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青出版的武俠小說好嗎
『壹』 飛鳳潛龍的作品點評
飛鳳翔於天,潛龍藏於淵。那麼,便是飛鳥與魚的悲哀,只能遙望而不可企及的愛戀。 ——猶記得,這是當初看完《飛鳳潛龍》時寫下的兩句。印象中,梁老筆下的愛情,轟轟烈烈的有之,就如一道弄墨重彩,張揚而絕烈。平淡如水的有之,是坐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而讀罷《飛鳳潛龍》,忽然湧上頭的,以我言所能贊的也只是一句「淡妝濃抹總相宜」。可以說,整本書,除卻結尾,對愛情的描寫是很少的,只言片語,並沒有像以往書中那樣奪目。飛鳳的愛,顯得平靜,平靜地不像她,那樣一個一出場便給人一種不輸男兒氣質的女子。沖天鳳,她有一飛沖天之能,卻始終只是淡然的接受著一切,沒有強烈的反抗,就那麼的嫁了出去,嫁給一個或許並不討厭,也絕不喜歡的人。一步一步,只是一場場勾心鬥角中的無可奈何,只是完顏長之手中一顆有利用價值的棋子。以她的聰明,當然知道,但已如此,能如何?此時,似乎沒有誰能感覺到她對心中想的那個男子有多深的情意。或許,不過萍水相逢,匆匆一遇之中的點點記憶而已,根本不足以泛起太大的漣漪。一切的一切,只圍繞著穴道銅人展開。讀下去,為的是魯世雄的身世之謎,為的是這場風雲的勝負結局,為的是一個又一個縈繞在我們心頭的疑問,困惑,而絕對難以對其中的兒女之情過多的關心。貌合神離的夫妻,或許都另有意中人,但於他們而言這意中人在某些利益面前可以退居次席。一個鐵定是卧底,雖然不知道究竟是何方的卧底。漢?那麼殺楊家後人,查潛龍行蹤又是為何?這其中當然又引出書中最大的疑問。誰是潛龍?其實這個問題剛提出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念頭便是:魯世雄。然後很快的否定。接著。「飛鳳潛龍」四字一反復咀嚼,又想起開始時提到過的飛鳳心中所屬,倒也猜到了七八分。但,卻因那兩三分未猜到的,我仍懷著好奇心在讀。 一直到,孟中還的出現,好像一切就在那一刻扭轉了,晃如休眠千年的火山,忽然,一剎那間,人們能清晰的聽見火山中即將岩漿在期待噴涌的聲音。「潛龍。」!那便是「潛龍」,也是飛鳳心中的所思所愛。然後,彷彿是隱匿多時了,彈指間,私會,夜闖研經院,盜寶,隨著所有所有疑團一個一個陸續揭開之時,飛鳳的愛也似乎表達的越來越濃烈。模糊中的影子終於變得清晰,褪去那淡掃娥眉的氣韻,濃妝艷抹的愛情來得決絕,也來得轟烈。龍鳳,果真才是那上天註定的因緣。「你是奸細」與夢囈一段,身世之謎解開,身份暴露,本只是一個小插曲,卻讓人忽然的恍然大悟,這一時,連魯世雄一直彷彿左右徘徊,卻都是淡水清水的心也確定下來。夫妻,夫妻,做了幾年的夫妻,兩人所愛卻是另有他人,這本因是可悲可憐的。在此時,卻只覺得理所應當。 但是,一時忘了,正在這個時候,也是外面風雨飄搖之時。小兒女心結打開,然後等待他們的卻是厄運的悄然而至。 然後,三人一會,然後完顏長之道盡機關,再來便是城外換人,或許,真的可以龍鳳比翼,從此天涯海角,瀟灑執手,也是一段佳話。但,片刻間,又是急轉。飛鳳自盡,全了完顏長之的養育之恩,潛龍殉情,全了他們龍鳳之戀。不禁唏噓,幾時,愛變得這樣強烈。共赴黃泉,共赴黃泉。忽然的明白,她是瘋,他是龍,只可惜,她是飛鳳,而他是潛龍。點目成淚,載酒歸家路,果是不斬相思不忍顧 多少別?多少離?數年情思,百年來渡,幾番難相付。問是非?成敗當逝。兩行清淚已結冰,生不死語還休。或許,其實一開始本就愛的濃烈,只是梁老筆尖不過輕觸,才讓結局的生死相許更加的出乎意料。他與她,都有自己的志,自己的願。他是為了國,她卻為了家。若生,倒倘真是三春草,燃盡心思也只能成就朝花與晚晴的悲哀,;若死,或許還有,天盡頭,海無涯處的攜手。忽然發現,短短的幾回,梁老講述著一個並不復雜的故事。卻像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寫到的那一局珍瓏棋局,一環一環,一子一子,不到最後解不開,參不透,悟不了。而那或許只是佐料的情愛,由淡轉濃,由淺及深,一直到最終演繹的一段天上人間相誓相從的傳說又彷彿是百花間的依稀綠草,不耀眼,卻不可或缺。
——出自月自明的淡妝濃抹總相宜——記《飛鳳潛龍》中的愛情
初次看《飛鳳潛龍》,是在羽生先生小說差不多看完的時候,對照羽生先生的作品目錄,發現還有一部《飛鳳潛龍》,為了完成看完羽生先生小說的心願,便到租書店尋找。租到手發現只有一本,還是偉青書店的原版,不由有點失望,匆匆看完之後,也沒有留下多少感覺。因為看武俠總是感覺長篇比中篇好,中篇又比短篇好,短篇小說總是有點不癮。感覺上這是一部武俠偵破小說,其次感覺上小說中還有完顏長之和「穴道銅人」、「指元篇」,看來與狂俠還是有點聯系,不過除了完顏長之其他又聯系不上,第三小說太短了一點,剛看出點意思就完了,很不過癮。不管怎麼說,又完成了一部梁羽生著作。過了一年多,自己買了一套《塞外》、《冰魄》和《飛鳳》的「三合一」《塞外奇俠》,重溫了這三部書,覺得羽生先生的短篇寫起來也真有點意思,出色的是三篇各有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創作思路,雖為短篇也表現了羽生先生的創作水準。之後或多或少重溫了這部小說,慢慢地感覺到這部小說的價值,其中部分是與偵探交流中受啟發而產生的想法,在此簡單談一談對這部小說的一些個人想法。
曲折的情節設置
本書可以說是羽生先生武俠創作中第一部將武俠與創作相結合,通過懸念的揭開慢慢將小說情節推向高潮、結局。小說一開始就充滿著懸念而引人追看,開始是一場考試,但是沒有明說是什麼考試,第一個小標題是「他若死了,要你償命」,第二個小標題是「朝向病人就是一刀」,小說情節發展就令人耳目一新而出人意料之外,至此讀者方覺原來是一場類似於現代外科手術的考試,不由得鬆了一口氣。然而在第三道試題還未開始,主角被關進地牢,又讓人始料不及,而後卻發覺這就是試題。一切都圍繞著魯世雄這個人物,為這個人物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究竟是什麼人?而書名《飛鳳潛龍》,飛鳳已出現,那魯世雄是否另一主角潛龍。恐怕很多人都會有此想法。而之後研經院之行更讓人相信魯世雄為此而來,既然作為主角,他是潛龍無疑。讓人意料不到的是,作者在魯世雄新婚之夜竟會又安排了一場考試,這次殺的卻是宋代名將楊令公的後人,魯世雄在猶疑中前往,他將如何應付。而出人意料的是魯世雄真的完成任務,親手殺了完顏長之要殺之人,至此又是一個轉折,他不是潛龍,因為潛龍是不會殺大宋義士。真正的主角出現了,出賣是一名車夫,武功高得不可思議,如果魯世雄不是潛龍,那麼只能是他了,但是作者又說明他是完顏長之最為信任的家將。之後潛龍受傷,孟中還卻沒傷,再次證明了孟中還不是潛龍。魯世雄意外發現獨孤飛鳳受傷又讓形勢更為復雜,同時魯世雄的身份、目的也逐步暴露出來。最終是魯世雄盜書失敗,陷入絕境,孟中還出現,原來潛龍還是他。從整部小說看,其情節設計還是成功的,利用潛龍這個神秘人物吸引讀者追看,其次是短短的小說中採用一實一虛二主角,明是魯世雄,暗是孟中還,各有其特點、個性,作者對該部小說還是花費了一定心思,看後感覺是不會後悔。
武俠創作的創新嘗試
很多人指責羽生先生武俠小說缺少變化,這是不公平的,事實上在中期開始,羽生先生有意識地進行武俠小說創新的嘗試,《飛鳳潛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羽生先生作為一個有成就、有影響的武俠小說家,對創新還是持較為謹慎的態度,利用一部短篇小說作一個嘗試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畢竟還是要花很大的工夫。如偵探認為由於在《飛鳳潛龍》進行的嘗試可能花費了太多的精力,導致《狂俠·天驕·魔女》的創作中出現嚴重的虎頭蛇尾現象,個人認為這個意見是極有見地的,也表現了偵探對羽生先生小說探索的深度,實非我所能及之。
本作的創新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在武俠的創作中引入偵探小說的素材,融武俠與偵破為一體,盡管作為一個短篇匆匆結筆,但這次的創作無疑為羽生先生最後的著作《武當一劍》的懸念大布局打下了一個基礎。二是小說結構中進行了創新。本書開篇沒有常見的詩詞,而是一個小標題「他若死了,要你償命」,直截了當,完全沒有梁氏武俠中那種含蓄優美之感。之後全書在每一回中引入了若干小標題的結構,這更是小說結構的第一次創新,大量的情節通過人物對話表現出來,這個結構之後在《武林三絕》被再次運用,在《幻劍靈旗》是第三次使用。或許羽生先生最終對這種小說結構還是不持欣賞態度,稍作嘗試,便予放棄。或許這也是《武林三絕》一直沒有出版的原因之一,但願一切終有答案。三是小說大量運用了虛寫的手法,主角人物潛龍孟中還所佔的筆墨不多,但他的影子又似乎無處不在,對武功描述也大量運用虛寫,整部小說真正的武打場面只有魯世雄與獨孤飛鳳地牢之戰,魯世雄與完顏定國婚宴較量,本來很好寫的魯世雄刺殺楊老闆及孟中還與完顏長之的一戰作者均是一筆帶過,尤其是孟中還與完顏長之這場正反面人物的最終較量之慘烈當是可想而知,結果是孟中還突圍而出,避開了正反面人物的一戰,這在羽生先生35部小說中是極為罕見的,此部分讀者可能有失望之感,但也表現了作者在創作手法上所作的創新嘗試。
