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性野史小說
1. 大家介紹幾本古代的性小說,
妃來橫禍【江小湖 步步驚心之庶女皇後【雪舞1987 極品皇妃【安知曉 絕妃池中物【雲拂曉 王爺你敢娶小三試試【夢幻祝福 蛇王惹不得【漂亮的海妖 代嫁棄妃{安知曉
2. 誰人能夠介紹幾本古代野史書
《萬曆野獲編》: 該書記述起於明初,迄於萬曆末年,內容包括明代典章制度、人物事件,典故遺聞、階級斗爭、統治階級內部紛爭、民族關系、對外關系、山川風物、經史子集、工藝技術、釋道宗教、神仙鬼怪等諸多方面,尤詳於明朝典章制度和典故遺聞。所記大都博求本末,收其是而芟其偽,常者固加詳,而異者不加略,內容翔實,在明代筆記中堪稱上乘之作。為研究有明一代歷史的重要史料。
《世說新語》: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是一本很有趣的書呢! 《太平廣記》中國古代野史小說之大乘! 中國古代艷情小說系列:燈月緣.床邊野史--玉春宮.床邊笑話--青樓艷史綉榻野史
3. 中國古代小說的代表及作者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里程及其規律
第一部分,說明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歷程;第二部分,說明我國古代小說在發展過程中的規律。第一部分是從縱的方面論述,第二部分是從橫的方面論述,全文縱橫交織,互相補充,完整地闡述了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
第一部分講發展過程,作者是按幾個階段來寫的。1.起源:神話傳說。2.發展:魏晉南北朝志怪志人。上述兩個階段中,小說同歷史歸於一類。3.成熟:唐代傳奇。脫離歷史而成為獨立的文學創作。4.繼續發展:宋元話本小說、演義小說。5.頂峰:明清文人獨立創作,寫平凡的人和事。
作者闡述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抓住了兩個關鍵。第一個是文學與歷史的關系。蕭統的文學定義說,「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就是指出文學作品必須有想像虛構,還要講求文采。神話傳說、志人志怪,都是靠實地訪問,從民間搜集而記錄下來的,所以同歷史歸於一類。唐代傳奇,有想像虛構並講求文采,因此就離開歷史而發展成為文學創作了。第二個關鍵是文人加工民間傳說與文人獨立創作的關系。宋元話本小說、演義小說,都是文人採用民間傳說而進行再創作的,寫的都是非凡的人物,不尋常的英雄;明清小說,發展成為文人的獨立創作,寫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抓住上述兩個關鍵,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進程就容易理清了。
第二部分講發展規律,作者列舉了四條。這四條與第一部分的內容密切相關。例如第一條,「中國的小說是來自民間的,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中國小說的每次發展、進步都是由優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間學習,參與、加工民間創作而取得的」。這在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幾個階段都可以得到證明。又如第二條,「史傳文學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影響」。這從中國古代小說的幾個發展階段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作者在課文中只談了「對人的看法和描寫」一點,在另外的文章中還談了幾點(參照「有關資料」)。
二、學習重點說明
1.融會貫通,理解課文
課文論述的內容極為豐富,從時間說,從遠古到清末;從范圍說,小說發展的規律,頭緒紛繁。因此,必須下功夫貫通起來理解,才能正確把握課文的內容。
首先,把第一部分講發展歷程的內容按時間順序串連起來理解。在這中間,可以把發展歷程分為五個階段、兩個關鍵。理解了這些,就理解了第一部分內容。其次,把第二部分講發展規律的內容與第一部分的內容結合起來理解。例如第二條規律,因為古代小說脫胎於史傳文學,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對史傳文學的傳統有所繼承,這首先表現在對人的看法和描寫上。反之,理解了第二部分內容,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第一部分。例如,理解古代小說脫胎於史傳文學,那麼也就不難理解小說發展過程中話本小說、演義小說的出現不是偶然的了。
2.舉一反三,用實例說明規律
在課文中,作者已經舉了不少實例來說明規律。因此,學生從課文中不難得到啟發,模仿著用自己熟悉的例子去進一步說明課文闡述的規律。例如,作者已經用《三國演義》《水滸傳》說明第三條規律,但失之於簡單,不妨要求學生把說明具體化。甚至有些學生熟悉的但作者沒有涉及的例子,也不妨要求學生去說明課文中提到的某些規律。這是學習課文的延伸,也有助於進一步深入地理解課文。
●解題指導
一、根據課文內容,填寫下表。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融會貫通,把握課文基本內容。
朝代
發展階段
體裁特點
規律
魏晉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話傳說
1.中國的古代小說是來自民間的,古代小說的每次發展都是由文人作家參與、加工民間創作而取得的。2.史傳文學對中國古代小說很有影響。3.古代小說創作立足於現實。4.由於受封建文化的壓迫摧殘,古代小說的發展極為艱難。
魏晉南北朝
發展
志怪志人
唐
成熟
唐傳奇
宋元
繼續發展
話本
明清
頂峰
①演義小說
②文人獨立創作,關注平凡人生的現實主義小說
二、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並說明它們在闡明課文觀點上的作用。
1.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
2.愛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惡必書,是為實錄。
3.明鏡照物,妍媸畢露。
4.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時紀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本題中所列引文,都是文言,需要學生切實弄懂,知道它們的含義;還要求學生了解它們在說明文章觀點上的作用。
1.意思是,文學作品所描寫的對象具有積極意義,其內容的表達、形式的安排,都經過作者深沉的構思、想像,其辭藻、音律、用典等藝術形式都比較講究。事,指作品描寫的對象。沉思,深沉的構思。義,指思想內容。翰藻,指作品的辭采。課文引用蕭統的這兩句話,是為了說明蕭統對文學與歷史等學術著作的區別已經有所認識,到唐代,我國的古代小說終於脫離歷史而發展成為文學創作。
2.意思是,愛它而要知道它有缺點,恨它而要曉得它有長處。缺點、長處必須都寫下來,這才是真實的記錄。課文引用《史通》的這些話,是為了說明我國古代小說對史傳文學傳統的繼承,首先表現在能夠辯證地認識人和描寫人。
3.意思是,明亮的鏡子照物體,物體的美麗和醜陋全都清晰地顯露出來。妍,美麗;媸,醜陋。課文引用這兩句話,是為了說明《水滸傳》寫人藝術的高明。
