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短篇小說評論

現代短篇小說評論

發布時間: 2025-01-14 03:01:43

Ⅰ 求一篇近三年之內的短篇小說的文學評論2500字。。。急急急急

對四篇短篇小說的點評

1、《扯淡》點評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時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爺爺是從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走來,是從保家衛國出生入死的苦難年代走來;孫子則是生活在和平時代,一個追求經濟追求個人利益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之中。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時代教育,塑造了兩種不同的道德觀念。爺倆的矛盾沖突因此而起,這是本文最大的一個看點。
作者在此為我們提出了一個非常現實同時又是非常嚴肅的社會問題:如何溝通祖孫兩代道德觀念沖突的問題?雖然作者沒有提出某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也隻字不提溝通兩代人之間的一個重要中介:父輩的教育作用。但我以為,社會主流思想的影響和家庭、學校教育在這中間所起的作用是無庸置疑的。作者雖沒有挑明其中的所以然,但正是本文散發出含而不露蓄而不發的藝術魅力,恰恰暗應了「文章合為時而著」也。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對這種變異的道德沖突的現狀的深深擔憂。
本文的第二個看點,就是本文語言洗練、通俗,非常口語化。它那帶有東北地方色彩特有的語言魅力,使人讀來饒有興味。尤其是南方人一見到這種作品,便會捨不得默讀,肯定會大聲地誦讀玩賞起來。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惜墨如金,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字、三字、四字一句;簡短的一句自成一段,從漫不經心的一問一答到強烈的正面交鋒,雖然作者極力進行了冷處理,卻也凸現了鮮明的人物個性。
《扯淡》正是反映了我們當今社會現代人正面臨道德「代溝」、道德變異的危險。本文好就好在它沒有把這一社會問題作簡單的地說教化、一般地圖解;也不是單純地靠諷刺或漫畫式地亂罵一通。而是寓教於平凡的生活之中,讓人思考:人生活在復雜與繁難的社會之中,本來就存在著多重的、多元的道德觀念,問題的症結在於人們以什麼樣的主流的、健康的社會道德來抵制來消解消極的不健康的道德思想。

2、《兒子請客》點評

這是一篇帶有一定藝術誇張但又不失針砭時弊的好小說。八歲孩童如此老成如此世故,把一套世俗游戲把玩得如此得心應手,竟然以請客的方式能解決了「我」求爺爺告奶奶都未曾解決的妻子再就業的重大問題。他那種諳熟人際游戲規則真讓人嗔目結舌,唏噓好久,讀完後不得不讓人陷入深思之中:這就是我們眼中純真可愛懵懵懂懂的小孩么?
這是本篇小說給人的最初感覺,那麼是誰讓我們這些稚氣未脫的孩童染上這股陋習呢?是我們的社會,還是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教育呢?雖然小說沒有明說這到底是哪一方的責任,但它不能不讓人思考,當今的現實生活中大人的一些做法、一些陋習、一些行為對孩童產生巨大的潛移默化地侵蝕和影響。小說為我們剖開了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一面,讓人通過這這種現象透視到更多的實際問題。這也就是這篇小說的現實價值和藝術魅力所在。

3、《父子之間的怯意》點評

這是一篇寓平淡之中見真情的好小說。我們不能忘記朱自清《背影》給我們留下了感人至深至真至純至朴的父愛。同樣,這篇小說從另一個視角,展現了看似隨意的講述中,卻蘊涵了不易為人察覺地深沉的父愛,同時又側面地說明了父子在現實生活和歷盡滄桑之後產生心理隔閡和情感易位的事實。
作者把深刻的生活體驗和感悟融入到了冷靜的敘述之中,小時侯挨打、父子嗚嗚哇哇唱戲、一起走遍全縣 「看廟」「評廟畫」、護送我10多公里上學、父親彎腰檢煙。前四件事,表明父親以自己淳樸的人格和樸素的教育觀熏陶著我教化著我,寄寓了父親那不易被人發覺的深沉而偉大父愛。後一件事,時過境遷,兒子有出息了,然而父親老了;父親仍然保留著鄉里人往常的那種陋習——「彎腰檢煙頭」,這讓已成為城裡人的我非常尷尬,深刻地說明了兩代人存在不同生活方式的矛盾沖突。作者在這篇小說中流露出了對現實生活中父子之間為社會功利所腐蝕所玷污的一種感慨和無奈!

