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作家查良鏞
⑴ 查良鏞怎麼讀
查良鏞讀作:zhā、liáng、yōng。金庸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海寧,畢業於劍橋大學,中國武俠小說作家、企業家。他被譽為中國「香港四大才子」,更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他於1950年代起,以筆名「金庸」創作武俠小說,著作屢次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贊。著名作品有《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等。
金庸武俠小說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無可比肩的暢銷書,其在征服了無數讀者的同時也掀起學術界對其進行研究的熱潮。在21世紀,對金庸武俠小說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挖掘,追問其廣泛流行的根源,闡述和歸納其特有的藝術特徵,正確評價金庸武俠小說的藝術特徵,把握當下文壇的創作及評價趨向,都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金庸武俠小說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是它對傳統武俠小說的升華和超越。
⑵ 金庸先生是誰
金庸,本名查良鏞,祖籍浙江海寧,是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他所寫的小說以名字被稱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⑶ 金庸的代表作有哪些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之一、武俠小說泰斗。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因病於養和醫院逝世,亨年94歲。
金庸的代表作主要指他創作的武俠小說,主要有十五部,完成於1955年至1972年之間。
具體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
⑷ 《射鵰英雄傳》作者是
金庸。
《射鵰英雄傳》中,伴隨老頑童和瑛姑感情悲劇的,有一首《四張機》: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金庸的小說中經常會使用一些古人詩詞,小說的流行反過來又推動了大眾對古詩詞文化的了解。
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如今已是人盡皆知,不過很多人是從《神鵰俠侶》中李莫愁的口中聽來,卻不知道是出自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
金庸介紹
金庸(1924年—2018年),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
1946年秋,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18年10月30日,在中國香港逝世,享年94歲。
⑸ 金庸是著名的作家,金庸的籍貫是哪裡
金庸的籍貫是浙江省海寧市,金庸出生於1924年,在1948年的時候移居到了香港,金庸是一個比較知名的小說家。
⑹ 金庸《俠客行》簡介.
俠客行簡介:
孤懸海外的俠客島,每十年即派出賞善罰惡二使來到中原,強行邀請武林各大門派掌門人赴島喝臘八粥。
凡不接受邀請的門派皆被二使斬盡殺絕,而去了俠客島的掌門人又個個渺無音信。三十年過去了,又到了二使再現江湖的日子,神州武林談虎色變,人心惶惶。
流浪兒狗雜種偶然獲得玄鐵令而被玄鐵令主謝煙客搶上摩天崖。九年後又陰差陽錯地被長樂幫軍師貝海石尊為幫主石破天。
石破天天性純朴,憨厚老實,對江湖險惡和莫測人心渾然不覺。黑白雙俠的兒子石中玉與石破天相貌酷似,卻天性輕浮,舉止瀟灑,巧舌如簧,因調戲雪山派掌門人的孫女,闖下大禍,四處躲避雪山派的追殺。他二人相同的外貌常常被人混淆不清,弄出許多誤會和沖突。
在兩人周圍又簇擁著一群性格迥異的美麗少女江湖怪俠丁不三的孫女叮叮當當,雪山派掌門人白自在的孫女阿秀,長樂幫侍女侍劍,皮影藝人歡歡樂樂,她們或溫情纏綿柔腸百轉,或俏皮個性我行我素,或精靈古怪行為詭異,或冰雪聰明慧眼識人,或一往情深以心暗許。
少男少女的戀情深深陷入野心家和陰謀家布置的陷井之中,武林各門派的切身利益與純真的情感糾葛在一起,演繹了人世間的悲喜劇,有愛有恨,有血有淚,有生有死,到頭來善有善報,惡有惡果,大愚原來是大智,大巧反而成拙,吃虧原來是福。
憑著至真至純至善的秉性,男主人公石破天不是在何處,只能悲愴地仰天長問:「我是誰」。不僅獲得了真正的愛情,同時最終破解了俠客島之迷,但卻始終不知生身父母。
(6)武俠小說作家查良鏞擴展閱讀
《俠客行》的寓意相當深刻。小說通過不識字的石破天居然能破譯石壁上那首詩所包藏的絕頂武功,給人豐富的啟示。它的矛頭指向包括傳統經學在內的各種教條主義、繁瑣哲學、經院氣的解讀模式。
創作背景
1965年,當《天龍八部》還在《明報》連載時,《俠客行》就已開始在《明報》每周贈送的《東南亞周刊》上連載。1977年7月該書修訂完稿,金庸寫了該書的後記。
這部小說的書名是由詩人李白的同名古言詩而來,小說的內容也與那首詩作密切相關。不過,小說的情節並非是對李白詩作的演繹和注釋,而是對這一詩作作了出人意料的安排。
