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人物形象分析
1. 寫一篇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令狐沖,令狐沖有著隱逸出世的淡然性格,好喝酒、好結交朋友。然而在這個慘烈江湖,在一片追名逐利中,他顯得太不符合生存規則。他對岳不群的師徒之情,對小師妹的愛慕之情,對武林同道的忠誠之情,被現實一一擊碎。那裡他最信任的人,卻傷他最深。可是,他還是倔強地拒絕世俗,拒絕適應游戲的潛規則,就像出於淤泥的蓮花,為了守住一份靈魂的潔凈,掙扎於爾虞我詐的江湖,不惜與眾多教派對抗。
令狐沖終究沒能被江湖同化,而他也無力改變整個江湖。他是寂寞的。他所珍視的真摯感情,堅守的原則,在別人眼裡,不過是工具或棋子。擁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只能背負著世人的誤解。孤獨地行走在江湖。
而那些在江湖中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是深諳游戲規則的「高手」。左冷禪功於心計,為了當上武林盟主,統一五嶽劍派,極盡心智,然而最終還是敗給岳不群。「偽君子」的確比「真小人」更可怕,而這個江湖,又有太多偽善的面具。盟主之爭,折射出整個江湖暗潮湧動。
是選擇轟轟烈烈地闖盪,還是選擇風輕雲淡地推出?經歷過滾滾紅塵,經歷幾度浮沉,令狐沖也可以矢著釋然。一曲琴蕭合奏,此生笑傲江湖。或許,不僅僅是總結了他身在江湖時的成就,更是指他隱退之後,那種穿越江湖,超越淡薄的境界。下半生,只要有好酒,有盈盈,有知己相伴,便是他的幸福。
那個……這是我原來找的啦,只有這一點兒,不要介意啊,不過意味很深,可以參考一下,不好意思不能沒能找到完整的。
2. 金庸武俠小說中,性格對武功的影響有多大
金庸的武俠小說影響了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他們曾經都沉迷於武俠的小說。在之前的課堂上沒收的最多的書,就是金庸的武俠小說,躲在被窩看的最多的書,也是他的武俠小說,他的武俠小說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金庸去世之後,有這樣一句話,金庸去世之後就再也沒有江湖了,這句話我是非常認同的,因為金庸將江湖,這概念詮釋得非常好,他的江湖不像別人一樣,都是打打鬥斗,他的江湖有著自己的意義,他描寫的江湖充滿著個人的感情色彩,也充滿著快意恩仇。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不一樣性格的人物,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奇異武功,並且他們之間有一種相互的聯系人物的性格,和他們的武功之間關系密切。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武功的表現。郭靖性格堅強,那麼他的武功就堅強不可摧破,他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充滿著力量。而楊過的銷魂掌讓人難受,因為他失去了小龍女,他就沒有了靈魂,每天都在思念小龍女,思念的過了度,以至於他的掌法中都蘊含著那種味道。這就是性格,對於武功的影響,同時每個人的心境都能影響他的武功,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並且性格決定成敗,他是甚至比武功高強程度更加重要,在高手如雲的金庸小說武俠小說中,每個人更需要一種情懷和一種堅韌的心性。
3. 《天龍八部》中虛竹人物形象分析是什麼
喬峰實力玩家,段譽氪肝氪金中途開掛,虛竹更牛,直接得了一個滿級的號!
虛竹的遭遇接連擊破他平靜的過往,被迫放棄自幼以來所受的戒律、學習他不想學的武功、殺他不想殺的人、接受他不想接受的權力。於他人而言可能是難得的機緣,對虛竹來說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
作為少林寺的無名小僧,跟隨師伯祖玄難高僧下山,他心存善念為救段延慶而誤打誤撞破了珍瓏棋局,被傳一身高深武功。貴人指點珍瓏棋局,絕世武功強加於身,此行不虛。
仁心感化妖派邪人,妙義收服左道高人,放下了和尚的身份,不再受制於清規戒律,攜銀川公主李清露隱居天山縹緲峰靈鷲宮。夢靜竹依,或許那才是與虛竹本性相符的灑脫。
4. 古龍武俠小說人物賞析
古龍筆下的絕代高手之一,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英雄,他武功高深莫測,行事光明磊落。
沈浪是個劍眉星目的英俊少年,嘴角微微向上,不笑時也帶著三分笑意,神情雖然懶散,但那種對什麼事都滿不在乎的味道,卻說不出的令人喜歡,只有他腰下斜佩的長劍,才令人微覺害怕,但那劍鞘亦是破舊不堪,又令人覺得利劍雖是殺人凶器,只是佩在他身上,便沒有什麼可害怕的。他人如玉樹臨風,卓爾不群,心如玲瓏七竅,聰明剔透。而且無論在多麼危急的時候,他的面上總是帶著那份微笑的。他雖然柔和,但卻永不屈服的目光,瞧著他那永遠不會在任何折磨下消失的微笑……這正是值得全人類為之驕做的典型。 沈浪較之於李尋歡,雖同為古龍筆下的人物,但從知名度和影響力看是遠遠不如探花郎的。李尋歡身上所散發出濃郁的悲劇性氣質是吸引讀者眼球的關鍵因素,而沈浪喜劇性的結局或許反而淡化了他的種種卓然不群,甚至是其超脫於世的一面。
莎士比亞曾說「悲劇源於人性格上的悲劇」。那麼李尋歡的不幸可說是來自其悲劇性的性格,他的性格過於重視情義、但有時卻優柔寡斷,在小說情節的安排下這種悲劇性格一步步上升到悲劇精神、悲劇思想的境界,最後幾近淪為悲劇的宿命。而當所有的悲加之於一個近乎完美的男人身上,他對眾多讀者所擁有的魅力和魔力是那麼的強烈和持久。
而沈浪則相反,他也講情義,他的情義可以感化心如磐石的金無望,他能夠隻身進入火海去搭救剛剛還在看押他的敵人,他的義舉讓不知哀愁的熊貓落下熱淚,我認為他的情義至少可以比肩尋歡,他也應該和尋歡一樣被人們著迷和遺憾。但是他的結局卻過於幸福,他得到了心愛的女子,並最終攜她遠居海外仙山。他與摯友金無望大漠重逢,他折服了最大的對手王憐花,他在精神上的坎坷遠遠不如李尋歡。中國人多數喜歡大團圓的結局,但從骨子裡又很快遺忘圓滿的故事,留刻下的反而是李尋歡孤獨、迷茫的眼神。
幸虧,沈浪還有他的微笑,淡淡的淺笑,一個男孩子的淺笑。他的微笑不是簡單的一個表情,而更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甚至更強大於他卓絕的武功和聰慧的心智。因為他的微笑清澈見底,如幽幽的雪花飄落在你的眼眸,如淡淡的春風劃過你的臉頰,你會陶醉其中,雖然他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笑。比起尋歡痛楚、孤深的眼神,沈浪的微笑更能攝人心魄,他的笑帶給你的是安靜和自信,是信任和不羈的展現,他的笑會讓你天涯海角都隨他去,他的笑會讓你忘卻人間還有的悲歡離合。
沈浪在笑,他在10歲時就有散盡家財的胸襟,他有化死敵為至交的氣度,他有獨斗快樂王的氣魄,他有守護七七安危的執著,他有和兄弟們情義的承諾,他有對飛飛不幸的憐憫。眼神折射的是命運,微笑體現的是境界。
沈浪一直在笑著,浪子的淺笑,印在每個伊人的心裡。
對原著中的沈浪,又愛又恨。
是啊,我愛。
愛他的榮辱不驚,彬彬有禮。
唇角那摸總是看似漫不經心的微笑。
心如玲瓏七竅,聰明剔透。
無論在多麼危急的時候,他的面上總是帶著那三分笑意的。
他雖然溫柔,但卻永不屈服的目光,瞧著他那永遠不會在任何折磨下消失的微笑……
他隱隱約約的彷彿和花滿樓有點相似——那就是——柔和而不柔弱!!!
也不會缺少男子氣蓋。
這樣的一個人,怎能讓人不愛?
