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秦紅武俠小說改編電影

秦紅武俠小說改編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4-24 08:21:51

① 為什麼武俠小說不能成為名著

有人問:武俠小說不也一樣揭露了世間愛恨、社會現實,也很有些故事深刻的作品。但為什麼只比網路小說好些,但依然稱不上是偉大的作品?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起古龍曾在散文集《誰來和我乾杯》中寫過幾篇關於武俠的感慨,其中有一篇《另外一個世界》,是這么寫的:

――還是有關武俠

我有很多好朋友都跟我一樣,都是靠一支筆活了許多年的人,所以他們都覺得這種生涯實在痛苦極了,只要一提起筆,就會覺得頭大如斗。

只有我是例外,我的感覺不一樣。

提筆有時候也高興得很。

酒酣耳熱,好女在坐,忽然有巨額帳單送來,人人俱將失色,某提筆一劃,就已了事,眾家朋友呼嘯而去,付帳至少已在今夜後,豈能不高興乎?

至於簽字賺錢,簽合約簽收據,一簽之下,支票就來,不需吹灰之力,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你想不高興,都困難得很。

可是若見到稿子攤開在你面前時,就算你想高興也高興不起來了。

稿子當前,你只有寫。尤其是寫長篇連載,少寫一天都不行,就算別人不說你,你自己心裡也好象犯了罪一樣,時時刻刻都恨不得一頭撞死。有一次潘壘告訴我,有一次報館摧稿,他寫不出,這位縱橫港台影藝文壇的名作家名導演,居然忍不住號啕大哭起來。

――這是多麼可愛的態度,這個人有一顆多麼可愛的赤子之心。

有一陣子我寫稿如烏龜,每天急著滿地爬都沒用,倪匡問我:「你最近為什麼寫不出稿?」

「因為我心情不好。」我說

「你為什麼心情不好?」

「因為我寫不出稿。」

這個笑話絕不是笑話,只有以寫作為生寫了三十年的人,才明白其中的痛苦。二

可是寫雜文就不同了。

對我來說,寫雜文就像另外一個世界,一個文雅而悠閑的世界,充滿豐富的人生體驗和趣味。

其實我根本沒資格寫雜文的,前幾天,有幸跟唐魯孫與夏元瑜兩先生同席,見到他們那種平和溫雅的長者風采,聽到了他們那種充滿了機智幽默而又多聞強記的談吐,我更了解雜文的不易為。

如果沒有那種豐富的學識和經歷,如果沒有那種廣闊的胸襟和精闢的見解,如果沒有那種悲天憫人的幽默感,而一點要去寫雜文,就是婢學夫人,自討沒趣了。

不幸的是,我又偏偏喜歡寫。

寫雜文至少不像寫長篇連載,時時刻刻都感覺到好象有根鞭子在後面抽著你。

幸好我還有一點點自知之明,所以我寫的大多都是我比較了解的事。

我敢寫友情,因為少小離家,無親無故,已經能多少了解到一點友情的可貴。

我敢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為我深深了解到一個江湖人的辛酸和那種無可奈何的痛苦。

我敢寫吃,因為我好吃。

我敢寫喝酒,因為我雖然還沒有到達「醉鄉路穩宜頻至,他處不堪行」的那種意境,卻已經常常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那種豪氣了。

有時候,我當然也會寫一點有關武俠小說這一方面的事,寫了這么多年的武俠小說,心裡多多少少總難免會有一點感觸。

這種感覺,在我最先寫這一類雜文的兩篇小稿里,感觸最深。

那已經是多年前寫的了。

那時候武俠小說根本還沒被承認是一種小說,那時候的武俠小說還只不過是薄薄的一小本,印刷粗劣,紙質粗糙,編校粗忽,內容也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極為粗俗」。那已經是十餘年以前的事了,那時候我還是個少不更事的、還很有餘勇可鼓的青年敢死隊,胸中還不時有血氣上涌,隨時都敢去沖鋒。

