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說王侯哪些
Ⅰ 古代好聽的侯爺封號有哪些
古代侯爺的封號有武安侯、宣平侯、條候、留侯。
夏商時,從堯帝、舜帝至夏朝,均置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而商朝置爵三等,分別是公、侯、伯,無子、男二等。到了周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在封國內行使統治權。
各諸侯國內,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國等置執圭、執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對封邑也可以行使統治權、唯受命於諸侯。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普遍廢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實行郡縣制。
隋唐時期的封號
隋文帝置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九等;隋煬帝留王、公、侯三等爵,其餘均廢止。
唐朝,分親王、嗣王(承襲親王的為嗣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郡侯、縣侯、縣男、縣子。國公以下,均加開國字樣,如鬃郡開國侯、鬃縣開國子。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為虛封,唯加實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稅收入(後改為領取俸祿)。
Ⅱ 古代著名有哪些王侯,比如八賢王什麼的,越多越好。
商紂三公西伯(周文王)、鄂侯、鬼侯。
周開國三公周公旦、召公爽、太公望(姜子牙)。春秋五霸晉文公、齊桓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句踐。
戰國四公子楚春申君、魏信陵君、齊孟嘗君、趙平原君。漢淮陰侯韓信、絳侯周勃、漢壽亭侯關羽。
南北朝北齊蘭陵王、南齊東昏候蕭寶卷、北周隨王楊堅。
隋唐國公李淵。
五代晉王李克用。
宋違命侯李煜、鄂王岳飛。
金海陵王完顏亮。
元監國拖雷。
明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
清攝政王多爾袞。
Ⅲ 有沒有王侯小說介紹幾本看 最好是現代人去古代的
三言兩拍
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三言」「二拍」
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原是作為藝人「說書」的話本,很早就在民間流傳。到明末,一些文人對代代相傳的話本編輯、加工,並模擬話本進行小說寫作,又通過書商的大量刊印、發行,使白話小說在當時社會各階層 ,特別是下層群眾中起了不小的影響 。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三言」和「二拍」這兩個白話短篇小說集。
「三言」是明代馮夢龍(1574-1646)編輯、加工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每部40篇,共120篇。因為書名都有一個「言」字,就統稱「三言」。「二拍」是明代凌濛初(1580-1644)在「三言」的直接影響下寫成的兩部短篇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 》、《 二刻拍案驚奇》。每部40篇,共80篇。「二拍」也是取兩部書名中的「拍」字而得名。
「三言」「二拍」通過動人的愛情故事,描寫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抨擊封建婚姻制度對青年的迫害,表現了新興的市民階層的愛情觀點。代表作有《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賣油郎獨占花魁》、《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其中最優秀的一篇,也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篇。
「三言」「二拍」頌揚小手工業者和小商人重義輕財的作風和品質,反映了明代中葉以後城市工商業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並從中揭示當時社會的黑暗,社會風氣的敗壞。佳作有《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施潤澤灘闕遇友》等。
這幾部書還描寫封建統治階級的內部斗爭,表現了人民對封建統治者罪惡的憤怒譴責。主要作品有《盧太學詩酒傲王侯》、《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灌園叟晚逢仙女》等。「三言」「二拍」由於反映了明末封建社會地主階級逐漸衰落和市民階層逐漸興起這樣一個特定的社會現象,因而受到當時人民的普遍喜愛。
「三言」「二拍」在藝術上也有許多新的突破。與宋元時期的話本相比較,它的描寫更為細膩,並注重心理刻劃,結構也日臻完整,情節更加曲折動人。許多佳作成為中國小說寶庫中的珍品。為了便於閱讀和流傳,姑蘇抱瓮老人將「三言」「二拍」加以選編,成為《今古奇觀》,是當今流傳最廣的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選本。
像一切古代文學遺產一樣,「三言」「二拍」既寓有民主、進步的精華,也含有封建、落後的糟粕。一些篇章中,充斥著色情描寫、因果報應和封建說教。三言《喻世明言》
《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結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復雜。 《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歷史,正是這樣一個時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展開的。其中敘寫的事實,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成為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秦漢前的一些史家為了某種原則立場,對歷史事件的敘述和評價,有時會隱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記述的文字中,沒有一定見地的人,很難發覺,更談不上理解了。這部書的通俗之處,正是將那暗礁一樣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種種是非善惡,忠好智愚,畢露於光天化日之下。這是作者編寫此書的用意,也是他們對後人的貢獻。 《東周列國志》與其他史書一樣,以國家的興亡成敗為主題,致力探討氣運盛衰、人事成敗之間轉化變遷的因果關系。作者通過人物命運的沉浮,形象地告訴人們,能否注重道義,任用賢能是判斷一個國家前途命運的最根本的依據。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義是對無意的闡發,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舉,民心亡,其政息。這種人本主義的觀點,是有進步意義的。 《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群星燦爛,千百年後,雖不乏其人,但這一時期的人和事,在歷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幾乎是後世是非成敗的理論源頭,更是後人行事為人的標准和榜樣。小說通過豐富而生動的故事情節,贊揚了從善人流、賞罰嚴明、胸懷大度的王侯和忠貞、有勇有謀的將相,也贊揚了那些見義勇為、機智果敢的豪俠。 與這些正面人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說也塑造了一些昏聵、殘暴、荒淫無恥的帝王、諸侯等統治者,和貪婪、奸詐。陰險的佞臣小人。作者對他們揭露與鞭撻的態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情節的進展之中。
原文閱讀:http://www.tianyabook.com/gudian/dongzhoulieguo/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