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性意識覺醒小說農村
A. 讀丁玲的《阿毛姑娘》
摘要:出生於1904年的丁玲可謂經歷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的變遷,在風雨飄搖的歷史背景中,這位主張女性獨立解放的女作家用芊芊素手執筆和敏銳冷靜的女性視角塑造出許多帶有時代烙印且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她們生於時代,存在於時代,代表了時代。而她們身上根深蒂固的性格和被西方文明沖擊著的頑劣性的社會,是讓其開出枝繁葉茂的悲劇的幕後推手。《阿毛姑娘》作為丁玲早期的作品女性意識尚不能如同後期寫《沙菲女士的日記》那般成熟,但是她從作品中自發對女性精神的思考,被動選擇生活以及在城鄉文明的沖撞下中國農村女性的精神,大量的心理活動描寫真實反映出一直被安排生活的農村女性當遇到洶涌的城市文明時不斷膨脹的痛苦、掙扎以及異質慾望。
關鍵詞:丁玲;被動選擇:女性意識;城鄉文明;女性形象;
《阿毛姑娘》是丁玲早期較為重要的作品,蘊含著著作者獨特人生哲學觀以及生活體驗。但是作者不僅僅滿足於用獨特的女性視角反映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城鄉文明碰撞下一個農村婦女產生的異質慾望,更多的是在將一個被動選擇生活的女性在那樣的時代里不能完全釋放自己的慾望,自能在這種扭曲的慾望中不斷期望和失望,並且走向自我毀滅。這個悲劇撕裂開來,我們甚至可以感受到這個弱小的靈魂在覺醒後不敢掙扎的痛苦。這種痛苦主要由三大因素造成的,這也是悲劇發生主要原因,通過這些原因我們才能更深次得剖析這個悲苦的女人背後的文化意蘊以及其塑造的價森橘值。
一、被動選擇的人生
為了逃脫貧窮,當阿毛在老爹和三姑的期許下阿毛從荒涼的山野嫁到西湖邊葛蛉一個「很興隆」的婆家,無法選擇的人生迫使她去接受這段「美好」的姻緣。怯怯弱弱融入到這個新的不一般的「福樂」世界和接受並不爛和是愛自己的丈夫的愛撫。她的婚姻是被動選擇的,這種被動來自於中國根深蒂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當阿毛想到那個「神話中的奇境」的時候需要得到丈夫的允許,被丈夫主宰的阿毛是沒此歷團有經濟主權,做衣裳的一塊錢是丈夫給的。阿毛雖然頗為不滿丈夫所給的金額,卻從頭到尾不敢吱聲,連埋怨都只能留在心底。當她瞥見城裡繁華而羨慕別人生來的福氣的時候正是悲劇的開端,因為她那被動選擇的人生根本不允許她張開有力的翅膀去反抗,現實也不允許。當嫁給軍官當小老婆的三姐過上了富足的日子時候她明白了人是因為錢而分很多階層的,而「現在她把女人的一生,好和歹一概認為系之於丈夫。」「當她一懂得都是為了錢時,她倒又非常辛勤的做著事,只想替她丈夫多幫點忙才好」。所以在丈夫小二身上建築了很多希望,並日夜操勞著她那極大的野心。但是最後卻被丈夫辱罵,「在她的觀念里阿毛看輕女人,同時她就把一切女人的造化之功,加之於男子了。她似乎是這樣以為;男子的好和歹,是男子自己去造成,或是生來就有一定。而女人只把一生的命運系之於男子」。但悲傷的是她的丈夫卻給她無窮的失落。在這樣的社會與觀念里,阿毛的幸福生活也是被動選擇的,她把幸福寄託於男人,可悲的是她無法選擇她要的男人,夫權的觀念與物質的願望碰擊下也迫使她走向了自我滅亡。
當她要去走進那間精美的房子走向那個會畫畫的男人的時候,婆婆當場打了她一巴掌,丈夫連夜打她,所有人都好像在指責她。她對丈夫生出恨意卻又懼怕丈夫,無法選擇人生的自由。連在石磴上哭的自由都系在了丈夫身上。
無法選擇的人生是本來就是一部黑色的悲劇,在這個無法選擇的人生中生出不該有的慾望彷彿是悲劇的助燃劑,讓這腐朽的人生好像越燒越旺一般,被動地選擇了在男權社會中選擇死亡。其實人的人生一旦被動選擇,那人便沒有所謂的自由,那便是這個社會最低的存在。在中國的封建禮教中,婦女一直處於被動的地位。無法左右自己的婚姻,無法實現個人的主權獨立。直至今日人們仍然認為女人「做得好,不如嫁得好」。阿毛的死看似悲涼,但是她用她的自我毀滅告訴我們,把女人的一生系於丈夫身上是可笑的,當發現自我的覺醒與無法掙脫現實的時候,阿毛選擇了終結生命。
二、女性意識的初步覺醒與自我束縛
阿毛從小生長於那自由又荒僻的山谷,那裡的人如同父親一樣不過是一個朴實的莊稼人,而她沒有嫁到這「福樂」的西湖畔之前也不過是快樂老實的孩子罷了。嫁到這最容易沾染富貴的西湖來,跳在一個大的,繁富的社會里。她看見這樣熱鬧的婚禮時知道自己錯了,便有了第一次的覺醒與認識,也在三姐口中的引誘下央求丈夫帶她看了一回奇景,一個毫無知識的姑娘見識過城裡的奇景後,被街上女人的打扮所吸引便羨慕起別人的被安排的福氣。她並不知道世界開始變化,有些女人干著科員,做著一流的官,以文字為生。在她的世界裡
