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家滄浪客
1. 有一個孩子的師傅叫道玄,胸口插一把木劍,很久的一部武俠小說,請問書名叫什麼
我只知道有個徒弟,胸口插了吧水晶劍,名字叫忌霞殤
2. 尋找滄浪客的<江湖道>系列武俠小說
一共8部:
一劍平江湖
剪斷江湖怨
寒魂江湖淚
梅恨走天涯
傲世劍客
立馬狂嘯
雪殘冰哀
中原魔俠
網上和樓上的一樣,就這幾本,其餘的找不到。看來只能到書店裡買一本,然後一字一字打下來發到網上啦!
3. 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的後傳是什麼書名作者是誰
後記
--------------------------------------------------------------------------------
《倚天屠龍記》是「射鵰」三部曲的第三部。這三部書的男主角性格完全不同。郭靖誠
朴質實,楊過深情狂放,張無忌的個性卻比較復雜,也是比較軟弱。他較少英雄氣概,個性
中固然頗有優點,缺點也很多,或許,和我們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楊過是絕對主動性的。郭
靖在大關節上把持得很定,小事要黃蓉來推動一下。張無忌的一生卻總是受到別人的影響,
被環境所支配,無法解脫束縛。在愛情上,楊過對小龍女至死靡他,視社會規范如無物;郭
靖在黃蓉與華箏公主之間搖擺,純粹是出於道德價值,在愛情上絕不猶疑。張無忌卻始終拖
泥帶水,對於周芷若、趙敏、殷離、小昭這四個姑娘,似乎他對趙敏愛得最深,最後對周芷
若也這般說了,但在他內心深處,到底愛哪一個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作者
也不知道,既然他的個性已寫成了這樣子,一切發展全得憑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無法干預
了。像張無忌這樣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終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領袖。當然,他自己根本
不想做,就算勉強做了,最後也必定失敗。中國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將結論明確地擺在那
里。中國成功的政治領袖,第一個條件是「忍」,包括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對付
政敵的殘忍。第二個條件是「決斷明快」。第三是極強的權力欲。張無忌半個條件也沒有。
周芷若和趙敏卻都有政治才能,因此這兩個姑娘雖然美麗,卻不可愛。我自己心中,最愛小
昭。只可惜不能讓她跟張無忌在一起,想起來常常有些惆悵。
所以這部書中的愛情故事是不大美麗的,雖然,現實性可能更加強些。張無忌不是好領
袖,但可以做我們的好朋友。事實上,這部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
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豐對張翠山、謝遜對張無忌父子般的摯愛。然
而,張三豐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
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書名就是後記 作者金庸
4. 求 滄浪客武俠小說
網上和樓上的一樣,就這幾本,其餘的找不到。看來只能到書店裡買一本,然後一字一字打下來發到網上啦!
5. 魯迅文學提到過鑄劍,很可能七劍下天上系統可以打開
舊武俠小說主要是武俠技 擊小說,它使武俠小說深入廣大民眾,使武俠小說成為中國現代小說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時候影響最深的風個人認為是「南向北趙」。既和趙煥亭。向愷然(1889-1957),趙煥亭(1877-1951),名紱章,河北玉田人。筆名不肖生,湖南平江人。他們的文風比較相近,而且風氣比較開闊。作品我很悲劇的沒有拜讀。我擺渡了一下,最負盛名的有:《奇俠精忠傳》和《江湖奇俠傳》。這一南一北在中國武俠小說史上的地位無疑是崇高的。雖然很早以前武俠小說的雛形已經形成,但我認為真正的武俠是經他們的加工完善才完美。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後30年裡。他們的地位漸漸又「北派五大家」取代。「北派五大家」是指活躍於華北文壇而成名於三十年代的武位武俠小說巨擘──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王度廬、朱貞木。他們之所以能取代「南向北趙」的權威地位,而成為社會大眾心目中的「新偶像」,與其說是讀者喜新厭舊,為他們旗幟鮮明、各有特色的作品所吸引,不如說:二十年代的先進武俠名家實未能自我完善其創作內涵、統一小說風格,致令人時興扞格不入之感。他們在前人的基礎上各出機抒、創新突破,而分別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完善了武俠小說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卒能將其故事旨趣發揮無遺。這就是「奇幻仙俠」(還珠樓主)、「社會反諷」(白羽)、「悲劇俠情」(王度廬)、「幫會技擊」(鄭證因)、「奇情推理」(朱貞木)五大流派的勃興,決定了近五十年來武俠小說的發展方向與走勢。我想著重說下的是還珠樓主。