三國之爭
《飛鳳潛龍》另一可貴之處是在短短的篇章中通過「穴道銅人」和「指元篇」描述了一個新的宋金蒙三國演義的故事,充分達到了以小見大的效果。金國通過滅亡北宋奪取了這兩部武功秘籍,其目的是通過對這兩部秘籍的研討保持自身武學上的領先;而宋朝俠士則以這是大宋之國寶,不能落入金國之手,以奪回國寶為使命而作出的不懈努力;蒙古則是希望從金國手中奪回這一武學瑰寶,以增強自己的力量,明寫的是對武學秘籍的爭奪,表現的卻是天下大勢。金國作為既得利益者,也是勢力最強者,其目的是在天下爭奪中保住自身的優勢地位,進而謀求一統天下,蒙古何等為一個新興的競爭者,面對成為其發展的最大障礙金國,首要的目標是從各方面打擊金國,削弱金國,在不斷打擊敵人中壯大自己。而在這場爭奪中作為這兩部秘籍的原所有者南宋朝廷卻沒有作出表示,代表南宋一方發言的卻是以孟中還為首的俠士,從另一個側面表現了南宋朝廷的昏庸,不思進取的苟安局面。這也難怪,對迎回被擄二帝洗刷「靖康之恥」都漠不關心甚至感到恐懼的宋家皇朝,又何在乎這區區的武學典籍?而結局的安排也耐人尋味,完顏長之的一番布局落空,表明了金國的優勢地位已充分受到了挑戰,蒙古方面的計劃失敗,說明爭霸天下還有待時日。而南宋方面孟中還也獻出了生命,在抗金力量上也受到損失。以犧牲孟中還而換取武學典籍,這算成功嗎?保住孟中還,以他在完顏長之身邊的地位,或許在抗金大業中能有更大的作為,畢竟武學秘籍是死的,而人更是無價的。宋朝並未因為武學典籍而避免了「靖康之恥」,金國也不因奪得武學典籍而盛極一時,盡管他們在研討、開發中花費了極大的功夫。何況世間武學成千上萬,各有所長,精研這兩部典籍的完顏長之甚至還不是孟中還的對手,那麼為了這部武學典籍的回歸而「火中取栗」,讓本來力量薄弱的抗金力量受到損失這又是否值得。但是盡管如此,作者還是給出了一個肯定的回答,這是值得的。正如孟中還所說:「這兩件寶物,本來就是我們的國寶,我一定要它回到我們漢人的手中。你們的盜寶,卻只是為了大汗的利益,意義完全不同。你懂不懂?」這本就是我們漢人的國寶,是屬於千千萬萬漢人所有,因此不能讓我們的國寶淪為他人爭奪的獵物而我們卻不發出我們的聲音,朝廷已是昏庸無道,致使國家淪落他鄉,那麼作為一名俠客,更作為一名漢人更應該發出我們的聲音,使之回到故國。盡管這疑要付出代價,但是大丈夫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這個代價是值得的。因為這表現了民族蘊藏的力量,這個民族永遠不會滅亡。
震撼人心的悲劇故事
本書不僅在短短的篇章描繪了一個三國演義的風雲變幻時代,更深而有力刻畫這個時代背景所給人造成的悲劇。政治人物為了爭霸天下而視他人生存他人命運之無物,將一個個悲劇命運加於一個又一個鮮活的個人。完顏長之對獨孤飛鳳未必沒有一點父女之情,但是為了政治利益卻將獨孤飛鳳視為手中的一顆棋子,犧牲她一生的幸福只為監視魯世雄。蒙古的當權人物為了奪取武學典籍而苦心布局長達十餘年,害死了多少人命,讓多少家庭為之破碎。孟中還一身武功,同獨孤飛鳳心心相印,本可以帶著獨孤飛鳳遠走高飛,但是肩負的使命使他只能犧牲自己和默默忍受,只為了那一擊。魯世雄本可以帶著珠瑪在大漠中馳騁,但為了完成奪寶的任務,不得不從十歲開始成為金人,苦待機會,不得不和自己不愛的也不愛自己的獨孤飛鳳成婚,生兒育女,對於愛人只能在夢中呼喚。獨孤飛鳳無疑承受著更大的悲劇,作為完顏長之的養女,背負著是養育之恩;作為魯世雄之妻,盡管她不愛她,但在倫理上、道義上她承受著一名妻子所應有的責任;而對於舊日愛侶孟中還,又殘留著依依不捨的舊情,這一切恰似一條條繩索纏繞於她的心靈,把她推向難以自處的境地。面對背負著的悲劇,魯世雄、獨孤飛鳳只有選擇死亡,以求得一絲心安,而孟中還傷痛於獨孤飛鳳的離去,也帶著一絲大事已成的輕松,選擇了隨獨孤飛鳳而去。但是悲劇人物遠不止這些人,還記得真魯世雄母子嗎,尤其是魯世雄的母親,日以繼年思念著愛子而又天天面對著是自己仇人的假魯世雄,心中充滿的仇恨而又不得不在外人面前表現出母子之親,這是多大的痛苦。
而最終的結局是滿懷著重見兒子的希望到了蒙古卻是母子二人被殘忍地殺害,這是多大的罪惡?還有魯世雄和獨孤飛鳳一雙兒女,跟隨宋人而去,他們的父親是蒙古人,母親是金人,本是一次陰謀中一次錯誤的結合而生下了他們,而養大他們的是宋人,那麼他們長大了之後得知自己的身世又將如何自處,那兒才是他們之邦,這對兒女與生俱來的悲劇命運將更比《天龍八部》中的蕭峰和《武林天驕》中的檀羽沖更具悲劇色彩。然而在政治家爭霸的時代中,還有數不清像孟中還、魯世雄、獨孤飛鳳的悲劇人物,又多少個像真魯世雄的悲劇家庭?
本書存在的一些問題
作為一篇創新的短篇小說,本書呈現給讀者以耳目一新之感,也表現了羽生先生創作生涯中的求新求變,也但本作畢竟是作者的一種全新的嘗試,一些創作技法都未能趨於成熟。盡管本作的懸念設計有其獨到之處,但是比起很多知名的偵破小說,還是遠遠不如。偵破小說的最大特點是出乎所有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全書圍繞的偵破焦點就是「誰是潛龍」,綜觀全書,我們都可以知道不是魯世雄就是孟中還。而當魯世雄刺殺楊老闆,我們可以否定他不是潛龍。這是孟中還的出現,盡管作者為他的身份作了掩飾,但是在非此即彼的安排中讀者還是很容易確定出誰是潛龍,當「真相大白」一切卻在人的意料之中,這不能不說是本作的一個缺陷。個人認為,本作最好能夠多設定一個人物,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他既可以是宋金蒙三國中的任一人物,將潛龍的焦點吸引在他身上,那麼最後當真相大白孟中還才是潛龍時,以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達到這樣效果本書會更加成功。另一個問題是完顏長之既是識破魯世雄,何不安排假的武學典籍,讓魯世雄盜走,畢竟只有他一人見過全套秘籍,魯世雄知之不是很全面,完顏長之完全可以用一套似是而非的武學典籍引出敵手,這樣無疑一來無疑他更會成功。但不管怎麼說,本書作為一種可貴的全新嘗試還是值得肯定,它充分表現了羽生先生若是致力於此,那麼其在這方面的成就不會比其他作家差,對於這樣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讓人向之致以深深的敬意。
『貳』 關於武俠小說
那就是著名的神州劍氣升海上了。
發不全,樓主去播客里看
簡述台港武俠小說的興起、沿革與出版
一、追本溯源,一脈相承
編印「台港新派武俠小說精品大展」系列叢書,是中國文壇的大事,也是盛事。
受命主編這套書,是榮幸,也是責任。
帶著喜悅,也帶著惶恐,說明一下我的想法
和做
法。
「小說」,在過去被視作「雕蟲小技」的「道」,而「武俠小說」就更是「小道中
的小
道」了。
由於時代的改變,今天的武俠小說已有了它一定的地位。
香港、台灣、大陸乃至海外,有相當多的學者、專家們像「治學」、「治史」一樣
庄嚴
地在研究它。
他們中有人以西方的文藝理論、文藝心理、美學來剖析、批評它;有人則
像金
聖嘆批「才子書」那樣來解讀它。
我是一個主編報紙副刊近三十年的新聞工作者,我的職責就是負責替讀者「找好稿
子、
好作品」。
我國有句俗話:「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調。
」看了三十年的稿
,多
多少少會看「門道」了,在這套系列叢書的「導讀」里,我沒有什麼「高深」和「高明
」的
學問和卓見,只是如何找出「熱鬧」和「門道」來與讀者共享。
這套「台港新派武俠小說精品大展」標榜的是「新」。
「新」,必然是由「舊」孕育、蛻化而來。
武俠小說自然也不能例外。
換「新」就
不能
棄「舊」。
綜合學者、專家的考據,為武俠小說清理出一支簡略的「話系」:
它應當是起源於太史公的《游俠列傳》,歷經唐人傳奇、宋人評話、清人俠義與公
案說
部,降至民國,有海上漱石生、平江不肖生及趙煥亭等人輩出,並逐漸發揚光大,武俠
小說
於焉成型,並成為大眾文學的主流。
到了三、四十年代,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王度廬、朱貞木等北派諸大家與南
方的
顧明道、姚民哀、文公直等崛起武林,開家立派,奠定了武林霸業。
到了一九四九年,近三百萬軍民湧入台灣,數十萬人涌進彈丸小島的香港。
這批萬
里投
荒的遊子,在客鄉草建家園,生活雖日趨安定,但精神食量仍極貧乏,於是,一些藏在
箱
底、渡海而來的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等,就被人當做奇貨般的搜求出來,加以翻印出售
。
一時台、港兩地的書攤以及剛興起的小說出租店都擺滿這些翻印版本的武俠小說。
這批
寄旅天涯的遊子,就全靠這些俠義恩仇、才子佳人的故事,來排遣那滿懷鄉思、無盡離
愁。
隨後有一段時用,台灣當局為了「安內」、為了防止「思鄉毒素」影響「民心士氣
」,
在 *** 法令下,對凡屬身在大陸的作家的作品,一律予以查禁;稍後,連香港版的新舊
小
說,也在「暴雨專案」之下遭到全面封殺。
台灣的武俠文壇,正因為有那些新、舊版本的「以身為道」,像浴火歷劫重生的鳳
凰,
像蟲蛹蛻化成的彩蝶,像蠶蛹的破繭而出,孕育出延續的種子,為台灣武俠小說締造出