現在,我就把那篇不成氣候也不成器的短文,再寫一遍出來,讓大家比較比較,現在武俠小說的地位,是不是已經比當時有了一種比較公平的評價。

十六年前,《蕭十一郎》第一次拍成電影時(有徐增宏導演,邢慧等主演),我曾有如下感想:寫劇本和寫小說,在基本的原則上是相同的,但在技巧上卻不一樣,小說可以用文字來表達思想,劇本的表達卻只能限於言語、動作和畫面,一定會受到很多限制。

一個有相當水準的劇本,也應具有相當的「可讀性」,所以蕭伯納、易卜生、莎士比亞等,這些名家的劇本,不但是名劇,也是名著。

但在通常的情況下,都是先有「小說」,然後再有「劇本」,由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很多,由《飄》而有《亂世佳人》,是個成功的例子,除此之外,還有《簡愛》、《呼嘯山莊》、《基度山恩仇記》、《傲慢與偏見》、《愚人船》,以及《雲泥》、《鐵手無情》、《窗外》等。

《蕭十一郎》卻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蕭十一郎》是先有劇本,在電影開拍之後,才有小說的,但《蕭十一郎》卻又明明是由「小說」改編成的劇本,因為這故事在我心裡已醞釀了很久,我要寫的本來是「小說」,不是「劇本」。小說和劇本並不完全相同,但意念卻是相同的。

寫武俠小說最大的通病就是:廢話太多,枝節太多,人物太多,情節也太多。在這種情況下,將武俠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就變成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誰都無法將《絕代雙驕》改成「一部」電影,誰也無法將《獨臂刀王》寫成「一部」很成功的小說。

就因為先有了劇本,所以在寫《蕭十一郎》這部小說的時候,多多少少總難免要受些影響,所以這本小說我相信並不會有太多的枝節,太多的廢話,但因此是否回減少「武俠小說」的趣味呢?我不敢否定,也不敢預測。

我只願作一個嘗試。

我不敢盼望這嘗試能成功,但無論如何,「成功」總是因「嘗試」而產生的。

有一天我在台灣電視公司看排戲,排戲的大都是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們大多都是很優秀的演員。

其中有一個不但是個優秀的演員,也是個優秀的劇作者、優秀的導演,曾經執導過一部出色而不落俗套的影片,在很多影展中獲得喝彩聲。

怎麼樣一個人,當然很有智慧,很有文學修養,他忽然對我說:「我從沒看過武俠小說,幾時送一套你認為最得意的給我,讓我看看武俠小說里寫的究竟是些什麼?」

我笑笑。

我只能笑笑,因為我懂他的意思。

他認為武俠小說並不值得看,現在所以要看,只不過因為我是他的朋友,而有一點好奇。

他認為武俠小說的讀者絕不會是他那一階層的人,絕不會是思想新穎的高級知識分子。

他嘴裡說要看看,其實心裡卻早已否定了武俠小說的價值。

而他根本就沒看過武俠小說,根本就不知道武俠小說寫的究竟是什麼。

我不怪他,並非因為他是我的朋友,所以才不怪他,而是因為武俠小說的確給予別人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使人認為就算不看也知道它的內容。

有這種觀念的人並不止他一個人,有很多人都對我說過同樣的話。說話時的態度和心理也幾乎相同。

因為武俠小說的確已落入了固定的形式。

武俠小說的形式大致可分為幾種:一個有志氣而「天賦異?」的少年,如何去辛苦學武,學成後如何去揚眉吐氣,出人頭地。

這段歷程中當然包括了無數次神話般的巧合與奇遇,當然,也包括了一段仇恨,一段愛情,最後是報仇雪恨,有情人終成眷屬。

一個正直的俠客,如何運用他的智慧和武功,破了江湖中一個為非作歹、規模龐大的惡勢力,這位俠客不但「少年英俊,文武雙全」,而且運氣特別好,有時他甚至能以「易容術」化裝成各式各樣的人,連這些人的至親好友、父母妻子都辨不出真偽。

所以這種故事不一定離奇曲折,緊張刺激,而且還很香艷。

這種形式並不壞,只可惜寫得太多了些,已成了俗套,成了公式,假如有人將故事寫得更奇秘些,就會被認為是「新」,故事的變化多些,就會被認為是「變」,其實卻根本沒突破這種形式。

「新」與「變」並不是這意思。

《紅與黑》寫的是一個少年如何引誘別人妻子的心理過程。《國際機場》寫的是一個人如何在極度危險中如何重新認清自我。《小婦人》寫的是青春與歡樂。《老人與海》寫的是勇氣和價值,以及生命的可貴。《人鼠之間》寫的是人性的驕傲和卑賤??

