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主義古典小說是什麼

現代主義古典小說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6-19 10:17:35

『壹』 15.我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高峰的代表作是什麼,作者是誰

15,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
16.徐志摩-再別康橋,顧城-生命幻想曲,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17.<<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東方吟》、《秋葉集》、《靜觀集》
18,王維
19.李白,李賀,李商隱
20.梁曉聲是山東榮城
21.大李杜 李白杜甫
22、李商隱 杜牧
24、山水田園詩人以王維,孟浩然最為著名,邊塞詩人有王昌齡、岑參、高適等

『貳』 什麼是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這個術語常常被用來談論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文學藝術。它標明了一種不同於以往任何時期的文學精神氣質或「現代的感受性」,是象徵主義、未來主義、意象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超現實主義等諸種流派的總稱。與許多文論術語的演變相似,最早的「現代主義」也是一個帶有批評和嘲諷意味的貶義詞。根據卡林內斯庫的研究,1755年,塞繆爾·約翰遜把現代主義作為斯威夫特創造的新詞收入《英語語言詞典》里。斯威夫特在致蒲柏的一封信中說:「蹩腳文人以拙劣的減省和古怪的現代主義,帶給我們這些用散文和詩寫成的垃圾。」到19世紀末,這個詞的使用從貶義轉向中性化,在20世紀20年代之後被廣泛接受並獲得了合法性。魯文·達里奧是把「現代主義」作為褒義詞使用並用以指稱現代美學革命的第一人,早在1888年,他就用「表現手法徹底現代主義」來贊揚墨西哥作家卡里多·貢特雷拉斯。[1]在現代西方的文論與批評中,現代主義這個術語大致有五種用法:①一種美學傾向;②一種創作精神;③一場文學運動;④一個鬆散的流派的總稱;⑤一種創作原則或創作方法。這些用法有各自的偏重,但共同之處均把現代主義的含義界定為現實主義的反動。正如彼得·福克納所說:「現代主義是藝術擺脫19世紀諸種假定的歷史進程的一部分,那些假定似乎隨著時光移易已經變為僵死的常規了。」[2]
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中,曾經出現四次引進與發展現代主義文學的高潮:即五四時期、30、40年代、50、60年代台灣時期和80年代的新時期。五四時期沒有「現代主義」這個語詞,甚至「現代」一詞也很少見。人們普遍用「新」字來表達現代性的訴求,如《新青年》、《新潮》或者「新文學」、「新文化」等等,而最初現代主義正是以「新浪漫主義」的名義進入中國文論的視野和論域的。周作人、茅盾、郭沫若、田漢和胡適等人都不約而同地把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象徵主義、表現主義、神秘主義等文學流派統稱為「新浪漫主義」。這個命名有三點值得注意:①它顯然是五四進化論文學史觀的一個產品。在周作人的《歐洲文學史》(1918)里,文藝復興以來的歐洲文學史被描述為:從重情思的第一傳奇主義到偏重理性的第一古典主義(Classicism);從十九世紀初,傳奇主義的復興到寫實主義的反動,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出現的自然是反寫實主義的「新傳奇主義」了。茅盾同樣把西洋文學史概括為:古典——浪漫——寫實——新浪漫……的變遷。在《我對於介紹西洋文學的意見》中,茅盾在文學進化論的框架里找到了「新浪漫主義」的位置:「西洋古典主義的文學到盧騷方才打破,浪漫主義到易卜生告終,自然主義從左拉起,新表象主義是梅德林開起頭來。一直到現在的新浪漫派,……從主觀到客觀,又從客觀變回到主觀,卻已不是從前的主觀,這期間進化的次序不是一步可以上天的。」在他的視野中,新出現的事物就是進步的好的,所以「能幫助新思潮的文學該是新浪漫的文學,能引我們到真切人生觀的文學該是新浪漫的文學。」[3] ②五四文論把現代主義看作浪漫主義的現代變奏,認為兩者都偏重主觀,但時人對新浪漫主義的「新」並沒有深刻的理解。田漢有些含糊地說:「新羅曼主義的文學,是不執著於現實,而又離不開現實的文學。」與舊浪漫主義相比,它「不在天國,而在地上;不在夢鄉,而在現實。」[4] ③從個性主義與人的解放的啟蒙語境出發關注新浪漫主義。在魯迅的早期文論《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中,拜倫、雪萊等浪漫主義精神和尼采、叔本華、施蒂納以及基爾克郭爾的新浪漫哲學融為一爐,都被視為重振「社會元氣」、「立人」然後「立國」的重要思想支援。總之,在五四文論中,現代主義大抵被置於啟蒙現代性的框架里給予理解與闡釋。同時,現代主義的諸種流派和表現方法如象徵主義、表現主義、為美主義、心理分析等得到較為充分的關注。卻忽視了現代主義反啟蒙現代性以及抽象超驗的一面。人們對「新浪漫主義」神秘、空虛和脫離社會現實也有所警惕。胡適曾經提醒人們注意,西方新浪漫主義只有經過寫實主義的洗禮才不會產生「空虛的壞處」;魯迅在《熱風》中也對尼采產生太過渺茫的感覺。「事實上,在20年代的中國,現代主義各流派所掙得的不過是某種方法或技法的地位。」[5]
「現代」一詞在20年代出現,30至40年代流行。如陳西瀅編的《現代評論》、葉靈鳳、穆時英編輯的《現代小說》、《現代文藝》和施蟄存的《現代》雜志等等。陳源的《閑話》一書的廣告言「徐丹甫先生在《學燈》里說:『北京究是新文學的策源地,根深蒂固,隱隱然執全國文藝界的牛耳。』究竟什麼是北京文藝界?質言之,前一兩年的北京文藝界,便是現代派和語絲派交戰的場所。魯迅先生(語絲派首領)所仗的大義,他的戰略,讀過《華蓋集》的人,想必已經認識了。但是現代派的義旗,和它的主將――西瀅先生的戰略,我們還沒有明了。現在我們特地和西瀅先生商量,把《閑話》選集起來,印成專書,留心文藝界掌故的人,想必都可以先睹為快。」魯迅為此寫了《革「首領」》予以回應:「現代派的文藝,我一向沒有留心,《華蓋集》里從何提起。只有某女士竊取『琵亞詞侶』的畫的時候,《語絲》上(也許是《京報副刊》)上有人說過幾句話,後來看『現代派』的口風,彷彿以為這話是我寫的。」[6]在陳源和魯迅的論爭中,「現代派」一詞已經正式出現。