以後
燦爛、鼎盛的新機和黃金歲月。
二、興起。
數台、港英雄霸主
到了一九五二年,台灣局面趨於穩定。
*** 當局實施地方自治,提高民權,開始重
視新
聞輿論;民營報紙也在此時相繼問世。
民營報紙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首須充實內容,而競爭最具威力的利器就是副刊
,於
是,《大華晚報》第一家刊出了郎紅浣的長篇武俠小說《古瑟哀弦》,開了風氣之先。
新聞、出版較為開放的香港,也於一九五五年前後,升起兩道沖霄劍氣,那就是梁
羽生
和金庸兩位先生的崛起武林。
當時,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連載於香港《大公報》,行後,《新晚報》刊出金
庸的
《書劍恩仇錄》。
由於反應奇佳,其他報刊群起效尤,紛紛尋訪「武林高手」。
原本服
務文
化界的如張夢還、牟松庭、倪匡等人,立即棄文從「武」,先後紛騎策馬,躍上武俠文
壇。
此時台灣《大華晚報》上郎紅浣的三代英雄故事,才不過寫到第二代。
在此期間,同屬民營的《自立晚報》和《民族晚報》,雖曾連載過太瘦生、龍井天
等人
的武俠小說,唯時有時輟,自難與郎先生論劍爭雄。
一九五七年,台灣又崛起兩位武俠名家。
一位是伴霞樓主,他以《八荒英雄傳》及
《紫
府迷蹤》雄據《聯合報》副刊。
另一位就是名滿海內外的卧龍生。
卧龍生,本名牛鶴亭,河南人。
河南為中華文化發祥之地;豫省流行的河南梆子,
以其
特有的民俗色彩,不但通俗,更蘊藏了豐富的民族幽默。
卧龍生少小離家,未能接受完
整的
教育,但他能在梆子戲、大鼓書以及《彭公案》、《七俠五義》等俠義小說里汲取到精
華,
加上他得天獨厚的才情,從軍中退役後,蟄居台中時,為玉書出版社試寫了第一部小說
《驚
虹一劍震江猢》。
哪知「牛」刀小試即「名動江湖」,於是《風塵俠隱》很快便在台中《民聲日報》
與讀
者見面。
挾《驚虹》、《俠隱》的聲威北上,一九五八年他又以《飛燕驚龍》一書進據《大
華晚
報》副刊,與郎紅浣先生「老少雙俠」平分天下。
此時,諸葛青雲、司馬翎也應運並出,雙雙躍馬揮戈,逐鹿爭鼎。
諸葛青雲出身將門,幼時隨父戎馬天涯,今日燕趙,明天蘇杭,年未及冠,游屐已
遍及
大半個中國,加以博聞強記,對還珠樓生更是心儀私淑,是以他的小說走的完全是還珠
的路
子,其後雖思突破,卻終未能跳出還珠掌心。
是時,他正以《一劍光寒十四州》在《徵信新聞報》副刊圖霸王業。
司馬翎,又署吳樓居士,也是一位出身將門的少年俠士,此時正負笈政治大學,並
以
《關洛風雲錄》一書雄峙《民族晚報》,也有待機主盟武林的雄圖。
這三位便是當時武俠小說界譽稱的「三劍客」;加上已享盛名的伴霞樓主,合稱「
四霸
天」。
這譽滿台、港的四支健筆,在名編輯王潛石的擘劃下,合辦了台灣第一本大型武俠
雜志
《藝與文》。
只可惜世事瞬變,不久,這本獨一無二的武俠雜志,就因伴霞樓主一劍下
香江
而風流雲散。
三、黃金歲月
台灣的《藝與文》停刊不久,一九五九年,香港卻出現了兩本武俠雜志。
一本是《
武俠
小說周報》,另一本便是壽命最長、至今仍在發行的《武俠世界》。
《武俠世界》是以「廣派」作家蹄風、金鋒、江一明等為台柱,《武俠小說周報》
則由
張夢還掛帥。
是時的梁羽生正在埋首創作他的《七劍下天山》,而金庸也正以《射鵰英雄傳》力
拼張
夢還的《沉劍飛龍記》,「戰況」之激烈,被傳播界稱之為「龍雕之戰」。
由於武俠小說廣受歡迎,報紙發行量大增。
報老闆自然財源滾滾,大發利市。
金庸真不愧是天縱英才,他聰明絕頂,一看香港行情,自不甘為人作嫁,遂於一九
六○
年毅然創辦《明報》。
次年又創辦了香港第三本武俠雜志——《武俠與歷史》。
香港出版業中原本一枝獨秀的偉青出版社也因「武林」、「三育」的繼起,形成三
足鼎
立的局面。
在這三數年中,台灣雖沒有出現過任何武俠雜志,但出版武俠小說的出版社,卻先
後成
立了幾十家,而小說出租店更蓬勃發展到三千餘家。
台灣這種畸型的發展,完全由於市場大量的需要。
此期間,台灣的報紙,家家競載武俠小說。
幾位當代名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司
馬
翎,每人每天至少有兩篇小說在報刊連載;卧龍生全盛期有四五篇。
他們不但收入豐厚
,而
且「社會地位」也身價百倍。
流風所至,引得各行各業的人士,個個摩拳擦掌,拍刀躍馬,想闖進武俠天地碰碰
運
氣。
這不僅是武林的戰國時代,也正是武俠小說所僅見的一段黃金歲月,而台灣武俠文
壇在
這風雲際會的盛時,的確也人才輩出。
原有的名家,除郎紅浣先生因年高退出江湖、頤養天年,伴霞樓主遠走香江、俠蹤
杳杳
外,卧龍生的《玉釵盟》、《無名蕭》、《降雪玄霜》、《素手劫》、《風雨燕歸來》
等,
都在這時期完成。
司馬翎也寫出了《掛劍還情記》、《八表雄風》、《劍神傳》等名著。
諸葛青雲的
《紫
電青霜》、《奪魂旗》、《折劍為盟》、《玉女黃衫》、《半劍一鈴》等,也陸續問世
。
其他如柳殘陽的《玉面修羅》、東方玉的《北山驚龍》、武陵樵子的《十年孤劍滄
海
盟》、南湘野叟的《碧血丹心》、丁劍霞的《八方風雨會中州》、獨抱樓主的《碧玉弓
》、
蕭逸的《鐵雁霜翎》、古如風的《古佛心燈》、慕容美的《英雄淚》、秦紅的《無雙劍
》、
孫玉鑫的《萬里雲羅一雁飛》、墨餘生的《海天情侶》、上官鼎的《烽原豪俠傳》、陸
魚的
《少年行》、高庸的《天龍卷》等等,都是膾炙人口、名噪一時的作品。
這時,古龍已俠影初現。
他早期的作品《孤星劍》、《劍毒梅香》、《游俠錄》等
也都
在此一時期完成。
至一九 *** 、一九六五年間,台灣武俠文壇又亮起三道星光——
易容,因替卧龍生續完《天香飆》,並完成第一部署名「易容」的處女作《血海行
舟》,立時名揚武林,又繼續寫出《王者之劍》、《大俠魂》、《河嶽點將錄》。
雖然
就此
封劍,但這幾部佳作至今仍暢銷不衰。
另一位是接寫諸葛青雲《血掌龍幡》一炮而紅的獨孤紅。
他因此而自立門戶,先後
寫出
《雍乾飛龍傳》、《大明英烈傳》、《滿江紅》、《丹心錄》、《玉翎雕》等名篇,而
躋身
名家行列。
再一位也是以接寫諸葛青雲《江湖夜雨十年燈》而震撼武林的司馬紫煙。
他連筆名
都和
諸葛青雲成了有趣的對偶。
司馬紫煙著作甚豐,其中三部尤其出色。
第一部就是代諸葛執筆的《江湖夜雨十年
燈》;第二部是《圓月彎刀》,卻又早成了古龍名下的作品(古龍定書名,並寫了前十
章,
稿約太多,無暇繼續,即請司馬紫煙續完,最後仍由古龍修改定稿,著作權屬於古龍)
;第
三部是在《大華晚報》連載長達五年、一百五十萬字的《紫玉釵》。
此書在漢麟出版社
出版
時,分成了《上林春》、《長干行》、《玉釵寒》三大部,雖然書名典雅,並精心排印
,卻
「叫好不叫座」,因為讀者不承認它是武俠小說,只承認它是「歷史小說」。
這一段繁華錦銹的黃金歲月,維持了五年之久。
所謂「盛極必衰」。
當時的台灣,
有不
少政治迷信、政治禁忌。
一些無聊的官僚、政客,對武俠小說、電視劇、京劇,制訂了
不少
無聊的框框,包括:不能罵「老不死」、不能談「剪除貪官污吏」、不能提「朝代興亡
」、
不能「引起思家、思鄉」等。
像京劇的《如王別姬》、《四郎探母》就是這樣被禁演的
。
這時,武俠小說里的俠客,既無貪官可除,當然毋庸「替天行道」,只好一個個去
找
「秘笈」、挖「寶藏」了。
所以,台灣武俠小說被人詬病為「武而不俠」,實在其來有自。
這些無聊的框框,當然也扼殺了武俠小說的生機。
四、古龍之前無「新派」
天下事沒有一成不變的。
近年來,因武俠小說已受到一定的肯定,遂有了「新派」
之
說。
許多論者咸認為金庸、梁羽生二位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
這種說法筆者不能苟同。
我敬佩金、梁二位的成就,但那隻是「變」而不能算「新
」。
這就像傳一詳。
《詩》三百篇是詩,到了「太康體」、「元嘉體」還是詩,再到了「徐
庚
體」、「齊梁詩」、「玉台體」、「元和體」、「長慶體」、「西昆體」,它還是詩。
對這
些,學者、論者僅能將千年以來的詩區分為「古詩」、「近體詩」或「今體詩」,而不
敢稱
它是「新詩」。
只是到了「五四」,胡適之、徐志摩出,他們的詩才算是「新」詩。
同理,武俠小說只有到了古龍才算是「新」,才堪稱之為「新派」。
也正因為古龍
的
「脫胎換骨」、「重臨江湖」,才又為武俠小說締造出另一高峰。
古龍,彷彿他天生就是個浪子。
有家,卻享受不到家的溫馨;喜好西洋文學,環境
又使
他無法在「淡江英專」深造下去。
自動休學後,就仗著一支代劍的筆,闖盪江湖,四海
為
家。
一九六○年前後,他曾和如日中天的「三劍客」訂交,過從甚密。
但卧龍的梟雄、
諸葛
的霸氣、司馬的深沉,使他感受到「三大」的壓力,也使他悟出要想和「三大」並駕齊
驅、
一較身手,就必須求變、求新的道理。
於是,他伴著一位具「田園美質」的小家碧玉,遠避塵囂,在一處青山碧水的小鎮
,過
著半隱的生活。
浪子和田園,是無法諧和的色調。
不到三年,他就痛苦地離開了小鎮,也揮別了那
位相
伴三年的「她」,帶著無邊的迷惘與落寞,重又投入浩瀚江湖。
三年的山林生涯,對他的創作確有相當大的啟迪。
《絕代雙驕》和《楚留香傳奇》
中的
《血海飄香》都是在重入江湖後完成的。
這兩部作品問世後,古龍的名氣越來越大,鈔票越來越多,交遊也越來越廣。
相識滿天下,古龍身邊沒有斷過朋友,但知己又有幾人?
