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弦琴武俠小說
❶ 武俠小說名
xo
❷ 全本奇遇傳統武俠小說
你是要推薦小說嗎?如果你比較喜歡看這一類小說可以關注《古今傳奇》這個雜志,他們的雜志上面刊登的都是這一類的小說。如果讓我推薦,《鐵血天驕》、《昆侖》、《滄海》、《錦衣行》這些都是我看過寫的不錯武俠小說。
❸ 曾慶是誰
好民警曾慶
曾慶同志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貧寒的家庭環境使他從小就比其他同齡孩子懂事早。同時,他也耳濡目染了父輩身上優秀而朴實的品格,從上初中起他就立志要當一名人民警察。2000年高考時,他放棄了熱門專業,毅然選擇了報考警校。同年9月,他如願以償地被成都市人民警察學校錄取,成為了一名警校學員.在兩年的警校生活里,曾慶以良好的個人素質被選入學校國旗護衛隊,成為了一名甩旗手,國旗在他的心中有了更為神聖的意義。
走上交警崗位的他,異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於是,工作他搶著干,事事他爭著做,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辛勞和艱辛。新都交通管理人手少,任務重,工作再累,同事也沒有聽他說過一個「累」字。2003年「非典」期間,他和隊友始終戰斗在預防控制「非典」最前沿陣地,除了擔負國道108線龍虎段路口和成綿高速公路新都區入口留驗站的執勤檢查工作外,還承擔了新都區 「非典」防治隔離醫院24小時不間斷的勤務工作。在長達1個多月的時間里,曾慶和隊友們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通宵達旦也成了家常便飯。在危險和困難面前,他和隊友們毫不畏懼、從不退縮,每天來回奔波於留驗站和隔離醫院之間。同行的醫務人員對他們這種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無不交口稱贊。2003年4月28日凌晨6時許,曾慶和隊友們接到指令,到新都區「非典」防治隔離醫院對一名重點懷疑人員進行隔離。他們迅即驅車前往,又是一個通宵未合眼,次日一早又緊張地投入到了留驗站檢查執勤的任務中。連續工作的他最終累倒在值勤工作崗位上……
曾慶是一個熱愛本職,虛心好學,干起工作極其「認真」的人。他所在的四中隊曾涌現出許多優秀交警標兵,連續四年被評為優秀交警中隊。為了使自己無愧於這個光榮的集體,他積極上進,時時、事事、處處都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他的「師傅」成都市交警標兵黃進回憶道:「別看他平時挺摳門,捨不得給自己添件象樣的衣服,可是買起業務書籍卻一點也不吝舍;因此他很快成了大隊的工作業務骨幹。」2003年5月,他和戰友們參加了新都區政法系統閱警式摩托車方隊表演,以精湛的技能,規范標準的動作,獲得了集體一等獎。
2003年6月的一天夜裡,曾慶正在國道108線城北幹道改擴建施工的三河流溪路口道路疏導執勤。這時,一輛麵包車想強行沖關,當他上前攔截時,駕駛員毅然不顧曾慶的指揮,硬是將他拖了5、6米遠才停下來。此時,曾慶沒有發火,而是認真地敬禮,耐心解釋,這名駕駛員見他如此「認真」便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主動向曾慶賠禮道歉,一再地說道:「你辦事太認真了,太認真了。」
曾慶是一個極具愛心、極有責任感的人。2003年9月初的一天,曾慶在路上巡邏時,撿到一個學生的書包。書包里除了班次外,無任何可供查詢的信息,為了保證丟失書包的同學能正常上課,他一個一個學校去尋找,最終在新都升庵中學找到了這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
2003年中秋節,新都區蜀都新城開業,曾慶在新都大道執勤。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群眾紛紛四處躲雨,造成該路段交通秩序瞬間擁擠混亂。為及時疏導車輛,消除安全隱患,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曾慶冒著大雨,一直堅持站在大道中央指揮交通,待群眾安全疏散後,他已被雨水淋透了。過往的駕駛員和躲雨的群眾都被他的行為感動,向他投來贊許的目光,一位50多歲的婦女還主動為他送來了雨傘。
曾慶在值勤巡邏中視百姓為親人,在家裡也是一個對父母盡孝心的好兒子。父母早在他剛剛考上警校的那一年,就因羽絨廠經濟效益差,而雙雙下崗。母親身體不好,常常看病吃葯,成了家裡犯愁的事。他懂事地拉著父母的手說:「不要擔心,我馬上就可以用自己掙的錢來養活你們了……」於是,每個月700元的工資,他只為自己留下50元,全部交給母親。他的姨媽對記者說:「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有幾個不抽煙不喝酒不下館子的,只有慶娃子,幾姊妹中他帶了好『頭』。」他的戰友也對記者說道:「曾慶很節儉。前兩天大家還在一起開玩笑說,『曾慶你也太寒酸了嗎,連一件象樣的衣服都沒有。咋個去會女朋友嗎?』你聽他咋個說,『她看中的是我這個人,又不是我的衣服。』」 連住在他家隔壁的街坊,70高齡的曾婆婆也老淚縱橫地說道:「慶娃子是個懂禮講孝的好孩子,每年過節都要帶些好吃的來看我,我害病時還給我洗臉洗腳、端屎倒尿……這么好的娃子這么就說走就走了呢……」
東方白
「台灣武俠小說家。1939年生,本名林文德。台北人,畢於業台灣大學農
業工程系;獲加拿大莎省大學工程碩士、博士學位,後在該校水文系任教,就
職於亞伯大省環境中心。15歲開始寫作,武俠小說有《無弦琴》、《紙手》、
《龍在江湖》《鐵血飛刀》、《萬劍之王》等。
❹ 阿壠的詩集
阿壠(1907-1967),原名陳守梅,出版的詩集有《無弦的琴》(1942)。
無題
不要踏著露水——
因為有過人夜哭。……
哦,我底人啊,我記得極清楚,
在白魚燭光里為你讀過《雅歌》。
但是不要這樣為我禱告,不要!
