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史話志怪小說與搜神記
1. 《世說新語》叫志人小說,《搜神記》叫志怪小說,哪一本中的故事更精彩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這兩本書。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時期的一部筆記體小說集,是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原八卷,傳到今天的有三卷,共一千多則故事,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六朝小說內容為「搜奇記逸」,在表現上處於「粗陳梗概」的階段。所謂「搜奇記逸」,就是搜集奇聞、記載逸事。《搜神記》屬於前者,《世說新語》則是後者的代表。
沒有六朝小說,也不可能有唐代的傳奇,所以《搜神記》和《世說新語》在我國小說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么看來,倒是無從判定《世說新語》和《搜神記》的優劣了,如果細細地去閱讀,會發現它們各有各的精彩。
2. 中國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說是
中國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說是《搜神記》。
《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干寶。原本已散,今本系後人綴輯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
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於民間傳說。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對後世影響深遠。
其中《干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等,暴露了統治階級的殘酷,歌頌了反抗者的斗爭,常為後人稱引。
(2)中國古代文學史話志怪小說與搜神記擴展閱讀:
志怪小說的最高成就,應該體現在《搜神記》上。它與地理博物作品不同,以輯錄鬼怪神仙故事為主,也包括一些瑣聞雜記,是直承《穆天子傳》及《山海經》影響而出現的。它的作者是東晉初年著名史學家干寶。干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人。
出身世家,少即勤學,博覽群書,著《晉紀》二十卷,時稱良史。據《晉書》本傳載,他作《搜神記》是有感於父親之婢和兄長死而復生的神異經歷。遂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而成的。一方面"考先志於載籍",另一方面"收遺逸於當時",涉獵頗廣,歷數十年而成。
原書為三十卷,唐宋時尤存,大概在宋元之際佚失。今本為二十卷,是明代學者胡應麟從《法苑珠林》、《太平廣記》、《太平御覽》等書中輯出的。
3. 中國古代十大志怪小說
一、《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山海經》全書記載了約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畏獸,如混沌:《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渾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如窮奇:據《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凶惡的異獸。
二、《搜神記》
《搜神記》是一部志怪小說,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多篇,開創了中國古代神話的先河,作者是東晉史學家干寶。
《搜神記》內容十分豐富,有神仙術士的變幻,有精靈物怪的神異,有妖祥卜夢的感應,還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戀愛,等等。
其中保留了相當一部分西漢傳下來的歷史神話傳說和魏晉時期的民間故事,優美動人,深受人們喜愛。神話,如卷十四的「盤瓠神話」,是關於古時蠻族始祖起源的猜測;「蠶馬神話」是有關蠶絲生產的神話。歷史傳說,如卷十一「干將莫邪」講述的復仇故事;卷十六紫玉傳說,講吳王小女的生死愛情。
民間故事,如卷十一「東海孝婦」,講孝婦周青蒙冤的故事;韓憑夫婦的傳說則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卷一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也是如此。這些故事是《搜神記》的精華所在,歷代長傳而不衰。
三、《幽明錄》
《幽明錄》,亦作《幽冥錄》、《幽冥記》,是一本神奇怪異的志怪小說集,為南朝宋宗室劉義慶集門客所撰,30卷。
書中所記鬼神靈怪之事,變幻無常,合於此意,故取此名。《幽明錄》中故事的體裁有地理博物體、雜史雜傳體、談佛論道體幾種
其中多數作品都短小簡潔,缺少細節,但描寫文雅細膩。《水底弦歌》、《采菱女》、 《狸說經》、《郭長生》、《費升》、《陳阿登》、《魚腹丹文》和《方山亭魅》等篇章中還引用了詩歌。
