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網路小說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網路小說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3-02-09 05:59:26

⑴ 當前網路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什麼意義

摘抄一段別人的觀點(作者趙蘇),向原作者致歉! 網路文學是一種新生代文學。它以外在形式的不同和能獨立地反映時代精神不同於傳統文學。雖然現在的網路文學還處於「卡拉OK文學」的供人們消遣娛樂狀態,但是隨著網路在社會生產中地位的提高,網路文學終會以一種新生文學的姿態成熟起來,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學。
關鍵字:網路 網路文學 文學
二十世紀90年代,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文學也悄然興起。雖然這幾年網路文學在自發和無序的狀況下生長,但是它仍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成為網路文化的「佈道者」。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對它的理論闡述卻一直處於缺席狀態。尤其在中國大陸,學者們不知是缺乏對它的了解,還是不屑與之為伍,總之對有關網路文學的理論探討是乏人光顧。特別是對網路文學的定義沒有明確統一的概括。



說起網路文學,就不能不提到ath.Chinese.text(簡稱ACT)新聞組。1993年海外華人為了能在網路上找到一個以中文交流的地方,就在USENET上開設了ACT新聞組。在1993、1994年這兩年中ACT新聞組特別活躍,參加新聞組的大部分都是留學生。他們因為思念家鄉,就常常在信息交流非常快捷方便的網路上交流,往BBS上貼貼子。這些抒發自己真情實感的文字很快就在網路上流傳開來,引起了許多在異鄉留學的遊子的共鳴。「打個不大貼切的比方,就象文革中往專欄上貼大字報。但又比貼大字報方便得多,有影響得多。」[1] 由於都是些在海外留學的大學生,所以當時的網上文學有著校園文學、留學生文學的許多特點。又由於他們大多是理工科出身,所寫的文字不具有專業性。但是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創作沒有流俗,更沒有半途而廢。因為這些人的努力,中文網路文學才得以在網路上生存並進一步發展起來。
二十世紀的最後幾年中,在中文網路上的文學成功地進駐網路空間並且成為一個活躍的臣民。於是就產生了「網路文學」這個新名詞。
在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當今中國。大陸已有15000多家網站,「上網族」在12.5億中國人總數為890萬,其中白領、學生佔75%,又以電腦、網路、廣告、設計專業等理工科居多。平均一個網站僅600多個用戶。從上網人員的數量和質量上看大陸都處於較差的水平,無法與台灣等地相比。盡管如此,在中國大陸網路仍以其新事物的強大生命力和無比強勁的勢頭進入千家萬戶,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網路而興起的網路文學雖然產生的時間很短,但仍在網上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熱浪。從痞子蔡創作《第一次親密接觸》燃起了中國網路文學的第一把火開始,安妮寶貝、刑育森、李尋歡、寧財神等網路寫手的作品紛紛出爐。他們的作品在網上和網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將網路文學這一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勢迅速地燃遍了神州大地。網路文學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緊接而來的是關於網路文學的各式各樣的討論和網路文學大賽。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時間內,至少有過兩次對網路文學的概念進行討論的高潮,一次是「網易」和「榕樹下」兩家舉辦網路文學大賽期間,另一次是最近由「網易」「文化頻道」開展的「給網路文學下個定義」活動。可惜至今還沒有人能作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
與此同時,以前在各種傳統媒介上發表的文學作品也在網路上佔了很大的一部分。打開文學網頁,在「黃金書屋」、「大唐中文」等網站中,撲入我們眼簾的是許多熟悉的名字。從《詩經》到《紅樓夢》,從《紅樓夢》到陳染、林白,古今中外、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應有盡有,只要你能想得起來的經典作家和流行作家的作品,幾乎都被一「網」打盡了。讀者們甚至還能在網上看到一些殘缺名著的全本。自從1999年痞子蔡創作《第一次親密接觸》由網路媒介走向傳統媒介,成為紙張小說一版再版的時候,網路文學就走出了網路成了出版商們的新寵。傳統文學與網路文學開始慢慢地互相滲透。1999年「中國第一屆網路文學獎」中擔任專家獎的評委是王蒙、劉心武、叢維熙、劉震雲、張抗抗、白燁和莫言等傳統作家。2000年7月中旬,TOM中國文學網和榕樹下網路原創文學網在北京城市賓館召開了一場頗具規模的網路文學討論會,網路寫手和傳統作家會聚一堂,相互探討。這些文學活動無一不充分說明了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之間由互不相干到相互交流是必然的趨勢。可是傳統文學和網路文學的不同就漸漸地模糊起來,人們不知道何為「網路文學」。所以給「網路文學」一個統一的定義就成了一件不可延緩的任務。