我無罪,我會赤裸著你這身體去見上帝。……
但是不要計算星和星間的空間吧
不要用光年;用萬有引力,用相照的光。
要開做一枝白色花——
因為我要這樣宣告,我們無罪,然後我們凋謝。
纖夫
嘉陵江
風,頑固地逆吹著
江水,狂盪地逆流著,
而那大木船
衰弱而又懶惰
沉湎而又笨重,
而那纖夫們
正面著逆吹的風
正面著逆流的江水
在三百尺遠的一條纖繩之前
又大大地——跨出了一寸的腳步!……
風,是一個絕望於街頭的老人
伸出枯僵成生鐵的老手隨便拉住行人(不讓
再走了)
要你聽完那永不會完的破落的獨白,
江水,是一支生吃活人的卐字旗麾下的鋼甲
軍隊
集中攻襲一個據點
要給它盡興的毀滅
而不讓它有一步的移動!
但是纖夫們既逆著那
逆吹的風
更逆著那逆流的江水。
大木船
活夠了兩百歲了的樣子,活夠了的樣子
污黑而又猥瑣的,
灰黑的木頭處處蛀蝕著
木板坼裂成黑而又黑的巨縫(裡面像有陰謀
和臭蟲在做窠的)
用石灰、竹絲、桐油搗制的膏深深地填嵌起來
(填嵌不好的),
在風和江水裡
像那生根在江岸的大黃桷樹,動也——真懶
得動呢
自己不動影子也不動(映著這影子的水波也
幾乎不流動起來)
這個走天下的老江湖
快要在這寬闊的江面上躺下來睡覺了(毫不
在乎呢),
中國的船啊!
古老而又破漏的船啊!
而船倉里有
五百擔米和谷
五百擔糧食和種子
五百擔,人底生活的資料
和大地底第二次的春底胚胎,酵母,
纖夫們底這長長的纖繩
和那更長更長的
道路,不過為的這個!
一繩之微
緊張地拽引著
作為人和那五百擔糧食和種子之間的力的有
機聯系,
緊張地——拽引著
前進啊;
一繩之微
用正確而堅強的腳步
給大木船以應有的方向(像走回家的路一樣
有一個確信而又滿意的方向):
向那炊煙直立的人類聚居的、繁殖之處
是有那麼一個方向的
向那和天相接的迷茫一線的遠方
是有那麼一個方向的
向那
一輪赤赤地熾火飛爆的清晨的太陽!——
是有那麼一個方向的。
僂傴著腰
匍匐著屁股
堅持而又強進!
四十五度傾斜
的銅赤的身體和鵝卵石灘所成的角度
動力和阻力之間的角度,
互相平行地向前的
天空和地面,和天空和地面之間的人底昂奮
的脊椎骨
昂奮的方向向
歷史走的深遠的方向,
動力一定要勝利
而阻力一定要消滅!
這動力是
創造的勞動力
和那一團風暴的大意志力。
腳步是艱辛的啊
有角的石子往往猛銳地楔入厚繭皮的腳底
多紋的沙灘是松陷的,走不到末梢的
鵝卵石底堆積總是不穩固地滑動著(滑頭滑
腦地滑動著),
大大的岸岩權威地當路聳立(上面的小樹和
草是它底一臉威嚴的大鬍子)
——禁止通行!
走完一條路又是一條路
越過一個村落又是一個村落,
而到了水急灘險之處
嘩噪的水浪強迫地奪住大木船
人半腰浸入洪怒的水沫飛漩的江水
去小山一樣扛抬著
去鯨魚一樣拖拉著
用了
那最大的力和那最後的力
動也不動——幾個纖夫徒然振奮地大張著兩
臂(像斜插在地上的十字架了)
他們決不絕望而用背退著向前硬走,
而風又是這樣逆向的
而江水又是這樣逆向的啊!
而纖夫們,他們自己
骨頭到處格格發響像會片片迸碎的他們自己
小腿脹重像木柱無法挪動
自己底辛勞和體重
和自己底偶然的一放手的鬆懈
那無聊的從憤怒來的絕望和可恥的從畏懼來
的冷淡
居然——也成為最嚴重的一個問題
但是他們——那人和群
那人底意志力
那堅凝而渾然一體的群
那群底堅凝成鋼鐵的集中力
——於是大木船又行動於綠波如笑的江面
了。
一條纖繩
整齊了腳步(像一隊向召集令集合去的老
兵),
腳步是嚴肅的(嚴肅得有沙灘上的晨霜底那
種調子)
腳步是堅定的(堅定得幾乎失去人性了的樣
子)
腳步是沉默的(一個一個都沉默得像鐵鑄的
男子)
一條纖繩維系了一切
大木船和纖夫們
糧食和種子和纖夫們
力和方向和纖夫們
纖夫們自己——一個人,和一個集團,
一條纖繩組織了
腳步
組織了力
組織了群
組織了方向和道路,——
就是這一條細細的、長長的似乎很單薄的薴
麻的纖繩。
前進——
強進!
這前進的路
同志們!
並不是一里一里的
也不是一步一步的
而只是——一寸一寸那麼的,
一寸一寸的一百里
一寸一寸的一千里啊!
一隻烏龜底競走的一寸
一隻蝸牛底最高速度的一寸啊!
而且一寸有一寸的障礙的
或者一塊以不成形狀為形狀的岩石
或者一塊小諷刺一樣的自己已經破碎的石子
或者一枚從三百年的古墓中偶然給兔子掘出
的銹爛釘子,……
但是一寸的強進終於是一寸的前進啊
一寸的前進是一寸的勝利啊,
以一寸的力
人底力和群底力
直迫近了一寸
那一輪赤赤地熾火飛爆的清晨的太陽!
1941年11月5日,方林公寓。
(選自詩集《無弦琴》)
另外還著有長篇小說《南京》(《南京血祭》),詩集《無弦琴》,文藝論集《人和詩》《詩與現實》《作家的性格和人物的創造》等。
《去國》(1947 05 02 霧邊城)
「我無罪,所以我有罪了么?——
「而基督有博愛的罪?