女人依附於男人,這是她淺薄無知的一面。但是現代文明促進了阿毛的女性意識的初步覺醒,明白起錢能把人分許多階級,也明白有錢該讀些書,那讓女人不一樣。但是又被狹窄的封建教條束縛,於是不斷自我掙扎。這種初步的女性意識不具有力量與存在幾千年的封建牢籠所抗衡,可是因為這生出來的意識的覺醒幼芽存在,於是阿毛明白丈夫並不是喜愛自己,幸福總是短暫的而自己從未得到過幸福,也明白這樣的人生並沒有任何的意義,在夜裡便吞了火柴自我毀滅。 作者通過主人公阿毛姑娘的心理描寫,映襯出被壓迫的中國婦女對封建社會的一種反抗精神,她們想去掙扎反抗
誠然,在小說中阿毛的地位處於家庭的最弱,在她的認知里夫權始終凌駕於她個人自由之上,甚至連慾望都只能凌駕在男權之上。她初步萌芽的女性意識已經物質慾望不斷與固有的認知不斷交相搏鬥著,於是她便也是不斷痛苦著。阿毛在被打後不願出去玩,又一再陷於那種虛無縹緲的希望中,但阿毛覺得她和阿招嫂都屬於一樣的階層。她從未得到過關愛,她怨恨他的丈夫, 可她的丈夫只是一個安分的粗心的種田的人,以他傳統的見解中她認為就是他妻子的不對,阿毛的幸福於她而言比不上他所求的簡單生活,他需要的不過只是一個本分與他生活的妻罷了。當阿毛看見自己冷淡的離去的時候,我想她那正在萌芽的女性意識迫使她學會了去恨,阿毛開始用她倔強的心去反抗這這個家以及這個環境。
阿毛作為一個生得美好的女人在跳出那個荒涼的大山有了個體價值體驗和領悟,開始拒絕接受整個環境以及她丈夫對她價值的定義,有了個體的慾望,甚至敢於對丈夫冷眼相待阿,於是阿毛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失望,她以她的世界觀觀察了別的女性的生存狀態之後,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活,最中國認為生活是毫無意義的,幸福是短暫的,於是選擇了自我毀滅。
三、城鄉文明的碰撞
在中國淪為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大時代背景之下,中國的沿海地區開始被西方文明所沖撞並且發展出自身獨特的城市文明。在這個西化的過程中,文化的發展以及生活的變遷是極其不平衡的,所以據當時的史料記載在中國沿海地區穿旗袍喝洋酒是一件極為普通的事情。可是對偏遠的山區而言他們仍然是過著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絲毫沒有被外界所影響。這種經濟文化的極不平衡發展導致中國的思想開化的遇到阻礙。封建與開放存在,並且不斷抗衡,最後演變成城鄉文明的碰撞。
阿毛本是一個由荒涼山區而來的什麼都不懂的勤勞而快活的姑娘,在嫁到「福樂」之地和見識過城市的「奇觀」後,生出了對物質的貪戀,對於外界的新鮮事物接受程度加快的同時,個人所固有的淺薄和無知卻無法跟隨城市文明。一個現代化不斷推進的社會也無法給她一個可以掙脫悲劇的有力臂膀。當城鄉兩種文明沖擊的時候,阿毛的痛苦、焦急、掙扎卻無法促進她的自我拯救,因為於她而言女人依附於男人,而她的男人小二卻安逸他的簡單生活,她只能選擇逃避。無可厚非,城鄉文化的沖撞也是阿毛走向死亡的重要因素。
丁玲的《阿毛姑娘》並非是丁玲的代表作,甚至並沒有受到過重視,單純將其作為一個故事而看的時候,我們也只是對阿毛的結局輕輕的嘆息。但是,如同從大時代背景下去分析她所存在的時代,她所代表的那一類人,那一種人生,你倒會生出許多的思考。在那時,或許不止一個阿毛在受著這種折磨。
B. 銆愯剳媧炪戞湭鏉ョ殑浜虹被紺句細錛屾垨璁稿皢闈涓粹濆跺涵鈥滃艦寮忕殑娑堝け
鈥滄垜涓嶆兂鐢熷╁瓙錛佲
鍋跺皵錛屼細鍚鍒拌韓杈圭殑濂蟲ф湅鍙嬪逛簬鐢熻偛鐨勬亹鎯с傞殢鐫濂蟲ф剰璇嗙殑瑙夐啋錛岃秺鏉ヨ秺澶氬コ鎬у笇鏈涜兘涓誨艱嚜宸辯殑韜浣擄紝涓嶆効鎴愪負鐢熻偛鏈哄櫒銆傝繖涔熻╂垜浜х敓鑱旀兂錛氭湭鏉ョ殑紺句細錛屾庝箞鏍瘋兘璁╀笉鎯崇敓灝忓╃殑濂蟲т笉鐢ㄧ敓灝忓┿
浠ヤ笅鍐呭硅緝鍙嶇ぞ浼氾紝浠呬綔涓鏃惰剳媧炲彂鏁d笌浜烘ф帰璁ㄤ箣鐢ㄣ
涓涓姣旇緝澶ц儐鑰屽張鏋佽嚧鐨勬瀯鎯籌紝灝辨槸鎴戜滑鏈鏉ョ殑浜虹被紺句細錛屼細寰堝儚銆婄編涓芥柊涓栫晫銆嬩竴鏍鳳紝涓嶅啀鐢卞崟涓瀹跺涵鐨勫コ鎬ц礋璐g敓鑲詫紝鑰屾槸闆嗕腑綆$悊錛屾湁涓涓鏈烘瀯璐熻矗鏁翠釜紺句細鏂扮敓鍎跨殑璇炵敓銆
濡傛灉縐戞妧姘村鉤澶熷厛榪涳紝灝卞緢鍍忚繖閮ㄥ弽涔屾墭閭﹀皬璇翠互鍙婅稿氬獎瑙嗗姩婕浣滃搧涓鏍鳳紝鐢辨満鍣ㄤ笌鍩瑰吇娑插艦鎴愬煿鍏繪満鍣錛屼粠涓鎵歸噺鐢熶駭浜虹被鐢熷懡銆傦紙浜嬪疄涓婏紝2017騫村凡緇忎紶鍑轟漢閫犲瓙瀹璇曢獙鎴愬姛鐨勬柊闂匯傦級
