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駱玉明讀武俠小說

駱玉明讀武俠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4-23 08:24:27

㈠ 適合大學生閱讀的書籍

大學期間應看的60本好書 1張愛玲:《傾城之戀》
2.馬格利特·杜拉斯《情人》
3.考林·麥卡洛《荊棘鳥》
4.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5.渡邊淳一:《失樂園》《男人這東西》
6.錢鍾書:婚姻的鏡子——《圍城》
7.勞倫斯:《虹》《愛戀中的女人》《查太萊夫人的情人》
8.泰戈爾:《飛鳥集》《草葉集》
9.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
10.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緩慢》
1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12.雪兒·海蒂:《性學報告》
13.德克旭貝里:《小王子》 第一章 假如愛情
14.讓我來成全你的幸福——小仲馬《茶花女》
15.靈魂的哲學與博——司湯達《紅與黑》
16.越過愛情,看見備曖花開——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
17.我愛你,與你無關——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18.這簡直像戲一樣——威廉·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19.愛永遠不用說對不起——西格爾《愛情故事》
20.山在那裡,你在心碎中微關——岩井俊二《情書》
21.充滿暗礁的愛情海洋——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
22.愛情終究成了一種傳說——阿蘭·德波頓《愛情筆記》
23.溫柔而堅強——夏洛蒂·勃朗特《簡·愛》
24.粉色的小愛情——堀川波《我就喜歡你這樣的地方》
25.有天堂,但是沒有道路——北村《瑪卓的愛情》
26.美與愛是獨立的——川端康成《雪國》 第二章生命本真
27.難緇糊塗的愛情與婚姻——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28.戰火中成長的美麗與堅強——瑪格麗特·米切爾《飄》
29.用哲學來思考——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30.奧德修斯式的傳奇——雨果《悲慘世界》
31.二十四小時,路過愛,走過禁區——霍桑《紅字》
32.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曹禺《雷雨》
33.值得一生的等待——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
34.再翅生命的人——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35.只有渺小的人物,沒有渺小的愛情——西奧多·德萊塞《珍妮姑娘》
36.黃葉鋪滿地,我們已不再年輕——路遙《平凡的世界》
37.生佝寂寞,死的單調——蕭紅《呼蘭河傳》
38.愛上你的心——雨果《巴黎聖母院》
39.愛和欲的煎熬——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40.我的成長與戰爭共呼吸——安妮·弗蘭克《安妮日記》
41.沉重的枷鎖——張愛玲《金鎖記》
42.在自我面前懺悔吧——列夫·托爾斯泰《復活》
43.片刻的浮華盛世——莫泊桑《項鏈》
44.戰爭,讓女人走開?——瓦西里耶夫《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45.包容的愛還是徹底的恨——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 第三章詩意盎然
46.從「黑暗意識」中蘇醒——翟永明《女人》
47.溶解心靈的秘密——舒婷《舒婷詩集》
48.愛,我們曾共同用有——葉芝《當你老了》
49.你最莢的氣質足自由——惠特曼《草葉集》 第四章非常生活 50.此幸福,彼幸福——楊絳《我們仨》
51.成長是日的,愛足過程——張小嫻《麵包樹上的女人》
52.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婚嫻——老舍《離婚》
53.一個女人的城市傳奇——王安憶《長恨歌》
54.愛情與食物的辯證關系——徐坤《廚房》
55.勇敢地被啟蒙——高爾基《母親》
56.跳來跳去,你跳得出生活嗎——契訶夫《跳來跳去的女人》
57.棘心天天,母氏劬勞——蘇雪林《棘心》
58.有時候,錢也是安全感——亦舒《喜寶》
59.一切只是私人生活——陳染《私人生活》
60.讓它變成事實吧!——王小波《黃金時代》

㈡ 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哪位前輩讀過請問怎麼樣

總體看來體系思路還是比較清晰,但是內容比較深,不太適合沒有基礎的人讀,觀點還是很鮮明的。如果你不是本專業的人,建議你先讀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袁行霈的或者是上海古籍郭預衡的,然後再看這本,這樣比較容易理解。