4.意思是,雖然我的書名為志怪,也不專寫鬼神,卻時時寫人間的變異,也略微蘊含著鑒戒。課文引用吳承恩的話,是為了說明《西遊記》是立足於現實的。
三、作者以《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為例說明第三條規律,其中以《三國演義》《水滸傳》為例的說明較簡略,試把這兩例中的一例的說明具體化。
以《水滸傳》為例。作者寫北宋宋江農民起義,是立足於現實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元末爆發了農民大起義,群眾性的反抗運動風起雲涌。它們規模宏大,波及的范圍廣泛,其間又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產生,因此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傳說施耐庵同元末的農民起義運動有一定的聯系,甚至親自參加了起義的隊伍。可見,《水滸傳》描寫的農民起義,正是立足於現實的基礎上的。
四、試把讀過的《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范進中舉》等課文聯系起來理解,想想它們體現了本文提到的哪些規律,並寫成一二百字的短文。
它們體現了課文提出的四條規律。寫一二百字的短文,可以重點談其中的一條。
●教學建議
一、指導學生以舊知求新知,舊知、新知融會貫通,理解課文。高三學生,應該讀過一些中國古代小說,也讀過不少史傳散文,例如中國古代四大著名長篇小說、話本小說,志人志怪小說、神話傳說等,又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中的一些散文等。要調動學生的這些積累去理解課文,這樣就容易得多。
二、理解我國古代小說與史學的關系,是把握課文內容的關鍵。第一部分講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過程,小說脫離史學而獨立,這是關鍵性的進步;第二部分講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規律,小說繼承史傳文學的優秀傳統,這是關鍵性的規律。因此,指導學生把握課文,要抓住關鍵不放鬆。
三、這篇課文有一定難度,不要求學生全部讀懂,能懂多少就算多少。這篇課文的教學只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使學生知道怎樣融會貫通地去閱讀有一定難度的文章。
四、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可以把「有關資料」中某些東西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資料去閱讀課文。
●有關資料
一、關於「文學」的含義(胡經之)
對於文學是語言藝術這種認識,中外都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才逐漸明確。
在中國,「文學」的含義曾有幾度變化。在先秦時代,「文學」是「文章」(「文」)和「博學」(「學」)的總稱,「文學」包括了整個文化,先秦諸子的哲學、道德、政論文章,都被說成是「文學」。到了秦漢時代,「文學」還是總括「儒學」和「文章」,但二者漸趨獨立,「文學之士」逐漸分離為二:一類歸「文苑」,一類屬「儒林」。像司馬相如這類從事辭章詩賦創作的文人,和那些專門研究儒學經術的學者分開來了。發展到魏晉時代,「文學」和經學、玄學、史學都分立發展。到了齊梁時代,更進而把「文學」細分為「儒」和「學」,把「文章」細分為「文」與「筆」。史傳、奏議這一類文章歸入「筆」,屈原、宋玉、枚乘、司馬相如等人辭章詩賦一類算作「文」(梁元帝蕭繹的《金樓子·立言篇》對此有所闡明)。「文」「筆」的劃分,表明了齊梁時代對於文學的了解逐漸深入。對於「文」和「筆」的解說,前人眾說紛紜,清代學者常把有韻的稱「文」,無韻的稱「筆」。其實,「文」與「筆」的原則,不只在有韻無韻,也不只在言辭的美,還在於有無情采。齊梁時代就有人把「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的「文」和一般的文章區分開,「文」不僅要有特殊的言辭,而且要有特殊的情采,即所謂「流連哀思」,「情靈搖盪」。這種對「文」的看法,接近今天所說的藝術的文學或美的文學的意思了。「文」和「筆」的區分,把藝術的文學或美的文學同其他文學(其實是文章)從內容和形式上區別開來了。可惜,齊梁時人常常只把詩賦一類視作「文」,而小說一類卻排除在外。在創作實踐中,齊梁文學的情采,也只局限在貴族上流社會的狹小天地,偏向於追求「翰藻」的華美,形式主義弊禍嚴重。到了隋唐時代,為了反對形式主義,出現了古文運動,取消了「文」「筆」之分,甚至以「筆」為「文」,「文學」變成了「明道」之器,不區別藝術的文學和道德文章了。發展到宋代,「文學」乾脆成為「載道」之具,道學代替了「文學」。幸而,自先秦以來,歷代對於「詩」的看法一直較接近於藝術的文學或美的文學這種意思。自唐代開始,「詩」和「文」的區分更加明顯,語言藝術的特點在唐詩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戲曲、小說和一些散文中也日益明顯地表現出來。但長期以來,封建文人把戲曲、小說之類看作雕蟲小技,不能列入「文學」殿堂,那些並無語言藝術特點的文章卻被尊為「文學」正宗。只是到了現代,人們終於把這些具有語言藝術特點的詩歌、小說、劇本和散文稱之為文學,而把那些並無語言藝術特點的文章列在文學之外。於是,文學是語言藝術的含義就確定下來了。
在國外,「文學」含義的變化,也經歷了類似的途徑。古希臘時代,史詩、悲劇早已很發達,但「文學」並不專指這類東西,而是總括一切文化。西方用拉丁文littera一語來表示一切書寫的東西,小至一個字母,大到整個文化,包括具有語言藝術特點的東西,全包羅在內。中世紀神學統治一切,包羅萬象,文學被淹沒在神學之中。文藝復興以後,特別是啟蒙運動以來,科學的發展,學術的細分,使得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史學、美學等等都獨立出來,成為專門科學。剩下那些不能歸入科學之列的詩歌、劇本、小說等等,獨立出來,稱之為文學。
《美利堅網路全書》(1963年版)里說道,文學「詞源上的意思是一切書面的或印刷的東西」。直到現在,「還流行著關於文學的兩種對立的觀念。一種觀念認為,一切說得好的東西都是文學,認為文學風格標志文學和非文學的區別」;「另一種看法認為,文學的核心和基本的特點是在於它是想像的表述形式,一切文學都是虛構的」。日本《萬有網路大事典》(1973年版),也把文學分為廣、狹二義:「廣義的文學是一切用文字書寫的東西。」「就狹義來說……亦即與文藝同義。」這說明今人對於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的本質和特徵,認識越來越精確,越來越深刻。
(節選自《文藝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二、中國古代小說的性質和范圍(石昌渝)
討論中國小說文體,首先碰到的是小說的性質和范圍的問題。小說是敘事性散文(清代駢文小說《燕山外史》是極個別的例外),與敘事詩的區別是清楚的,比如陳鴻的《長恨歌傳》是小說,白居易的《長恨歌》是詩,一個是散文,一個是韻文,雖然同是敘事,但文體的區別一目瞭然。比較不容易區別的是小說與史傳。