濡傛灉浠嶉渶瑕佷漢宸ュ彈瀛曠殑褰㈠紡錛屾垨璁鎬唬瀛曪紝浼氭垚涓轟竴縐嶆e綋鍖栥佽勮寖鍖栫殑鑱屼笟銆傜被浼艱佸笀銆佸緥甯堣佽冭祫鏍艱瘉錛屼唬瀛曡呬篃闇瑕佽瘉鏄庤嚜宸辨湁鐩稿簲鐨勭敓鑲茶兘鍔涳紝騫朵笖浠庝簨榪欎竴琛屼笟鍑轟簬鑷鎰褲
涓嶆槸姣忎釜濂蟲ч兘鎯沖綋鐢熻偛鏈哄櫒銆備絾濡傛灉浠e瓡鑰呬韓鏈夎緝楂樼殑寰呴亣涓庣ぞ浼氬湴浣嶏紝涓嶆帓闄ゆ湁浜涘コ鎬ф効鎰忔晥鍔熾傛垨鑰呴殢鐫縐戞妧鐨勫彂灞曪紝鐢鋒т篃鍙浠ョ敓瀛╁瓙浜嗐
鎬諱箣錛岄氳繃鐢熻偛鏉冮泦涓鍦ㄩ儴鍒嗕漢韜涓婏紝浠ゆ洿澶氫笉鎰忔効鐢熻偛鐨勫コ鎬у緱鍒拌В鏀撅紝鍗曠函浠庡逛簬紺句細鐨勫姛鍒╂ц岃█錛岀敱鏇磋兘鐢熻偛鐨勪漢鏉ヨ礋璐g敓鑲詫紝鏁堢巼鏇撮珮銆
褰撳崟涓瀹跺涵涓嶇敤鍐嶈礋璐g敓鑲詫紝鈥濈埗浜測溿佲滄瘝浜測濅竴綾葷殑韜浠藉皢鏋佸ぇ鍦板噺灝戙備漢綾諱紶鎵垮凡涔呯殑琛緙樺叧緋伙紝鎴栬鎬細琚鏇村姞緇熶竴鐩存帴鐨勭ぞ浼氬叧緋繪墍鏇誇唬銆
濡傛灉璇村綋浠婄殑鎴戜滑錛屽湪涓婂皬瀛︿箣鍓嶏紝鐢熸椿瀹屽叏浠ュ跺涵鐢熸椿涓轟富錛屼粠涓婂﹀埌鍑烘潵宸ヤ綔錛屾槸瀹跺涵涓庣ぞ浼氱敓媧誨苟閲嶃傞偅涔堣繖涓鍒跺害涔嬩笅錛屽皢涓嶄細鈥滃跺涵鈥濊繖涓姒傚康鍑虹幇錛屼粠涓鍑虹敓寮濮嬶紝浜轟滑閮芥槸浠庣ぞ浼氬嚭鐢熻屾潵錛屽苟鎺ュ彈鍏剁$悊涓庢暀鑲茬殑鍏勫紵濮愬廣
姝屾洸鈥滀笘涓婂彧鏈夊堝堝ソ鈥濓紝灝嗕細鍙樻垚鈥滀笘涓婂彧鏈夌ぞ浼氬ソ鈥濄傚洜涓猴紝姣旇搗姣忎釜浜洪兘鏈夎嚜宸辯嫭涓鏃犱簩鐨勫堝堬紝紺句細灝嗘垚涓烘墍鏈変漢緇熶竴鐨勬瘝浜層
榪欎釜璁炬兂鍚涓婂幓寰堝彲鎬曪紝浣嗕粠鍙︿竴鏂歸潰鏉ヨ達紝鍙堣兘瑙e喅涓涓闂棰橈細鐜板疄涓錛屼笉鏄姣忎竴瀵圭埗姣嶉兘鏄縐拌亴鐨勩
鎵鏈夌殑浜嬫儏閮介渶瑕佽冭瘯錛屽敮鐙鐖舵瘝涓嶇敤鎸佽瘉涓婂矖銆傝繖鏍蜂竴涓鐜拌薄錛屾槸涓嶅悎鐞嗙殑銆傝屽湪榪欎釜璁炬兂涔嬩笅錛屾兂褰撶埗姣嶇殑浜轟篃鑳藉畬鎴愬績鎰匡紝浣嗚儲瀵屻佺ぞ浼氬湴浣嶃佷慨鍏誨繀欏昏揪鍒版瘮杈冮珮鐨勬按騫熾
鍦ㄨ繖鏍蜂竴涓鏋勬兂鐨勭悊鎯崇ぞ浼氶噷錛屽彧鏈夋湁閽變漢涓庤吹鏃忥紝鎵嶈兘涓轟漢鐖舵瘝銆
鍏跺疄濡備粖鐨勭ぞ浼氾紝鎴戜滑涔熷凡緇忕湅鍒幫紝鏉′歡鏇村ソ鐨勫跺涵錛屽弻浜茶兘鏇村ソ鍦拌屼嬌鐖舵瘝鐨勮亴璐c備粬浠鑳戒粯鍑烘洿澶氱殑鏁欒偛鎴愭湰錛屼互鍙婅兘緇欏╁瓙鏇存槑紜闀胯繙鐨勪漢鐢熻勫垝銆
鑰屽逛簬璐鍥扮敋鑷充竴鑸瀹跺涵鑰岃█錛岀埗姣嶈兘鎶婂╁瓙鍏誨ぇ錛屽氨瀹炲睘涓嶆槗錛屽埆璇村湪鏁欒偛涓庝漢鐢熸寚瀵兼柟闈㈡彁渚涙洿濂界殑璧勬簮銆
浣滀負瀛愬コ錛屾垜浠搴斿綋瀵圭埗姣嶇殑鍏昏偛涔嬫仼蹇冩鎰熸縺銆備絾浠庝竴涓鐞嗘х殑瑙掑害鏉ョ湅錛屽傛灉鍙鏄鎶婂╁瓙鍏誨ぇ錛屼絾娌℃湁璁╁╁瓙鎴愪負涓涓鏇村ソ鐨勪漢錛岃繖鏍風殑鍏昏偛錛屾湰璐ㄤ笂鏄緙鴻亴鐨勩
鏇翠綍鍐碉紝鍦ㄤ紶緇熻傚康涓錛岀埗姣嶇殑鍏昏偛涔嬫仼鏄鍒╁繁鐨勶紝姣斿備負浜嗛槻鑰侊紝姣斿傚儚鍐滄潙閲岀敓璁稿氫釜灝忓╋紝鍒頒簡涓瀹氬瞾鏁頒笉鐢ㄧ戶緇璇諱功錛岀粺緇熷嚭鍘繪墦宸ワ紝琛ヨ創瀹墮噷銆
褰撯滅埗姣嶁濊繖涓韜浠界粡榪囦弗璋ㄦ厧閲嶇殑鑰冩牳錛屾垨璁告洿鑳戒綋鐜板叾紲炲湥鎬с
褰撶敓鑲叉槸闆嗕腑綆$悊鐨勶紝榪樺彲浠ュ簲瀵圭ぞ浼氬彂灞曞埌涓瀹氶樁孌電敓鑲茬巼榪囦綆鐨勫繀鐒墮棶棰樸傞氳繃瀹忚傝皟鎺э紝鑳界洿鎺ュ喅瀹氱敓鑲茬巼涓婃定榪樻槸涓嬮檷銆
榪欐牱鐨勮炬兂浼間箮鑳借В鍐崇ぞ浼氫笂涓浜涢棶棰橈紝浣嗕笉鎺掗櫎浼氬嚭鐜版柊鐨勯棶棰樸傚苟涓旓紝褰撲竴涓鐢熷懡鐨勮癁鐢熶笉鍐嶆槸鑷鐒惰屾垚錛岃屾槸鐢變漢宸ヤ笌鏈哄櫒寮洪」騫查勶紝鐩存帴鐩鐨勬槸涓轟簡澧炴坊紺句細鍔沖姩鍔涳紝鏈鍏嶆槸涓浠朵護浜哄績瀵掔殑浜嬨傝嫢鏄濡傛わ紝浜虹被鐨勮癁鐢熶笌濡備粖涓轟簡椋熺敤鑰屼漢宸ョ箒孌栫殑嫻烽矞銆佺墰緹婄尓鏈変粈涔堜笉鍚岋紵
浠ヤ笂鏋勬兂錛屼綔涓轟竴閮ㄧ戝夠灝忚寸殑鏁呬簨鑳屾櫙榪樿洰鏈夋剰鎬濈殑錛氬湪鏈鏉ョぞ浼氭潵錛屸滅埗姣嶁濇槸涓縐嶇█緙虹殑韜浠斤紝闇瑕佽冭瘉浠ュ強鎷ユ湁寮哄ぇ鐨勭粡嫻庡疄鍔涙墠鍙鎷ユ湁銆傚ぇ閮ㄥ垎浜猴紝緇熶竴浠庝漢閫犲瓙瀹涓璇炵敓錛屼粠鍑虹敓璧峰氨鏄鎺ュ彈緇熶竴鎬濇兂涓庢暀鑲茬殑紺句細浜恆傚跺涵錛屾槸涓涓寰堝彜鑰佸緢閬ヨ繙鐨勫悕璇嶃傜佷笅鐢熻偛錛屾槸鐘娉曠殑銆
鎴戜細緙栭犱富瑙掑氨鏄鐖舵瘝縐佷笅鐢熻偛鐨勭粨鏅躲傚湪鍐板喎鏃犳儏鑰屽張鏋佸害榪芥眰鏈夌敤楂樻晥鐨勭ぞ浼氭満鍒墮噷錛屼富瑙掔殑鐖舵瘝鍥犱負鐖辨儏鑰岀粨鍚堛傛槸涓轟簡璇存槑錛岀箒琛嶏紝鏄浜虹被浣滀負鍔ㄧ墿鏃犳硶娑堝幓鐨勬湰鑳姐
涓昏掑皢鍘誨繪壘鈥滅埗姣嶁濃滃跺涵鈥濊繖鏍峰け钀藉凡涔呯殑瀛樺湪錛屽綋涓浠栧皢闈涓村栦漢鐨勬ц嗭紝紺句細鐨勫共棰勩備絾琛嫻撲簬姘寸殑緹佺粖錛屾槸浠栫粓灝嗘病鏈夋斁寮冪殑寮哄ぇ鍔ㄥ姏銆
鍏堣繖鏍楓傚叿浣撴儏鑺傛殏鏃舵病鎯沖緱鏇存竻妤氥
C. 超短小說
1、近年來中國最精彩的寫實小說,全文八個字:此地錢多 人傻 速來.據說是發自杭州市寶石山下一出租房的匯款單上的簡短附言,是該按摩女給家鄉妹妹匯款時隨手塗鴉的,令無數專業作家汗顏!