4、《腳步聲》點評

《腳步聲》有三處可圈可點。
一選材好。雖取平凡之事,卻別致新穎;雖開口小卻見深刻。
二筆法精妙。母子對話恰到好處,點到為止,不溫不火,不蔓不枝;主人公殷新渴望得到市委焦書記贊賞的心理、動作描寫,可謂力抵千鈞,入木三分,讓人掩卷長思。
三含而不露。不但表現在開頭與結尾皆意味深長,更體現在表面上看似作者純客觀的敘述,實際上卻說明了舐犢情深的母子之情終究抵不過巴結上司之心的殘酷現實。本文好就好在作者始終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作冷靜客觀地描述,把尖銳的現實問題交給讀者仲裁。這恰恰說明了本文作者藝術手法的高明之處。其實,你如果是一位聰明的讀者,你不難發現,作者在這看似純客觀描述之中其實已經表明了對主人公少廉寡恥的人品的憎惡、鄙夷,以及對現實做了深刻地思考。
雖然孩提時母親占據著他的整個心靈,母親的腳步聲是熟悉的;然而成年後領導掌握著他的仕途命運,於是領導的腳步聲變得熟悉了,反而那原先熟悉的腳步聲漸漸變得陌生了。文章耐人尋味,意味深長。相信每個讀者,在讀完全篇之後,那迫切響起的腳步聲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重重地在我們的耳際、腦際回盪。
評季宇中短篇小說集《獵頭》
作者: 劉鵬艷 來源: 文藝報 時間: 2012-02-24 閱讀: 200 次 在線投稿

近日,季宇的中短篇小說集《獵頭》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該集收入作家近十多年來創作的中短篇小說19篇,共計55萬字。這些作品的題材可歸類為「歷史」和「現實」兩大類:一類如《當鋪》、《縣長朱四和高田事件》、《王朝愛情》、《盟友》等;一類如《最後期限》、《名單》、《獵頭》、《灰色迷惘》、《老范》等。正如評論家指出,季宇具有兩副筆墨,一副寫歷史,一副寫現實,其作品具有深厚的民間情懷和堅定的人文立場,注重對人性的挖掘,敘述冷靜,入木三分,構思精巧,情節生動,既富有歷史的厚重與沉穩,又具有現代的明快和犀利。

收在本集中的小說多數發表之後便被《新華文摘》、《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小說選刊》等國內權威性的選刊所選載,有的還搬上銀屏,改編成影視劇。季宇現任安徽省文聯主席、作協主席。不久前,他的百萬字長篇小說《新安家族》出版,好評如潮,並登上新書排行榜,而由他擔任編劇的同名電視劇《新安家族》也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受到廣泛的關注。

我在季宇的中短篇小說集《獵頭》中解讀出他的歷史觀。季宇的「歷史」和「現實」之間實無本質的分別,「歷史」是「現實」之根,成為一種時間過濾的寓言,而「現實」未嘗不是復活的「歷史」,循環往復地重現從前的故事。由於在季宇的表述中,「歷史」的涵蓋范圍是被無限放大的,所以季宇小說中的一切敘事皆為歷史,或曰「被敘述完成的現實」,包括一般意義項下的歷史上存在的現實,以及共時進行中的正在被塑造的現實性歷史。