網路文學和別的文學不同,在於其定義「網路」二字上。何為「網路」?網路,意謂:「一系列相互連接的點」;「在通信技術中,由互相連接的通信設備組成的系統」;「數據結構中的一種結構,其中任一節點可以與另外一節點相連」。網路既是指許多台電腦(計算機)相互連接而構成網路系統,又指國際互聯網。[2] 何又為「網路文學」?上網查了一下,搜索結果中有關"網路文學"的大約就有幾十萬條,說什麼的都有。以下是現今文學界普遍存在的幾種不同的觀點。
一. 網路文學是以網路為載體的文學
這類觀點普遍認為網路文學只是一個簡捷的代名詞,即代指發表在網路上的文學作品。它的對面是發表在傳統媒介上的文學。持這類觀點的人認為網路文學是網路媒介文學,網路只是作為一種發行、發布的媒介對於文學才有實際的意義。「這就像圖書、報刊印刷,電影、電視的製作一樣,僅僅只是傳播的工具。」[3]這類觀點將網路文學分為三類:一是所有的以網路為載體,在網上傳播的文學作品,包括上網的傳統文學作品;二是首先在網上發表的文學作品;三是不限體裁和寫作目的,所有以網路為載體傳播的文字。他們認為現實和網路只是人意念的差別,只是現實倫理和解脫禁錮的沖突體,網路作家走下網路在現實生活中出版創作的作品和傳統作家的作品在網上發表或刊登就是網上文學和現實文學沒有本質差異的很好證明。「像安妮寶貝這樣的作家,通過了網路獲得了名氣,掌聲和一個作家所能獲得的一切,不過在網路上的名氣是很虛幻的,要是證明這個作家在網路上的成功,途徑只有一個:出書。也只有這個途徑。這和作家有什麼分別,要是沒有出現網路之前,她的書決不會被任何一個出版社看重,因為多數是違反中國人的思想道德的,但實在網路上,一切變成了虛幻的東西,人的一切虛偽和獸性都毫無忌憚地表現了出來,網路彷彿便成了一種發泄工具。而安妮寶貝的作品,則成為這種發泄的代表作,讓人覺得一些微小的顫動和留下參與的感動之餘,只是剩下了更多的評論。」[4]
二. 網路文學是「卡拉OK」文學
這類觀點認為網路上的文學作品無論質量好壞都是寫者們自娛自樂的作品,這種自發的寫作使「寫作」一詞變的直接、透明、自由,使寫作不再成為作家們的專利,也不再需要「持證上崗」,實實在在地成為普通大眾的寵物。因此有人把網路上的寫作者比喻成練歌房裡的卡拉OK練習者,無論聲音是否大的離譜,是否嚎的驚心動魄,他們都極為滿足的陶醉其中,自娛自樂。網路的這種傾訴性、互補性都遠比傳統媒體強。有的文學青年的作品由於不能得到出版社的認可,在傳統媒體的操作模式下逐漸枯萎的,但他們卻能在網路上開出鮮艷的文學之花。很多人也在網路上重新發現和發展了自己的文學才能,可以說,網路加速了人們從文學金字塔底部向頂端攀升的過程。
三. 網路文學是民間文學
這類觀點認為網路文學是在自由、寬容、理解、共享的土壤上生長成的一種大眾文學。網路文學的起因不僅僅是為了文學,而更是為了自身體驗的表達,個體情感的渲泄,這種內容的自由給予文學創作以心靈上的解放。同時由於寫作的網民來自全國各地且多為白領、學生,他們往往借網路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作品內容多為一些工作生活上瑣事,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於寫手們在電腦網路上寫作方式的特殊,造成文學作品常常沒有經過加工就直接貼到互聯網上。這樣產生的網路文學作品就往往具有一種「原生態」。我們千萬不能小看未經深度加工的網上文學「原生態」。「中國文學史一再表明,民間的『原生態』是新的文學形式興起的前奏和基礎。詩、詞、曲和話本等,都是先在民間流傳,然後才被文人襲用,並經文人之手,改造提煉為比較精緻比較高雅的形式。就拿宋詞來說,要先有了唐末的鄙俗的敦煌曲子詞,先有了五代的『南國嬋娟,笑唱蓮舟之引』(改歐陽炯《花間集》序之句),然後才有北宋蘇東坡的以詩入詞,才有南宋辛稼軒的經史子集拉雜綴用。誰知道網路作者會給文學帶來怎樣的沖擊呢?他們的「即時即景化」的特點,不正和現在英美的小說與新聞報道合流的趨勢暗合嗎?其實又何止是英美,寫了《百年孤獨》的諾貝爾桂冠作家馬爾克斯,最近還買了哥倫比亞的一家報社,宣布重操記者舊業呢。」[5] 現在的網路文學正具有民間文學這種特有的「原生態」,所以不少網民稱網路文學就是民間文學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任何一種形式的民間文學經過文人的加工都是會發展過渡到文人文學的。難道成為文人文學的一個發展階梯就是網路文學存在的全部價值?