㈢ 駱玉明的著作目錄

⒈徐文長評傳(駱玉明、賀聖遂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⒉南北朝文學(駱玉明、張宗原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⒊縱放悲歌------明中葉江南才士詩,香港中華書局,1991。另有江蘇古籍出版社版。
⒋老莊哲學隨談,香港中華書局,1994。
⒌中國文學史三卷本(章培恆、駱玉明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⒍中國文學史(新著)三卷本(章培恆、駱玉明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印行中。
⒎近二十年文化熱點人物述評,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⒏《世說新語》精讀,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9.《詩里特別有禪》,浙江文藝出版社,2013。
其它:負責辭海1989、1999年版中國古代文學先秦至南北朝條目修訂,為上海辭書出版社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擔任審稿工作。

㈣ 《中國文學史》全集_by章培恆、駱玉明_txt下載免費全文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B-jTrEmjU3mylsye3Uj-qg

提取碼: cueh
小說名稱:中國文學史
作者:章培恆、駱玉明
類型:文學
連載狀態:已完結
字數:964288字
簡介:《中國文學史新著》體現了濃郁的個性色彩。周谷城的《中國通史》、郭紹虞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劉大傑的《中國文學發展史》、朱東潤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等皆為個人所著,《中國文學史新著》繼承了復旦大學學者個人著史的傳統,許多章節都融入了他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情感。