這些偉大的作家們,因為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有力地刻畫出人性,表達了他們的主題,使讀者在為他們書中的人物悲歡感動之餘,還能對這世上的人與事,看得更深些,更遠些。

他們表現的方式往往叫人拍案叫絕。

這么樣的故事,這么樣的寫法,武俠小說也一樣可以用,為什麼偏偏沒有人寫過?誰規定武俠小說一定要怎麼樣寫,才能算正宗的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也和別的小說一樣,只要你能吸引讀者,使讀者被你的人物故事所感動,你就算成功。

有一天我遇見了一個我很喜歡的女孩子,他讀的書並不多,但卻不笨。

當她知道我是個「作家」時,她眼裡立刻發出了光,立刻問我:「你寫的是什麼小說?」

我說謊,卻從不這在我喜歡的人面前說謊,因為世上絕沒有一個人的記憶力能好得始終記得住自己的謊言,我若喜歡她,就難免要時常和她相處,若時常相處,謊言就一定會被拆穿。

所以我說:「我寫的是武俠小說。」

她聽了之後,眼睛裡那種興奮而關顧的光輝立刻消失。

我甚至不敢去看她,因為我早已猜出了她會有什麼樣的表情。

過了很久,她才帶著幾分謙意告訴我:「我從不看武俠小說。」

直到和她很熟之後,我才敢問她:「為什麼不看?」

她的回答使我很意外。

她說:「我看不懂。」

武俠小說本來是通俗的,為什麼會使人看不懂?

我想了很久,才想通。

她看不懂的是武俠小說中那種「自成一格」的對話,那種繁復艱澀的招式名稱,也看不懂那種四個字一句,很有「古風」的描寫字句。

她很奇怪,武下小說為什麼不能將文字寫得簡單明了些?為什麼不將對話寫得比較生活化些,比較有人情味。

我只能解釋:「因為我們寫的是古時的事,古代的人物。」

她立刻追問:「你怎麼知道古時的人說話是什麼樣子的?你聽過他們說話嗎?」

我怔住,我不能回答!

她又說:「你們難道以為像評劇和古代小說中那種對話,就是古代人說話的方式?就算真的是,你們也不必那樣寫呀,因為你們寫小說的最大目的,就是要人看,別人若看不懂,就不看,別人不看,你們寫什麼?」

她說話的技巧並不高明,卻很直接。

她說的道理也許並不完全對,但至少有點道理。

寫小說,當然是寫給別人看的,看的人越多越好。

武俠小說當然有人看,但武俠小說的讀者,幾乎和武俠小說本身一樣,范圍太窄,不看武俠小說的人,比看的人多得多。

我們若要爭取更多的讀者,就要想法子要不看武俠小說的人也來看武俠小說,想法子要他們對武俠小說的觀念改變。

所以我們就要新,就要變!

要新,要變,就要嘗試,就要吸收。

有很多人都認為當今小說最蓬勃興旺的地方,不在歐美,而在日本。

因為日本的小說不但能保持它自己的悠久傳統,還能吸收。

它吸收了中國的古典文學,也吸收了很多西方思想。

日本作者先能將外來文學作品的精華融會貫通,創造出一種新的民族風格文學,武俠小說的作者為什麼不能。

有人說:「從太史公的《游俠列傳》開始,中國就有了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既然也有自己悠久的傳統,若能再盡量吸收其他文學作品的精華,總有一天,我們也能將武俠小說創造出一種新的風格,獨立的風格,讓武俠小說也能在文學的領域中佔一席之地,讓別人不能否認它的價值。

讓不看武俠小說的人也來看武俠小說。

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現在我們的力量雖然還不夠,但我們至少應該向這條路上去走,掙脫一切束縛往這條路上去走。

