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中國古代筆記小說發軔之作是

中國古代筆記小說發軔之作是

發布時間: 2023-03-26 09:23:16

㈠ 2022年下教資語文科目必看中國古代文學常識

2022年下半年的教師資格證考試時間馬上就要到了,各位考生做好參加考試的准備了嗎?下面是我為參加語文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考生准備的2022年下教資語文科目必看中國古代文學常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備考語文教學知識與能力!

2022年下教資語文科目必看中國古代文學常識

一、先秦作家作品

(一)散文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論語》是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他與弟子言行的語錄體專集。「論」讀作 lún,擇也,選擇摘錄之意。

墨子(前468 —前376 ) 名翟(dí)春秋末期魯國人,主張「兼愛」、「非攻」,著有《墨子》一書

老子 春秋時代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老子》一書,又名《道 德經》

孫子 名武,春秋後期齊國人,軍事理論家,有《孫子兵法》十三篇。

孟子(前372—前289 ) 名軻,戰國時代人,繼孔子後的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強調「仁義」,主張「仁政」、「民貴君輕」、「性善」,有乎慎《孟子》一書。課文選有《天時不如地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魚我所欲也》、《庄暴見孟子》等。

莊子(前369—前286) 名周,戰國時宋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有爛激《莊子》三十三篇。

課文有《庖丁解牛》一篇

荀子(前313—前238) 名況,戰國時趙人,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有《荀子》一書。課文有《勸學》。

韓非(前280—前233) 戰國末期韓國人,法家學派代表人物。有《韓非子》一書。《扁鵲見蔡桓公》、《智子疑鄰》、《五蠹》均是其作。

呂不韋 (?—前235)戰國末期為秦相,集門客編寫了《呂氏春秋》。《察今》即其中的一篇。

列子 戰國時鄭人,有《列子》,《愚公移山》即其所作。

歷史散文有《左傳》、《國語》和《戰國策》。《左傳》又叫《春秋左氏傳》,是為《春秋》作解釋說明的一部著作,傳說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為編年體史書。《曹劌論戰》、《崤之戰》出自該書。《國語》、《戰國策》屬國別體史書。《鄒忌諷齊王納諫》、《荊軻刺秦王》均出自《戰國策》。

(二)詩歌

《詩經》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又稱為《詩》和《詩三百》,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時期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樂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頌」主要是宗廟樂歌,有四十首。表現手法主要是賦、比、興。「賦」就是鋪陳(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興」就是啟發(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詩經》思想和藝術價值最高的是民歌,「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伐檀》、《碩鼠》就是「風」的代表作。

《詩經》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我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楚辭》 西漢時劉向把屈原、宋玉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等人的作品和自己寫的《九嘆》匯成一集,稱為《楚辭》,其中屈原的作品最多。屈原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種新詩體——楚辭,它句式長短不一,中間多飢頃襪用「兮」字,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也稱「騷體」。

屈原(約前340—前278) 名平,戰國時楚國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作品,經常運用奇特的幻想和神話傳說來表現現實的斗爭生活和個人理想,感情強烈,語言絢麗,富於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它和《詩經》的現實主義交相輝映,形成了中國詩歌的優良傳統。

其代表作是《離騷》、《九歌》、《九章》。中國文學史上「風」、「騷」並稱,就是指以《詩經》

「國風」和屈原《離騷》為代表的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

二、漢代作家作品

(一)散文

賈誼(前200—前168) 西漢政治家,文學家,一生不得志。課本里有《論積貯疏》和《過秦論》二篇

司馬遷(約前145 —前90) 字子長,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其所作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約3000年的歷史。全書分十二本紀(記帝王)、三十世家(記諸侯王)、七十列傳(記各種人物)、十表(記史實年月)、八書(記經濟、政治、天文、地理等),共130篇,52萬多字。《史記》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魯迅曾贊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課文《陳涉起義》節選自《陳涉世家》,《鴻門宴》節選自《項羽本紀》