2、一次短篇小說大賽規定作品要涉及政治,宗教、性以及懸念。結果得金獎的小說是這樣的:上帝啊,女王懷孕了,誰乾的?
3、世界最短科幻小說:最後一個地球人坐在家裡,突然響起了敲門聲。
4、世界最短恐怖小說:驚醒,身邊躺著自己的屍體。
5、世界最短黑幫小說:穿上馬甲,別讓人認出來。
6、世界最短童話:癩蛤蟆娶到天鵝嘍!
7、世界最短寓言:螞蟻累死了,蟻後還那麼胖。
8、據說這篇小說表現了女性意識覺醒:
男:請你吃飯 。
女:改日吧 !
9、反貪反腐小說:
領導告訴男部下:要提前(錢)申請 !
領導告訴女部下:日後再說 !
10、愛情暴力小說:
題目《別每天糾纏著我要我負責任把孩子生下來然後結婚讓你變成你老媽那樣的女人》 正文:"啪。"
11、最短的愛情小說:
你應該嫁給我啦?不。於是他倆又繼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12、最短的外國小說:
英國《每日鏡報》舉行過一次三字小說徵文活動,獲得第一名的是:GOD IS DYING.(神垂死)。
13、 中國古代最短的小說:
晉朝陶淵明的《隕盜》,全文如下:蔡裔有勇氣,聲若雷震。嘗有二偷兒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盜俱隕。
14、最短的荒誕小說:
有一個麵包走在街上,它覺得自己很餓,就把自己吃了。
15、 世界最短推理小說:
他死了,一定曾經活過。
16、世界最短勵志小說:
那隻瘸腿的狗終於當上總統了!
17、武俠小說 要求:
要同時涉及3大門派;要包含江湖門派間多年恩怨情仇,又要打破世俗倫理;同時情節還要扣人心懸,大有血雨腥風呼之欲來。令人極為期待該小說之續集,同時留下N多懸念.小說如下:……禿驢!竟敢跟貧道搶師太 !
18、世界上最短的黃色微型小說:
疼嗎?
恩!
算了..
別
D. 有關蕭紅小說女性意識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苦難的女性悲歌——論蕭紅小說的女性意識
蕭紅是一位女性意識很強的作家,她從女性平淡的日常生活著眼,描寫了女性的生存狀態和生命過程,寫出了北方農村苦難女性的血淚生活,唱出了女性掙扎在生存與毀滅之間的悲歌,揭示了男性對女性的冷漠和迫害。蕭紅雖然揭示了兩性之間的對立,但是她的真正意圖並不是要男女互相仇視,而是為了喚起社會對於女性人格尊嚴的重視,為了建立一個由和諧的兩性關系所構成的世界。
在20世紀的中國女作家中,蕭紅雖然算不上一個大家,但卻是最具有性別意識和性別自覺的女作家之一。蕭紅的女性意識具有清晰的發展脈絡,她的小說描繪了一個時代的婦女生活,在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學創作中佔有獨特的地位。那麼,何謂女性意識呢?樂黛雲教授認為應從三個層次來理解:「第一是社會層面,從社會階級結構看女性所受的壓迫及其反抗壓迫的覺醒;第二是自然層面,以女性生理特點研究女性自我,如生理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經驗;第三是文化層面,以男性為參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獨特處境。」
蕭紅的小說體現了濃重的女性意識。她塑造了一系列女性悲劇形象,探討了女性悲劇形成的原因,並進一步揭示了造成女性悲劇的社會根源。
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才華橫溢、風格獨樹的女作家,她寫出了作為女性的自然性別給她們帶來的種種不幸,在生命價值、意義層面上關懷著女性,從民族文化的深處揭示了封建主義對婦女的精神奴役,探索了造成女性悲劇的社會根源。
一、女性悲劇形象
作為女性作家,蕭紅始終注視著女性的苦難人生,尤其是北方婦女的苦難和掙扎。她塑造了一系列不幸女性的悲慘形象,並以此形成了她小說的獨特的藝術形象體系,使她的作品產生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通觀蕭紅全部作品,主角幾乎都是女性,並且主要是她所處的那個時代被壓在社會最底層的寡婦、棄婦、農婦、佣婦、乳娘、童養媳等形象,她們的命運是悲慘的。有的被地主糟踏,如王阿嫂,丈夫死後被地主的大兒子姦汙,後來又活活地被地主踢打致死(《王阿嫂的死》);有的被傳統習慣勢力折磨致死,如小團圓媳婦,只因她長得活潑、作風大方了一點,那愚昧的婆婆就根據幾千年傳下來的舊規矩,不分白天黑夜地打她。團圓媳婦被虐待、折磨病了以後,婆婆不是請大夫診治,而是請巫醫跳大神,把團圓媳婦扒光了按在裝沸水的缸里驅邪,給她燒替身、看香火,直到把活潑可愛的團圓媳婦作弄死(《呼蘭河傳》);有的慘遭資本家殺害,如小嵐,她只因休息時間跑出工廠,去關照一下自己的啞巴爺爺,讓工頭發現,被活活地打死(《啞老人》)……蕭紅通過對這些婦女生活、命運的描寫,揭露與鞭撻了封建社會制度下統治、壓迫、殘害婦女的罪惡。
二、女性悲劇探詢
蕭紅的小說是她的一種生命形式,她的女性意識也是一種生命的體驗。也許正是因為自身不幸的生活經歷,恰好成為蕭紅洞察女性悲劇的起點,她在作品中對女性自身的性格弱點和悲劇命運的反思和體驗尤為強烈而深刻。女性的自然性別,給她們帶來了種種不幸,甚至是悲劇命運的根源。
在階級壓迫深重,男權專制盛行的中國北方農村,女性不僅連應有的情感需求都得不到滿足,即使是為其性別特徵所賦予的懷孕、分娩,也遭到了無情的忽視與遺忘。蕭紅超乎許多女性作家,對女性的生育作了觸目驚心的描繪,在生命價值、意義層面上關懷著女性。在《生死場》中,蕭紅更為深刻而細致地描寫了女性這種無意義無價值的生育,女人的生育更和豬、狗等動物的生產毫無二致。「大肚子的女人脹著肚子,身上澆著冷水跪在滿是灰塵的土炕上,一動不敢動,彷彿是父權下的孩子一般怕著她的丈夫」。生命的誕生成了一種罪行:「受罪的女人,身邊若有洞,她將跳進去!身邊若有毒葯,她將吞下去!」整個村子裡,人和動物生產構成互為喧囂的背景,人的生命活動降低為低等動物的本能活動,而女人比動物更不如的是除了生育之痛,還受到他們的丈夫的折磨,女人在遭受這一刑罰時還遭男人的打罵。他們讓妻子懷了孕,卻又憎惡婦女生育的痛苦擾亂了他們的耳目。
女性的悲劇不僅僅來自男權的殘暴無情,來自女性自身的性別悲劇,更為可怕的是來自女性自身的自我扼殺。傳統文化的束縛和男權社會的欺壓,使婦女們的命運已經極為可憐了,可是有些女人對比他們更弱小、更可憐的同類,不僅不施以仁慈之心,而是更冷酷地對待她們。當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城裡謀生的金枝遭到強暴與蹂躇後,她那顆破碎的心靈不僅引不起周圍那些有著相同遭遇的女人的注意與關切,就連自己朝思暮想的親生母親,也只對著那張浸透了金枝羞恨與屈辱的鈔票痴迷,而忘卻了對女兒的撫慰與憐惜。不僅如此,在物質慾望的誘惑下,母親還急不可待地鼓勵女兒盡早返城。金枝那顆渴望愛撫與慰藉的心,就這樣被母親無情而冷酷地遺忘了。《呼蘭河傳》對兩位年輕女性生命毀滅的敘寫,說明蕭紅已經注意到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識積弊的巨大殘害性,注意到了女性存在的陰森的氛圍。災難不僅來自表層,在頑強的傳統意識與文化惰性中,結成了一張巨大的網,強行主宰、制約著婦女的言行,甚至扼殺生命。當她以含淚的微笑回憶這寂寞的小城和不乏溫馨的童年的時候,分明又向人們提示了當時的呼蘭河威脅女性生存的一大禍首,那便是封建意識、習俗和封建禮教。