《幽明錄》繼承了傳統的仙怪題材,但也有創新,尤其是在鬼怪的人情化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使作品更有現實感。
四、《神異記》
《神異記》,漢族神話志怪小說集。晉代王浮撰。原書已散佚,僅在魯迅《古小說鉤沉》中找到他約於1910年前後引於類書的《神異記》,共400多字,分為八則,前三則為小故事,後五則每則僅一句話。
茶聖陸羽在《茶經》「四之器」和「七之事」和《顧渚山記》中,三處引述了《神異記》記載的餘姚人虞洪瀑布山遇丹丘子獲大茗之事。
五、《漢武帝內傳》
《漢武帝內傳》又名《漢武內傳》、《漢武帝傳》,神話志怪小說。共一卷。明清人有雲為漢班固或晉葛洪撰者,皆無確據,實為後人偽托。
《四庫全書總目》雲當為魏晉間士人所為,《守山閣叢書》集輯者清錢熙祚推測是東晉後文士造作,二說大致不差。
本書自漢武帝出生時寫起,直至死後殯葬。其中略於軍政大事,而詳於求仙問道。特別對西王母下降會武帝之事,描敘詳盡。
六、《酉陽雜俎》
《酉陽雜俎》唐代小說,作為筆記小說集,有前卷20卷,續集10卷。
這本書的性質,據作者自序,「固役不恥者,抑志怪小說之書也」。
所記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動物、植物、酒食、寺廟等等,分類編錄,一部分內容屬志怪傳奇類,另一些記載各地與異域珍異之物,與晉張華《博物志》相類。其所記述,或采緝舊聞,或出自己撰,「多詭怪不經之談,荒渺無稽之物,而遺文秘籍,亦往往錯出其中,故論者雖病其浮誇,而不能不相徵引」(《四庫全書總目》)。
其中不少篇目頗為隱僻詭異,如記道術的叫《壺史》,鈔佛書的叫《貝編》,述喪葬的叫《屍穸》,志怪異的叫《諾皋記》等等。續集中有《寺塔記》2卷,詳述長安諸佛寺的建築、壁畫等情況,保存了許多珍貴史料,每為後代編長安史志者所取資。
七、《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引書大約四百多種,一般在每篇之末都註明了來源,但偶爾有些錯誤,造成同書異名或異書同名,因而不能根據它作出精確的統計了。
書前有一個引用書目,共三百四十三種,可是與書中實際引出數目並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後的人補加的。
《太平廣記》是分類編的,按主題分九十二大類,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類,例如畜獸部下又分牛、馬、駱駝、驢、犬、羊、豕等細目,查起來比較方便。
從內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故事,實際上可以說是一部宋代之前的故事的總集。其中有不少書已經失傳了,只能在本書里看到它的遺文。
許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故事,就靠《太平廣記》而保存了下來。
八、《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亦是一部中國古代的神魔小說。
為明代許仲琳(一說是陳仲琳)所著,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全書共一百回。
《封神演義》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紂平話》,可能還參考了《商周演繹》、《昆侖八仙東游記》,以姜子牙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闡教、截教諸仙鬥智斗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
包含了大量民間傳說和神話。有姜子牙、哪吒、楊戩等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最後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結尾。
九、《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
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歸來共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民間傳說、元雜劇。
十、《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4.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哪些第一
1、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2、第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
3、第一部國別體史書一《國語》。
《國語》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國別體著作。左丘明所撰。宋代以來,包括康有為在內的多位學者懷疑《國語》為西漢劉歆的偽作。該著作記錄范圍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國語》中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
4、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它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5、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5. 志怪小說代表作