他本名李善基(1902~1961年),後改以李壽民行世,1949年後又改名李紅,四川長壽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即隨父游歷各地,走遍大江南北。曾在傅作義幕中任中文秘書,復任天津電話局長段茂讕之秘書,業余在銀行家孫仲山公館兼做家庭教師。1932年於天津《天風報》發表長篇連載《蜀山劍俠傳》,聲譽鵲起。臨終前口授完成長篇小說《杜甫》,二日後逝世。不知道大家會不會知道金老的一句。金庸在接受香港當地電視台采訪時,自稱並非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武俠小說家,當主持人問這「最偉大」三個字應該給誰的時候,金老指著書架上的《蜀山劍俠傳》道「飛雪連天射白鹿,不及還珠一卷書!」我十分認同金老的觀點。我個人認為《蜀》的藝術意識可以與《水滸傳》相媲美,差距僅僅只是歷史地位和影響罷了。白羽本名宮竹心(一八九九~一九六六年),山東省東阿縣人;生於天津,長於北京。少年時期即向報刊投稿,立志做一個新文藝家;曾獲魯迅鼓勵,發表西洋文學譯作多篇。惟因家敗輟學,半生潦倒,為養家活口而晝夜奔忙;做過郵務員、稅務員、校對、編輯、記者、教師、書記以及風塵小吏。這些血淚交迸的慘痛經歷,在他的自傳《話柄》一書中,都曾留下「不堪回首」的烙印。其實我是很佩服他的,在武俠小說家中像白羽這樣兼具中外文學素養的作者極為罕見。他的文筆幽默冷雋,有血有肉,飽富生命力;特別是「通過個人奮斗歷程中遇到的各種挫折,揭露舊社會人際間的爾虞我詐」,寫來笑中帶淚,越發顯得真實而近人情。鄭證因(一九○○~一九六○),天津人氏,本名鄭汝霈;或謂精通武技,並深諳幫會規矩、江湖門道。早年一度教過私塾,後為生活所逼,遂專事武俠創作;一生成書多達八十八部,但泰半為中篇小說,長篇鉅制殊不多見。鄭派作品一味表現「陽盛陰衰」之粗獷特色,故緊張刺激有餘,卻乏柔情滋潤,難免顯得枯燥與單調;而同時掘起的王度廬,恰恰在寫情方面獨擅勝場,勾勒出人性沖突、心理掙扎、愛恨交織種種復雜情境。由是「武俠」始得以擺脫外在武功技擊的束縛,而潛入英雄兒女的靈魂深處活動,進一步完善了武俠小說的形態與內涵。王度廬本名王葆祥(一九○九~一九七七年),北京旗人家庭出身;僅受過初中教育,全憑自學成材。王氏很早即踏入社會,倍嘗人世艱辛;曾任教員、小報編輯以及攤販公會文書等清苦工作,對於人情冷暖,有切膚之痛。由是形成其悲劇性格,假筆端以寄慨,亦儒滿淚水,動人心魂。王氏寫義慷慨俠烈、寫情纏綿非惻,而其絕大多數武俠作品均以悲劇收場,乃獨創「悲劇俠情」一派,得享盛名。在其一生所撰二十種武俠小說中,特以《鶴驚昆侖》、《寶劍金釵》、《劍氣珠光》、《卧虎藏龍》、《鐵騎銀瓶》五部曲最具代表性;且流傳廣遠,感人至深。我們不能不承認:王度廬的「悲劇俠情」之作,宛若回氣舞柳,搖曳生姿,的確開創了武俠小說的新境界。雖然他筆下的「江湖」朴實無華,「武藝」十分尋常,但人物鮮活,親切自然──畢竟武俠不是鐵打的英雄,他們也有血有淚、有愛有恨!是故,王度廬娓娓細訴社會的不平,洗滌著江湖兒女生命的幽情;於哀感頑艷、劍膽琴心中,迸發義烈俠氣,卒能將悲劇文學之美表露無遺,而教天下有情人同聲一哭,低回不已。朱貞木本名朱楨元,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詳。廿年代後期曾與還珠樓主共事於天津電話局;因見還珠以《蜀山劍俠傳》成名,乃仿其筆調撰《鐵板銅琶錄》及《飛天神龍》、《煉魂谷》、《艷魔島》三部曲,初未引起注意。嗣後別辟蹊徑,穿插歷史人物寫成《虎嘯龍吟》、《千手觀音》、《七殺碑》等書;復以苗疆邊荒之風土人情為素材,撰《蠻窟風雲》(原名《邊塞風雲》)、《羅剎夫人》姊妹作。文筆雋妙而饒奇氣,故事布局詭秘,尤以推理見長,乃自成一家。此後的武俠進入了她最鼎盛最顛峰的時刻。無數神級大師前仆後繼..一一道來。首先出現的是梁金時代。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2年生,廣西蒙山人)在1954年發表的《龍虎鬥京華》,以 口語寫作,所述史實,所繪山川,均經嚴格考據,人生性格與心理活動刻劃入微,文筆細 膩而有文采,舊武俠小說難以與其比肩,從此奠定聲名,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發動之作。 梁羽生國學根底深厚,他的武俠小說帶有許多自己作的詩詞,每每傳誦一時。他的小說每 一部都有明確的歷史背景,連慣起來便是一部明清通史。1956年,梁羽生寫名篇《七劍下 天山》。梁羽生一直寫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武當一劍》初刊於1980年5月 9日的《大公報》上,完結於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蹤俠影錄》、《七劍下天山》、《塞外奇俠傳》、《龍虎鬥京華》、《雲海玉弓緣》、《白發魔女傳》。 金庸(原名查良庸,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寧)的《書劍恩仇錄》開始寫作於1955年 中。《射鵰英雄傳》寫於1957年至1958年之間,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俠小說。「射鵰」奠定 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認的經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寫完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連 載版),又用十年把這十五部小說全部重新修訂了一遍(大家常見的發行版)。金庸武俠 的年代上常常出現一些bug,只好認為是金庸的小說結構太復雜,把他自己也寫糊塗了。金 庸寫作至1972年文革未結束封筆。金庸的長篇武俠用楹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 神俠倚碧鴛」。