小說與史傳都是敘事散文,都同樣有人物有情節有主題,都同樣有作者概述和場景描寫,它們的區別何在?司馬遷的《史記》,抽出一個片斷來,例如《鴻門宴》,那場景描寫有行動有對話有細節,性格栩栩如生,可以說與小說沒有分別。但是,盡管它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它卻是史傳而不是小說。根據就在它是據實而寫。古代小說,特別是歷史演義小說,其人物和情節也許是有一些歷史依據的,但作者不過是借它們來抒發自己的胸臆,創作中不免要對原來的事實加以選擇,加以強調,加以重組,加以虛構補充,總體上是作者主觀想像的產物,本質是虛幻的,因此它是小說而不是史傳。明代謝肇說:「凡為小說及雜劇戲文,須是虛實相半,方為游戲三昧之筆。亦要情景造極而止,不必問其有無也。」(《五雜俎》卷十五)清初丁耀亢則進一步指出小說的價值與史傳的價值不同,「小說始於唐宋,廣於元,其體不一。田夫野老能與經史並傳者,大抵皆情之所留也」(《續金瓶梅集序》)。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中是「史貴於文」,小說因其虛妄無稽而長期遭到輕賤,謝肇和丁耀亢理直氣壯地宣稱小說就是虛妄無稽,闡明小說的價值不系於「實」,而系於「情」,從而明辨了小說的文學品格。史傳說真話,小說講假話,真和假,這就是史傳和小說的區別所在。
不過,一進入作品實際,問題又不那麼簡單了。白話小說與史傳的區別很明顯,問題在文言小說系統。縱向來看,唐代以前比較好辦,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小說。古代史志和書目文獻指稱的那個時期的「小說」是別有所指的,並非文學意義的小說。東漢桓譚和班固在處理古代文獻的時候,把那些實錄性質的叢殘小語統稱為「小說」,一部分托古人近於子部而又淺薄者歸在子部,一部分記古事近於史部而又悠謬者歸在史部。這類作品一是實錄,盡管實際上是真偽雜存,但作者是據見聞而錄,不事虛誇和鋪飾,因此,二是文字簡略,篇幅短小,所謂尺寸短書。對這類作品,桓譚和班固是食之不甘,而棄之可惜,故列「小說家」類存之,可備治身理家參考,或可廣見聞資考證。魏晉南北朝的志人小說和志怪小說的興盛自有它的社會文化原因,但在文體上是承襲「小說家」,並且成為唐前「古小說」的主要部分。以實錄和短小為特徵的「古小說」充其量只是中國小說的史前形態。進入唐代,問題就比較復雜了。唐代傳奇不避諱虛構,馳騁想像進行鋪敘描寫,實錄的原則放棄了,短小的格局打破了,它標志小說文體的誕生。傳奇小說的存在,使得「古小說」發生了分化。一支緊跟著史傳走,這就是野史筆記。野史筆記重在摭拾史料,其中既有敘事文,也有說明文和論說文,內容正如明代胡應麟所歸納的有志怪、傳奇、雜錄、叢談、辨訂、箴規六類,以後四類為主體的即是野史筆記;另一支在史傳和傳奇小說之間搖擺,它標榜實錄,篇幅也短小,但比較偏重故事性和趣味性,因而文學色彩比較濃厚,這就是筆記小說。虛與實孰多孰少,對它很難作計量性判斷。歷史學寬容一點,可以把它納入自己的范疇,而小說擴大一點,也應該確認筆記小說為小說家族的一員。
再進一步面對一個作品集子,確認是不是小說就要具體分析了。野史筆記的一個集子中也含有傳奇和志怪性質的作品,如唐代《酉陽雜俎》就有好的志怪作品,宋代《癸辛雜識》就有一些記錄軼事異聞的作品,元末明初的《輟耕錄》中有些篇什則成為後世小說的題材來源,甚至一些文人的文集中也會偶然雜有一些精彩的小說,如《東田文集》中的《中山狼傳》,《九集》中的《負情儂傳》《珠衫》《劉東山》等;相反,筆記小說集中也會夾雜一些雜錄性質的文字,例如用傳奇小說方法寫成的筆記小說集《聊齋志異》也有一些非敘事性的篇章。出現這種情況,與古代人的「小說」觀念有關。盡管明代中期以後通俗文學家們為小說正名,為小說的地位和發展大聲疾呼,但是占統治地位的文化傳統觀念是根深蒂固的,清代乾隆年間編撰的《四庫全書總目》對「小說」的看法與桓譚、班固的看法基本保持不變,就是一個明證。兩種「小說」概念的並存,是造成小說與史傳有一部分交叉的重要原因。
(節選自《中國古代文體叢書·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
三、中國古代小說理論(吳組緗)
我國古代小說理論里頭有很多好的經驗,有些我們就沒有很好地繼承下來。唐代有個劉知幾,是個史學家,他把史傳文學的經驗總結出來,寫了一部書叫《史通》。他很講究「識」。先秦早就講究「器識」,所謂「士先器識,而後文藝」。器識,就是心胸開闊,目光遠大。司馬遷為什麼能寫出一部《史記》來呢?他認為,必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了萬卷書不行,還要行萬里路。這樣他的見識就多了,心胸就開闊了。中國小說理論的頭一條,要想寫好小說,首先要心胸開闊,眼界寬廣,首先要在「器識」上下功夫。而不能心胸狹窄,眼光如豆,只見個人的眼前的那麼一點東西,要能高瞻遠矚地看問題。
第二條,你要寫好一篇小說,必須要有「孤憤」。李贄說《史記》為什麼寫得好?因為太史公有「孤憤」;《左傳》為什麼寫得好?因為左丘明有「孤憤」。《水滸傳》為什麼寫得好?施耐庵有「孤憤」。後來許多評論《聊齋志異》《紅樓夢》的,也都說蒲松齡、曹雪芹有「孤憤」。「孤憤」是什麼?拿現在的話說,就是有個人的真實感情,個人所獨有的激情。就是你對這個題材、這個主題有極大的熱情,你自己被這個題材、這個主題所感動,使你欲罷不能,非要把它寫出來不可。不是為了有名氣,更不是為了稿費。古代寫小說是倒霉的事,哪來的名利!如果你對你要寫的沒有深刻的感受,沒有極大的熱情,沒有被它深深地感動了,就沒有必要來寫它,而且也寫不好。
第三條,中國小說很講究「真實」。現在,我們的有些評論對於這個寫真實還是起反感。一寫真實就是自然主義了,就是暴露我們社會的黑暗面了,要作反動宣傳了。其實,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打了一次嗝兒,你就不吃飯了?當然,你以寫真實為借口,寫壞小說,我們要批評;但不能因為這個緣故,就反對寫真實。怎麼能反對寫真實呢?「真、美、善」三個東西我們都要。可這三個東西並不是平列的,真美善以真為基本。沒有真,你那個美是假美,你那個善是偽善。假美、假善有什麼價值?所以要大膽地寫真實。至於你寫得好不好,那是你的思想觀點、思想感情問題。真是文學藝術的生命,也是小說的生命。沒有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我們要使文藝成為人民的工具,很好地為人民服務,首先要尊重它的性能。真實是它的性能,把真實丟掉了,就不能很好地為人民服務,就變成不頂用的東西。過去我們常常把文藝這個性能抹煞了,忽略了。
要講寫真實,很要緊的一條,就是必須深入生活。沒有生活你就胡編亂造,坐在屋子裡想入非非,盡是想當然,那是不行的。《史通》上總結史傳文學一條經驗,拿現成的話說,就是「反映論」。馬克思講過一句話,原話我記不清了,意思是說,我們讀一篇小說,一篇文學作品,要區分哪些是作者主觀世界的東西,哪些是客觀世界的東西。就是說,作品是反映,它是通過作家的主觀來反映客觀,反映客觀的社會生活、時代氣息、歷史面貌。《史通》總結我國的史傳文學,如「明鏡照物,妍媸畢露」,就像明鏡照物一樣,漂亮的(妍)、難看的(媸)都照出來;像「虛空傳響,清濁必聞」,就同空氣傳播聲音一樣,好聽的(清)、難聽的(濁)都傳過來。這就是真實,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反映客觀的社會生活、時代面貌和歷史面貌。這並不是客觀主義,史傳文學是要「寓褒貶」「別善惡」的,就是將善惡褒貶包含在里頭,不是直接說出來的。這就是所謂「春秋筆法」。春秋筆法也叫「皮里陽秋」。是非、善惡不直接說,通過情節場面,通過人物的對話言論,讓讀者自己去分辨評判。中國詩歌理論中有句話叫作「不落言筌」。言筌就是解釋說明。《史通》標舉一個「晦」字,以與「顯」相對。「顯」是淺露,也就是直截說明;「晦」就是具體敘寫,反對直說。中國文學有這個傳統的信條,就是不允許解釋說明,要通過情節場面,通過形象來表現褒貶。所以「明鏡照物」並不是客觀主義,而是含有褒貶,暗藏著褒與貶。這也是魯迅極力信奉的。有些人不了解此意,作了相反的評價,應該考慮!
