮掉了婦女形象。這表明祥林嫂的境遇一次不如一次,打擊接踵而來,經過了抗爭她還是回到了不幸的原點上。

注重分析小說的肖像描寫,體會精彩的白描手法和它們的潛在含義和作者想要借人物所傳達出來的情感和用意。

(10)魯迅祝福這篇小說中看到的現代中國農村婦女的生存狀態和問題擴展閱讀:

《祝福》在塑造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方面,堪稱「白描手法」運用的典範:

1、畫「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

小說依次敘寫了祥林嫂初到魯鎮、第二次出現在魯鎮、淪為乞丐行將死亡時的眼睛:其中「順」字,刻畫出她溫順善良、安分守己的性格和新寡且出門做工的自卑心理;「直」字,刻畫出她因喪夫失子的痛苦創傷和冷漠無情的魯鎮人使她哭訴無門所導致的靈魂麻木。

2、描「服飾」。服飾是人物性格、心理外現的形象載體

作者運用「意象疊加」手法,將「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這三個名詞短語有機地組合起來,且都沒有使用動詞謂語,自然而簡潔;作者驅遣「烏」「藍」「月白」等不同素色的詞語,自然而然地強化凸顯了服飾戴孝的祥林嫂的心理特質,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宗法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

3、變「臉色」。臉是人物內心世界情感變化的「晴雨表」。

小說中以祥林嫂的「臉部」為載體,分別敘寫了她的命運走向:家境貧苦,青春守寡;生活暫時好轉,心滿意足;被迫再嫁後亡夫喪子,身心受到沉重打擊而內心蘊涵無限痛苦。

熱點內容
鑷魂現代小說 發布:2025-02-14 00:48:40 瀏覽:770
男主角叫亦辰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14 00:14:25 瀏覽:346
財源天降小說免費 發布:2025-02-14 00:13:51 瀏覽:212
t全本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5-02-14 00:02:11 瀏覽:728
命運在我手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2-13 23:56:20 瀏覽:549
金環禁錮男主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13 23:56:12 瀏覽:640
武俠小說的俠客 發布:2025-02-13 23:42:48 瀏覽:603
帶孩子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13 23:41:07 瀏覽:447
超級微信小說免費 發布:2025-02-13 23:01:42 瀏覽:549
機械神皇類似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2-13 22:57:55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