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改編作品傳播特點
㈠ 網路文學有哪些特點
網路文學首先是文學創作的平民化。傳統的文學創作,其創作主體是那些具有明顯專業特長的作家,他們的作品通過報刊書籍得以和讀者見面,作品在發表之前必須經過文學編輯或出版商的選擇。因為報刊書籍的質量與其訂戶和銷量密切相關,所以出版商、編輯對作家的專業水平和作品的質量會相應提出較高的要求。
㈡ 網路作品中民間文學作品的創作和傳播方式
這個不好說..
、
要看你是出於什麼心態或者要達成什麼目的.
有很多的文學網站可以提供創作和傳播的平台.
比如 起點 騰訊 新浪.
以及其他很多的網路文學網站
㈢ 為什麼最近大熱的幾部電視劇都是網路小說改編的
目前大熱的幾部電視劇與正在拍攝的電視劇都是網路小說改編,是因為有原小說讀者群體做為觀眾基礎。
很多改編劇也在出續集,如《琅琊榜》、《歡樂頌》、仙劍系列、《古劍奇譚》、《鬼吹燈》等。例如《小時代》被評為爛片,也同樣無法阻止其粉絲的喜愛。
通過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作品越來越多,而自主原創的影視劇作品則越來越少,投資人想從中賺錢,導演和演員想藉此一炮走紅,因此大家都願意接受這種改編劇本,而這些,編劇的地位則大不如以前。
但是,國產電視劇一味地採用網路文學,終將會走向死胡同,原創劇本才是根本,編劇責任制才是影視劇的核心,也希望世人也能認清這一點。
送網路IP劇四個字:「好自為之」!
整理編輯: 新浪微博@沈團 時評人 專欄作者 作家 微電商達人 微博簽約自媒體
㈣ 《琅琊榜》掀起收視狂潮,那麼網路文學的跨媒介傳播方式是怎麼樣的
「媒介融合」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伊契爾·索勒·普爾最早提出,它是指在報刊、電視和廣播等其他媒介不斷發展的趨勢之下,最終會打破他們之間的壁壘從而形成「N位一體」的多重媒介。那麼《琅琊榜》掀起收視狂潮,那麼網路文學的跨媒介傳播方式是怎麼樣的?
㈤ 網路文學的特點,優勢,缺點,未來發展趨勢
網路文學,指新近產生的,以互聯網為展示平台和傳播媒介的,藉助超文本連接和多媒體演繹等手段來表現的文學作品、類文學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學成分的網路藝術品。其中,以網路原創作品為主。
由於藉助強大的網路媒介,網路文學具有多樣性、互動性和知識產權保護困難的特點。其形式可以類似傳統文學,也可以是博文、帖子等非傳統文體。實時回復、實時評論和投票是網路文學的重要特徵。由於網路文學傳播的便捷,導致知識產權不易受到保護。
需要注意的是: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不是對立的兩極,而是互相滲透的有機體系。不少傳統文學通過電子化成為了網路文學的一部分;網路文學的作者也都接受過傳統文學的熏陶。同時,網路文學通過出版進入了傳統文學領域;並依靠網路巨大的影響力,成為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影響到傳統文學。
網路文學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產生的。互聯網路為上億網民提供了多如恆沙的各類文學資料信息,與此同時,一種以這種新興媒體為載體、依託、手段,以網民為接受對象,具有不同於傳統文學特點的網路文學悄然勃興。
網路文學分為三類樣態:一類是已經存在的文學作品經過電子掃描技術或人工輸入等方式進入互聯網路;一類是直接在互聯網路上「發表」的文學作品;還有一類是通過計算機創作或通過有關計算機軟體生成的文學作品進入互聯網路,如電腦小說《背叛》,以及具有互聯網路開放性特點、幾位作家幾十位作家甚至數百位網民共同創作的"接力小說"等。
現在人們所說的網路文學多是指在網上「發表」的文學作品,包括那些經過編輯、登載在各類網路藝術刊物(電子報刊)的作品,電子公告欄(BBS)上不經編輯、個人隨意發表的文學作品,以及一些電子郵件(E-mail)中的文學作品。這種網路文學又被「榕樹下」等網站稱為「網路原創文學」。