由此,《史通》還總結了一條,就是「愛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惡必書,是為實錄」。就是說,愛它而曉得它有缺點,憎它而曉得它有所長。正如我們所理解的: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對立的矛盾的統一體,不可能有純粹的東西。好人身上有缺點,壞人身上有長處。這完全符合辯證法。但這不是說沒有善惡、是非之分。所愛、所憎,分得清清楚楚;在此前提下,再看次要的方面。比如吳承恩寫《西遊記》,創造了個豬八戒,它是個小農生產者。他眼光如豆,心胸也不開闊,而且動搖得很厲害,一遇困難就要散夥,回高老莊去。遇到妖魔鬼怪,孫悟空去打,他卻躲起來睡大覺;回來一看,孫悟空快打贏了,他怕功勞全是別人的了,趕快跑過去打幾耙子。他還愛挑撥離間,幾次在唐僧面前說孫悟空的壞話,把孫悟空趕走。總之,這個人的缺點是很多很嚴重的。但我們並不覺得這個人特別可恨,我們小孩看到他就笑,並沒有把他當成敵人來看。為什麼?因為作者還寫了豬八戒的許多更為主要的長處。比如勞而又苦的事情都是豬八戒乾的,長途挑經擔,孫悟空是不幹的;過那個稀柿洞,硬是豬八戒拿嘴巴拱出一條路來;妖魔鬼怪把他抓起來,他罵到底,從來不投降的。還有,他鬧情緒是常事,可始終沒有脫離取經隊伍,取經隊伍少不了這么一個人。這就是說,作者在創作豬八戒的時候,是「愛而知其丑」的,而且把他的丑大膽放手地寫得很充分。《水滸傳》寫林沖,寫武松,寫魯智深、李逵,都是採取這種態度。「憎而知其善」,也是如此。《三國演義》寫曹操,作者是恨他的,把他當作反面人物來寫。可曹操有雄才大略,最後勝利的還是他。他有很多優點,善於用人,善於識才。抓住一點好處就寫出來,決不掩藏、抹煞。可這些好處,這些雄才大略,就使他成為一個大壞蛋,不是普通的壞蛋。司馬遷寫劉邦,寫項羽,也持這樣的看法。這就是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體驗,寫出真實的人來,寫出有血有肉的人來。《紅樓夢》更是這樣。林黛玉是作者同情的,可是寫了她很多缺點;薛寶釵是作者不喜歡的,但也並不抹煞她種種的長處。正因為這樣,《紅樓夢》里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一個個都是活生生的,使我們感動。「愛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惡必書」,這一條經驗我們就沒有很好地繼承下來。 我們為什麼不能把人物寫得真實起來呢?生活中有多少使人感動的新人新事,叫我們一寫,往往就顯得不真實了。
中國小說還講究神似。只寫得形貌真實還不行,還要神似。蘇東坡就講:「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是說繪畫只講究外形相似,這個見解同小孩子的見解一樣,太淺薄了,太幼稚了,因此一定還要神似。魯迅先生也講,畫頭發,畫得怎麼細,也不可貴。要緊的是畫神,畫眼睛,把眼睛的神態畫出來。我國古代的小說,都講究形似和神似,更講究神似。《水滸傳》中的幾個主要人物,宋江、李逵、魯智深、武松、林沖等,都寫得神似。《紅樓夢》更講究神似,而且寫人與人的關系,也寫得神似。比如說,黃鶯兒,你仔細看看,她必然是薛寶釵的丫環;紫鵑,一看就是林黛玉的丫環;還有,侍書是探春的丫環,入畫是惜春的丫環,一看就有這種特點。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寫得入神了。托爾斯泰的小說《戰爭與和平》,寫了五家貴族。每家的人一個個性格不同。可總起來每家各有一個共同的家風,一看就是這家的。我們現在的小說,能寫到這樣子的,還不多。
4. 有誰知道古代,中國古代有什麼同性戀小說嗎不管是否傳世,書名是什麼
《龍陽逸史》《弁而釵》《宜春香質》——堪稱中國最早最經典的三本同性。這三本書出自明代。清代的《品花寶鑒》也是古代很經典的同志小說。
《品花寶鑒》,中國近代小說,又名《怡情佚史》,亦題《群花寶鑒》,60回。小說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鍾情為中心線索,寫了像梅、杜這樣的情之正者,和商賈市井、紈絝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兩種人,以寓勸懲之意。然而所謂「情之正者」在舊觀念來看,是一種病態生活;而以我們現代的觀念來看,則是一部相當鍾情重情的愛情小說。
5. 誰知道哪裡可以找到一些中國的野史和神話故事呀 謝謝
中國第一部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1950年商務印書館初版,後多次增補修訂,已印行11次。有俄、日等文譯本。1984年經擴充修訂,易名《中國神話傳說》。全書凡7篇:導論篇、開辟篇、黃炎篇、堯舜篇、羿禹篇、夏殷篇、周秦篇等。袁珂先生(1916.7.12—2001.7.14),本名袁聖時,筆名丙生、高標、袁展等,生於四川新繁縣。生前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神話學會主席、國際知名學者,當代中國神話學大師。袁珂先生著述頗豐。1950年,第一部神話專著《中國古代神話》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學術聲望。之後,袁珂先生先後撰寫了《中國古代神話》、《中國神話選》、《中國傳說故事》、《山海經校注》、《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中國民族神話詞典》,《神異篇》、《巴蜀神話》(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餘萬字的論文。袁珂先生的大多數著作在香港、台灣均多次翻印,在國外有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捷克、韓國、世界語等多種譯本。其作品被中國、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入選學校課本。中國古代神話十分豐富,但因散見於歷代經史子集、筆記、類書等古籍中,零碎而龐雜,歷史化、藻飾化嚴重。袁珂對浩瀚的古文獻資料考辨真偽,訂正訛誤,加以排比綜合,把中國漢民族片斷的古神話資料熔鑄成一個有系統的整體,提供了一部具有漢民族古神話特色與風格的文學作品。 沈雁冰先生曾說過:「中國神話不但一向沒有集成專書,並且散見於古書的,亦復非常零碎,所以我們若想整理出一部中國神話來,是極難的。」