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描寫古代小說詞彙集

描寫古代小說詞彙集

發布時間: 2022-12-20 21:18:09

1. 小說里描寫古代女子的詞語,有哪些

【色:】茜素青色,水藍色,月白色,鵝蛋,深蘭色,妃色,硃色,藕荷色,芙蓉色,煙羅紫,石榴紅;絳紫色;水綠色;湖藍色;冰藍色;品竹色;蔥綠色;乳白色;象牙白色;澹澹色;蓮青色;煙霞色;赭紅;玉渦色;櫻紅;湖碧;羽藍色;蜜合色;月藍色。
【材質】滾雪細紗; 南天XX色蘇綉; 蜀錦; 煙紗散花裙; 金絲軟煙羅; 滾雪細紗; 織錦, 羅綢 ;銀霓紅細雲錦廣綾合歡上衣;——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宮絛;——八幅鑼裙;——迷離繁花絲錦;——曳地望仙裙;——裙上用細如胎發的金銀絲線綉成攢枝千葉海棠和棲枝飛鶯,刺綉處綴上千萬顆真珠,與金銀絲線相映生輝、貴不可言.——廣袖上衣綉五翟凌雲花紋,紗衣上面的花紋乃是暗金線織就,點綴在每羽翟鳳毛上的是細小而渾圓的薔薇晶石與虎睛石,碎珠流蘇如星光閃爍,光艷如流霞,透著繁迷的皇家貴氣。臂上挽迤著丈許來長的煙羅紫輕綃,用金鑲玉跳脫牢牢固住;——曳地望仙裙;——素雪絹雲形千水裙;+——霞影紗;——撒花軟煙羅裙;——逶迤白梅蟬翼紗;——孔雀氅是去年上元節時欽賜的海外貢物。說是氅,實則尚有衣裙。據聞,一套皆是以孔雀初生細羽捻入天蠶冰絲織成,間又雜以極細赤金絲。疊領,廣袖,裙擺有十幅寬,後拖一襲曳地大氅。織綉精妙,幾殆鬼工。色澤肌理,皆與真正的孔雀羽毛別無二致。光線下角度轉側,有不同光彩。衣上罥以銀泥,飾以明璫,綴以七寶。腰間束以四指寬的辟塵蒼佩流蘇絛。大氅展開,便是完整的一副雀尾屏;蜀錦向來被贊譽「貝錦斐成,濯色江波」,更何況是金錯綉縐的蜀錦,蜀中女子百人綉三年方得一匹,那樣奢華珍貴,一寸之價可以一斗金比之。;————雲霏妝花緞織的海棠錦衣;——煙蘿紗衣;——銀紋蟬紗絲衣;——青煙紫綉游鱗拖地長裙----金羅蹙鸞華服 ---緋羅蹙金刺五鳳吉服-- 玫瑰紅蹙金雙層廣綾長尾鸞袍 ---- 木蘭青雙綉緞裳--- 桂子綠齊胸瑞錦襦裙--- 翠藍馬面裙 -- 粉霞錦綬藕絲羅裳 --- 累珠疊紗粉霞茜裙 --- 青緞掐花對襟外裳--- 五色錦盤金彩綉綾裙 --- 玫瑰紫牡丹花紋錦長衣 -- 曳地飛鳥描花長裙 --- 藤青曳羅靡子長裙 鐵銹紅撒亮金刻絲蟹爪菊花宮裝--- 煙霞銀羅花綃紗長衣 -- 蓮青色夾金線綉百子榴花緞袍 -- 晚煙霞紫綾子如意雲紋衫 -- 鏡花綾披帛-- 玉色綉折枝堆花襦裙 -- 月白蝶紋束衣 --錦茜紅明花抹胸 -- 金絲八寶攢珠髻,--朝陽五鳳掛珠釵---,--赤金盤螭巊珞圈,--豆綠宮滌雙魚比目玫瑰配,---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翡翠撒花洋縐裙
【步搖】

珍珠碧玉步搖

蝴蝶步搖
鏤空飛鳳金步搖
蝙蝠紋鑲琉璃珠顫枝金步搖
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紅翡滴珠鳳頭金步搖
金累絲紅寶石步瑤
金海棠珠花步搖
雙鳳銜珠金翅步搖
鎏金穿花戲珠步搖
金鳳出雲點金滾玉步搖
鳳凰展翅六面鑲玉嵌七寶明金步搖
孔雀銀步搖,
四蝴蝶銀步搖,
富貴雙喜銀步搖,
雲鬢花顏金步搖,
麗水紫磨金步搖,
紅翡滴珠鳳頭金步搖,
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球形珍珠步搖,
金海棠珠花步搖,
水晶步搖,
玉垂扇步搖,
玉蝴蝶紋步搖,
鎦金點翠步搖,
銀質四蝶步搖,
鎏金穿花戲珠步搖,
菊花紋琺琅彩步搖,
金累絲紅寶石步瑤
【裙子】
翠綠莎純裙

