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代沒有出現長篇小說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代沒有出現長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5-01-23 20:59:28

①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筆記

《新青年》:中國現代文學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創刊於上海,原名《青年雜志》,陳獨秀主編。「五四」前後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同時進行了新文化運動和文學改革運動。創刊號發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學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張,1917年初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正式掀起文學革命。1918年5月,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發表於其上。該刊還廣泛譯介外國文學。1920年9月,它成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機關刊物,1926年終刊。 「學衡派」由1922年1月在南京創刊的《學衡》雜志而得名,代表人物有吳宓(主編)胡先驌、梅光迪。這些人都留過洋,滿腦子「國粹」,卻又自我標榜「學貫中西」,其刊物以「昌明國粹,融化新知」為宗旨,實際上是把歐洲資產階級文化與中國封建文化拼湊起來,作為反對新文化運動的思想武器。他們還配合北洋軍閥政府「取締新思潮」發表了《評提倡新文化者》(梅)、《論新文化運動》(吳)等。詆毀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反對以白話代替文言。學衡派:得名於1922年1月在南京創辦的《學衡》月刊,主要成員有東南大學的梅光迪、胡先驌、吳宓等,他們既是歐美留學生,又是大學教授。他們以《學衡》為陣地,打著"學貫中西"旗號,提倡尊孔讀經、復古倒退,攻擊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和開始在中國傳播的馬列主義。1933年,《學衡》停刊。文學研究會於1921年1月成立於北京,發起人有沈雁冰、鄭振鐸、周作人、葉紹鈞、王統照、許地山等12人。主要刊物有《小說月報》、《文學旬刊》、《詩》等。提倡「為人生的藝術」,《文學研究會宣言》聲稱:「將文藝當作高興的游戲或失意時的消遣的時候,現在已經過去。我們相信文學是一種工作,而且又是於人生很切要的一種工作。」文研會作家的創作,基本上堅持了現實主義道路,表現出一種淳樸、真摯、從容、自然的文風。從他們身上我們感受到古代「儒雅」一派作家所看重的「中和」品性,並在「五四」精神的影響,賦予了新的內容。成就最大首推小說,所謂「問題小說」的形式反映了反帝反封建大主題,有的還表現對社會主義朦朧嚮往。另外譯介外國文學也取得很大成績,他們譯介俄、法及北歐的現實主義文學名著。如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契訶夫、羅曼羅蘭等。創造社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7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郁達夫、田漢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前期的創造社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應該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其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表現出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傾向。郭沫若的詩集《女神》,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及郭沫若的譯作《少年維特之煩惱》,是該社最有影響的作品。以其獨特的文學主張和鋒芒畢露的文學活動,成為五四以後新文學一支生力軍,特別在文學青年中激起強烈共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造社主要成員大部分傾向革命或從事革命實際工作。隨後,表現出「轉換方向」的態勢,並有新從日本回國的李初梨、馮乃超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遂發展而為後期創造社。後期創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樹》、成仿吾的《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馮乃超的《藝術與社會生活》等文章,要求文學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面向工農大眾,作家要獲得無產階級意識;對五四以後的文學和魯迅等作家,卻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代表進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關於「革命文學」的論爭。1929年2月,創造社為國民黨政府封閉。創造社前期主辦的刊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中華新報》副刊)、《洪水》半月刊;後期的刊物主要有《創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學外,後期創造社刊物更注意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和宣傳。新月社 於1923年在北京成立,代表人物有徐志摩、胡適、梁實秋、聞一多、陳源,其成員基本上是歐美留學生。他們以《現代評論》、《晨報副刊》為陣地發表作品,1926年4月,徐志摩在他主編《晨報副刊》上創辦《詩刊》,提倡新格律詩為宗旨,發表一系列旨在實現「三美」[音樂美、(音節)、繪畫美(詞藻)、建築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的新格律詩,其中以聞一多、徐志摩的詩成就最大,最能體現新格律詩的形式。這些新詩探索,為我國新詩發展作了獨特貢獻,影響深遠,值得人們的肯定。 新月社:是五四以來最大的以探索新詩理論與新詩創作為主的文學社團。1923年成立於北京,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結束,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他們把《晨報副刊》作為陣地,後又創辦《詩刊》周刊、《新月》周刊。新月社是一個涉及政治、思想、學術、文藝各領域的派別,在思想上組織上都表現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特點。它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貢獻主要在於新詩,聞一多、徐志摩等人針對自由體詩出現的散文化傾向,提出新格律詩的主張,即新詩的"三美"主張。他們對於詩歌藝術的追求帶有唯美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並糾正了五四以來白話新詩過於鬆散、隨意等不足,在當時對於新詩在藝術技巧上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徐志摩《再別康橋》、聞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② 現代文學前三十年現實主義為什麼是主流