施蟄存在談到《現代》中的詩歌時說:「他們是現代人在現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現代的情緒,用現代的詞藻排列成的現代的詩行。所謂現代生活,這裡麵包含著各式各樣獨特的形態:匯集著大船舶的港灣,轟響著噪音的工場,深入地下的礦坑,奏著Jazz樂的舞場,摩天樓的百貨店,……甚至連自然景物也與前代的不同了。」[7]從「新」到「現代」的語詞轉換表明人們對現代主義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①現代主義被看作「現代情緒」、「現代感興」和「都市感性」的表徵,它與現代人對現代都市生活和物質文明的主觀體驗相關;②對西方現代主義精神特徵和產生的社會背景有了較深入的了解。現代主義「對科學漸起懷疑,而趨向到主觀的感覺上去求一切的解決。」「世紀末,一般小有產者愈受資本主義發達及都市發展的威脅,而在生活上誘起了極端的神經行,這種不安的神經性遂幻想出背後另有一種不可抗衡的力量在支配著他們,而使他們無法擺脫……」因此產生出與自然主義色調不同的新浪漫派來;[8] ③施蟄存的「現代的詩形」、穆木天的「心境主義」、梁宗岱的「純詩」、穆時英的「都市蒙太奇」以及徐訏的「唯美主義」等論述都從各個層面具體闡釋了「現代」概念。1935年孫作雲《論「現代派」詩》把新詩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郭沫若時代,聞一多時代和戴望舒時代。他把《現代》雜志的詩歌稱為「現代派詩」:戴望舒、施蟄存等代表的「這一派的詩還在生長,只有一種共同的傾向,而無顯明的旗幟,所以只好用『現代派詩』名之,因為這一類的詩多發表於現代雜志上。」[9]
四十年代的「九葉詩派」自稱為「一群自覺的現代主義者」。陳敬容說「目前中國新詩還在撿拾浪漫派、象徵派的渣滓」,這顯然表達了九葉詩人超越象徵主義而向成熟的現代主義推進的自我期許;九葉的詩論家袁可嘉提出「新詩現代化」的主張,從詩的本體論、有機綜合論、詩的戲劇化等方面闡釋詩歌現代主義的內涵。後來他這樣理解中國新詩史:從浪漫主義經過象徵主義然後推進到「中國式的現代主義」。[10]的確,這一時期的現代主義要更貼近中國現實融入更多的中國傳統因素,如錢鍾書的《圍城》以及張愛玲的小說等等。
然而,50年代以後,這種有益的探索完全停止了,現代派被稱為「資產階級頹廢主義」而遭到了排斥和批判,人們普遍把現代主義視為資產階級的洪水猛獸。袁可嘉1960年發表《托·史·艾略特――美英帝國主義的御用文閥》等文從政治上否定現代派就是其中一個個案。茅盾的《夜讀偶記》不僅確立了現實主義的絕對權威,而且把現代主義徹底打入冷宮。在他看來,現代主義的形式是「抽象的形式主義」,哲學基礎則是非理性的「主觀唯心主義」,而且是19世紀末以來「主觀唯心主義」中最反動的流派。這代表了那一時期人們對現代主義概念的基本態度。但「現代主義」卻在海峽彼岸獲得了充分的發展。《現代》雜志詩人之一的路易士易名為紀弦從大陸帶去現代派的種子,50年代在台灣創辦《現代詩》和現代派詩社,提出了現代主義的「六大信條」,並宣稱:「我們是有所揚棄並發揚光大地包含了自波德萊爾以降一切新興詩派之精神與要素的現代派之一群。」[11]《與現代詩派「橫的移殖」和知性主義相對,覃子豪領導的「藍星」則攝取了現代派較溫和的一面,合並大陸當時較抒情的新月派的風格。從紀弦的西化現代主義到「創世紀」的超現實主義與禪宗美學的結合以及80年代後的大中國詩觀,「現代主義」概念的中國化在現代詩領域有了更深入的實踐。在小說領域,1960年創刊的《現代文學》強調藝術實驗和創新,認為舊有的藝術形式和風格不足於表現現代人的藝術感情,所以必須實驗、摸索、創造新的藝術形式和風格。白先永、王文興推進了中文小說的現代主義進程,前者延續了張愛玲古典與現代結合的傳統,後者是一個藝術的世界主義者,並且把現代主義的實驗精神推向某種極端。
在70年代中後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海峽彼岸的現代主義概念也受到廣泛的置疑和批判,許多人認為現代主義脫離現實、民族傳統,是對西方現代派模仿的模仿、亞流的亞流,陳映真甚至嗅出西方文化殖民主義的意味。80年代以後,現代主義概念融入多元化的文學思潮中逐漸消退,卻又在大陸新時期文學中重新登場亮相並在激烈的論爭中獲得了美學合法性。在與世界隔絕了多年以後,人們急切地把目光投向世界文學尤其是西方的現代派文學,許多作家也開始引進一些新的表現形式。這些開放的嘗試必然觸動整個美學意識形態,引發關於現代主義的論爭。徐遲的《文學與「現代化」》(1978)和《現代化與現代派》(1982年)提出與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文學現代化」概念,認為現代派是新時期文學發展的道路:「不久將來我國必然要出現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最終仍將給我們帶來建立在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的兩結合基礎上的現代派文藝。」[12]這是使「現代主義」合法化的最初嘗試,它把「中國要不要現代主義」問題擺在人們面前。謝冕、孫紹振的「崛起」有力地挑戰了長期占統治地位的現實主義詩學成規;高行健的《現代小說技巧初探》和馮驥才、李陀、劉心武關於現代派的通信共同認為:「現代派是歷史的反映和時代的產物」,「中國文學需要現代派」,現代派具有文學革命的意義。盡管這些觀念受到現實主義美學意識形態的猛烈抵抗,但現代主義這個概念還是在「朦朧詩」大潮和意識流小說的實踐中感性地出現在人們面前。隨後的一些爭論,如現代主義的技巧與內容是否可以剝離、「偽現代派」之爭等等都是80年代初論戰的余韻與深化。當劉索拉被一些人稱為「真正的現代派小說」《你別無選擇》發表,殘雪把非理性超現實推到極端,而馬原開始玩弄「敘述圈套」時,現代主義概念也就完全合法化、正典化了。它已經成為「中國新文學的一脈傳統」。[13]
[1]卡林內斯庫《現代性的五副面孔》第77-79頁,顧愛彬、李瑞華譯,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2]彼得·福克納《現代主義》第5頁,付禮軍譯,昆侖出版社1989年版
[3]《茅盾全集》第18卷,第44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田漢《新羅曼主義及其他》《少年中國》第一卷第一二期
[5][13]朱壽桐《中國現代主義文學史》上卷第116頁,第2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 魯迅《而已集·革「首領」》《魯迅全集》第三卷,第471-472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7]《現代》第4卷第一期
[8]沈起予《什麼是新浪漫主義》《文學百題》生活書店1935年版[9]
[10]袁可嘉《歐美現代派文學概論》第95頁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9] 孫作雲《論「現代派」詩》《清華周刊》43卷1期1935年5月15日
[11]《現代詩》1956年2月第13期
[12]徐遲《現代化與現代派》《西方現代派文學問題論爭集》下第39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