藍語芊紗裙
白御寞炎裙
紫燕紛月裙
嵐媛藍色水霧裙
嵐媛青綠百褶裙
碧霞雲紋聯珠對孔雀紋錦衣、
--鏤金絲鈕牡丹花紋蜀錦衣、
--暗花細絲褶緞裙、
--金絲織錦禮服、
--煙雲蝴蝶裙、
--撒花純面百褶裙、
--蘇綉月華錦衫、
--四喜如意雲紋錦鍛、
--挑絲雙窠雲雁裝、
--碧霞雲紋霞帔、
--翡翠撒花洋縐裙、
--鏤金百蝶穿花雲錦襖、
--烏金雲綉衫、
--蝶戲水仙裙衫、
--軟銀輕羅百合裙、
【釵】
碧玉瓚鳳釵
碧玉瓚鳳釵
梅花琉璃釵、
八寶翡翠菊釵、
珍珠釵
蜜花色水晶發釵
金絲八寶攢珠釵
鏤空蘭花珠釵
朝陽五鳳掛珠釵
金雀釵
纏枝釵
三翅鶯羽珠釵
鏤空雕花水晶釵
五鳳朝陽掛珠釵
寶藍吐翠孔雀吊釵
白玉嵌紅珊瑚珠雙結如意釵
花穗釵,
纏枝釵,
金雀釵;
鎦金點翠釵,
點翠嵌寶大發釵,
琺琅銀釵,
雙鳳紋鎏金銀釵,
累絲珠釵,
寶藍點翠珠釵,
五鳳朝陽桂珠釵
水晶銀晶御鳳釵
--金鑲珠石蝴蝶簪
--金鑲珠寶蝴蝶簪
--銀鍍金嵌珠寶蜻蜓簪
--銀鍍金嵌寶玉蟹簪
--嵌珠珊瑚蝙蝠花簪
--銀鍍金嵌寶蝴蝶簪
--銀鍍金穿珠點翠花簪
--金鑲珠寶蟾簪
--金鑲珠寶半翅蝶簪
【頭飾】:碧玉瓚鳳釵,——羊脂色茉莉小簪,——紅梅金絲鏤空珠花;——鏤空蘭花珠釵;——碧玉玲瓏簪;——鑲嵌珍珠碧玉步搖;——乳白珍珠瓔珞;——海棠滴翠珠子碧玉簪;——空雕花的芙蓉玉環;——垂珠卻月釵;——紅翡滴珠鳳頭金步搖;——紅珊瑚番蓮花釵;——點翠嵌珍珠歲寒三友頭花簪;——金鎦銀鑲黑曜石蜻蜓草蟲頭,——石榴包金絲珠釵
金絲香木嵌蟬玉珠 一色宮妝千葉攢金牡丹首飾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 累絲珠釵 寶藍點翠珠釵 碧玉滕花玉佩 雲腳珍珠卷須簪
燒藍鑲金花細 紅翡翠滴珠耳環 赤金嵌翡翠滴珠護甲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赤金寶釵花細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溜銀喜鵲珠花 金累絲托鑲茄形墜角兒 鏤金菱花嵌翡翠粒護甲 銀鳳鏤花長簪 白銀纏絲雙扣鐲 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珠花簪,金簪戴玉簪
【耳掛】
白玉耳墜,

金鑲東珠耳墜,
金鑲紅寶石耳墜,
赤金纏珍珠墜子,
紅翡翠滴珠耳環,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藍寶石南洋珍珠耳環
【手鐲】
珊瑚手釧,

絞絲銀鐲,
白銀纏絲雙扣鐲,
金鑲玉手鐲,
金鑲九龍戲珠手鐲,
嵌寶石雙龍紋金鐲,
藍白琉璃珠鑲嵌金腕輪;
絞絲銀鐲,
白銀纏絲雙扣鐲,
金鑲玉手鐲,
金鑲九龍戲珠手鐲,
嵌寶石雙龍紋金鐲,
【項鏈】
瑪瑙項鏈,

嵌珠金項鏈,
孔雀綠翡翠珠鏈,
赤金盤螭巊珞圈;
【香爐】
青花纏枝香爐,
錯金螭獸香爐,
綠釉狻猊香爐,
紫銅鎏金大鼎,
鎏金百合大鼎,
鏤空雕銀熏香球,
鎦金鶴擎博山爐,
青鶴瓷九轉頂爐,
鎏金異獸紋銅爐,
金獸熏爐,
纏枝牡丹翠葉熏爐,
金琺琅九桃小薰爐,
【宮扇】
六菱紗扇,

扇水墨團扇,
牡丹薄紗菱扇,
泥金真絲綃麋竹扇,
織金美人象牙柄宮扇,
半透明刺木香菊輕羅菱扇
【-衣裳:】

--梅花紋紗袍、

--娟紗金絲綉花長裙、
--絲綢罩衣、
--菊紋上裳、
--百褶如意月裙、
--流彩暗花雲錦宮裝、
--金銀絲鸞鳥朝鳳綉紋朝服、
--翠紋織錦羽緞斗篷、
--縷金挑線紗裙、
--銀紋綉百蝶度花裙、
--撒花煙羅衫、
--百花曳地裙、
--雲紋縐紗袍、
--藕絲琵琶衿上裳、
--紫綃翠紋裙、
--軟毛織錦披風、
--織錦鑲毛斗篷、
--素絨綉花襖、
--捻金銀絲線滑絲錦被、