秦樓舞榭,千金買笑,依紅偎翠,名劍風流。
古龍身邊從未斷過女人,然而,他究
竟真
愛過誰?誰又真愛過他?酒醒人散後,依然是一片寂寞,無邊蕭瑟。
這些悲、歡、離、合,點綴了他的浪子生涯,也走進了他的小說。
於是,他寫出了《風雲第一刀》。
上半部一九六八年連載於香港《武俠世界》,下
部易
名《鐵膽大俠魂)連載於一九六九年創刊的香港第四本武俠雜志——《武俠春秋》,一
九六
○年出單行本時將上下部兩部合並,改名為《多情到客無情劍》。
(此名雖有詩意,但
將第
一主角「小李飛刀」換成「劍客」卻不夠妥當,故上海學林出版社將其恢復原名。
)
此時,香港梁羽生的巔峰之作《萍蹤俠影錄》、《白發魔女傳》以及《雲海玉弓緣
》均
已完成。
金庸的《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果真是笑傲江湖,睥視武林,嚴然有主盟
武林
天下的雄姿。
而張夢還卻於此時退出武林去做專業騎師,牟松庭也因故退隱,蹄風移居加拿大,
那
「天下第一快筆」的倪匡忽然興趣大變,改寫起現代動作和科幻小說。
香港武俠文壇的「青黃不接」,只有靠台灣作家的供稿,古龍當然成了第一人選。
就在這一年,他攜帶一位「東洋美女」搬進了台北市牯嶺街的「三福公寓」,過著
神仙
美眷般的生活。
這段日子,是古龍一生最快樂、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
為了靜靜品嘗、享受這在美好的生活,古龍屏絕了那些交遊,但有三個人是僅有的
例
外:一個是「新派」武俠名家高庸,一個是曾多次為各武俠名家捉刀、號稱「天下第一
槍
手」的於東樓,還有一個便是正以科幻小說享譽香港的倪匡。
在「三福」這段幸福的日子裡,他每天都和高庸、於東樓同進同出,一起談故事、
寫
稿,夜晚則一起去喝酒。
他那幾部名著如《風雲第一刀》,《蕭十一郎》,《流星·蝴
蝶·
劍》,《歡樂英雄》,《天涯·明月·刀》,《大人物》,《驚魂六記》第一部的《血
鸚
鵡》,《江湖人》第一部的《三少爺的劍》,《楚留香傳奇》續集的《鬼戀傳奇》、《
蝙蝠
傳奇》、《桃花傳奇》、《七種武器》的前五部《長生劍》、《碧玉刀》、《孔雀翎》
、
《多情環》、《霸王槍》,還有金庸親自向他約稿的《陸小風傳奇》等等,幾乎都是在
這里
完稿的。
「三福公寓」似乎是塊「福」地,古龍就在這里不知不覺中已登上「新派」掌門人
的寶
座。
高庸也因寫《紙刀》和《禍水雙侶》等佳作,而逐漸受到電視界的重視,終於成了
台灣
最負盛名的編劇人之一;而於東樓也在此時創辦了漢麟出版社,社址就在「三福公寓」
樓
下。
一九七二年,古龍離開了那位日本美女,又開始了他的浪子生涯。
香港的武俠小說業,此時受到電視台紛紛搶拍武俠劇的影響,市場一蹶不振。
金庸
寫完
《鹿鼎記》之後,將《明報》副刊的地盤讓給了古龍,宣告封筆。
香江的武林天下,靠
梁羽
生一人就獨木難支了。
台灣武俠小說業也因日本漫畫(動畫片)和武俠片的涌進,生意一落千丈,無復當
年盛
況。
盡管古龍魅力十足,但他的作品越來越少,自然無法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幾位成名的作家,為了生存,也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紛紛改變風格,競相仿效古
龍,
希望寫出更新、更好的作品。
在此風尚下,司馬翎的《玉鉤斜》、《飛羽天關》,慕容美的《燭影搖紅》、《天
煞
星》,柳殘陽的《梟中雄》、《拂曉刺殺》、《明月不再》等也風光一時。
「新派」統一了武林,古龍當然成了實至名歸的「武林至尊」。
(按:OK!至尊武俠掃
校)
正所謂「譽,謗亦隨之」,此時有人批評古龍武功招式寫得太少,不像武俠小說。
陳曉
林先生在他的《奇與正》一文中就說過:「武俠小說發展到古龍時,已經沒有辦法用武
功或
招式來討好、吸引讀者,因為讀者所要看的武俠小說內涵,恐怕不再是一招一式的問題
。」
也有人說古龍缺乏「舊的學養」,少了詩情畫意的味道。
也有人批評他行文和排列的方式。
但我卻認為,這些地方正是他的「變」和「新」的所在。
在此試舉《風雲第一刀》
第四
十五章《千鈞一發》中的一段:
他也希望郭嵩陽還沒有遇到荊無命和上官金虹。
他只希望自己現在趕去還不太遲。
現在的確還不太遲。
秋日仍未落到山後,泉水在陽光里閃爍如金。
金黃色的泉水中,忽然飄來一片楓葉。
接著是
兩片,三片,七片,八片……無數片。
楓葉紅如血,泉水也被染紅了。
秋尚未殘,楓葉怎會凋落?
這種寫法,已冶情景於化境。
你能說他沒有「詩意」嗎?
這樣的排列,又有什麼不好?
而除了古龍,誰有如此匠心妙筆?誰又作過如此的嘗試?