在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三十年代文學(1927-1936)與政治文化之間有著特殊關系。三十年代許多重要文學作品都明顯表露出政治變化的印跡。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三十年代的作品佔了絕對的比重,這除了三十年代文學相對而言是現代文學發展史上的成熟期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社會時局的變化。

三十年代的中國文學,無論在內容、形式以及創作方法等方面,都有明顯的變化和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的特色,在創作上是一開始就有鮮明表現的。不僅白話的形式本身是一個巨大的革命,促使文學和人民群眾大大接近了一步;而且在作品內容上,也具有不同於舊民主主義文學的嶄新特點。
30年代的中國文學,因社會的大變動而產生了諸多文藝思潮並存、紛爭的現象,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呈現出多元發展的趨向。反映在文學與審美的層次上,形成了不同文學派別之間的對峙與互滲,並由此創造出極度繁榮的文學景觀,使中國新文學出現了自「五四」以來的第二個文學高峰。

(該內容來源於網路)中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1927~1937)文學之我見
30年代文學成就的表現
30年代文學即現代文學的第二十年,從1928年——1937年抗戰前的這一階段。30年代文學較繁榮,尤其是小說成就突出,詩歌散文戲劇 也有一定的發展。
1文學流派眾多
30年代文學流派眾多,1930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左聯)在上海成立,魯迅郭沫若 茅盾 郁達夫 田漢等一大批優秀作家加入了其中。左聯的刊物有《創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陽月刊》《拓荒者》《萌芽》《十字街頭》《北斗》《文學月報》《光明》半月刊《文學導報》,左聯進行了一系列的文學活動:(1)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譯介傳播與應用(2)自覺加強與世界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的聯系,設立國際文學研究會,極力輸入蘇聯文學作品(3)推進文藝大眾運動。左翼的無產階級文學運動是始終標舉革命現實主義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20實際30年代新文學運動中心南移上海後,繼續活動在京津等地的作家群所形成的一個特定文學流派——京派,也是當時的一個主要流派,他們繼承了文研會「為人生」的傳統,忠實於現實,是有平民意識及民族國家認同感,注重描寫淳樸原始的人情美 人性美,用兒童的視角看成人世界,如林紓華的《弟弟》《一件喜事》。表現了對美好童年的眷戀,及對真善美的無限嚮往,另外一個站在現代都市文明和商業文明的立場上來審視上海,用現代語言來講述上海人的故事的文學流派——海派也豎起了自己的旗幟。海派作家的作品貼近大眾生活,反映下層人民的苦難,展示都市生活的畸形與病態,提供了另一類型的都市文學,揭示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和對人性的戕害,借鑒西方意識流手法來結構作品,形式上有創新,注重開掘,表現潛意識和病態心理。
2優秀作者眾多
30年代涌現了椅披新的文學作家,作家的主體性增強,身窮志不窮,張揚個性,持有著自主精神和主人翁意識,自覺性提高,把文學作為一種工作,對文學藝術及技巧自覺追求探索,有著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提倡悲劇,批判封建思想道德殘害人性的本質,及對社會各種弊端的抨擊,以人為本,表現出了一種人文關懷。他們充滿活力的創作給文壇帶來了新氣象,如:丁玲(1904——1986)中國現代小說史上最早以明確強烈的女性意識寫作的女作家,使0世紀中國女性主義學的先驅者。她的小說有《在黑暗中》《莎菲女士的日記》《水》《阿毛姑娘》等等,其作品以女性為主要人物,對女性的命運給予極大的關懷,帶著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張天翼 隨著人生閱歷的加深,諷刺成了他切入社會人生的利益。是對魯迅諷刺小說的繼承。如《笑》他的諷刺對象是人而非物,諷刺的是人缺陷而非人類的缺陷,敘述者總是有著健康的理想人格,而他的諷刺手法的高超之處在於巧妙的使用自相矛盾的手法。他的小說不僅給當時「革命+戀愛」風氣的左翼文壇帶來了新鮮氣息,而且為中國現代諷刺畫廊提供了新的諷刺形象新的諷刺手法。茅盾積極擁護推進新文化運動,是最早從事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革命知識分子之一,主要作品有《蝕》三部曲《林家鋪子》《子夜》用形象思維的小說參加了與托派(認為這個已經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反帝反封的任務應由中國資產階級來擔任)的論爭。強調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才能走上獨立發展 繁榮富強的道路。老舍一個北京市民社會培育出來的作家,在中國近代社會半殖民地化的進程中,在西方文化激烈的撞擊下,第一個把中國小市民的命運思想和心理引進現代文學領域,並獲得了巨大成功,是中國現代小說中市民階層最重要的表現者,批判者。是重要的市民畫家。畢生創作了《老張的哲學》等14部長篇小說《月牙兒》等5部中篇小說《趕集》等3部短篇小說集。揭露了社會的黑暗。
3三部曲作品及中長篇小說增多
30年代引人注目的是中長篇小說的數量的激增。這一時期有較大影響的作品就有茅盾的《蝕》《子夜》巴金的《死亡》《家》《秋》《春》葉紹鈞的《倪煥之》老舍的《駱駝祥子》沈從文的《邊城》蕭紅的《生死場》等,較有影響的三部曲作品有茅盾的《蝕》三部曲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中長篇數量的激增與三部曲作品的大量出現,顯示了 30年代小說作家的創作氣魄和創作實力。
詩歌的發展
忠實於時代,忠實於人民的真誠感情,始終是新詩的主潮的寶貴品格,詩藝發展 不斷創新的多元化探索,推動著新詩進行新的變革,這一時期的新詩出現了政治傾向多種形態,藝術道路多向探索的新局面。成立了中國新詩會,注重詩歌的現實性,提倡詩歌的大眾化主旨,出現了一批新的詩人,如:艾青臧克家,現代派詩出現,多用象徵主義,著名詩人有:戴望舒馮至卞之淋等,他們在藝術探索上表現出了強烈的現代意識和對於民族藝術傳統的向心力。
戲劇的發展
中國現代戲劇災30年代有了重大發展,上海部分左翼文藝家為提倡推進無產階級戲劇運動,策劃成立了上海戲劇社,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戲劇」的口號,開始了中共對現代戲劇運動的直接領導,使中國現代戲劇運動有五四開始的個性解放潮流轉而走向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出現了「中國話劇的三大奠基人」——洪深歐陽予倩田漢。《雷雨》《日出》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現代戲劇文化的成熟。30年代戲劇展示了我國的悲劇藝術。
散文的發展
30年代散文繼承了五四散文的傳統,在新的時代的推動下,又來了一個展開。散文作家充分發揮主體意識和文體意識,使各種類型的散文作品均得到了蓬勃發展,由於普羅文學的推動和提倡,散文園地里最早呈現出繁榮景象的是雜文 ,報告文學小品散文在本時期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時期最有影響的散文家有:魯迅及其雜文何其芳及其抒情散文 林語堂及其幽默小品等,游記散文有了新的發展如:朱自清《歐游雜記》等,具有較高的敘事描寫技巧。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③ 如何評價《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這本書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很好的一本書。中文系學生必讀。文學愛好者入門書籍之一。
作為對比,談談類似的幾本文學史。
1、王瑤的《中國新文學史稿》,無論是出版還是後來的修訂版,都帶有太多毛話語痕跡。」左翼文學「為現代文學主流的說法就跟這本文學史不無干係。實際上,左翼文學並非現代文學的主流。因此就看看出王瑤此本文學史的意識形態色彩了。隨後,就導致了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的出現。不過王瑤此著作算是「新中國」文學史的扛鼎之作,影響甚巨。
2、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可說是王瑤「新文學史稿」的反面。比如在書中,夏志清對大陸推崇的魯迅就多有貶意,且論述魯迅的篇幅只有論述張愛玲的一半。甚至還把張愛玲的《金鎖記》譽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小說」。而張愛玲在當時的大陸和台灣都是不受歡迎的(其實張愛玲在台灣早期是被禁的)。不過此書對一些重大作家的「發現」有很大價值,比如他肯定了沈從文和錢鍾書的文學價值。同時,八十年代之後,此書傳入大陸,對大陸的「重寫文學史」起到很大作用。甚至影響到了《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的出現。
3、《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是「重寫文學史」運動的結果。它一方面去掉了王瑤式的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同時也去掉了夏志清式的「意氣用事」(其實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就是美國麥卡錫主義的產物,本意是讓夏志清寫一部關於中國文化的書,為反共做理論支撐。夏志清將其寫成了文學史。)這書對現代文學做了一個梳理,使紛繁的現代文學以「新」的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
其實,八十年代「重寫文學史」之後,各類文學史層出不窮,山東大學的、華東師大的、復旦的,算是比較有代表性。而他們都撼動不了北大的這本《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所以,強力推薦,文學愛好者應該看一看。
以上摘自知乎網,謝謝。