說實話,我對金老有十分強烈的個人崇拜意識。無疑他比同時期的作家影響要深要廣。無數人的肯定奠定了他在中國武俠史上無可比擬的地位,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武俠作家。還有一點我最為佩服的就是他的人格。大家知道現在的同人小說,同人小說家們取材十分廣泛。可是,一些人續改寫日本動漫時卻遭受日本動漫屆的國際訴訟而陷入了無比麻煩的處境中。金老那時候對國內的武俠屆申明,他絕對不會因為別人續改寫他的作品而生氣反而會鼓勵和幫助其完成,並且此後他確實這樣做了。大家看,這是怎樣一種優秀的人格!再後來另外一座豐碑誕生。古龍(原名熊耀華,生於1937年,祖籍江西)於1960年開始嘗試寫武俠小說,初期的《蒼穹神劍》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劍錄》等聲名鵲起。1965至1966年 間是他創作的豐收期,他寫作了《大旗英雄傳》、《名劍風流》、《武林外史》、《絕代 雙驕》等名著。1967年創作的《鐵血傳奇》 (即楚留香系列)及後寫成的《多情劍客無情劍》(即小李飛刀)、《鐵膽大俠魂》、《 蕭十一郎》,一直寫了六十一部共計28冊。古龍其人才華橫溢但用心不專,從他的小說就 可以看出來。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關節處突出奇兵。早年古龍並沒有自己特出的風格, 在Xx的武俠圈子裡不算太耀眼;至於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顯是江郎才盡、 力不從心了。 六十年代可謂新武俠文學的鼎盛時期,金古仍然活躍,古龍如日中天,同時還有一幫 作家群星璀璨。相對而言,大陸這一段時間正是反右運動至文革初的亢奮時期,XX運動 壓倒一切,文壇萬籟俱寂。這正是武俠鋒芒正銳的時候!!!溫瑞安(1954年出生於馬來西亞), 1973年作《四大名捕會京師》,1981年作《神州 奇俠》、《血河車》等重要作品。私以為《神州奇俠之八---天下有雪》,其形式主義接近 完美,寂寞高手,天下有雪,極端的「武」,罕見的文本特色,寫就寫個徹底,溫瑞安這 一把算是過把癮就死,雖然多遭批評。 時間進入八十年代初,金鏞、梁羽生相繼封筆,1985年古龍去世,港台武俠小說一片凋零,能夠撐起大局的,就只有溫瑞安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於「求新、求變、求 突破」的心理,溫瑞安從1986年底開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俠」,或稱「現代派武俠」, 把大量主流文學的東西引入了武俠小說。曹正文在1989年把溫瑞安列為第三代新武俠小說 的代表,而與第一代的金鏞、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龍並稱。現在看起來,這個創新並不那 么順利。溫瑞安寫到後來,許多小說陷入了純粹玩弄文字技巧的泥淖,不能不讓人大倒胃 口。葉洪生認為溫氏小說把武俠引上了絕路,雖然有些誇張,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忽忽然九十年代來到,「九十年代的武俠旗手」落於黃易頭上。黃易(本名黃祖強,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於1989年隱居大嶼山,專心從事創作。至90年代,旋即以獨樹 一幟的武俠作品,席捲港、台兩地。 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大唐雙龍傳 》等作品。黃易的作品場面宏大、從物眾多,讓人嘆為觀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寫上顯 得過於草率,說服力不足。另外,黃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個歷史大時代,而不是將歷史 作為背景。這是其優點,但也可以說是其不足之處。利用歷史的博大和厚重來顯其作品的 博大與厚重,真正的博大和厚重實際上還是歷史。 九十年代開始進入後武俠時期,也是網路武俠的開端。黃易的《尋秦記》開創了現代 YY(意淫)小說的先河,1999年完成的《大唐雙龍傳》也成為網路武俠的先聲。80年代大陸「武林小說」 大陸武俠再興的探索(武林比武俠的概念大一些) 武林小說的內容十有八九還是表現歷史上的武俠劍客或從武俠的角度表現歷史上的義 軍斗爭和形形色色的社會矛盾。表現武術技擊為主要斗爭手段的近代、現代革命斗爭的,篇什不多。所以「武林小說」實際上是以武俠小說為主。 在80年代,由電影《少林寺》觸發的武俠小說浪潮在國內掀起,武俠小說的發行量大 大超過了純文學作品。1981年,湖北曲藝協會的任清等創辦了《金古傳奇》,連載了歐陽 學忠的《武當山傳奇》,聶雲的《玉嬌龍》。1982年,王占君作《白衣俠女》,為80年代 武俠的開山之作。同時期,檀國勝(筆名檀林)的《燕子呂三》問世。 1984年,武俠小說 逐漸被武林小說一詞取代,並形成浪潮。 80年代武俠中比較好的作品有: 《白衣俠女》《燕子呂三》率先災破了大陸俠義題材的禁區,為八十年代武林小說的崛起 奏響了序曲。柳溪的《大盜『燕子』李三傳奇》,馮育楠的《津門大俠霍元甲》,馮驥才 的《神鞭》,也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90年代大陸「新派武俠小說」的曇花一現 港台新武俠在大陸普及以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人開始了嘗試和模仿。從滄浪 客等的一系列的俠作品中,可以看出當時作家的雄心勃勃。