五、武俠風雲似乎落幕了。
一九七三年,台灣武俠出版業似乎沉入谷底;原本三千多家武俠小說出租店,剩下
的不
到一半,且多半改以出租漫畫和娃娃書為主。
武俠出版業的「龍頭」真善美出版社改印「仙道叢書」,春秋出版社正計劃移民美
國,
「海光」、「新台」早已先後轉行,「大美」、」四維」、「明祥」和「新生」,都因
老闆
去世而停業,僅剩下「光大」、「南琪」等支撐殘局。
香港的《武俠小說周報》、《武俠與歷史》早已停刊,《武俠世界》和《武俠春秋
》也
全賴台灣作家的作品才得以支撐。
至於專出武俠書的那幾家出版社,早已轉了方向,唯有《武俠世界》所屬的環球圖
書公
司和《武俠春秋》所屬的鶴鳴出版公司還偶爾將雜志上刊用的名著,集印出一些單行本
,其
他如「毅力」等出版社,只能靠翻印台灣的作品苟延殘喘。
在此期間,古龍的名著如《風雲第一刀》、《流星·蝴蝶·劍》、《蕭十一郎》、
《楚
留香傳奇》和《陸小鳳》等,都被香港邵氏影業公司以大手筆的氣魂一一拍成電影,台
、港
兩地的電視台也把他的小說搶拍成連續劇。
一時街頭巷尾所看到的都是他的電影海報,
聽到
的都是影、視中的主題曲,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古龍旋風。」
漢麟出版社和桂冠出版社送乘機把古龍的小說改變版式精版精印,大受歡迎,為市
場掀
起再一次 *** 。
為了配合這種版本,租書店不得不改制書架。
過去不屑銷售武俠小說的
各大
書局,甚至連鐵路、公路車站的小賣部和機場的書廊都爭相銷售。
這實在是武俠小說式
微中
的異數。
風氣一開,也帶動了武俠小說版本的革新。
「漢麟」一戰成功,創下輝煌成果。
武俠名家繼古龍之後,卧龍生、柳殘陽、獨孤
紅、
慕容美、司馬紫煙、秦紅等盡歸「漢鱗」旗下,大有一統武林之勢。
只是這些名家大多已過中年,創作力日衰,武俠文壇隱呈欲振乏力的傾向,就在此
際,
幸有新星溫瑞安之崛起。
溫瑞安正值英年,筆疾如風。
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年,連續推出了《神州奇俠》
、
《四大名捕》、《白衣方振眉》系列作品。
一九八一年他因「政治」問題被迫離台,去香港另闖天下。
一九八二年後,他除了
續寫
《神州奇俠》、《四大名捕》、《白衣方振眉》等系列作品外,又創出「神相李布衣」
和
「七大寇」系列,開始創出「後武俠時代」這個名詞。
姑不論「後武俠時代」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武俠,也不知他能否像金庸、古龍一樣
創造
一個更新的武俠時代,但他勇於求變、求新的精神,還是值得稱許和鼓勵的。
這時,香港除了溫瑞安之外,以接寫古龍《驚魂六記》脫穎而出的黃鷹(本名王明
)也
日漸走紅,他仿效古龍手法,寫出了《天蠶變》、《名劍》、《大俠沈勝衣》等故事;
青年
作家龍乘風(本名陳劍光)也摹仿古龍筆法,寫出以龍城璧為主角的《快刀浪子》系列
小
說,均深受年輕讀者的喜愛。
台灣再度綻放的「武俠美景」,轉眼就又凋謝,古龍和梅寶珠女士結婚,但婚姻生
活並
沒有給他帶來創作靈感,這個浪子的酒反而越喝越多,體能也越來越差,稿子也越寫越
少。
而漢麟出版社也把發行的權利和義務轉給了以發行見長的萬盛出版公司。
於東樓放
下
「鐵算盤」。
也沒有拿起筆,卻一襲征衫、雲游四海去了。
一九八七年,古龍再做新郎,與第二位太太於秀玲女士結婚,不久便英年遽逝,結
束了
短短四十八年、卻多采多姿而又殘破、寂寞的一生。
慕容美、司馬翎、孫玉鑫、司馬紫煙也相繼謝世。
台灣武俠的黃金歲月、風雲時代
,似
乎已開始落幕了。
六、江河萬古,仁俠千秋
在蒙蒙陰霾中,香港武俠電影再度興起,卧龍生受邀重新修訂《仙鶴神針》,是名
《新
仙鶴神針》;「逃禪」的於東樓也在友好的鼓舞下,重新拿起那支沉重的筆,一九八八
至一
九九三年,他先後完成了《鐵劍流星》、《魔手飛環》(《碧血黃金》系列作)、《短
刀
行》和《俠者》。
他的作品故事明快,用筆簡潔,寫英雄不神化,寫紅顏各具風情,較 *** 裸的古龍
更含
蘊有致。
在一片凋零中,於東樓重返江湖,而開始創作他自己的武俠小說,他能不能人力回
天、
挽此武林浩劫?誰也不敢保證。
但「繼往開來」的事總是需要人來做,有人做才有希望
,武
俠小說也一樣。
同時,我堅信:世上只要有人類,就會有紛爭和恩怨;只要有人類,就會有惻隱和
同
情。
惻隱就是「仁」,同情就是「俠」。
江河萬古不滅,仁俠也必與人類永存天地;而彰顯、歌頌仁、俠精神的武俠小說,
也當
然會日新又新,萬古長存,永遠不致成為「走進歷史」的歷史名詞。
『叄』 請問古龍全集買哪個出版社比較好
大陸的珠海、太白兩版都不好,建議暫時別買,有機會買台灣風雲的。珠海的我以前看過,在序言上把葉巧吵開,印成葉飛。現在倒是改了。太白的紙張太差。重伏寬漏要的缺爛是都有錯誤及脫漏,而且古龍的書沒有必要買全集,看看精品就OK了
『肆』 有沒有人可以告知金庸所有作品的名稱,出版年份以及內容簡介,謝謝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 這些作品初於中國香港明報連載,即甚受讀者歡迎;經作者集結修訂單行出版後,在華文圈廣為流傳,尤以長篇作品更為暢銷,多次被中國香港、台灣、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地的影視集團改編攝製成電視劇或電影。下表括弧內列出各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成名作;「射鵰三部曲」之第一並燃部曲,被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越—《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其作品幾乎都被改編為電視劇和電影。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及其後由「偉青書店」出版的單行本,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金庸每十年一次的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變動,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中國香港的明河社。 總覽金庸的幾部成熟武俠作品,除融合了武術,氣功,懸疑,言情,歷史等常見風格以外,還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藝,甚至天文地理等知識性元素。他的小說中塑造了新的武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瀟灑,聰明正直的傳統模式,亦體現出他對種族仇殺的負面態度。因此,金庸被一些評論者稱為「俠之大者」。 另外金庸之小說之間經常有所關系,除了射鵰三部曲外,碧血劍與鹿鼎記,書劍恩仇錄與飛狐外傳皆有關系。 《飛狐外傳》,金庸第六部武俠小說,《雪山飛狐》「姊妹篇」。寫於1960至61年間,最早於小說雜志《武俠與歷史》連載。 《飛狐外傳行悄》是《雪山飛狐》的前傳,主要敘述胡斐過去的事情。歷史背景是清乾隆年間。 《雪山飛狐》,金庸第五部武俠小說,《飛狐外傳》「姊妹篇」。1955年成稿,1959年開始連載於中國香港《新晚報》。 故事發生於清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日。以插敘倒敘為主要敘述方法,通過各次要人物的對話中羅生門式的回憶敍述,帶出從李自成起義到故事發生時,主角胡斐之父胡一刀與武林人士之間恩怨情仇的陳年歷史故事。 《連城訣》原名《素心劍》,是金庸的武俠小說。1963年成書,最初載於中國香港《明報》,以及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的隨報附送的《東南亞周刊》。全書共12章。 小說描寫了一個名叫狄雲的年輕劍客無端地被人陷害於一場殺人、劫財、 *** 的冤案中。入獄後得到了一名叫丁典的俠士幫助,在越獄後為自己冤案申冤的過程中,歷經種種艱險。在最後終於令陷害他的人惡有惡報,也為恩人丁典報仇雪恨。狄雲在經歷了這段歷險後,領悟到了人性丑惡和江湖的無情和險惡。放棄了自己唾手可得的金錢和榮譽,和愛人歸隱深山。 小說鞭撻了所謂的名流仕紳、江湖正道為了一己私利,暴露出種種的 *** 無情的丑惡嘴臉。歌頌了人與人之間的無私友情和男與女之間純潔高尚的愛情。 《天龍八部》是一部武俠小說,作者金庸。 時間是在北宋,出場的真實歷史人物包括完顏阿骨打、遼道宗耶律洪基、宋哲宗、段正明、段正淳、蘇軾、耶律重元、段譽等。寫到的地域和國家包括北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 設定中當時武林的英雄有「北喬峰」、「南慕容」,涉及的武林秘籍有《易筋經》等。 全絕帶虛書以段譽為引線,一系列人物先後出場;貫穿全書的是喬峰的個人,家庭,事業,民族,國家之悲劇。中間有虛竹,逍遙子,段正淳等奇異故事。 本書著重探索的是民族與個人的問題;其中思想對現代社會不失有教育意義。 《射鵰英雄傳》是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該小說被多次改編成同名電視連續劇。 時間是在南宋寧宗慶元五年至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至1221年,出場的真實歷史人物包括鐵木真、全真七子、王重陽、段智興、哲別、拖雷等。 設定中當時武林的五大絕頂高手 ( 五絕 ) 為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涉及的武林秘籍是《九陰真經》。 《白馬嘯西風》,金庸的武俠小說,描寫了哈薩克人和 *** 之間的情仇,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文秀的漢族姑娘,父母因帶著高昌地圖被強盜追迫而死,單獨留下李文秀在哈薩克族中被旅居大漠的 *** 計老人撫養長大。 此小說乃金庸眾多小說中較短的一部,故出版單行本時,往往與其它作品合為一本,例如與《雪山飛狐》收錄於同一部書裡面。 《鹿鼎記》是中國香港名作家金庸(查良鏞)最後一部長篇武俠小說作品。該小說於1969年—1972年間創作,背景設置在清朝康熙年代。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連載了2年11個月。 《鹿鼎記》和金庸以前的武俠小說風格略有不同,內容一反武俠小說以武功為主的格局,主角的「武功」低微而精於人事關系(韋小寶並不會武功,勉強來說,他只曾學習九難傳授的輕功「神行百變」)。小說借主人公的種種冒險經歷反映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的生活百態,儼然是一幅「清明上河圖」。 《鹿鼎記》以清朝康熙年間誅殺鰲拜、平定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施琅 *** 等史事為背景,描寫揚州 *** 韋春花的兒子韋小寶如何因緣巧合,被俠士茅十八帶到北京,從冒充太監小桂子開始,周旋於清廷君臣、明室貴胄沐王府、反清組織天地會、邪教組織神龍教,以及吳三桂、 *** 喇嘛、蒙古王公,甚至俄羅斯王族之間,左右逢源如魚得水,最終娶得七位美夫人隱居 *** ,短暫復出之後心灰意冷,終於詐死歸隱江湖的傳奇故事。 《笑傲江湖》是金庸寫的一部武俠小說,1967年開始創作。 相對於作者其他作品而言,《笑傲江湖》沒有明確對應的歷史背景,即與歷史現實關聯極少。作者在後記中說明:「因為想寫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所以本書沒有歷史背景,這表示,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但即使如此,仍可根據書中的內容,推測故事設定在《倚天屠龍記》多年之後,且應是明代。根據《倚天屠龍記》來推斷,朱元璋當上皇帝後,開始打壓明教。若明教因地下化而改名為日月神教,又被污名為魔教,就更可證明時代應該在明朝開國之後。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寫的第一本武俠小說,已經被多次改編成劇本拍成電影和電視劇。 時間是在清朝乾隆年間。