二三十年來,頗有學者在中國神話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從荒地上開辟了一些約略可行的路徑,但是卻一直沒有人來做整理中國古代神話成為專書的這項工作。本書著者把童話、神話、傳說……這類人民的口頭文藝創作綴集起來,寫成了這部有系統的完整的神話集,相信能讓你大飽眼福。神話又是民族性的反映,各國的神話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各國民族的特性。中國的神話,自然也在好些地方反映出了中華民族的特性。從我國保留下來的古代神話的片段如像「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鯀禹治水」等所記述的事跡看,我們的民族,毋庸自愧地說,誠然是一個博大堅忍、自強不息、富於希望的民族,神話里祖先們偉大的立人立己的精神,實在是值得作為後代子孫的我們很好地去學習,去發揚的。研究神話,就能了解民族性的根源,這對於我們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當然也還是有幫助的。中國神話學專家袁珂先生撰寫的一部全面敘述中國古代神話體系的專著。全書從世界是怎樣開始的,黃帝和蚩尤的戰爭,帝俊、帝嚳和舜,羿和嫦娥的故事,鯀和禹治理洪水,遠國異人,夏以後的傳說等幾個方面對支離破碎中國神話作了最全面、完整、通俗的講述。這次出版選配了近一百五十幅與內容有關的圖畫,全部為古圖古畫,使本書具有了收藏價值。書後附有袁珂之子袁思成撰寫的懷念父親的文章「緬懷父親袁珂」,回憶了袁珂先生的生平和治學情況。 目錄序原序第一章 導言第二章 世界是怎樣開始的(上)第三章 世界是怎樣開始的(下)第四章 黃帝和蚩尤的戰爭第五章 帝俊、帝嚳和舜第六章 羿和嫦娥的故事第七章 鯀和禹治理洪水第八章 遠國異人第九章 夏以後的傳說(上)第十章 夏以後的傳說(下)附錄:緬懷父親袁珂書摘到了第三天,爹爹的鐵船剛剛打造好,天氣陡然發生了猛烈的變化:四野颳起了黑暗的風,狂暴的雨從冥空中傾盆而下,地底下噴湧起洪水,像野馬般的奔騰,淹沒了丘陵,包圍了高山,田園廬舍,林木村鎮,都化做了一片滄海。「孩子們,」風雨中爹爹喊道,「趕快躲避啊,雷公發洪水報仇來了啊!」兩個孩子連忙躲進葫蘆,爹爹則進了他自己打造的鐵船,隨著高漲的洪水,在浪濤之上,東西漂流。洪水愈漲愈高,已經高到天空,鐵船里的勇士,在風雨和狂濤中,沉毅地駕著他的船,一直到達天門。他站在船頭用手拍門,「嘭嘭」的聲音震響了九重天空。「快開門,讓我進來!讓我進來!」他在外面不耐煩地喊道,用拳頭把天門捶得更響。門里的天神害怕了,急忙喝令水神:「趕快退水!」水神遵令行事,頃刻之間,雨止風停,洪水退去,一落千丈,大地上依然現出乾燥的土壤。當洪水退落的時候,勇士隨著他的鐵船,從高空中跌落下來,因為鐵船堅硬,碰擊在地面上,成為粉碎。可憐這敢於和雷公作戰,並且囚禁過雷公的無名勇士,也和他的鐵船的命運一樣,跌得粉身碎骨,死掉了。他的兩個躲在葫蘆里的兒女卻活著沒有死。因為葫蘆是柔軟的,有彈性的,跌落下來,只不過跳幾跳,仍舊安然無恙。兄妹倆從葫蘆里爬出來,也沒有受到任何損傷。經過這一場滔天的洪水,大地上所有的人類都死光了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20 20:44
只留下這兩個小孩子,是人類中惟一存活著的孑遺。他兩個原本沒有名字,因為是從葫蘆里存活下來的,所以起名叫「伏羲」。「伏羲」就是「匏艦」,也就是「葫蘆」的意思;男孩叫伏羲哥,女孩叫伏羲妹,就是「葫蘆哥哥」、「葫蘆妹妹」的意思。大地上雖然絕滅了人類,這一對勇敢的少年,卻靠了他們的勞動,仍然快樂無憂地生活著。那時天空和地面相距不遠,天門時常開著,哥哥和妹妹,常常手攙著手,從天梯上攀登到天庭去遊玩。一部新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昆侖之歌》《昆侖之歌》是中華昆侖在2008年7月15日開始發表於網路等博客上的一部長篇中國古代神話小說。這部76萬多字的中國長篇神話小說《昆侖之歌》,它沒有任何仙話,史話,佛話,玄幻摻雜於其中,是一部真正的純神話作品.從此中國神話將結束它散碎蕪雜,不成系統的歷史,擁有一部真正的史詩類作品了!本部神話的大致結構簡單介紹在這部76萬多字的長篇系列神話小說之中,作者盡力對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人物與事件進行了梳理,盡力使人物按照他們的時代順序,對事件則盡力按照它們與人物的對應順序,進行了一些較為合理的排列。作者以諸神與人類的關系為主線,將神話傳說中的諸神與人類中的英雄作為輔線,將他們所經歷的一些事情再按邏輯與時間順序一一排列寫出。該書大致按照以下內容來寫:一、諸神與人類的誕生。主要敘述盤古、共工與地母昊英創造諸神與世界,女媧造人。二、諸神的戰爭。主要敘述盤古化生萬物,炎帝朱襄與水神共工兩派神祗的大戰,炎帝朱襄取得勝利成為統治世界的天帝。三、炎黃之戰。主要敘述精衛填海,炎帝與海神的沖突,炎帝朱襄與黃帝軒轅爭奪天帝之位的戰爭,最後黃帝軒轅成為新世界的統治者。四、諸神與人類的幸福時代。主要敘述諸神與人類之間的愛情故事,如:牛郎與織女,董永與七仙女,棄、摯、堯、舜、後羿等人間英雄的誕生。五、蚩黃之戰。主要敘述蚩尤與黃帝軒轅之間的戰爭,黃帝最終通過戰爭鞏固了自己的天帝之位以及蚩尤後代的故事。以上主要是描寫以神祗的事情為主,以下則過渡到是以描寫人間的英雄為主。六、英雄時代。它主要敘述人間英雄堯、舜、後羿、棄、摯等的故事。它分為(一)、(二)兩部分,(一)主要敘述堯、舜事跡,(二)主要敘述後羿除害與射日等。七、人類的墮落。主要敘述人類種種惡行,這才引起了神祗們的憤怒,欲要消滅大地上的人類。八、人類的災難。主要敘述共工洪水、鯀盜息壤、葫蘆兄妹、十二生肖等故事。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20 20:45