④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三個十年

中國現代文學大致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時期,即三個十年。

1、第一個十年(1917~1927),開拓期,一般習稱「五四」時期的文學。

1917年初胡適、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標志著文學革命運動的正式興起,隨後,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李大釗等人積極呼應文學革命的主張,推進文學革命的發展。

以魯迅、郭沫若等人為代表所創作的新文學作品,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表明了新文學的實質性進展。

小說方面,有魯迅劃時代的《狂人日記》和後來結集在《吶喊》、《彷徨》中的諸篇小說,還有葉紹鈞、汪敬熙、冰心、郁達夫等一大批新文學作家創作了內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說。

詩歌方面,出現了胡適、劉半農、沈尹默、劉大白等大批白話新詩人,以白話新詩沖破了千百年來舊體格律詩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內容和藝術的特有氣勢開創了自由體白話新詩的一代詩風。

散文方面的成就體現在魯迅、李大釗等人創作的大量文藝短論(即隨感錄和雜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許地山等人創作的抒情敘事散文(即「美文」),還有瞿秋白創作的《餓鄉紀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訊報道,出現了報告文學的最初萌芽。

所有這些創作呈現出開創一代文風的嶄新氣象,充滿了破舊立新的「五四」時代精神。1921年以後,還出現了「問題小說」、「身邊小說」、「鄉土文學」、「語絲文體」、「象徵派」詩歌等豐富多姿的風格流派。這些社團流派的出現,表明了新文學的成熟和壯大。

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局限徹底批判、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體系,始終貫穿體現了個性解放、民主與科學並探索社會解放道路的啟蒙思想主題;以農民、平民勞動者、新型知識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舊文學主人公帝王將相、才子佳人。

文學觀念的重大變化與文學語言、文體形式的革新解放,奠定了20世紀中國文學的基本審美價值取向和多元並存的接受心理基礎。

自覺地借鑒、吸收外國文學及文化的營養,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脫離傳統的開放性現代文學。部分新文學倡導者存在偏激情緒,對某些傳統事物缺少具體分析,以致簡單否定。

2、第二個十年(1927~1937),豐收期,通常也叫「左聯」時期的文學。

表明文學創作達到了新的思想深度。

茅盾這一時期的現實主義代表作《子夜》、《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等,還有蔣光赤、洪深、田漢、臧克家、丁玲、張天翼、葉紫、洪靈菲以及「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群、中國詩歌會等等作家、群體的創作,都顯示了左翼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創作的輝煌成就。

3、第三個十年(1937—1949),轉折期,包括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學。

前一階段是抗戰初期的文學。圍繞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藝作品,如街頭詩、獨幕劇等,也出現了一些大型的集體創作。

後一階段在解放區,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解決了文藝大眾化等一系列「五四」以來重要的文藝理論和實踐問題,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階段。國統區很多作品在藝術風格上也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眾化的方向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4)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代沒有出現長篇小說擴展閱讀

中國現代文學的思想內容

第一個十年(1917-1927):民主意識、科學精神、社會主義思想。

第二個十年(1927-1937):階級解放意識,左翼革命文學的社會主義意識,民主主義、自由主義人文主義文學意識並存。

第三個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識和人民解放意識,多地域、多元化、大眾化的文學。

創作方法

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現實主義為主潮。

代表作家

魯迅、沈從文、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張愛玲、徐志摩、聞一多、丁玲、趙樹理、戴望舒、蕭紅、艾蕪、錢鍾書、艾青、路翎、穆旦等。

主要作品

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野草》。

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林家鋪子》。

徐志摩、聞一多的詩歌;沈從文的《邊城》、《柏子》;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原野》、《雷雨》;趙樹理的小說;艾青、穆旦的詩歌;張愛玲的小說等。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現代文學

⑤ 為什麼三十年代是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黃金時期

  1. 在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三十年代文學(1927-1936)與政治文化之間有著特殊關系。三十年代許多重要文學作品都明顯表露出政治變化的印跡。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三十年代的作品佔了絕對的比重,這除了三十年代文學相對而言是現代文學發展史上的成熟期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社會時局的變化。

    三十年代的中國文學,無論在內容、形式以及創作方法等方面,都有明顯的變化和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的特色,在創作上是一開始就有鮮明表現的。不僅白話的形式本身是一個巨大的革命,促使文學和人民群眾大大接近了一步;而且在作品內容上,也具有不同於舊民主主義文學的嶄新特點。

  2. 30年代的中國文學,因社會的大變動而產生了諸多文藝思潮並存、紛爭的現象,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呈現出多元發展的趨向。反映在文學與審美的層次上,形成了不同文學派別之間的對峙與互滲,並由此創造出極度繁榮的文學景觀,使中國新文學出現了自「五四」以來的第二個文學高峰。