四. 網路文學是一種速食文化
之所以稱網路文學是種速食文化是因為它具有快餐的諸多特點。首先是「出爐快」。很多網路作家都是即興寫作,很少像傳統作家那樣在寫作過程中字斟句酌、深思熟慮,往往一寫完就把文章發布在網上。其次是很對大眾胃口,普及快。這些作品注重對讀者心理和感覺的刺激,以網戀、網蟲生活等題材居多,鬼故事和諷刺寓言童話故事也風靡了整個網路。與此相適應延伸出第三個特點,即受眾(網路上的讀者)「消化」快。很多網路文學的讀者在網上閱讀作品也就是隨意地點擊尋找,沒有目的性,只尋求一時的心理快感。閱讀時也是囫圇吞棗,很少有細細咀嚼品味的,以致於發出「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喟嘆。
五. 網路文學是後現代的文學
持這種觀點的多為專家學者,他們認為自上世紀50年代末以來,西方社會和文化經過一系列新的變化,進入到「後現代」時期。而網路技術正好產生於上世紀60-70年代間(西方關於後現代主義的爭論的第一次高峰期間)。網路是伴隨著西方社會、文化、技術的「後現代化」而萌芽、成長和壯大起來的,網路自身就打著後現代的深深的烙印,有著後現代的一些鮮明特徵。「眾所周知,網路具有『開放性』與『互動性』等特徵,而『開放』、『互動』是後現代主義理論中經常出現的高頻詞。可以說,『開放性』、『互動性』是後現代主義理論基本特徵,也是網路技術的基本特性,它同樣是以網路技術為依託的網路文學的基本特性。我們可以這樣說,網路是後現代的技術,而網路文學則是後現代的文學。」[6] 他們指出網路寫作中小說結構鬆散,語言聊天口語化,立意簡單,有的作品有始無終、處於永遠的末完成狀態這些情況運用了後現代的造型藝術中拿生活日用品做成的藝術作品在手法。所以,網路文學就是後現代文學。
六. 網路文學是人學
這種觀點認為真正的網路文學必須是包含網路文化特質的個人化文字。「黑格爾在《美學》中說過:『藝術有別於散文氣味的現實,它的使命在表現理想的世界情況。』網路文學同樣是一種游歷於網路之間的個體生命對於理想網路的渴望。這種追求不是技術性的未來,而更多的是感性,而又更具有人道主義的精神需求。」[7] 網路文學因其自由和新穎,超越了制度化的樊籬,無論在網上還是在網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注意力。網路的自由、寬容、理解、共享使網路文學超越了被商業氣息包圍的困惑。在網上,作者所希望的不是更多的稿費而是更多的欣賞,網路使文學真正成為人學。
七. 網路文學是網人在網路上發表的供網人閱讀的文學
這個定義是由當今網路文學三駕馬車之一的李尋歡提出的,它包含三層意思:其一,網路文學的主體必須是「網人」,即網路的使用者。其二:網路文學的傳播渠道(或者說主要的傳播渠道)必須是網路。其三,從作者的創作動機來說,必須是為網上受眾寫作的。在這三層意思中,最重要的是第三點,即可以認為是從「動機」或「受眾」這個角度來界定的。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網路文學是指那種專門在電腦上書寫通過網路傳給網民的作品。而用傳統的筆法寫就然後貼在網路上的作品,從嚴格的意義來說僅是發表在網路的文學作品,而那種先在書卷中印製,為擴大影響而在網路中再次發表的文學作品,就更不屬於網路文學了。例如:某人在BBS給網友的留言是網路文學,但他把出版過的書搬到網上來就不是,或者他給報紙寫的約稿同時發在網上一份,這也不能算作網路文學。
除了以上的七種定義,現今文學界對網路文學還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如「網路文學是純文學」等等。有些學者和網民甚至認為當今的網路文學還處於不成熟階段,寬泛的網路首先需要的是一種包容和模糊的概念,不需要明確的定義。總之關於「網路文學」定義的爭論一直處於白熱化程度,至今沒有一個較讓人信服的統一概括。