--刺綉妝花裙、
--薄羅長袍、
--勾勒寶相花紋服、

--縷金百蝶穿花雲緞裙、
--宮緞素雪絹裙、
--刻絲泥金銀如意雲紋緞裳、
--琵琶襟上衣、
--雲雁細錦衣、
--彈花暗紋錦服、
--妝緞狐肷褶子大氅、
--八答暈春錦長衣、
--對襟羽紗衣裳、
--八團喜相逢厚錦鑲銀鼠皮披風、
--雲霏妝花緞織彩百花飛蝶錦衣、
--織錦皮毛斗篷、
--碧霞雲紋聯珠對孔雀紋錦衣、
--鏤金絲鈕牡丹花紋蜀錦衣、
--暗花細絲褶緞裙、
--金絲織錦禮服、
--煙雲蝴蝶裙、
--撒花純面百褶裙、
--蘇綉月華錦衫、
--四喜如意雲紋錦鍛、
--挑絲雙窠雲雁裝、
--碧霞雲紋霞帔、
--翡翠撒花洋縐裙、
--鏤金百蝶穿花雲錦襖、
--烏金雲綉衫、
--蝶戲水仙裙衫、
--軟銀輕羅百合裙、
--漩渦紋紗綉裙、

--如意雲紋衫、
--流彩飛花蹙金翚翟褘衣、
--乳雲紗對襟衣衫、
--綉刻絲瑞草雲雁廣袖雙絲綾鸞衣、
--緞地綉花百蝶裙、
--如意緞綉五彩祥雲朝服、
--緞綉氅衣、
--五彩緙絲衫、
--立式水紋八寶立水裙、
--緞織掐花對襟外裳、
--盤金彩綉棉衣裙、
--曳地水袖百褶鳳尾裙、
--金絲白紋曇花雨絲錦裙、
--牡丹鳳凰紋浣花錦衫、
--散花百褶裙、
--古紋雙蝶雲形千水裙、
--白玉蘭散花紗衣、
--牡丹薄水煙逶迤拖地長裙、
--古煙紋碧霞羅衣、
--散花如意雲煙裙、
--煙水百花裙、
--霞彩千色梅花嬌紗裙、
--桃花雲霧煙羅衫、
--拖地煙籠梅花百水裙、
--碎花翠紗露水百合裙、
--團蝶百花煙霧鳳尾裙、
發式:
反綰髻 朝月髻
天鸞簪 雙環髻
如意高寰髻 縷鹿髻
同心髻 參鸞髻
如意高髻 望仙九鬟髻
凌雲髻 雲鬢高髻
垂髫 圓翻髻
如雲高髻 墮馬髻
雲近香髻 朝凰髻
涵煙芙蓉髻 朝陽五鳳髻
靈蛇髻 飛天髻
垂雲髻 驚鵠髻
流蘇髻 祥雲髻
朝雲近香髻 百合髻
芙蓉歸雲髻 瑤台髻
百花髻 雙髻
祥雲髻 葫蘆髻
鸞鳳凌雲髻 飛雲斜髻

2. 寫古代小說的專用名詞

古代有十二個時辰:
子;zǐ (晚上 11 時正至凌晨 1 時正)
丑:chou (凌晨 1 時正至凌晨 3 時正)
寅:yin (凌晨 3 時正至早上 5 時正)
卯:mao (早上 5 時正至早上 7 時正 )
辰: chen (早上 7 時正至上午 9 時正)
巳:si (上午 9 時正至上午11時正)
午:wu (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中午12點就是午時了)
未:wei ( 下午 1 時正至下午 3 時正 )
申:shen ( 下午 3 時正至下午 5 時正)
酉:you (下午 5 時正至晚上 7 時正)
戌:xu (晚上 7 時正至晚上 9 時正 )
亥:hai (晚上 9 時正至晚上 11 時正)

一盞茶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相當於10分鍾,一是相當於14.4分鍾

自清代以來,十八般武藝又有四種說法:
(1)指「刀、槍、劍、鏜、棍、叉、耙、鞭、鐧、錘、斧、鉤、鐮、扒、拐、弓箭、藤牌」。
(2)與(1)排列相同,唯後三件變為:代、抉、弓矢。
(3)指「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鏜、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
(4)指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鎲、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兵器。(便於記憶的方法:刀槍劍戟 斧鉞鉤叉 鎲棍槊棒 鞭鐧錘抓 拐子流星)

3. 古代小說描寫男主公的一些詞語 還有女一女二的

女主: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雲鬢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男主:邪魅狂狷、邪肆、邪佞一笑,似魔似幻、寵溺、暖如春陽、邪肆。
外貌描寫就是:刀削似的面容,眉飛入鬢,目似朗星,溫潤如玉
面如冠玉 目若寒星
…………