  3. (該內容來源於網路)中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1927~1937)文學之我見

  4. 30年代文學成就的表現

  5. 30年代文學即現代文學的第二十年,從1928年——1937年抗戰前的這一階段。30年代文學較繁榮,尤其是小說成就突出,詩歌散文戲劇 也有一定的發展。

  6. 1文學流派眾多

  7. 30年代文學流派眾多,1930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左聯)在上海成立,魯迅郭沫若 茅盾 郁達夫 田漢等一大批優秀作家加入了其中。左聯的刊物有《創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陽月刊》《拓荒者》《萌芽》《十字街頭》《北斗》《文學月報》《光明》半月刊《文學導報》,左聯進行了一系列的文學活動:(1)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譯介傳播與應用(2)自覺加強與世界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的聯系,設立國際文學研究會,極力輸入蘇聯文學作品(3)推進文藝大眾運動。左翼的無產階級文學運動是始終標舉革命現實主義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20實際30年代新文學運動中心南移上海後,繼續活動在京津等地的作家群所形成的一個特定文學流派——京派,也是當時的一個主要流派,他們繼承了文研會「為人生」的傳統,忠實於現實,是有平民意識及民族國家認同感,注重描寫淳樸原始的人情美 人性美,用兒童的視角看成人世界,如林紓華的《弟弟》《一件喜事》。表現了對美好童年的眷戀,及對真善美的無限嚮往,另外一個站在現代都市文明和商業文明的立場上來審視上海,用現代語言來講述上海人的故事的文學流派——海派也豎起了自己的旗幟。海派作家的作品貼近大眾生活,反映下層人民的苦難,展示都市生活的畸形與病態,提供了另一類型的都市文學,揭示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和對人性的戕害,借鑒西方意識流手法來結構作品,形式上有創新,注重開掘,表現潛意識和病態心理。

  8. 2優秀作者眾多

  9. 30年代涌現了椅披新的文學作家,作家的主體性增強,身窮志不窮,張揚個性,持有著自主精神和主人翁意識,自覺性提高,把文學作為一種工作,對文學藝術及技巧自覺追求探索,有著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提倡悲劇,批判封建思想道德殘害人性的本質,及對社會各種弊端的抨擊,以人為本,表現出了一種人文關懷。他們充滿活力的創作給文壇帶來了新氣象,如:丁玲(1904——1986)中國現代小說史上最早以明確強烈的女性意識寫作的女作家,使0世紀中國女性主義學的先驅者。她的小說有《在黑暗中》《莎菲女士的日記》《水》《阿毛姑娘》等等,其作品以女性為主要人物,對女性的命運給予極大的關懷,帶著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張天翼 隨著人生閱歷的加深,諷刺成了他切入社會人生的利益。是對魯迅諷刺小說的繼承。如《笑》他的諷刺對象是人而非物,諷刺的是人缺陷而非人類的缺陷,敘述者總是有著健康的理想人格,而他的諷刺手法的高超之處在於巧妙的使用自相矛盾的手法。他的小說不僅給當時「革命+戀愛」風氣的左翼文壇帶來了新鮮氣息,而且為中國現代諷刺畫廊提供了新的諷刺形象新的諷刺手法。茅盾積極擁護推進新文化運動,是最早從事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革命知識分子之一,主要作品有《蝕》三部曲《林家鋪子》《子夜》用形象思維的小說參加了與托派(認為這個已經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反帝反封的任務應由中國資產階級來擔任)的論爭。強調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才能走上獨立發展 繁榮富強的道路。老舍一個北京市民社會培育出來的作家,在中國近代社會半殖民地化的進程中,在西方文化激烈的撞擊下,第一個把中國小市民的命運思想和心理引進現代文學領域,並獲得了巨大成功,是中國現代小說中市民階層最重要的表現者,批判者。是重要的市民畫家。畢生創作了《老張的哲學》等14部長篇小說《月牙兒》等5部中篇小說《趕集》等3部短篇小說集。揭露了社會的黑暗。

  10. 3三部曲作品及中長篇小說增多

  11. 30年代引人注目的是中長篇小說的數量的激增。這一時期有較大影響的作品就有茅盾的《蝕》《子夜》巴金的《死亡》《家》《秋》《春》葉紹鈞的《倪煥之》老舍的《駱駝祥子》沈從文的《邊城》蕭紅的《生死場》等,較有影響的三部曲作品有茅盾的《蝕》三部曲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中長篇數量的激增與三部曲作品的大量出現,顯示了 30年代小說作家的創作氣魄和創作實力。