目前較有影響的文學網站有「文學城」、「榕樹下」、「中文網路文學精粹」、「黃金書屋」、「碧海銀沙」、「莽昆侖「等網站。近一年來出版的較有影響的網路文學作品有《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蔡智恆著,知識出版社1999年11月版)、《小妖的網》(周潔茹著,春風文藝出版社2000年4月版)、《告別薇安》(安妮寶貝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舊同居時代》(張建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智聖東方朔》(龍吟著,作家出版社2000年1月版),《點擊1999》(顧湘著,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0年1月版),「網路之星」叢書3卷(花城出版社2000年3月版)、「網路文學」叢書10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有評論形容圖書市場將由「讀圖時代」進入「讀網時代」。
網路文學特點
以小說為主。
作者多數是年齡偏小甚至很小的孩子、但有一部分已經寫得出深刻而有內涵、文學性較強的作品、
年齡偏小以抒發感情、獲得認可、互動、提高為主、年齡較大的抱著一定的商業動機、
由於網路中年齡很小的LOLI偏多、導致大部分人認為網路文學沒有內涵、幼稚、但這是片面的
網路文學優點
網路文學具有更新快速,傳播廣,閱讀群體龐大,不受傳統限制等。
值得思考的問題
1、網路文學一定意義上是青年人的文學,值得熱情關注,應當充分重視。因為據統計,目前國內上網的約5000萬網民中,21歲到40歲的佔85%。網路文學興起的背後是70年代乃至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以及90年代出生的青年文學愛好者的迅速成長。有人甚至將網路文學形容為「時代新文化運動的先聲」,網路文學的興起能夠「吹響新文明的號角「。過分的吹棒不利於新一代網路文學作家的成長,保守的指責更是無視現實的做法。這一批青年創作隊伍的培養問題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2、網路文學需要健康說理、鞭辟入裡的網路文藝批評。目前網路上關於網路文學的「 e批評」十分熱鬧。這種「e批評」,是指在網上非常普遍的、任何網民都可以張貼上去的評論,可以長篇大論,也可以一句話,一個詞。幾乎所有的重要文藝現象,在網上都有大量的或短或長的「e批評」。如一些網站專門開通「王朔與金庸」「我看美女作家」頻道。但這些評論多數在論壇上不經任何編輯地張貼,隨感式、謾罵式的批評較為常見。網上文藝理論、文藝批評還相當薄弱,學院式、學理式的文藝批評的聲音幾乎沒有。網路文學的健康發展,需要一大批學識淵深、學理講究的文藝評論家投身其中,對這一現象及作品認真評說。
3、著作權問題是關繫到網路文學發展的一個難點問題。1999年王蒙、畢淑敏等6位作家狀告「北京在線」網站侵權,引起文藝界和網路界廣泛關注,判決結果引起爭議。六位著名作家狀告「北京在線」網站未經許可將他們享有完全著作權的文學作品,如《堅硬的稀粥》、《一地雞毛》、《預約死亡》、《黑駿馬》登載到網上,法院判決六作家勝訴。法院判決指出,作品上網是作品傳播的一種新方式,作品的數字化行為本身並不具有著作權法意義上的獨創性,作品載體形式和傳播方式的變化並不影響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利。因此,被告未經允許將原告作品上載到網際網路上,侵害了原告對其作品享有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被告應停止侵權,在自己的主頁上刊登致歉聲明,並分別賠償原告經濟損失。此案被稱為「中國網路侵權第一案」,其審理結果對網上著作權保護具有相當深遠的意義。有業內人士認為,過度保護網上版權會阻礙國內網路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目前中文網路信息資源還處於匱乏的階段,現有作品的數字化也是促進我國科技文化傳播的一項重要任務。