要對網路文學進行定義就必須先弄清楚「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之間的不同。僅僅只是媒介和載體的不同嗎?筆者不那麼認為。這二者的不同之處有很多,媒介和載體的不同、寫作方法的不同、作品內容和筆法的不同……乃至語言、作品的表現方式也不同。當然,在網路上有一部分文學作品是印刷類文學的網路化,同時還有很大的一部分用傳統寫作方式、內容、筆法完成的文學作品。如果說僅僅是拿這些作品做例子進行對比,那麼「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區別就只存在於媒介和載體上。可是「網路文學」作品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網民用電腦在網上或是網下創作再發表到網路上的。由於寫作的方式、寫作所用的思維和語言的不同,這些作品往往帶有很深的網路烙印,與傳統的文學作品有著明顯的不同。這一點傳統作家們也認識到了。女作家張抗抗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網路文學會改變文學的載體和傳播方式,會改變讀者閱讀的習慣,會改變作者的視野、心態、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但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改變文學本身?比方說,情感,想像、良知、語言等文學要素。」[8]所以說「網路文學是以網路為載體的文學」這一觀點不能成立。
對於「網路文學是網人在網路上發表的供網人閱讀的文學」這一觀點,筆者承認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在充分了解「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不同的基礎上提出的。這一觀點強調「動機」,認為網路文學的若干特徵都由此而來。比如說:在篇幅方面,因為網路閱讀的習慣,網文一般都短小精悍,少有長篇大作;在體裁方面,多雜文、散文,小說和詩歌相對較少,其他文學體裁非常少見;在內容方面,主要是講述生活隨感,愛情故事,時尚話題等;在語言方面,比較活潑隨意,幽默,有一些網路語言或社區典故等。這些都是「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明顯的不同,也是網路文學自身的特點。但是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在對網路文學定義劃定范圍時就出現了錯誤。網路文學作品是只能在網路上發表的作品嗎?是只提供給網人看的文學嗎?僅拿安妮寶貝的作品《告別微安》為例,這部作品成名於網路上,發表於一個叫「自由村」的網站。在作者安妮寶貝成名前期,這部作品的確是一部在網路上發表、供網人閱讀的文章,但後來這部作品走下了網路,通過出版社變成了紙張小說,又有誰說這不是一部網路文學作品呢?網路文學作品並不是僅僅發表在網路上供人閱讀的文學作品。
陳潔惠曾在她的文章《網路原生態》中強調「網路文學是純文學」。那我們就來談談「純文學」的定義。「按現在國內報刊上的通常用法,所謂『純文學』,指的是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的模仿『新譯文』(特別是模仿法國「新小說」的譯文)的『先鋒派』作家作品。」[9] 這種文學的散文體小說,往往有十來個散漫的開端,到最後才絞接在一起,再加上許多橫溢出去的評論,這讓習慣於影視直觀的年輕人和習慣於傳統的小說故事的成年人都覺得難以閱讀。在網上閱讀,不適合於前後翻檢地反復思考,特別是在傳載速度比較慢的時候。所以「純文學」不適合在線閱讀的形式,「網路文學」也不可能是純文學。
赫爾德認為「文學應包括在人的社會生活的復雜的統一體中,是民族歷史的一個方面,自然要受到民族歷史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制約。」[10]可見文學是社會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受到社會生活的制約。網路文學作為文學的一種,它的產生與形成與當今社會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筆者認為,若要為網路文學概括出一個定義,就應當從當今的這個社會入手。同時也不可忽略文學作為一種藝術的外在形式。
網路文學是「卡拉OK」文學、是民間文學、是一種速食文化、是後現代的文學、是人學這幾種觀點筆者在這都同意,但筆者認為這幾種觀點只給「網路文學」的一部分下定義,並不能完全地、真正地概括出「網路文學」內涵的全部。
網路文學是具有卡拉OK性和民間性。網路文學的卡拉OK性與民間性是具有必然聯系的。卡拉OK性造成了民間性,民間性是卡拉OK性的產物。當今社會上,人們由於壓力大、工作生活節奏快而尋找各種途徑發泄。於是在網上寫文章也成了一個發泄的埠。網路文學寫手們的寫作是一種自娛自樂。自由與平等的網路世界讓所有的人都可以盡情地寫作、發表和閱讀。這個文化交流回環的內部不再存在以往傳統文學作品發表所面臨的例如編輯、印刷成本、權威批評家、有關權力部門等製造的障礙。網民在網路上想說就說,作品中充滿了新鮮和自由。「這樣,許多遭受權威以及既定文學體制壓抑和遮蔽的聲音得到了出其不意的釋放:網路空間嘈雜喧嘩,見仁見智。」[11] 出版社曾經出版過一冊網路文學文集《我是網蟲我怕誰》,雖然是套用了王朔的名言「我是流氓我怕誰」,但是,這個書名還是恰如其分地證明了網路空間的自由和放肆。相對於傳統的大眾傳媒,網路更多地被視為從文化精英手中奪回的公共空間。可是這種觀點也有它的缺陷,它只是從網路文學的寫作主體和自由、寬容、理解、共享等特徵著手,並沒有考慮到網路文學文學的一些外在形式。
同樣,網路文學相對傳統文學來說是一種速食文化。這種觀點是從網路文學作品發表方式的限制、在寫作過程中網路思維和語言的運用及寫作手法等方面著手。由於上網資金和打字速度的限制人們在寫作過程中不可能像在紙張上寫作那樣舒適與自然,思路往往會出現斷層。為了節約上網經費、吸引網上讀者的注意,這類文學作品的篇幅也力求短小精悍,標題和內容力求有吸引力、能博人一笑。同時,聊天室帶來的許多網路語言也充斥於作品中,造成了網路文學作品同其它文學作品的不同。(例如:伊妹兒―E―mail、大蝦―網路高手、GG―哥哥、886―拜拜嘍等等)。這種觀點雖兼顧到文學的內涵和外在的形式,但是沒能較全面的概括出「網路文學」的全部。
筆者認為「網路文學是後現代文學」和「網路文學是種人學」這兩種觀點也是如此。筆者承認網路的身上有著後現代的烙印,網路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也後現代主義理論中的觀點不謀而合,網路小說結構鬆散、語言聊天口語化、立意簡單、有的作品有始無終或永遠的末完成狀態等等這些情況都運用了後現代的造型藝術中拿生活日用品做成的藝術作品在手法。可仔細想想就覺得這種觀點好象缺了什麼。原因在於持這一類觀點的作品往往只拿網路文學的表面――各種寫作手法、網路文學所顯示出的各種特徵……做文章,沒有也不能深入地去研究一下網路文學的內涵本質。這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觀點。 「網路文學是人學」這一觀點也只側重於網路文學的內在,缺少了對其外在形式的研究。