  12. 詩歌的發展

  13. 忠實於時代,忠實於人民的真誠感情,始終是新詩的主潮的寶貴品格,詩藝發展 不斷創新的多元化探索,推動著新詩進行新的變革,這一時期的新詩出現了政治傾向多種形態,藝術道路多向探索的新局面。成立了中國新詩會,注重詩歌的現實性,提倡詩歌的大眾化主旨,出現了一批新的詩人,如:艾青臧克家,現代派詩出現,多用象徵主義,著名詩人有:戴望舒馮至卞之淋等,他們在藝術探索上表現出了強烈的現代意識和對於民族藝術傳統的向心力。

  14. 戲劇的發展

  15. 中國現代戲劇災30年代有了重大發展,上海部分左翼文藝家為提倡推進無產階級戲劇運動,策劃成立了上海戲劇社,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戲劇」的口號,開始了中共對現代戲劇運動的直接領導,使中國現代戲劇運動有五四開始的個性解放潮流轉而走向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出現了「中國話劇的三大奠基人」——洪深歐陽予倩田漢。《雷雨》《日出》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現代戲劇文化的成熟。30年代戲劇展示了我國的悲劇藝術。

  16. 散文的發展

  17. 30年代散文繼承了五四散文的傳統,在新的時代的推動下,又來了一個展開。散文作家充分發揮主體意識和文體意識,使各種類型的散文作品均得到了蓬勃發展,由於普羅文學的推動和提倡,散文園地里最早呈現出繁榮景象的是雜文,報告文學小品散文在本時期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時期最有影響的散文家有:魯迅及其雜文何其芳及其抒情散文 林語堂及其幽默小品等,游記散文有了新的發展如:朱自清《歐游雜記》等,具有較高的敘事描寫技巧。