大體而言,網路文學目前處在自發、隨意的創始過程中,還難以與傳統的紙上文學相抗衡,許多作品還相當幼稚。但不少網路文學作者認為,當網路成為人們更習慣和熟悉的媒體時,網路文學將成為文學流通的重要方式。跨入電子閱讀時代,網路文學在中國主流文壇依舊如空氣般,存在卻透明。魯迅文學獎上網路文學全軍覆沒,作為中國長篇小說最高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新變化是,網路小說可參評,但必須已經落地出書,且出全。按照這一規則,還未收尾的熱門網路小說《盜墓筆記》未能入選,這部書代表了一系列擁有大批讀者的網路流行小說被推薦,曾被網友寄予厚望。參評作品中,僅有《巴山舊事》和《辦公室風聲》兩部真正意義上的網路小說入圍。4.網路寫手的生存環境:簽約率極低。寫手簽約獲得收益的情況如同古老的金字塔,位於頂端的人是少數,能獲得大眾認可,能夠有作品出版的人數更是少之又少。在金字塔的底層,上傳字數與收入不成比例。大量文學作品的作者,無任何回報,也沒有簽約。
——滿意請及時採納——
>>>你的採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㈥ 網路文學的特點是什麼
網路文學首先是文學創作的平民化。傳統的文學創作,其創作主體是那些具有明顯專業特長的作家,他們的作品通過報刊書籍得以和讀者見面,作品在發表之前必須經過文學編輯或出版商的選擇。因為報刊書籍的質量與其訂戶和銷量密切相關,所以出版商、編輯對作家的專業水平和作品的質量會相應提出較高的要求。
㈦ 網路文學的特點
創作群體不固定,過於鬆散。雖然很多論壇和網站都是以網路文學為主題,不過,網路具有的較大的自由性導致了創作群體的鬆散。鬆散型和隨意性是網路文學非常普遍同時也是很難避難的一大問題。
缺乏創作的動力。網路文學創作者中,職業是非常多元化的,他們由於熱愛而進行網路文學創作,在這個過程中不能獲利知名。由於沒有相應的物質回報,所以網路文學創作者沒有足夠的動力進行創作,從而對網路文學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網路寫作水平較低。隨著網路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而促進了網路文學的生成和發展,很多網路文學創作者僅僅是愛好者而非專業作家,其中不乏一些較為膚淺,隨意性強的作品,很大一部分作品情節混亂、結構鬆散、缺乏熟練的文學技巧,不能被推敲。
沒有恰當的保護創作者的著作權。對於網路文學而言,侵佔著作權是一件很容易發生的事。尤其是網路作品的署名,保護是很難實現的一件事。網路文學不會受到地域和時空的限制,這作為一種優勢因素的同時也使網路上抄襲、剽竊的現象時常發生,所以不能有效的保護創作者的權利,因此,網路文學的發展幾乎是在紙上談兵。這種現象是對作家權利的一種侵犯,同時也是在挑釁傳統的著作權。
文學品味缺乏一種導向作用。很多人將網路文學稱作「快餐文學」,這是因為它出爐快。相當一部分創作都是即興創作,根本沒有深思熟慮,因此炒作的成分就很難避免,因此這就導致了很多捏造事物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和傳統文學的紀實文學有著天壤之別。
㈧ 網路小說有哪些重要的特點
網路小說從來不需要拋磚引玉,要做的就是把最好的東西都擺在別人的眼前,讓讀者一看之下就不能閉眼。慢熱是最要不得的,也是最不可取的。我們需要的,就是連貫的情節、激烈的沖突、引人入勝的設置、步步緊湊的橋段,需要極具張力的故事。
㈨ 高分懸賞!網路小說的傳播學分析
一、定義
網路小說是指利用網路如BBS、Web界面連載發表的小說,與一般的小說比起來,網路小說的語法會更近口語並充斥網路流行語,另外除了文字內容,利用符號圖案排版等進行變化也是其特色。網路小說是網路小說的主要形式。
二、發展
在中國網路發展最快的那幾年鮮有好的小說出現,是因為當時作為網路小說第一大的網站對小說的原創並不關注,而後隨著幾大原創小說聯盟的逐漸強盛網路小說才真正的抬起了他的頭,網路小說的形成是因為網路時代人們對閱讀娛樂的需要和追求正在轉變又加上有商業公司的推動使得網路小說如魚得水一般蓬勃發展目前中國網路小說的數量正逐步取代其他的小說類別成為中國第一的小說群。可以推訴到西路小說具體時間記憶已經模糊,最早的網路小說其實是論壇形式的YY小說,當初只是游戲之做最早崛起的幾個團體分別是天鷹小說(已倒閉)幻劍書盟等,因為起源相同所以初期關系相對不錯,後來因為起點的出現相成了三足鼎立的形態.因為盛大的加入使的起點一枝獨秀.第一本書已經很難追究如果說有記載的比較早的書就該是天魔神譚了吧。