但是,我也恨。
恨他的薄情寡意,一次又一次狠狠傷害77那顆柔軟的心。
恨他優柔寡斷,在2個女人之間徘徊不定,結果,2人都,不,是3人都受了傷。。。
除此之外,我也有那麼一絲絲若有似無的心痛。
小小年紀,父親就自殺了。
這對她又會是多麼大的打擊阿。
可他卻沒有怨恨,沒有憤世嫉俗;
而是將自己數千萬的家財盡數捐出,散盡家財,來為世除害,行俠仗義。。。
至於他那一身絕世武功,不肯定是年幼的沈浪付出一切才練得的。
其中艱辛痛苦不言而喻,可想而知了,唉……
武林大會上,面對那麼多人的白眼,冷嘲熱諷,或不屑,或輕視,他都淡淡一笑,一笑置之。
這又是經歷了多少人情冷暖,人情世故,才有那一份遼闊的心胸阿!!!
每次我一看見那種說不清,道不明意味的苦笑,我的心就感覺酸酸的。。。
5. 古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具體說明
《楚留香——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俠骨恐無多》
「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不勝心嚮往之。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一張淡藍的短箋,攜著自古至今千百年來都未染上風塵的隱隱的鬱金香芬芳,輕輕舒展在我們的記憶深處。永不能忘卻的,是那張不惹風霜的面孔,一直就在這里,在我們生命可以承受的強度里。
楚留香。這是古龍筆下第一個接近神話的人,像古龍自己說的那樣:優雅、冷靜、瞬間的暴發力,類似於詹姆斯·邦德。不,楚留香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成長期的楚留香系列包括《血海飄香》、《大沙漠》、《畫眉鳥》、《鬼戀俠情》、《蝙蝠傳奇》;成熟期有《桃花傳奇》;再加上衰退期的《新月傳奇》和《午夜蘭花》一共八部。
讀楚留香像看偵探小說,步步迷蹤層層抽絲剝繭,讓我們充分領略香帥的風采。在這里,古龍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成為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符號,代表了一個人的身份或者本性,而不僅僅是用來廝殺爭斗的工具。在這些詭異的故事裡,楚留香用腦多於動手,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機智敏捷得讓人想不佩服他都不可能。
《楚留香系列》的重要意義首先在於古龍在武俠小說創造上的探索。其實,借鑒外國人的故事的事金庸也做過,但是古龍則走得更徹底:他不僅是要把那些藍本為己所用,還嘗試著引入現代的理念,讓武俠這一寫傳統的東西的體裁能夠更為現代人所接受。
先說說他周圍的人吧。
這個系列的最大成就是讓傳統武俠里在江湖上獨來獨往的英雄們頭一次有了真正的意氣相交的朋友:不是任何別的東西,是可以不為任何理由不要任何原因只為了這兩個字就義無反顧的「朋友」!
鐵花是一個粗線條的熊貓兒,動輒大呼小叫,有點自命不凡又自得其樂,是楚留香最好的搭擋與「綠葉」。姬冰雁的形象不夠突出,甚至不如中原一點紅鮮明,那是因為古龍自己對這個角色都比較模糊——他的優點是冷靜、細致、周到,可這些楚留香本人都具備——古龍簡直有點不知拿他怎麼辦才好。幸好香帥也只有兩只手兩只腳,姬冰雁還有用得著的地方。
每一部傳奇里,都有極可愛的女人,走入古龍幻想的理想境界:春風一度,各走各的路。
絕對的朋友與絕對的女人,楚留香一個都不能少。
現在談談楚留香。
這是一個武俠世界裡前所未有的形象,代表了與金梁「俠之大者」完全不同的另一種「俠」——「俠之風流」。後者追求的是本性的舒張,自我的展現。當然,既稱之為「俠」,他們也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也會為正義正氣盡一分力,但理由不是他們身之為「俠」,而是這件事讓他們知道了讓他們遇上了,就這么自然就這么簡單。
楚留香從未殺過一個人,生命造化於天地何等神奇,他不認為自己可以予取予奪。他從不把自己當做法外執行者。
楚留香從血海走到蝙蝠島,已是個無法超越的神了,他的形象被神化。成熟期的古龍筆鋒一轉,一部《桃花傳奇》讓楚香帥有了普通人的感情甚至婚姻生活。
《桃花傳奇》是這個系列裡寫得最好的一本,流暢自然,渾然天成,但喜歡的人可能不多。因為自然常常流之於簡單,流暢往往失之於輕巧。同是講述刻骨銘心的愛情,喜歡《借屍還魂》的遠比《桃花傳奇》多。不知是大家喜歡更曲折離奇的故事,還是不願意楚留香做一個正常人。
在《新月傳奇》里,楚留香開始無可奈何。面對新月與史天王,面對事情一步步滑向自己無法控制不能掌握的境地,楚留香無能為力——他選擇逃避。
不錯,杜先生終究成功了,犧牲那麼大,終於還是格殺了史天王。但請不要忘記,楚留香是冷冷冷冷冷冷地說:「是的,我們成功了。」是非區別已不明顯,為了達到一個目標,就只有不擇手段。而楚留香,不是敗給史天王,他敗在了無法改變的人性和江湖裡。
《午夜蘭花》鬼氣森森,楚留香基本沒有正面出現,他走完了自己人——神——人——鬼的歷程,故弄玄虛的古龍也終究未能挽救自己的頹敗與沒落。
吟到恩仇心事涌,書當快意讀易盡。俱往矣,江湖俠骨恐無多。數風流人物,當看何朝?《蕭十一郎——古來浪子多少恨,付與江湖醉客聽》
暮春三月,羊歡草長;天寒地凍,問誰飼狼?人心憐羊,狼心獨愴。天心難測,世情如霜……我不知道許多年之後,會不會「紅塵十丈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歲月漸漸模糊了那亮如星子的眼睛,那悲愴滄桑的歌聲,那曾經拔動我們心弦的浪子情懷。但是,在塵封的記憶深處深處,將註定有一個缺口:那是傷過、痛過、痴狂過。
永遠的蕭十一郎!