現在我們才起步雖已遲了點,卻還不太遲。

現在我的希望還是和以前一樣,我只希望大家都能認同,小說只有兩種,――一種好的,一種壞的,好的小說好看,壞的小說看不下去。

這篇散文,寫盡了古龍對於武俠小說的無奈和試圖改變人們對於武俠小說的看法,在古龍看來,武俠小說並非沒有名著,也並非沒有偉大的作品,而是武俠小說落入了一種俗套,要改變人們對於武俠小說的看法,必須要革新,必須要吸收其他文學作品的精華。

然而現狀是當某一位武俠小說家的成功,帶來的是後人的模仿,很少有武俠小說家可以獨樹一幟寫出與眾不同的風格。早期的金庸是這樣,早期的古龍也是這樣,金庸和古龍之所以成為一代宗師,在於他們及時調整,及時革新,哪怕這種革新可能會帶來失敗,比如古龍寫《天涯明月刀》便是因為革新的步伐太大,讓讀者無所適從,古龍為此很痛苦,但痛苦歸痛苦,並未改變古龍革新的步伐。金庸也一直在變,早期的《書劍恩仇錄》是很傳統的武俠小說,可是到《射鵰英雄傳》之後,已經有了很大的變革,其中最大的變革是《鹿鼎記》和《連城訣》,《鹿鼎記》是一部反武俠作品,《連城訣》則是一部揭示人性的作品,而我最喜歡的金庸小說《笑傲江湖》則是一部更加赤裸裸講人性的政治小說。

如果說偉大,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傳奇》、《陸小鳳傳奇》、《歡樂英雄》不偉大嗎?金庸的《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倪匡將其稱為金庸最好的小說)不偉大嗎?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白發魔女》不偉大嗎?

而被視為中國武俠小說開山鼻祖的《三俠五義》難道不能算名著嗎?作為古典長篇名著,《三俠五義》對於後世武俠作品無不出其左右。

說武俠小說不能成為名著,大概有幾種原因:

1、武俠小說不是嚴肅文學,武俠小說作為通俗小說,市井氣息很濃;

2、武俠小說題材很窄;

3、武俠小說質量參差不齊,大多數作品文學性不高。

雖然很多武俠小說並不能成為名著,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在中國武俠小說史上出現過很多作家。

《三俠五義》的作者石玉昆、民國時期的武俠小說家「奇幻仙俠派」還珠樓主、「社會反諷派」宮白羽、「幫會技擊派」鄭證因、「悲劇俠情派」王度廬、「奇情推理派」朱貞木、新派武俠小說家的代表:金庸、古龍、梁羽生,古龍之後的代表人物黃易、溫瑞安,除此之外港台武俠時期港台的其他作家於香港方面有:蹄風、金鋒、張夢還、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樓主、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台灣方面,有:郎紅浣、成鐵吾、海上擊築生、伴霞樓主、卧龍生、司馬翎(即吳樓居士)、諸葛青雲、孫玉鑫、龍井天、墨餘生、天風樓主、醉仙樓主、獨抱樓主、蠱上九、陸魚、上官鼎、東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蕭逸、古如風、向夢葵、陳青雲、柳殘陽、司馬紫煙、獨孤紅、奇儒、秋夢痕、於東樓、東方英、雪雁、秦紅、墨餘生、丁情等。

大陸這邊的鳳歌、小椴、時未寒、步非煙、滄月、燕壘生、王展飛等。

記住這些武俠小說家,不管武俠小說的未來如何,我都慶幸曾讀過一些武俠小說,並自己創作過一些(也許我的第一本實體就是武俠小說,正在修改中)

② 以前有部電影里有十三鷹的電影名稱是什麼

冷血十三鷹。

影片《冷血十三鷹》由三大武俠巨星狄龍、傅聲及谷峰主演,劇本由倪匡改編自著名武俠小說家秦紅的作品。整部影片沒有兒女情長,也沒有重要的女性角色,詳述的是男兒之間的情誼和英雄識英雄的眼光,展現的是男兒之間的為正義和義氣不惜赴湯蹈火的勇氣。整部電影用黑白攝影來強調江湖的冷酷無情和人物內心世界的彷徨掙扎,整體節奏緊湊明快,有張有弛,是一部值得觀賞的佳作。