三、社會深層探索
蕭紅的女性意識還觸及到一個復雜而敏感的社會性命題:在男性中心主義的社會里,女性形象是空洞的,她們沒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女性的愛是無意義的,她們不僅得不到回報,而且最終使自己變成男人慾望的對象或家務勞動的工具,被男性蠶食掉了自己的生命。正如蕭紅所描述的:塑泥像的人是男人,他把女人塑得很溫順,似乎對女人很尊敬。他把男人塑得很兇猛,似乎男人很不好。其實不對的,世界上的男人,無論多兇猛,眼睛冒火的似乎還未曾見過。就說西洋人吧,雖然與中國人的眼睛不同,但也不過是藍瓦瓦地有點類似貓頭鷹的眼睛而已,居然間冒了火的也沒有。眼睛會冒火的民族,目前的世界還未發現。那麼塑泥像的人為什麼把他塑成那樣子呢?那就是讓你一見生畏,不但磕頭,而且要心服。就是磕完了頭站起再看看,也絕不後悔,不會後悔這頭是向一個平庸無奇的人白白磕了。至於塑像的人塑起女子來為什麼要那麼溫順,那就是告訴人,溫順的就是老實的,老實的就是好欺侮的,告訴人快來欺侮她們吧……所以男人打老婆的時候便說:「娘娘還得怕老爺打呢?何況你一個長舌婦!」可見,男人打女人是天理應該,神鬼齊一。怪不得那娘娘廟里的娘娘特別溫順,原來是常常挨打的緣故。可見,溫順也不是怎麼優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結果。甚或是招打的原由。
蕭紅發掘出了女性在歷史文化中所處的作為審美對象的地位和形成這種地位的原因。在頑固的愚眾心理中,形成了一整套對女性的規范,如果有違反者,他們必千方百計來進行束縛甚至絞殺。小團圓媳婦和王大姑娘都死去了,她們是在那司空見慣的人群的冷漠、麻木、幸災樂禍中死去的,她們身上濃縮了幾千年女性飽受折磨的整部歷史。在這里,蕭紅的筆觸有力地伸向了中華民族的深層文化心理結構和為其提供養分的現實土壤,在她筆下展現出來的就不僅僅是小團圓媳婦和王大姑娘的悲劇,而是中國社會的一隅呼蘭小城人們的悲劇,悲劇的根源,就在於那種病態社會心理和精神狀態。歷經人間滄桑、嘗遍酸甜苦辣人生滋味的作家不由得發出如下的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女性有著過多的自我犧牲精神。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長期的無助的犧牲狀態中養成的自甘犧牲的惰性。」
蕭紅在近九年的創作實踐中,始終以她所特有的女性視角,關注著故鄉人們的生存狀態,特別是不幸女人們的生存狀態。描繪女人們動物似的生存狀態和生命意識的麻木,描寫她們的追求與幻滅,揭示出在背負民族及個人雙重苦難下女性命運的悲劇意蘊,體現出鮮明的女性意識。
談蕭紅小說的女性意識這一論題,應該從三個層面入手:
1、自然層面
2、社會層面
3、文化層面
自然層面
女性的自然性別給她們帶來了種種不幸。「生育這本是人類最崇高、最美好的創造性行為,在蕭紅筆下,卻成為女性的一個永難擺脫的劫數和苦難之源。」
在《王阿嫂之死》中對生育過程做了如此觸目驚心的描繪:「她的身子是被自己的血浸染著,同時在血泊里也有一個小的、新的扎動物在掙扎。」生和死的連接是以女性生命的毀滅為代價的。
「自然性別造成的劫難再加上男人的無知、粗暴與冷酷,構成了女性生命的非人境地與悲劇性質。」這種動物般的生存是中國農村婦女的共同寫照。
蕭紅在她的十多部小說中,幾乎篇篇涉及死亡問題,而且所涉及死亡描寫基本上都發生在女人身上。《王阿嫂的死》中懷著身孕的王阿嫂產後和新生嬰兒一起死亡;《生死場》中王婆的自殺和自殺未遂的情形,小金枝被父親活活摔死,美麗的月英姑娘癱瘓後遭到丈夫的折磨而死,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美麗多情的月英的慘死。「月英是打魚村最美麗的女人,生就的一雙多情的眼睛」,常使人感到「落到綿絨里那樣愉快和溫暖」,可是在病魔的摧殘和丈夫的虐待下,「她像一個患病的貓,孤獨而無望」,姣好的身體也只剩下「線條組成的人形,只有頭闊大些,頭在身子上彷彿是一個燈籠掛在桿頭」。這些原本美麗強健的女性,她們美好而富有活力的生命被沉重的生活和無法把握的命運所吞噬,最終走向了死亡。
面對女性生命毀滅的悲劇,蕭紅的敘述是直白、平淡、客觀的,沒有進行多餘渲染。對王大姐的死是這樣描寫的:「在這樣的一個夜裡,馮歪嘴的女人死了。第二天早晨,正遇著烏鴉的時候,就給馮歪嘴的女人送殯了。」對小團媳婦的死未作正面描寫:「……還沒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笑呵呵的小團媳婦就死了。」)兩個埋葬她的人回來,議論「酒菜真不錯,雞蛋湯也熱乎」,關於埋葬小團媳婦的經過卻隻字未提。在這些貌似輕松淡薄的敘述背後,我們感到蕭紅內心深處的悲憫與不平,感受到由女性無聲的死亡所散發出的欲哭無淚的沉重與悲涼。
生與死是人生的兩個端點。對蕭紅筆下的婦女們來說,人生的起點是生育的災難,人生的終點是死亡的悲涼,中間是日復一日的艱難的求生。蕭紅沒有去虛構曲折奇巧的故事,也沒有製造尖銳激烈的沖突,她只是寫普通農婦的日常生活片段,人人都必得經歷的生老病死等等,然而她憑借用忠實地描寫這種生活來震撼人的心靈,在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揭示婦女的非人生涯和悲劇命運。
社會層面
求生的艱難——《生死場》、《呼蘭河傳》中描繪了在貧苦生活、階級壓迫以及男性權威圍攻下艱難求生的畫面,是作者有意識有目的地表現女性群體命運。
人格的踐踏——《生死場》中,有不少細節生動描繪了傳統男權尤其是夫權對女人的壓迫。在男人的眼裡,女人只是丈夫的工具和奴隸。《生死場》中甜美溫柔的農家女金枝懷著美好的愛情憧憬愛上了成業,但是成業只把她當做洩慾的工具,使她未婚先孕,不得不匆匆嫁了過來。她帶著身孕從早忙到晚卻常常被丈夫打罵。成業在外邊生意虧本,回來就拿妻子當出氣筒,甚至不惜摔死才一個月大的嬰兒。成業死後,成了寡婦的金枝為了生活來到都市,又遭到男人的強暴,受盡男性欺凌侮辱的金枝悲憤的表白:「從前恨男人,現在恨小日本子……我恨中國人呢!除外我什麼也不恨。」歷盡艱苦的金枝為了尋求一塊身心棲息的「凈土」,決定出家當尼姑,可是尼姑庵在日本軍進來之後早已空了,孤獨的金枝依然無路可走。蕭紅在金枝身上表現的則是男人如何誘惑女人以滿足他們的慾望,如何把她們當成滿足本能需要的工具和伏侍生活的奴隸並冷漠殘忍的對待她們。