班固(32—97)字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歷二十餘年修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開創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

(二)詩歌

漢代詩歌主要是樂府詩。樂府本是漢代的音樂機關,從事民間采風整理民歌的工作,後來人們把收集的民歌也叫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的名篇。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有《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名篇。

諸葛亮(181—234) 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出師表》是千古傳誦的名篇。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文帝,代表作是《燕歌行》。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與父兄並稱「三曹」,極富文學才華,政治上遭到兄長的迫害,借詩以詠懷。《白馬篇》、《野田黃雀行》是其代表作。

陳壽(233—297) 字承祚,西晉史學家,著有《三國志》

陶淵明(365—427) 一名潛,自稱五柳先生,東晉大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散文《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詩《歸園田居》、《飲酒》都很有名。

范曄(398—445) 字蔚宗南朝宋代史學家《樂羊子妻》、《張衡傳》選自他的《後漢書》,後漢即東漢,《後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志士不飲道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即出自《後漢書·列女傳》。

劉義慶(403—444) 南朝宋代王室成員,被封為臨川王。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世說新語》。

劉勰(約465—約523) 南朝梁代文學理論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

酈道元(約465—約523) 北魏地理學家,撰成《水經注》四十卷。

四、元明作家作品

關漢卿,號已齋叟,元代雜劇家,與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並稱「元曲四大家」。所作雜劇達六十多種,現存十四種。以《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望江亭》最著名。

王實甫 元代雜劇家,代表作《西廂記》五本二十一折,是元代規模最大的戲曲。劇本以反封建為主題,歌頌了張生與崔鶯縈為追求婚姻自由而所作的斗爭,具有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馬致遠(?—1321後) 號東籬,元代戲曲家,散曲家,代表作散曲《天凈沙·秋思》、雜劇《漢宮秋》。

睢景臣,元代散曲家,今存套曲《高祖還鄉》一篇,以大膽辛辣之筆嘲諷了帝王的尊嚴,頗具諷刺文學的特色。

張養浩(1270—1329) 元朝散曲家,其作品多寫棄官歸隱後的田園隱居生活,有的流露出對官場和現實的不滿。《山坡羊·潼關懷古》是其代表作。

施耐庵(約1296—1370) 元末明初小說家,代表作《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白話章回體長篇小說,《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第三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第十回)從七十一回本中選出。

羅貫中 生卒年不詳,元末明初小說家,曾與施耐庵共事創作,撰有十七種通俗演義,代表作《三國演義》題「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貫中編次」。它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特點是內容「七實三虛」,文字「言不甚深,文不甚俗」,用淺顯的文言文寫成

宋濂(1310—1381)明初文學家,開國功臣,有《宋學士集》,《送東陽馬生序》語重心長勸勉後學,很有教育意義。

劉基(1311—1375) 字伯溫,曾輔佐朱元璋開創明朝帝業,為明朝開國勛臣,有《誠意伯文集》

王磐(約1470—1530) 明代散曲家,《朝天子·詠喇叭》諷刺了明代宦官出京,騷擾黎民,巧取豪奪的丑惡行為。

吳承恩(1500—1582) 明代小說家,著成我國第一部神話長篇小說《西遊記》,是一部積極浪漫主義的傑作,也標志我國浪漫主義文學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歸有光(1507—1571) 號震川,明末散文家,所作散文清新淡雅,樸素簡潔,善於敘事,《項脊軒志》寫得最為出色。

湯顯祖(1550—1616) 明代傳奇(戲劇)作家,其作品主要有「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幾令《西廂》減價」,反封建思想特別強烈。

馮夢龍(1574—1646) 明代通俗文學家,輯有《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又著《東周列國志》等作品

凌濛初(1580—1644) 明代小說家,作品有《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它和馮夢龍的」三言「為明代擬話本小說的代表作。