「文學」是一種古老的藝術也是一個深奧的概念, 何為文學?教科書上說:文學是以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給人審美感受,影響人和精神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筆者根據此定義概括出「網路文學」定義所需的兩大要素――反映當今社會的精神和網路文學不同於其他文學的各種外在形式。而這兩點也是筆者認為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最大區別,所以說網路文學是不同於傳統文學的新生事物。
前面筆者曾經說過,當今社會是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社會,網路文學在現階段雖然發揮著文學反映社會精神的功能但在更大程度上還充當著發泄埠和卡拉OK的角色。筆者認為作為一個不成熟的新生命網路文學現在還處於練兵時期,它不會象有些悲觀的人所認為的那樣已經發展到了盡頭,它的路還很長。也許現階段還不能准確地概括出它的正確定義,我們還是可以在它身上看到美好的未來。
至於網路文學不同於其他文學的外在形式有很多,載體的不同、寫作工具的不同、發表的手法的不同、閱讀方式的不同、語言的不同、句式的不同、傳播的方式的不同等等。由這些外在形式可以推斷出寫作主體視野、心態、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的不同。寫作主體又是和社會緊密相連的,網路文學是社會通過寫作主體的藝術反映。筆者認為網路文學的發展與網路在社會中起的作用及網路在社會生產中的重要性是分不開的。網路越普及、在社會生產中起的作用越大則網路文學越接近成熟。在網路還不是很普及的今天,給網路文學定義下定義的確不太容易。
筆者認為「網路文學」可以分為產生、現狀和未來(發展)三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由於網路在社會中充當的角色的不同,網路文學的內涵也不同,具體的定義也就不同了。
1. 網路文學還處於ACT新聞組的那個階段可以定為生產階段。在當時中文網路最大的作用海外留學生用來交流情感的。是一種「流放文學」。海外網路作家的代表方舟子先生把網路文學稱為「流放文學」的一部分。「這些文學創作在內容上具有流放文學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懷舊,……第二個特點是描寫文化沖擊,是以一個外來者的身份抒發在居住國的感受。」[12]
2. 第二個階段也就是現階段。現階段由於網路還不是十分普及,網路在社會生產中起的作用也不大。所以現在的網路文學還只是主要起著娛樂和消遣的作用。只有小部分反映時代精神的文學作品,而且這些文學作品大多比較粗糙。所以現階段的網路文學可以稱它為「卡拉OK文學」。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網路寫手正用他們飽含心血的文字來澆灌這朵網路文學之花,在這個階段我們看到網路文學的希望。
3. 從發達國家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世界裡網路將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強大的網路能給網路文學帶來成熟。筆者認為那時期的網路文學最大的職責就是反映高科技時代整個社會的精神和人們的心態及精神面貌。那時期才是真正的「網路文學」。
何為「網路文學」?筆者認為「網路文學」就是用電腦等高科技文字輸入工具寫作,以網路語言或傳統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及寫作主體精神面貌,給人審美感受,影響人和精神世界的藝術。