可是,畢竟處於一個後武俠時 代,金古的改革將武俠的水平推向一個幾乎不可逾越的高峰,大陸作家的成就不大。這個 時期的大陸武俠,總體上缺乏文化提升的精品意識,主要沿著港台新武俠的路子講故事, 作品的實際影響也非常有限。 滄浪客,原名姚霏,1965年生於雲南,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1990年出版了《一劍平江湖》,是大陸新派武俠的第一部作品。 青蓮子,原名田雁寧,1953年生於四川,畢業於達縣師專。在90年代初著有《威龍邪 鳳記》及其續集《青猿白虎功》。 火梨,上海知識分子,生平不詳。1995年寫成一部《舞葉驚花》。我個人十分喜歡這本書。記的以前在英語課上看的盪氣回腸,結果情不自禁的叫出來,後面很悲哀的被老師罰站。淚奔~.. 張寶瑞,新華社記者,1952年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代表作有《京都武林長卷》 、《醉鬼張三爺》、《形意游俠錄》。 熊沐,原名高光,北方人士。90年代開始寫武俠,第一部作品為《骷髏人》。 巍琦,生平不詳。代表作《金帖俠盜》。 周郎,實為周涵和周沛兄弟二人,著有《鴛鴦血》。這些是擺渡來的..他們的作品也很少有涉獵讀。不過我會在這個漫長的暑假讀完的.. 網路小說開始於90年代末網路的普及,而此時,黃易所引導的新武俠的最後一股高潮 正在漸漸衰弱。隨著網路文學的興起,涌現了一大批武俠小說。我們可以嘗試定義網路武 俠,是指以電腦為工具進行創作,通過網路以傳播,寫手和讀者可以互動,如此之作品。2002年,當時網路上興起了武俠和小說原創熱,尤其是1999年上海《大俠與名探》、2001年武漢《今古傳奇武俠版》、2002年鄭州《熱風?武俠故事》、武漢《中華傳奇?大武俠》等雜志的創刊,更是促進了武俠的發展。2004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半月刊創刊,主編鄭保純提出了「21世紀大陸新武俠」的概念,簡稱為「大陸新武俠」,主要總 結了大陸上一些武俠寫手的創作。同年6月,《新武俠》由長江文藝出版社白樺林雜志社推出。大陸新武俠和網路武俠是互動的,息息相關的,二者可以混合一談。 以上僅為其中的一部分,中國的玄幻小說發展史很廣的,建議翻閱文學史書。謝謝。
6. 《一劍平江湖(作者;滄浪客)》最新txt全集下載
一劍平江湖(作者;滄浪客)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7. 新武俠小說的歷史發展
新武俠文學,又稱新派武俠文學,這是指發軔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香港,以虛構的歷史上的武俠故事為內容的一個文學流派,這一文學流派以梁羽生、金庸為代表,後來有人又將台灣武俠文學作家古龍也歸入此一派別,為了區別於三、四十年代的舊派武俠文學,俗稱新武俠。
發展階段
編輯
自《史記》列《游俠列傳》以來,俠士在社會中就成為一個特殊社會基層的代表人物。但「武俠」一詞並不見於中國古籍之中,反而最早出現在與中國同文同種的日本近代文學中。明治時代的小說家押川春浪(1876-1914)曾以冠以武俠之名的三部小說風行日本文壇。當時的中日之間,文化信息傳播較快,「武俠」之詞遂傳入中國。而有些中國人則也以文言文武俠小說為始作俑者,據樽本照雄等編撰的《中國清末民初小說目錄》所收書目,可以看出已有以武俠小說面目出現,林琴南、錢基博均以文言文寫作武俠小說,錢氏更與惲鐵樵於一九一六年合編《武俠叢談》。在魯迅為代表的五四新文學未登場前,文壇為鴛鴦蝴蝶派、黑幕小說等霸踞,武俠小說也入於其中。
新武俠小說
現代白話武俠小說在社會上嶄露頭角當推一九二○年代出現的向愷然(平江不肖生)、趙煥亭等作家為代表。向愷然《江湖奇俠傳》更與剛傳入中國不久的電影藝術相結合,在數十年時間內拍成十八集的《火燒紅蓮寺》而風靡全中國。這其實是當今流行的武俠長篇電視連續劇的濫觴。武俠小說也因此鷹揚於中國現代社會,造就出一代又代的作家和讀者,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學風景線。
二十年代是武俠文學由文言走向白話的嬗變的時期,從文白夾雜到漸以白話文為敘事語言,從以短篇為主轉向長篇,在內容上仍以古代傳奇為主體,以俠士為主角,可說是與宣揚新思想、新文化的五四新文學運動分庭抗禮。二十年代武俠文學有了職業創作的傾向,向愷然、趙煥亭、顧明道、姚民哀、楊塵因等都為武俠文學界一時之選,其出版物又以綉像武俠小說為其特徵,這是襲自明清小說的舊衣缽。三十年代則是舊派武俠文學蔚成氣候的年代,出現了一代以專職寫作武俠小說的作家,可謂群雄並起,將中國武俠文學推到一個高峰,這與中國新文學在三十年代中的大發展幾乎是同步進行。這一代的武俠作家構成了舊武俠文學的主力,尤以北派五大家:宮白羽、鄭證恩、還珠樓主、王度廬、朱貞木為其中的佼佼者。白羽的《錢鏢》系列,還珠樓主的《蜀山》系列、鄭證恩的《鷹爪王》系列、王度廬的《鶴劍珠龍瓶》五部曲、朱貞木的《神龍》三部曲及《邊塞風雲》等,各呈異彩,擁有大量的讀者群。
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政治熱情的高漲左右了文化界的動向,嚴峻的意識形態更蛻化為嚴厲的思想管制運動。在台灣,敗退到台澎金馬的國民黨政府也以反攻大陸為總動員,一切的文宣都要為此服務,武俠文學難逃其厄運,在海峽兩岸都被視為毒草或不良讀物,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留在大陸的武俠作家紛紛輟筆。
產生
編輯