1、理想時代
中文網路小說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底和1991年初。1990年11月28日,中國正式在SRI-NIC(斯坦福研究所網路信息中心)注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開通了使用中國頂級域名CN的國際電子郵件服務,邁出了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步。
1991年王笑飛在海外創辦了中文詩歌網。中國留美網路作家少君,1991年4月在網路上發表《奮斗與平等》,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篇中文網路小說。1997年11月2日的凌晨,老榕在四通利方(新浪前身)論壇里發表了一篇名為「10.31大連金州沒有眼淚」的文章,在短短的48小時之內,幾乎傳遍了整個網路。這是網路小說初次在傳統媒體上比較有影響的登台亮相。
發展到1998年,電子公告欄(BBS)上出現了蔡智恆所著的第一部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中文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1998年第6期《天涯》就刊登了一篇"佚名"的網路小說《活得像個人樣》。由於這篇網路小說在電子公告欄上多次輾轉張貼,原作者據說為邢育森。此外黃易的《大唐雙龍傳》、莫仁的《星戰英雄》也風靡一時,小說門戶網站如黃金書屋以及各種各樣的個人網路書屋紛紛而起。1999年開始,更多的小說網站如榕樹下、收費小說網站博庫等大量成立。從21世紀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閱讀和寫作;小說網站在經歷了發展,整合,兼並,以及其他困難和波折之後,在新的建站模式和網路技術基礎上走向成熟,網路小說本身也出現了分化,2000年安妮寶貝的《告別薇安》、2001年今何在的《悟空傳》、2002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和林長治的《沙僧日記》等優秀的作品不斷出現。此後的幾年裡,個人博客的成熟和不斷壯大更是掀起了一場全民的寫作運動。
2、商業時代
在網路還處在門戶為主時期 讀者發現新的小說類網站大都是通過雅虎等門戶進入,或者是通過各站間的友情鏈接。友情鏈接幾乎是很多網站發展新成員的唯一方式,新網站進入困難。在這種大環境下,黃金書屋利用先發優勢牢牢占據了網路書站老大的位置。號稱「上網讀書不識黃金書屋,再稱網蟲也枉然」。 在2001年11月的時候,寶劍鋒等愛好玄幻寫作創作的作者在西陸創建了玄幻小說協會。並於2002年5月籌備成立小說性質的個人網站,並改名為原創小說協會—起點中文網,簡稱起點中文網。在2002年5月15日,起點中文網成立的那一天,江南武士闖進了起點慶祝成立聊天群,大肆批評起點當時的書庫系統,說得起點一幹人等啞口無言。最終贏得了這場宿命之戰的勝利,篡奪了起點網站建設的大權,將寶劍藏鋒江南,並從此自號「藏劍江南」。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後世史學家對此大為感慨:「一次偶然的機會。。。幾個人的相遇。。。改變了小說網站的命運」。 讀寫網是第一個實行網上收費閱讀的玄幻書站(當時並沒有VIP這個提法),而且是一建站就奔著收費去的。2002年2月讀寫網試運行,9月正式運行。建站的同時,發布「為推動原創小說的發展,本網計劃向作者支付網路刊載的稿酬,歡迎原創作品加入」的聲明。由於讀寫網建站的時機比較好,那時正是簡訊聯盟最火的時候,通過簡訊代收費獲得了大量的收入。當時,由於網站的建設人員過於急功近利,目光短淺,規模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2002年底,中華楊和蘇明璞等一批網路寫手,離開鐵血,成立了「明楊·全球中文品書網」。首次提出了VIP的概念。通過中華再起等熱門作品,吸引了大批會員。到2004年4月1日,隨著新版VIP閱讀器的推出,起點VIP作品總數增加的100部,無論從數量還是從質量上來說,都遠遠超過其他網站。在起點的公告中稱「經近半年的不斷努力和發展,其中稿酬最高已經達到創記錄的千字40元(即單章節2000人次訂閱,就稿費而言已與國內出版稿費持平),數十部作品稿酬收入在千字20-40元間,起點累計發放稿酬已近十萬余元,僅3月份起點VIP作者稿酬冠軍就得到超過4000餘元的月收入。」