4. 描寫小說的四字詞語

成語吟弄風月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成語吟風詠月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成語吟風弄月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成語詠風嘲月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成語神來之筆由神靈幫助而寫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成語蛇神牛鬼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虛幻怪誕。比喻形形色色的壞人。

成語遺音余韻前人作品的餘音和韻致。形容作品美妙。

成語哀感頑艷形容作品哀怨感傷 頑:愚頑。原意是指內容凄切,文辭華麗,使愚笨和聰慧的人同樣受感動。後多用來指艷情的小說、戲曲、電影中的感人情節。

成語懸若日月宛如太陽和月亮一樣高高地掛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恆的生命力。

成語文彩四溢形容作品典雅。

成語神到之筆猶言神來之筆。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成語紙貴洛城形容作品 形容著作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同「紙貴洛陽」。

成語紙貴洛陽形容作品 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成語須眉畢現現:顯現,顯露。形容作品中人物的刻畫傳神而逼真。

成語綴玉聯珠綴:連結,拼合。形容詩詞作品文辭意境的完美。也形容完美的詩詞作品。

成語光彩奪目奪目:耀眼。形容鮮艷耀眼。也用來形容某些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的極高成就。

成語輝煌奪目奪目:耀眼。形容鮮艷耀眼。也用來形容某些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的極高成就。

成語擊缺唾壺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後也用以形容有志之士的憤慨之情。

成語千迴百折形容文藝作品或歌聲、樂曲跌宕婉轉。也形容事態的發展、前進的歷程彎彎曲曲,很不順利。

成語有血有肉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內容。多用來形容文藝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動。

成語躍躍紙上躍躍:生動形象地呈現。生動形象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寫真實生動。

成語紙上躍然躍然:生動形象地呈現。生動形象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寫真實生動。

成語含毫吮墨毫:毛筆的筆尖;含毫:將筆尖含在口中,指以口潤筆;吮墨:以口吸吮墨汁。形容構思作品或准備寫作。也指凝神遐想,進行寫作。

成語環肥燕瘦形容女子形態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藝術作品風格不同,而各有所長。

成語跳躍紙上生動形象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寫真實生動。

成語文章絕唱絕唱:指文藝創作所達到的空前造詣。形容文藝作品絕妙無比。

成語良工心苦良工:手藝高明的工匠。形容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都費盡心思。

成語良工苦心形容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都費盡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

成語不廢江河形容好作品流傳廣,多用於書面語 贊揚作家或其著作流傳不朽。

成語不登大雅大雅:高貴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廳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

成語不登大雅之堂大雅:高貴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廳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

成語傳神寫照傳神:指優美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寫照:畫像。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能生動逼真地描畫出來。

成語傳神阿堵傳神:指好的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語,即這、這個。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能得其精神。

成語餘味回甘甘:甜。餘下的味道越回味越覺得美好。形容文學或藝術作品深刻含蓄,耐人尋味。

成語擊碎唾壺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

成語別有風趣形容事物(多指文藝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調或趣味。

成語動天地,感鬼神動:感動;感:感動。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動。形容事跡或作品十分感人。

成語動天地,泣鬼神動:感動;泣:低聲哭。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動。形容事跡或作品十分感人。

成語卑陋齷齪齷齪:骯臟。形容品質惡劣。亦作「卑鄙齷齪」。

成語呼之欲出呼:叫,喊。形容人像畫得逼真,似乎叫一聲就會從畫中走出來。泛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描寫十分生動。

成語唾壺擊碎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

成語工力悉敵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敵:相當。雙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當。常形容兩個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分上下。

成語感天地,動鬼神感:感動。感動天地,使鬼神為之哭泣。形容事跡或文藝作品感人至深。

5. 寫古代小說的詞語 描寫帥哥美女的

美男子: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氣宇軒昂、氣宇不凡、面如冠玉、玉樹臨風、儀表堂堂、眉清目秀、目若朗星、風度翩翩、一表人材。
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環肥燕瘦、傾城傾國、國色天香、窈窕淑女、秀麗端莊、艷若桃李、花枝招展、溫柔可人、活潑可愛、亭亭玉立、如花似玉、軟玉溫香、蘭質蕙心、秀外慧中、楚楚動人、明眸皓齒、天生麗質。

6. 寫古代的小說常用的詞語,短語,以及一些常識

官品各個朝代不同的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游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總。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這里的太師、太傅、太保……只是對大臣的一種榮譽加銜,或死後所贈。右都御史是總督的加銜;右副都御史是巡撫的加銜;總督和巡撫是地方最高長官,兼了都御史的頭銜,就可以有彈劾權。這些都是空銜而不是實職。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它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二十七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大業三年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進士一詞初見於《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草創時期,並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這個歷史性的變化有過中肯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於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住,烏聚雲合。"