出場的真實歷史人物包括乾隆、福康安、紀曉嵐、鄭板橋等。 《神鵰俠侶》是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射鵰三部曲」第二部。金庸認為這是他寫的最好的一本書,金庸小說的讀者稱之為「情書」。《神鵰俠侶》曾被多次改編為電視刻甚至動畫片。 時間是在南宋理宗紹定五年至開慶元年(公元1232年至1259年),《射鵰英雄傳》後十數年。出場的真實歷史人物包括忽必烈、全真七子、王重陽、段智興、呂文煥、蒙哥、耶律楚材等。 書中最後將當時武林的五大絕頂高手(新五絕)總結為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涉及的武林秘笈包括《 *** 》、《九陰真經》以及在射鵰三部曲之三《倚天屠龍記》中最為重要的《九陽真經》等。 《俠客行》是一部金庸武俠小說。曾被多次改編為電視劇。以石破天的經歷為主線,而由於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小說描寫的正是因而引起的種種誤會。 倚天屠龍記是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射鵰三部曲」之三。 時間是在元朝末年,《神鵰俠侶》的故事之後近百年。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出場的真實歷史人物包括朱元璋、陳友諒、張三豐、常遇春、汝陽王、徐達、韓林兒等等。設定中當時武林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爭以及起義軍和朝廷的對抗。涉及的武林秘籍包括《九陽真經》《九陰真經》等等。 小說前兩章延續《神鵰俠侶》的結尾,講述郭襄、張君寶的經歷以及武當派的起源。故事正式情節從第三章開始,年代為元順帝至元二年三月廿四(1336年5月5日)。 碧血劍是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在1956年的作品,相關作品《袁崇煥評傳》。歷史背景是在明朝末年,金庸在後記表明:碧血劍的真正主角是袁崇煥,其次是夏雪宜。袁承志的性格並不鮮明,只能算是第三主角。 《鴛鴦刀》故事發生在乾隆年間,圍繞傳說蘊藏著無敵於天下的大秘密的鴛鴦刀展開情節,主人公包括蕭中慧,袁冠南,太監蕭半和,喜劇色彩濃厚的「太岳四俠」及林玉龍、任飛燕等。 《越女劍》是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所有的武俠創作裡面歷史背景最早的;亦是篇幅最短的。據金庸自己的說法,《鹿鼎記》是他武俠小說收山之作,《越女劍》只算是一個短篇。時間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真實人物越王勾踐、吳王夫差、范蠡、西施。
參考: zh. *** /w/index?title=%E9%87%91%E5%BA%B8&variant=zh-
飛狐外傳---1960年 雪山飛狐---1959年 連城訣---1963年 天龍八部---1963年 白馬嘯西風---1961年 鹿鼎記---1969年 笑傲江湖---1967年 書劍恩仇錄---1955年 神鵰俠侶---1959年 俠客行---1965年 倚天屠龍記---1961年 碧血劍---1956年 鴛鴦刀---1961年 越女劍---1970年
『伍』 金庸的各個作品有沒有什麼聯系,楊過,楊逍,陽頂天是什麼關系,
金庸小說之間經常有所關聯,楊過和楊逍,陽頂天沒什麼關系。楊逍和陽頂天都是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的人。
1、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三部被稱為射鵰三部曲。
神鵰俠侶可以說是射鵰英雄傳的續集。
倚天屠龍記的屠龍刀和倚天劍是郭靖夫妻鑄造的,峨眉派是郭靖的女兒創的。
倚天屠龍記最後出現的黃衫女是古墓派的傳人。
2、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對後面書中的武學有很大影響。
蕭峰將降龍二十八掌簡化為十八掌,還有打狗棒法一並傳給了虛竹,後來虛竹傳給了丐幫幫主,才有了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降龍十八掌。
段正淳的一陽指到了段智興的時候成了頂級武功。
3、碧血劍與鹿鼎記:碧血劍中很多人物會出現在鹿鼎記。
長平公主就是後來的九難、李自成、吳三桂、陳圓圓、歸辛樹一家、馮難敵、何鐵手等等。
4、書劍恩仇錄與飛狐外傳:書劍恩仇錄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出現在飛狐外傳中。
紅花會的三當家趙半山戲份最多,在武功上指點了胡斐。
5、雪山飛狐與飛狐外傳:直接關聯。
飛狐外傳是雪山飛狐的前傳,卻寫於其後,二者互相關聯,卻不完全統一。此書之中人物更為增多,人物性格更為豐滿。該書在金庸作品中有比較重要地位,在藝術成就上屬中乘之作。
(5)偉青出版的武俠小說好嗎擴展閱讀:
金庸作品是指金庸本人將自己所著全部作品名稱的首字連到一起作成的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由於金庸本人不太欣賞1970年的《越女劍》,因而未入對聯內。
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
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連載於報刊。其後由偉青書店作單行本出版,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
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大部份人接觸及大部份影視作品都是改編自這個版本。
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陸』 金庸作品的小說作品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連載於報刊。其後由偉青書店作單行本出版,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大部份人接觸及大部份影視作品都是改編自這個版本。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金庸每十年一次的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變動,引來不少回響,陳墨認為新修版雖然改善舊作中的錯漏之處,卻又產生新的問題。倪匡在《四看金庸小說》中,形容看到新版《射鵰英雄傳》後,「懷疑自己得失憶症,因為改動得實在太多了!」倪匡早前也表示:「小說文字,激情比合文法重要。在創作過程中,作者和筆下的人物、故事,在感情上溶為一體,是一種直接的感情上的結合」,「有不少人,包括我在內,喜歡舊版多於新版。」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台灣的遠流出版社、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香港的明河社。 若干小說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文、法文、韓文、日文、越南文、泰文、緬甸文、馬來文及印尼文等在海外流傳。
日文
日本德間書店亦有出日文版本: 書剣恩仇録(全4卷,原名《書劍恩仇録》,岡崎由美譯) 碧血剣(全3卷,原名《碧血劍》,岡崎由美監修,小島早依譯) 俠客行(全3卷,原名《俠客行》,岡崎由美監修,土屋文子譯) 秘曲 笑傲江湖(全7卷,岡崎由美監修,小島瑞紀譯) 雪山飛狐(全1卷,岡崎由美監修,林久之譯) 射鵰英雄伝(全5卷,原名《射鵰英雄傳》,岡崎由美監修,金海南譯) 連城訣(全2卷,岡崎由美監修,阿部敦子譯) 神鵰剣俠(全5卷,原名《神鵰俠侶》,岡崎由美、松田京子譯) 倚天屠龍記(全5卷,岡崎由美監修,林久之、伊藤未央譯) 越女剣(全1卷,原名《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岡崎由美監修,林久之、伊藤未央譯) 飛狐外伝(全3卷,原名《飛狐外傳》,岡崎由美監修,阿部敦子譯) 天龍八部(全8卷,岡崎由美監修,土屋文子譯) 鹿鼎記(全8卷,岡崎由美、小島瑞紀譯) 英文 The Book and the Sword(《書劍恩仇錄》,全一冊)牛津大學出版社,譯:恩沙(Graham Earnshaw);監修:閔福德(John Minford)、Rachel May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鹿鼎記》,3冊))牛津大學出版社,譯:閔福德(John Minford)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射鵰英雄傳》)已停止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曾譯Flying Fox of the Snowy Mountain)(《雪山飛狐》,全一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譯:莫錦屏(Olivia Mok)
『柒』 金庸作品
金庸作品如下:
《 書劍恩仇錄》、《 碧血劍》、《 射鵰英雄傳》、《 飛狐外傳》、《 雪山飛狐》、《 連城訣》、《 天龍八部》、《 白逗鋒馬嘯西風》友指陪、《 鹿鼎記》、《 笑傲江湖》、《 神鵰俠侶》、《 俠客行》、《 倚天屠龍記》、《 鴛鴦刀》、《 越女劍》。
金庸作品是指金庸本人將自己所著全部作品名稱的首字連到一起作成的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由於金庸本人不太欣賞1970年的《越女劍》,因而未入對聯內。好蠢金庸小說之間經常有所關聯,除了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與笑傲江湖外,碧血劍與鹿鼎記,書劍恩仇錄與飛狐外傳皆有關聯。
金庸每十年一次的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變動,引來不少回響,陳墨認為新修版雖然改善舊作中的錯漏之處,卻又產生新的問題。倪匡在《四看金庸小說》中,形容看到新版《射鵰英雄傳》後,「懷疑自己得失憶症,因為改動得實在太多了!」
《大唐雙龍傳》《相思門》
向你推薦一些
《宿緣》――作者:笑看天下
書如其名。主人公名蘇緣(宿緣?),原是女媧補天所用五彩石幻化而成(又是石頭蹦出來的?),少時與許仙意氣相投(和白蛇傳扯關系?),但命承天運,拜呂洞賓為師(是呂洞賓找他做徒弟)。修仙十餘載,斬妖除魔,然何為天道,何為善惡,何去何從。作者笑看天下將帶領大家進入追尋天道的仙俠世界。
該作行文流暢,文筆不俗。各種人物(妖怪)粉墨登場而又表現得活靈活現,不拘一格的呂洞賓,深情而又聰慧的牡丹仙子,單純而又調皮的鳳凰,無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該作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仙俠情緣》――作者:風杞
一段刻骨的情緣,一場跨越時空的愛戀,愛恨情仇交織成一張大網,無論是仙、是魔、還是人,都困在網中央,或庄、或諧、或喜、或悲,演繹了一出出人間百態,當一切塵埃落定,留下的不過是滿地雞毛。
仙俠情緣,第一眼看到它讓人想到了仙劍游戲,所以決定去看看。主角喜歡大自然,喜歡到處遊山玩水,這是也是能開始故事的起因,母親的去世,女友的婚變(雖然不是有意的),使他身無牽掛能安心的陪同他心愛的另一個她到異世去,如果不是如此,想他也不可能會那樣的乾脆吧!
跟其它小說一樣,主角太好,太帥,太溫柔體貼了,引得PLMM惹不住要喜歡他,害得另一個只能暗自傷神,就算大度得能接受,想心裡也不一定好受吧。喜歡主角對蘇MM的深情,也喜歡他對事的熱情,對人的真誠,所以喜歡這本小說,但並不是說這本小說就很好,太順的人生會讓人懶怠,作者大大啊!你還是讓他多受點苦,讓他慢慢地更成熟,更勇敢,更可愛吧!