張溥(1602—1641) 明末反對魏忠賢閹黨的復社領袖,文學家,其書齋名「七錄齋」,

《五人墓碑記》選自其《七錄齋集》。

五、隋唐五代作家

王勃(650—676) 字子安,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是其代表作。杜甫稱贊四傑「不廢江河萬古流」。

賀知章(659—744) 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詩人,書法家。《回鄉偶書》為傳誦名篇。

王之渙(688—724) 唐代詩人,《登鸛鵲樓》、《涼州詞》是唐代絕句的珍品。

孟浩然(689—740) 唐代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並稱「王孟」。《過故人庄》(五律)描繪了青山綠水的田園風光和「把酒話桑麻」的農家情趣,體現了詩人與農家的真切感情。

《春曉》(五絕)寫春曉之景及惜春之情,成為流傳千古的小詩。

王維(701—761) 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名篇有《鳥鳴澗》(五律)、《送元二使安西》(七絕)、《觀獵》(五律)等。蘇軾稱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昌齡(698—756) 曾任龍標尉,世稱王龍標。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擅長七絕,多寫當時的邊塞軍旅生活,《從軍行》、《芙蓉樓送辛漸》都傳誦於世,《出塞》里的一首「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尤為有名。

李白(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後人稱之為「詩仙」。因性格傲岸,不為權貴所容,使他更多地接近勞動人民,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如《靜夜思》、《秋浦歌〉》、《望天門山》、《望廬山瀑布》、《送友人》、《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

高適(702—765)唐代邊塞詩人,代表作《燕歌行》。《別董大》(七絕)中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很有名。

崔顥(704—754) 唐代詩人,所作邊塞詩慷慨豪邁,其《黃鶴樓》一詩深得李白賞識。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後人稱之為「詩聖」。他在「安史之亂」中飽嘗苦難,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對人民所遭受的不幸深有體會,因而寫出了許多歌唱時代的悲傷,人民的苦難的詩篇,被人譽為「詩史」。因曾經任劍南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代表作有組詩「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高》等。

岑參(714—770) 唐代邊塞詩人,從軍多年,對邊塞軍旅生活深有體驗,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劉禹錫(772—842) 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詩《西塞山懷古》、《竹枝詞》、《金陵五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文《陋室銘》均很有名。

韓愈(768—824) 唐代文學家,世稱韓昌黎,與柳宗元一起倡導古文運動,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詩有《早春上張水部》、《山石》,文為一代宗師。課文選了他的《馬說》、《師說》。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東(山西)人,故稱柳河東,因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運動而遭到貶謫,先為永州司馬,十年後改任柳州刺史,史稱柳柳州,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詩《江雪》、《漁翁》流傳千古,文有寓言《三戒》、游記《永州八記》、傳記文《童區寄傳》、《捕蛇者說》、《段太尉逸事狀》等。

白居易(772—846)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現實主義詩人,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有「新樂府」五十首,《賣炭翁》是其中之一。另有《長恨歌》、《琵琶行》、《錢塘湖春行》等均很有名。

杜牧(803—852) 字牧之,唐代文學家,有《樊川文集》。詩清新俊爽,尤擅七絕。《山行》、《江南春》、《赤壁》膾炙人口,文《阿房宮賦》頗有警世意義。

李商隱(813—約858) 字義山,晚唐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擅長七律,《無題》組詩、《錦瑟》都令人百讀不厭。

六、清代作家作品

蒲松齡(1640—1715) 字留仙,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文學家。他用了數十年時間寫出了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郭沫若稱贊它「寫妖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孔尚任(1648—1718) 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世孫,作劇本《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總結了南明覆亡的教訓,因此而被罷官。

洪升(1645—1704) 清初著名的劇作家,與孔尚任齊名,時人稱為「南洪北孔」,作《長生殿》,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對安史之亂作了一定的批判。

方苞(1668—1749) 清代散文大家,「桐城派」的創始人,論文提倡「義法」,即寫文章要「言之有物,布之有序」。《左忠毅公逸事》是其寫人名篇。

吳敬梓(1701—1754) 字敏軒,清代小說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共五十回。