『叄』 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巔峰之作是什麼

紅樓夢。。。《紅樓夢》,成書於清代乾隆年間的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曾用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紅樓夢》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是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巔峰之作,並被認為是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首,它的影響已經超越了時代和國界,是世界文學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現代產生了一門以研究紅樓夢為主題的學科「紅學」。

『肆』 我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高峰的代表作是什麼,作者是誰

《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

清代白話章回小說,一百一十回(或一百零八回)。曾用名《石頭記》,小說第一回中說此書還曾分別以《情僧錄》、《風月寶鑒》和《金陵十二釵》為名。關於《紅樓夢》的作者,現在有研究者以為是洪升、張宜泉或別的什麼人,但仍沒有足夠的證據抹殺紅學界早已認定的曹雪芹的著作權。《紅樓夢》前八十回,在曹雪芹生前已經傳抄出來,並附有朋友脂硯齋、畸笏叟等人的評語;八十回後的「後三十回」,已基本寫完,大體定稿,脂批透露:黛玉死後寶玉曾「對景悼顰兒」,這一迴文字中有「落葉蕭蕭,寒煙漠漠」八字與二十六回「鳳尾森森,龍吟細細」成對應文字,並透露有完整的一個回目是:「薛寶釵借詞含諷諫 王熙鳳知命強英雄」,連全書「末回」是「情榜」故事也略有提及,但遺憾的是,這動人心魄的「後三十回」文字卻由於一種復雜的原因沒有流傳行世,終於成為中國文學的一幕令人心痛的悲劇。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此外尚有芹圃、芹溪、芹溪居士等字型大小。祖籍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又一說為河北豐潤。先世原為漢人,但早已在滿清入主中原之前便成了內務府正白旗的「包衣」(滿語,奴僕之意)。其上祖曹振彥,是從龍入關的功臣,屬多爾袞制下。他的曾祖母孫氏曾是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年少時是康熙的「侍讀」。康熙即位後,曹家煊赫一時。康熙二年(1663),曾祖父曹璽首任江寧織造,以後祖父曹寅、伯父曹顒、父親曹頫先後繼任祖孫三代四人擔任這一個非皇帝親信不能擔任的重要寫出口創匯達六十年余年,這是曹家的鼎盛時期。但到雍正五年(1727),因事株連獲罪,家產被抄。次年全家北返,家道日衰。據傳到了乾隆初年,曹家又遭到一次更大的禍變,從此就一蹶不振了。
曹雪芹一生恰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他出生於南京,生年或謂康熙五十四年(1715),或謂雍正二年(1724),於雍正六年(1728)隨家遷回北京。留傳下來的有關他生平傳記的材料絕少,僅能從一些零星記載和他的好友敦誠、敦敏、張宜泉等人的詩作中略窺他晚年的落魄和「舉家食粥酒常賒」的困窘。他的不朽名著《紅樓夢》便作於此時。由於貧病交迫,幼子夭折,在書稿尚待最後潤色的關頭,他便與世長辭了。關於他的卒年,或謂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除夕,或謂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除夕,或謂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歲首。
《紅樓夢》前八十回抄本,稱《石頭記》(或《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大都附有脂硯齋等的評語,故又稱「脂評本」或「脂本」。目前已發現的「脂評本」計有十一種,抄於曹雪芹逝世前的有三種,分別為甲戌本(1754),已卯本(1759)和庚辰本(1760),都是殘本。其餘八種是戚蓼生序本、甲辰本、蒙古王府本、夢稿本、舒元煒序本、列寧格勒本、南京圖書館藏本和鄭振鋒藏本。這些抄本由於距離曹雪芹寫作年代較近,因而更接近小說原貌,同時書中也保留了與曹雪芹關系密切的脂硯齋等人的評語,對研究曹雪芹的家世、生平,《紅樓夢》的創作依據和創作過程,及探討佚去的「後三十回」故事大體輪廓,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是研究《紅樓夢》的重要資料。
小說寫遠古時候,女媧煉石補天,遺下一塊頑石未用,棄在青梗峰下。這頑石自經煅煉,已通靈性,便懇求仙人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送他到「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富貴溫柔鄉」走一遭。二仙拗不過,便將它幻化縮小成一塊「可佩可拿」的「通靈寶玉」,送至太虛幻境警幻仙姑處。其時,赤瑕宮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澆灌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將枯萎的絳珠草,終使絳珠草「得延歲月」,修成女形。神瑛侍者凡心偶熾,欲下世為人,絳珠草感念他的恩惠,發誓用一生的眼淚來償還他,跟隨他下凡歷劫,這就是所謂的「木石前盟」、「眼淚還債」。那塊由頑石幻化成的「通靈寶玉」便由這神瑛侍者「攜入紅塵」。不知過了幾世幾劫,空空道人路過青梗峰,見一塊大石上刻有字跡,便從頭到尾抄下,經曹雪芹披閱增刪,因成此書。

姑蘇城裡有葫蘆廟,廟旁住著個鄉宦甄士隱,因憐惜寄居廟內的窮儒賈雨村,贈銀幫助他科舉。不料元宵之夜,愛女英蓮被人拐走,隨後葫蘆廟里著火,禍及甄家。甄士隱貧病交加之際,受跛足道人《好了歌》點悟,遁入空門。賈雨村科舉及第,選了一任縣令,旋因貪財傲上而革職,遂至揚州鹽政林如海家坐館。一日,偶遇好友冷子興,聽他演說榮、寧二府興衰,道是「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當時因朝廷起復參革人員,賈雨村便托榮府女婿林如海幫忙,林如海也因為妻子亡故,有意將女兒林黛玉託附外祖母賈太君,遂讓賈雨村送女兒進京,同時修薦書一封與內兄賈政。
黛玉初入榮府,一切倍加小心。與寶玉相見,二人都覺眼熟,有似曾相識之感。寶玉因見黛玉身上並無通靈寶玉,便摘下自己的砸在地下,惹出一場不快。一日,寧府梅花綻放,賈珍之妻尤氏請賈母等賞玩。寶玉午睡於賈珍兒媳秦可卿卧房,夢游太虛幻境,見《金陵十二釵圖冊》,聽《紅樓夢》曲,並與仙女可卿合歡。夢醒之後,與大丫環襲人同領幻境合歡之事。
賈雨村得賈政之助,得任金陵應天府。賈雨村剛剛到任,就受理英蓮被拐殺人一案。搶奪英蓮,殺死原買主者是金陵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薛蟠。賈雨村懼怕四大家族的勢力,不思甄士隱贈銀之恩,亂斷了此案。薛蟠奪走英蓮後,隨母親薛姨媽、妹妹寶釵入京。薛寶釵進京後暫居賈府,因其品貌端莊,謙和隨分而得人喜愛。寶釵幼年因病得癩頭和尚贈了一個金鎖避邪,以後便隨身佩戴。一日,見寶玉也有一塊寶物,與自己的金鎖恰成一對,沉思良久,這就是所謂的「金玉良緣」。黛玉與寶玉青梅竹馬,已經互生愛慕之情,所以黛玉常借機奚落所謂「金玉良緣」。
中秋之夜,秦可卿病亡。賈珍悲痛欲絕,如喪妻室。為使喪禮風光,他給兒子賈蓉捐了個五品龍禁尉,並請榮府賈璉之妻五熙鳳協理。鳳姐精明強干,送殯之日風光十足。當晚住在郊外鐵檻寺,因為貪圖銀兩,鳳姐強行拆散一對相愛青年,使他們含恨自殺。來年,賈政長女元春初冊封為妃,皇上恩准她回家「省親」。賈府遂大興土木,建成園林一處,由寶玉題寫園內各門扁額。元宵之夜,元妃鸞駕入府,題園名為「大觀園」,並令寶玉及諸姐妹題詩。黛玉本想大展其才,但只命她做一首,略有遺憾。元妃回宮,因命寶玉及諸姐妹入園居住。進園後,寶玉整日與園中女孩們玩鬧,好不快活。書僮茗煙將《西廂記》帶入園中,寶玉與黛玉共賞奇文。寶玉因以張生、鶯鶯自喻喻人,黛玉咸極生嗔,然亦聯想翩翩。其時林如海也已病故,黛玉寄人籬下,常憂郁淚零。暮春時節,見落花飄零,感懷身世,攜鋤葬花,吟《葬花詞》,傷情畢現。黛玉因生性敏感,情深而生誤會,常與寶玉爭爭吵吵。丫頭襲人善於體貼人,寶玉十分重她,她因此勸寶玉讀書於正事。這一日,賈母娘家外孫女史湘雲也勸寶玉留意經濟仕途,寶玉搶白她說:林妹妹就從不說這混賬話。恰好黛玉路過,聽了這話,心中甚喜。寶黛二人至此「人居兩地,情發一心」。