㈤ 章培恆的學術成果

章培恆先生主要學術成果,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歷年發表的一百餘篇論文,大多已收入《獻疑集》(嶽麓書社,1993)、《災棗集》(山東友誼出版社,1998)和《不京不海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三書中;
二是以專著形式發表的《洪升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中國文學史》(主編之一兼作者,復旦大學出版杜,1996)和《中國文學史(新著)》(第一主編兼主要作者,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三是由他單獨主持或與其他專家共同主持的大型集體項目如《辭海》的中國古代文學分科、《新編明人年譜叢刊》等。 1979年出版專著《洪升研究》,對清初戲劇家洪升的生平作了系統的考訂和研究,受到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該書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和中國戲劇家協會理論著作獎。
章培恆教授與駱玉明教授共同主編了《中國文學史》,1996年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學術界和讀書界引起了較強烈的反響,被認為是中國文學史研究上的一種突破。 後又編成《中國文學史新著》(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從人性發展的視角對中國文學史進行描述,被認為是中國文學史研究上的突破,具有廣泛影響。
1985年編纂《全明詩》(集體科研項目),上海古籍出版社陸續出版。1979年修訂《辭海》他擔任分科主編(負責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和編委。合編大型叢書《古本小說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和 《近代小說大系》(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編《文史名著選譯叢書》(巴蜀書社出版),《中國禁書大觀》(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其中的《中國禁書簡史》 (己由日本新潮社出版日譯單行本),《新編明人年譜叢刊》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論文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考證性的,其所提出的看法大都與學術界佔主導地位的見解有相當大的距離,如關於百回本小說《西遊記》的作者,解放後的中國研究學者都已肯定為吳承恩,他卻認為吳承恩所作《西遊記》為游記性質的作品而非通俗小說,發表了《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等幾篇論文加以論證。中國現已有部分研究者接受他的觀點。此類論文中的大部分收入其論文集《獻疑集》,於1993年由嶽麓書社出版。該書曾先後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獎和國家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
另一類論文是對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現象重新加以剖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其所得出的結論,或為以前的研究者所未嘗言及,或與流行的見解相歧異。前者如《金聖嘆的文學批評》、《中華文史論叢》 第三輯,與人合作),聯系金聖嘆的哲學思想以研究其文學批評,為前人所未及;後者如《李夢陽與晚明文學新思潮(日本《古田敬一教授退官紀念中國語言文學論集》),將李夢陽作為晚明文學新思潮的先驅,與通常把李夢陽僅僅視為晚明文學新思潮的批判對象的觀點大相徑庭。這些也都為同行所重視。
論《紅樓夢》的思想內容(《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64年01期)
論晚清譴責小說的思想傾向(《學術月刊》1964年12期)
論黃遵憲的詩歌創作(《學術月刊》1966年04期)
再論李賀詩歌與形象思維——答王文生同志(《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年04期)
關於洪升生平的幾個問題——讀《洪升研究》(《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關於屈原生平的幾個問題(《學術月刊》1981年10期)
李夢陽的一個側面——古文辭的平民性(吉川幸次郎、章培恆,《文藝理論研究》1982年02期)
《儒林外史》原書應為五十卷(《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4期)
施彥端是否施耐庵(《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6期)
《儒林外史》原貌初探(《學術月刊》1982年07期)
論《金瓶梅詞話》(《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社會科學戰線》1983年04期)
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展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5期)
關於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小注的作者(《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再談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再談《金瓶梅詞話》的寫作時代(《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李夢陽與晚明文學新思潮(《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6年03期)
關於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評價(《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再論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評價問題——兼答劉世南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明代的文學與哲學(《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從《詩經》、《楚辭》看我國南北文學的差別(《中國文化》1989年01期)
關於《水滸》的郭勛本與袁無涯本(《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3期)
被妻子所棄的詩人——《南陵別兒童入京》與李白的婚姻生活(《中國典籍與文化》1992年01期)
研究近代文學 首先須研究近代詩(《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封神演義》作者補考(《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4期)
神聖憂思錄:雜談中國戲曲的前景——以崑曲、京劇為中心(《上海戲劇》1994年01期)
從游俠到武俠──中國俠文化的歷史考察(《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說「沖冠一怒為紅顏」(《上海文學》1995年06期)
關於現存的所謂「宋話本」(《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關於中國文學史的思考(章培恆、駱玉明,《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論五四新文學與古代文學的關系(《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中國詩歌里的酒(《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年02期)
關於李陵《與蘇武詩》及《答蘇武書》的真偽問題(章培恆、劉駿,《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20年來的巨大成就——中國文學學科的回顧與瞻望(《思想理論教育導刊》1998年Z2期)
關於中國文學史的宏觀與微觀研究(《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人性、美感及文學的發展(章培恆、駱玉明,《文學報》2000年6月1日)
從「論」說「史」……(《文學報》2000年7月6日)
今天仍在受凌辱的偉大逝者(《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12期)
關於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兼及「近代文學」問題(《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傳統與現代:且說《玉梨魂》(《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02期)
關於《三國演義》的黃正甫本(《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關於五卷本《東坡志林》的真偽問題——兼談十二卷本《東坡先生志林》的可信性(章培恆、徐艷,《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玉台新詠》為張麗華所「撰錄」考(《文學評論》2004年02期,第5~17頁)
關於《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的形成過程與寫作年代(《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必須重視漢語言文字的發展特點——談一種關於寫作的無理要求和批評(《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從《紅樓夢》看中國文學的古今演變(《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余秋雨何曾剽竊我的著作——一場鬧劇及其背後(《藝術評論》2005年09期)
再談《玉台新詠》的撰錄者問題(《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關於《大招》的寫作時代和背景(《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從《紅樓夢》看中國文學的古今演變(《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6年02期)
經濟與文學之關系(《學術月刊》2006年05期)
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的意義和效應(《河北學刊》2006年05期)
《玉台新詠》的編者與梁陳文學思想的實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明代徽州文學研究》——一部地域性文學研究中的優秀之作(《文匯讀書周報》2006年8月4日)
不尚空論,言必有據——讀談蓓芳《中國文學古今演變論考》(《文學報》2006年12月28日)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古籍整理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1993年04期)獨立思考與細心求證(《光明日報》2000年8月10日)
不能欣賞崑曲是知識分子素養上的缺憾——關於保存和復興崑曲的幾點設想(《文匯報》2001年8月18日)
規範文科學術刻不容緩(《中國高等教育》2001年12期)
關於建立學術規范的兩點建議(《社會科學論壇》2005年01期) 《三國演義辭典》前言(《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三國演義辭典》序(《明清小說研究》1988年02期)
武俠小說的再認識(代序)(《武俠世界的怪才——古龍小說藝術談》,曹正文著,上海:學林出版社,1989年)
《全明詩》前言(《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5期)
《江盈科集》序(《書屋》1997年04期)
人性的解放與形式的演進——《中國文學史新著》增訂本序(《文匯報》2007年7月17日)
評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古籍整理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1993年04期)
獨立思考與細心求證(《光明日報》2000年8月10日)
不能欣賞崑曲是知識分子素養上的缺憾——關於保存和復興崑曲的幾點設想(《文匯報》2001年8月18日)
規範文科學術刻不容緩(《中國高等教育》2001年12期)
關於建立學術規范的兩點建議(《社會科學論壇》2005年01期) 美好的中文(章培恆、陳村,《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05期)
關於中國文學研究的古今貫通——章培恆教授訪談錄(章培恆、宋榮,《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年22期)
中國文學的古今演變——章培恆先生學術訪談錄(章培恆、馬世年《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㈥ 求駱玉明的《司馬遷,關於生與死的話題》300字以上的摘要。