  18. 30年代是一個文學成就巨大的年代,呈現出了一種各種文學樣式共同繁榮的景象,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成就,為以後中國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 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
    30年代的中國文學,因社會的大變動而產生了諸多文藝思潮並存、紛爭的現象,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呈現出多元發展的趨向。反映在文學與審美的層次上,形成了不同文學派別之間的對峙與互滲,並由此創造出極度繁榮的文學景觀,使中國新文學出現了自「五四」以來的第二個文學高峰。
    (一)左翼文藝運動
    左翼文藝運動是30年代文藝領域最重要的文藝運動,也是整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繼新文化運動之後的又一座里程碑。
    大革命及其失敗推動了眾多的熱血青年革命化,蘇聯、歐洲、日本的無產階級文學日益活躍,又給予了他們巨大的鼓舞, 1930年3月2日,包括魯迅、夏衍、田漢、郁達夫、柔石、殷夫等在內的作家共40多人集會上海,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茅盾、周揚從日本回國後也參加了左聯的工作。中共重要領導人瞿秋白也是左聯的重要成員。左聯的活動是創辦刊物、培養新人、發展創作、翻譯外國進步作品、研究文藝理論。由於左聯的工作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一批共產黨員加入其中並利用文藝工具進行階級斗爭和革命宣傳,因此國民黨當局嚴厲加以迫害,逮捕、監禁、殺害了一批左聯重要成員,魯迅也被長期通緝,一大批文藝書刊被查禁,一些重要文藝社團被查封。1936年,由於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要求,左聯自動解散。但左翼文藝運動仍未終止。
    左翼文藝運動在宣傳革命、培養新人、繁榮創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為建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做出了寶貴的貢獻。但由於「左」的影響,這場運動在理論與實踐上都存在不少問題,比如違背藝術規律,忽視文藝的藝術特徵,導致創作中公式化、概念化的傾向;再如將文藝團體政黨化,導致關門主義,將一批傾向進步、卓有才華的作家排斥在外;又如無休止地在內部開展政治性的爭論,扣帽子,打棍子,滋生宗派主義和門戶之見。
    (二)文學創作的大豐收
    30年代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黃金歲月,文學創作取得巨大成就,堪稱俊才滿目、碩果遍地。
    小說創作成就最高的,當推茅盾、老舍、巴金。茅盾《子夜》是一部現實主義巨制,它以壯闊的背景、恢宏的氣勢、浩大的結構,展現了30年代的中國社會風貌。作品成功塑造了吳蓀甫這個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真實地表現了主人公復雜的性格特點。這部作品是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國現代長篇小說成熟的標志。茅盾的《春蠶》、《林家鋪子》也與《子夜》一樣,緊扣時代脈搏,體現了作者對時事的關切和對社會生活的深刻體驗。老舍的《駱駝祥子》、《月牙兒》是他這一時期的現實主義傑作,以獨特的構思、明快活潑的語言、朴實精煉的表現手法,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表現了黑暗現實中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巴金的《家》是一個震撼人心的悲劇,也是對製造悲劇的垂死制度的控訴,作品燃燒著熾烈的激情,筆調細膩優美,充滿青春活力,至今仍擁有廣大讀者。這一時期成就較高的小說家還有以刻畫知識女性內心世界著稱的丁玲、以描寫湘西邊城風土人情而別樹一幟的沈從文、辛辣揭露和諷刺小市民灰色心態的張天翼和沙汀、善於從卑微靈魂中發掘真善美的艾蕪等。
    如果說1917年至1927年是新詩誕生並逐步成長的階段,那麼,30年代的詩壇則出現了詩社林立、流派紛紜、創作繁榮的局面。其中有以殷夫、蔣光慈為代表的「普羅詩派」,即無產階級革命詩派,注意選取爆炸性、尖銳性題材,主張詩歌應直接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服務,但忽視了對豐美動人的詩歌意象的鍛造。1932年成立的「中國詩歌會」,主要成員有蒲風、穆木天、楊騷、任鈞、王亞平等。其創作實踐擴大了詩歌的表現領域,顯示出強烈的理想主義與英雄主義色彩,別具一種剛健、粗獷、壯闊的力量之美。此外,以戴望舒、卞之琳為代表的現代派詩歌,刻意追求詩意的朦朧美和詩形的散文美,擴展了詩歌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戴望舒是現代派詩人,前期詩作意象朦朧,多表現個人的迷惘和感傷,後期受抗日戰爭的感召,詩歌多抒寫熾熱的愛國情感。這一時期卓有成就的詩人還有艾青。艾青執著於表現追求光明和民主的主題,詩歌充滿憂郁與熱烈交織躍動的情感,展示出豐富的鮮明的意象,有交響樂似的內在旋律和油畫似的凝重色彩。他的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後引起巨大轟動,詩中抒發了對一個貧苦農婦的贊美,並向不公道的世界發出了激憤而深沉的咒語。詩歌創作具有明顯現實主義特色的是臧克家,臧克家追求詩意的樸素含蓄,形式凝煉,節奏明快,增強了詩所特有的審美意趣,抒寫了中國農村的苦難和詩人深沉的感情,或以隱喻的手法啟發讀者的思考。詩人田間的創作也引人注目,他的長詩《中國農村的故事》和《給戰斗者》,以高亢激昂的音調和熾熱灼人的情感顯示出詩人富於現實性和戰斗性的藝術特色。