⑺ 金庸是誰
金庸,原名是查良鏞,金庸是他的筆名,生於浙江,祖籍是江西,不過後來移居香港,以「當代武俠小說作家」的身份十分出名,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代表作有很多,比如《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曾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和劍橋大學。
⑻ 金庸是什麼時候死的
金庸還沒死。
金庸
原名查良鏞,1924年2月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出身望族。
大學主修英文和國際法。畢生從事新聞工作,曾在上海《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記者、翻譯、編輯。
1959年創辦香港《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歷35年,期間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
所獲榮銜甚多,包括:
1981年英國政府O.B.E.勛銜,褒揚其對新聞事業及小說寫作的貢獻;
1986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博士,表揚其對社會工作及文學創作的成就;
1988年香港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名譽教授;1994年北京大學名譽教授;以及1996年劍橋大學榮譽院士等。
金庸的作品有《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雪山飛狐》、《飛狐外傳》、《倚天屠龍記》、《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等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並且都被改編為電影、電視連續劇、廣播劇、舞台劇等。
其中若干作品已被譯成英文、泰文、越文、法文、馬來文、韓文等在海外流傳,其作品銷路長期高踞華人社會之榜首。金庸武俠小說創造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一個難解之謎。上至政府首腦要員、文人墨客、學者教授,下至農夫民工小販,從中國到美利堅,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層出不窮的金庸迷。
⑼ 「一代大俠」金庸的誕生:查良鏞是怎麼寫起武俠小說的
2018年10月30日,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明報創辦人、一代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筆名:金庸)在香港去世,享年94歲。
1954年,香港發生一場轟動一時的武術比賽,太極派與白鶴派因門戶之見發生爭執,互不相讓,白鶴派的陳克夫向內地來的太極派吳公儀下戰書,以比武分高下,兩派掌門人簽下了生死狀。因香港禁止擂台比武,地點設在一水之隔的澳門。此事在香港引起很大反響,至少有五千人赴澳門等候開場,不僅是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也成為當時報紙爭相報道的題材,《新晚報》幾乎每天都有相關報道。
1月17日下午,這場引人注目的比武在澳門新花園拉開帷幕,兩派高手在擂台上只打了短短兩個回合就以吳公儀一拳擊中陳克夫致其鼻子流血而告終。但比武引起了難得一見的轟動,當天《新晚報》出「號外」報道比武結果,一上市即被搶購一空。
比武觸動了新華社香港分社主管左派報紙宣傳工作的金堯如,他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既然市民對比武的興致如此高漲,何不趁熱打鐵,在左派報紙推出武俠小說連載,招徠讀者,擴大發行量呢?1949年以後,武俠小說以其荒誕無稽在內地被禁,但金認為,左派報紙如果能打破清規戒律連載武俠小說,必可吸引大量港澳讀者,以改變銷量的困境。他在新華社宣傳會議上提出以武俠小說吸引人民來接受「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建議,與會者均表支持。宣委會作出決定,由《新晚報》作為試點先去辦。當時《新晚報》的羅孚和《文匯報》的廖一原等都在座。
此前,《新晚報》「天方夜譚」欄目連載唐人(嚴慶澍)的《金陵春夢》,「下午茶座」連載其另一部小說《 *** 》,吸引了大量讀者,但從未登過武俠小說。1月19日,即比武結束第三天,《新晚報》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出「本報增刊武俠小說」的預告。20日,陳文統的《龍虎鬥京華》就在「天方夜譚」開始連載了,署名「梁羽生」。這是梁羽生的處女作,也是成名作,標志著新派武俠小說的誕生。小說一共連載了7個月,在讀者中引起意想不到的熱烈反響,梁羽生一炮走紅,《新晚報》銷量看漲。
梁羽生
《書劍恩仇錄》:故鄉傳說
從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到《草莽龍蛇傳》,查良鏞都是忠實讀者,他從未想過自己也要上陣。1955年2月初,羅孚和「天方夜譚」的編輯忽然向他緊急拉稿,說《草莽龍蛇傳》已連載完了,必須有一篇武俠小說頂上,而梁羽生顧不上,寫稿之責非落在他頭上不可。他從來沒寫過武俠小說,甚至連小說也沒有寫過,遲遲不敢答應。經不起他們的勸說,查良鏞只好答應了,打電話到報館,報了個題目《書劍恩仇錄》,但從哪裡寫起,他還沒想好。