他是一匹來自洪荒曠野的蒼狼,孤寂江湖載酒行。同樣是俠盜,楚留香非但名聲好得多,人緣也很不錯。反觀蕭十一郎,不知背了多少黑鍋,而且,永不為人所了解。書中有一句話或許可以解釋他的心態:他總覺得背後像是有一根鞭子在追趕著他,讓他永遠不能歇下來。人在江湖,或者原本就是如此。一停下來,就意味著失敗,屈辱的失敗。因此,你只有繼續往前走。
蕭十一郎是古龍筆下性格最健全的男主角之一:知道自己要什麼,又不輕言放棄。
當蕭十一郎遇上沈璧君,便如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奈何羅敷有夫,蕭十一郎縱有千種風情,也無法輕易訴說。同是凄婉的愛情,蕭十一郎的處理顯然要比李尋歡成熟得多:他的追求,便是她可以幸福。蕭十一郎沒有勉強過什麼,但也堅定地讓沈璧君知道:如果她要,那麼他就在那裡等她。古龍描寫愛情向來沒有友情那樣細膩,《蕭十一郎》里卻有段很精彩的情節:當二人都落下懸崖,過著簡朴、原始的日子,卻不啻神仙生活。唯有遠離了人世,他們才真心屬於彼此。
沈璧君或許是蕭十一郎要想的女人,但絕不是知已。事實上,相愛的人不會真切地了解對方,因為他們會刻意忽略他們原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沈璧君會再三地誤會蕭十一郎,不是她不相信他的為人,只不過愛情會令一切變得脆弱。就連信心,也不堪一擊。蕭十一郎唯一的知已是風四娘。恐怕古龍並不相信男女之間可以存在單純的友誼,這就註定了風四娘的悲劇:愛他,但永遠得不到回應。
風四娘是那種特別的女人:把心種在哪裡,便再也不會離去。這么多年了,她看著蕭十一郎成長,一步步長成她更愛的樣子,但不能夠明白地去愛。對於一個女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你就在他面前,他卻不知道或者不願意知道你愛他。風四娘無條件地相信支持他,默默地為他付出一切,只等他苦了累了或是傷了痛了再回頭看看她的安撫。幾乎所有的男讀者都喜歡風四娘,但若現實中真遇上了這么個女人——善解人意、大方爽朗、堅定又不作無謂地糾纏,說不準你還是會選擇辜負她的深情。
玩偶山莊是個很創意的想法,天才和瘋子果真只有一線之差,逍遙侯當之無愧。小公子的惡毒不下於林仙兒,但她的惡毒居然緣自她的深情,這樣的感情實在是令人感慨:最難消受美人恩。
持《蕭十一郎》為古龍第一小說的朋友們有力的論據是:這部作品很具有顛覆性,俠非俠盜非盜,發人深省。假使此書真是古龍第一小說的話,那這個依據反倒最蒼白無力:任何一個上得了檯面的武俠小說作家都多多少少會涉及這方面,深不深刻則看各人功力如何——其中最著名的是金庸的《笑傲江湖》。《笑傲江湖》的深刻還在於其政治寓言的文本問題,《蕭十一郎》單純的是一個人性的問題:虛偽、自私、貪婪,並且永遠認為別人也和自己一般是這么樣的人。
天心難測,世情如霜。人在這世人,任何一種感情都千瘡百孔。但依然有夢,依然要追,心上的傷抵不過眼裡的渴望。
我為這一切而生,也將別無他求。痛苦和回憶困擾著我,也守衛著我——呵,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如果你身在江湖卻瀟灑自如,只緣於你不曾在乎……
《名劍風流——溫良淳厚俞佩玉》
即使沒有後來的作品,古龍單憑一部虎頭蛇尾的《名劍風流》與卧龍生等人分庭抗禮亦是不遑多讓。
這部作品驚心動魄,令人步步驚魂。書中有一大批鮮明的形象,較主要的人物都光彩奪目:楊子江是個人物,姬靈風可圈可點,見到鳳三之前的郭翩仙又何嘗遜色……最可稱道的配角仍是紅蓮花。台灣版的改編劇最大的敗筆不是糟蹋了俞佩玉,而是把那麼一個頂天立地的好漢子紅蓮花搞得像一個扎著馬尾不男不女的人妖。幼年看這本書時,總以為紅蓮花是個風度磊落的翩翩美少年,及至後來仔細查過了書知道了他的尊容,心中對他的愛慕也還是與日俱增。
然而表現最突出的還數俞佩玉,是古龍作品中少有的溫良人物。
俞佩玉和郭靖有點類似,兩本書都可看作一個少年的成長史。這里,就可以分辨出兩位武俠宗師的不同:金庸喜歡讓男主角得遇高人指點或造化奇跡埋頭苦練;古龍則更傾心於在跌宕的情節里讓男主角印證生命歷程自行悟道。郭靖身懷家恨,後來更一頭栽進國仇的漩渦中,頂著民族大義苦苦掙扎;俞佩玉就要簡單得多,他唯一的目標就是揭穿假老爸,找回真老爸。我常常在想,假如古龍讓突厥忽然進軍楊隋已滅李唐未興之際,或宋庭積弱金兵面露猙獰隨時可能「鐵騎突出刀槍鳴」,俞佩玉的生命又該是怎樣的一個故事?說不準,他會成為郭靖——不,陳家洛張無忌似乎更為合適——的翻版。也許,就沒有了殺人庄,沒有了唐門,沒有了朱媚。幸好,幸好古龍足夠聰明,他躲避了自己並不擅長但更有可能是他清楚地明白,把歷史穿插於武俠的路子是梁羽生金庸他們寫老了寫濫了的,從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於以往公式大俠的俞佩玉。
歷來武俠小說,淳厚的男主角不乏其人,但當得起「溫良」二字的除他之外再無第二人。
他本身也不過是個功夫尚可的世家子,突然遭逢大難,九死一生,面對裝病的胡姥姥仍是選擇救援以至被擒。他不是不知道那廝的狡詐與惡毒,也身受其苦,只是天性如此令他無法見死不救。似乎,俞佩玉行走江湖(其實是狼狽逃命於江湖)助人,救人,言談,行事,憑的僅是良知與本能,而不是一個大俠的名頭。這使得他與傳統的公式大俠有著極大的區別:陳家洛張丹楓們以俠自律,鐵中棠俞佩玉們從本我出發,他們行事的底線即是本心。至於「俠」應該怎麼做,那根本沒列入他們的考慮范圍。換言之,他們從不去檢點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們一心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
此書最風采逼人的是女性形象,其之多之突出亦空前絕後:林黛羽,金燕子,唐琳,朱淚兒,姬靈風(燕?),瓊花三娘子,海棠夫人,鍾靜……各具風情異彩紛呈,簡直美不勝收。
侍兒扶起嬌無力,百花最艷是海棠——一直覺得古龍寫這種尤物寫得活色生香,可貴的是他筆下的海棠夫人並不只單純的是個嬌媚高貴的女子:她的地位與行事都符合她的身份,哪怕是不講理也讓你覺得理所當然。這是個有過去的活的女人,而且真實。
瓊花三娘子正好代表了古龍筆下慣常出現的三種類型的女子,且都寫得很好——好在金花痴情鐵花堅定的同時,仍是和銀花同門所出,以前做的是同一樣的事,而不是很簡單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處理。
鍾靜這個角色戲份不重,但是已經把一個從動情到被遺棄的普通多情少女刻畫得入木三分。有點類似於穆念慈,不過她比穆念慈更痴心也更可憐:她所託付終生的人從來就沒有愛過她純屬利用,可是她為了他願意做一切事,哪怕那些事違背她的良知。
金燕子讓我覺得古龍筆下快樂的女子依然是苦的:她們總是失去最親近的人,或是得不到最愛的人。同樣苦的是唐琳,她後來會被騙做出那樣的事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古龍也委實太過於了解女人。
林黛羽的戲份太輕了,而且這樣的女子相對於全書的結構來講也實在不夠份量。她最令人動容的恐怕就是一個女子可以面對那樣的大變鎮靜自若以不變應萬變,並尋找一切機會做該做的事。俞佩玉的感情就有點突兀,倒及不上紅蓮花愛得有根有據。
朱淚兒是很多人都不怎麼喜歡的角色。我總覺得她實在是個情竇初開甚至還不怎麼懂事的少女,看看她和海冬青的鬥嘴就知道了。她的所作所為合情合理,然而令人辛酸:她最快樂的事只不過是讓四叔吃上一碗她煮的白粥。對這樣的少女來講,她為了愛情所做的一切,我都可以諒解。
姬靈風實在是個聰明女子,並且雄才大略,雖然用葯來控制手下的事未免太沒手段,但她的氣魄其實也足夠。
這是部情節很詭異的小說,可是詭異並不傷害整個作品厚實凝重。正因為如此,那個狗尾續貂的結局很讓人吃不消,觀者如我色沮喪,心情為之久低昂。有時也會抱怨古龍,誰叫你懶誰叫你沒耐心,把那麼出色的人物給寫沒了,把那麼精彩的情節給寫糟了,還徒招罵名,活該。而且竊以為,這本書的代筆者絕不止喬奇一個人,後半部的筆法明明就是兩個人的。
如果照顧周全一些,情節完整一些,由古龍親自出馬,這部作品的成就其實不難想像。就單只是分析人物形象,就不是我這區區一篇短短的文章可以說得透徹的。無論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還是亦正亦邪正邪難分的人物,都極其濃墨重彩精彩絕倫。不過以前半部鋪陳的情節來講,古龍自己出馬,厚厚三大本也並不一定能收得攏。
除了擊節感嘆:好一個溫良淳厚俞佩玉!你還能做什麼?