新派武俠文學為何在香港誕生,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偶然,其實是一種必然。說其偶然,確是因為一場武術界的打擂台引起的。五十年代初,香港武術界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與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的門派之爭愈演愈烈,遂依武林之舊俗,上擂台比賽。比賽之前,香港報刊大做文章,賽後人們余興未減,依然眾口喧騰,當時的《新晚報》總編羅孚遂「忽發奇想」,要他的廣西老鄉、平時喜歡填詞作詩的陳文統馬上寫一篇武俠小說。一月二十日,以「梁羽生」之名寫作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就開始在《新晚報》上連載,至八月初,該部長篇連載完畢。這個恍如急就章形式趕出來的武俠作品立即成為流行小說,《新晚報》因此銷量猛增,而《龍虎鬥京華》馬上成為街談巷議、人人爭讀的流行小說。同時,國外的中文報紙也爭相轉載,首先是泰國,其後是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最重要的是,在香港吹起了「武俠文學之風」。許多大報馬上跟風增加武俠小說,參與寫作的人越來越多。一年多之後,金庸終在羅孚、梁羽生的動員之下初試啼聲,結果一炮而紅。《書劍恩仇錄》為他的成名奠定了第一塊堅實的基石。從1954年到1957年,可視為新武俠小說的早期。
新武俠小說
如果從新派武俠文學的整體而言,或可將中期定為1958至六十年代末(1969)。這一段時間,也是台灣武俠小說家開始活躍的時代。卧龍生從1958年起撰《飛燕驚龍》、《鐵笛神劍》等;司馬翎亦於1958年涉足武俠文學界,他以「神劍」系列出道,與卧龍生、諸葛青雲等並立,有「台灣三劍客」之稱。諸葛青雲為還珠樓主的私塾弟子,以所謂「才子型」武俠文學而聞名。三人均在1958年從事武俠文學,但在寫作風格上基本還是沿襲了舊武俠文學一路。古龍的出現卻是另闢新徑,他以「新派」在台灣武俠文學界獨樹一幟。雖然他的「新」法與金、梁有所區別(尤其是在忠實歷史、細節描寫、文字風格方面),但一般人仍將之歸入「新派」。因之,六十年代可謂新武俠文學的鼎盛時期。這也是港台二地興起的武俠文學之大觀。相對而言,大陸這一段時間正是反右運動至文革初的亢奮、激動時期,政治運動壓倒一切,文壇萬籟俱寂。
回頭再來看看新武俠文學大師的作品在兩岸的遭遇,就可以印證新武俠文學在香港的出現,既是一個歷史的偶然,也是一種文學的必然。梁羽生的作品雖然在香港左派報紙上連載,但卻進不了大陸,也進不了台灣。金庸亦是如此。梁羽生是在改革開放後的1978年才正式進入中國大陸的,金庸在1978年訪問北京,鄧小平接見他之後才漸為改觀的。從兩岸對其二人的態度,可以看出新武俠文學勃興於香港,盛行於海外,卻因應政治局勢的變化而遲至其發端二十多年後才能登陸二地,這是一條坎坷而曲折的道路,但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上卻是具有意義的、不可或缺的一環。
特點
編輯
A、有清晰的歷史背景,有新的、強烈的個人歷史觀。
新武俠小說
B、重視中國武俠小說的寫實傳統,亦向西方小說吸收新手法。
C、比舊武俠小說更注重「文學」內涵,在寫作時對文學形象的塑造、語言的提煉、文字的把握、結構的嚴謹等方面更為在意。
D、注重人物的思想道德、品味,招式從寫實到寫意發展,同時,把「俠」的形象提升了,認為「俠」比武更重要。
新武俠小說是以中國傳統小說的敘事模式(章回小說)為軀殼,敘事重在「時、地、人」三方面,時間大都選擇在「外族入侵」、「民族矛盾深化」、「官逼民反」(《水滸》的傳統),地點——以「邊疆」(沙漠、天山、塞外),內陸則以「北京」、「江南」為主。人物——「俠士VS美女」。語言——新武俠小說有其語言特色,金、梁是文白相間,制詩填詞,偏重文學知識。古龍雖以白話語言為主,但也別有其一種獨到而鮮明的風格。
新武俠文學誕生已有五十一年了,這一大型小說作品群的出現,可謂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觀。武俠小說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在梁羽生、金庸的改造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這是香港作家對中國新文學的貢獻。新武俠三大家相繼謝幕之後,其文學作品一版再版。同時在香港寫作武俠小說的還有倪匡、蹄風、張夢還、高峰等,以及後起的溫瑞安等,台灣有上官鼎、高庸、易容等。在改編為其他文化產品上,新武俠文學比起其他文學作品似乎更具生命力。尤其是自九十年代後半以來,中央電視台開拍金庸的《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以來,更掀起一股熱潮。二十一世紀以來,文化創造性產業勃興,影視、流行音樂之外,加上手機、電子游戲、網路游戲、數碼娛樂藝術等成為年青人追求的時尚。隨著互聯網的日益發達,可以預見,新武俠文學將較其他純文學或流行文學更易於被改造為文化產品及具創意的藝術作品,這是新武俠文學的一個天然優勢。
傳統武俠時期
一、港台武俠時期
即所謂的「新武俠」時期或者大武俠時代。20世紀50年代,武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為代表的寫虛構的歷史上的武俠故事為內容的一個文學流派,指新文化運動後,武俠小說在新文學的影響下,開始白話創作後新一種的文學樣式。這個時代名家輩出,梁羽生為開端,金庸為高潮,溫瑞安為第二次高潮。金庸、古龍、梁羽生還並稱為「新武俠三大家」。