莽荒仙俠傳》――作者:秦茗
主角的出場鏡頭有點意思,打破人們固有的聯想。故事才剛開始,古靈精怪神神秘秘的主角夾在一堆貪戀寶物的靈異之中將會有何作為?幾方人物的出場井井有條,情節緊湊,角色形像生動。
我通靈你在意嗎》――作者:小樓
初看題目,還以為是一篇有恐怖色彩的鬼故事,但看了文章後感覺不同。文章內容並沒有說一些鬼話,而是講訴了兩個菜鳥神仙和一個叫陸小佳的學生的故事,內容搞笑。不過這僅僅是故事的開始,在兩位神仙發現陸小佳有仙根以後,在福地洞天用計讓他吃下人參娃娃和大蛇的肉丹(有些恐怖,可憐的人參娃娃),成了仙。這時,又出現了我們的另外幾名主角----班長羅曼和陳丹馨,當然還有可惡的語文老師(汗)。有丑即有美,沒有丑惡襯托,哪有主角的美好?就象我們的陸小佳和陳丹馨一樣,是只有吃著巧克力糖才能品味出的甜美---他們的會面。可是,文章到此就結束了。(感覺空落落的)在後面內容中,八卦銅鏡會起到什麼作用?小佳和陳丹馨會怎麼樣呢?他和羅曼呢?兩個菜鳥神仙會等到昆侖十二仙嗎?總之,期待更精彩的後文。
《靈幻奇俠》――作者:千幻冰雲
超級YY小說。幾篇同人小故事有點意思,很有真實感,幻雲呼救版超搞笑。正文第二卷開始的內容實在是俗不可耐,雖說是仙俠小說但仍然是武俠的套路,換湯不換葯, "少林武當"等名稱運用在此很是別扭。"至尊寶"是個很不錯的角色,可惜作者把他寫成了一個附屬品,簽訂契約更是老套。
《亂世銅爐》――作者:又是十三
誆騙錢財的假道士,偶得靈龍鎮煞釘,卻使鎮妖的法術被破,妖物橫行。他自學道法,預備斬妖除魔。故事才開始,文筆不錯。文中許多學道之人,自以為是,對待妖物冷酷狠毒,還不如一些妖怪有情意,是非善惡本就難以分清。
道緣儒仙》――作者:鬼雨
「 這是一本完全中國文化的武俠玄幻小說,描述的是一個書生成仙成神而又入世入仕的故事。書生多識,本書不能知識貧乏;書生多思,本書不能沒有幻想;書生多情,本書自然不能忘情;書生多才,本書自然成仙飛速。這本書涉及到書生、修道、成仙、入世、仕途、財富、奇緣、法寶、愛情、血仇等」(引用作者的原文)
◎ 《修真之路》――作者: 海風
作者雖然自稱按《縹緲之旅》的設定來的,但他大部分內容都跳脫了「飄緲」,獨創了「獸類修真」和「神之幻界」等名詞。構想有點意思,文筆尚可。
◎ 《都市劍仙行》――作者:主戰坦克
很有創意的靈異小說。主角、孫悟空、刑天3個靈魂佔一個身體,劍仙術法大破核彈。修真成了現代化氈櫚慕壇蹋
『玖』 萍蹤俠影錄的作品鑒賞
《當代中國文學名作鑒賞辭典》鑒賞
梁羽生一向善於摹寫文采風流、文武兼修的名士型俠客,其中最為光采照人的當推張丹楓,對這個人物的出色塑造也正是本書最為成功之處。俠士行走江湖,總要經受數不清的風波坎坷。在「江湖」這個濃縮了的社會環境中,俠客的武功、智慧、道德、信念等無不受到極為嚴峻的考驗。作為一個有才情、有抱負、武藝卓絕的翩翩佳公子,張丹楓本是張家洗雪國仇家恨的最佳人選。但是張丹楓目睹黎民百姓屢受戰亂之苦,深知他們渴望干戈止息的安定和平生活,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把自己一身的文才武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祖國和百姓。張丹楓有著中國古代哲人深沉的憂患意識,並將之升華為一種對祖國民族興滅繼絕、扶危濟困的感情。家世的慘痛使他以佯狂玩世來發泄內心的郁忿,愛情的波折曾經使他忘性迷情,然而在社會職責面前,他終能極有分寸地把握大局,處理一切。而當時局穩定、新貴專權之時,他又能審時度勢,寄情山水,獨善其身。從傳統文化角度來評價,張丹楓無疑具備了完美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盡管他是這樣一位大英雄、大豪傑,作者卻傾盡心血刻畫了他「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流俗」的狂放不羈,正是有了這樣的性格基礎,張丹楓才能拋卻宿怨、揮灑千金、生死付諸一笑,從而使他的高風亮節顯得更為可信、更為感人。
這部小說還出色地通過情仇恩怨的矛盾沖突,將國事與家事、民族與個人的命運有機結合起來,而小說完整的故事情節,又在上述復雜激烈的矛盾沖突中一波三折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充分體現了作者駕馭歷史、把握人性的功力。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極少編織離奇的江湖神話和武林門派紛爭,而是始終注意貫徹現實主義的創作意圖。同《還劍奇情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等作品一樣,《萍蹤俠影錄》反映了明代義軍反抗暴政和統治階級內部的忠奸斗爭,從而構築了張、雲兩家恩怨的宏大背景,使他們的命運無法超脫於當時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之外。而張宗周、張丹楓父子所面臨的抉擇更為復雜尖銳;如果要推翻倒行逆施的朱明王朝,替祖先奪回失去的江山,就不得不藉助異族的勢力,興起戰火,如果為民族為百姓著想,就不得不傾力相助世仇死敵朱明王朝——當他們找到新的生活意義時,原有的生活就失去了全部意義。所以張宗周覺悟之後不得不自殺而死,表面上看,這是滿足他道德良心上的要求,並為張丹楓和雲蕾二人的愛情鋪設坦途,但實際上飽含了他面對這兩難抉擇時的無奈乃至絕望。張宗周這個人物雖落墨不多,卻寄託良深。
這部小說文辭優美,嚴謹而不失自然,毫無雕琢造作。在情節進展中,不失時機地配合時間、地點、環境、人物身份和心境,夾以詩詞歌賦,不但使小說氣氛於殺伐中顯出幽雅,也使小說情節張弛互補,頗具韻味。武功招式的描寫也飛揚靈動、精采紛呈、引人入勝,讀來不見血腥氣,只覺詩意盎然。(作者:真人 來源:當代中國文學名作鑒賞辭典) 《中國武俠小說鑒賞辭典》鑒賞
《萍蹤俠影錄》內容簡介
小說以張雲兩家的恩怨糾紛和一代大俠張丹楓的成長經歷為線索,又土木堡事變和北京保衛戰兩個重大歷史事件為軸心,展現了一幅風雲變幻的歷史畫卷,深刻地描寫了明朝中期尖銳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刻畫了形形色色的社會人物,視野開闊,場面紛繁,具有鮮明的歷史小說特徵。在藝術形式上,它除保持了一般武俠小說注重曲折多變的情節安排與懸念設置、注重對富有浪漫色彩的異域風光的描寫等特點外,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亦俠亦狂」「能歌能哭」的主人公張丹楓更是一個集傳奇化、性格化以及浪漫詩意與濃郁的青春氣息於一身的藝術傑作,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堪稱梁羽生筆下武俠英雄第一個。作品語言洗練精純,或遒勁蒼涼,或情致纏綿,無論是血雨腥風的搏殺還是風花雪月的戀情,無一不描摸得有聲有色,妙到頂端,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顯示出梁羽生極其深厚的文學語言功底。本書由香港偉青書店出版,大陸翻版極多。(抱雪)
張丹楓梁羽生小說《萍蹤俠影錄》主人公。明代大俠,瓦剌右丞相張宗周之子,武林怪傑玄機逸士門下弟子謝天華之徒,後與玄機逸士門下的另一位弟子葉盈盈的徒弟雲蕾結為一對武林俠侶,張丹楓是一個集傳奇化、性格化以及浪漫詩意與濃郁的青春氣息於一身的文學形象,也是梁羽生筆下最獨特、最成功的武俠人物之一。
元代末年,張丹楓的先祖「大周皇帝」張士誠曾與明太祖朱元璋爭奪天下,蘇州一戰後兵敗自殺,張士誠的後人也被迫遠走塞外,定居瓦剌。張丹楓出生於塞外異域,自幼便在官拜瓦剌丞相的父親張宗周熏陶教導下立下滅明復周的志向,但他的受定恩師謝天華卻是一位俠肝義膽的中原武林高手,張丹楓受其影響,又是一個極重民族大義富有愛國愛民精神的熱血青年。
這一切形成了其性格的第一重矛盾——國恨家仇與愛國愛民精神難以協調:若不藉助於瓦剌軍隊,其滅明復周的抱負永遠是一場夢;若借瓦剌軍隊進攻自己的父母之邦、屠殺自己的同胞又與其從謝天華那裡受到的俠義教育格格不入。這種矛盾壓迫著張丹楓那詩人般的敏感心靈,使他不得不於學藝初成後出走瓦剌。
出師以後,與仇家之女雲蕾銘心刻骨的相戀以及因此受到雲蕾父兄的反對形成張丹楓性格的第二重矛盾——家仇與涌現糾結難解:舍棄愛情固然非張丹楓所願,而要化解兩家的數代深仇又是千難萬難。為張丹楓陷入人生最深重、最難以自拔的矛盾漩渦之中,他歌哭無常,徘徊歧路,以至縱酒狂醉,游戲風塵,想藉此來逃避生命深處的創痛。瓦剌大軍南侵加重了張丹楓的性格危機,但同時也給他提供了一個徹底解脫個人精神沖突的機遇。在民族存亡的關頭。終於挺身而出,放棄了個人家庭的滅明復周念頭,主動獻出了准備用於復周的寶藏和極富軍事價值的天下地形圖,並親身投入到明朝軍民抗擊瓦剌入侵的事業中,最終將有生以來即郁結於心頭的矛盾危機消除,與自己熱愛的仇家之女雲蕾結合。
表面看來,張丹楓最後的抉擇只是出於他個人的帶有偶然性的一念,但實際上都是其性格發展的必然結局。張丹楓武功蓋世,為一代武林領袖,身後威名歷三百餘年而不衰,但他從其本質上來說卻是一個溫和的和平主義者,與一般快意恩仇、流血見紅的武林人物不同,他深惡人與珍、國與國之間的仇怨、敵視和戰爭,他也想滅明復周,但正像他對雲蕾所言,這一切並不僅是為了稱王稱帝,也不僅是為了報復家仇,而是想借自己之手實現一個「天下萬邦,永不再動干戈」的太平人間。這當然是張丹楓的一個美好夢想,同時它也實在是張丹楓心靈深處的真實呼喚,是他性格發展與完善的最原始的動力。橫向的多元化的性格沖突與縱向的發展變異特徵,賦予張丹楓一種一般武俠文學人物難以逾越的深度,使他成為作者特定的人道主義理想——愛國愛民的武俠精神的最完美的體現,也使他成為了梁羽生武俠文學創作乃至整個中國武俠文學創作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物形象。(抱雪)(寧宗一主編副主編劉國輝、崔勝洪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2月第1版) 《現代中國武俠小說鑒賞辭典》鑒賞