③ 秦紅的人物簡介

本名黃振芳,1936年生,台灣彰化人。少時因家貧失學,未受過完整教育,自學成材。初為印書工。
他的筆名秦紅亦是采台語諧音,為「很紅」之意。作為台灣兩大主流通俗文學的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在作者的性別、身份上有著極明顯的對比。武俠小說幾乎清一色地皆是外省籍的男性作家,言情小說則大抵是外省籍的女性作家。作者的性別與主要讀者群的性別相應,顯示出這兩個文類皆有某種程度的性別化傾向。至於外省籍的比例偏高的現象,而讀者的分布遍及各族群並不僅限於外省籍,就武俠小說而言,則似乎說明了武俠小說的江湖世界其實隱含了某種馳騁神州與對中原文化的想像模擬的替代性滿足,並且顯示了某個族群的文化中心性的優越性的建構過程。

④ 求《武俠故事》和《今古傳奇》武俠版雜志連載過的所有長篇武俠小說!!!

找一下總目錄去網上下

《今古傳奇武俠版》總目錄
2001年
一 2001年試刊號 總第一期
1.楊叛 《梅影埋香》 中篇
2.溫瑞安 《山字經》 中篇
3.小椴 《亂世英雄傳》上1 長篇連載
二 2001年創刊號 總第二期
1.小椴 《亂世英雄傳》上2 長篇 男
2.葉潤 《青梅情仇》 中篇
3.優客李玲 《紅顏四大名捕》上 紅顏四大名捕系列1 女
4.逸謙 《新武器傳說》 中篇
5.敖飛揚 《天下第一劍》 中篇 香港
6.楊金樹 《警局驚魂》 短篇系列 《少年橫刀俠客行》系列
2002年
三 2002年1月號 總第三期
1.秦紅 《風過江湖不留痕》1 長篇連載
2.江南 《瀚海龍吟》 中篇
3.燕壘生 《明月照山河》 中篇
四 2002年2月號 總第四期
1.秦紅 《風過江湖不留痕》2 連載 台灣
2.王晴川 《驚鶴潛龍記》 中篇 男
3.何提縈 《范尋尋闖江湖》 中篇 女
4.楊叛 《俠女靈襄》 中篇 男,加拿大
5.葉洪生 《台灣俠壇點將錄》 評論 台灣
6.陳金順 《為貪官塑像》 系列 橫刀系列
五 2002年3月號 總第五期
1.秦紅 《風過江湖不留痕》3 連載 台灣
2.馬大勇 《如夢令》 中篇
3.滄月 《馬前桃花馬後雪》 中篇 女
4.陳致宇 《歡樂江湖》 中篇
5.葉洪生 《「一劍驚虹」卧龍生》評論 台灣
六 2002年4月號 總第六期
1.展飛 《劍嘯西風》1 連載
2.小林寒風 《金銀花》 中篇
3.菩提 《好漢刀》 中篇
4.鳴鳳飛舞 《雷霆之舞》 中篇
5.葉洪生 《武林奇葩司馬翎》 評論
七 2002年5月號 總第七期
1.展飛 《劍嘯西風》2 連載
2.小椴 《青絲井的傳說》 中篇
3.蕭拂 《紅顏禍水》 中篇 女
4.葉洪生 《求新求變論古龍》 評論
八 2002年6月號 總第八期
1.展飛 《劍嘯西風》3 連載
2.馬步升 《沙漠紅》 中篇
3.老從 《吳鉤飛處》 中篇
4.獨孤殘 《熱血傷痕》 中篇
5.葉洪生 《諸葛青雲及二「分身」》評論 台灣
九 2002年7月號 總第九期
1.展飛 《劍嘯西風》4 連載
2.方白羽 《憨俠》 中篇
3.小林寒風 《今夜江山寂寞》 中篇
4.獨孤殘 《緊握刀鋒》 中篇
5.葉洪生 《慕容美及「大美」群英》評論
十.2002年8月號 總第十期
1.展飛 《劍嘯西風》5 連載
2.優客李玲《新月鉤》 紅顏四大名捕系列
3.小林寒風《一段香》 中篇
4.江曉 《血猶未冷》 中篇
5.葉洪生 《名震武林五大家》 評論
十一 2002年9月號 總第十一期
1.展飛 《劍嘯西風》6 連載
2.沈瓔瓔 《琉璃變》 中篇
3.江南 《春風柳上原》 中篇
4.黃鑒 《多疑的殺手》 中篇
5.庹政 《躍馬關東》 中篇
6.馮湘湘 《倪匡妙人妙事多》 評論
十二 2002年10月號 總第十二期
1.展飛 《劍嘯西風》7 連載
2.小椴 《美人刺》 中篇
3.蘇婭 《七剎島》 中篇
4.楊叛 《天嵐石語》 中篇
十三 2002年11月上半月號 總第十三期【本期起由月刊改為半月刊】
1.展飛 《劍嘯西風》8 連載
2.庹政 《黑下燈》 中篇
3.小林寒風《清明雨》 中篇
4.夏洛 《玉碎》 中篇
5.馮湘湘 《金庸先生之我見》 評論
十四 2002年11月下半月號 總第十四期
1.展飛 《劍嘯西風》9 連載
2.小椴 《長安古意》 長安古意系列 中篇
3.方白羽 《黑靈》 中篇
4.沈瓔瓔 《如意坊》 中篇
十五 2002年12月上半月號 總第十五期
1.展飛 《劍嘯西風》10完 連載
2.韓戟 《千金一笑》 中篇
3.斑竹枝 《刺秦》 中篇
4.方白羽 《天下第一》 中篇
5.馮湘湘 《酒色之徒的浪子古龍》評論
十六 2002年12月下半月號 總第十六期
1.時未寒 《碎空刀》1 明將軍系列連載
2.小林寒風《十年磨一劍》 中篇
3.江南 《中間人》 中篇
4.子凡 《青衫猶濕》 中篇
5.原曼 《漫道古龍「喜」亦狂》評論
2003年
十七 2003年1月上半月版 總第十七期
1.時未寒 《碎空刀》2 連載
2.郭三 《風雪野店》 中篇
3.岳勇 《不醉刀客》 中篇
4.雪舟子 《鍾聲白馬寺》 中篇
5.周平平 《劍在江南煙雨中》 中篇
6.馮湘湘 《今之俠者溫瑞安》 評論
十八 2003年1月下半月版 總第十八期
1.時未寒 《碎空刀》3 系列連載
2.小椴 《隙中駒》 中篇
3.香蝶 《涼秋》 中篇
4.黃鑒 《碎冰劍》 中篇
5.朱章華 《武林刀客》3章 短篇
6.黃金明 《愛上一個賊》 中篇