唐朝--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完備

推翻隋朝的統治後,唐王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在唐代,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後進士科尤為時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常科考試最初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稱"權知貢舉"。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采名花,稱探花使。要集體到杏園參加宴會,叫探花宴。宴會以後,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題名以顯其榮耀,所以把又把中進士稱為"雁塔題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所以,春風得意又成為進士及第的代稱。常科登第後,還要經吏部考試,叫選試。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職。唐代大家柳宗元進士及第後,以博學宏詞,被即刻授予"集賢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試落選,只能到節度使那兒去當幕僚,再爭取得到國家正式委任的官職。韓愈在考中進士後,三次選試都未通過,不得不去擔任節度使的幕僚,才踏進官場。
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如詩人白居易向顧況投詩《賦得原上草》受到老詩人的極力稱贊。但是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也不乏其人。
武則天載初元年二月,女皇親自"策問貢人於洛成殿",這是我國科舉制度中殿試的開始,但在唐代並沒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還產生了武舉。武舉開始於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應武舉的考生來源於鄉貢,由兵部主考。考試科目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類升"。

宋朝 -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改革時期

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制科和武舉。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為減少,其中進士科仍然最受重視,進士一等多數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宋呂祖謙說:"進士之科,往往皆為將相,皆極通顯。"當時有焚香禮進士之語。進士科之外,其它科目總稱諸科。宋代科舉,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進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舉放寬了錄取和作用的范圍。宋代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等;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由於擴大了錄取范圍,名額也成倍增加。唐代錄取進士,每次不過二、三十人,少則幾人、十幾人。宋代每次錄取多達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對於屢考不第的考生,允許他們在遇到皇帝策試時,報名參加附試,叫特奏名。也可奏請皇帝開恩,賞賜出身資格,委派官吏,開後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確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級考試制度。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制度。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宋太祖為了選拔真正踏實於封建統治而又有才乾的人擔任官職,為之服務,於開寶六年實行殿試。自此以後,殿試成為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並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制度。殿試以後,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宋太祖還下令,考試及第後,不準對考官稱師門,或自稱門生。這樣,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殿試後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後,還要舉行皇帝宣布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並賜宴於瓊苑,故稱瓊林宴,以後各代仿效,遂成定製。宋代科舉,最初是每年舉行一次,有時一、二年不定。實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進行考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
從宋代開始,科舉開始實行糊名和譽錄,並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從隋唐開科取士之後,徇私舞弊現象越來越嚴重。對此,宋代統治者採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譽錄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宋太宗時,根據陳靖的建議,對殿試實行糊名制。後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後,還可以認識字畫。根據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譽錄。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僅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這種制度,對於防止主考官徇情取捨的確發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於政治日趨腐敗,此項制度也就流於形式了。宋代在考試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沒有革除科舉的痼疾,反而使它進一步惡化。
宋代科舉在考試內容上也作了較大的改革。宋代科舉基本上沿襲唐制,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弊病很大。進士以聲韻為務,多昧古今;明經只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後,對科舉考試的內容著手進行改革,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所謂經義,與論相似,是篇短文,只限於用經書中的語句作題目,並用經書中的意思去發揮。王安石對考試內容的改革,在於通經致用。熙寧八年,神宗下令廢除詩賦、貼經、墨義取士,頒發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論、策取士。並把《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稱為大經,《論語》、《孟子》稱為兼經,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規定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後一場考策。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蘇軾等人的反對。後來隨著政治斗爭的變化,《三經新義》被取消,有時考詩賦,有時考經義,有時兼而有之,變換不定。

明朝 -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鼎盛時期

元代開始,蒙古人統治中原,科舉考試進入中落時期,但以四書試士,卻是元代所開的先例。
元朝滅亡後,明王朝建立,科舉制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
明代以前,學校只是為科舉輸送考生的途徑之一。到了明代,進學校卻成為了科舉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國子監學習的,通稱監生。監生大體有四類:生員入監讀書的稱貢監,官僚子弟入監的稱蔭監,舉人入監的稱舉監,捐資入監的稱例監。監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別是明初,以監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員的多不勝舉。明成祖以後,監生直接做官的機會越來越少,卻可以直接參加鄉試,通過科舉做官。
參加鄉試的,除監生外,還有科舉生員。只有進入學校,成為生員,才有可能入監學習或成為科舉生員。明代的府學、州學、縣學、稱作郡學或儒學。凡經過本省各級考試進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俗稱秀才。取得生員資格的入學考試叫童試,也叫小考、小試。童生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由各省學政主持,學政又名提督學院,故稱這級考試為院試。院試合格者稱生員,然後分別分往府、州、縣學學習。生員分三等,有廩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給膳食的稱廩膳生員,簡稱廩生;定員以外增加的稱增廣生員,科稱增生;於廩生、增生外再增名額,附於諸生之末, 稱為附學生員,科稱附生。考取生員,是功名的起點。一方面、各府、州、縣學中的生員選拔出來為貢生,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成為監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學官舉行歲考、科考兩級考試,按成績分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稱科舉生員。因此,進入學校是科舉階梯的第一級。
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闈。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考。主持鄉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一人,其它官員若幹人。考試分三場,分別於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唐伯虎鄉試第一,故稱唐解元。鄉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放榜後,由巡撫主持鹿鳴宴。席間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於鄉試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舉行。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稱春闈。會試也分三場,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由於會試是較高一級的考試,同考官的人數比鄉試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調等官,都由較高級的官員擔任。主考官稱總裁,又稱座主或座師。考中的稱貢士,俗稱出貢,別稱明經,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在會師後當年舉行,時間最初是三月初一。明憲宗成經八年起,改為三月十五。應試者為貢士。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時務策一道。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
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加上殿試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合稱三元。連中三元,是科舉場中的佳話。明代連中三元者僅洪武年間的許觀和正統年間的商輅二人而已。
殿試之後,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其餘進士經過考試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考試合格者,分別授予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先委用,稱為散館。庶吉士出身的人升遷很快,英宗以後,朝廷形成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局面。
明代鄉試、會試頭場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決於八股文的優劣。所以,一般讀書人往往把畢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做題目,只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的義理。措詞要用古人語氣,即所謂代聖賢立言。格式也很死。結構有一定程式,字數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對偶。八股文也稱制義、制藝、時文、時藝、八比文、四書文。八股文即用八個排偶組成的文章,一般分為六段。以首句破題,兩句承題,然後闡述為什麼,謂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四個段落,每個段落各有兩段。篇末用大結,稱復收大結。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經義演變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極大,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是維護封建專制治的工具,同進也把科舉考試制度本身引向絕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憤慨地說:"八股盛而《六經》微,十八房興而二十一史廢"。又說:"愚以為八股之害,甚於焚書。"