短篇小說《墓》可看做是季宇對歷史的曖昧本質的完整表述。「文革」中陸子離為了自保,拒不相認於己有救命之恩的楊漢雄,以至楊漢雄被作為反革命分子遭到槍殺。後來楊漢雄夫人來本市投資,市裡為楊漢雄修建墓穴時,也只能在埋死人的小梅山上辟一塊「楊漢雄先生之墓」,與安置烈士的大梅山公墓遙遙相望。陸子離心中嚴嚴實實地埋藏了一段歷史、一個永遠的秘密、一顆也許只有他自己才能深切體會到的、普通人的良心。此時歷史作為一個冷卻的抽象概念完全摒棄了曾經糾纏其中的、雖然被湮沒卻確實存在過的微量道德元素,以及掙扎過、疼痛過的情感溫度。時間的流逝不僅沒有讓歷史悲劇作為終結的故事煙消雲散,反而令歷史的錯誤更加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中篇小說《縣長朱四和高田事件》則利用一個非常曖昧的「尾聲」製造了一段語意模糊的歷史。季宇採用「元敘事」的手段經營了一段關於戰爭背景下一個被唾罵的「英雄」與曖昧歷史之間相互糾纏的故事:1995年春天,一個名叫季宇的人受出版社委託來到五湖,收集民國十九年有關松縣保衛戰的材料。這個季宇後來在圖書館里找到了兩份資料,並確信這兩份資料對於破譯高田事件極有價值,因為它們「從另一個側面提供新的思索角度」。結果高田和朱四的死全部成為謎中之謎,甚至連死亡本身都被曖昧的歷史合法化地予以虛構,變得面目全非。

《當鋪》更絕,不僅有一個曖昧的「尾聲」,而且還加上了一個把歷史曖昧進行到底的「尾聲之尾聲」:大火完成了一場陰謀,也充滿表演欲地製造了層層疊疊的歷史迷障。大火起於永義當還是裕和當?朱輝正死於自殺還是他殺?這是當戶的報復還是朱七的陰謀?朱老闆為什麼壽終正寢還死不瞑目?一連串的疑問似乎讓故事永無順利終結的可能,敘事者只能以「為什麼」來收束他的「尾聲之尾聲」——「至於為什麼,自然又引起了種種猜測」。至此我們只能不無頹敗地承認,由於曖昧交織的歷史無法從不同方向獲得統一的解讀可能,所以人們在企圖有效指認歷史方面總是徒勞無功的。歷史的不可逆性決定了它無法追溯求證,只能是根據種種跡象進行猜測的結果。

種種歷史曖昧其實在深層結構上昭示的是人性的曖昧,這是我思考的有關季宇的敘事原型命題的第二層面。季宇小說基於題材大致劃分為歷史和現實兩類,但貫穿於季宇小說的全部主題卻只有一個,即對人的靈魂的拷問。楊漢雄、藍十四、朱四之死,都是典型的歷史悲劇,但埋藏在沒有感情的冰冷歷史之後的東西卻模糊復雜得多。陸子離為什麼不敢說出楊漢雄曾經利用CC的身份掩護革命、救過自己性命的事實?刎頸之交的兄弟為什麼在最後一刻出賣了藍十四?一心想捍衛民族尊嚴的朱四為什麼背上歷史罵名?人們總說歷史是一面鏡子,照得見現在和未來,它從深層折射出的主宰歷史的人類心理的曖昧正是歷史曖昧的根源。有了這一體認,對於過往發生的一切錯誤,我們不禁要追問,究竟是歷史的錯誤還是人性的錯誤?

季宇寫小說喜歡在前人的故事裡尋找現代人的影子,因此他的表述不僅僅是歷史的和文學的,也是哲學的和心理學的。譬如關於五湖二次革命失敗的故事,很多人翻炒過這段歷史,但是失敗的原因不外乎被歸結為准備不足、內奸、資產階級性格軟弱、不敢發動群眾等等。季宇的《盟友》讓人眼前一亮,「革命」這么宏觀龐大的意識形態對象,竟然十分偶然地被個體情慾的胃液消化了。革命的失敗是因為「重色輕友」,因為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不乏真情混雜的狂熱佔有欲。應當說「重色輕友」這個主題在中國傳統小說中曾經是被反復表現過的,而以弗洛伊德心理學介入歷史、解析人性則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文學界一個沸沸揚揚的話題,不過借用「力比多」來闡釋革命的功敗垂成,卻鮮有人吃這只「螃蟹」,塑造一個全新的貪色負義的偽革命者形象,確乎顯示出季宇「創新」與「闖新」的膽識。把西方歷史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新觀點與中國古老觀念結合起來,別開生面地鋪演一個老套的故事,是季宇的一次成功嘗試。