一日,賈寶玉的母親王夫人召見寶玉,寶玉趁母親側身睡覺與母婢金釧兒調笑。王夫人聽見後怒逐金釧兒,金釧兒不堪屈辱投井而亡。賈環謊說金釧兒是因為寶玉強奸未遂而自殺的,同時忠順王府又派人來賈府找與寶玉相交甚厚的伶人琪官兒。賈政勃然大怒,以為將來要「弒君弒父」,大加笞打,直到賈母聞訊趕來,風波才平。襲人因而進忠言於王夫人,王夫人遂將襲人作姨娘看待。大觀園秋風漸起,寶玉之妹探春倡導成立海棠詩社,賈政的兒媳李紈自薦總評。眾姐妹作詠菊詩十二首,黛玉技高一籌,壓倒眾芳。當時邢岫煙、李紋、薛寶琴等堂表姐妹都在賈府居住,大觀園內一時熱鬧非凡。老村嫗劉姥姥因與王夫人沾親帶故,年終之時到賈府打秋風,賈母便留她閑話。大觀園內大擺筵席,眾人戲弄劉姥姥。劉姥姥飽經世故,甘願充當笑料,後來她便拿著賈府所贈銀物回鄉下了,臨行前給鳳姐的女兒取名為「巧姐」。賈母喜歡熱鬧,出資為鳳姐生日擺宴慶賀。鳳姐酒醉早早回屋,發覺丈夫賈璉與仆婦偷情,遂大鬧榮府,逼死仆婦鮑二媳婦。
榮府淫奢之風日熾,賈政之兄賈赦居然看上了賈母身邊的丫環鴛鴦,要娶來做妾。賈赦之妻邢夫人斗膽向賈母說了這事,鴛鴦聽了尋死覓活,賈母亦大怒,斥罵了邢夫人,賈赦非分之想落空。薛蟠自進京城,整日聲色犬馬。一日調戲柳湘蓮,被柳湘蓮誘至郊外痛打一頓。薛蟠自覺不好見人,於是外出經商。黛玉丫環紫鵑謊稱黛玉將回姑蘇原籍,寶玉聽後愕然,呆症大發。紫鵑受命多方解說,寶玉呆病方愈。寶黛二人的心思大家都知道了,大家也都認為二人是很好的一對。寶玉生日,眾姐妹歡宴大觀園,園中櫳翠庵帶發修行的道姑妙玉也以「檻外人」的身份寫貼致賀。寧府賈敬吞丹喪命,尤氏自行主持,邀母親與兩個妹妹前來幫忙。賈璉垂涎尤家姐妹已久,尤二姐亦有此心。賈蓉從中撮合,賈璉便偷偷地把尤二姐娶在外邊。尤三姐雖素行不端,但卻剛烈有加,發誓說非柳湘蓮不嫁。後賈璉外出,路遇柳湘蓮,言尤三姐之意。柳湘蓮欣然允諾。柳湘蓮回京後與寶玉閑談,知尤三姐是賈珍妻妹,就生出毀約的意思來,尤三姐聽說這事,自刎而亡。柳湘蓮追悔莫及,遁入空門。賈赦之女迎春的丫環司棋與表兄潘又安有私,一日私會被鴛鴦無意撞見,潘又安慌忙之間將綉春囊遺落大觀園中。粗使丫頭傻大姐拾得香囊,被邢夫人看見,王夫人知道後,大怒,遂生抄檢大觀園之意。王善保家的同鳳姐夜抄大觀園,迎春懦弱,司棋被逐;探春氣盛,怒打惡仆婦;惜春與世無爭,偏居一隅。王夫人見晴雯長得嬌艷嫵媚,懷疑是她把寶玉帶壞了,就下令把她也趕出大觀園。晴雯被逐,含恨而死。寶玉寫了《芙蓉誄》來祭奠她,表達自已無限懷念與傷感的情緒。
薛蟠娶妻金桂,香菱倍受折磨,終於不堪踐踏,「致使香返故鄉」。迎春出嫁後,受盡夫婿「中山狼」欺凌,一年後死去。探春遠嫁海外,「清明涕送江邊望」,一派凄涼幽怨。大觀園內日漸冷清。黛玉做《十獨吟》,整日憂郁感嘆。賈府內流言四起,盛傳黛玉品行不端與寶玉有「不才之事」。黛玉身處「風刀霜劍嚴相逼」之中,「惜其人而不知自惜」,病情加劇。賈母病逝,林黛玉賴以遮蔭的大樹傾倒。王夫人傳元春旨意,為寶玉擇媳寶釵。黛玉「淚盡而逝」,終「證前緣」。寶玉「對景悼顰兒」,痛不欲生。寶玉婚後,對「寶釵借詞含諷諫」聽而不聞,只是思念黛玉。
元春薨逝,賈府上下一片凄惶。其時,與賈家「連絡有親」的史家、王家等皆相繼遭禍。賈寶玉將身邊丫環「遣散」回家,襲人臨去囑咐「好歹留著麝月」。賈璉休棄王熙鳳,邢夫人趙姨娘等暗中得意。「狠舅」王仁和「奸兄」賈蓉將巧姐賣至勾欄。榮寧二府劣跡種種,終於遭到了大禍,「籍沒」查抄。閤府上下人等皆被羈押,以罪論處。賈芸、小紅等人仗義探視,多主設法,將寶玉、寶釵、熙鳳等人營救出來。熙鳳萬念俱灰,托著病軀「哭向金陵」,逝於故鄉。劉姥姥傾家盪產贖回了流落煙花之地的巧姐,「忍恥」令板兒娶巧姐為妻。襲人與棋官兒「供奉」寶玉、寶釵夫婦。寶玉遍歷炎涼世人情冷曖,終於棄寶釵麝月,「懸崖撒手」而去。中秋之夜,一場大火將賈府燒成白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太虛幻境警幻仙姑揭示「情榜」,寶玉考語為「情不情」,黛玉為「情情」。神瑛侍者與絳珠草終於相會。頑石也復還舊形,回歸青梗峰,將自己半世見聞刻於身上,任風雨剝蝕,歲月流失……

《紅樓夢》這座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高峰,從她問世之日起,關於她的主旨便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魯訊先生曾不無挪揄地說:「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曹雪芹自己似乎也深知理解的不易,書一絕句雲:「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盡管西方人有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這決不意味著可以隨意評說,無論如何,從小說內容及其所處刊代背景出發去解小說之味,是必由之路。
《紅樓夢》約成書於乾隆中葉,正值清代百年承平的「康乾盛世」。但曹雪芹感於自己坎坷的經歷和落魄的境遇,敏銳地意識到了那個時代的丑惡和人生的悲涼。他的《紅樓夢》正是他對當時社會人生的獨特品味和感受。《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中心,寫出了賈府由盛而衰的全過程,暴露了封建制度下社會的黑暗與丑惡,同時小說又從「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凄慘境遇出發,透露出了人生無望和悲涼的感慨。作品似乎是在悲悼舊事物的衰亡的同時,又哀嘆於新事物的被扼殺,整部小說始終彌漫著一股悲觀懷戀的情調。可以說,小說具有封建制度輓歌的意味,但同時作者歌頌了尚處於萌芽狀態的具有初步民主主思想的封建制度的叛逆者,表達了新的朦朧的理想。