「我無罪,但是我卻把有罪當作我底寒傖的行
囊了,我是在劫奪了我的祖國敞胸而岸然旅行
參考:http://www.lingshi.com/xinshi/30.htm
❺ 以前看過一套中篇武俠小說,名字叫奇人嫁女,寫是寫作者柳殘陽,估計是D的~請問有誰知道到底是什麼書
http://sz.xxsy.net/query.asp
http://sz.xxsy.net/query.asp?page=2&schtype=2&keyword=柳殘陽
以上是所有柳殘陽的小說,所以不幸的告訴你,你的那本可能的確是盜版
❻ 給小說提供資料
建議你看三少的琴帝,下面是資料:1.在古代,人的文化修養是用琴、棋、書、畫四方面的才能表現的,彈琴為四大才能之首。 2.琴發明於伏羲時代(伏羲在位年代2400 BC-2370 BC,參見本網路詞條「三皇五帝年表」),為五弦之琴,或雲為神農(2370 BC-2338 BC)所作(《古史考》:伏羲作琴、瑟。《綱鑒易知錄》:伏羲斫桐為琴,繩絲為弦;綆桑為瑟。《帝王世紀》:神農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宮商角征羽之音。歷九代至文王,復增其二弦,曰少宮、少商。)琴發明的地點在今魯西豫東地區(伏羲之都在今河南淮陽,神農之都在今山東曲阜)。 3.琴和笛、簫等其他樂器一樣,隔牆也能欣賞其樂聲。而「琴」字從「今」,強調「當面演奏」,是指其演奏的隆重性、鄭重性而言,它是為高貴賓客演奏用的高級樂器,賓客在聆聽琴曲時,必須正襟危坐,現代西方人欣賞古典音樂時不能隨便離開座位,也是此理。這是一種文化素質和修養的體現,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
琴,又稱瑤琴、玉琴,俗稱古琴,一種七弦無品的古老的撥弦樂器。琴,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概括與 漢服與古琴
代表著古老神秘的東方思想。 古琴,在古代稱作「琴」,還有「綠綺」、「絲桐」等別稱。雖說「伏羲制琴」、」神農制琴」、「舜作五弦琴」的傳說不可信,但它的歷史確實是相當悠久了。琴最早見之於典籍的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周南·關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鹿鳴》中的「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都映了琴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聯系。可見,三千多年前,琴已經流行。後來,由於孔於的提倡,文人中彈琴的風氣很盛,並逐漸形成古代文人必備「琴、棋、書、畫」修養的傳統。孔子在提倡琴樂之初就教導說君子樂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樂。操琴通樂是君子修養的最高層次,人與樂合一共同顯現出一種平和敦厚的風范。在孔子的時代,琴樂還不僅僅是後世的君子個人的修身之樂,更是容納天地教化百姓的聖樂。於琴樂之中,孔子聽到了文王聖德之聲,師曠聽出了商紂亡國之音。古人相信天地的氣象就蘊涵在其中,人們膜拜它,賦予它關於道德的信仰。作為「正音」,琴樂寄寓了中國千年的正統思想和文化。古琴伴隨著人民生活,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伯牙彈琴遇知音;司馬相如與卓文君藉助琴來表達愛慕之心;嵇康面臨死亡,還操琴一曲《廣陵散》;諸葛亮巧設空城計,沉著,悠閑的琴音,智退司馬懿雄兵十萬;以及陶淵明彈無弦琴的故事等,都為千古傳頌。「高山流水」、「焚琴煮鶴」、「對牛彈琴」等婦孺皆知的成語都出自和琴有關的典故。 古琴,目睹了中華民族的興衰,反映了華夏傳人的安詳寂靜、灑脫自在的思想內含。在古琴曲中,有一首叫《華胥引》的名曲,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傳說黃帝夜得佳夢,夢中來到一個叫華胥國的地方。其地「國無師長」,「民無嗜欲」,其國民「美惡不萌於心,山谷不躓其步,熙樂以生。」黃帝見其國之狀況,羨慕不已。華胥國的國民所過的安詳自在的生活,正是黃帝心中的理想生活。也可以說,黃帝的華胥之夢,正是他治國的思想境界。古德先賢的理想,往往通過琴來表達。伏羲、神農、黃帝、虞舜等造琴的傳說,在琴界流傳很廣,而孔子、莊子等大家也都是琴學大家。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在古琴文化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春秋戰國時期,活動在思想舞台上主要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陰陽家、雜家、農家等九大家。各家學說各有差異,但這九大家的思想,一直共存於中國人的頭腦中,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是因為中國人深知各種思想的共通之處:自心灑脫,世道安詳。此內心之聲的表達,正是琴的長處。雖諸家思想各不相同,但都同樣對琴有著特殊的好感。琴融匯百家神髓,盡展人心深處的恬靜安詳瀟灑自在之聲。所以,人們才說,琴是中國文化的卓越代表。 儒釋道三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琴文化是三教皆崇的文化。樂是儒學必修的重要內容,而琴 古琴
更是儒者的最愛,而道者更是喜愛琴那清靜灑脫的韻味。就連佛教僧人,也同樣喜歡自琴中領悟空靈大智。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往往皆尊三教,對琴的喜愛當然不在話下。他們往往借琴以完美自我的人格,修養身心,體悟大道。琴與劍,成為了文人的不可缺少的基本配備。琴棋書畫,則是才子佳人們才能的標幟。琴文化與中國文人、中國思想文化之間聯系十分緊密。 在琴厚重的人文積淀之外,琴的審美在世界音樂中獨樹一幟。琴沒有肆意的宣洩,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脫的氣度。琴與詩歌密不可分;講求韻味,虛實相生,講求弦外之音,從中創造出一種空靈的意境,和國畫的審美追求是統一的。難怪世界為之驚嘆。「月色滿軒白,琴聲亦夜闌;冷冷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隨自愛,今人多不彈;為君投此曲,所貴知音難。」這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發出的感喟。