自然生理、窮困生活、社會壓迫、男權權威等固然是造成女子肉體生命被大量虐殺的原因,然而更多的廣大婦女卻是在心靈上被封建傳統道德所毒害所虐殺了。蕭紅還從無數女性和自身的悲劇中痛切地發現更為深刻的封建文化意識對女性的戕害。
文化層面
千百年來,女性卑賤,女人不是人,女人就應溫順、服從、奴顏婢膝……這種種封建道德文化已經深入到民族的精神、思想、心理和言行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主宰力量,迫使女性按照這種道德准則來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12歲的「黑忽忽、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發育良好,活潑健壯,因為個子高大,不知害羞,頭一天到婆婆家一頓吃了三碗飯而被「熱心」的鄰居們說長道短,認為她沒有規矩,不象個媳婦,婆婆用嚴厲的打罵來管教她,這些「熱心」的鄰居們還踴躍瘋狂地參與到摧殘小團圓媳婦的行列中去。這些頑固的愚眾大都是女性,如趙三奶奶,楊老太太……身為女性她們當初也遭受到類似的痛苦,幾十年陳規陋習都這樣實施下來,她們把曾經的痛苦拋到九宵雲外,已經自覺地把陳規陋習的條款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要求,為虎作倀,和它一道來鎮壓起姐妹們來。這些麻木愚昧的女人們,她們本性是善良的,是照祖傳的老例辦事,是為了規矩出一個好人。小團圓媳婦的婆婆不得不打得狠一點,打出毛病,平時捨不得吃喝的她捨得花大把錢給媳婦跳大神、請巫醫,人們似乎沒有理由指責婆婆的殘害與謀殺。在封建思想文化的毒害下,她們都變得如此殘忍冷酷,她們不能容忍任何一個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違背了幾千年傳統的人活在世上。她們的心已經死了,沒有愛憎、沒有活力、沒有感情、沒有人性。
在倡導男女平等長達一個世紀的今天,人們在表面上似乎已經認同了女性作為人的權利,女性雖取得了與男人一樣的政治地位、工作權利,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女性已經獲得了真正的解放,女性生活的兩難處境依然普遍,矛盾更加尖銳——大量存在於文字之中體現男尊女卑的字眼依然在傳遞著封建文化意識的毒瘤,影響著下一代;大量語言中指向女性的花樣繁多的罵人詞彙,代代口耳相傳,愈發罵得過癮了;更為可怕的是,女性在長期淪為男權中心社會的奴隸,出現了嚴重的如小團圓媳婦婆婆類的「異化現象」,她們已內化了男性觀念。不管是現實生活還是意識形態,她們甚至還要面對因女性地位提高帶來的對男性特權的沖擊而形成的新的文化圍剿。
但我們不能把女性的奮斗歸於無望……
無數的當代女性已身體力行地支撐著女性天空,無數的當代女作家正在充實著女性天空,我們要奮力「浮出」沉淪於地表千年的「水面」,說出我們的生存真相,大膽創造自己的女性文化,塗抹女性天空。
E. 簡析丁玲小說的創作及其藝術特點
丁玲作為現代女性文學的重要作家,最突出的是將自己一生坎坷的經歷,傾注於她痴情的文學創作之中,為我們留下了一大筆豐富的精神遺產。在她的創作中,不僅能夠觸摸到一個沐浴五四陽光迅速成長的革命作家的思想脈搏,而且可以發現其孜孜不倦地堅持探索和追求文學的歷程。她的創作道路視為現代女性文學成長的一個典型範例。縱觀丁玲的創作,明顯的有這樣幾個階段:
其一,20年代末至加入左聯之前。這個時期丁玲主要出版了三個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1928年)、《自殺日記》(1928年)、《一個女人》(1930年)。這些作品標志了一個新的時代女性的崛起,也奠定了她在現代文壇的重要地位。在集子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夢珂》、《莎菲女士的日記》、《阿毛姑娘》等篇什。這些作品主人公都是女性,一方面繼承了五四時代冰心、廬隱、馮沅君等第一代女作家創作的精神內涵——對封建專制的抗爭和叛逆;另一方麵塑造出五四退潮後小資產階級叛逆、苦悶、追求的知識女性的典型。她們身上既有濃重的空虛、苦悶、絕望的感傷主義色彩,又深深地烙上了時代和社會的印記。莎菲女士就是她們中間最突出的代表者。從小說的敘述方式看,丁玲作品雖有五四郁達夫自傳體小說剖析人物內心世界的感傷情懷;但刻畫的大膽而富有飽滿感情的倔強女性性格、細膩而率真披露的人物復雜內心,卻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這標志著五四感傷小說的終結。
其二,1930年至1936年。這是丁玲創作的第二個重要階段。左聯的成立感召了一大批革命作家,丁玲的創作由此發生了較為重大的轉變。順應時代的發展、革命文學的倡導和實踐,丁玲首先將創作題材轉向社會革命,寫作了中篇小說《韋護》(1930年)、短篇小說《一九三0年春在上海》(之一、之二)等流行的「革命+戀愛」模式化的作品。前者敘述了從蘇聯留學歸來的革命者韋護與熱情浪漫的少女麗嘉相愛的故事,重心卻在戀愛和革命活動的沖突上,面臨不可解矛盾的韋護最終忍痛出走,麗嘉認清了自己的處境也決心拋棄個人情感,投身社會;後者只是將人物換成瞭望微和瑪麗,革命與愛情矛盾的結局是兩人的分道揚鑣,各人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雖然這些創作形式帶有公式化,但是不能否定丁玲對於一個過渡時代的過渡人物的准確刻畫,對現代知識分子由個人主義向集體主義轉變過程中的矛盾心理的真實揭示。這恰恰也反映了丁玲對五四以來的新文學由人的文學、為人生的文學向革命文學、無產階級文學轉變所作的探索性的積極實踐。當時,左聯的執行委員會在決議中呼籲作家們:「要產生新的作品」,「用大眾作主人」,「到廣大的工人、農人、士兵的隊伍里去」(《北斗》1932.2(1))。丁玲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的創作方向,積極進行嘗試。她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水》(1931年)、《夜會》(1933年),長篇小說《母親》(1933年)等,大都是以30年代初農村現實生活為題材,真實地再現激變的農村中農民心理變化的。在以1931年在全國發生的波及16省的水災為背景的《水》中,作家粗線條地勾勒出農民覺醒、反抗的群體雕像,當年就被馮雪峰稱贊為「這是我們所應該有的新的小說」。[2]丁玲的這些作品,集中體現了左翼小說創作的基本特徵:題材開掘的巨大現實性;階級視角的社會批判性;廣闊生活圖景的寫實性。在此實踐中,丁玲擺脫描寫知識階層的巢臼,開始描寫農村生活,反映了對現實主義創作的執著追求。