在這部封建社會末期網路全書式的作品中,由賈寶玉的叛逆的一生和金陵十二釵等人的人生悲劇組成一個大的令人振憾的大悲劇,其中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是整個小說悲劇中的主體部分,而其中又以賈寶玉為中心,正如魯訊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
賈寶玉是榮國府的嫡派子孫,出生是有「通靈寶玉」銜於口中,可謂天生異種;他聰明靈秀,雖不務「正業」,詩詞歌賦卻樣樣俱佳,就連看他頂不順眼的賈政也暗暗叫好,在驕奢淫逸的賈府子弟中可謂出類拔萃。賈寶玉是賈氏家族當然的繼承人。正因為他繼承人的獨特地位,他才得以長期在「內幃廝混」,接觸的大多是清純的女孩子。他的特殊的生活環境和氛圍,使他對封建貴族的虛偽、腐朽以及精神道德的淪喪懷有深深的惡感。他不肯「留意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叫他讀書,他便大鬧書房,對「四書五經」也很不以為然。他「愚頑怕讀文章」,功課也是求姐姐央妹妹地讓人代做,但他卻迷戀《莊子》,對書僮偷帶進府的《西廂記》更是愛不釋手,「連飯也不想吃了」。他最煩應酬,每當父親讓他出堂見客,他便一副死氣沉沉的模樣,毫無平日戲鬧中神彩飛揚之態,但他自己卻常偷出府去與好「揮拳行獵」的馮紫英、「素性豪爽」的柳湘蓮喝酒吟詩,他還與叫順王府的戲子琪官兒一見傾心,惹來殺身之禍。他把全部熱情和理想寄託在大觀園中被侮辱被損害的女孩子們身上,他認為「天地間靈淑之氣只鍾於女子,男兒們不是些渣滓濁物而已。」還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他甘心為諸丫頭役使,樂意幫她們理妝換裙,就連劉姥姥瞎編的女孩抽柴火的故事,也讓他「盤算了一夜」。他對女孩子的傾心到了近乎變態的地步,比如愛吃丫環嘴上的紅胭脂。這些怪誕的言行,實質上是對「須眉濁物」「國賊祿纛」之流的反動的結果.這些具有叛逆色彩的舉動,自然不容於封建的衛道者們,賈寶玉被稱作「不肖孽障」「混世魔王」,為此他差點被他父親打死。應該看到,賈寶玉的叛逆並不是堅決和徹底的,他還具有許多紈絝公子的習氣,他曾因晴雯的頂撞而大發雪霆,他曾因襲人開門晚了而猛踢一腳,他在背棄封建主義的道德時,卻又離不開朱門綉戶的優裕,他是個「富貴閑人」。無邊的空虛始終纏繞著他,他可以整日在大觀園中嬉鬧,也可以與柳湘蓮、蔣玉菡等縱情詩酒,但他怎麼也擺脫不了封建末世的悲觀情懷。他喜聚不喜散,見鮮花怒放而遙想花容枯敗,悲觀情懷走到了極致,心如枯木,懸崖撒手而去。

在叛逆的道路上,賈寶玉得到了和他自幼相處,從來不向他講「那些混帳話」的林黛玉的同情和支持。他們在共同志趣的基礎上,產生了深摯的愛情。林黛玉自幼父母雙亡,寄居賈府。生性孤高,卻寄人籬下,使她敏感多疑,常用「比刀子還利害」的話語去回擊和奚落他人,以保持自身的純潔和高雅。這一切都被人們看作是「刻薄」和「小心眼」,不合溫柔敦厚的閨范。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賈府,支撐著她的生命的是她與寶玉的愛情,同時也正是這種叛逆者的愛情,使她生活在無限的痛苦和憂郁當中。由於薛寶釵「金玉良緣」的介入,林黛玉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試探寶玉,而當賈寶玉向她傾訴真情時,她又「氣得說不出話來」。林黛玉不是看不到寶玉的真情,只是在那樣的環境下她對愛情的要求到了極苛刻的地步。她在折磨著寶玉,也在折磨著自己,她在這折磨中品嘗著最高尚,最強烈和最個人的痛苦。與寶玉相對,她喜散不喜聚,她願一個人在園中一角攜著小鋤,埋香冢、泣殘紅,她願一個人靜卧在「竹影參差,苔痕濃淡」的蕭湘館,迎風灑淚。她總是以一顆真誠的心去迎擊封建的虛偽和造作,最終她的心被揉碎在「風刀霜劍嚴相逼」的黑暗環境中。「冷月葬花魂」,應當是林黛玉孤寂一生的最好註解。
小說中與林黛玉交相輝映的是另一個令人難忘的少女形象——薛寶釵。她與黛玉一樣,長得如花似玉,但卻與林黛玉有著不同的豐采、氣質和人生志趣。薛寶釵艷冠群芳,端莊賢淑,舉止嫻雅,而又博學多識,可謂「十全十美」。對於她,歷來就有很多的崇拜者,早在當時,就有人為爭論她與黛玉的高下而「幾揮老拳」,解放前有人甚至喊出「娶妻當如薛寶釵」的呼聲。從小說中看,寶釵與黛玉很難說有高下之分,她們分別代表著兩種類型,呈「兩峰對峙」的狀態,寶玉心中的佳人便是「其鮮艷嫵媚,有似寶釵,風流裊娜,則如黛玉」。薛寶釵恪守封建禮教,有濃郁的封建意識,寶玉為此曾罵她「好好一個清凈潔白的女子,也學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然而也正因為此,她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當賈母問她愛聽什麼愛吃什麼時,她盡檢著賈母愛聽愛吃的說;當元妃從宮中送來「無甚新奇」的謎語時,她「口中少不得稱贊,故意尋思」,就連似乎仇恨賈府每一個人的趙姨娘也誇她「會做人」。在那個時代,會做人者不免虛偽,而寶釵的虛偽卻是與真摯並無二致的虛偽,她真誠地做著看來是虛偽的事。也許是自幼服食冷香丸的緣故,寶釵似乎對一切都是冷淡無情的,她不愛「花兒粉兒」,連卧房也布置得「一色玩器全無」,「如雪洞一般」,就連尤三姐與柳湘蓮的悲劇也只換來她淡淡的一句:「這也是他們前生註定。」對一切無情,正是她對所有人都好的緣由。「任是無情也動人」,她自抽的酒令簽,恰好是她自己的真實。應該說,這們「十全十美」的佳人並沒有有意地與黛玉爭奪寶玉,也沒有不擇手段地去謀求「寶二奶奶」的位置。她深知寶黛深情,也知道自己和寶玉是一場不如意的婚姻,而封建的道德規范卻使得她默默地咽下這只苦果。她同樣是個悲劇性的人物,只不過她不是叛逆者的悲劇,而是奉守者的悲劇。

《紅樓夢》愛情婚姻悲劇的描寫,細膩深婉,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而其中閃現的新的光彩和反封建的意義,則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讓人多閱一回,便多生一種情味。