《英雄無淚——偶像不死,他只是換了名字》
浪子三唱,只唱英雄;浪子無根,英雄無淚。
想來讓英雄流淚也實在是件煞風景的事。真的英雄,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人間若有不平事,縱酒揮刀斬人頭,自然是無須流淚的。《英雄無淚》里的英雄們長歌當哭狂飲以淚,而女人們其淚亦酒其哭也歌,用生命和尊嚴交織成一幕幕無可奈何的血與淚。
司馬超群直接被塑造成一個偶像英雄,同樣是闡述偶像定義的還有《天涯明月刀》。
《天涯明月刀》里,公子羽還只是一個象徵一個符號,而司馬卻乾脆打造了金身奉在廟堂之上供人膜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卓東來的造星運動很成功,兩個人由貧窮困苦的泥淖中爬到今天的地位委實不易。
在這個基礎上,我不認為卓東來有什麼過錯:捧出一個英雄成就一番偉業製造一段神話是多麼不容易的事,而卓東來辦到了!的確,司馬活得像個傀儡,可他開始就該明白:走到這一步,是再也回不去了,怎樣掙扎都於事無補。
但司馬似乎不肯放棄。在和卓東來單獨相處時,他總是針鋒相對,總好像要想盡辦法刺傷他。耐人尋味的是卓東來完全不抵抗,甚至連一點反應都沒有。用司馬的話來說:卓東來是把他當成自己,來成就他不可能成就的霸業。道理不錯,不過司馬理解錯了。卓東來確實把司馬當作自己的一部分,希望他能代替自己那一份一起功成名就。但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惺惺相惜後的生死相許:因為知道他可以成功,所以拼了命也要讓他成功,縱使他的成功要以犧牲自己為代價。
印像中卓東來只生過司馬一次氣,司馬大笑:「他是應該生氣,我總是在他面前誇獎小高。」司馬其實很明白卓東來的心思,但卓的能力與壓力無邊弗界令他窒息。當他對卓東來說:「現在我就要你走,永遠不要讓我再見到你,永遠不要再管我的事。」卓東來彷彿被當頭打了一棍子,站都站不穩了--被自己的靈魂背叛,如果你也曾真的在乎過,你就知道之於卓東來這樣有心機有計謀有膽識的人來說,打擊有多麼大。
卓東來總讓我聯想到溫瑞安筆下的狄飛驚。當然了,狄飛驚更為哀感頑艷,卓東來身上男人化強者化的東西要多得多。以至於朱猛都要奇怪:「大鏢局的老大實在應該換卓東來做才是。」
熱血狂情的朱猛敢於在死對頭的地盤上說「洛陽大俠朱猛到此一游」何等氣派,卻不敢面對心愛的女人,只能逃避。「老子已經來過,現在要去了。咱們一路殺去,看誰能擋得住!」多麼豪氣沖天,可是蝶舞銷魂一舞化作無翼之蝶,鬥志便土崩瓦解,八十六條性命白白葬送。也許,無情未必真俠士,憐香如何不英雄?但我可以原諒小高,卻不能諒解朱猛--對於小高,那個女人突兀得可愛可憐;對於朱猛,沒有憐取眼前人,事後追悔也是徒勞。
《英雄無淚》里的女人們一樣地悲哀,她們都明確地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擁有的時候不去要,非要等到失去後才堅持去追求。這樣強烈的感情,就像一把雙面開刃的刀,傷人傷已。愛到了這種程度,愛成了這種方式,受到終極時就是毀滅。蝶舞之於朱猛是如此,吳婉之於司馬亦是如此,連同卓東來之於司馬也是這樣,都身不由已地沉淪又拚命掙扎。
「我付出了什麼?我又得到了什麼?這個問題恐怕我不回答你,因為我自己也不知道。」你能想像這么辛酸的話語出自岩石般冷靜的卓東來嗎?
情到情深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
惟一不掙扎堅定選擇死亡的是卓青:足夠的能幹、足夠的機智、足夠的洞悉世事,卻無法逃避;映在不悔眸光中的卓東來的匕首,竟如此鋒利!他明知自己的才幹是一塊上好的璧,其罪大極,但仍要光芒四射。多可悲,知道聰明的代價又不願意裝傻。
活著,好好地活著,好好地在江湖上活著,何等何等艱辛。
平民英雄小高是個有點突兀的角色:在自己風格上成長起來的古龍,只有兩次讓男主角拚命去出人頭地,另一個是丁鵬。
他們明知弄清楚誰是誰非並不重要根本無法改變弱肉強食的局面,仍只能「功名攬鏡看,悲歌把劍彈」,卻還是積極入世讓我非常驚訝。古龍一直欣賞的是李尋歡謝曉峰那種「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格調,不知是不是氣數將盡的古龍用這股新血激勵自己,還是古龍發現功成名就之後才能視富貴如浮雲,沒名氣時還是得彈鋏方信是雄才。
另一個出色的市井英雄是釘鞋,永遠不能忘卻的是他拉著朱猛的馬尾,穿著釘鞋在雪地上賓士,手裡尤自高舉著竹竿「這就是叛徒的下場」。他的最後一句話是:「報告堂主,小人不能再侍候堂主了。小人要死了。」每回讀到此處,我都淚流滿面。我不是英雄,我有流淚的權利。
蕭淚血是個莫名其妙的人物,神秘的身世神秘的武器神秘的生活都不能掩飾他本質上的貧血。結尾寫到卓東來出場,一下子大局已定,場面盡在掌握中時,古龍實在不該讓蕭淚血莫名奇妙再跑出來,又給了卓東來一個莫名其妙的結局。
瞎了眼的小女孩在一切走到盡頭的時候,挺起胸膛說:「以後我還要唱,我要一直唱下去,唱到我死的時候為止。」
啊,歌者的歌、舞者的舞、劍客的劍、文人的筆、英雄的壯志,只要是不死,就不能放棄。
是的,走到這一步,是再也回不去了,只剩下明天還在繼續:走到哪裡,就是哪裡;遇到什麼,就是什麼。因此高漸飛應該繼續做他的無名劍客,或是選擇卓東來,而不是雄心萬丈要和朱猛去整頓大鏢局。
偶像不死,他只是換了名字,黃舒駿的歌里這么唱道。所以,卓東來死得很冤枉,高漸飛飛錯了地方,而朱猛,朱猛找錯了對象。
6. 為什麼金庸武俠小說中,會存在那麼多的瘋子
在金庸出現之前,武俠小說的世界裡,其實也很熱鬧,《蜀山劍俠傳》已經打開了一扇武俠變革之門,然而大多通俗的武俠小說,依然是靠熱鬧的故事情節來吸引讀者們的。
金庸筆下人物的瘋癲脫不了「貪」「嗔」「痴」這三個原因,而通過小說形象地展示這些人陷入癲狂的過程,也間接為世人敲響了警鍾。
7. 金庸武俠人物性格分析
周芷若人物形象探究 周芷若人物形象是金庸的全新創意。 在金庸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極具理想人格的藝術形象。諸如一身正氣、高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正直豪爽的洪七公;成熟穩健、義薄雲天、富含謀略的喬峰(蕭峰)等等。這類英雄,心中所存,腦中所思,動輒拯救蒼生,行則追求民族大義。而周芷若的出現,則盪盡了條條框框的世俗倫理,而更多的帶上了平常人的感情,在金庸筆下,周芷若成為了自由而又率真的立體形象。 周芷若之聰明機智及心計演技 周芷若非常聰明,她可以很巧妙地幫助別人,也為自己解困,同時城府很深,演技也是一絕。張無忌望著周芷若的背影,見她來時輕盈,去時蹣跚,想起當年漢水舟中她對自己喂飲餵食、贈巾抹淚之德,心想但願她受傷不重。那村女忽然冷笑道:「你不用擔心,她壓根兒就沒受傷。我說她厲害,不是說她武功,是說她小小年紀,心計卻如此厲害。」張無忌奇道:「她沒受傷?」那村女道:「不錯!我一掌斬中她肩頭,她肩上生出內力,將我手掌彈開,原來她已練過峨嵋九陽功,倒震得我手臂微微酸麻。她哪裡會受甚麼傷?」上面說過,因為周芷若的善良,她沒有傷害蛛兒和「曾阿牛」,她只好在丁敏君面前表演了這一出。芷若暗中幫情郎,不留痕跡(後來也被昆侖派點破),又不傷及峨嵋派的聲譽,這個女人的確不簡單。 舉這個例子可能很多人不以為然,兩個人談情說愛,何談演技?其實也曾考慮過很久,但還是感覺有對張無忌下了套,明明是一場有預謀的殺戮,卻說成是一時糊塗,是聖人也有可能犯的錯誤,同時要張無忌保證有錯也不能殺她,在做了對不起愛人的事情後,仍如此泰然自若,想來一般人因為心虛根本做不到這一點。另外可以看出,在張無忌(之後還有韓林兒)眼中周芷若是永遠不會犯錯的,可見周芷若確實是表裡不一。