    30年代的小品散文創作,除了繼承「五四」散文風格的傳統外,呈現出不同藝術表現手法及體式多樣化趨向。首先是雜文創作出現了新高潮。魯迅以戰斗精神從事雜文創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一批新的雜文作者不斷涌現,影響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懋庸、聶紺弩、柯靈、巴人等。抒情散文較以前有了長足發展。冰心、朱自清、郁達夫、周作人、梁實秋、徐志摩、豐子愷、梁遇春、沈從文、何其芳、陸蠡、李廣田、吳伯簫等人的作品,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表現形式拓寬了散文創作的取材范圍,豐富了現代散文的表現形式和風格。以林語堂為代表的幽默小品與閑適小品,文化含量高、從容睿智、通俗生動、幽默自然,為散文創作注入了清新的美感趣味。此外,散文創作的另一大成就,是報告文學的勃興。這種新型的文學體裁,以新聞紀實性、真實性與散文藝術感染性相融合的特點,引起了讀者的極大興趣。茅盾主編的報告文學集《中國一日》(1936年),展現了一個個丑惡與聖潔、光明與黑暗交織著的社會生活橫斷面。夏衍的《包身工》借包身工一天的地獄生活,揭示了包身工制度的全部丑惡內涵。這兩部作品代表了報告文學初創階段的最高成就。
    30年代的戲劇創作開始呈現繁榮景象。話劇運動迅速發展,話劇藝術得到空前普及。大革命失敗後,以上海為中心掀起了話劇運動的熱潮,進步戲劇團體的相繼成立,促進了戲劇創作的發展,不僅數量明顯增加,藝術水準也大大提高。曹禺是成就最高的劇作家。他的《雷雨》、《日出》以歐洲經典戲劇的結構形式、尖銳緊張的戲劇沖突、富有動作性和潛台詞的個性化人物語言、揭 露社會底層人物不幸遭遇的戲劇主題,表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悲劇和命運悲劇。這兩部劇作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標志,至今仍深受觀眾喜愛。此外,夏衍的《賽金花》、《秋瑾》、《上海屋檐下》,田漢的《月光曲》和《回春之曲》,熊佛西的《屠夫》,李健吾的《太平天國》,洪琛的《農村三部曲》,宋之的的《武則天》等劇作,用不同的筆觸,從不同的側面,豐富了中國現代戲劇創作。
    (三)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的發展
    貫穿整個30年代文學全過程,規模最大、聲勢最壯、參與人數最多的是無產階級文學的倡導。在這方面建樹最多的是瞿秋白,他先後翻譯了恩格斯、列寧、普列漢諾夫、拉法格等人的文藝論文,還寫出許多富有戰斗性的文章,以最大的熱情和精力,積極倡導、推動文藝大眾化運動。他的《〈魯迅雜感選集〉序言》,密切聯系整個現代文學運動的進程,對魯迅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評價,其中涉及到革命文學建設中的一些重大問題,為我國現代文藝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魯迅雖沒有系統的文藝理論著作,但在幾次重大的文藝理論論爭中所持的立場及散見於論文、雜文、書信中的許多文藝觀點,為30年代的文藝批評與文藝理論增添了光輝。在文藝大眾化的討論中,魯迅始終堅持將接受外來文化與繼承民族傳統相統一的觀點,提出了「拿來主義」的著名思想。魯迅還認為文藝要健康發展,就必須開展積極的文藝批評,而批評家的職責,不但要「剪除惡草」,還要「澆灌佳花」,反對無原則的「亂捧」和「亂罵」。
    茅盾作為中國現代文藝批評的開拓者之一,積極宣傳「為人生」的文學主張,堅持「必須先有批評家,然後有真文學」的立場,並以《小說月報》、《文學旬刊》等為陣地,展開了系統的文學批評工作。
    以瞿秋白、魯迅、茅盾為代表的左翼文壇,倡導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同強調「超脫現實」、「永恆人性」的自由主義文藝理論、主張「性靈文學」 的論語派進行了廣泛的論戰和爭辯;對「京派」作家的主張文學與時代和政治保持「距離」,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學價值及「和平靜穆」的美學觀點進行了批評、反駁。這些論爭始終集中在文學的本質屬性、文學同政治的關系、文學與生活和時代的關繫上,而未能對文學藝術的內部特點與關系問題、美學范疇問題展開探討,但通過論爭、批評和反批評所形成的巨大動力,推進了我國現代文學批評及文學理論的發展。