⑤ 誰有冷血十三鷹的下載地址,這個片子很老了找了好久都沒找到!

[11.10][香港超經典必看古裝武俠動作][冷血十三鷹][完美DVD-RMVB][343M] 片名 Avenging Eagle The 中文名 冷血十三鷹 年代 1978 國家 中國香港 類別 功夫/武俠 語言 中文(粵語) 字幕 英語 導演 孫仲 Chung Sun 主演 傅聲 Sheng Fu 狄龍 Lung Ti 谷峰 Feng Ku 唐炎燦 Yim Chan Tang 影片簡介: 獎項 亞洲影展(1978-25th): 演技最突出的男主角獎(狄龍) 金馬獎(1979-16th): 最隹劇情片剪輯獎(姜興隆) 影片《冷血十三鷹》the Avenging Eagle:由三大武俠巨星狄龍、傅聲及谷峰主演,值得一提的是,更有傅妻甄妮客串。劇本由倪匡改編自著名武俠小說家秦紅的作品。 這是七十年代著名導演孫仲最得意的作品, 榮獲第十六屆金馬獎最隹劇情片剪輯獎(姜興隆), 由武俠巨星狄龍及傅聲主演, 其中狄龍更憑此片獲得第二十五屆亞洲影展的演技最突出男主角獎. 武林中派系林立,爭斗激烈,而鐵船幫此時則是江湖第一大幫,幫會老大(谷峰飾)手下有十三個殺手,號稱「冷血十三鷹」,狄龍飾演的黑鷹戚明星是其中殺手之一。由於在一次任務中要殺死一個孕婦,狄龍不忍下手而離開了幫會,於是其餘十二鷹奉命追殺戚明星,要帶他重回幫會面見老大。鐵船幫黑鷹戚明星(狄龍)被追殺,時適值青年俠士卓一帆(傅聲飾)則與狄龍惺惺相惜,協助解圍,暗中幫助他逃亡天涯,從而展開一場場妙 下載地址 http://bt.joyyang.com/read.php?tid=186842&keyword=%CA%AE%C8%FD%D3%A5