周芷若這一次的謀劃有多個目的,一是聽張無忌的真心話;二是離間張無忌和趙敏,讓趙敏自動退出;三是要求張無忌的一個承諾而將其套牢;四是要蛛兒現身,向她懺悔(想要懺悔的人,還弄出這么多事,原本誠懇的道歉,參雜太多的陰謀,誠心與否,實在是讓人懷疑,或者她就是兩者可以分的很清楚)。但由於張無忌的真心話,周芷若最終只達到了兩個目的,其實算算已經是很賺了。 周芷若之心狠手辣 周芷若殺死蛛兒、嫁禍趙敏這一招可謂一舉兩得,不僅得到了屠龍刀、倚天劍,也成了張無忌身邊唯一的女人,從偷取趙敏身上的十香軟筋散,到劃傷自己的臉,想必周芷若一定計劃周密。但周芷若低估了張無忌對趙敏的喜歡,如果張無忌回到中土見到趙敏時,殺了她為蛛兒「報仇」的話,周芷若就不會失敗了(當然蛛兒活了下來是個意外),只可惜她不夠了解張無忌。原著中說周芷若不殺趙敏是因為會留下屍體,無法嫁禍,當然作者既然最終是要成全趙敏,這也是劇情需要。但按當時的情況周芷若是會殺趙敏的,其實很希望像蘇有朋版描述的那樣,是下不了手,但是不對,趙敏與她有殺師之仇、民族仇恨,相反蛛兒在金花婆婆面前,為她說過不少好話,周芷若能對蛛兒下手,趙敏又有何不可呢?從趙敏之後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她當時是昏迷的,她並未看到周芷若做的一切,只是憑她的聰明猜到而已,因此放逐一個死人或中毒之人應該沒什麼差別,毀屍滅跡完全可能。所以最新版倚天中周芷若是將蛛兒和趙敏一同拋入了大海,只要趙敏的屍首不飄回島來,一切就天衣無縫了,當然結果是蛛兒飄了回來,或許周芷若設想過可能會有此一劫,將蛛兒拋入大海之前劃傷了她的臉,以此陷害趙敏,只可惜趙敏活了下來。 待得和那些采參客人分手,周芷若道:「義父,是否須得將他們殺了滅口?」張無忌喝道:「芷若你說甚麼?這些采參客人又不知咱們是誰。難道咱們此後一路上見一個便殺一個么?」周芷若窘得滿臉通紅,張無忌一生之中,從未如此疾言厲色的對她說話。看來周芷若真的是不了解張無忌,要殺人就不能當著張無忌面。與之相反趙敏把張無忌看的很透徹(從趙敏沒有在張無忌面前說過周芷若一句壞話就能看出這一點),註定周芷若要輸給趙敏。 張無忌心下焦躁,叫道:「敏妹,你將周姑娘放在地下,別抱著她。」趙敏道:「我……我放不下。」張無忌奇道:「怎麼?」趙敏道:「她……她背心……粘住了我手掌。」說話時牙關打戰。身子搖搖欲墜。張無忌一驚更甚。只聽得鹿杖客說道:「張教主,這周姑娘心好狠,她正在將體內寒毒傳到郡主娘娘身上,郡主娘娘快要死了。她中了「玄冥神掌」後,本想將陰寒之氣轉入趙敏體內,待得張無忌出手相援,只覺全身暖洋洋地十分舒適,正感氣力漸長,想要離開趙敏的手掌,一掙之下,竟似被一股極強的粘力吸住了,掙之不脫,自知適才趙敏的手掌被她背心粘住,此刻她背心反被趙敏手掌粘住,均是內力強弱有別之故,不禁大驚。張無忌驅寒毒,但覺自己的九陽真氣送將出去,趙敏手上總是傳來一股寒氣與之相抗,他只道玄冥神掌的寒毒尚未驅盡,不住的加力施為,哪想到他每送一分九陽真氣過去,便消去了周芷若苦苦練得的一分九陰真氣。周芷若暗暗叫苦,卻又聲張不得,自知只要一張口說話,立時狂噴鮮血,真氣泄盡而亡。趙敏體內融和舒暢,笑道:「無忌哥哥,我好啦,你專心去對付玄冥二老罷!」張無忌道:「好!」內力回收。周芷若如遇大赦,脫了粘力,自知這么一來,所中玄冥神掌的寒毒雖已驅盡,但自身的九陰內力卻也損耗極重,眼見張無忌舞動屠龍刀專心攻敵,當即伸出五指,揮手疾往趙敏頂門插落。趙敏大叫一聲:「啊喲!」只覺天靈蓋上一陣劇痛,只道此番再也沒命了,卻聽得喀喇一聲響,周芷若痛哼一聲,急奔而去。張無忌吃了一驚,忙回頭問道:「怎麼啦?」趙敏伸手一摸腦門,只嚇得魂飛天外,說不出話來。張無忌只道她已為「九陰白骨爪」所傷,一般的魂飛天外,右手舞刀擋住二老,左手去摸她頭頂,只覺著手處濕膩膩地,雖已出血,幸未破骨穿洞,心中一大塊石這才落地,安慰她道:「皮肉之傷,並不礙事!」心道:「奇怪,奇怪!」卻不知周芷若出手襲擊之時,他輸至趙敏體內的九陽真氣尚未退盡,而周芷若自己卻已內力大損,以弱攻強,非但傷對方不得,反而震痛自己手指。趙敏好心助周芷若運功抗禦,周芷若先是將玄冥神掌的寒毒轉入趙敏體內,後是直接出手殺趙敏,當然她不會成功,反而偷雞不成蝕把米。周芷若如不在乎張無忌,殺得趙敏以泄恨,固然很好;但仍在乎的話,她應該慶幸沒能成功,因為張無忌絕不可能跟一個兇手在一起,她將永遠的失去張無忌(就張無忌的性格,他是下不了手殺周芷若的,這一點與趙敏在小酒館約會時說過,『你要是殺了周姑娘,殺了我手下任何一個親近的兄弟,我便不再當你是朋友,我永遠不跟你見面,便見了面也永不說話』)。
8. 金庸武俠小說里人物的性格特點
不能一概而論。就像郭靖,忠厚憨實,但他的愛人黃蓉卻是機智過人;楊過,聰明,而且對愛情忠貞不渝;張無忌,優柔寡斷,但他的愛人趙敏卻十分聰慧,而且敢愛敢恨。
不過,這幾個男主角人物都有共同點:武功高強,狹義心腸。
9. 金庸武俠小說的人物形象有什麼特點
金庸的武俠小說「以其浩瀚奔騰的才氣,俊逸瀟灑的文筆,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充滿真情、柔情、豪情,深沉委婉、細膩動人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一幅幅斑斕的社會畫卷,塑造出一系列充溢著人性美的人物畫廊,揮灑著無與倫比的雄渾力度和憾人心扉的藝術感染力」。
當然,這些人物形象塑造只是選取了他們最主要的特徵,每一個形象的特徵都是復雜的,他們有著復雜的性格,正是這些復雜的性格才讓我們看到活靈活現的武俠人物形象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
10. 古龍小說的人物形象分析
《楚留香——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俠骨恐無多》
「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不勝心嚮往之。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一張淡藍的短箋,攜著自古至今千百年來都未染上風塵的隱隱的鬱金香芬芳,輕輕舒展在我們的記憶深處。永不能忘卻的,是那張不惹風霜的面孔,一直就在這里,在我們生命可以承受的強度里。
楚留香。這是古龍筆下第一個接近神話的人,像古龍自己說的那樣:優雅、冷靜、瞬間的暴發力,類似於詹姆斯·邦德。不,楚留香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成長期的楚留香系列包括《血海飄香》、《大沙漠》、《畫眉鳥》、《鬼戀俠情》、《蝙蝠傳奇》;成熟期有《桃花傳奇》;再加上衰退期的《新月傳奇》和《午夜蘭花》一共八部。
讀楚留香像看偵探小說,步步迷蹤層層抽絲剝繭,讓我們充分領略香帥的風采。在這里,古龍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成為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符號,代表了一個人的身份或者本性,而不僅僅是用來廝殺爭斗的工具。在這些詭異的故事裡,楚留香用腦多於動手,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機智敏捷得讓人想不佩服他都不可能。
《楚留香系列》的重要意義首先在於古龍在武俠小說創造上的探索。其實,借鑒外國人的故事的事金庸也做過,但是古龍則走得更徹底:他不僅是要把那些藍本為己所用,還嘗試著引入現代的理念,讓武俠這一寫傳統的東西的體裁能夠更為現代人所接受。
先說說他周圍的人吧。
這個系列的最大成就是讓傳統武俠里在江湖上獨來獨往的英雄們頭一次有了真正的意氣相交的朋友:不是任何別的東西,是可以不為任何理由不要任何原因只為了這兩個字就義無反顧的「朋友」!