目前網文江湖基本上是以幻劍書盟為代表的CCBA(中國小說聯盟)與起點中文網南北對峙,而起點的優勢明顯。
三、特點自己總結。…………………………………………
四、對網路小說的傳播學思考
相對報紙、廣播、電視等傳播媒體而言,網路是大眾傳播中速度最快的,它具備大眾傳播的所有特點。然而,互聯網的出現,也使傳統的大眾傳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以往印刷技術與廣播技術之間的清晰界限正在逐漸消失;我們正從媒介缺乏的狀況轉為媒介過剩的狀況;正在從將傳播內容灌輸給大眾的傳播轉變為針對群體或個人的需求設計傳播內容的窄播;正在從單向的媒介轉變為互動的媒介。互聯網改變了傳播的一些基本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說,它重新定義了大眾傳播的概念。尤其是網路的大眾傳播是建立在人際傳播基礎之上的,同時,網路還有了社區類型的小眾傳播,比如「討論社區」就反映出更多的人類傳播的原始狀態。也就是說,雖然網路傳播仍然屬於典型的大眾傳播,但它已分明有了人際傳播的特徵。需要說明的是,這種人際傳播特徵的出現並不是大眾傳播的倒退而恰恰反映出人類傳播的進步。小說,作為一種人類信息與思想的重要傳播方式,它也受制於傳播媒介的變化與影響,因此,網路的出現也改變著小說。人們更看重網路小說讀寫的原因也正在於,通過網路人們能最大程度地滿足自己對於情感的傳達、傳播、交流的需要,而且不需要花費太大的精力與太多的金錢,因為網路小說是一種「無紙化」的寫作與閱讀。
受眾即讀者,用在小說上即指傳統意義上的小說作品的閱讀者。到了網路小說時代,這個群體的身份與地位正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網路小說強大的媒介傳播優勢,加上它所具有的人際傳播的某些特徵以及依據高科技的傳播手段,使它天然具備了對以往小說傳播功能的補救與優化作用,網路小說在小說的大家庭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網路小說也使「沉默的大多數」(即讀者)變得不再沉默,它打破了過去長期形成的寫作權力過分集中的模式,滿足了人們發表觀點、抒發情感的需要,從根本上解放了受眾。由人民小說出版社出版的仿BBS情感小說《風中玫瑰》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受眾參與寫作的例子,人民小說出版社結集出版的這部小說,是將「風中玫瑰」的帖子和網友的帖子共同收錄之後形成的,這是由作者和網友共同完成的小說,是最典型的讀寫互動小說。網路中出現的極為普遍的「接龍小說」也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比如新浪網與《中華工商時報》合作的《網上跑過的斑點狗》也是一次著名的在公共空間中的讀寫互動嘗試。在網路時代,「人人都可以短暫地充當藝術家」已不是神話。網路解放了人,網路小說解放了讀者,這種解放從大的背景上講,實際體現了大眾文化對精英文化的消解,給精英與大眾精神上帶來了一種平等狀況,這種解放是有意義的;這是自工業革命以來對於個體的一次難得的解放,人們終於可以從商品的枷鎖中掙脫出來,從技術理性的控制中找到一處心靈自由的空間。雖然這一空間的存在形式是非物質的、虛擬的,但在精神上,人們獲得了自由。