清代 -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滅亡

清代的科舉制度與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貫徹的是民族歧視政策。滿人享有種種特權,做官不必經過科舉途徑。清代科舉在雍正前分滿漢兩榜取士,旗人在鄉試、會試中享有特殊的優特,只考翻譯一篇,稱翻譯科。以後,雖然改為滿人、漢人同試,但參加考試的仍以漢人為最多。
科舉制發展到清代,日趨沒落,弊端也越來越多。清代統治者對科場舞弊的處分雖然特別嚴厲,但由於科舉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舉制終於消亡。
回答者:音花名偵探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11-13 12:00

--------------------------------------------------------------------------------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100% (1) 不好
0% (0)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唐代科舉考試的實質只是上層社會內部的權力再分配,是上層社會中的庶族從豪族手裡分權,遠不是真正的「廣開才路」,在全會社范圍內挑選人才。所謂「為國選才」幾乎只是一句空話。 唐代的科舉考試主要是在社會上層中選拔人才, 中層的都很少,更不用說下層了。
評論者: leo1234 - 童生 一級

--------------------------------------------------------------------------------

亂呀
評論者: joedie4444 - 助理 二級

--------------------------------------------------------------------------------

簡潔些會更好了
評論者: joedie4444 - 魔法學徒 一級

--------------------------------------------------------------------------------

更多>>

其他回答 共 3 條

四書五經
不知道啊,有的人背呀,考一輩子也考不上
普通的?十幾年吧.
科舉害人啊!它是封建統治的工具!!!!1
回答者:himtuipd - 童生 一級 11-13 11:33

--------------------------------------------------------------------------------

科舉簡史

隋朝的科舉情況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建立後,廣大中小地主的勢力得到加強,要求做官參政的願望也愈加強烈。科舉制度不但能滿足這種願望,而且能更廣泛地發掘、籠絡人才,因此成為政府選拔官吏的方式之一。

唐朝的科舉情況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科舉制度開始系統和完善起來。

在政府各級學館學習的生徒和不在學館的普通讀書人都可參加科舉,此外還有現任官員參加的科考等。科舉考試中,常見的科目有進士、明經、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等科,稍後又開設了制舉和武舉。

考中進士只是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下一步還要經過吏部選試合格,才被授予官職。

宋朝的科舉情況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科舉制度有了進一步的變化、發展。

科舉考試中,常見的科目有進士科、制科、詞科、明經、三史、明法、童子、武舉以及「三舍法」取士等。

宋朝進士、明經等科考試一般分為州試、省試、殿試三級。省試、殿試通過以後,朝廷便立即授予考生官職。

元朝的科舉情況

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蒙古統治者實行的科舉制度帶有明顯的民族歧視色彩。

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分為鄉試(行省考試)、會試(禮部考試)、御試(殿試)三級。在鄉試、會試時蒙古人和西北各少數民族只考兩場,而漢人則須考三場。御試時,雖然考生都考策問一道,但前兩種人僅限五百字以上,而漢人必須在千字以上。在考試內容上,漢人的題目也比較難。

明朝的科舉情況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科舉考試以進士科考試最為重要。考生通過縣試和府試後稱為童生,就可以參加進士科的正式考試,考試中必須用八股文作文章。