關於此時武俠中「俠」的定義,梁羽生講「舊武俠小說中的俠,多屬統治階級的鷹犬,新武俠小說中的俠,是為社會除害的英雄;俠指的是正義行為--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的行為就是俠的行為,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此時武俠大多突破了民國武俠小說的劍仙鬥法、門派紛爭、鏢師與綠林仇殺的題材范圍,較多表現人民群眾的斗爭。著重人物性格描寫,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舊武俠小說的窠臼,剔除了舊武俠的鬼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跡嚴格限制在「人體潛能」的范圍內。新武俠的缺陷在於俠客英雄超人化,他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現實主義的深度,屈從於商業需要,稗出贅附,故事套路化。
1.第一時期,梁金時期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2年生,廣西蒙山人)在1954年發表的《龍虎鬥京華》,以口語寫作,所述史實,所繪山川,均經嚴格考據,人生性格與心理活動刻劃入微,文筆細膩而有文采,舊武俠小說難以與其比肩,從此奠定聲名,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發動之作。梁羽生國學根底深厚,他的武俠小說帶有許多自己作的詩詞,每每傳誦一時。他的小說每一部都有明確的歷史背景。1956年,梁羽生開始寫《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一直寫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武當一劍》初刊於1980年5月9日的《大公報》上,完結於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蹤俠影錄》、《七劍下天山》、《塞外奇俠傳》、《龍虎鬥京華》、《雲海玉弓緣》、《白發魔女傳》。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寧)的《書劍恩仇錄》開始寫作於1955年中。《射鵰英雄傳》寫於1957年至1958年之間,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俠小說。「射鵰」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認的經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寫完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又用十年把這十五部小說全部重新修訂了一遍。金庸寫作至1972年文革未結束封筆。
2.第二時期,古龍時期
古龍1960年開始嘗試寫武俠小說,初期的《蒼穹神劍》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劍錄》等聲名鵲起。1965至1966年間是他創作的豐收期,他寫作了《大旗英雄傳》、《名劍風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1967年創作的《鐵血傳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後一直寫了六十一部共計28冊。古龍其人才華橫溢但用心不專,從他的小說就可以看出來。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關節處突出奇兵。早年古龍並沒有自己特出的風格,在台灣的武俠圈子裡不算太耀眼;至於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顯是江郎才盡、力不從心了。
3.第三時期,溫黃時期
溫瑞安(出生於馬來西亞),1973年作《四大名捕會京師》,1981年作《神州奇俠》、《血河車》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繼封筆,1985年古龍去世之後,港台武俠小說一片凋零。出於「求新、求變、求突破」的心理,溫瑞安從1986年底開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俠」,或稱「現代派武俠」,把大量主流文學的東西引入了武俠小說。曹正文在1989年將其列為第三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而與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龍並稱。
黃易,本名黃祖強,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1989年黃易辭去高職厚薪,隱居離島深山、藏風聚水之地,專心從事創作。至90年代,旋即以獨樹一幟的武俠作品,席捲港、台兩地。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大唐雙龍傳等作品。黃易的作品場面宏大、人物眾多,讓人嘆為觀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寫上顯得過於草率,說服力不足。另外,黃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個歷史大時代,而不是將歷史作為背景。這是其優點,但也受到了歷史的限制。
港台武俠時期港台的其他作家於香港方面有:蹄風、金鋒、張夢還、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樓主、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台灣方面,有:郎紅浣、成鐵吾、海上擊築生、伴霞樓主、卧龍生、司馬翎(即吳樓居士)、諸葛青雲、孫玉鑫、龍井天、墨餘生、天風樓主、醉仙樓主、獨抱樓主、蠱上九、陸魚、上官鼎、東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蕭逸、古如風、向夢葵、陳青雲、柳殘陽、司馬紫煙、獨孤紅、奇儒、秋夢痕、於東樓、東方英、雪雁、秦紅、墨餘生、丁情等。但其中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武俠作家極少。