1、戰國:
《歸藏》、《黃帝說》(40篇)、《汲冢瑣語》、《穆天子傳》、《山海經》。
2、兩漢:
《漢武洞冥記》(郭憲著,四卷六十則)、《漢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漢武內傳》(班固著,存一卷)、《括地誌》、《列仙傳》。
3、六朝:
《博物志》(張華著,400卷)、《集靈記》(顏之推著)、《旌異記》(侯白著)、《列異傳》(魏文帝著,3卷)、《靈鬼志》(荀氏著)。
4、唐代:
《博異志》、《補江總白猿傳》(1卷)、《傳奇》(裴鉶著)、《獨異志》、《古鏡記》(王度著)、《河東記》。
5、宋代:
《太平廣記》(344種,含鬼40卷)、《稽神錄》(徐鉉著,6卷150事)、《江淮異人錄》(吳淑著,3卷)、《乘異記》(張君房著)。
6、明代:
《汴京勼異記》、《封神傳》(許仲琳著,100回)、《後西遊記》(6卷40回)、《剪燈新語》。
7、清代:
《池上草堂筆記》(梁恭辰著,24卷)、《遁窟讕言》(王韜著,12卷)、《耳食錄》(樂均著,12卷,《二錄》8卷)、《耳郵》(俞樾著,4卷)、《後聊齋志》(王韜著)。
(5)中國古代文學史話志怪小說與搜神記擴展閱讀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的關系。雖然很多志怪小說中表現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志怪小說的內容很龐雜,大致可分為三類:
炫耀地理博物的瑣聞如託名東方朔《神異經》、張華的《博物志》;記述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故事如託名班固的《漢武故事》、《漢武帝內傳》;講說鬼神怪異的迷信故事,如東晉干寶《搜神記》、舊題曹丕的《列異傳》、葛洪的《神仙傳》、託名陶潛的《後搜神記》等。
志怪小說對唐代傳奇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也有另外一種分類類型:專記四方山川,動植異物,異人為主的地理博物體志怪。
6. 分別說明中國上古神話、《列異傳》、《搜神記》等作品中記載的神鬼故
《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干寶。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搜神記》對後世影響深遠。
《搜神記》對後世影響深遠,如關漢卿的《竇娥冤》,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話戲《天仙配》等許多傳奇、小說、戲曲,都和它有著密切的聯系。 雖然很多人不一定信鬼神,但是鬼神故事一直很有市場。人們對另一個世界的同行者都頗為好奇,在現實中看不見的、得不到的,不妨把他們安排在另一個世界實現,就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搜神記》有一則《韓憑妻》,比較著名,說夫妻倆人不畏強權,抵死相守,死後雖不能合葬,但是兩人的墳上長出一棵大梓樹,盤根錯節在一起,樹上又有鴛鴦交頸悲鳴,讓人心生悲慨,借用一個濫俗的套語,就是「柔情也瘋狂」,背後一陣涼風,胸中一陣蜜意,不知如何是好。不過,變孔雀也好,變蝴蝶也罷,人間若真有是情,何苦化去?
六朝「志怪」遠承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近繼先秦兩漢史書及諸子百家著作中的神鬼妖異故事,下開唐代傳奇和宋代評話中「煙粉靈怪」故事的先河,一直深遠地影響到元、明、清三代的小說和戲劇文學,而明清的筆記小說則可以說是六朝志怪的嫡傳。六朝「志怪在我國文學史土,特別是在古代小說的發展史上有著承先啟後的作用。《搜神記》則是現存「志怪」小說中價值最高,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種,是這個時期「志怪」小說的代表。通過它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六朝志怪小說的思想藝術成就,對我們充分認識六朝「志怪」在中國小說史上的歷史地位無疑是有幫助的。
前代神怪作品的創造性繼承者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志怪小說,特別是《搜神記》之所以能在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輝,首先在於它對前代的神怪作品有著創造性的繼承。馬克思指出「古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且是它的土壤。」我們也可以這樣評價中國的神話。《搜神記》正是在中國神話和前代其它神怪故事的沃土上生長出來的一株奇葩。『已對前代神話鬼怪傳說故事的繼承乃是一種創造性繼承。
首先,從《搜神記》中故事的來源來看,既有對前代作品內容的繼承,又有自己的創造。
該書中著錄的漢代故事就不下百條,且有文獻可查的不少於幾十則。如《董永》第則②引自劉向的《孝子