其三,1936年至1949年。這里丁玲在延安的創作時期。1936年冬丁玲到陝北革命根據地延安,進入了一個新的創作天地。最初,丁玲以通訊、速寫、印象記等文學樣式,敏捷地反映新的生活內容;後以小說譜寫解放區新的時代風貌,創作了短篇小說集《我在霞村的時候》(1944年)、《一顆未出膛的槍彈》(1946年),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1948年)等。這些作品標志丁玲現實主義創作走向成熟。與她過去的作品相比較,與其他同在解放區的作家創作相對照,丁玲小說最成功之處是,她尊重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側重以纖細的情感和筆觸,去展示一個偉大變革的歷史時代人們精神和心靈的巨大顫動。她既滿腔熱忱地歌頌和描寫革命根據地、解放區的新生活、新風尚、新人物,又直言不諱地暴露生活中的陰暗面,從而使其作品達到了現實主義的新高度。《我在霞村的時候》是被列入周揚編的《解放區短篇創作選》的第一篇作品。主人公農村少女貞貞逃離了封建包辦婚姻的牢籠,卻未能掙脫辱掠她的日寇之手,受盡了凌辱和蹂躪。即便如此,她以不屈的靈魂,呼喊著「我總得找活路,還要活得有意思」。在日軍軍營里忍辱負重,多次為我軍傳遞情報。最大的精神痛苦,還是回到村子裡她的經歷和努力並不被人們所理解,異樣的「同情和憐憫」的眼光使她難以忍受,最後不得不離開家鄉,奔向延安。小說的價值正是通過人物靈魂的透視,展露了特定環境里人們長期受到封建思想毒害所造成的精神麻木。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堅強女性,在災難的泥潭裡復雜的心靈,作家層層深入的揭示,引導著讀者對沉重歷史進行深深思索。作家新穎別致的心靈切入視角,細膩委婉的筆調,反映了積極大膽的探索性的藝術追求精神。1940年完成的《在醫院中》卻很長時間在文學史中未得到公正的評價,並且使作家受到許多責難。畢業於上海產科學校的女主人公陸萍,來到延安成為共產黨員,並服從組織需要到一個新辦的醫院當產科醫生。丁玲將故事敘述側重於陸萍在新的環境里所見所聞所感上,更注重其表現心靈體驗的真實,因此,著力披露了革命隊伍內部存在的某些弊端,醫院里領導的官僚主義作風,一般醫護人員的保守、自私、苟安的小生產意識,還有病人中的愚昧麻木狀態等現象;並通過代表現代科學、民主思想的陸萍與這些現象的矛盾沖突的對照描寫,展示了革命幹部與知識分子雙向互動的精神成長的艱巨性。在那樣的環境里,丁玲能夠提出這樣深邃的問題,正是因為現實主義戰斗傳統給了她膽識和勇氣。丁玲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從反面說明了這部小說所具有的現實主義力度。從由她的代表作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中,可以進一步看到作家創作整體性的深入和發展。
綜觀丁玲創作發展的三個階段,可以說她在現代文學史中是有獨特貢獻的女作家。其小說創作的特色鮮明而有個性,主要有兩點:第一,丁玲始終堅持現實主義的戰斗精神。她創作的階段雖不同,但勇敢地面對現實生活的勇氣、敏銳地把握時代的脈搏、作品強烈的時代意識和思想穿透力這一創作追求,卻是一以貫之的。從迅速地調整自己的創作適應革命斗爭的需要,到解放區創作真誠地揭露封建觀念和種種現實弊端,都清楚地反映了作家深邃眼光下現實主義創作的力度。女性文學突破個人狹小范圍,恰恰以丁玲的革命姿態和現實主義創作為標志。她是現代女性文學的探索者和開拓者。第二,丁玲小說創作藝術的創新和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丁玲善於寫出人物深邃的內心世界,長於透視性格多重性復雜性的特點,重視表現人物情感和講求寫作筆觸細膩,這在女性作家中更顯其藝術的獨特。莎菲、貞貞、陸萍等形象,在現代小說人物畫廊里,很少有丁玲那樣在刻畫時將自己人生的體驗,尤其是女性生活的感受,深深融合在她們身上的;尤其那來自心靈的振盪、靈魂搏鬥的對於歷史變革感受深切的描寫,更凸現了現實主義創作的真實性。丁玲創作從最初的革命文學的峻急,到後來的深入現實的厚重,以及從容的藝術風格的形成,是與她突進主體(作家)和客體(人物)雙重內心深處密切相連的。
最後,不妨從丁玲早期小說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記》的簡析中,進一步印證作家的審美個性和藝術探索。這是一部日記體的小說,它在《小說月報》1928年19卷2號上發表後,主人公莎菲這個「滿帶著『五四』以來時代的烙印」、「心靈上負著時代苦悶的創傷的青年女性叛逆的絕叫者」[3],便引起了當時文壇極大的震驚,作家也由此獲得了更大的聲譽。這正是五四落潮以後知識女性精神追求和心靈顫動的生命真實在莎菲身上的集中體現。作者成功地刻畫了一個叛逆的、苦悶的、彷徨的知識女性形象。莎菲充滿矛盾的性格,在她與懦弱的葦弟、表裡不一的凌吉士失敗的愛情選擇中得到充分揭示。莎菲從封建家庭出走,崇尚個性的真正解放,但總是求愛失愛,在無樂可尋中抱著「及時行樂」的幻想。她鄙視社會的隔膜、欺騙,以個人的孤獨的靈魂進行倔強反抗。不甘幻滅的內心騷動,不滿世俗的放縱,反抗充滿著病態,而敏感、多疑、怪癖和狷傲,則構成其性格的基本特徵。丁玲以這個形象生動折射出時代剪影,即五四的個性解放隨著歷史的進步只剩下了凄厲的哀傷和疲憊。作家高度濃縮了一個過渡時代苦悶青年的精神面貌,並且以女性獨有的細膩、率真的心理描寫,深入到人物內心復雜而豐富的情感世界。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翻開了五四以來郁達夫式的感傷抒情小說新的一頁 ,從而也奠定了作家全部創作風格和藝術個性的基調。
F. 柳青長篇小說創業史讀後感3000字
《創業史》是柳青的一部自覺實踐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探索中國農民歷史命運和生活道路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的是梁生寶買稻種、活躍貸款、進山割竹等事件帶領貧雇農走互助合作化道路創業致富的過程。從創業史的寫作背景看,在歷史主義的思維下,我們不難看出,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黨領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對農民而言,土地革命是一場內在的革命,農民是這場革命的主體,對土地的追求成為革命的強大動力,但是公有制的建立,需要農民交出他們的土地,這對農民是個很大的沖擊。在這個大背景下,《創業史》呼之欲出,成為這個問題的回應者,被稱為是農村合作化運動的「史詩性著作」。
小說主人公梁生寶,是一個不怕艱苦、敢於擔當的年輕人,他排除萬難,堅持自己的理想,並為之行動,這都是作為一個創業者所必須的品質。但拋棄他在主流之上作出的貢獻,這個人物可以從其他的角度上挖掘出更豐富的深層意義。
