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封筆武俠小說
『壹』 金庸的14部武俠小說按歷史順序怎麼排
越女劍:春秋末年(約公元前485年-前473年)
天龍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射鵰英雄傳: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神鵰俠侶: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六年-開慶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倚天屠龍記: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四年-元順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262/1263年-1358年)
連城訣:明中前期
笑傲江湖:明中葉(公元1500年後)
碧血劍:明崇禎六年-清順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俠客行:明末清初(17世紀30-50年代)
白馬嘯西風:清初
鴛鴦刀:清中前期
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飛狐外傳: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公元1766年-1769年)
雪山飛狐: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三月十五
『貳』 金庸武俠小說的巔峰之作是哪部
我覺得應該是《天龍八部》,它沒有《笑傲江湖》和《鹿鼎記》那麼濃厚的政治和社會寓言色彩,《天龍八部》可以說是金庸武俠作品的集大成者。
《天龍八部》結構宏大而不失靈巧,三大主人公鼎足成勢,每位主人公與周圍若干小人物構成單獨「人物場」,「人物場」之間沖撞激盪,形成巨大矛盾漩渦,為此書技巧之一大特色。以上是小編自己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叄』 金庸一共寫了多少武俠小說
金庸一共寫了15武俠小說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肆』 金庸武俠小說的封筆之作是哪部
1972年9月11日,武俠名著《鹿鼎記》在香港報章刊完最後一節,其作者金庸(查良鏞)封筆。
金庸的小說確實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輝煌。他的作品不但擁有眾多讀者,而且博大精深,將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35歲那年,查良鏞拿著他的8萬港幣,自立門戶創立《明報》。查良鏞憑著他的一支如椽妙筆,憑著他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等,撐起《明報》大業。直至1962年5月,《明報》傾力傾情報道社會新聞,聲名大噪,發行量倍增,終於結束苦苦支撐的局面。
自此之後,查良鏞先後創辦了《明報月刊》和《明報周刊》。《明報周刊》開了香港娛樂周刊的先河,也為查良鏞帶來可觀的利潤。《明報》以及時、准確的中國報道,在香港報界獨領風騷,大放光芒,因而銷路突飛猛進,正式確立大報地位。
金庸本名查良鏞,生於1923年,浙江寧海人。查家幾百年來名人輩出,領盡風騷,清朝皇帝康熙稱之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8歲那年,查良鏞無意中第一次看到武俠小說《荒江女俠》,「琴劍二俠」的行俠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之後,查良鏞便對武俠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到處搜羅武俠小說,一睹為快。
1955年,查良鏞偶試身手,寫出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從而一舉成名。「金庸」作為一個「神話」由此誕生。自此之後一發不可收,接著,《雪山飛狐》一出,石破天驚,傾城爭讀。《射鵰英雄傳》更被視為「天書」,新派武俠小說的宗師地位由此奠定。那年,查良鏞才34歲。
中國武俠小說百年發展的壯麗風景,由「十大宗師」的作品構成;而當中最為輝煌的當是查良鏞、古龍、梁羽生三位大師的新派作品;而其中又以查良鏞的武俠小說為巔峰。
金庸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在《新晚報》上試寫連載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此後一發不可收拾,15年寫了14部武俠小說,幾乎部部引起轟動。
1970年,金庸宣稱從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但因其最後一部《鹿鼎記》用隨寫隨刊的方法連載,故實際至1972年才正式封筆。查良鏞則對小精靈韋小寶情有獨鍾,宣稱《鹿鼎記》是他寫的最滿意的一部書。很多人認為,《鹿鼎記》不是單純的武俠小說,而是借了武俠小說形式的社會小說,在人物塑造、結構安排和思想深度等方面都見其超群之處,無疑是查良鏞的巔峰之作。
停筆之後,查良鏞開始逐部整理修訂20來年自己連載於各報的全部武俠小說。花了十年時間,一套15種共36冊的《金庸武俠小說全集》出版完畢。他把除《越女劍》外的14部中、長篇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湊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伍』 金庸小說有哪幾部
金庸小說有《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15部。
金庸小說作為武俠小說,它承襲了武俠小說這一文類的特點,即金庸在創作過程中保持了武俠小說復雜的文學、文化、社會、歷史內涵,典型的創作了繁復多變的武俠文學。武俠小說在舊中國小說里是文學流派的一個大的分支,它與傳統小說一樣也是由評話、彈詞、說書等演變而來的。
(5)金庸封筆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金庸小說在內容方面,與武俠有關聯的單四大名著中就牽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並沒有多大區別,江湖恩怨、門派斗爭、武林紛爭、男女愛恨、兄弟情義照例還是新派武俠常用的模式和顯揚的主題,它的復雜變化反映在小說的思想上。
金庸小說襲用了舊小說在行文時夾用詩詞、歌賦、聯句,在回目中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上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特點。金庸在行文時很會玩「花樣」,像元好問的《摸魚兒》、丘處機的《無俗念》、岳飛的《滿江紅》、李白的《俠客行》等都運用得渾然天成,毫無斧鑿之痕。
『陸』 金庸寫了哪些小說
《金庸作品集》收錄了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共15部。分別是: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其他作品
《袁崇煥評傳》(附於《碧血劍》之後)
《三十三劍客圖》(附於《俠客行》之後)
《成吉思汗家族》(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金庸作品集
《關於「全真教」》(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易經·陰陽與術數》(附於《神鵰俠侶》之後,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陳世驤先生書函》(附於《天龍八部》之後)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附於《鹿鼎記》之後)
除《金庸作品集》外,金庸散文另集為《金庸散文集》,金庸社論在大陸未結集出版。
『柒』 金庸的武俠小說作品有哪些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捌』 金庸一生一共寫了哪些小說
金庸一生一共寫了15部小說集。
金庸自1955年《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鹿鼎記》封筆,共創作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下表括弧內列出各書開始創作的時間:
1、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2、碧血劍(1956年)
3、射鵰英雄傳(1957年)——成名作;「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4、神鵰俠侶(1959年)——「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5、雪山飛狐(1959年)
6、飛狐外傳(1960年)
7、倚天屠龍記(1961年)——「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
8、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9、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10、天龍八部(1963年)
11、連城訣(1963年)
12、俠客行(1965年)
13、笑傲江湖(1967年)
14、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
15、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小說版本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連載於報刊。其後由偉青書店作單行本出版,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
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大部分人接觸及大部分影視作品都是改編自這個版本。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金庸作品
『玖』 金庸的作品都有哪些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和「金庸作品集序」)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拾』 哪一部作品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
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是鹿鼎記。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並存,《鹿鼎記》作為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與以往的武俠小說有很大的不同,它的主人公再也不是行俠仗義的英雄人物,而是市井氣也就是一個流氓混混這樣的人物,以幽默詼諧的手法來表現一種悲劇,更體現了這部作品的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