彭端淑(1699—1779) 清代中葉文學家,知識廣博,工詩能文。《為學》原題《為學一首示子侄》。

全祖望(1705—1755) 清代文學家,史學家,《梅花嶺記》悼念民族英雄史可法,顯示了作者的民族意識。

曹雪芹(約1715—約1764) 以十年時間創作《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全書未竟而逝,後四十回為高鶚所續。全書一百二十回,屬於章回體小說,是我國古代小說現實主義的高峰。曹雪芹自己說:「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袁枚(1716—1797) 清代詩人,散文家,作詩提倡「性靈」,《祭妹文》選自他的《小倉山房文集》,還著有《隨園詩話》。

姚鼐(1731—1815) 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是繼方苞、劉大魁之後的「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須以「考據」、「辭章」為手段闡明儒家的「義理」這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論。《登泰山記》中「雪中觀日」一段,尤為後人稱道。

洪亮吉(1746—1809) 號北江,清中葉文學家,論文《治平篇》選自《洪北江全集》,提出了人口繁衍與社會經濟力量存在的矛盾,比歐洲人口學家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要早五年。這是我國歷史上人口論學說的發軔之作。

龔自珍(1792—1841) 號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學家,近代改良運動先驅。他的《病梅館記》含蓄地批判了清政府扭曲、扼殺人才的行為,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南歸途中寫了三百一十五首絕句,總題為《己亥雜詩》,其中有好些思想性藝術性都較高。

劉鶚(1857—1909) 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小說家。他的《老殘游記》是我國近代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吳趼人(1866—1910)名沃堯,清末小說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為近代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李寶嘉(1867—1909) 字伯元,清末小說家,他的《官場現形記》為近代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曾樸(1871—1934) 筆名東亞病夫,近代小說家,所作《孽海花》為近代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梁啟超(1873—1929) 號任公,別署飲冰室主人,戊戌運動的領袖,近代政治家、文學家,《少年中國說》、《譚嗣同》出自其《飲冰室文集》。

林覺民(1887—1911) 字意洞,是黃花崗七十二烈 士之一。他的《與妻書》選自《廣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

㈡ 什麼是筆記小說筆記小說的特點介紹

1、筆記小說是一種筆記式的短篇故事。
2、特點:篇幅短小、內容繁雜。
3、筆記小說於魏晉時期開始出現,學界一般均依魯迅的觀點概分為「志人小說」和「志怪前或小說」兩種主要類型。廣義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寫的志怪、傳奇、雜錄、瑣聞、傳記、隨筆之類的著作,內容廣泛駁雜,舉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蟲魚、風俗民情頃孫、學術考證、鬼怪神仙、艷情傳奇、笑話奇談、逸事瑣聞等。
4、志慧乎伍怪小說基本上受到史書體例的影響,多標榜其記事之確實,以史家的態度書寫筆記,所以並非有意識的小說創作。而在藝術表現上,其故事情節多為直線發展的筆記體,缺乏人物形貌與心理的描寫,也沒有特別鋪張情節的發展。中國古代的筆記小說,截至清末,大約不下於3000種,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一筆巨大的文化遺產。

㈢ 中國古代第一部筆記小說集是什麼

劉義慶,南朝宋代小說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這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的筆記小說

㈣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幾個主要階段,並舉出各階段的代表人物作品

1、起源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合稱筆記小說。這一時期,我國小說初具規模,這些小說在藝術上還不夠成熟,只是「粗陳梗概」。

描寫人物不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所寫故事,大多是實錄性質,缺乏藝術上的虛構,作者們只是搜奇記軼,而不是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但它對後世小說戲劇的影響是巨大的。

代表人物作品:劉義慶的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干寶的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2、發展階段