傳》,《東海孝婦》引自劉向的《說苑・貴德》,又如《陰子方》、《張助》、《張漢直》《到伯夷》等等,卿褲見東漢應確的《代俗通義》一方面《搜神記》有對前代神怪傳說的轉錄保存之功,另一方面又有它自己在題材內容上的更廣泛的開拓。魏晉前的神怪作品就其總體而言,反映的生活面是廣泛的、主題也是多樣的但就具體的某一作品看,表現的題材或思想內容卻有明顯的局限性。就拿現存保留古代神話最多的《山海經》來說,書中有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概其主要內容大體可以分之三類一是關於宇宙和人類起源的故事,如《海外北經》中鍾山之神「燭陰「又稱「燭龍」」的傳說,《大荒西經》中關於女媧的傳說。二是戰勝災害的英雄故事,如《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三是反映部落間的戰爭,如《大荒北經》中黃帝與蚩尤之戰,《海外西經》中刑天與帝爭神座等。
《搜神記》除有上述類型的內容外,還有許多更按近社會現實生活的內吝。如有反映和歌頌勞動人民思想感情的作品。《盤瓠》中描寫的「無關嬬、符傳、租稅之賦」的理想世界。有暴露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本質,歌頌反抗者的優秀品質的作品,如《韓憑妻》、《三王墓》。有揭露貪官、昏官的、如《蔣山祠》,也有欲煩清官的,如《小黃令》、《軟輔》。有反映封建社會中男女婚姻問題的,如《王道平》、《河間郡男女》。此外還有各種異怪的描寫。這些大多是作者采擷傳說寫成的。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神話的許多因素,萬物有靈的精靈論,無所不能的法術、人鬼雜糅的野性世界,宇宙萬物人化思想,小說中塑造了不少死後再生、永恆仙鄉、魔法幻化等事件情景。而且,《搜神記》中也開始出現寫社會人物的作品,如《天竺胡人》、《李寄》、《管輅》、《郭璞》、《鍾琳》等。從上面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出《搜神記》一書較之前代的神話、神怪故事,在題材上既有明顯的繼承、也有較大的開拓和發展。
其次,從藝術上來看,《搜神記》繼承了前代神話中強烈的誇張、豐富的想像和神奇的幻想等浪漫主義手法。
如《千日酒》中寫劉玄石到狄希那裡要酒喝,狄希的酒還沒有發酵釀好。玄石要了還沒有釀熟的酒喝了,他到家就一眠千日,家裡人以為他死了,埋葬了他。三年後,狄希去訪劉玄石,令其家人去掘墳墓,只見「冢下汗氣徹天」,破棺後,掘墓人被劉玄石的酒氣沖入鼻中,竟然也都各醉睡了三個月。書中還記敘有「長五丈,足履六尺」的大人,也有身高僅一尺乃至數寸的小人。再從作品的形制篇幅上看,前代特別是上古神話,比較簡單、零散,首尾完整的故事很少。《搜神記》在這力面的突破也是明顯的。《搜神記》中出現了許多敘事婉轉、文學性很強的作品,如《華山使》,故事情節雖然不及唐傳奇中《柳毅傳書》的情節那麼曲折動人,但也寫出了鄭容路經華陰,受華山使托書,傳書的經過,傳書的結局等等。又如《宋大賢》,先用概括描寫的方式寫出宋大賢的性質「以正道自處」,然後寫他夜宿南陽西郊亭與妖精鬼怪的斗爭,作品中有聲有色地描寫了他與鬼魅斗爭的三個回合。這些故事中矛盾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大體具備,表現出了較為完整的藝術構思。
可見《搜神記》無論在思想內容還是藝術表現上對前代神怪傳說都顯示出有著繼承,更有著創造性的發展。
7. 中國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說《搜神記》內容介紹一下
《晉書·干寶傳》說他有感於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
這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大部分故事帶有迷信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搜神記》原本已散失。今本系後人綴輯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於民間傳說。其中《干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統治階級的殘酷,歌頌反抗者的斗爭,常為後人稱引。
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後有託名陶潛的《搜神後記》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覽》上下卷,都是《搜神記》的仿製品。《搜神記》對後世影響深遠,如唐代傳奇故事,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話戲《天仙配》及後世的許多小說、戲曲,都和它有著密切的聯系。
干寶,晉新蔡人,初為著作郎,以平杜弢功,封關內侯,是一個有神論者,他在《自序》中稱,「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就是想通過搜集前人著述及傳說故事,證明鬼神確實存在。故《搜神記》所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不少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8. 為什麼說《搜神記》是我國志怪小說的代表作
《搜神記》是我國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干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縣)人,東晉史學家。生卒年不詳,約生在西晉太康時期,卒於穆帝永和間。干寶少時勤學,博聞強記。「性好陰陽數術」,迷信鬼神。因有才被召為佐著作郎,因有功被賜爵為關內侯,東晉元帝時主持修編國史,補山陰令,遷始安太守。