⑥ 尋一部老武俠電影的名字

絕對是這個 100%

影片《冷血十三鷹》由三大武俠巨星狄龍、傅聲及谷峰主演,值得一提的是,更有傅聲之妻甄妮客串。劇本由倪匡改編自著名武俠小說家秦紅的作品。
簡介一:武林中派系林立,爭斗激烈,而鐵船幫此時則是江湖第一大幫,幫會老大手下有十三個殺手,號稱「冷血十三鷹」,黑鷹戚明星是其中殺手之一。由於在一次任務中要殺死一個孕婦,戚明星不忍下手而離開了幫會,於是其餘十二鷹奉命追殺戚明星,要帶他重回幫會面見老大。時適值青年俠士卓一帆則與戚明星惺惺相惜,協助解圍,暗中幫助他逃亡天涯,從而展開一場場妙趣橫生的功夫對決。兩人直至彼此出生入死數次後,戚明星方知自己原是卓一帆的殺妻仇人。
黑道組織鐵船幫幫主越西鴻手下有十三鷹,全都武功高強。江湖大俠司馬鑫受人敬重,越西鴻一直欲除之而後快,但又不敢輕舉妄動。越趁司馬鑫女婿卓一帆外出之際,率十三鷹將司馬鑫、其女兒司馬玉琴等全家人殺死。戚明星是十三鷹之一,因對幫主亂殺無辜不滿,叛逃中正遭鐵船幫追殺。戚逃至沙漠,見一受傷青年昏倒在地便將其救起,此青年乃司馬玉琴的丈夫卓一帆。兩人棲身沙漠一小屋內,聯手將追至此處的鐵船幫殺手統統殲滅。隨後,他倆直撲鐵船幫總壇,與幫主在堂上展開一場惡戰,終將越西鴻斃命。
簡介二:戚是個孤兒,從小受到鐵船幫幫主越西鴻的養育,並受到

冷血十三鷹劇照 (32張)
越西鴻的培養長大後變成越西鴻的殺人工具——冷血十三鷹之中的一鷹,為越西鴻除掉江湖上任何會阻礙他的人。江湖大俠司馬新仁心義膽受到江湖人士的敬重,越西鴻一直欲殺之而後快,卻不敢輕舉妄動。趁司馬家防備鬆懈,而司馬新的女婿卓一帆又外出之際,率領十三鷹偷襲司馬家。不但取了司馬新項上人頭,連他的女兒和家人一個不留,斬盡殺絕。戚雖然是一個殺手,可是對長年的殺戮已經感到厭倦,而且對越西鴻的殘忍手段也表示不滿,所以叛逃出幫。越西鴻知道戚叛逃大為惱怒,排除其他的鷹去清理門戶。為保性命,戚與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互相廝殺。在逃亡途中,戚救起了在沙漠中奄奄一息的卓一帆,而人惺惺相惜,決定聯手挑戰越西鴻。二人來到越西鴻的總舵,與幫主展開惡戰,憑借二人寧死不退的決心終於將越西鴻身首異處。