一個專制而思想萎頓的時代
關於這個話題,先做一個歸納總結的話,就是在司馬遷和漢武帝之間爆發了一場真正的斗爭。一方面,是擁有全部權力、作威作福的,也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少見的具有大智慧、大魄力的一個君主或者說一個暴君;另一方面,是一位具有超人的智慧和崇高的人格、對人的珍貴有非常深切的理解和渴望的一個普通的文士。在專制的權力面前,一個思想者,一個尊貴的人,他可以做什麼?能夠做什麼?這是司馬遷給我們做出的一種榜樣和一種啟發。
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了不起的帝王,這是毫無疑問的。中國原來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體制,這種大一統的體制從秦始皇開始建設,但是秦很快就崩潰了。歷史當中積蓄的那種沖突力量,在秦始皇時代不能夠平靜下來,所以這種建立大一統帝國的努力,不可能在一代人中完成。所以到漢王朝建立以後,它還是封建制和君憲制的一種扭合。一直到武帝時,中國的大一統王朝才真正建立,集權制度才真正得以實現。
《史記•汲黯傳》里說到武帝這個人,是「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說他表面上講究仁義,可是內心是一個「多欲」的人。武帝時代的高級官員出身都是很低的,因此官僚階層沒有跟皇權相抗衡的力量,原來的分封制——諸侯分封制、同姓王分封制,經過文景時代也被一步步地削弱了,也就是說整個國家的權力集中到一個人手裡。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個人意志的膨脹和一種瘋狂。武帝在他的統治時期所做的事情,如果說得簡短一點的話,就是耗盡天下的財力來滿足自己的權力意志和享樂慾望。同時又表現出一種很兇暴的個性,沒有一年不殺大臣。歸結起來,這是一個意志強烈、權力強大、個性非常桀驁而且性格相當殘暴的君主。
實際上,中國的歷史從武帝時代就發生了大變化。我舉兩篇文章為例來作一點點說明。漢代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就是東方朔的《答客難》。戰國時候蘇秦、張儀都憑借自己的才能輔佐帝王,身居卿相之位,做下了不朽的事業。當今據大家認為,東方朔「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數」,「好學樂道」,「智能海內無雙」,為什麼到現在只不過是一個侍郎?東方朔「喟然長息,仰而應之」,說:「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那麼這種專制權力的膨大會導致什麼呢?導致人才的凋零、思想的萎頓,同時也導致士大夫人格的懦化。
另外一個材料是蘇東坡的弟弟蘇轍的文章《私試進士策問二十八首》裡面所說的。「西漢自孝武之後,崇尚儒術,至於哀、平,百餘年間,士之以儒生進用」,但是「功業志氣可紀於世者,不過三四」。這就是蘇轍所認識到的武帝的歷史功績、歷史貢獻。
從史實分析來說,一方面我們看到武帝是一個了不起的帝王,但是另外一方面,武帝在歷史上所造成的這種破壞、這種思想和學術的萎縮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
如果我們從中國歷史的源頭說起的話,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社會狀態相當混亂的時代,但是從思想的創造來說,它是一個極其富於創造性的時代。進入秦漢,秦雖然有鉗制思想的意圖和政策,但是畢竟沒有達成這個目標。歷史的活力仍然在涌動,所以在秦漢之際那個時代,社會處於一種非常動盪的狀態中,人們的思想、情感還是很強烈、很活躍的。讀《史記》里描述秦漢之際的歷史,會覺得那就像一部英雄史詩。那麼多人擠在歷史舞台的出口處,每個人都希望登上這個舞台淋漓盡致地表演一番——張良在博浪沙拿個大鐵錘去砸秦始皇的車子,沒砸成,遇到一個老頭兒黃石公,得了一本書,半夜裡偷偷地不斷地讀,讀得天下之道、治天下之道。始皇東巡的時候,跑到沛下,劉邦嘆息說「大丈夫不當如是也」。跑到會稽,項羽又說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陳勝在種地,腰酸背疼了,抬起來捶捶腰,說了一句,「苟富貴,勿相忘」。讀秦漢歷史的時候,就會發現那麼多的人那麼熱烈地渴望著在歷史上表現自己、造就自己。歷史的這樣一個涌流盡管不斷受到阻遏,但是一直以一種力量來表達著自己。
但到了漢武帝時,落下了閘門。士大夫們黯然失色,他們的意志再也不能夠得到表達,他們的思想再不能夠得到陳述,他們的人格蒙上了灰塵。這就是蘇轍所說的,整整一百多年,沒有值得稱道的人物了。