9. 《搜神記》、《世說新語》的主要內容、藝術特色及影響。
一、《搜神記》
主要內容:內容十分豐富,有讖緯神學、有神仙變幻,有精靈物怪,有妖祥卜夢,還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戀愛等。其中保留了相當一部分西漢傳下來的歷史神話傳說和魏晉時期的民間故事,優美動人,深受人們喜愛。
如卷十四的「盤瓠神話」,是關於古時蠻族始祖起源的猜測、「蠶馬神話」是有關蠶絲生產的神話;如卷十一「干將莫邪」講述的復仇故事、卷十六紫玉顯魂傳說,講吳王小女的生死愛情;
卷十一「東海孝婦」,講孝婦周青蒙冤的故事、韓憑夫婦的傳說則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卷一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也是如此。這些故事是《搜神記》的精華所在,歷代為世所傳。
藝術特色:《搜神記》繼承了前代神話中強烈的誇張、豐富的想像和神奇的幻想等浪漫主義手法。
如《宋大賢》,先用概括描寫的方式寫出宋大賢的性質,然後寫他夜宿南陽西郊亭與妖精鬼怪的斗爭,作品中有聲有色地描寫了他與鬼魅斗爭的三個回合。
這些故事中矛盾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大體具備,表現出了較為完整的藝術構思。
影響:《搜神記》對後世影響深遠,如唐代傳奇故事,關漢卿的《竇娥冤》,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話戲《天仙配》及後世的許多小說、戲曲,都和它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
後有託名陶潛的《搜神後記》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覽》上下卷,都是《搜神記》的仿製品。
作品鑒賞:
1、《搜神記》
志怪小說的最高成就,應該體現在《搜神記》上。它與地理博物作品不同,以輯錄鬼怪神仙故事為主,也包括一些瑣聞雜記,是直承《穆天子傳》及《山海經》影響而出現的。
《搜神記》則是現存「志怪」小說中價值最高,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種,是這個時期「志怪」小說的代表。
通過它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六朝志怪小說的思想藝術成就,對人們充分認識六朝「志怪」在中國小說史上的歷史地位無疑是有幫助的。
2、《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今存最早刊本為宋紹興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篇1130則。其上卷為「德行」、「言語」、 「政事」、「文學4門,這正是孔門四科,說明此書的思想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綜觀全書多有談玄論佛的內容,其思想傾向並不那麼單純。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為言談、軼事的筆記體短篇小說。
從《世說新語》及相關材料中魏晉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晉時期談玄成為風尚,對魏晉士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況,乃至整個社會風氣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10. 搜神記的作品鑒賞
志怪小說的最高成就,應該體現在《搜神記》上。它與地理博物作品不同,以輯錄鬼怪神仙故事為主,也包括一些瑣聞雜記,是直承《穆天子傳》及《山海經》影響而出現的。它的作者是東晉初年著名史學家干寶。干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人。出身世家,少即勤學,博覽群書,著《晉紀》二十卷,時稱良史。據《晉書》本傳載,他作《搜神記》是有感於父親之婢和兄長死而復生的神異經歷。遂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而成的。一方面考先志於載籍,另一方面收遺逸於當時,涉獵頗廣,歷數十年而成。原書為三十卷,唐宋時尤存,大概在宋元之際佚失。今本為二十卷,是明代學者胡應麟從《法苑珠林》、《太平廣記》、《太平御覽》等書中輯出的。
《搜神記》不但內容豐富,而且語言也雅緻清峻、曲盡幽情,確是直而能婉的典範。其藝術成就在兩晉志怪中獨占鰲頭,對後世影響極大。它不但成為了後世志怪小說的模物,又是後人取材之淵藪,傳奇、話本、戲曲、通俗小說每每從中選材;至於其中故事被用為典故者,更是不可勝計。《搜神記》的續作、仿作很多,最著名的當推署名陶潛的《搜神後記》,十卷。這部書是否真為著名的大詩人陶淵明所作,尚難以確定。該書除少數故事與《搜神記》、《靈鬼志》等書相重外,絕大部分采自當時的民間傳聞。書中多愛講神仙故事,其中不乏佳篇,如卷五的海螺女故事和阿香推雷車故事等,都十分優美,歷代傳誦,廣為引用。但也得承認,在藝術方面,尚處於小說發展的初期階段,一般是粗陳故事的梗概。