與梁生寶相對,徐改霞是柳青竭力用新的理念去塑造的一個新社會的新式女性,在她身上表現出了婦女對命運的抗爭精神。文本在敘述著新式人物梁生寶領導的互助組在戰勝重重困難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合作社的宏大事件的故事縫隙,將梁、徐兩人的愛情故事情節鑲嵌其中,不僅增添了故事的可讀性,也將徐改霞這一女性形象從包辦婚姻到據理抗婚,從解除婚約到大膽追求愛情,從進校讀書到最終走進城市成為新時代的一名工人的發展歷程娓娓道來,展現了徐改霞不懈追求婚戀自主和人生理想的性格塑造過程。從這一個側面,作品勾勒了徐改霞這一人物不懈追求的心路歷程,真實反映了在農村的變革和現代化進程中農民的精神追求和城市夢想。
徐改霞身上繼承了「五四」以來女性覺醒意識,而婚姻的不自由使得這種自覺的覺醒有了發泄的突破口。作為新時代成長起來的新女性,徐改霞敢於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思想前進」「生活有意義」的青年才是她擇偶的標准。梁生寶積極上進,是年輕的共產黨員和合作社的帶頭人,是一位「政治運動的積極分子」,這正是她理想中的對象。在她的積極熱情下,二人陷入了戀愛之中。
舊式包辦婚姻的陰影以各自的方式和原因分別從二人的身上退去,橫亘於二人間的最大阻礙也不再是阻礙,然而,甜蜜美好的愛情卻沒有得到一個幸福的結局。這其中固然是因為剛解放的農村中對於包辦婚姻的固執堅持,對男女自由戀愛的恐慌和強烈反對。
然更主要的原因在於梁生寶這個人物身上的「兩面性」和人格錯位。梁生寶一方面享受著徐改霞給他帶來的甜蜜愛情,另一方面是作為文本中的一號人物強加給他的`「理念化」,他是「黨的忠實兒子」、「無產階級英雄的典型」,在他的身上要體現出一心為公、公而忘私的優秀品質。然而,當柳青希望塑造的新式女性在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下逐漸成長,變得堅強、自主、果敢,缺乏傳統婦德溫柔、順從的因子時,已經「大大超出了男權話語的框架……徐改霞與人們看慣了的低眉順眼、被動順從的婦女形象相去甚遠」。所以,梁生寶時時感到壓抑和不自在,初時他在徐改霞前面還是帶有一絲農民的自卑的,而到後來,他與改霞的距離越來越遠,最後甚至是一直避開著她。梁生寶是一個有著新思想的青年,但在他內心深處又有著鄉土農民的傳統觀念,他很難接受「變化了」的改霞。
這從後來他對劉淑良和徐改霞兩人的比較中道出原委,他對劉淑良的映象是:「莊重、精明、說話有分寸。」「這女人的性情是比慌慌溜溜的改霞穩重得多。」「生寶望著大方正經的劉淑良的背影,覺得她真個美。連手和腳都是美的,不僅和她的身材相調和,而更主要的,和她的內心也相調和哩。生寶從來沒有在他所熟悉的改霞身上,發現這種內外非常調和的美。」而在改霞身上所表現出的敢於大膽追求愛情、自主選擇生活道路、拋棄傳統婦德等個性,梁生寶卻看作是不順從、不穩重,甚至有點不正經,缺乏調和的美。這已經超出了他的心裡想像和道德承載能力。他是一個矛盾的復合體,「他的心中燃燒著熊熊熱火——不是戀愛的熱火,而是理想的熱火……為了理想,他忘記吃飯。沒有瞌睡,對女性的溫存淡漠,失掉吃苦的感覺,和娘老子鬧翻,甚至生命本身,也不是那麼值得吝惜的了。」
顯然,此時的梁生寶人格已經分裂,毫無私心雜念,沒了七情六慾,僅剩下空殼的肉身而已。生寶為了合作社的「事業」也就不惜犧牲自己本來就十分脆弱的愛情了。
故事的結局毋庸置疑,權力話語下的愛情言說本來就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對愛情一往情深的徐改霞,在大膽追求後,卻最終失望至極。愛情受挫後的心靈苦痛更加堅定了她選擇「離開」的決心。在與命運抗爭和自我追求中,徐改霞這一人物的性格趨向成熟,這為她最終選擇離開蛤蟆灘而走進城市做好了精神和心理上的鋪墊
真正要從農村走向城市,徐改霞在心底是做了長時間的心理斗爭的。參加國家工業化建設是50年代人們特別是農村年輕人的一種理想,並是內化為個人的一種自覺行動。但改霞的「心沉沉地下墜,她感到難受,覺得別扭,翻來覆去思量一件事情——你是不是情願離開美麗的蛤蟆灘,到大城市裡去參加國家工業化嗎?她心裡想去呀!對於她,一個土改中出現的知識分子,一個嚮往著社會主義幸福美景的青年團員,沒有比參加工業化更理想的了。參加工業已經變成一種時尚了。工人階級的光榮吸引著改霞。靠自己的理想,她打消不了參加工業這個誘人的念頭。」她的心情又是矛盾的。當她為報考工廠徵求梁生寶的意見而受挫時,她的心一下子沉下去了,她「感到腦子有點麻木,感到失望」,「她的心被戳疼了」。梁生寶僵硬的態度、「帶有諷刺意味的笑容」更是給她心靈上一個沉重的打擊。
她一直在思考著何去何從的問題。她的心情是矛盾的、復雜的。但此時的她更看重自己的存在和感受,她認為「搞對象既不是為了吃穿有人管,更不是為了生理上的需要」。她不願成為「任男人擺布,把男人的摟抱親吻看做賞賜的女性」。她時常想:「生寶想和她好,也是想叫她給他做飯、縫衣服和生孩子。」她也「不甘心當個莊稼院的好媳婦」,她覺得「離開生寶去住工廠,是正當的」,「是愛國的、前進的和積極的」,她的心就堅定起來,堅定了考工廠的決心。她所追求的「新生活」體現出了一種新的社會意識,體現出大膽追求自由婚戀的精神和一個新社會的女性主體意識的凸現。在「去或留」的二難選擇中,她「把這個人生問題,翻來覆去,想得很深、很細。……她想:生寶肯定是屬於人民的人了」。
當她感受到生寶的愛情是靠不住的時候,但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能丟掉,毅然選擇了離開,「奔赴祖國工業化的戰線」,步入了城市,尋求屬於她的那一份天空。這是她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也實現了作為一個農民進入城市的夢想。盡管徐改霞的愛情觀曾受到過批判,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梁生寶和徐改霞兩人對國家意識形態的敬仰是一致的,一個是選擇進城當工人支援國家建設,一個是堅守在農村開展合作化運動建設國家,實質上殊途同歸,並無矛盾,唯一犧牲掉只是那「微不足道」的愛情罷了。
《創業史》作為我國農村社會主義初期革命的史詩,在反映農村歷史面貌的同時,作者常常將自己的筆觸從廣袤的農村大地伸向了城市的一角,仰望城市。文本中不少的篇幅描寫了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城市建設的情境,想像著城市工業化建設的熱潮以及農村青年報考工廠的場景。小說在抒寫了徐改霞這個農村女性對城市生活的嚮往以及對自我愛情的追求的心路歷程時,讓我們在徐改霞這位「美麗、勇敢和富於幻想的農村姑娘的性格特點」中多少也看到了一個隱藏已久的理想和一種不願屈從的果敢性格,體現出尊重和維護個體權利的現代觀念。中國農村正是在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逐漸萌生出現代意識,盡管這種意識讓人感覺是那樣的朦朧,卻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