⑵ 中國網路文學走出國門走紅海外,意味著什麼

中國的網路文學走出國門走紅海外意味著我國又有一項特色文化成功輸出到了世界上,其實一般外國人很難深入了解到中國的特色文化,傳統文學太高端,就算翻譯成世界名著也不容易普及,而網路文學老少皆宜,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裡面都有,傳播到國外以後,更容易讓外國人了解中國的特色文化。網路小說中除了故事以外還有很多描述中國傳統的內容,這也算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種證明。

一、走紅世界的網路文學

網路文學從前幾年就開始走向世界,記得第1部被翻譯大火的網文應該是盤龍,這本以西方魔法為背景的小說吸引了很多外國人閱讀,翻譯這篇網文的賴靜平還得到了眾籌,成立了一個翻譯網文的文學網站。

三、網路文學走紅意味著什麼

這就意味著我國的文化被更多的外國人知道了,比如之前外國人覺得中國很神秘,但他們在看了網文以後,就會對中國有更多的了解,網文有很多的修真、歷史、都市小說,這些小說都包含了中國的各個狀態,非常有利於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⑶ 網路小說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哪些影響

網路小說的產生是中國一種必然的趨勢。網路時代的特徵就是草根化,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網路上創造小說。與傳統文學不同的是,小說已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而且有很多人一直在創作。

⑷ 網路小說我說呢要篡改中國神話,是不尊重民族文化嗎

神話是一個文化的根,在體現文化特點的同時,對孩子的人生價值觀有直接影響。可一些網路小說的作者為追求流量卻肆意篡改中國神話。這種行為就是為一時之利,斷絕文化之根。

被網路小說篡改的神話有一條完整的時間線和體系:

盤古開天→龍鳳初劫→女媧造人→巫妖大戰→三皇五帝→封神時代→西遊計劃假如你看過這些小說就會明白,被篡改的神話影響有多大,在盤古開天和龍鳳初劫兩個階段還好,到了女媧造人時代三觀就徹底被顛覆了。

被篡改的神話

女媧造人:別有用心

女媧被儒家認為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傳說中她仁慈善良,不但摶土造人,還在人類最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煉石補天。

可就是這么個美麗善良的女神卻在網路小說里變成了妖怪的老祖宗,造人是為了獲得功德成聖,目的達到後人類就被拋棄了,即使被其他種族屠殺時無動於衷。這還是人類的母神嗎?