《灰色迷茫》則是一部現實題材的中篇力作,精準地把握了在經濟改革年代的產業工人由行政附屬物走向市場和民主的過程中性格與意識的嬗變。這是一篇運用「散點透視法」予以結構的小說,種種不太連貫的局部的顯影,疊合成一個「輕度陽痿」的國民人格縮影。小說的文化意蘊寬泛而深刻,關於「人種的問題」讓「精神陽痿」這個人格的痼疾超越了階級成分,並且超越了時代界限。作品外諧內庄,細膩流暢,平和雍容卻不掩其凌厲的批判鋒芒,深掘靈魂的根本,直指傳統的症結,在引發讀者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方面毫不遜於先鋒作家。在此,季宇以平和溫厚的藝術風格和親切隨意的原生態手法完成了沉甸甸的批判和自我批判。

季宇一以貫之地在創作中對復雜人性進行隱幽探密和直逼靈魂深處的執著追問,諸如個體的生動慾望和群體性的精神危機,都是他努力挖掘、積極探尋的對象。無論是季宇一向嫻熟的晚清風物,還是充滿現代政治元素和都市元素的現實題材,其精心架構的故事都為剖示、開掘、反思、叩問人的復雜生物性和社會性留出了足夠的空間。這種拷問靈魂、反省人性的力度,顯示出季宇小說深刻飽滿的思想力度。
該文章轉自:說怪網 www.shuoguai.com 原文鏈接:http://www.shuoguai.com/a/dpxs/2562.html

樓主看著辦吧。我盡力了

Ⅱ 魯敏作品評論

近年來,魯敏的小說創作因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主題備受矚目,尤其是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她不為「文學已死」或「向死而生」的論調所動,堅持深入挖掘人性和歷史的幽深層面。她的作品如《白圍脖》揭示了慾望與人性的復雜交織,世事變遷中,過去的記憶被無情地撕破,赤裸裸地暴露在讀者眼前。這部小說中,婚外情如同社會對貪腐的揭露,無處不在且殘酷真實。


《牆上的父親》不僅是對父愛的致敬,也是對歷史的象徵,其中父親的缺席卻無處不在。魯敏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一個時代的精神狀態,父親的離去與母親的孤獨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歷史的斑駁和個人的抉擇。在她的多部作品中,魯敏反復觸及歷史事件,盡管這些事件對她而言是遙遠的,卻成為她探索人性和歷史的永恆主題。


魯敏對人性「暗疾」的關注貫穿始終,如《暗疾》通過荒誕誇張的手法,揭示了生活中人們的隱秘角落。她對這些「暗疾」的細致刻畫,既是對社會現象的諷刺,也是對人性深處的揭示。在她的小說中,即便是最平常的生活瑣事,也蘊含著深刻的批判力量。


在《取景器》和《跟陌生人說話》等作品中,魯敏對人性的陰暗面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判。在她看來,人性的復雜性遠超表面,而她的小說則嘗試通過「暖日」般的視角來尋找光明。她的小說創作從早期的「沉濁」轉向關注「明亮與寬容」,這標志著她創作方向的轉變。


魯敏近期的作品,如《顛倒的時光》和《逝者的恩澤》等,展現了她對鄉土情懷的眷戀,以及對傳統與現代關系的思考。她在作品中呈現出的至善與大愛,是對當下社會倫理的反思,也對「底層寫作」的絕望文化提出挑戰。