圍繞賈寶玉的叛逆的人生道路和金陵十二釵的悲慘遭遇以及寶、黛、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小說還暴露了封建貴族家庭的腐朽和道德淪喪。榮寧二府,所謂「詩禮簪纓之族」,骨子裡卻齷齪之極。他們大肆揮霍,吃一頓螃蟹就夠鄉下人過一年的;為可卿送葬,行列象「壓地銀山一般」。他們毫無廉恥,賈赦一把年紀,卻要娶丫環鴛鴦作妾,並揚言逃脫不了他的手心;賈珍與兒媳可卿苟且;賈蓉、賈璉之流,即便「熱孝在身」,也不忘「狂嫖濫賭」,荒淫無恥到了無以言說的地步,正如焦大所醉罵的:「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爺去。那裡承想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生來!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我什麼不知道?」家族中因財產和權勢而造成的相互仇恨和猜忌,每日都在發生,還是尤氏說了一句實在話:「咱們家上下大小的人只會講外面假禮假體面,究竟作出來的事都夠使的了。」這是一具在封建禮教的脈脈溫情掩蓋下的散發著腐朽氣息的僵屍。

曹雪芹的確敏銳地感受到了封建末世的窒息,他模糊地認識到製造《紅樓夢》悲劇的社會根源。但他又將這一切都歸之於人生的苦痛和無常。小說中神瑛侍者和絳珠草的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主管人間風情月債的太虛幻境和警幻仙姑,以及來去無蹤的一僧一道和若有若無的甄寶玉,都給小說蒙上了一層感傷主義和虛無主義的色彩,通篇彌漫著空虛的,夢一般的哀愁。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她的偉大成就不僅僅體現在深刻的思想意義上,還表現在她非凡的藝術成就上。「自從《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魯訊先生的這句話,無疑點出了《紅樓夢》獨步千古的地位。

《紅樓夢》在結構上,完全打破了中國古典小說傳統的單線式結構方式,採取了許多線式結構的方式。她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主線,以賈府的盛極而衰的過程為副線,將眾多的人物,紛繁的事件,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主體的網狀結構,全方位多層次地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封建末世的歷史生活畫卷。象曹雪芹那樣將千頭萬緒抓在手中,同時又清晰完整地展示它們,在中國文學史上堪稱獨步,無怪乎戚蓼生在《紅樓夢》序中感嘆:「吾聞絳樹兩歌,一聲在喉,一聲在鼻;黃華二牘,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見也。今則兩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牘而無區嚴左右,一聲也而兩歌,一嚴也而二牘,此萬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頭記》一書,嘻!異矣。」

《紅樓夢》在人物塑造上一反「好人一切都好,壞人一切都壞」的類型化寫法,真實地寫出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復雜性。這一點在王熙鳳身上可以鮮明地看到。王熙鳳陰險惡毒,毒設相思局,鐵檻寺弄權,以及假刀逼死尤二姐,都是她的所作所為,但她卻有著一張漂亮的臉蛋和爽朗的性格,正如王昆侖在《紅樓夢人物論》中所言:「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賈寶玉是作者贊許的人物,卻也是紈絝習氣不改,逼人下跪,亂摔茶杯。象這樣美醜集於一身,並不是美醜不分,而是把美醜真實地再現出來,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

『伍』 什麼叫做;古典主義,後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

個人認為這些不同的流派,只能說是文藝體系中的劃分,與歷史的關聯有,但是絕對不是也不能使歷史的分期!
古典主義(法語:Le Classicisme),17世紀流行在西歐、特別是法國的一種文學思潮。這一潮流是特定歷史時期產物,因它在文藝理論和創作實踐上以古希臘、羅馬文學為典範和樣板而被稱為「古典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古典主義在歐洲流行了兩個世紀,直到19世紀初浪漫主義文藝興起才結束。它在17世紀的法國最為盛行,發展也最為完備。法國古典主義的政治基礎是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哲學基礎是笛卡兒的唯理主義理論。古典主義在創作理論上強調模仿古代,主張用民族規范語言,按照規定的創作原則(如戲劇的三一律)進行創作,追求藝術完美。
古典主義具有三個特徵:
(1)為王權服務的鮮明傾向;
(2)理性至上(主要表現為以理性克制情慾);
古典主義是在當時流行於整個西歐的唯理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唯理主義以笛卡爾(1596-1650)為代表,他主張一切以合乎情理為原則,主張拋棄傳統偏見,反對中世紀的神學世界觀,反對盲目信仰宗教權威和經院哲學,把理性看成是知識的唯一源泉。唯理主義認為感性材料會欺騙人們,只有通過理性才能認識世界。這種唯理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它在古典主義中起了指導作用。因此,古典主義也可稱為藝術上的唯理主義。
(3)奉古希臘、羅馬文學為典範。借古喻今。
所謂新古典主義也就是相對於17世紀的古典主義而言的。
浪漫主義是文藝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上的兩大主要思潮。作為創作方法,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浪漫主義的創作傾向由來已久,早在人類的文學藝術處於口頭創作時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帶有浪漫主義的因素和特色。但這時的浪漫主義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覺為人們掌握的創作方法。
浪漫主義屬於唯心主義起源於中世紀法語中的Romance(意思是「傳奇」或「小說」)一詞,romantique是其形容詞,意為浪漫的,「羅曼蒂克」一詞也由此音譯而來。
浪漫主義宗旨與「理性」相對立,主要特徵注重個人感情的表達,形式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義手法則通過幻想或復古等手段超越現實,法語的浪漫一詞意味著感情豐富、多愁善感。
現實主義,又稱寫實主義,認為在人類的認知中,我們對物體之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於我們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一致的。一般定義為關於現實和實際而排斥理想主義。不過,現實主義在博雅人文范疇中可以有很多意思(特別是繪畫、文學和哲學里)。它還可以用於國際關系。在藝術上指對自然或當代生活做准確、詳盡和不加修飾的描述。現實主義摒棄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張細密觀察事物的外表,依據這個說法,廣義的寫實主義便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許多藝術思潮。在視覺藝術和文學里,現實主義是一個19世紀的一場運動,起源於法國。
19世紀30年代首先在法國、英國等地出現的文學思潮,以後波及俄國、北歐和美國等地,成為19世紀歐美文學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歐美文學的高峰。由於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高爾基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現實主義是國際關系中的主流理論,它也是一個多義且有爭議的概念。雖然現實主義的批評者和支持者經常將其視為一個統一的思想整體,但實際上,現實主義並不是一個單一或統一的理論。
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國的印象主義。19世紀80年代,法國的後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和象徵主義畫家們提出的「藝術語言自身的獨立價值」、「繪畫不作自然的仆從」、「繪畫擺脫對文學、歷史的依賴」、「為藝術而藝術」等觀念,是現代主義美術體系的理論基礎,所以,法國後印象主義畫家P.塞尚這位在作品中追求繪畫語言的幾何結構和形體美感的畫家,被人們稱作「現代繪畫之父」。
與現代主義相對的 必須提到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是對現代主義文學的繼承、超越和悖離,它們都以非理性主義為基礎,表現出激烈的反傳統傾向。相比之下,現代主義文學在摒棄傳統文學以「反映論」為中心的創作原則之後,又試圖建立起以「表現論」為中心的新規則和範式。而後現代主義則把反傳統推向極端,不僅反對現實主義舊傳統,也反對現代主義新規則。