一個善良的人一定有個善良的母親,一個利益至上的母親會孕育一個善良的的文明嗎?

巫妖大戰:殘忍好殺

中國文化的神在神話中都是有愛心的,他們為了眾生可以放棄生命,可這些神在網路小說中卻紛紛化身妖魔,句芒、蓐收、後土等善良的神變成了12祖巫,東皇太一堂堂楚國最高神變成妖族領導人。兩撥神不但不守候人間,還殘殺人類煉製法寶。

英雄仰慕的必然是英雄,強盜崇拜的必然是強盜,我們原來的神話,女媧是溫柔善良的母親,伏羲是為家奮不顧身的父親,聖人是充滿智慧的爺爺。擁有這樣家庭的文明必然是善良的。

而現在經這些小說家篡改,智慧、善良、奉獻已經遠離了神,自私、愚蠢、冷漠才是他們的座右銘。從小聽著這樣故事的人,長大還能指望他善良嗎?

現狀:被篡改的神話人盡皆知,善良的神瑟瑟發抖

現在在瀏覽器搜一下中國神話,這些被篡改的神話鋪天蓋地,以他們為背景的游戲也數不勝數。而那些善良的神卻瑟瑟發抖隨時會被遺忘,70、80、90還知道這些善良的神,但當00、10、20後想知道自己文化時,網路游戲會告訴他們一個貪婪、自私的世界。

所以我們不應一味的追求流量而篡改神話,中華文化的未來應該在智慧、善良、奉獻的神的懷中長大。

⑸ 網路小說屬於新時代的文化創新嗎對社會有何意義呢

⑹ 網路文字對傳統文學的影響

網路文字例:神馬;納尼等 [520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

由於網路語言風趣、幽默、具有時代特色、符合年輕人的性格特點。
積極影響:由於其風趣幽默的特點,會給人們的交流增添趣味並且網路語言也豐富了我們的語言,譬如說每年都有一些新詞被編入漢字字典,而這些字都主要有網路興起和傳播的,有利於我們在新時代話語圈裡進行交流和溝通,代表著時代的潮流。譬如2011年《新華字典》最新的第11版就將「房奴」、「曬工資」、「秀場」、「學歷門」等新詞收入。

消極影響:網路語言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和復雜性,諸如火星文的一度泛濫,和使用大量的錯別字等,影響到了人們平時的正常交流和溝通,有時存在大量的暴力、惡俗話語,充斥著網路暴力。且我個人認為:一個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復興,不是取決於它吸收了多少外來文化的精華,而是取決於這個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液。在與時俱進的同時,不能讓民族文化在我們的敷衍中淪為失落的文明。

⑺ 網路文學值得被提倡嗎

我覺得網路文學值得被提倡,但是需要一定的規范性。

眾多作品中「追夢人」奔跑的身影和幸福的笑容,生動展現了人民生活的美好前景和民族復興的光明未來。這些有根底、有生氣的作品,體現出優秀網路文學「強大生命力」和「神聖使命感」的完美融合,體現出優秀網路作家對精品化的自覺追求,同時也體現出網站工作者的付出和奉獻。

⑻ 相較於傳統文學,網路文學的優勢和劣勢有哪些

優勢:容易商業化產業化,來錢快,受眾廣,載體多樣,容易形成文化輸出。

劣勢:野蠻生長良莠不齊,不受重視常常被抄襲、一刀切、和諧,為了賺錢和更新速度灌水嚴重,日常因為商業本質和缺乏文學性被質疑不是文學。

最初的網路文學幾乎是跟阿里巴巴同時誕生的,甚至更早一點。後來很多作者選在天涯論壇,起點,還有幻劍書盟等發表作品,這些網站走出來很多知名的作家。像當年明月,就是出自天涯,寫鬼吹燈的天下霸唱,也是起點中文網的作者,若是沒有網路,他們或許一輩子只能是默默無聞,喜好文學的愛好者罷了。