九、人類的拯救。主要敘述英雄大禹治理水患使洪水消隱人民重新得以安居的事跡。十、絕地天通。主要敘述有大禹葬會稽,啟與伯益的爭權,因為啟的屠殺而使天帝憤怒,絕地天通。從此,人神分隔,昆侖移位,人類開始了在蒙昧與昏暗中獨自摸索的時代。這部長篇神話小說與神話史詩還非常適宜於改編為電影、電視、動漫、網路游戲以及其他相關中國神話類產品與產業。另外該書還有許多極其創新的觀點,如昆侖山其實就是今天的華山、大禹不是帶人開山挖河,而只是懲除水怪等等。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例如,作者這樣寫道:一、昆侖山的方位昆侖山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曾是一座非常著名的神山。比如《山海經》、《禹貢》、《水經注》對它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描述往往帶有極為神奇的色彩。它是「天帝的下都」,諸神的樂園;它方圓數百里,高插雲表,雄峻巍峨。這里有西王母的瑤池,有結有珍珠和美玉的神樹。它既是中國的神話之山,是中華民族神話傳說的搖籃,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發端。古人尊昆侖山為「萬山之宗」,是「神聖」之境,編織出了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因此昆侖山在中國的神話與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是,這座在中國神話傳說與歷史文化中占據極其重要的高位的神聖之山竟然被我們的先民遺失了它的具體地點和方位,成了一個難解的地理之謎!是我們的先民集體性失憶,還是它本來就不存在?難道一座這么重要的神聖之山在數千年的時間之河的沖涮之下竟然悄悄隱形?可是再看看《山海經》等書中所記載的其他地名,比如不周山、鍾山之類到現在不也一樣眾說紛紜,令人莫衷一是嗎!可笑的是,當初人們對這些神話傳說與歷史文化絲毫不加重視、不知愛惜與保護,甚至肆意、故意地破壞、踐踏它的存在,一旦失去它的蹤影、感到它的珍貴之後,又根據對書中一言半語的記載而按圖索驥,竟把這座當時位於天地之中、繁華奇麗的「神聖之山」考證到了古人極難涉足的西疆,考證到一片荒涼冷酷的冰川雪原。我們真不知道先民們是怎麼膜拜這座自己從未到過、見過的聖山的。神話中的昆侖山處於天地中心,處於大地的腹心部位,人類環繞在它的周圍,眾神居住於其上,還有宇宙樹等眾多神物。而現今的昆侖山我們的先民根本不可能在其周圍生活的。所以我們應知道,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昆侖山與現今我們所說的昆侖山絕對不是一個相同的概念。那麼這座古代先民所說的昆侖神山到底在哪兒呢?也許,我們要找到這座聖山,還它本來的面目,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20 20:46
就應從古代先民所生活的地域去找,從神話傳說所可能發生的土地上去尋找它的蹤跡我認為,這座昆侖神山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它就是位於富庶的陝西河渭平原上的「西嶽」華山。原因如下1、它南接秦嶺,北靠黃河與渭水,是中國大地遠古文明的心臟地區。華山地區自從遠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 以及中國漢族的前身「華族」都是因為華山而得名。《尚書》里已經就有關於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載有黃帝、堯、舜在華山巡遊的事跡2、炎帝黃帝的出生地都在此附近。它西是陝西,為炎帝族的發祥地,東是河南中原,正是古代神話傳說中黃帝軒轅族的發祥地。它夾在炎帝與黃帝兩大神話傳說中誕生地的中心地帶,自然有可能被這兩大部族當作一座「天地中心」的聖山而對它膜拜與敬祀3、炎黃大戰、黃帝與蚩尤之戰的許多地點比如阪泉、涿鹿、常羊山都在華山附近,在這里可以找到大量流傳下來的關於這些戰爭的傳說與古跡遺址。關於大戰在此地發生的種種傳說遠比將戰場移到極其遙遠荒僻的今河北涿鹿之地要更有說服力與可信性4、古代傳說中的堯舜禹所建之都也在此附近,圍繞在華山的北方與東方5、古代夏商周三朝的興衰、戰爭也多與此地有關。禹子啟所建立的夏朝被東方的商朝打敗後,被趕往西方,遷移到華山地區及其西部與北部;然後,在華山地區興盛強大起來的周朝再經過這兒征服了東方的商朝。周朝所建立的兩個都城也恰好位於華山的兩邊,似乎從另一個側面也證明了華山在古代中國的中心地位雖然它過去雄踞於遠古中國的繁華中心,但後來戰亂頻仍,朝代更迭,各民族間遷徙不定,戰敗者文化湮滅無聞,有關他們的一切神話傳說、宗教信仰也被破壞殆盡,戰勝者用他們本族的宗教信仰與神話傳說來代替了戰敗民族的一切,於是中國才有了包括昆侖山在內的那些失蹤的山水、文化之謎。雖然如此,這些最為明顯的直接的理由,還是使我們相信,古代華山就是先民們神話傳說所說的昆侖神山二、五帝的譜系與順序在這部小說中,對於五帝的家族淵源、世系關系,我拋棄了那種已經歷史化了的頭緒繁亂且多矛盾百處的諸種記載,採用了一種更為簡潔合理的新的說法,以便於我們這部神話小說的敘述和中國神話體系的創建。如果不能打破那些舊有的紛亂記載的桎錮,跳不出那種歷史化的舊圈,我們將永難以建立一種合理的神話體系,永難以有我們自己的神話史詩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20 20:47
我們要想創建一種神話體系,除了盤古開天闢地這一條極為簡陋的神話材料以外,其他則難以幫助我們說明在它之前以及之後天地開創的任何情況。我想,一部神話史詩它必須要有一個開頭,有一種後世諸神合理的正常的譜系,這樣才能便於讀者理清它的頭緒,明了它的脈胳與源流。有了這種合理的譜系,也才便於作品的敘述。所以,我想,要創建一個合理的神話體系,就必須對原有的神話材料中有一些取捨,使其有一個創始的過程,才能作為我們神話敘述的基點。為了方便神話的敘述,我只能對人物的關系進行一些必要的簡潔性的調整,我想這些都是必須的,否則任何人都將難以理清中國神話中的人物關系的這一團亂麻。具體諸神譜系與順序請參看本人書中的敘述。三、大禹的事跡洪水神話是世界性的關於宇宙毀滅和人類再生的神話,反映了遠古某個時期人類在遭到毀滅性洪水劫難之後,遺民再生,人類終得重新繁衍。有趣的是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多是人類躲避洪水,被洪水吞嗜消滅;以色列猶太民族所傳下的《聖經》中也記載有上帝發下洪水滅絕人類,只有諾亞造出方舟這才拯救了世界各種生物。中國古代關於洪水的神話傳說,多和治水相聯系。如鯀、禹治水的故事。諸如他鑿龍門山、軒轅山;通黃河、淮河;開三峽;理長江等,治水十三年中三過家門而不入之類。這些都是已經被歷史化了的故事,脫離了神話傳說的本色與朴質。由於它不符合當時社會生活與實際的特點,硬性編造出這種虛妄的故事,很難使人相信,更不用提使這類神話故事的流傳與推廣了。相比之下,《淮南子•覽冥訓》中關於女媧的記載比大禹治水的記載就要稍為生動、有趣、具體一些,從而也更有一種神話故事的真實感與可信性。「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這里說的女媧補天和治水的故事,還沒有發展到後來人們所說的大禹真的帶人去鑿山挖石,通江理河之壯舉。也正因為它沒有這種壯舉,也才使它更有一種親和力,一種生動質朴的神話之美。故此,本人決不採用那種歷史化的故意使主人公思想品德超凡入聖式的寫法,盡力按照一種神話傳說中他應該具有的樣子來去寫他的事跡,讓他回歸他的人性的一面中來。那就是大禹決不是像一個施工隊長,工程院士,而是一個像女媧那樣的只是除去各種水中怪物的人類英雄而已。