總的來說,魯敏的小說創作以其深度和多樣性,為我們揭示了人性的復雜性,歷史的深遠影響,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她的作品不僅是對個體生活的寫照,也是對社會現象和人性問題的深度挖掘,使她成為當代文學的重要一員。




(2)現代短篇小說評論擴展閱讀

該詞條為歧義詞條,魯敏,人名,有作家和教授叫魯敏

Ⅲ 魯迅《風波》的賞析

魯迅《風波》的賞析如下:

「風波」由何引起呢?只因七斤沒有了辮子。張勛復辟的消息傳到江南這個鄉村,人們關心的問題就只成了有沒有辮子的問題了,這實在是讓人感到可悲。

主人公七斤做著幫人撐船的工作,穿梭於城市與鄉村之間,這種工作讓他得到其它村民的尊敬,只因他到過城市,看到了城裡的景象。村裡的人想聽他在城裡的見聞。從中反應了農民身上所具有的根深蒂固的保守性,封閉性。

既然他們這么想看看城裡的樣子,想看看城裡的人,他們自己親自去不就行了嗎?可這些人偏偏喜歡聽別人的見聞,還帶著崇拜和尊敬的聽,他們崇拜只是城裡的是繁華生活罷了!

七斤的慌張與手足無措,魯迅並沒有用七斤本身來表現。而是藉助他妻子七斤嫂的深入細致的人物刻畫來進行間接的反應。在封建禮教的影響下七斤嫂可以破口大罵自己的丈夫,這就足以看到七斤嫂擔心自己丈夫的程度,我想這時的七斤可能已經絕望到認為自己已經必死無疑了,完全沒有了掙扎的意識,更不會想到反抗。七斤從來不會想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等死的原因。只因沒有了一根辮子這不讓人感到滑稽和可笑。

在全村裡除了七斤的沒有了辮子外,其它人的辮子都完好的保留在他們的頭上,革命的成功,卻沒有給這些的生活帶來一點改變,連清朝封建社會的一個象徵辮子都保留著不願自願減去,他們還會改變他們身上的封建奴才思想嗎?

趙七爺完全是個見風使舵的小人,當是共和時,他把他的辮子蟠在頭上,掩蓋掉自己的辮子,當聽到復辟後他又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的辮子,來顯示對清朝自己的忠誠,趙七爺這種人不管是什麼社會都只是想當別人的忠臣奴才罷了,革命帶來結果,只是讓他換了主子,這種人自稱是封建禮教、封建社會的代言人。但卻不敢為他代言的思想犧牲。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錢財,這才是最重要的。

魯迅想告訴我們革命的成功覺不是簡單的推翻他的統治機構罷了。只有人們有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思維、思想,願意做個有尊嚴,不願當別人奴才的人,有勇氣反抗一切壓迫的人,這樣革命才會真正成功。

(3)現代短篇小說評論擴展閱讀

魯迅《風波》創作背景

1917年7月1日,封建軍閥張勛擁溥儀復辟,復辟時要求百姓留辮子。魯迅在他的一篇雜文《病後雜談之餘》中說:「然而辮子還有一場小風波,那就是張勛的『復辟』,一不小心,辮子是又可以種起來的,我曾見他的辮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對於沒辮子的人們真是氣焰萬丈。幸而不幾天就失敗了……」「……我曾在《風波》里提到它……」這篇小說即取材於張勛復辟的歷史事件。

這篇小說寫於1920年8月(據《魯迅日記》),最初發表於1920年9月《新青年》雜志第8卷第1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

Ⅳ 關於魯迅作品的評論

關於魯迅作品的評論: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解放》,1940

魯迅小說諷刺藝術的具體特徵表現為含淚的微笑、悲喜劇性格的矛盾統一、諷刺的真實性和諸如對比法、滑稽法、誇張法等獨特的表現手法。

含淚的微笑:魯迅小說的諷刺藝術,有一點超群之處,是在樸素精練的真實描寫中,把眼淚同微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寓庄於諧,亦庄亦諧,不僅諷刺情調富有變化,而且在笑聲里還隱含著深沉的憂郁和哀傷。