⑥ 現代文學三十年的主要發展脈絡

1917年至1927年,是中國現代文學開風氣的十年。在五四運動後,白話文真正被文人廣泛使用,普通話也在積極提倡之中。各種思潮湧入,文學界百花齊放。其中,魯迅以其獨特的文風引領了現代小說的發展,其短篇小說尤為流行。同時,通俗小說也開始從舊文學中脫胎而出,白話詩歌也逐漸興起,其中我最喜歡劉半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7年至1937年,長篇小說逐漸興起。茅盾的《子夜》雖深刻描繪了社會矛盾,但其晦澀難懂的文字讓人感到壓抑,讀完後讓我整整暈了一周。相比之下,老舍的作品則更為淺顯易懂,如《駱駝祥子》等作品貼近生活,讀來親切。巴金的《家》、《春》、《秋》則以《紅樓夢》的元素為基礎,深入挖掘了封建家庭的矛盾。沈從文則將目光投向鄉村,他的作品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鄉村生活的獨特魅力,為白話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937年至1949年,是中國現代文學經歷炮火洗禮的年代。革命的導向催生了大量革命文學作品。然而,我私下認為,27年至37年的階段是最為安逸的,文學界百花齊放,各種思潮自由發展,給中國現代文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熱點內容
現代一女多男小說 發布:2025-01-24 00:46:00 瀏覽:589
九天神龍小說免費聽 發布:2025-01-24 00:39:29 瀏覽:815
好看性格好溫馨的小說 發布:2025-01-23 23:46:38 瀏覽:20
武俠小說里的中葯散 發布:2025-01-23 23:44:48 瀏覽:908
武俠小說里比較好聽的名字大全 發布:2025-01-23 23:12:43 瀏覽:47
好看的玄幻小說完本推薦聽書 發布:2025-01-23 22:35:29 瀏覽:812
倪匡的衛斯理小說全集免費閱讀 發布:2025-01-23 22:26:49 瀏覽:900
卡梅隆的科幻小說故事 發布:2025-01-23 22:07:56 瀏覽:338
批量下載有聲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1-23 22:05:56 瀏覽:479
兄弟古代強強小說 發布:2025-01-23 21:47:14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