評價答案
您已經評價過!好:1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您已經評價過!原創:0 您已經評價過!非原創:0 湪.↘。。懿 回答採納率:14.4% 2009-06-20 20:43 無名的感言:
好 我有更好的回答 收藏 分享 QQ空間 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 新浪微博 人人網 豆瓣
相關知識
•中國古代是否真有神話?3回答2008-03-22•哪裡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神話8回答2009-12-29•中國古代神話1回答2011-06-06•中國古代神話里誰最大?8回答2010-12-18•中國古代神話大搜集5回答2011-02-07 更多誰知道哪裡可以找到一些中國的野史和神話故事呀 謝謝相關知識>>
清朝野史皇後的故事中國野史故事范蠡與西施的野史故事神話故事神話故事的成語神話故事有哪些希臘神話故事神話故事大全
其他答案
你的問題不問的不清處啊蝴蝶/xs王子 回答採納率:33.3% 2009-06-20 17:59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很多書裡面的神話故事寫的不一樣,但是在正史裡面是能連接上的。浮生若夢 2009-06-20 18:01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有啊.只是人們不怎麼太注意.像盤古女媧之後,不是有伏羲和女媧的孩子在統治嗎?炎帝是三皇之一,而玉帝則是天界無主後從人間選上來的.非攻 回答採納率:34.5% 2009-06-20 18:01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可以去起點中文網看看洪荒類別的小說,裡面的一些東西能讓你把這些傳說都連貫起來的。匿名 回答採納率:29.6% 2009-06-20 18:04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故事不錯,很感人!不過是真的么?!要是真的有這種神話傳說,那麼那個將軍應該很有名!而且得擅騎射!能射中飛蟲的神射將軍歷史上可沒幾個!後羿、養由基、李廣、黃忠、長孫晟、哲別好像沒一個有這種艷遇! 昏暗↘世界 回答採納率:4.5% 2009-06-20 18:19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有連接的!只是你沒有看到中國神話的全片而已!寶/y寶‰ 回答採納率:13.7% 2009-06-20 18:38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有連接,只是很多失傳了♀☆雪♂ 回答採納率:7.3% 2009-06-20 18:40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妖族和巫族大戰 ,天帝帝俊和東皇太一 戰死,然後鴻鈞老祖命 昊天建立了天庭,稱之玉皇大帝 /折磨 回答採納率:10.9% 2009-06-20 18:50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盤古開天 女媧造人成聖 超脫三界 玉帝統領仙界三皇(包括炎帝)興人族 ,肉身成聖仙界 人界 不同 不用改朝換代雨D@殘荷 2009-06-20 19:02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1、 神話的產生和神話的本質特徵。在原始時代,由於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們的知識水平也有限,在他們同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不可能科學地了解自然規律和生產中的矛盾與變化,如宇宙的起源、日月的運行、火山的爆發、洪水猛獸的危害、暴風驟雨的襲擊等,都讓人們感到驚奇、恐懼與神秘,因而把自然界各種變化的動力都歸於神的意志和權力,認為這些變化莫測的現象都被一個至高無上的神指揮著、控制著。在他們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們的想像形象化、人格化了。隨後,他們又依據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出現的英雄人物,通過新奇奔放的幻想而創造出許多神的故事,在人們的口頭廣為流傳。這就是神話的起源。2、 中國古代神話的分類及代表作品。對神話大體上可以按以下四種方式進行分類:(1)按歷史形態:可以把神話分為原始社會神話(即原始神話)、奴隸制社會神話(即帝王天命神話)和封建社會神話;(2)按功能:可以把神話分為祭祀禮儀神話、解釋性神話、巫術神話和物占神話;(3)按性質:可以把神話分為原生態神話、次生態神話和再生態神話;(4)按內容:可以把神話分為創世神話、洪水神話、英雄神話等。中國上古神話按內容分為以下七類:創世神話、洪水神話(鯀禹治水)、民族起源神話、文化起源神話、英雄神話(誇父追日、精衛填海、後羿射十日)、部族戰爭神話和自然神話等。這七類神話雖不能說把中國上古神話包容凈盡、毫無遺漏,但說它概括了其主要內容卻是毫無疑問的。
6. 中國古代的野史小說都有哪些
正史
以帝王傳記為綱領的中國史書。始見於南朝梁阮孝緒
《正史削繁》。《隋書·經籍志》將《史記》、《漢書》等
以帝王傳記為綱的紀傳體史書列為正史,居史部書之首位。《明史·藝文志》又以紀傳、編年二體,並稱正史。清乾隆年間的《四庫全書》,確定《史記》至《明史》的24部正統的紀傳體史書為正史(見二十四史),並確定凡不經皇帝批準的不得列入。1921年,北洋軍閥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
野史
私人撰寫的史書。相對於官方所修史書而言,體例不一。最早以野史名書者,為中國唐昭宗時沙仲穆所著《太和野史》10卷。其後作者甚多,以宋、明兩代為最。其內容多為奇聞異事、閭巷風俗、統治者的秘事。