網路這種新媒介的產生既是一種傳播技術的進步,也反映出作為新的傳播工具網路媒介的「人性化」特徵。當小說與網路這種新的傳播媒介相結合,從而以新的文本傳播方式被創作與閱讀的時候,就本質上來看,它並沒有改變小說的基本特性。網路小說寫作仍然遵循著老套的小說創作方法:從情節的構思醞釀到故事的素材來源,從基本的遣詞造句到復雜的表現手法,從思維想像的能力到創作靈感的激發,從基本的形象塑造到社會生活的描繪,從個體情感的表達到審美理想與對社會人生的評介等,無不照舊。網路小說同以往小說的不同只在於它因為藉助於網路,從而更多地表現網路技術與印刷技術的不同,它可以將文字、聲音、視頻、圖像等以「超文本」形式鏈接起來,從而給讀者提供更大的閱讀空間與想像空間,帶來更為豐富的娛樂興趣與享受,將個體的慾望滿足延伸到無限無窮的層次之上。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具有社會意識形態性的小說喪失了它的意識形態屬性,實際上網路小說的意識形態性只是表現為意識形態的分散化,每個人都以其個人的意識形態話語來組成整體的社會意識形態話語,而且這是一種更加真實的社會意識形態話語。因此,我們認為,網路小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把人們從創作到欣賞的諸多局限中解放了出來,改變了小說原有的製作與傳播方式,但網路小說本身除去網路媒介的技術因素卻仍然遵循著小說自身的創作與發展規律。當然,「媒介即是訊息」,介質的變換,必然使小說這一概念原有的定義或外延發生一些變化;另外網路小說的存在的確也給維護整個小說生態問題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由此所引發的沖擊也同樣是深層次的。如果說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中提出的小說批評四要素問題,是從作者、世界、讀者、作品幾個方面對小說內部生產的運行機制進行了一次較為完整的論述,從而大大擴大和激發了小說研究的理論視野,引發了小說研究的一次革命性進步,那麼網路小說的出現則要求我們從更為廣大的空間區域去研究小說,尤其要更多地從小說之外的領域去研究小說所受到的影響、面對的問題。借用布爾迪厄的一個提法,這就是一個「場域」研究的問題。「從分析的角度來看,一個場域可以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路或一個構型。」在網路時代,如何處理小說場與其他場之間的關系,如何應對小說場內各系統之間的佔位關系及其變化,這應該引起小說理論界的足夠重視,這是我們今天不該迴避的理論問題。用場域的概念進行思考就是從各種關系中進行思考,網路與小說的聯姻,只是為小說又提供了一個新的生存的場域空間,給小說研究帶來了一個嶄新的切入點。它只是改變了小說的一些表達形式,而沒有改變小說本身。
五、網路小說的問題及其救治
自古以來,小說一直作為一種高雅的、貴族化的藝術形式而受到尊崇與膜拜,中西方大體如此。如:孔子的「不學詩無以言」與「興觀群怨」將詩的價值與作用表述得淋漓盡致;曹丕的「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進一步把文章的地位、價值與作用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西方,雖然柏拉圖為了「正義」與「德行」試圖將詩人逐出「理想國」,但他仍然坦承「自幼就和詩發生了愛情」;而亞里士多德認為詩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描述可能發生的事並由此將詩看作是比歷史更真實的論述,開拓了西方抬揚詩歌與小說的歷史先河。小說作品的「卡塔西斯」(凈化)作用,陶冶性情,化育人心,培養道德,開拓視野,滋潤了無數孤寂而痛苦的靈魂,為無數生命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一部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有相當大的成分都得益於小說對於社會運動、政治變革、思想啟蒙的直接作用;面對現實的罪惡與殘忍,人們總會到小說與藝術中去尋求幸福與慰藉;小說的審美之維以其與現實社會的格格不入,也總是會被理論家們用來作為反叛麻木、病態社會的銳利武器。無論現實如何移轉,小說藝術永遠都執著於美與真理,引領著人類幸福與前進的方向,保存著人類最後的希望。