唐代出現了唐傳奇。唐人小說有長足的進步,有意識地做小說,從鬼神靈異、奇聞逸事走向現實生活,在藝術上有了很大的創造和提高。

代表人物作品:蔣防的《霍小玉傳》、元稹的《鶯鶯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等。

3、轉化階段

宋代出現了白話小說——話本,也稱「話本小說」。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小說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說作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

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從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作品描寫的對象由封建士子轉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發生了變化;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的基礎。

代表作品:《錯斬崔寧》、《三國志平話》等。

4、成熟階段

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體制、形式創作的小說。明代是白話小說蓬勃發展的時代,清代把長篇小說的創作再一次推向高潮。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成低谷狀態,至晚清才又繁榮起來,晚清長篇小說有一千種以上。

代表人物作品: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等。

(4)中國古代筆記小說發軔之作是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名著」

1、《西遊記》: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還有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2、《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對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代表了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後,文人紛紛效仿。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便蔚然成為一大潮流。直到現在,三國都是一部在文學界上享有盛名的歷史小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小說,無不是羅貫中歷史演義的繼承和發展。

3、《水滸傳》:它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綜合」,以它傑出的藝 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

《水滸傳》的社會意 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 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 反」。另外一個就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時代敢於「現實」和文學相結合的寫作是「作家」人格的一種突破。

4、《紅樓夢》:是集諷刺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古代罕見名著。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具網路全書風范的長篇小說。

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凄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我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築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㈤ 文人的筆記小說,是中國古代

筆記小說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寫的志怪、傳奇、雜錄、瑣聞、傳記、隨筆之類的著作,內容廣泛駁雜,舉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蟲魚、風俗民情、學術考證、鬼怪神仙、艷情傳奇、笑話奇談、逸事瑣聞等等,它的特點就是兼有「筆記」和「小說」特徵。「筆記」使其在記敘上獲得了一種散文化的記敘空間,在這一空間里,作者可以敘述,也可以表達別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觀點,而「小說」則是一種帶有故事性的敘述和創作,由於「筆記」本身獲得的自由空間,又可以使「小說」創作與散文化的「筆記」敘述相互交叉,使其優勢十分明顯。
中國的所謂筆記小說,由來已久,漢晉已有。《搜神記》《世說新語》《太平廣記》等,是這方面的代表。爾後,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筆記小說,又達到了相當高度。此外還有很多,如:《涑水紀聞》、《歸田錄》、《夷堅志》、《西京雜記》、《酉陽雜俎》、《續世說》、《今世說》、《新世說》、《唐語林》、《何氏語林》、《東軒筆錄》、《東齋紀事》、《國老談苑》、《澠水燕談錄》、《夢溪筆談》、《容齋隨筆》、《南村輟耕錄》、《萬曆野獲編》、《嘯亭雜錄》、《永憲錄》、《郎潛紀聞》、《歸潛志》、《鐵圍山叢談》等。
另外,筆記小說可分為志人小說和志怪小說。東晉干寶的《搜神記》是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南朝宋代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㈥ 發軔之作 什麼意思

發軔之作的意思是拿掉支住車的木頭,使車啟行,比喻新事物或某種局面開始出現。

一、發軔

釋義:比喻事物的開端。

引證: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七:「 中國立憲運動的具體的表現大約是發軔於戊戌政變。」

二、作

釋義:製造、起始、興起、發作。

引證: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八章:「我想你還是到阿興窯上去住幾天吧,事情一發作想走也晚啦!」

(6)中國古代筆記小說發軔之作是擴展閱讀

發軔的近義詞:

一、先導

釋義:開道;引路;前導。

引證:徐特立《對青年人的幾點希望》:「不要怕失敗,失敗常常是我們成功的先導。」

二、濫觴

釋義:本謂江河發源之處水極淺小,僅能浮起酒杯,比喻事物的起源、發端。

引證:郭沫若《今昔集·論古代文學》:「中國文化大抵濫觴於殷代。」

㈦ 中國古代筆記小說中,有哪些比較經典的作品

人們一直以來可能對古代的文言文有種誤解,覺得古代的文言文都是嚴肅的,可能是受上學時背誦文言文的影響吧,其實我國的古代筆記小說不僅僅都還是晦澀的,有很多很有趣的引人入勝的,下面我就來介紹幾個很有意思的古代筆記小說。