『陸』 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的區別與聯系

古典主義(Le Classicisme)

17世紀流行在西歐、特別是法國的一種文學思潮。因為它在文藝理論和創作實踐上以古希臘、羅馬文學為典範,而被稱為「古典主義」。在法國,從17世紀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義逐步形成的階段,主要表現為古典主義文學語言的定型和各種文學作品體裁的確立。詩人馬萊伯和語法家沃日拉等在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沃日拉採用宮廷與貴族階層的用語,摒棄平民大眾的口語,制訂正規法語的規范。古典主義的文學語言,就是這種正規法語,而不是平民的語言。1634年,詩人梅萊在他的悲劇中首次貫徹嚴格的「三一律」,要求劇情限制在同一件事,發生在同一天(24小時內)和同一地點。古典主義悲劇作家基本上都遵照「三一律」寫作。古典主義第一階段的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帕斯卡爾等。從1660至1688年是古典主義文學最繁榮的時期,代表作家有拉辛、 莫里哀、 拉封丹、博敘埃和布瓦洛等。從1688-1715年,是古典主義盛極而衰的時期,代表作家是拉布呂耶爾、聖西門和費訥隆等人。

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是本世紀流行於歐美文壇的一種資產階級的文藝思潮,也是當代西方世界社會危機、精神危機和藝術危機在文藝領域的反映。它語源於法語Moderne,具有最新的、現代的,先鋒的含義。

二十世紀初期,在歐洲的一些大國里,文學藝術的各個領域相繼出現了若干新奇的派別,例如繪畫方面的抽象派,音樂中的反軒調主義,雕刻中的反現實主義,詩歌中的未來主義,小說中的意識流,戲劇里的表現主義等等。到了本世紀二十年代,逐漸匯合而成有社會景物 現代主義思潮,或稱現代派。它的主要特徵是:反對古典的藝術傳統,在題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標新立異,在精神上則帶有歇斯底里的瘋狂性質,作家們著力發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觀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貧乏而空虛的內心世界。他們排斥巴爾扎克式的批判現實主義,認為它呆板、單調、機械;他們崇拜奧地利的病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主張描寫夢境和人的下意識領域,追求表現人們在一瞬間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國"。西方學者就把這種鼓吹反現實主義的,主張作家任意妄為和瘋狂自我表現的文藝思想,籠統地稱之為現代主義思潮。

現代主義主要包括本世紀二十年代興起的以德國為中心的表現主義,以義大利為中心的未來主義,以法國為中心的超實現主義,以英國為中心的意識流文學;也包括三十至六十年代興起的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新小說派,"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等等。一般認為,英國的喬伊斯,法國的普魯斯特和用德語寫作的奧地利猶太作家卡夫卡,是歐美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

西方的現代主義是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的產物,也是各種非理性主義哲學和社會思潮影響下的產物。
19世紀下半葉以來西方各種與傳統異然有別的文學藝術思潮的統稱,旨在表現對20世紀所發生的深刻變化而作出的精神反映;
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初天主教會內部出現的一股旨在用現代哲學重新詮釋天主教教義的神學思潮

『柒』 現代主義文學是由什麼和什麼結合的產物

文學流派是在文學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從基本形態上看﹐大體有這樣兩種類型﹕一種是有明確的文學主張和組織形式的自覺集合體.這種流派﹐從作家主觀方面來看﹐是由於政治傾向﹑美學觀點和藝術趣味相同或相近而自覺結合起來的﹐具有明確的派別性.他們一般有一定的組織和結社名稱﹐有共同的文學綱領﹐公開發表自己的文學主張﹐與觀點不同的其他流派進行論戰.但這些還只有文學集團的意義﹐只有進而在創作實踐上形成了共同的鮮明特色﹐這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學流派﹐這種有組織﹑有綱領﹑有創作實踐的作家集合體﹐是自覺的文學流派.例如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等.另一種類型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確的文學主張和組織形式﹐但在客觀上由於創作風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別.這種半自覺或不自覺的集合體﹐或者是因某一個作家的獨特風格﹐吸引了一批模仿者和追隨者﹐逐漸形成了一個有特定核心和共同風格的派別﹔或者僅僅是由於一定時期內的一些作家創作內容和表現方法相近﹑作品風格類似而被後人從實踐和理論上加以總結﹐冠以一定的流派名稱.這樣的流派﹐在中國文學史上大量存在﹐如唐代詩壇上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田園詩派和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宋代詞壇上的婉約派和豪放派﹐近現代文學史上專寫才子佳人的鴛鴦蝴蝶派等.
自覺﹑半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的文學流派﹐都是文學發展過程中適應一定社會和階級需要的歷史產物﹐有其一定的社會基礎和階級根源.作為一定社會意識和審美需要的反映﹐它們還常常是意識形態斗爭的一種形式.如西方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流派推崇理性﹑崇尚自然﹐以庄嚴崇高的風格為規范﹐就體現了君主專制政體的需要﹐反映了封建貴族階級和妥協的中上層資產階級的政治理想和審美意識.又如中國「五四」時期的「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是當時新文學運動中反帝反封建文學思潮的代表﹐其中的主要作家和其他一些進步作家在無產階級領導下﹐與「新月派」﹑「民族主義文學」派進行了激烈的斗爭.文學流派之間的這種斗爭﹐在階級斗爭尖銳時期﹐往往是當時政治斗爭的一翼.但是﹐文學流派和政治斗爭之間的關系﹐有時比較直接﹑密切﹐有時比較間接﹑疏遠.不同流派之間的差異和對立﹐並不都是階級思想的差異和對立﹐在更多的時候﹐它們主要反映了作家審美理想和創作風格的差異.有的流派在反映一定階級的意識上並不明顯﹐但卻較清晰地反映出特定的審美理想和創作風格.由於文學的審美理想既有一定的階級意識的烙印﹐又包含有民族共同性﹑時代共同性﹑人類共同性的因素﹐因而文學流派還往往表現出一定的相對獨立性.有時﹐不同階級階層的作家﹐有可能統一在共同的流派之內﹔而同一階級傾向的作家﹐也可能會形成不同的流派.如「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其成員的階級傾向都不是單一的﹐但兩派的中堅卻同屬接受無產階級思想影響的革命作家.作為當時的兩大流派﹐它們的區別不表現在階級基礎上﹐而主要表現在採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不同的創作方法上.
文學流派和創作方法﹐有著較直接的聯系.同一流派的作家往往採用同一種創作方法來反映現實﹐不同流派的作家則往往採用不同的創作方法來反映現實.當一個流派比較突出地反映了某一時代的社會思潮和審美理想﹐並在創作方法上有所創新時﹐就可能成為在那一時期占統治地位的流派﹐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影響整個文學藝術﹐成為一種文學思潮.例如西方17世紀以來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自然主義等.但創作方法又並不總是各種流派區別的標志.採用同一創作方法的作家﹐由於社會觀點和審美趣味的差別﹐或者在社會觀點上基本一致﹐僅在審美趣味上有差別﹐也會在題材選擇﹑主題提煉﹑語言風格和藝術表現手法上有所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的流派.如現實主義文學思潮和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中都曾出現過眾多的文學流派﹔中國文學中也有採用同一創作方法的作家由於藝術風格的不同而形成的文學流派﹐象當代文學中一部分山西作家群所形成的「火花派」和一些河北作家群所形成的「荷花澱派」﹐就是各以其創作中的地方色彩為標志的.
各種文學流派的涌現和競賽﹐是文學繁榮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文學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時﹐由於文學的創作方法還不成熟﹐藝術風格還比較單一﹐便談不上形成文學流派.只有在文學發展到成熟階段﹑大量作家作品產生之後﹐同時在思想活躍﹑藝術自由比較充分的社會條件下﹐不同思想傾向和不同審美趣味的作家﹐通過在藝術上多方面的摸索探求﹐形成不同的風格﹐才會出現不同風格的相互區別或相互接近﹑相互影響或相互競賽﹐從而促成不同文學流派的誕生.而不同文學流派和藝術風格的自由發展和相互競賽﹐又必然會加速文學藝術本身的推陳出新﹐促進文學藝術的繁榮