鐵花是一個粗線條的熊貓兒,動輒大呼小叫,有點自命不凡又自得其樂,是楚留香最好的搭擋與「綠葉」。姬冰雁的形象不夠突出,甚至不如中原一點紅鮮明,那是因為古龍自己對這個角色都比較模糊——他的優點是冷靜、細致、周到,可這些楚留香本人都具備——古龍簡直有點不知拿他怎麼辦才好。幸好香帥也只有兩只手兩只腳,姬冰雁還有用得著的地方。
每一部傳奇里,都有極可愛的女人,走入古龍幻想的理想境界:春風一度,各走各的路。
絕對的朋友與絕對的女人,楚留香一個都不能少。
現在談談楚留香。
這是一個武俠世界裡前所未有的形象,代表了與金梁「俠之大者」完全不同的另一種「俠」——「俠之風流」。後者追求的是本性的舒張,自我的展現。當然,既稱之為「俠」,他們也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也會為正義正氣盡一分力,但理由不是他們身之為「俠」,而是這件事讓他們知道了讓他們遇上了,就這么自然就這么簡單。
楚留香從未殺過一個人,生命造化於天地何等神奇,他不認為自己可以予取予奪。他從不把自己當做法外執行者。
楚留香從血海走到蝙蝠島,已是個無法超越的神了,他的形象被神化。成熟期的古龍筆鋒一轉,一部《桃花傳奇》讓楚香帥有了普通人的感情甚至婚姻生活。
《桃花傳奇》是這個系列裡寫得最好的一本,流暢自然,渾然天成,但喜歡的人可能不多。因為自然常常流之於簡單,流暢往往失之於輕巧。同是講述刻骨銘心的愛情,喜歡《借屍還魂》的遠比《桃花傳奇》多。不知是大家喜歡更曲折離奇的故事,還是不願意楚留香做一個正常人。
在《新月傳奇》里,楚留香開始無可奈何。面對新月與史天王,面對事情一步步滑向自己無法控制不能掌握的境地,楚留香無能為力——他選擇逃避。
不錯,杜先生終究成功了,犧牲那麼大,終於還是格殺了史天王。但請不要忘記,楚留香是冷冷冷冷冷冷地說:「是的,我們成功了。」是非區別已不明顯,為了達到一個目標,就只有不擇手段。而楚留香,不是敗給史天王,他敗在了無法改變的人性和江湖裡。
《午夜蘭花》鬼氣森森,楚留香基本沒有正面出現,他走完了自己人——神——人——鬼的歷程,故弄玄虛的古龍也終究未能挽救自己的頹敗與沒落。
吟到恩仇心事涌,書當快意讀易盡。俱往矣,江湖俠骨恐無多。數風流人物,當看何朝?
《蕭十一郎——古來浪子多少恨,付與江湖醉客聽》
暮春三月,羊歡草長;天寒地凍,問誰飼狼?人心憐羊,狼心獨愴。天心難測,世情如霜……我不知道許多年之後,會不會「紅塵十丈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歲月漸漸模糊了那亮如星子的眼睛,那悲愴滄桑的歌聲,那曾經拔動我們心弦的浪子情懷。但是,在塵封的記憶深處深處,將註定有一個缺口:那是傷過、痛過、痴狂過。
永遠的蕭十一郎!
他是一匹來自洪荒曠野的蒼狼,孤寂江湖載酒行。同樣是俠盜,楚留香非但名聲好得多,人緣也很不錯。反觀蕭十一郎,不知背了多少黑鍋,而且,永不為人所了解。書中有一句話或許可以解釋他的心態:他總覺得背後像是有一根鞭子在追趕著他,讓他永遠不能歇下來。人在江湖,或者原本就是如此。一停下來,就意味著失敗,屈辱的失敗。因此,你只有繼續往前走。
蕭十一郎是古龍筆下性格最健全的男主角之一:知道自己要什麼,又不輕言放棄。
當蕭十一郎遇上沈璧君,便如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奈何羅敷有夫,蕭十一郎縱有千種風情,也無法輕易訴說。同是凄婉的愛情,蕭十一郎的處理顯然要比李尋歡成熟得多:他的追求,便是她可以幸福。蕭十一郎沒有勉強過什麼,但也堅定地讓沈璧君知道:如果她要,那麼他就在那裡等她。古龍描寫愛情向來沒有友情那樣細膩,《蕭十一郎》里卻有段很精彩的情節:當二人都落下懸崖,過著簡朴、原始的日子,卻不啻神仙生活。唯有遠離了人世,他們才真心屬於彼此。
沈璧君或許是蕭十一郎要想的女人,但絕不是知已。事實上,相愛的人不會真切地了解對方,因為他們會刻意忽略他們原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沈璧君會再三地誤會蕭十一郎,不是她不相信他的為人,只不過愛情會令一切變得脆弱。就連信心,也不堪一擊。蕭十一郎唯一的知已是風四娘。恐怕古龍並不相信男女之間可以存在單純的友誼,這就註定了風四娘的悲劇:愛他,但永遠得不到回應。
風四娘是那種特別的女人:把心種在哪裡,便再也不會離去。這么多年了,她看著蕭十一郎成長,一步步長成她更愛的樣子,但不能夠明白地去愛。對於一個女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你就在他面前,他卻不知道或者不願意知道你愛他。風四娘無條件地相信支持他,默默地為他付出一切,只等他苦了累了或是傷了痛了再回頭看看她的安撫。幾乎所有的男讀者都喜歡風四娘,但若現實中真遇上了這么個女人——善解人意、大方爽朗、堅定又不作無謂地糾纏,說不準你還是會選擇辜負她的深情。
玩偶山莊是個很創意的想法,天才和瘋子果真只有一線之差,逍遙侯當之無愧。小公子的惡毒不下於林仙兒,但她的惡毒居然緣自她的深情,這樣的感情實在是令人感慨:最難消受美人恩。
持《蕭十一郎》為古龍第一小說的朋友們有力的論據是:這部作品很具有顛覆性,俠非俠盜非盜,發人深省。假使此書真是古龍第一小說的話,那這個依據反倒最蒼白無力:任何一個上得了檯面的武俠小說作家都多多少少會涉及這方面,深不深刻則看各人功力如何——其中最著名的是金庸的《笑傲江湖》。《笑傲江湖》的深刻還在於其政治寓言的文本問題,《蕭十一郎》單純的是一個人性的問題:虛偽、自私、貪婪,並且永遠認為別人也和自己一般是這么樣的人。
天心難測,世情如霜。人在這世人,任何一種感情都千瘡百孔。但依然有夢,依然要追,心上的傷抵不過眼裡的渴望。
我為這一切而生,也將別無他求。痛苦和回憶困擾著我,也守衛著我——呵,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如果你身在江湖卻瀟灑自如,只緣於你不曾在乎……
《絕代雙驕(一)——魚龍潛躍水成文》
初期的古龍小說,走的仍是傳統武俠的路子,這種鴻篇巨制的大規模傳統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是《絕代雙驕》。
對於此書,其深入人心有目共睹,我就不再贅述了。據我所知,包括歌仔戲在內它的版本至少有七種,不過最好的梁吳版都沒能演出其精髓。
此書或許可以看作承前啟後的作品:既為之前的傳統套路作了個精彩的總結,又囊括了之後的古龍作品裡動人心魄的一切元素。絕對的人性、絕對的自我、絕對的友情與忠誠、絕對的智慧和女人……這都是後來古龍一再重復的命題。