⑦ 秦紅的創作生涯

秦紅的父親從事燈籠業,家境小康。他在家排行第八,早年曾受日本教育至小學二年級,三年級後舉家遷至台北,始轉而接受華文教育。小學畢業後,秦紅到台灣煙酒公賣局工作。一九六二年,推出處女作《無雙劍》開始了武俠小說的創作生涯。直至秦紅五十歲左右停筆為止,其間皆為專業武俠作家,未再從事其他職業。重要作品如《九龍燈》、《傀儡俠》等皆甚受讀者喜愛,名重一時。
提起從煙酒公賣局的工人到武俠小說專業作家此一生涯上的大轉變,秦紅回憶地說:「大約在民國四十九年左右,報上刊出當時名武俠作家蕭逸的一件誹聞事件。當時記者問他寫武俠小說一個月可以賺多少錢,他說有一萬多元。我看了感到很震驚,因為當時我的工資一個月才九百元,所以就興起寫武俠小說的念頭。加上我本來就喜歡寫小說,於是就嘗試去去寫,一開始是利用下班和休假時間,第一部《無雙劍》寫了八個月,十幾萬字左右,大概只有一半,就拿去家附近的大美出版社,五天後出版社給我答覆,答應我一冊(約二萬余字)六百元,討價還價後改為八百元,我接受了,然後就一路寫下去了。大約寫了五、六集後,我就辭去工作,專事寫作了。」
對於文學,秦紅始終有著濃厚的興趣。除了從事武俠創作外,他也曾寫過一些文藝作品:「在寫武俠小說之前,我曾寫過現代文藝小說,風格偏向幽默諷刺,投稿在當時的大明晚報上發表過。開始寫武俠小說後,就沒再寫過這一類的小說了。」因為對文學的興趣,未曾受過正式文學訓練的他,選擇了函授的方式:「我曾參加過李辰冬教授所開的文藝函授班,內容包括文學創作和一些文學理論,不過都不是很深入。這些非正式的文學訓練對於我的武俠小說創作有一些影響。像我特別喜歡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所以我自己寫小說時也就特別注重結構和那種出人意料之外卻又合情合理的結局。因此我寫武俠小說就不喜歡太長,大約二十萬字左右就覺得差不多了,而且我會先想好整個故事的大綱結構再下筆,不像有些武俠小說作家只開個頭,就隨興地寫下去了。」

⑧ 秦紅的介紹

武俠小說作家,本名黃振芳。少時因家貧失學,未受過完整教育,自學成材。初為印書工。1963年參加大美出版社「武俠小說革新運動」特別徵文大賽,以《無雙劍》入選佳作成名。

⑨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武俠的]

《動作劇場》:《請帖》 故事梗概:江南四大殺手同時收到一份署名辛酸的請帖。按照請帖上約定的時間和地點,惡貫滿盈的江南四大殺手齊聚碧雲寺,頃刻間斃命於等候多時的辛酸的手下。
辛酸姓辜名劍。給自己取外號辛酸,只因為一路所見所聞都是辛酸的事情。辛酸約見江南四大殺手,除了替江湖除惡,主要是想拿到嚴王爺給他們的一封委託書。拿著委託書,他去見了嚴王爺。嚴王爺以10萬兩銀子作為酬金,讓辛酸將一個密封的箱子送往西安。為了10萬兩銀子,辛酸答應了嚴王爺的委託,但是,在護送的路途中,辛酸卻發現沖著箱子而來的江湖殺手接踵不斷……

⑩ 九龍燈是哪個電影里有的

《九龍燈》是台灣作家秦紅所著的一部小說。九龍燈 作者:秦紅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副標題:台灣武俠小說九大門派代表作 出版年:1994年5月 頁數:2冊(811頁) 定價:17.50 裝幀:平裝 叢書:台灣武俠小說九大門派代表作。

熱點內容
小說推薦穿越重生一場江山豪賭 發布:2025-02-01 07:10:55 瀏覽:507
評分高的校園懸疑小說 發布:2025-02-01 06:59:58 瀏覽:844
一gl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2-01 06:38:39 瀏覽:437
好看的重生現代完結女生小說 發布:2025-02-01 06:30:06 瀏覽:961
校園延情女主身份大的小說 發布:2025-02-01 05:30:33 瀏覽:444
穿越古代和展昭談戀愛的小說 發布:2025-02-01 04:58:41 瀏覽:595
鄉村言情之類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1 04:32:18 瀏覽:856
鳳弈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1 04:07:47 瀏覽:346
未完結恐怖驚悚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1 04:06:08 瀏覽:201
關於後宮的香港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1 03:25:36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