院試是國家科舉正式考試的最初一級,在府城或直屬省的州治所舉行。院試之後是鄉試,在京城及各省省城舉行,三年考試一次,鄉試取中的稱舉人,已經具備了做官的資格。

會試和殿試是最高一級的考試。會試由禮部主辦,在京城的貢院舉行,一般在鄉試的第二年。會試被錄取的人,稱為貢士,第一名叫做會元。貢士還要參加名義上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出榜分三甲,其中一甲賜進士及第,就是大家熟悉的狀元、榜眼、探花。中了進士,功名就到了盡頭。

清朝的科舉情況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科舉基本上沿襲了明朝的制度和考試程序。

在清朝,每逢遇到皇帝生日、登基等慶典時,還額外有加科鄉試,叫做恩科。二甲、三甲的進士殿試以後還要進行一次考試,叫朝考。

清朝科舉考試中也必須用八股文作文章。乾隆年間考試內容增加了詩賦,以後院試、鄉試、會試都必須考詩,稱為試帖詩。

7. 二字、四字古風詞語,古言小說里可以用的,越多越好

1 埋下一座城、關了所有燈。
2 你的夕陽、我的容顏、誰的三分之一年。
3 搖曳在筆尖的舞姿、是聚光燈下最濃烈的一抹艷紅。
4 我目送沿海的日落、緊抱一個醉生夢死的枕頭、游不出回憶卻學不會放手、怎麼走。
5 用一根火柴燒一座蜃樓、借這場大雨讓自己逃走。
6 躲在萬劫不復的街頭、微笑參透覆水難收。
7 睫毛下的傷城路過了誰的風景誰的心。
8 當掉的淺色寂語、你開了一家收購店、等來了遺忘的海角天光。
9 女巫親吻過的咒語破天而來、澆濕的誓言漉漉退場、我坐在海上補一張網、你伏在海底披星戴月的歌 唱。
10 等一個人、還是等一個故事。
11 泅渡一個世界、共一場生死。
12 那首關於我們的歌、你把結局唱給了誰聽。
13 你掌心華麗的**線條糾結進了誰的城池裡歡聲笑語。
14 把愛寫成兵臨城下的不朽傳奇、那麼、你會不會不辭冰雪披荊斬棘地奔赴而來。
15 把我們的故事刻在被風化的山牆上、路人看到的時候哭了。
16 你是誰朝思暮想的筆尖少年、在絕城的荒途里輾轉成歌。
17 用一千年的時間去愛你、再用一萬年的時間去忘記。
18 誰眼角朱紅的淚痣成全了你的繁華一世、你金戈鐵馬的江山贈與誰一場石破驚天的空歡喜。
19 下一世的情歌、把詞交由你填、看看你仍舊是誰高高在上的王。
20 櫥窗里盛放的琳琅滿目、是阜盛而過的年華栩栩生輝。
21 那首情歌有關風月、卻無關你我。
22 戲子入畫、一生天涯。
23 如花美眷也敵不過似水流年。
24 路過的風景、有沒有人為你好好收藏。
25 我在漫天風雪的回憶里披荊斬棘、你卻在哪一個的字典里演繹皈依。
26 繪一場生死契闊的游戲、為我們的故事寫一個結局。
27 愛爾蘭雪、土耳其藍、莫斯科眼淚。我都收藏在小小的太陽里、還有晴天和微笑。波斯灣海、維也納廳、阿拉伯傳說。我都紀念在厚厚的相集里。還有七粉和公主。
28 把悲傷掩飾得天衣無縫。
29 為誰唱離歌、對誰說情話、給誰寫天涯。
30 誰用微笑假裝自己不悲傷。
31 把醉了的明天寄託在潘多拉的琴弦、浮沉餘生虛偽地歌詠天上人間。
32 是宿命的悲、還是輪回的痛。
33 輾轉在誰的年華誰的天涯。
34 那一場盛世流年、我們守著寂寞傷得面目全非。
35 寂寞這么多、在承受的有幾個。
36 誰把誰的明媚盡收眼底、誰把誰的難過感同身受。
37 我有沒有跟你說過愛是我不變的信仰、我有沒有告訴過你愛就是永遠把一個人放在心上。
38 喜歡的歌、靜靜地聽。喜歡的人、遠遠的看。
39 過程和結局都有了、再去糾纏、連自己都覺得貪婪。
40 悲傷自找的,幸福是你給的。
41 怕冷的女子,心一定是涼的。
42 守住的是倉皇而班駁的災難、是用整個生命也敵不過的假象。
43 隻身步步海天涯、路無歸、霜滿顏。
44 如果有一雙眼睛為我流淚、我願意再次相信這個悲涼的人生。
45 星星的故事、是陪你走在人海里、卻不會讓你走丟。
46 舌間擱淺的妙蔓、是想為你舞一曲最後傾國傾城。
47 夜微涼、燈微暗、曖昧散盡、笙歌婉轉。
48 繁雜的經歷在眼角鐫刻深深的紋、我轉身雕下一朵花。
49 我徒手唱歌、你彈奏的肖邦、卻盲了我的眼。
50 我流浪了那麼久、還不想回家、因為你不在家、我便永遠沒有家。
51 那些糾纏到深夜裡的流言蜚語我不怕讓你聽到、也不怕讓全世界聽到。我是怕你聽到了、並相信。
52 只要心中有景、何處不是花香滿徑。
53 那些上演著繁華不肯謝幕的年華里開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54 來生我再來典當、來世我再來與你歃血為盟。
55 愛你、給你我生命所有的美好、然後退場、讓萬花筒燦爛你的眼瞳。
56 薔薇開出的花朵沒有芬芳、想念一個人、懷念一段傷、不流淚、不說話。
57 幸福右邊、荒蕪人煙。
58 始終在做著重復的兩件事、愛他以及守護。
59 噓、我的傷才剛剛睡著。
60 只為他放棄一座城池、在天光大亮的時候、奔赴一場或生或死的未知。
61 我想看一場盛大的流行隕落的過程、我要一直不停許願、許到滄海桑田瞬息萬變直到靠近你微笑淡晴的臉。
62 錯過的年華在北漠開出斑斕的紫薇花、卻荒蕪了輪回的春夏。
63 你走過多少條街、會想起多少次我呢。
64 一再的隱忍,一再的退讓,卻換來了盛宴上的謊言。
65 曾聽人說,回憶是一座橋,卻是通向寂寞的牢。
66 我把所有的傷心走一遍,最傷心的是你不在終點。我把所有的絕望走一遍,最絕望的是你還在起點。
67 這年頭,誰不是帶著一箱子的面具走天涯?
68 我只是難過不能陪你一起老,再也沒有機會,看到你的笑。