然而網路時代的到來,似乎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傳統的小說,創作者較少將心思花在讀者身上,而是更多地將關注的視野放在主體情感的灌注、主題的開掘、題材的選取、結構的安排、語言的修飾等這些作品本身的問題上去。因而才有了朗吉弩斯對於「崇高體」的論述,恩格斯關於戲劇「三融合」審美標準的看法等文藝理論原則的提出。作為一種良性循環的結果,在這種小說觀念支配下,前網路時代的作品有思想深度,關注社會人生的深層問題,具有宏大敘事的特徵。作家受到社會格外的重視,經濟與政治地位普遍較高。然而今天,網路小說,在傳統意義上的小說性幾乎被消解殆盡,「重感性」「求刺激」「傷風化」的作品大行其道。網路時代,只有消費的邏輯,沒有了真誠的信仰。寫作是需要有知識儲備的,需要有起碼的人生閱歷與文字修養,然而,小說網路化時代,這些已不重要。網路小說、博客寫作已經將小說推向了「泛小說化」時代,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的文字公布於眾,通過互聯網廣泛地散播。小說歷來所推崇的崇高、深沉、美德、正義、人情等價值已經被逼到最不起眼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低劣的文字在訴說著低級趣味的故事。蔡智恆這個最早靠網路寫作成名的人曾經坦言:「我並沒有很好的小說底子,所以寫東西是靠熱忱而不是憑實力。」僅靠熱忱而缺乏實力成就了痞子蔡,卻敗壞了小說。毋庸諱言,網路小說正處於幼年時期,它較之博大精深的傳統小說有其自身的缺陷與不足。它的泛濫的自由必然會導致小說的淪落,上網者以匿名身份與他人進行交流或表露情感,其中很多都是一種臨時的表演,是一種無法信任的真實,而在個性價值實現方面,過度的偏激與無節制也常常使小說成為互相叫罵的工具,褻瀆了小說的神聖性。基於此,有人從網路小說的多媒體技術給小說創作帶來的隱患角度認為,網路寫作削平了小說的意義濃度,抑制了讀者閱讀時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而網路小說在創作審美上的缺陷則表現在:一是創作主體的缺失性動機,二是媚俗取寵的審美心態。歐陽友權從一個總體的高度認為,網路小說的缺陷與局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藝術質量不高,讓人只見「網路」不見「小說」,或者有「小說」而沒有「小說性」;二是網路寫作的技術依賴問題,網路只是一門技術,小說則是源於人的精神,技術只是小說藉助的工具,它應該受馭於小說的藝術目的,為創作者遵循藝術規律插上創造的翅膀,創作者不可以技術優勢替代藝術規律;三是網路小說還有一個重要的缺陷就是作者承擔感的缺失問題。網路小說的確存在著太多的問題,但網路小說的興盛我們卻無法否認。有人將傳統小說與網路小說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傳統小說是經過幾千年文火慢慢熬出的一鍋老火湯,那網路小說便是一道時令小菜,新鮮,時尚,雖不如湯的實用,但符合現代人的口味,有其自身存在與發展的堅實土壤。事實如此,網路小說現存的不足與缺限的確不用怎麼大驚小怪,正如法國小說批評家蒂博代所說:小說不能歸結為若幹部傑作,「如果不是由很快就默默無聞的成千上萬個作家來維持小說的生命的話,便根本不會有小說了,換句話說,便根本不會有大作家了。」今天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網路小說寫家的存在,沒有龐大的網路小說閱讀群,那麼今天的小說就會是處境尷尬,舉步維艱,一時被大炒而特炒的「小說的終結」問題也許真的就會變為既成的事實。本文相信,網路小說作為現時代的小說,是對這個時代表達方式和情感情緒的真實記錄,崇高與美將以其深沉的情感魅力和人生邏輯終究會重新得到讀者的尊崇與愛戴,而作為消費者的讀者也不可能僅僅滿足於欣賞一些膚淺的感性的文字,「寫出好的作品」也仍然會是大部分作家畢生不變的至上追求。網路小說必將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而評論家的事業則是替小說的這一未來吶喊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