  • 《世說新語》

這本書也被稱為「世說」。因為漢代的劉向寫了《世說》,人們為了把這兩本書去分開,書名改成《世說新語》,在宋代之後被重新命名。按照內容可分為「美德」,「字」,「政治」和「文學」,每種類型有很多故事,故事總數超過一千二百個,每個故事長度不一,有些幾行,一些幾句,因此筆記小說有著「方便記住」的要求和特點。

主要內容是記錄東漢末年的一些著名學者的言行

總結:很多古代小說筆記可讀性很強,很有意思,去讀一讀會有收獲的。

㈧ 我國古代小說發展,大致經歷了幾個階段

  1. 我國古代小說發展,大致經歷了六個階段。

  2. 上古到先秦兩漢,這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醞釀和萌生時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即神話),如《精衛填海》《誇父逐日》《黃帝擒蚩尤》《後羿射日》等。

  3.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合稱為筆記小說。這一時期,我國小說初具規模,主要作品有干寶《搜神記》,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

  4. 唐代出現了唐傳奇,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的成熟。著名小說有蔣防的《霍小玉傳》、白行簡的《李娃傳》、元稹的《鶯鶯傳》,是文言短篇小說。

  5. 宋代出現白話小說—話本,小說才成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一大變遷,它對中國古代小說產生了深遠影響,代表作有《三國志平話》。

  6. 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的體制,形式進行創作的小說,如《玉堂春落難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小說集有馮夢龍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7. 明清出現了章回體小說,我國古代小說發展到頂峰,產生了一批偉大不朽的小說,如四大名著,另有《儒林外史》《聊齋志異》。

㈨ 發軔之作是什麼意思

解釋如下
發軔出自《楚辭·遠游》:「朝發軔於太儀矣,夕始臨乎於微盧」。本義拿掉支住車的木頭,使車啟行。借指出發。軔,支住車輪轉動的木頭。比喻新事物或某種局面開始出現。
發軔之作就是指首次出現的作品或第一部作品。

㈩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乃古「懸」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說舉著細小的釣竿釣繩,奔走於灌溉用的溝渠之間,只能釣到泥鰍之類的小魚,而想獲得大魚可就難了。

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遠了。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

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淺識小道」,也就是瑣屑淺薄的言論與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而中國小說最大的特色,便自宋代開始具有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兩種不同的小說系統。文言小說起源於先秦的街談巷語,是一種小知小道的紀錄。在歷經魏晉南北朝及隋唐長期的發展,無論是題材或人物的描寫,文言小說都有明顯的進步,形成筆記與傳奇兩種小說類型。

而白話小說則起源於唐宋時期說話人的話本,故事的取材來自民間,主要表現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識。但不管文言小說或白話小說都源遠流長,呈現各自不同的藝術特色。

小說的特點

1、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2、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熱點內容
在美國怎麼讀網路小說 發布:2025-01-16 10:26:44 瀏覽:553
有聲玄幻小說太古神墓 發布:2025-01-16 10:03:31 瀏覽:612
為什麼女生要看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16 10:02:11 瀏覽:894
狂婿小說全文免費閱讀筆趣閣 發布:2025-01-16 09:35:48 瀏覽:40
營救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16 08:56:09 瀏覽:819
無常劫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1-16 08:50:23 瀏覽:850
女主是蘿莉的寵溺校園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16 05:27:25 瀏覽:71
慕寒小說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發布:2025-01-16 05:13:12 瀏覽:388
女強現代都市修真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6 04:57:01 瀏覽:203
命運體一號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16 04:56:15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