所以,網路給了無數文學愛好者一個講述自己內心世界的窗口,讓無數被埋沒的愛好者走上了職業作家之路。而網路文學,不僅門檻很低,寫小說的手法也千奇百怪,非常大膽,也帶來了低質量與重復的不利局面。

早期的網路文學作品,與傳統文學接軌,很多作品都有傳統文學的功底,比如熟知的甄嬛傳,其文字水平很高,天下霸唱寫的小說,文字語言非常精煉,不是一般網路小說可比的。

現在的網路小說,由於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很多人在手機上看小說了,所以產生了「無線向小說」,也就是只講故事發展,純粹的以讀者與娛樂為主。還有「輕小說」,「漫畫小說」,「宅小說」等。說白了,就是網路小說根據讀者的反應來打造文本,主動權往往在讀者那裡,而傳統文學,主動權往往在作者這里。

現在網路文學已經是一種潮流和主流,與傳統文學並重。中國作家協會已成立了網路作協委員會,各地也成立了網路作家協會,知名網路作家唐家三少,更是成為一顆閃亮明星,擔任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等。可見,國家對網路文學的重視。

⑼ 網路文學的出現對讀者們有哪些影響

網路文學是以網路為載體的文學作品,其本身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網路文學是依託現代互聯網平台,藉助新媒體傳播媒介與文本超鏈接技術興起發展的,用戶付費閱讀是他的主要盈利模式。它很快憑借自己獨特的優勢收獲了一大批讀者,但我們都知道一個新事物的出現都具有兩面性,它的出現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但也給人們帶來了不少麻煩,有的人看網路小說是為了打發時間,而有些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的人則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可見網路文學的出現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

先說說積極影響:

第一,某些小說中會有不少有趣的知識,比如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歷史小說來獲得一些真實的歷史知識,也可以在科幻小說學到一些在課堂中學不到的科學知識點,網路文學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人們獲得知識的途徑 。


第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讀者在閱讀網路小說時,其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情節很容易讓人過度沉迷以至於忘記了時間,打亂生活節奏,尤其是一些學生,過度沉迷網路小說會影響他們的思維,耽誤自己學習安排,成績也會不斷下降

⑽ 網路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要全)

網路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主要表現在:一、網路深深的改變了幾千年以來統治階層對文化的壟斷,使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輕松的獲取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識,沒人再可以像封建社會一樣壟斷和鉗制知識和信息。二、網路深深的改變了人們的社會意識,在知識和信息面前的平等
改變了千百年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傳統觀念,社會平等和民主的觀念替代了基於因對知識佔有不同而分化出的「勞心者」和「勞力者」的落後觀念。三、知識的創造、更新飛速膨脹,第一次呈現出非線性的爆炸式發展,今天一天的知識量可能超過過去一年的知識,今天小孩子可輕松知曉的東西可能要超過過去七八十歲的老人。四、網路無時差的傳播速度使國家、地區、族群、貧富等的文化差別趨於減小,地球第一次變成一個村莊。五、普通人通過網路發聲第一次可以影響到國家的政策,如03年孫志剛事件直接影響到我國的收容遣送制度,周久耕的天價煙直接導致了貪官的垮台等,人人都能肩負起監督的責任,這是一個國家進步和發展的標志。

熱點內容
有什麼好看的bl小說 發布:2025-01-17 21:52:41 瀏覽:194
小說裡面超好聽的名字大全 發布:2025-01-17 21:33:44 瀏覽:235
2011年的十大玄幻小說 發布:2025-01-17 21:32:07 瀏覽:363
凡爾納科幻小說成為現實 發布:2025-01-17 21:29:56 瀏覽:785
關於系統的魔法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7 21:20:26 瀏覽:1000
雲敖的小說哪個好看 發布:2025-01-17 21:08:16 瀏覽:610
養龍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17 20:56:25 瀏覽:662
總裁殺手妻小說免費全文閱讀目錄 發布:2025-01-17 20:50:16 瀏覽:692
穿越小說系統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7 20:37:05 瀏覽:796
好看的男主修魔的小說 發布:2025-01-17 19:35:15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