8. 寫古代小說的詞語 描寫帥哥美女的

我很久以前寫小說是收集到的。
不過都是女的,你看有沒有合心意的?
----------------------------------------------------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冰雪聰明、秀外慧中、蕙質蘭心、心靈手巧、傾國傾城、溫婉嫻淑、千嬌百媚、儀態萬千、出水芙蓉、婀娜多姿、出塵脫俗、娉婷嫵媚、紅顏嬌女、國色天香、花容月貌、明目皓齒、淡掃峨眉、琳艷脫俗、香肌玉膚、儀態萬端、婉風流轉、美撼凡塵、聘婷秀雅、娥娜翩躚、俏麗多姿

男的我只想到幾個:
高大威猛,玉樹臨風,文質彬彬,有稜有角,英俊瀟灑,天賦異稟,風流瀟灑,風度翩翩

。。。
就這些了,
其實你可以去查成語字典的,
想當初我也是這樣。

9. 求古風玄幻小說常用詞及解釋

先糾正一下,像你舉例的這兩個可能出現在涉及到修真、修仙等小說里,按分類看,可以是修真也可以是玄幻,玄幻有的時候是包括修真的。但是古風就不是這樣了,古風多半是指發生指古代的,古代言情或者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樣的修仙,雖然是有修仙,但那些不是重點。而在玄幻里,主角行事的基礎就是功力不斷提升。
小說里很多這方面的名詞最初是源自道教、佛教等典籍的某個名詞,原本意義我不敢說,就說一下在小說里的意思吧,這些詞彙在不同小說里的設定也不完全相同。
渡天劫,通常指修真修仙之人功力達到一定程度必須經歷的事情,因為修煉本就是逆天,所以要渡劫,渡劫成功能更進一步,失敗可能死,有的是主角渡劫失敗之後重生,還可能轉為散仙。還有的渡劫就是在說渡天劫,有的時候是把渡天劫的對象范圍擴大到很強的寶貝或者很有潛力的異獸。
轉世輪回就是字面意思,可能因為死轉世重生,也可能自己因為一些原因還沒死就跑去地府去輪回。
其他的詞彙如果不懂你再問,給你推薦幾本不同類型的小說吧,前面說了作者的設定可能會讓一些詞彙不再是原意,修煉體系也是不大一樣。

唐家三少的【惟我獨仙】、我吃西紅柿的【星峰傳說】、【星辰變】、辰東的【長生界】、【遮天】、權掌天下的【至尊狂少】、李色佛的【洪荒玄松道】、飛哥帶路的【斬天劍】

這些小說可以讓你科普一下,比如修煉體系方面(盡量貼近主流體系選的,不過作者們多少都會有些變動的地方)、比如故事背景,有的目標是修真,有的是在洪荒崛起

熱點內容
主角賜予別人強大力量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1-19 20:29:52 瀏覽:957
與惡魔同學小說閱讀答案 發布:2025-01-19 20:17:40 瀏覽:764
免費聽小說龍血戰神 發布:2025-01-19 19:43:48 瀏覽:916
都市至尊神醫林軒小說 發布:2025-01-19 19:25:35 瀏覽:542
都市系統流小說有哪些 發布:2025-01-19 19:08:52 瀏覽:188
起點玄幻小說字數排行榜 發布:2025-01-19 19:05:18 瀏覽:57
小說特種兵沈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1-19 18:33:02 瀏覽:466
穿越萬年前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1-19 16:43:52 瀏覽:390
種馬有肉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1-19 16:32:04 瀏覽:574
科幻小說標題關於愛 發布:2025-01-19 16:11:45 瀏覽: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