2月7日,發稿的日子到了,編輯派了一個老工友上門來等,在當夜九點前無論如何要有一千字的稿子,否則明天的報上就有一塊空白了。老工友觸發了他的靈感,他便從塞外古道上一個「年近六十,須眉皆白,可是神光內蘊,精神充沛」的老者寫起,先把這個工友打發走再說。所以他說,「如果我一開始寫小說就算是文學創作,那麼當時寫作的目的只是為做一件工作」。
2月8日,《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的「天方夜譚」版開始連載,署名「金庸」,每天一段,直到1956年9月5日,共連載了574天。
「鏞」字拆成兩半就是「金庸」,他自稱「沒有什麼含意的」。金庸橫空出世,從此世人往往只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鏞。
作為武俠小說家的金庸從1955年2月8日出場,這一年他已年過而立。雖然早就離開了故鄉,但故鄉在他的夢里夜夜縈回,母親、父親、兄弟姐妹,故鄉的風物人情、民間傳說深埋在一個漂泊異鄉的遊子心中。遙望江南,那是他永遠的愛和痛。「如果你到過江南,會想到那些燕子,那些楊柳與杏花,那些微雨中的小船。」這正是他落筆寫《書劍恩仇錄》時的心境。當他寫下第一部武俠小說時,他想到的是遙遠而親切的故鄉,那裡有海寧潮、母親和從小熟悉的傳說。
故鄉一直流傳,乾隆皇帝本是海寧陳閣老的兒子。雍正皇帝生了個女兒,用調包計換去了陳家的兒子,乾隆實際上是漢家的血脈,這傳說越數百年而不衰,從小銘刻在金庸的心裡。故事輪廓由此而來,從家國恨到兒女情,江湖、江山、英雄美人、民族恩仇……一一展開。他對母親的思念情不自禁,陳閣老夫人的名字最初連載時叫「徐惠祿」,與他母親的名字僅一字之差,以後修改出版時改為「徐潮生」。
「我是浙江海寧人,乾隆皇帝的傳說,從小就在故鄉聽到的。……因此第一部小說寫了我印象深刻的故事,那是很自然的。……歷史學家孟森作過考證,認為乾隆是海寧陳家後人的傳說靠不住,香妃為皇太後害死的傳說也是假的。歷史學家當然不喜歡傳說,但寫小說的人喜歡。」
乾隆在金庸的家鄉海寧修建海塘,全力以赴,直到大功告成,造福當地百姓。但金庸將乾隆皇帝寫得很不濟,他有時感到有些抱歉。他說,乾隆的詩寫得不好,本來也沒多大相干,只是小時候在海寧,後來在杭州,到處見到他的御詩石碑,心中實在反感,現在見到好多名畫,也到處是他的題字,不諷刺他一番,悶氣難消。寫到後面,他更是禁不住大發議論,說皇帝的話不可相信。這番話和小說的主線沒有多大關聯。
《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開始連載的兩三個星期,反應平淡,沒有引起特別的轟動,刊載一個多月後,情況逐漸發生變化,曲折、起伏的情節打破了平淡的局面,深深吸引著讀者,他們一路追著讀下去。1950年南下香港、在上海《申報》做過編輯的董千里則說,「書劍」最初在報上連載時,他從頭到尾均未錯過,深佩作者之才,由此結識。
金庸收到大量讀者來信,幾乎每天都有,如果當天他擺了一個烏龍,次日的來信一定會多些,他寫到言伯乾與文泰來大戰,不經意用了「雙目如電」,此後三天收到七封信,都說言伯乾的一隻眼已被余魚同射瞎了。有地址的讀者來信,他會陸續回復。
電影界的朋友、中聯公司總經理劉芳與太太天天爭著看《新晚報》上的連載,中聯很想把它改編成電影。緬甸仰光的讀者來信說,當地有好幾位說書人以「書劍」為壓軸,頗得聽眾的歡迎。海外有兩家中文報紙逐日轉載。
data-filtered="filtered" 金庸
繼梁羽生之後,金庸將武俠小說推向又一個 *** ,而且大有後來居上之勢,不僅在香港大有讀者,東南亞一帶也有很多人爭相閱讀。「游戲文字,居然有人喜愛」,令他意想不到。他最初答應羅孚只是試試而已。
有些讀者把書中的人物當真實的人那樣看待,真誠地為他們擔心,為他們抱不平。金庸說寫這書時,確是把自己當作了「紅花會」的一分子來設想,算是個小頭目吧。「紅花會」群雄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水滸》的一百零八將,結局也有《水滸》的痕跡。在此之前,他從未寫過任何小說(讀大學時寫的《白象之戀》是應征之作,他沒有算在內),下筆之時不知不覺會受到他從小熟悉的《水滸》影響,也受到許多外國小說的影響,有時乾脆就在模仿,既有模仿《紅樓夢》的,也有模仿《水滸》的。丫頭喂陳家洛吃東西,就是抄《紅樓夢》的。
在《書劍恩仇錄》的主角陳家洛身上,隱約可以看到近代以來兩個海寧籍歷史人物蔣百里、徐志摩的影子。金庸說海寧不出武人,即使是軍事學家蔣百里,也只會講武,不大會動武。他們性格中都有一些憂郁色調和悲劇意味,也都帶著幾分不合時宜的執拗。其實,在陳家洛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一些性格。在這個虛構人物的身上,寄託了作者的某些理想。「又要做讀書人,又要做革命首領,又要做政治家,既是富家公子,亦是草莽英雄,又重事業,又重愛情,即使在感情問題上,愛姊姊還是愛妹妹也糾纏不清。」
(陳家洛)不是一個成功的人物,但是他反映了許多知識分子的理想、抱負、幻想、幻滅;反映了他們的天真心態,可取之處與弱點。1
從此,金庸——一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讀書人,在經歷動盪亂世之後,獨自在異鄉通過武俠小說展開他對人性無限豐富的獨特理解。他的出現幾乎改變了武俠小說難登大雅之堂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