編輯本段中國古代名琴
1.周——號鍾
「號鍾」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鍾聲激盪,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傳說古代傑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鍾」琴。後來「號鍾」傳到齊桓公的手中。齊桓公是齊國的賢明君主,通曉音律。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鍾」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鍾」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凄切,「號鍾」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
2.春秋/繞梁
今人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之語。其語源於《列子》中的一個故事:周朝時,韓國著名歌伎韓娥去齊國,路過雍門時斷了錢糧,無奈只得賣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聲在空中迴旋,如孤雁長鳴。韓娥離去三天後,其歌聲仍纏繞回盪在屋樑之間,令人難以忘懷。 琴以「繞梁」命名,足見此琴音色之特點,必然是餘音不斷。據說「繞梁」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其製作年代不詳。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梁」以後,整天彈琴作樂,陶醉在琴樂之中。 有一次,楚莊王竟然連續七天不上朝,把國家大事都拋在腦後。王妃樊姬異常焦慮,規勸楚莊王說:「君王,您過於沉淪在音樂中了!過去,夏桀酷愛妺喜之瑟,而招致了殺身之禍;紂王誤聽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現在,君王如此喜愛『繞梁』之琴,七日不臨朝,難道也願意喪失國家和性命嗎?」楚莊王聞言陷入了沉思。他無法抗拒「繞梁」的誘惑,只得忍痛割愛,命人用鐵如意去捶琴,琴身碎為數段。從此,萬人羨慕的名琴「繞梁」絕響了。
3.漢/綠綺
「綠綺」是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彈奏的一張琴。司馬相如原本家境貧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詩賦極有名氣。梁王慕名請他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此賦詞藻瑰麗,氣韻非凡。梁王極為高興,就以自己收藏的「綠綺」琴回贈。「綠綺」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鋅木結合的精華。相如得「綠綺」,如獲珍寶。他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後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 一次,司馬相如訪友,豪富卓王孫慕名設宴款待。酒興正濃時,眾人說:「聽說您『綠綺』彈得極好,請操一曲,讓我輩一飽耳福。」相如早就聽說卓王孫的女兒文君,才華出眾,精通琴藝,而且對他極為仰慕。司馬相如就彈起琴歌《鳳求凰》向她求愛。文君聽琴後,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臉紅耳熱,心馳神往。她傾心相如的文才,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締結良緣。從此,司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傳為千古佳話。
4.東漢/焦尾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親手製作的一張琴。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焦尾」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漢末,蔡邕慘遭殺害後,「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內庫之中。三百多年後,齊明帝在位時,為了欣賞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藝,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給王仲雄演奏。王仲雄連續彈奏了五日,並即興創作了《懊惱曲》獻給明帝。到了明朝,崑山人王逢年還收藏著蔡邕製造的「焦尾」琴。
5.唐/春雷
長126cm 高10.8cm 肩寬22.1cm 尾寬17.2cm 連珠式琴,形飽滿,黑漆面,具細密流水斷。玉徽、玉軫、玉足、龍池圓形、鳳沼長方形。琴底頸部刻「春雷」二字行草書填綠。龍池左右分刻隸書銘:「其聲沈以雄,其韻和以沖」、「誰其識之出爨中」,鈐印一,印文剝蝕。龍池下似曾存一大方印,但經漆補,隱晦不清。 「春雷」為唐代名琴的名稱,制琴世家雷威所作。明代(清秘藏)記之曰:「春雷,宋時藏宣和殿百琴堂,稱為第一。後歸金章宗,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歿,挾之以殉。凡十八年,復出人間,略無毫發動,復為諸琴之冠。天地間尤物也!」傳世唐琴極珍罕,此琴雖然納音、雙足、岳山、琴尾等處曾經後人修補,但琴身造形飽滿,有唐琴之「圓」;當代琴家試彈,稱此琴音韻沈厚清越,兼得唐琴「松」、「透」之美。 此琴於民國時,曾經何冠五、汪景吾、張大千等名家收藏。