㈦ 縱放悲歌by駱玉明全文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CHKbtb5lN4w5hr2M2yog1A

提取碼:q1dk
本書談論的對象是明中葉江南才士詩。明中葉時,江南城市在全國來說,經濟最發達,思想最活躍,文學藝術也最早表現出新的趨勢,其主要代表就是人們通常稱之為「才士」、「才子」的一批文人,最有名的,就是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渭。他們的詩歌集中體現了強烈的個性精神與社會勢力間的對抗。「縱放」是詩人自傲自負的性格和自由精神的顯現;「悲歌」則是在社會的壓抑和自我的矛盾中悵惆失路的產物。

㈧ 駱玉明的主要論文

⒈論「不歌而頌謂之賦」,文學遺產1983年第3期。
⒉謝靈運之評價與梁代詩風演變(駱玉明、賀聖遂),復旦學報1983年第6期。
⒊徐渭家世考略(駱玉明、賀聖遂),復旦學報1984年第2期。
⒋四聲猿寫出作年代考,復旦大學出版社中國古代文學叢考第2輯。
⒌評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雜家1986年創刊號。
⒍〈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補遺(陳尚君、駱玉明),文學遺產1987年第1期。
⒎〈南詞敘錄〉非徐渭作(駱玉明、董如龍),復旦學報1987年第1期。
⒏從古詩十九首到陶淵明,上海文論1989年第4期。
⒐枚皋生年考,中華文史論叢1986年第3輯。
⒑傅毅生年考,中華文史論叢1987處第一輯。
⒒高蹈與委順的合一——〈莊子〉新評,上海文藝出版社中國文化名著新評。
⒓阮籍傳,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文學畸人。
⒔說雅俗,藝術世界1990年第4期。
⒕中國傳記文學家朱東潤,讀書1991年第6期。
⒖百年萬從事,詞氣浩縱橫——朱東潤先生和他的著作,復旦大學出版社中西學術第2輯。
⒗關於中國文學史的思考(章培恆、駱玉明),復旦學報1996年第4期。
⒘宮體詩的當代批評及其政治背景(駱玉明、吳仕逵),復旦學報1998年第2期。
⒙關於胡適的〈白話文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胡適〈白話文學史〉卷首。
⒚〈古典與現代之間——胡適、周作人對新文學源流的回溯及其中的問題〉,〈中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4期。
其餘散見於內地、香港、台灣各種報刊雜志的各類文章數百篇。

㈨ 如何理解《世說新語》所表達的文化價值

《世說新語》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_aYCflDjzaRNDpl5FlPayA

提取碼: 1mhi

世說新語》的思想與藝術價值

一部著作能夠被稱為經典,必須是在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並且是不可替代的價值,容載了豐富且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信息,並對民族文化的發展產生過不可忽視的影響。《世說新語》是一部采輯舊文編理而成的書,內容又只是分門羅列篇幅短小的人物故事乃至名流的片言只語,它何以可置於經典之列呢?

熱點內容
都市之召喚武俠小說 發布:2025-02-01 13:38:08 瀏覽:892
描寫生動的短篇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1 13:33:39 瀏覽:153
科幻小說神秘島全文 發布:2025-02-01 13:04:16 瀏覽:187
南疆傳人在都市有聲小說 發布:2025-02-01 12:55:41 瀏覽:26
小說流浪地球閱讀 發布:2025-02-01 12:52:48 瀏覽:389
短篇小說推薦古言虐文 發布:2025-02-01 12:42:16 瀏覽:24
古代言情女尊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2-01 12:13:36 瀏覽:700
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的宏大敘事 發布:2025-02-01 11:59:59 瀏覽:64
短篇小說言情有肉家庭 發布:2025-02-01 11:58:12 瀏覽:359
女主姓冷男主姓墨的小說現代 發布:2025-02-01 11:56:24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