《絕代雙驕》可能是除了《楚留香》之外古龍名氣最大的作品,莊周在《齊人物論》里評古龍小說就是舉出了《絕代雙驕》為例。可惜此人對武俠小說見識鄙陋,既不認同古龍小說,更是把《絕代雙驕》推到了古龍的頂峰之作。
對古龍小說比較熟悉的人都知道,《絕代雙驕》成熟時間偏早,更重要的是古龍真正高於其他武俠小說作家的東西,在這部作品裡並沒有完全闡述開來,所以它縱然很精彩,也算不得古龍的顛峰之作。
專家們論起《白玉老虎》,總是說它幾乎給打回到《絕代雙驕》的水平。這個說法喜歡《絕代雙驕》的朋友們肯定不會認同——《絕代雙驕》也確實要比《白玉老虎》精彩好看得多。但單就小說的藝術成就來講,這句話並不辱沒《絕代雙驕》。
《絕代雙驕》里最精彩的恐怕是情節和對白了。
古龍駕馭長篇的能力在這部書中有很好的表現,他告訴我們:他完全可以向《笑傲江湖》之類靠攏,可是他沒有——倘若如此,他將一輩子活在金庸的陰影之下。難能可貴的是:這么龐大的結構,而且千頭萬緒,古龍差不多照顧得周周全全,殊少漏洞。
三年前,我還在一所乏味的專科學校里揮霍生命時,曾對同寢室租這本小說的女孩說:「小學五年級我看《絕代雙驕》覺得很好玩很精彩,初中再看就只能驚嘆古龍有多麼聰明了,而高中時隨便翻翻都能感到江小魚的悲哀與古龍的無奈。」此女蘭心慧質,看後拍案驚奇:「我終於明白你為什麼說古龍聰明了。」確實,古龍在這里顯示的聰明與機智簡直有點可怕:他漫不經心的一筆到了後來至關重要,他每一步看似水到渠成其實匠心獨運。自始至終,其實我們都被古龍牽著鼻子走:他讓情節發展到哪一步,我們就對著那一個方向感慨:原來真實是這樣的啊。古龍似乎在下筆之初,就想好了每一個環節怎麼設計,每一個細節怎樣布置。而我們,連發出異議的空隙都沒有——緊湊的情節迫得人喘不過氣,你的思想則剛抬頭就又沉入下一波的風雲詭異。我看我十一年來都沒有發現沈輕虹的眼睛之謎,一方面固然是我缺乏邏輯思維兼且粗心,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古龍小說之不可抗拒。
不客氣一點說,古龍以自己豐富的聯想與絕妙的機智,堵塞了我們全部的想像力。而我們,只能順著他的思路沿著故事情節一直往下走,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方再等著古龍給我們一個柳暗花明。
喜歡《絕代雙驕》的還有它精彩的對白,實在好玩又可愛,機智風趣得讓人噴飯。整部書里,到處都閃爍著這種諧趣輕松的話語。古龍在這種小地方的用心,足見得其慧心無雙。
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絕代雙驕》的成功也是源於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虎虎生氣,這種熱情彌補了古龍技巧上的不純熟與筆路的生澀。可能是由於早年寫純文藝作品的緣故,古龍寫起景緻,三兩筆就勾勒得風光怡人,可是除此之外,古龍的手法始終不夠圓熟,他只是以自己的聰明掩飾了文筆的不老道。
《絕代雙驕》的受歡迎,其實有點通俗小說無法逃避的命運在里頭:大家只是要好看的情節、好看的對白、好看的人物而不是別的什麼。而且對有些人來說,還因為這部小說的寫法最正統,屬於那種大一統的江湖模式。於古龍來講,其實這是一種悲哀。
如果一定要在《絕代雙驕》里找毛病,那麼它至少有三個問題:1 獻果神君的眼睛和沈輕虹的鏢銀之迷。2小魚兒的年齡之迷:後半部里移花公主燕南天動不動就是「這二十年來」,可我算來算去小魚兒其時至多十七八歲。3 臭葯之迷:那包害李大嘴的臭葯,開始分明是屠嬌嬌給的,怎麼會變成萬春流的傑作呢?
《絕代雙驕(二)——鴻雁在雲魚在水》
除了《名劍風流》,古龍再沒有哪部作品出現像《絕代雙驕》里那麼多那麼精彩的女性角色:鐵心蘭、蘇櫻、張菁、慕容九、蕭咪咪、邀月憐星——她們春蘭秋菊,各擅專場,且都美不勝收。
二十歲以前看《絕代雙驕》一直不太喜歡鐵心蘭,覺得她朝秦暮楚實在太善變了點。等到年紀稍長,才明白感情的事無法以常理來寸度。鐵心蘭本來打定注意跟隨小魚兒,無論他對她是好是壞,絕對不會改變。可是和她共過無數次患難的花無缺,非但人極出色,對她更是好的沒話講。少女的心,本就易感而多情,更何況人與人之間接觸久了,就難免要生出感情,尤其是在困苦和患難中。就因為面對的是同樣可愛的兩個男人,鐵心蘭所受的委屈與來自本身的痛苦也不少,即使她在感情面前動搖過、猶豫過,我也實在不能狠下心來去指責她。
她是個外和內剛的女孩子,但是在整部書里卻始終處於一種極被動的弱勢地位,總給人以軟弱無能的感覺,可能是古龍成心想讓小魚兒跟花無缺有發揮的機會吧。
最含蓄最內斂的花無缺,感情反倒是最深刻最直接。他對鐵心蘭愛之入骨,絕不肯令她受絲毫委屈,有半分勉強。他心中縱有許多心事,見了鐵心蘭仍只是淡淡笑問:「你好么?」這句淡淡的問候里,含這多少情意!正因為明白鐵心蘭的心意,他不忍心把她的感情拖入矛盾里,就寧可自己痛苦。愛,並不是交換,若真心愛一個人,無論她對他怎樣,他都情深不悔——這正是花無缺的寫照。
不喜歡鐵心蘭的時候,我極力否認小魚兒喜歡過鐵心蘭。當然這是自欺欺人,小魚兒非但喜歡她,還喜歡的有點深。一開始他就主動去纏上這個「神氣的小子」。乃至兩人共同經歷過生死存亡,鐵心蘭對小魚兒另眼相看時,小魚兒一邊警告自己這是糖衣毒葯一邊又情不自禁地飄飄然。就連鐵心蘭多看了花無缺幾眼,他都要生氣。可是,他終究不能敞開心扉對她。這可能是由於小魚兒缺乏安全感所致。惡人谷長大的小魚兒,從小就學會隱藏自己的心思,不會對任何人暢訴心曲,所以,他更需要一個可以觸摸到他的靈魂的女子。小魚兒的性格里其實多多少少有點自卑的情緒,尤其是面對高高在上完美無缺的花無缺時。他的內心絕對沒有笑容那麼輕松。
就是這種安全感的匱乏和極度的自尊,讓他傷害鐵心蘭的同時也傷害自己。他愛鐵心蘭,但無法給她幸福,就乾脆放棄,雖然這種放手讓他痛苦得連笑容都凄慘無比。
好在還有蘇櫻。她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女孩子:聰明、美麗、率真。她知道自己要什麼就努力去爭取。她認為:「只要我喜歡他,無論他喜不喜歡我都沒有關系。何況,就算他現在不喜歡我,我也有法子叫他喜歡我!」讀到此處,當為蘇姑娘浮一大白。這么勇敢、堅定的女孩子,小魚兒想不愛上她也很難。
她的聰穎在於她洞悉一切,卻知道在適當的時候裝裝傻。可以看穿一切又願意分擔一切的女人太少,蘇櫻當是古龍筆下第二可愛的女主角。
當她誤認為小魚兒已死的時候,毫不猶豫要跳下山谷:「我並不是要為他死,我只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了。」寥寥幾字,無限情深。面對情敵鐵心蘭,她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我不會為了你放棄他,只因我若放棄了他,也許反而會令你更為難。」一針見血毫不退讓——所有愛著的人,都應該向蘇姑娘學習怎麼樣去愛一個人。