7. 中國古代性小說
金瓶梅
8. 關於古代名人的一些野史有那些,別太野
古代名人的一些野史有:風流皇帝唐玄宗、人屠」機器人白起、憫農詩人」李紳、帝王「雷人」死法、身份最高的狀元
1、風流皇帝唐玄宗
風流皇帝唐玄宗後宮妃妾四萬人,為解決臨幸他想出一個辦法:每天將一群宮殯召集在一起,讓她們擲骸子定輸贏,最後的優勝者便是當夜陪侍人。到了春秋時節,唐玄宗命後宮女子在各自的門前栽花,自己跟隨蝴蝶信步款款,蝴蝶停在誰門前的花枝上,皇帝當晚便留宿在誰處。
4、帝王「雷人」死法
古代帝王最「雷人」的死法:春秋時期,晉景公有天剛要吃飯,突然肚子不舒服,去了趟茅房。侍從左等右等,飯都涼了,還不見回來,到茅房去找,發現君王掉進茅坑,淹死了。以文筆簡潔有力著稱的《左傳》,僅用一句話描寫此事:「將食,漲,如廁,陷而卒。
5、身份最高的狀元
宋徽宗的三兒子趙楷,偷偷參加科舉考試由於他文採的確非凡,竟一舉奪得狀元。發榜後趙楷將實情告訴了徽宗,徽宗高興之餘,怕天下士子說閑話,就把第二名(榜眼)提為狀元。據傳康熙也曾偷偷參加科舉,並獲得第三名(探花),但畢竟不是狀元。所以趙楷便成了中國歷史上身份最高的狀元。
9.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的起源
中國古代「小說」概念的演變「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 其意指「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也就是所謂的「殘叢小話」小說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概念出現於漢代,西漢劉歆編的《七略》中已有「小說家」 的明確類目。桓譚在他的《新論》中說:「若其小說家,合殘叢小說,近取譬論,以作短書, 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這段話,既說明小說的形態特點是短篇體制,運用比喻說事,又 強調了它的社會功用。東漢班固在《漢書 藝文志》中進一步明確了小說的內涵及特點: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議,道聽途說之所造也。 因此,在他的《漢書 藝文志》中,小說家被排斥在九流之外,排在十家的最後一家。 綜合漢人對小說的理論,大致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1.小說的內容來自民間傳說,屬「街談巷語」、「道聽途說」,是不符合「大道」、不見 於經典的瑣聞雜說或神怪故事。 2.小說的形態特色是「殘叢小語」,即短篇體制,運用比喻、誇張的虛構手法,因此具 有生動性和形象性。 3.通過說故事或敘事對生活進行指導,既具有傳奇性又具有知識性和說教性。 一、中國古代小說與神話的關系 小說究其根本,應來源與神話與傳說。明代胡應麟說《山海經》是「古今語怪之祖」(《少 《山海經》是我國先秦典籍中獨具風貌的作品,自古被稱為「奇書」,此書共十八卷,分《山經》和《海經》兩部分。 《山經》以紀五方山川為綱,系之以古史、草本、鳥獸、神話、宗教等內容;《海經》 除著錄地理方位之外,還記載遠方異人的狀貌和風俗,夾雜著大量的神話片段。 《山海經》是錄著我國古代神話最多的一部典籍,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西王 母」、「黃帝與蚩尤之戰」、「鯀禹治水」等。是孕育後世小說的胚胎。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為《山海經》乃「小說之最古者爾」。 西晉太康年間出土於河南汲縣魏襄王冢中的《穆天子傳》,以相當可觀的篇幅描寫了周 穆王以造父為馭者、以河伯為副車,驅八駿巡行天下。《穆天子傳》代表著神話向小說的過 渡,並開了後世英雄傳奇的先河。 中國的神話有一個歷史化和宗教化的過程,神話人物常會被逐漸納入帝王家譜和宗教神 譜,反映這種變化的,在中國小說史上有一種由神話過渡到「仙話」的現象。仙話更多地表 現了後世人的理想和慾望。這表現了小說一方面吸取神話的幻想,一方面,又開始脫離神話 那種先民心理,回歸到現實的人情。 二、中國古代小說與子書的關系 古代小說在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圖書分類目錄中一般屬子部,故稱子部小說。 《晏子春秋》在寫作上很有特色,故事簡潔完整,語言清新流暢,許多篇章已具有了小 說的敘事特點,如著名的「晏子使楚」。 先秦諸子為了形象地闡明道理,往往用寓言來說事。這些寓言既具有諷諭性、哲理性, 又具有故事性、形象性,有些寓言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已具有小說的特點。 《孟子 齊人有一妻一妾》;《韓非子》中的寓言,諸如「和氏璧」、「買櫝還珠」、「自相 矛盾」。《莊子》中的寓言如「皰丁解牛」、「匠石運斤」、「佝僂者承蜩」等。宋代黃震說莊子 是「詼諧小說之祖也」。 三、中國古代小說與史書的關系 從《左傳》開始,史家在著述歷史的時候,便常雜以流傳民間的遺聞佚事,使歷史事件 故事化,而且敘事完整翔實,並運用逼真的細節來描寫人物,使歷史人物性格鮮明,形象生 動。如:出亡中的晉公子重耳,諫假道的宮之奇,哭師的蹇叔等。 《戰國策 齊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可以說是一篇很生動的小說。 從《左傳》到《史記》、《漢書》,這些歷史散文都證明了「史有詩心、文心」的觀點。 同是,它們的敘事方式、結構形態、語言技巧也常常的影響了中國小說文體的發育、發展。 此外,中國小說中也有一些被稱為「野史」的作品長期竄入史書的領域,如《吳越春秋》, 是一部採用虛構手法的小說,而不是史書。 從《左傳》開始的史學,的確是「小說之祖」。
10. 中國古代講野史軼事的著作
十大將相野史軼事
野史故事選
白話野史
秦始皇史話
收集了139個秦始皇的野史故事,包括神話傳說
5000年的野史故事集
咱們中國的歷史淵遠流長。除了我們從《史記》,《資治通鑒》上所了解到的正史以外,其實野史更是扣人心弦,引人入勝。歷史上有許多記載野史的小說。例如宋代無名氏的《太平廣記》,沈括的《夢溪筆談》等,流傳千古。而趙子龍被妻用綉花針刺死,虯髯客生啖人肉等故事更是家喻戶曉。所以我覺得,整理一部這樣的故事集,作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也不失為一件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