6.唐/九霄環佩
琴為伏羲式,杉木斬成,木質松黃。配以蚌徽。白玉制琴軫、雁足,刻工精美。岳山焦尾等均為紫檀制,工藝規整。琴身髹朱紅色漆,鹿角灰胎,間以歷代修補之墨黑、朱漆等。琴身通體以小蛇腹斷紋為主,偶間小牛毛斷紋。琴底之斷紋隱起如虯,均起劍鋒,突顯比琴面渾古。究其原因,系此琴面仍可供按彈撫弄,若斷紋起劍鋒反礙事及易出雜音,故琴家每三數年便一小修,旨在磨挫其斷紋之劍鋒的原故。琴身頸腰之面底等均作唐琴獨有之圓楞減薄處理。龍池為圓形,鳳沼作細長之橢圓形,以漆作賠格。琴面以微隆起之勢成納音。龍池內有唐宮琴格式之寸許大字「至德丙申」隸書腹款。至德丙申為唐肅宗元年(公元756年),為中唐之始。琴背池上陰刻篆書「九霄環佩」,是為琴名;龍池下刻「清和」篆印,二印均為唐代原刻,尚有原填金漆痕跡。比照海內外公私藏家的唐琴,北京故宮博物院舊藏「大聖遺音」和北京琴家錫寶臣舊藏之「大聖遺音」,均有「至德丙申」款;遼寧省博物館藏之「九霄環佩」、中央音樂學院藏之「太古遺音」、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之「枯木龍吟」亦均有「清和」篆文方印。另有「汾陽後裔郭京家藏」和「東坡蘇軾珍賞」篆文印二方,篆刻時間略晚於唐代。此琴弦長112.5厘米,音質蒼古,為唐琴中佼佼者。此琴原為上海文史館館員沈邁士先生舊藏,後轉讓吳金祥先生處藏,早年流失海外。
7.唐/大聖遺音
這架唐代大聖遺音琴為神農式,桐木斫,髹栗殼色漆罩以黑漆,朱漆修補,純鹿角灰胎,發蛇腹間牛毛斷紋。通長120厘米、肩寬20.5厘米、尾寬13.4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琴背作圓形龍池、徑7.6厘米,扁圓鳳沼為12厘米長,1.2米寬,龍池上刻寸許行草「大聖遺音」四字,池下方刻二寸許大方印一篆「包含」二字,池之兩旁刻隸書銘文四句「巨壑迎秋,寒江印月。萬籟悠悠,孤桐颯裂」十六字,俱系舊刻填以金漆。腹內納音微隆起,其兩側有朱漆隸書款「至德丙申」四字。琴音響亮松透饒有古韻,造型渾厚優美,漆色璀璨古穆,斷紋隱起如虯,銘刻精整生動,金徽玉軫、富麗堂皇,非凡琴所能企及。
8.唐/獨幽
獨幽琴 晚唐 長120.5cm 肩寬20cm 尾寬14cm 湖南省博物館藏 鳳嗉式。琴面黑紅相間漆,梅花斷紋與蛇腹斷紋交織,背面牛毛斷紋。龍池上方刻「獨幽」,池內有「太和丁未」四字(即唐文宗元年,公元827年)。琴尾有李靜題款。此琴於明末清初為王船山所用,民國時由已故湖南琴家李靜珍藏。
9.唐/太古遺音
太古遺音琴 晚唐 長122cm 額寬22cm 尾寬14cm 中央音樂學院藏 師曠式。原黑漆,大流水斷紋。背面龍池上方刻行書「太古遺音」,池下刻篆書「清和」印,左側刻「吳景略重修甲子中秋」。古琴音樂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溫柔敦厚、「德音之謂樂」和道家順應自然、大音希聲、清微淡遠等思想的影響。曾由已故山東琴家詹澄秋珍藏。
10.明/奔雷
奔雷琴 明 長127.6cm 肩寬19cm 尾寬15.6cm 故宮博物院藏 仲尼式。黑漆,小蛇腹斷紋。背面龍池上方刻篆書「奔雷」,兩側刻有藏者題款:「南北東西幾度游,名琴能遇不能求。奔雷無意欣相遇,宿願多年始得酬」。「久經風鶴不堪嗟,一撫奔雷興倍賒。三十年來成伴侶,怡情養性不離他」。曾由天津琴家宋兆芙珍藏。現收藏於 故宮博物院。
11.其他
1>蛇腹 古代名琴,它的斷紋很像蛇腹下的花紋。 宋·何遠《春渚紀聞·古聲遺制》:「近世百器惟新,惟琴器略無華飾,以最古蛇腹文為奇。」 2>斷紋 古代名琴。琴以古舊為佳,琴身崩裂成紋則證明年代久遠,故名斷紋。 宋·趙希鵠《洞天清錄集·古琴辨》:「古琴以斷紋為證,蓋琴不歷五百歲不斷,愈久則斷愈多……凡漆器無斷紋,而琴獨有者,蓋他器用布漆,琴則不用;他器安閑,而琴日夜為弦所激。」 3>嶧陽 古代名琴,以嶧山(在今山東鄒城東南)南坡(山之南面為陽)所產桐木製成,故名。 《格古要論》:「古琴有陰陽材。蓋桐木面日者為陽,背日者為陰……陽材琴旦濁而暮清,晴濁而雨清;陰材琴旦清而暮濁,晴清而雨濁,此可驗也。」 《尚書·禹貢》:「嶧山孤桐」,孔安國傳:「孤,特也。嶧山之陽,特生孤桐,中琴瑟。」後以「嶧陽」為琴之別稱。 4>冰弦 古代名琴,以冰蠶絲為琴弦。 王嘉《拾遺記》卷十「員嶠山」雲:「員嶠山,一名環邱山……有木,名猗桑,煎椹以為蜜。有冰蠶,長七寸,黑色,有角有鱗,以霜雪覆之,然後作繭,長一尺,其色五彩,織為文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經宿不燎。」 宋·樂史《楊太真外傳》卷上載,寺人白季貞使蜀還,獻給楊妃琵琶,「弦乃末訶彌羅國永泰元年所貢者,淥冰蠶絲也,光瑩如貫珠瑟瑟。」 一說冰弦為一種素質絲弦,明·項元汴《蕉窗九錄·琴弦》:「今只用白色柘絲為上,秋蠶次之。弦取冰者,以素質有天然之妙,若朱弦則微色新滯稍濁,而失其本真也。」
編輯本段中國古琴名曲
現存較為大眾熟悉的有:幽蘭、流水、瀟湘水雲、神人暢、陽關三疊、梅花三弄、廣陵散、醉魚唱晚、平沙落雁、漁樵問答、春曉吟、酒狂、鳳求凰、唉乃、關山月、碧澗流泉、倩女幽魂、十面埋伏等。
編輯本段著名琴師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琴家有:孔子、春秋後期晉國著名宮廷樂師師曠、先秦琴師伯牙、戰國琴師雍門周、東漢琴家桓譚、漢末琴家蔡邕、漢末女琴家蔡琰、魏末琴家竹林七賢之一嵇康、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魏晉琴家竹林七賢之一阮咸、晉代琴家劉琨、隋代琴師賀若弼、唐代琴家薛易簡、北宋琴家(僧人)義海、南宋琴師徐天民、明末琴家嚴徵、明末琴家徐上瀛、清末民初著名琴家王賓魯、清代琴家莊臻鳳、清初琴家徐常遇、清末青城山中皇觀道士琴學大家張合修、清末民初著名琴家彭慶濤、清代琴師徐祺、清代琴師吳虹、清代琴家祝鳳喈、清代琴師張孔山、近代琴家楊宗稷等。