《萍蹤俠影錄》是梁羽生最負盛名的幾部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歷史與傳奇相結合的作品,具有史詩的民族性、歷史性、英雄性與傳奇性的基本特徵。
它的特點之一是武俠小說兼有歷史小說之長,它以明代「土木堡之變」為背景,寫明朝大臣於謙盡忠報國,抵抗外族侵略,最後反遭皇室迫害的故事。於謙在皇帝被俘,都城將破的民族國家生死存亡的緊急,挺身而出。把個人的生死榮辱置之度外,擁立新帝,奮起抗敵,發動民眾,保家衛國,在打退侵略者的同時也種下了日後遭迫害的禍根。於謙的所作所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代表了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也代表了正義的力量和人民的願望。諳熟中國文史的梁羽生把此類重大歷史題材引入到武俠小說創作之中,在激烈的民族矛盾沖突中塑造出於謙這樣一位為國盡忠,為民請命的忠臣形象,講述了他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寫「史」的同時,也寫出了「詩」的韻味,是史與詩的結合。
特色之二是武俠形象的創造。梁羽生擅長於寫文采風流的名士型俠客,注意刻畫人物的性格和內心活動,常寓詩詞歌賦於刀光劍影之中。俠,本是古代社會中的一種英雄人物。他們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身份,敢於通過自我尋求、體現、實踐和恢復受到損害的社會公正和道義理想。而這一目標也就決定了俠士不同於普通凡人——俠必須膽大智高,有超人的武藝和體魄,否則他就不可能完成俠的使命。書中著力塑造的張丹楓,就是一個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計世仇、甘願拋棄榮華富貴,奔波於塞北中原之間,為國為民,屢立奇功,武藝高強而又文采風流的名士型俠客。「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書中把張丹楓的個性放在一個激烈的民族矛盾斗爭的歷史條件下,使他的種種行動都圍繞著愛國主義意識而展開。在個人、家庭、國家和民族諸種利益互相沖突,不能兼顧的矛盾漩渦中,凸現出一種國而忘家,公而忘私,一切以民族國家利益為重,個人的生死榮辱成敗得失全然不計的狂傲奔放,瀟灑脫俗、大義凜然的英雄俠士的個性特點。一種明智不可而為之,捨生取義,寧折不彎的俠義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得《萍蹤俠影錄》及其中於謙、張丹楓等人物有一種正氣磅礴的道義感,唱出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透射出一種高山大海般的崇高之美和陽剛之美。
謠曰:沒有明君找清官,沒能清官找大俠。於謙與張丹楓,正是清官與大俠的代表,分明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中代表社會正義的兩大政治理想,也是一種可稱之為「清官情節」和「武俠情節」(注應為情結)的普通的社會心理的產物。因此,這就不僅僅是兩個出色的人物形象了,而是包蘊著傳統的道德理想和更深刻的文化心理於其中了。
特色之三是愛情故事的深化,豪情與柔情並舉,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同在。書中穿插了張丹楓與仇家後代女俠士雲蕾之間波瀾起伏的愛情故事。它不同於一般武俠小說中的愛情故事之處,是把男女主角的愛情波折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有機地交織在一起。在國家興亡,民族大義的背景上抒寫男女主角的曲折愛情,以陰柔之美來比照和映襯陽剛之美,使人物形象更鮮明豐滿,富有立體感。而且,愛情故事本身也寫得深沉蘊藉,凄婉動人。張丹楓常以「亦俠亦狂亦溫文」來自詡個性,書中他為國家民族大義奔波出力是他亦狂亦俠的一面,而他與雲蕾的愛情波折和刀光劍影中時時點綴的詩詞歌賦體現了其「溫文爾雅:的一面。合二者觀之,才是一個完整的文采風流的名士型俠客形象。(摘自劉新風、陳墨等主編《現代中國武俠小說鑒賞辭典·萍蹤俠影錄》) 張丹楓潛回中原,遇見女俠雲蕾,便開始了纏綿悱惻的一段情愛(《萍蹤俠影錄》)
張丹楓的先祖張士誠因與朱元璋爭雄天下,兵敗後,後人逃到蒙古。張丹楓的父母張宗周是瓦剌宰相。雲蕾的祖父雲靖本為大明使臣,被張宗周羈留瓦剌幾十年,雲靖兒子雲澄為救父親又致重殘,雲、張兩家本是世仇。
但張丹楓的師父謝天華,雲蕾的師父葉盈盈又是同門師兄妹。雙劍合璧天下無雙。雲蕾在知道身世之前(注應為知道張丹楓身世),早已愛上張丹楓,張丹楓更是愛得如痴如顛,一口一個「小兄弟」,叫得纏纏綿綿。
張丹楓為化解兩家冤讎,費盡心力,但雲蕾格(註:應為恪)於父、兄之命,終難於歸。張丹楓失意之下,竟然心智失常,記憶喪失。迷迷糊糊中跑到師父對頭上官天野的石室中:
「張丹楓一覺醒來,已是第二日的下午,只覺隱隱幽香,沁人心脾,睜眼一看,只見陽光透過窗戶,窗口供著一盆芝蘭,窗戶兩邊掛著一副對聯,聯道:「難忘恩怨難忘你,只為情痴只為真。」房中布置精雅,壁上還有一幅書圖,畫中一片紫竹林,林中一個紫衣少女,長眉入鬢,似喜似嗔。張丹楓心中一怔:畫中的景象,好像在哪兒見過一般,連畫中的少女,那身材體態,也像曾和自己有一面之緣。張丹楓重讀聯語:「難忘恩怨難忘你,只為情痴只為真。」如醉如痴,只覺雲蕾的影子在眼前浮晃,紫竹林中的少女突地化成了雲蕾,好像要從畫圖中跳出來,轉眼間又消失了。張丹楓自言自笑道:「天地之間哪還有人比得上我的小兄弟,畫中少女雖美,也難及她萬一。」不知不覺拿起書案的紙筆,畫了一張又一張,畫的都是雲蕾的肖像,有含羞的雲蕾,有帶笑的雲蕾,有薄怒的雲蕾,有佯嗔的雲蕾,有惹憐的雲蕾,種種神情,種種體態,一一描繪紙上,興猶未已,又畫了一幅她和自己並馬賓士的圖畫,題上一首小詞道:「掠水驚鴻,尋巢乳燕,雲山記得曾相見,可憐踏盡去來枝,寒林漠漠無由面。人隔天河,聲疑禁院,心魂漫逐秋魂轉,水流花謝不關情,清溪空蘊詞人怨。」畫完擲筆長笑,忽地又嗚嗚痛哭起來」。
梁羽生辭章華麗,用在這里,真寫得纏綿婉轉。
張丹楓「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由已推彼,因知上官天野的二弟子烏蒙夫因修習上乘武功不能與師妹林仙韻結合,心中不忿,便將「玄功要訣」借給烏蒙夫,這便是將愛情視作至高無上。要知武林中最為珍貴的便是此類秘笈,但在愛情面前,又是「皆可拋」了。
張丹楓和雲蕾最後如願以償,更是風光宜人,「張丹楓如在夢中初醒,低聲說道:「小兄弟,你也進城么?」雲蕾盈盈一笑,種種恩仇,般般情愛,都盡溶在這一笑之中」。
這是一對美滿纏綿的愛侶,若干年後,雲蕾先去,又若干年後,張丹楓臨去世前,在一曲《廣陵散》中,「低首冥思,往事一幕幕從心頭揭過,有多少歡樂,有多少哀傷……「蕾妹,為了不負你的期望,練成無名劍法,我讓你久等了。其實沒有你在我的身邊,我就算練成了絕世武功,又有什麼歡樂」。(《廣陵劍》)
在孤獨與寂寞中,透出一股深沉的纏綿,在這纏綿的情意中含笑而逝,又是何等灑脫。這便是愛情了。
(摘自《俠與義—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一書中第十章「武俠小說中的愛情主題」之五,作者蔡翔,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1993年6月)
『拾』 武俠小說排名
武俠小說排名:
1、《缺月梧桐》
作者:缺月梧桐
這是一部比較創新的武俠小說,現實主義和暗黑系武俠的開山之作,很少有見到超越它的作品,內容很是優秀。有很多的書友覺得其超越了金谷的水準。情節環環相扣,男性主配角形象生動鮮明,其中朋友情誼無論是少年時的心無猜忌,還是長大後互相扶持都同樣感人。感情的描寫和著色都上佳,有書友評價說該書不只是小說,還是現實生活和作者的影子,看了感悟頗多。
2、《昆侖》
作者:鳳歌
《昆侖》是2005年團結出版社首次出版的武俠小說,該小說以宋末元初為歷史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梁蕭由一個江湖浪子成長為一代大俠的傳奇經歷。這是一部比較經典的小說,整部小說氣勢磅礴,是原滋原味的武俠小說,絕對是一流的作品。其另一部小說《滄海》也是一部武俠小說,其以其獨特的雙子星視角,闡述了不同人的世界,不同人的江湖。
3、《笑傲江湖》
作者:金庸
說起這本小說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存在了,光影視劇都拍了好幾版。彷彿每個人的童年裡都有一個《西遊記》一樣,《笑傲江湖》也是這樣的存在,是每個人心中的武俠夢。令狐沖眼裡的「江湖」就是我們眼中的江湖。除該書以外,金庸先生的其他如《倚天屠龍記》《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等等書都是經典武俠小說,是人們口口相傳的武俠夢。
4、《龍蛇演義》
作者:夢入神機
小說講的是國術,裡面沒有很多的武俠氣,但卻為讀者展示了一個真實的武林。其還被改編為漫畫,在2017的「胡潤價值榜」中,該書也名列前茅,可見這本書的人氣和IP價值之高。
5、《英雄志》
作者:孫曉
這部小說是比較虐心的那種,但這種百折不撓的正氣才是這部小說的靈魂所在。裡面的四個武俠人物,個個都個性鮮明,豪爽,智慧。書友們稱贊其人設很是完美,恰如其分地圓了大家的想像。該書還被譽為是具有清明上河圖風貌的武俠小說,在一些讀書頻道之介紹中稱其為古典之性格、後現代之結構,可見是受到了專業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