相關影視《搜神傳》該劇以中國經典神話故事《搜神記》作為骨幹,是香港無線電視於2006年拍攝的動畫特技劇集,此劇為2007年節目巡禮劇集及2007、2008無線節目精選第二季劇集之一。監制李添勝。此劇並非以高清技術及16:9拍攝,所以在數碼版的翡翠台及高清翡翠台會以16:9配以畫面呈現(加上Pillarbox)。故事內容主要取材自晉朝神話集《搜神記》加上其他中國神話傳說改編及拼湊而成。配合賞心悅目的動畫特技、奇幻幽趣的表現手法,構出一場仙、人、魔三界的大戲。 六朝「志怪」遠承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近繼先秦兩漢史書及諸子百家著作中的神鬼妖異故事,下開唐代傳奇和宋代評話中「煙粉靈怪」故事的先河,一直深遠地影響到元、明、清三代的小說和戲劇文學,而明清的筆記小說則可以說是六朝志怪的嫡傳。六朝「志怪在我國文學史土,特別是在古代小說的發展史上有著承先啟後的作用。《搜神記》則是現存「志怪」小說中價值最高,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種,是這個時期「志怪」小說的代表。通過它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六朝志怪小說的思想藝術成就,對我們充分認識六朝「志怪」在中國小說史上的歷史地位無疑是有幫助的。
前代神怪作品的創造性繼承者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志怪小說,特別是《搜神記》之所以能在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輝,首先在於它對前代的神怪作品有著創造性的繼承。馬克思指出「古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且是它的土壤。」我們也可以這樣評價中國的神話。《搜神記》正是在中國神話和前代其它神怪故事的沃土上生長出來的一株奇葩。『已對前代神話鬼怪傳說故事的繼承乃是一種創造性繼承。
首先,從《搜神記》中故事的來源來看,既有對前代作品內容的繼承,又有自己的創造。
該書中著錄的漢代故事就不下百條,且有文獻可查的不少於幾十則。如《董永》第則②引自劉向的《孝子傳》,《東海孝婦》引自劉向的《說苑・貴德》,又如《陰子方》、《張助》、《張漢直》《到伯夷》等等,卿褲見東漢應確的《代俗通義》一方面《搜神記》有對前代神怪傳說的轉錄保存之功,另一方面又有它自己在題材內容上的更廣泛的開拓。魏晉前的神怪作品就其總體而言,反映的生活面是廣泛的、主題也是多樣的但就具體的某一作品看,表現的題材或思想內容卻有明顯的局限性。就拿現存保留古代神話最多的《山海經》來說,書中有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概其主要內容大體可以分之三類一是關於宇宙和人類起源的故事,如《海外北經》中鍾山之神「燭陰「又稱「燭龍」」的傳說,《大荒西經》中關於女媧的傳說。二是戰勝災害的英雄故事,如《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三是反映部落間的戰爭,如《大荒北經》中黃帝與蚩尤之戰,《海外西經》中刑天與帝爭神座等。
《搜神記》除有上述類型的內容外,還有許多更按近社會現實生活的內吝。如有反映和歌頌勞動人民思想感情的作品。《盤瓠》中描寫的「無關嬬、符傳、租稅之賦」的理想世界。有暴露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本質,歌頌反抗者的優秀品質的作品,如《韓憑妻》、《三王墓》。有揭露貪官、昏官的、如《蔣山祠》,也有欲煩清官的,如《小黃令》、《軟輔》。有反映封建社會中男女婚姻問題的,如《王道平》、《河間郡男女》。此外還有各種異怪的描寫。這些大多是作者采擷傳說寫成的。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神話的許多因素,萬物有靈的精靈論,無所不能的法術、人鬼雜糅的野性世界,宇宙萬物人化思想,小說中塑造了不少死後再生、永恆仙鄉、魔法幻化等事件情景。而且,《搜神記》中也開始出現寫社會人物的作品,如《天竺胡人》、《李寄》、《管輅》、《郭璞》、《鍾琳》等。從上面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出《搜神記》一書較之前代的神話、神怪故事,在題材上既有明顯的繼承、也有較大的開拓和發展。
其次,從藝術上來看,《搜神記》繼承了前代神話中強烈的誇張、豐富的想像和神奇的幻想等浪漫主義手法。
如《千日酒》中寫劉玄石到狄希那裡要酒喝,狄希的酒還沒有發酵釀好。玄石要了還沒有釀熟的酒喝了,他到家就一眠千日,家裡人以為他死了,埋葬了他。三年後,狄希去訪劉玄石,令其家人去掘墳墓,只見「冢下汗氣徹天」,破棺後,掘墓人被劉玄石的酒氣沖入鼻中,竟然也都各醉睡了三個月。書中還記敘有「長五丈,足履六尺」的大人,也有身高僅一尺乃至數寸的小人。再從作品的形制篇幅上看,前代特別是上古神話,比較簡單、零散,首尾完整的故事很少。《搜神記》在這力面的突破也是明顯的。《搜神記》中出現了許多敘事婉轉、文學性很強的作品,如《華山使》,故事情節雖然不及唐傳奇中《柳毅傳書》的情節那麼曲折動人,但也寫出了鄭容路經華陰,受華山使托書,傳書的經過,傳書的結局等等。又如《宋大賢》,先用概括描寫的方式寫出宋大賢的性質「以正道自處」,然後寫他夜宿南陽西郊亭與妖精鬼怪的斗爭,作品中有聲有色地描寫了他與鬼魅斗爭的三個回合。這些故事中矛盾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大體具備,表現出了較為完整的藝術構思。
可見《搜神記》無論在思想內容還是藝術表現上對前代神怪傳說都顯示出有著繼承,更有著創造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