編輯本段西方的琴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豎琴、還有小提琴的前身「維奧爾琴」。
小提琴(Violin)
小提琴為弦樂器的代表,由於其有優美華麗的音色,寬廣的音域和豐富的表現力,不僅是出色的獨奏樂器,亦在合奏中居於領導地位,因此有「樂器之後」的美譽。 它以弓毛擦弦發聲,音色如人聲,弓毛是以馬的尾巴製成,演奏前需先塗抹由松樹汁製成的松香以增加黏著性及磨擦力,故常形容提琴族之演奏韻味為」頗有松香味」然而松香味一詞僅能道出小提琴演奏的勁道,它還具有優美華麗的音色,寬廣的音域(四個八度以上)和豐富的表現力,可以熱情洋溢也可以優雅高貴。嫵媚動人,她的抒情能力可令人如醉如痴,有如歌喉精湛的女高音一般。 管弦樂團中,小提琴坐在指揮的左側,並分成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兩組,就如同二部合唱中的兩個聲部相輔相成。第一小提琴首席-同時亦是樂團首席-在演奏會開始前,指揮樂團各聲部做好調音的工作。
中提琴(Viola)
由古代中音維奧爾演變而成(viol),中提琴的結構、演奏方式、演奏技巧與小提琴相同體積比小提琴大一些,定弦比小提琴低五度,在樂團中坐於指揮的前方或右前方,由於音域屬中音區,豐潤厚貿且略帶鼻音,通常擔任和聲的角色,琴聲的性質柑當於女低音。 中提琴因琴及弓均較重較大、手指按弦之指距較寬,演奏快速的樂句比小提琴難,但它常用的音域和略帶鼻音且豐潤厚實的音色,恰與一般的人聲相仿,因此演奏抒情性的音樂最具親和力,表達悲戚時,其陰暗沙啞的音色更有如泣如訴之感,因此專為中提琴而創作的音樂有增加之趨勢,中提琴獨奏家之地位也日漸提高。在合奏場合中常擔任中間聲部的重要和聲角色,少了他,和聲便會有空虛及沒個性的感覺。
大提琴(Cello)
大提琴的體積較為龍大,因此演奏時必需坐著,琴身置於兩膝之間,左手按弦,右手持弓,尾端的支架可以伸展出來以支撐樂器。定弦是中提琴低八度的音域,音色柔和沉穩有如男高音的音色,時常當成獨奏樂器演奏。 大提琴的高音區明亮有力,中音區開朗流暢,灑脫明快,低音域則寬廣而豐沛,善於表達深沈悲戚,冥想和夢幻感。
低音提琴(Double Bass)
低音提琴是弓弦樂器中體積最大、音域最低的樂器,演奏時需站著或靠於高腳椅旁,因為體積龐大、琴弦較粗,不易演奏快節奏的樂曲,大多用於合奏,少有獨奏的機會。在聖桑『動物狂歡節』的大象一曲中可以很明顯的聽辨出低音提琴低沉溫厚的音響,相當於男低音。
豎琴(Harp)
豎琴遠在西元前三、四年時即已使用,是一種豎立的形如三角形的大型撥弦樂器,演奏者用手撥奏,音 豎琴
色清朗如水,最有特點的奏法是琶音。 豎琴共有豎琴(Harp) 豎琴遠在西元前三、四年時即已使用,是一種豎立的形如三角形的大型撥弦樂器,演奏者用手撥奏,音色清朗如水,最有特點的奏法是琶音。 豎琴共有47根琴弦,為了使彈奏時能正確地找到的音,通常分別在C(Do)音及F(Fa)音弦上塗上藍色及紅色,並設有七個踏板,每一踏板有三個位置, 可以調整為降音、還原音及升音,由兩腳控制腳踏板,使其能奏出半音效果。 47根琴弦,為了使彈奏時能正確地找到的音,通常分別在C(Do)音及F(Fa)音弦上塗上藍色及紅色,並設有七個踏板,每一踏板有三個位置, 可以調整為降音、還原音及升音,由兩腳控制腳踏板,使其能奏出半音效果。
編輯本段同名詩詞欣賞
琴(二首)
一 心藏歲月曲驚人,黑白分明覓知音。激情澎湃相逢日,渾身燃燒獻青春。 二 魅力飛揚志凌雲,根根絲弦聚精神。聲情並茂凝成愛,思念常伴指生芬。——選自《情意集》
❼ 求盜墓類、機甲類、妖魔鬼怪類耽美文,類似《盜墓之祭品》、《靈魂深處鬧革命》、《機甲契約奴隸》、《元
機甲類 非完美基因 重返地球 機甲契約奴隸 重生之輝煌人生 穿越之星海暴徒 深淵之鐮 機甲觸手空間 重生之機甲時代 機甲時代的巨星傳奇 重生之星級教皇 專屬機甲改裝師
《偽術士的悠閑生活》作者:糖拌飯 《伍三思》作者:赫連春水
鬼怪靈異 幽靈酒店 幽靈BOSS 琉璃碎 狐緣 炙焚情 《妖魔調查科系列》《白月靈異事件簿》《天師執位系列》《示見之眼系列》《今夜有鬼系列》
《西街事務所》《桐花中路私立協濟醫院怪談》
《鬼話連篇》《神乎其神》《水滴聲聲》《妖魔飯店》《監控者》
《槐樹里》《屠城令》《鬼說》《寶珠》《獄鬼》
《變態靈異學院系列》《因與聿案簿錄》《亡靈書系列》《7truth系列》
《鬼怪公寓》《盜墓筆記》《異聞錄》 《白月靈異事件簿》BY 試管罌粟 (有好結局哦
《帥哥尖叫吧!》 BY 迷途不知返 (靈異)
《編年屍》BY Moulynn(完結/靈異)
返魂香》 BY 賴爾 (靈異神怪 驚悚懸疑)
《死亡禁咒》BY 臨風聽海❤貓 (完結 靈異神怪 驚悚懸疑) ...
《天師事務所》BY 沐晨Z(完結/HE /靈異
《活骸/The Name I Loved》BY 凡多 (靈異文/第一部完結) ...
《詭事迷蹤(蝶骨)》BY袁若寒(VIP完結 不倫之戀 靈異神怪)TXT下載
《神出鬼沒》BY 施惋離 (靈異鬼怪/美強) TXT下載
《死水微瀾》BY 梅香無音 (現代 靈異 驚悚) TXT下載
《魂妻》BY 之亟(第一人稱 靈異 HE)TXT下載
《鬼說》 BY 帝君(美強+靈異懸疑+HE)TXT下載
《墟公子靈異事件簿》BY 夏也 TXT下載
《退散吧,杯具!》 BY 月下蝶影(靈異神怪) TXT下載
《十世冥說》BY公子七愛(完結 靈異神怪)TXT下載
《金蓮》BY 素骨(靈異神怪 報仇雪恨)TXT下載
非天夜翔的 靈魂深處鬧革命 狐離的 瓶邪 煙花剎那
❽ 阿壠的個人作品