二、大陸武俠時期
1.第一時期,20世紀80年代大陸「武林小說」
武林(武林,與武俠有所不同,概念大一些)小說的內容十有八九還是表現歷史上的武俠劍客或從武俠的角度表現歷史上的義軍斗爭和形形色色的社會矛盾;表現武術技擊為主要斗爭手段的近代、現代革命斗爭的,篇什不多。所以「武林小說」實際上是以武俠小說為主。
在80年代,由電影《少林寺》觸發的武俠小說浪潮在國內掀起,武俠小說的發行量大大超過了純文學作品。1981年,湖北曲藝協會的任清等創辦了《今古傳奇》,連載了歐陽學忠的《武當山傳奇》,聶雲的《玉嬌龍》。1982年,王占君作《白衣俠女》,是為80年代武俠的開山之作。1984年,武俠小說逐漸被武林小說一詞取代,並形成浪潮。
20世紀80年代武俠的精品極少,比較好的作品有:《白衣俠女》等率先災破了大陸俠義題材的禁區,為八十年代武林小說的崛起奏響了序曲。柳溪的《大盜『燕子』李三傳奇》,馮育楠的《津門大俠霍元甲》,馮驥才的《神鞭》,也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2.第二時期,20世紀90年代大陸武俠
即是大陸「新派武俠」,是大陸作家對港台武俠的模仿。從滄浪客的一系列的武俠作品中,便可以看出模仿痕跡。滄浪客,原名姚霏,雲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專攻古典文學的教授,在1990年出版了《一劍平江湖》,這可以看作是大陸新派武俠的第一部作品。這個時期的武俠,總體上缺乏文化提升的精品意識,主要沿著港台新武俠的路子講故事,作品的實際影響也非常有限。
同期的其他作家還有:青蓮子,在90年代初著有《威龍邪鳳記》及其續集《青猿白虎功》兩部。火梨,上海知識分子,1995年寫成一部《舞葉驚花》。張寶瑞,新華社記者,其代表作有《京都武林長卷》系列凡六部、《醉鬼張三爺》、《形意游俠錄》等。熊沐,北方人士,生性豪放,第一部作品為《骷髏人》。巍琦,代表作《金帖俠盜》。周郎,代表作《鴛鴦血》。
現代武俠時期
即所謂的「新新武俠」、「新世紀武俠」、「網路武俠」、「大陸新武俠」時期。20世紀90年代末,黃易武俠高潮漸漸平息,隨著網路文學的興起,武俠寫手們在網路讀者閱讀選擇越來越多,閱讀口味越來越挑剔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向傳統作家的實力靠攏,出現了一些質量較高的武俠作品。1999年上海《大俠與名探》、2001年武漢《今古傳奇武俠版》、2002年鄭州《武俠故事》等雜志的創刊,促進了武俠的發展。
2004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半月刊創刊,主編鄭保純提出了「21世紀大陸新武俠」的概念,簡稱為「大陸新武俠」,主要總結了大陸上一些武俠寫手的創作。6月,《新武俠》由長江文藝出版社白樺林雜志社推出。同時期,港台地區特別是台灣島的創作亦不容忽視。大陸新武俠具備明確的智性氛圍和主體意識。鄭保純講,「我覺得新武俠這個概念,不應拘泥於雜志與圖書出版,而應指一種文化潮流!」。
這些武俠被分成四類:青春武俠(搞笑和無厘頭),如《游俠秀秀》。奇幻武俠,如《誅仙》、《搜神記》。女性武俠(類言情),如《血薇》、《鏡·雙城》。類傳統武俠,如《昆侖》、《江山如此多嬌》。
此時的大陸作家有:小椴,原名段銀,1976年生,湖北隨州人氏。著有《杯雪》、《青絲井的傳說》等。時未寒,男,四川人,著有《碎空刀》、《偷天換日》等。江南,籍貫安徽,著有《春風柳上原》、《瀚海龍吟》、《烈火焚琴》、《此間的少年》等。步非煙,原名辛曉娟,1981年出生於四川成都。著有《劍俠情緣》、華音系列:《紫詔天音》、《風月連城》、《彼岸天都》、《海之妖》(附外傳《蜀道聞鈴》)、《曼荼羅》(附步非煙COS寫真集)、《天劍倫》《雪嫁衣》《梵花墜影》(2008年9月修訂再版後將不再收錄外傳《鳳儀》)等。滄月,原名王洋,1979生於浙江台州,著有《幻世》、《聽雪樓·血薇》等。小非,閩南人,著有《游俠秀秀》等。鳳歌,本名向麒鋼,重慶奉節人氏,大陸武俠著名作家,今古傳奇暨黃易武俠文學一等獎得主。代表作品《昆侖前傳》、《昆侖》、《滄海》。沈瓔瓔,南方人,著有《琉璃變》等。泥人,著有《江山如此多嬌》等。王展飛,1972年4月生於山東省平度市,13歲遷居新疆阿勒泰市。著有《劍嘯西風》等。方白羽,九十年代初山東大學電子系畢業,著有《憨俠》、《俠之歪者》等。燕壘生,浙江餘杭人氏,著有《明月照山河》、《烈火之城》等。其中尤以鳳歌的《滄海》為最,其大膽的創新和對武俠世界的構造,有不失金庸武俠的厚重,將現代武俠帶到了一個新的廣闊平台。
進入二十一世紀,武俠小說逐漸被人們冷落,在這段時間,還有大量作品出手的只有寥寥幾人,最引人注目的是步非煙和平平凡凡,他們分別在短短的幾年內,寫出了幾十部武俠作品。步非煙以其作品大氣磅礴,汪洋恣肆,想像力神奇詭譎,筆風變化萬端,極大突破了女性寫作的局限,開啟武俠界中性主張的風氣,得到了「百變天後」的美譽,人稱新武俠宗師。而平平凡凡,雖然他寫的武俠小說極多,但大多數作品實際上很不入流。他的前期作品顯得非常幼稚,雖然構思新穎,但文筆較差,內容甚至有些不倫不類,這種情況一直到《成功之後再來求愛》才有所改進。2011年,一度退出文壇的平平凡凡重新執筆發表新作《武俠演義》,這部小說構思構思奇特,想像力豐富,文筆老練,加入許多現代元素,發表之後,一時洛陽紙貴,大受讀者歡迎,許多人都驚呼新的武俠宗師終於出現!不過,此書還未完結,以平平凡凡並不嚴肅的寫作態度,只怕會虎頭蛇尾。不管如何,若論二十一世紀武俠小說產量最多的作家,步非煙和平平凡凡二人將以數十部作品位居前列!