悲喜劇性格的矛盾統一:諷刺藝術運用於悲劇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使人物的性格具有了悲喜劇的雙重組合。這是魯迅在塑造悲喜劇性格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是塑造悲喜劇性格的範本。在魯迅的《吶喊》、《彷徨》中,人物的性格的雙重組合,主要是悲喜因素的組合。

諷刺藝術的真實性:魯迅的小說的諷刺,正是作者正視現實,毫不容情地把生活中的丑惡事物真實地加以描繪與揭露的結果,作者以深邃的眼力觀察現實,於是他隨時發現出那些被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的虛偽性。

(4)現代短篇小說評論擴展閱讀:

獨特的表現手法 

正因為魯迅特有的諷刺筆法,使得魯迅小說所反映的社會內容比同時代任何人的都要真實,所揭露的國民性格弱點比同時代任何人的都要深刻。

魯迅將封建愚民政治框架下國民性格的異化作為藝術聚集的焦點,力圖通過揭露國民人格的麻木來引起療救者的注意。在這過程中,諷刺猶如一把犀利的刀,無情地剜下人性潰瘍的腐朽之肉,將國民劣弧根性的種種卑劣狀態公然推到了歷史的祭壇。

Ⅳ 短篇小說的特點是

短篇小說作為一種文學形式,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讀者。它篇幅短小,情節簡潔,人物集中,能夠迅速捕捉到生活中的精彩瞬間。這類作品往往聚焦於一個典型的生活片段,通過細膩的人物刻畫,揭示復雜的社會現象。茅盾曾指出:「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

短篇小說的特點在於其精煉與深刻,雖然篇幅有限,但能夠以小見大,展示廣闊的社會圖景。它不像中篇小說那樣展開長篇大論,也不像長篇小說那樣鋪陳復雜的人物關系,而是集中筆墨,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和事件本質。這樣的創作方式使得短篇小說更加貼近生活,具有更強的感染力。

在中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自唐宋以來,這類作品便逐漸繁榮起來。到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說更是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尤為出色,成為了文言短篇小說的經典之作。

進入現代文學階段,短篇小說更是蓬勃發展。魯迅的《狂人日記》、《葯》、《祝福》,茅盾的《春蠶》、《秋收》、《殘冬》,丁玲的《莎菲女士日記》,葉紫的《豐收》等作品,都是短篇小說中的佼佼者。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作者卓越的文學才華,也深刻反映了社會現實,給讀者帶來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短篇小說的魅力在於它的精煉和深刻,它能夠在有限的篇幅內,通過生動的人物和情節,揭示復雜的社會現象。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短篇小說都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贏得了無數讀者的喜愛。