阿壠雖然職業從軍,本質上卻是一個文化人。他一生寫過幾百萬字的著作,其中有風格凌厲的新詩、情懷壯烈的舊詩、還有詩論、散文、報告文學等。他在1938年就寫出了最早的抗戰報告文學《從攻擊到防禦》《閘北打了起來》等名篇;1939年寫出報告體小說《南京》,後獲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徵文獎;1940年又寫出報告文學《斜交遭遇戰》,這些抗戰文學作品當時都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1942年他的抗戰詩集《無弦琴》由希望社在桂林出版,收集了他在延安和國統區兩地寫的詩作,其中不少是抨擊國內外法西斯的,如《小兵》《難民》《再生的日子》等,其中有這樣的詩句:「起來!/全世界的人/我們底地球已經著火了/不是壯烈地撲滅這火就是刻毒地給這火焚燒而死/我們底地球著火了啊!」 阿壠是一位真正的抗戰軍人兼抗戰作家,政治上愛祖國、愛民族,追求共產主義赤心不改;對朋友,他慷慨大方;對親人,他忠貞不貳。1944年他與文學青年張瑞相愛結婚,兩年後張不幸離世,阿壠悲痛異常,為亡妻寫了大量動人的情詩,將這種濃郁的愛情保持終身。
阿壠是七月派的重要詩人,也是中國新詩理論的系統研究者。他的新詩以想像奇特、風格遒勁著稱,在新詩界有其不可忽視的地位;他的詩論見解深透,體系完整,深得行家和初學者的好評。在創作新詩的同時,阿壠還寫過許多舊體詩詞,情感真摯,格律嚴謹,讀者從中能夠領略到濃郁的藝術氣質。
著名詩人綠原在發言中稱,阿壠的詩,不論是新體還是舊體,都不是輕易產生的,「而是伴著戰斗的生命節奏,透過深刻的生命體驗,蘸著或從身上或從心頭流出的血發出來的。」其代表作《纖夫》《無題》《去國》等為多種新詩選集所收藏。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阿壠詩文集》。孫郁還說,自己特別喜歡阿壠的詩,很多詩人都受到了他的影響。
阿壠著有長篇小說《南京》(《南京血祭》),詩集《無弦琴》,文藝論集《人和詩》《詩與現實》《作家的性格和人》。
從阿壠詩歌峻厲、桀驁的氣質類型上來說,他更像是同黑暗「天廷」激戰的詩歌的刑天。有過短期延安抗大生活經歷的阿壠,於1939年初到延安時曾寫過一首題名為《哨》的短詩。在記述了「嘉嶺山上的塔對著蹀踱在廣場上的夥伴」這種初夜的鬆弛與安詳後,他的筆鋒又繼而從午夜峭立的哨位陡然一轉:「天上/orion(獵戶星座)橫著燦爛的劍/北極星永恆的光/從太古以前/直到春風的將來/照著人間」——隨著這樣一重意象的切換,那種以北極星與哨兵的對應定位,獵戶星座颯亮的光與哨兵刺刀的暗示性聯結,恍然將全詩提升到地質紀年的時空感中,並使人感受到一種太古清風的滌盪。它所呈示的巨大空間張力,正是阿壠心靈深巨時空結構的映現。《哨》幾乎是阿壠僅有的一首靜謐寧馨之作。
1941年至1947年在四川、成都、重慶的六年間,阿壠以來自延安的隱蔽身份,一直在國民黨的軍事部門工作,他因之而把自己的處所稱之為「虎穴」。並因此相繼使用了諸如S·M、師穆、聖門等許多筆名。毫無疑問,他因此而比一般人更深刻地感受到周圍黑暗的巨大擠壓。這種擠壓不但構成了對他自由的束縛、思想的監控,甚至也包括對他愛情生活的摧殘。我們不難設想,對於阿壠這樣一位有著先天性抗逆精神的詩人,當這種擠壓到了連最小的私人生活空間都要被剝奪的地步,將會意味著什麼。而擠壓留給個人的空間越小,心靈反彈中要求的空間就越大,靈魂對於理想的憤怒求訴就越強烈。這樣,總匯在阿壠生命中的激憤便由近及遠地直指覆蓋著人類漫長歷史的大黑暗,並促使他以絕不妥協的姿態與之對峙。而阿壠撫奏愛情的《琴的獻祭》,就是以這樣曠世的大憤怒,出現在中國新詩史上。
在四川的六年間,阿壠以自己痛楚峻厲的靈魂奔赴為中國新詩史劃開了一條雪亮的光帶。從此間所書寫的《寫於悲憤的城》《孤島》《不要恐懼》《去國》等詩歌的標題中,我們便不難想見他的精神指向。這種「悲憤的城」中和悲憤的時代的處境,在同他.心靈深巨時空大光明地不斷抵觸中,不但加深著他的悲憤,甚而更反挫出他要在「這屠宰場和垃圾桶的世界上毀滅地放火」,乃至刑天式的執銳斧以相搏的桀驁。1947年,他終因被告密而遭受通緝,在被迫離開重慶開始流亡時,他寫下了《去國》一詩——「我無罪;所以我有罪了么?/而花有彩色和芳香的罪/長江有波浪和雷雨的罪么」,「我難道不是在我的祖國?然而這難道是為我所屬的國?/這難道不是在我之前所展開的風景,這山,這江,這人煙和鳥影?然而這難道是為我所有的國?」這是中國新詩史上惟阿壠所有的一種詩歌句式。
在他的詩中,一個關鍵意念或語詞(諸如這其中的「罪」和「祖國」,以及「祖國」與「國」之間微妙又是原則性的差異)一經出現,他便絕不輕易放過,而是層層追擊、步步跟進,直到窮盡其根。並以句型上回環往復的緊逼,使其超越常規性的表達,直至以新的意味對閱讀實現全麵包抄和致命性的沖擊。我們自然可以用犀利激越、峻厲雄辯來指說阿壠的詩歌,但這些又都不足以說明他在中國新詩中的貢獻——他銳利奔赴的大靈魂在迢遞時空中所看見的縱深度,他詩歌龐雜豐富的句型結構和元素構成,由這一切綜合呈現的寫作難度……甚至是胡風和艾青在自己的詩歌視野中所不曾見到的。
在四十年代的阿壠的詩歌中,竟那麼豐富地浸滲著來自《聖經》、天文、地質、宇宙天體學乃至植物昆蟲學以及人類文化源頭的神話中的元素。並且,他的詩歌主體又更滲透著諸如「我的人啊,我記得極清楚/在白魚燭光里為你讀過《雅歌》」這種來自古典文化中高古典雅的底色——也就是在1944年的這首《無題》中,阿壠竟於最後寫下了這樣兩行具有讖言性質的詩句:「要開作一枝白色花/因為我要這樣宣告,我無罪,然後我們凋謝」——兩年之後,他年僅24歲的妻子「無罪」地在黑暗中「凋謝」;而1967年,他自己則同樣以「無罪」之身而戴罪「凋謝」,留下了「白色花」這樣一個清白痛楚的形象,若干年後在一部詩歌合集的封面上,為一代詩人的生命與精神歷程作證。具有天才屬性的詩篇是不可復制的。但在他這種氣質類型的詩人中,於此後獨立著自成單元的昌耀、楊煉、海子;而在他遙遠的前端,則是去國問天的屈原。
❾ 誰能介紹下司馬中原的事跡
司馬中原(1933年2月2日-),中國江蘇人,生於南京。本名吳延玫,筆名司馬中原。著名作家。1933年出生於淮陰區漁溝鎮。1949年去台,六七十年代發表出版了大批小說,長篇有:《狂風沙》、《荒原》、《魔夜》、《驟雨》等,中篇有《山靈》、《雷神》、《霸頭》等。
簡介:
司馬中原作品多以其出生地江淮平原為背景,八十年代轉向鬼怪故事的創作,「嘗試從鬼的典型里尋找人的感情」,有「講鬼名嘴」和「鬼學大師」的諧稱。散文則多思鄉和懷念故國之作,有專集《鄉思井》。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名字被收入牛津版《世界名人錄》。除文學創作外,司馬中原更以振興中華文化為志,多年來在台灣文壇擔負組織領導工作,他的足跡遍及台灣大中院校,通過演講和文藝營等宣傳組織活動,教育和培訓了大批文學青年。他還經常率團出訪,到世界各地進行思想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文化。