在此期間,出現了一部讓無數挑剔的武俠迷們交口稱贊的傳統武俠小說《英雄志》,該書目前未完結. 作者孫曉,現年三十七歲,出生於台北市,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公共政策碩士,現於企業界任職,2000年與以人合資創辦「講武堂」,旨在出版最好的武俠小說和教授人們寫武俠小說,並發表第一部長篇作品《英雄志》 ,現仍持續於武俠小說的創作與發表。
網上盛傳: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惟有英雄志!
雖然金庸、古龍等大師不再有新作問世,但他們的作品對後輩有著深厚的影響,許多年輕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對他們進行模仿,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前輩們的尊敬。例如《武當宋青書》、《大俠風清揚》,其中以《梁金古溫訣》達到最高點。在《梁金古溫訣》一書中,作者對武俠宗師們的欽佩之情貫穿整部小說。可見金庸等人對後輩影響之巨!
8. 寫武俠小說的作家有哪些
主要寫武俠小說的作家排列如下(括弧內為該作家的主要作品數):
B
伴霞樓主(2)
C
滄浪客(3) 曹若冰(31) 常君(1) 晁翎(4) 陳廣陵(1) 陳青雲(55)
陳天下(3) 陳祖基(1) 楚星(1)
D
荻宜(7) 丁劍霞(1) 丁情(1) 東方白(2) 東方英(23) 東方玉(54)
獨孤殘紅(14) 獨孤紅(57) 獨孤雁(3)
F
馮家文(1)
G
高峰(1) 高庸(15) 公孫夢(21) 公孫千羽(29) 公孫宇(1) 宮綾(1)
古龍(73) 鬼穀子(9)
H
海之翼(0) 韓濤(1) 賀源(1) 還珠樓主(38) 幻龍(1) 黃易(42)
黃鷹(45) 黃玉郎(4)
J
劍亭(1) 江上魂(1) 金童(3) 金庸(16) 金庸新(2) 巨龍生(2)
L
蘭立(6) 郎紅浣(3) 李涼(42) 李莫野(7) 李輕松(1) 李笑佛(1)
李一刀(1) 梁羽生(34) 令狐庸(6) 劉定堅(4) 柳殘陽(68) 龍乘風(2)
龍人(14) 龍驤子(2) 魯衛(2)
M
馬榮成(11) 墨龍(1) 墨陽子(9) 墨餘生(6) 慕容美(24)
N
南宮燕(1) 南湘野叟(11) 倪匡(16) 牛不也(1)
O
歐陽金龍(1) 歐陽客(2) 歐陽雲飛(5)
P
平江不肖生(2)
Q
祁鈺(10) 奇儒(14) 秦歌(1) 秦紅(13) 秋夢痕(36)
S
上官鼎(39) 上官雲飛(4) 沈默(2) 師無極(2) 司馬登徒(1) 司馬翎(40)
司馬霞客(3) 司馬軒(3) 司馬紫煙(68) 孫玉鑫(4)
T
唐子文(1) 天飛(1) 田歌(14) 童威(2)
W
王寶寶(1) 王度廬(4) 溫瑞安(81) 卧龍生(75) 武陵樵子(29)
X
夕照紅(11) 蕭瑟(20) 蕭逸(38) 蕭玉寒(3) 謝天(9) 熊沐(1)
雪雁(18)
Y
揚塵風(1) 憶文(37) 佚名(25) 易容(3) 懿松(1) 應天魚(3)
於東樓(4) 余為魄(2) 玉翎燕(9) 雲中嶽(78) 雲中子(1)
Z
張劍(4) 張夢還(2) 鄭證因(1) 周郎(5) 周顯(6) 朱羽(1)
朱貞木(2) 諸葛噌吰(1) 諸葛青雲(49) 諸葛雲飛(2) 紫揚(1)
9. 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有哪些
1、金庸(1924年3月10號-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鏞(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當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最香港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金庸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
2、司馬翎
本名吳思明(1933----1989),廣東汕頭人,台灣「綜藝俠情派」武俠小說代表作家, 「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將門之後。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藝基礎深厚。
1947年舉家移居香港。1957年到台灣,就讀於台灣政治大學政治系,而始終不能忘情於武俠小說,大二時試作《關洛風雲錄》一舉成名。
3、古龍
古龍,原名熊耀華,著名武俠小說家。約1937年生,祖籍江西,幼年遷居台灣。父母離異後,古龍以半工半讀和朋友資助的方式讀完了中小學,後肄業於淡江大學英文專業。他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純文學作家,但最終卻走上了武俠創作的道路。
4、溫瑞安
溫瑞安(1954年1月1日-),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埠火車頭,武俠小說作家。台灣大學中文系肄業。有小說、詩、散文、評論各類著作100多種。1973年赴台灣留學,1976年其創立的社團遭檢舉「為匪宣傳」,拘留3個月後,被台灣政府驅逐出境。
5、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於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歲。中國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並成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