『捌』 現代小說與古典小說的區別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因此,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王安憶的《小鮑庄》,方方的《風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或淡化情節,如鐵凝的《哦,香雪》,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劉震雲的《塔鋪》,以及殘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節的詩化,以意境取勝,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何士黨的《喜悅》,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節抽象化,如張承志的《大坂》,黃燦的《孤島》,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所有這些小說,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無知的。這里有一個對故事、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而我們應該知道,故事的檢驗標准,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同時,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虛化或怪誕化;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單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也應有科學理解。不能以此為據,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可以不要主題意旨。
簡言之,小說是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呵呵,不好意思,分給我吧...

『玖』 古典小說與現代小說的區別

倒死。
首先,如果沒有一定閱歷的人,古典小說是無法看懂的,中國的古典小說起步較晚,一般到明清時期才成熟,由於中國文人普遍認為小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所以中國的小說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壓抑。

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後,白話文逐漸普及,梁啟超,胡適等人大力提倡小說救國論,再加上經濟利益的推動,(小說可以賣錢)小說創作突飛猛進,這時候的小說基本上大家都能看懂了,比如茅盾,巴金,沈從文,老舍。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因此,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王安憶的《小鮑庄》,方方的《風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或淡化情節,如鐵凝的《哦,香雪》,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劉震雲的《塔鋪》,以及殘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節的詩化,以意境取勝,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何士黨的《喜悅》,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節抽象化,如張承志的《大坂》,黃燦的《孤島》,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所有這些小說,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無知的。這里有一個對故事、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而我們應該知道,故事的檢驗標准,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同時,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虛化或怪誕化;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單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也應有科學理解。不能以此為據,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可以不要主題意旨。
簡言之,小說是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拾』 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古典主義有什麼區別

一、風格不同

1、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Realism),一般認為現實主義關心現實和實際。現實主義在博雅人文范疇中有很多意思,特別是在繪畫、文學和哲學中。它還可以用於國際關系。

2、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是文藝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上的兩大主要思潮。作為創作方法,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

3、現代主義

十九世紀後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震碎了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現代工業和城市化的興起,令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愈加疏遠冷漠,社會變成了人的一種異己力量,作為個體的人感到無比的孤獨。

二十世紀初期的兩次世界大戰中,人類使用藉助科技發明的武器大規模屠殺自己的同類,西方的自由、博愛、人道理想等觀念被戰爭蹂躪得體無完膚,西方文明被拋進了一場深刻的危機之中,現代主義應運而生。

4、古典主義

形成並繁盛於17世紀的法國,從古希臘羅馬文學裡面吸取藝術形式和題材,主張擁護中央集權,尊重主權,歌頌賢明君主;崇尚理性,剋制個人情慾,有嚴格的藝術規范和標准。代表性人物及作品有高乃衣《熙德》、拉辛《安德洛馬克》等。

二、特點不同

1、現實主義

一是細節的真實性。要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主義作品是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來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讀者觀眾如入其境。

瓦薩拉的《畫家的生活》曾敘述了一些有趣的藝術史軼事:孔雀啄食貝那左尼畫得太逼真的櫻桃;喬托的老師用刷子驅趕喬托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蒼蠅。這種現實主義概念雄霸人類藝術史近兩千年,至今仍保留在日常生活中。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徵。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別於自然主義的標志。

生活現象是紛紜復雜的,如實記錄生活,不過是照相師的手藝;現實主義則要求作者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環境。正如恩格斯說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作者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

2、浪漫主義

它是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的產物。大革命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推動了個性解放和情感抒發的要求,對個人獨立和自由的強調,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思想。

3、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美術比起以寫實和模仿為基礎的傳統美術來,具有象徵性、表現性和抽象性的特點。現代主義多流派標榜自己是反傳統的,實際上它可能完全拋棄傳統。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紀中期以來的含有學院派特徵的寫實主義傳統。

4、古典主義

從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汲取藝術形式和題材。這一點似乎同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一樣,實際上存在不同之處。就法國而言,人文主義者所做的工作是將淹沒一千多年的古籍發掘出來;人文主義作家僅在詩歌和散文方面從古代作家那裡學到東西,至於戲劇形式則可以說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寓言就更不用說了。

三、影響不同

1、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作為一種世界觀,是建立在它對道德進步和人類能力的悲觀主義認識基礎上的。現實主義者把歷史看作是循環的而不是進步的,他們對於人類是否有能力克服反復出現的沖突,建立持久的合作與和平深表懷疑。

2、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對法國大革命後的現實極為不滿,往往把非資本主義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義作家深感古典主義所宣揚的理性對文藝創作是一種枷鎖,於是強調創作的絕對自由,反對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要求突破文學描繪現實的范圍,把情感和想像提到首要地位。他們特別重視愛情題材,對人的夢境也進行了大量的描寫。

3、現代主義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的心靈造成巨大創傷;伴隨工業化而來的快節奏加劇了人們的緊張感,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已無法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科技的發展拓展了藝術家認識世界的視野,他們嘗試用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精神進行創作。

他們開創的形形色色與傳統美術迥然不同的新流派,統稱為現代主義美術。它的主要特徵是反傳統和反理性,重視藝術家內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現」,流露出藝術家憤怒、消極、悲觀、失望等各式各樣的復雜心理。

4、古典主義

古典主義是在當時流行於整個西歐的唯理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唯理主義以笛卡爾(1596-1650)為代表,他主張一切以合乎情理為原則,主張拋棄傳統偏見,反對中世紀的神學世界觀,反對盲目信仰宗教權威和經院哲學,把理性看成是知識的唯一源泉。唯理主義認為感性材料會欺騙人們,只有通過理性才能認識世界。

熱點內容
現代言情歡愛小說 發布:2025-01-20 11:08:33 瀏覽:747
小說中神域的名字 發布:2025-01-20 11:00:23 瀏覽:965
英國歷史最暢銷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1-20 10:37:40 瀏覽:104
草根變太子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1-20 09:38:46 瀏覽:611
我們的少年時代小說免費看 發布:2025-01-20 09:29:04 瀏覽:476
有沒有金剛狼能力在都市的小說 發布:2025-01-20 08:42:13 瀏覽:518
玄幻閱讀成神小說 發布:2025-01-20 08:15:00 瀏覽:283
與渣攻正面對決的日子免費小說 發布:2025-01-20 08:14:56 瀏覽:491
領航員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20 08:11:26 瀏覽:579
公主的情郎古代小說 發布:2025-01-20 08:06:18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