Ⅵ 寓言短篇小說文學評論怎麼寫

寓言是一種諷喻或寄託的故事,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優秀的寓言故事裡有著豐厚的思想容量,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學生們去領悟言外之意、品評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國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種動物,它們是人格化了的逗人地,就是人的言行舉止也大多顯得怪誕奇異,這些都能使學生難以忘懷。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不少文質兼美的寓言故事,那麼,小學寓言故事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呢看
一、 指導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內容
小學階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課文,比如《亡羊補牢》、《南轅北轍》、《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弄清故事的情節,也就是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那麼,如何使學生弄清故事情節,把握故事內容呢看
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比方說《亡羊補牢》一文中逗亡地和逗牢地的意思,這兩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面對三年級的孩子要指導他們學會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還理解逗後悔地逗接受地這兩個詞意,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逗後悔地一詞你了解到了什麼看從逗接受地一詞明白了什麼看
加強朗讀指導,啟發學生把故事中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如學習逗亡羊補牢地時,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鄰居對養羊人的關心和養羊人對丟羊這件事的態度。
二、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蘊涵道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個字,但是幾乎每一則寓言,都有一個生動有趣、情節富於變化的故事,同時語言精練簡潔易於朗讀,這樣的故事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從而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寓言故事往往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就像慈愛聰明的長者,總是語重心長地告訴人們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於小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理解能力較差,缺乏感性經驗,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並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閱讀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寓言故事時,一定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以及在電視、電影或讀過的故事裡所知道的類似的人。比方說:學習了《亡羊補牢》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有沒有犯過和養羊人一樣的錯誤看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麼做看還有學習了《南轅北轍》可以談一談這個人錯在哪裡看你想對這個楚國人說些什麼看學習了寓言故事你收獲了些什麼看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通過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編者意圖,了解寓言特點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在漢語言文學中佔有一席之地。那麼編者在小學語文中選編寓言的目的是什麼呢看我們學習寓言哪些特點呢看
首先,從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徵:一是語言精練簡潔,概括性極強,極富表現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結構嚴謹,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最簡短的一種。寓言故事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是一個充滿機智、幽默、滑稽、膽識和豐富想像力的世界,它對自然界的動物、植物賦予了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惡觀,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由於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豐富深刻的哲理,把諷刺對象的本質充分地揭示出來,讓人們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誕可笑的行為之餘,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語言既要精煉概括,極富表現力,又要幽默、風趣。此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徵、誇張、擬人等藝術表現手法,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文學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節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憑借形象誇張的形象、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豐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贏得了兒童的喜愛,也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學體裁,為學生的寫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給孩子學會區別寓言和童話,他們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很大的區別。童話是一種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話,它以少年兒童認識、理解的人或事物為描寫對象,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童話有詩一般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積累
(一)推薦寓言故事書
教師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寓言作品,讓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關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有關書籍,並向學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於兩篇故事的閱讀要求。從而使學生對寓言這一體裁文章有更深一層次的了解,拓展他們的視野,擴大他們的閱讀量。學生逐漸從被動讀書轉變為主動讀書,對語文學習起了推動、促進的作用。
(二)組織寓言故事會
老師在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組織寓言故事會,用不同的形式詮釋自己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改編後的相聲、小品、課本劇等等,以此來推動學生對寓言故事學習的興趣。
(三)編寫寓言故事
想像和寫作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想像力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寓言故事是一個充滿了機智、幽默、滑稽、諷刺、膽識和豐富的想像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機。通常情況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語言精煉簡潔。還有的寓言只講故事沒有明說道理,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的命運或作品的寓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想像空間,讓讀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並根據寓言故事的特徵設計續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仿寫寓言故事等教學環節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續寫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寫下有可能發生的故事結局,不一定要求有標准、統一的結局。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結局沒有說明可憐的小羊的最後命運如何,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藝術空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續寫之後可能發生的事情,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句話:逗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地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凶惡的狼向小羊撲去時的動畫,讓學生充分感受狼的兇狠,小羊的弱小、無助,為可憐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逗小羊最後被狼吃掉了嗎看如果沒有,小羊是怎樣獲救的呢看地並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思維,想出解救小羊的辦法。最後,在學生充分說出辦法的基礎上,要求以逗小羊獲救地為題,寫一段話。
在學生充分閱讀寓言故事的基礎上感受問題情境的特定角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開創造性的聯想,為寫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熱點內容
主角無敵的純武俠小說 發布:2025-01-14 15:00:21 瀏覽:630
雪落滿南山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1-14 14:23:39 瀏覽:513
重生黑道異能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4 14:19:34 瀏覽:360
萬王之王秦命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1-14 13:52:33 瀏覽:141
都市僵屍類型的小說 發布:2025-01-14 13:38:23 瀏覽:791
2018完本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14 12:49:11 瀏覽:324
男主角殘疾的小說現代大全 發布:2025-01-14 12:39:41 瀏覽:751
2000之前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4 12:36:02 瀏覽:585
古風短篇虐戀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4 12:08:47 瀏覽:150
李愔玄幻小說 發布:2025-01-14 11:09:24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