人物生平:
1933年2月2日生於南京,本籍江蘇淮陰。1948年即以15歲年紀參與國共內戰,未受任何正統學校教育。之後,隨國民黨軍隊遷徙至台灣的他,因自學後的文筆卓越,於是擔任師旅新聞官等文職宣傳工作,與段彩華,朱西甯號稱「軍中三劍客」。1962年以上尉軍銜退役。退役後專事寫作,寫作范圍相當寬廣。他除了為1950年代「反共」文學的代表之一,其鄉野、懷舊、武俠、《聊齋》式鬼怪通俗小說均頗有特殊之處。其主要作品有《狂風沙》、《荒原》、《失去監獄的囚犯》、《月光河》、《駝鈴》、《雲上的聲音》、《路客與刀客》、《大漠英雄傳》、《鄉野奇談》、《醫院鬼話》、《春遲》等;其中,《春遲》獲得台灣第22屆「國家文藝獎」。另外,描寫斑鳩的散文《火鷓鴣鳥》(選自散文集《雲上的聲音》)則被「國立」編譯館選入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被視為「以文字描繪聲音」的極佳示範文學作品。司馬中原現任社團法人中華語文著作權仲介協會董事長。
主持節目:
司馬中原曾經在衛視中文台主持兩個靈異節目:《今夜鬼未眠》(與郝劭文主持)、《驚夜嚇嚇叫》(類戲劇),也曾主持中國廣播公司深夜節目《午夜奇譚》。在《午夜奇譚》中,司馬中原把自己親耳聽過或親眼見過的一些光怪陸離、鄉野奇譚說給聽眾聽,是當時熱門的廣播節目之一。 但亦有人批評自從「司馬中原講鬼」之後,其作品變得非常商業化,再也沒有類似《狂風沙》、《荒原》、《失去監獄的囚犯》等傳世作品。
戲仿:
郭子乾模仿司馬中原非常有心得,一句「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全世界的人都怕鬼。恐怖喔!恐怖到了極點喔!」相當膾炙人口。
著作書目:
春雷(短篇小說集)1959,台·春白出版社 荒原(長篇小說)1962,大業 加拉猛之墓(短篇小說集)1963,文星 靈語(短篇小說集)1963,大業 魔夜(長篇小說)1963,皇冠 雷神(長篇小說)1963,幼獅 司馬中原的書
狂風沙(上下冊,長篇小說,)1965,皇冠 山靈(長篇小說)1965,港·正文書局 聚雨(長篇小說)1968,台·水牛出版社 青春行(長篇小說)1968,皇冠 石鼓庄(短篇小說集)1969,皇冠 十音鑼(短篇小說集)1969,林白 煙雲(散文集)1970,皇冠 刀兵?(長篇小說)1970,台·落花生出版社 路客與刀客(長篇小說)1970,皇冠 紅絲鳳(短篇小說集)1970,皇冠 巨漩(長篇小說)1970,台·落花生出版社 天網(長篇小說)1970,皇冠 啼明鳥(長篇小說)1970,皇冠 綠楊村(長篇小說)1980,皇冠 荒鄉異聞(長篇小說)1971,皇冠 十八里旱湖(短篇小說集)1972,皇冠 餓狼(中篇小說)1972,台·陸軍出版社 遇邪記(短篇小說集)1973,皇冠 狼煙(長篇小說)1974,皇冠 凌煙閣外(長篇小說)1974,華欣 復仇(短篇小說集)1974,皇冠 流星雨(長篇小說集)1975,水芙蓉 呆虎傳(短篇小說集)1975,皇冠 霜天(短篇小說集)1975,大地 司馬中原自選集(短篇小說集)1975,黎明 割緣(長篇小說)1975,皇冠 狼神(短篇小說集)1976,台·源成出版社 雲上的聲音(散文集)1976,台·源成出版社 闖將(長篇小說)1976,皇冠 野狼嗥月(短篇小說集)1976,皇冠 鄉思井(散文集)1977,皇冠 巫盅(長篇小說)1977,皇冠 靈河(長篇小說)1978,皇冠 月光河(散文集)1978,九歌 挑燈練膽(短篇小說集)1978,皇冠 孽種(長篇小說)1978,皇冠 生命的故事(長篇小說)1979,皇冠 失去監獄的囚犯(1—3冊,長篇小說)1979—1981,皇冠 駝鈴(散文集)1981,九歌 精神之劍(散文集)1983,九歌 迷離瑪利(長篇小說)1983,皇冠 無弦琴(散文集)1986,皇冠 寒食雨(短篇小說集)1986,九歌 龍飛記(長篇小說)1987,皇冠 鬼話(短篇小說集)1988,皇冠 狐變(小說)1988,皇冠 吸血的僵屍(短篇小說集)1989,皇冠
談三毛:
如果生命是一朵雲,它的絢麗,它的光燦,它的變幻和飄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為它是一朵雲。三毛就是這樣,用她雲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隨心所欲的形象,無論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無意矯飾,行間字里,處處是無聲的歌吟,我們用心靈可以聽見那種歌聲,美如天籟。被文明捆綁著的人,多慣於世俗的繁瑣,迷失而不自知。讀三毛的作品,發現一個由生命所創造的世界,像開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這是需要靈明的智慧和極大的勇氣的。 ———作家司馬中原
❿ 朱元璋在三國時代,能否統一天下呢
朱元璋在三國時代,是不能統一天下的。朱元璋發跡於農民起義,但在三國時代講究名分與出身。
朱元璋從一介布衣農民,在困難的時候甚至吃不到飯,只能以枯草爛葉為食到舉兵起義聯合各路豪傑推翻元朝的統治建立大明朝創造了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奇跡,但讀過明朝歷史的應該有所了解,朱元璋是一個很好的統帥者,但並不長於謀略與打仗,他善於賢納士,將有本領的人極致發揮出他的能力,這樣的統帥之才如果放入三國亂世中是無法成就建立新朝代的輝煌的,在三國中,數盡所有統帥之才,強者如三足鼎立的曹操、劉備、孫權,再者如三分天下之前諸侯割據時代的袁紹、袁術等皆是名門貴族,畢竟只有家世顯赫的人才可廣招士兵、吸引賢能之才輔佐,普通的平民即便有膽識有抱負,也沒有人願意去相信。
由以上來看我們便可知道,如果將朱元璋放入三國時代,他是無法再次完成壯舉的,畢竟當皇帝這種事情不是完全靠個人能力就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