只有蘇櫻,才是真正可以接觸到小魚兒內心的人。有妻如此,小魚兒當可保持最自由的心和最放縱的靈魂。
相對於蘇櫻和鐵心蘭,鐵萍姑要可憐得多,只因為她愛上了不值得愛的人。若說她對江玉郎的愛情刻骨銘心,那倒也不見得。像她這樣身世可憐遭遇堪悲的女孩子,遇到一個人對她好,為她打點好一切,再加上非蘇櫻那等聰明人不能拒絕的甜言蜜語,鐵萍姑毫無勝算。她是個十分傳統的女人,比較認命,一直以來,她忍受的寂寞太久、壓抑的情感太多,所以一旦發作,就不可收拾。蘇櫻鐵心蘭可以為自己愛的男人而驕傲,但她所愛的男人帶給她的只有羞辱和不幸。作為一個普通的女人,這也未免太悲哀了些。古龍給了她一個看似溫馨美滿的結局,但鐵萍姑配胡葯師實在牽強了點,這是古龍筆下排行第二的尷尬夫妻組合。
《絕代雙驕》里的幾個女性形象充滿了象徵意義:桃花是你青春年少懵懵懂懂同位的女孩,曾同騎竹馬共弄青梅,記得當時年紀小,所以不經意時擦肩而過。鐵心蘭是你初戀的情人,愛得火熱恨得瘋狂,可是你還不懂得珍惜,眼睜睜看她琵琶別抱,縱然滿不在乎她仍是你心底永遠的痛。猶記你還是慘綠少年時,有多嚮往張菁、慕容九嗎?她們身世高貴舉止清華,你忍不住要去招惹,可即使她們動了凡心,也依然高高在上遙不可及。你看著她們或駐足雲霄或陷入泥淖,不過與你無關。等到你漸漸成長,你有了自己的紅顏知己海紅珠、段三姑娘,她們溫柔可親善解人意,惱起來也會推你下水。但你心裡明白,你不願給她們也給你自己機會,你不能過愚夫愚妻的生活。終於,你玩夠了,你收心了,你遇到旗鼓相當門當戶對的蘇櫻,不難看不討厭有時還挺可愛,怎麼辦?結婚過日子去也。
呵呵,你會說,這就是人生啊。
《絕代雙驕(三)——我是一隻魚》
小魚兒之所以是小魚兒,因為他確實是只漏網的小魚,一個人甫出生,就遭遇那麼多的殺戮和死亡。就被迫面對那麼多的陰謀與陷阱,而依然活得像條滑溜的小魚,非江小魚不能。
不能說這種類型的男主角空前絕後,因為韋小寶和楊小邪也在那裡擺著呢。但江小魚這個人絕對是空前絕後的。韋小寶在本質上和江小魚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韋小寶沒有思想,所以他活的四處逢源。金庸在塑造這個人物時就把自己擺在了超然的位置上,作者自身和角色之間有一定的疏離,我們讀起來會羨慕會好笑,獨獨不會感同身受。就這一點,楊小邪和韋小寶類似。江小魚有思想會困惑,所以也就會痛苦。古龍在寫他的時候,傾注了太多個人情感,因此我們讀來往往會激動會沸騰。簡而言之,我們是在觀賞韋小寶的生活,卻在感受江小魚的人生。
小魚兒的痛苦,來自於對本身的否定。惡人谷長大的小魚兒,行事雖古靈精怪,但大節未虧,一方面固然是萬春流教導有功,但也不能單純地說萬春流和他的身世來歷對小魚兒的影響如此之大。我看更主要的是身在惡人谷,哈哈兒他們也委實沒有什麼壞事可以言傳身教,頂多是教他行事不擇手段並教他比較現實的觀念。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對小魚兒的調教很成功:小魚兒的聰明,有一大部分來源於他對現實和人性的洞悉。
鐵心蘭有一句話倒說到小魚兒的本質上去了,她說小魚兒在惡人谷長大,心裡總認為自己應該是壞蛋,那個烙印怎麼都消不去,所以他總是裝出一副壞蛋的樣子。可事實上,他非但不壞,還有一顆對人類充滿了熱愛的仁慈的心。這種矛盾和他對自己行事原則的質疑,使他在痛苦中成長。
花無缺在我們眼中,形象很蒼白,這是一種誤解。文質彬彬、溫柔體貼、永遠不會動怒的花無缺,既不狠毒也不奸詐,似乎完全沒有什麼心機。可他整個人就像大海浩浩瀚瀚、深不可測。也正是這個最完美、最幸福、最令人羨慕的無缺公子,連自己都已迷失,他的生命完全為別人而活。和小魚兒決戰之前,他已抱定必死之心,卻連一個訣別的對象都沒有,何等悲哀。「每個人都來求我莫要殺小魚兒,為什麼沒有人去求小魚兒莫要殺我呢?難道我就該死?」是的,花無缺有太多的理由這么悲憤地質問——為什麼,為什麼大家都認為他會堅強一些,要他去承擔那種後果?
江玉郎也絕對是個空前絕後的人物,那份狠毒與狡詐,由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做來,實在是可怕。《絕代雙驕》中有他出現的章節,千萬不要飯前飯後看——飯前看了你吃不下飯,飯後看了你會把吃下的東西都吐出來。「你既然反正是要死的,為何要我陪你一起死呢?你若真的對我好,就該犧牲自己來救我。」對一個痴情而忠貞的少女講出這種話,江玉郎無恥之極。
不過他和小魚兒兩人勾心鬥角的情節很是精彩。
小魚兒一把將他從地上拎起來,厲聲道:「花無缺在哪裡?你說不說?」江玉郎悠然道:「你若想見他,就該敬我,好生求教於我。」小魚兒拳頭又搗了出去,大喝道:「小雜種,我求你個屁。」江玉郎冷笑道:「好,你打吧,但拳頭是問不出話的,你若是我,難道挨了兩拳就會說么?我說出後你難道不打得更凶?」「我打你?我幾時打過你了?」他竟拍拍江玉郎身上的塵土,扶他坐起來笑道:「江兄久違了,近來身子好么?」江玉郎哈哈大笑道:「還好還好,只不過方才被瘋狗咬了幾口。」小魚兒大笑道:「瘋狗素來只咬瘋狗,江兄既沒有瘋也未必是狗,怎會有瘋狗咬你?」江玉郎也大笑道:「如此說來,倒是小弟看錯了。」小魚兒哈哈笑道:「江兄想必是思念小弟,連眼睛都哭紅了,所以目力有些不清。」江玉郎道:「不錯,小弟時時在想,魚兄近來怎樣了呀,會不會忽得了羊癜瘋,坐板瘡?一念至此,小弟真是憂心如焚,哈哈,憂心如焚。」小魚兒也笑道:「小弟本當江兄這樣的人,必定無病無痛誰知今日一看,江兄好像得了羊癜瘋了,否則為何在地上發抖?」
若論隨機應變、心機深沉,確實沒有別人會比這兩個十六七歲的少年厲害。怪不得軒轅三光要感慨:如果這兩個人早生了幾年,江湖上哪有十個惡人混的份!
有了這三個人,足以撐起一台戲,更何況還有豪氣干雲的燕南天、冷漠高傲的移花公主、各具特色的十大惡人、天生異狀的十二星相……古龍唯一寫砸了的人物是江別鶴:這本來是個很有發揮餘地的角色,如果古龍不是從小魚兒的角度看待一切,江別鶴的偽君子形象可能會比較經典。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江別鶴的偽君子偽得裝模裝樣。
古龍筆下的壞女人本也不少,可是跟白夫人比起來,再壞的女人都得甘拜下風:怎麼可能有這么變態這么惡毒的女人存在!真是教人看了有吞了一隻蒼蠅的感覺。之所以提起她,是因為我簡直從來沒有這么討厭過一個女人,每回看到她都會產生暴力傾向。
白開心是個很特別的角色,這個人不開口則已一說話必定是拆別人的台,恐怕如他開口說的不是挑撥離間、尖酸刻薄的話,不但喉嚨發癢,而且全身難過。更奇怪的是:他一心害別人令別人上當,自己是不是可以從中漁利,卻全然不管。損人不利己:白開心,這名字實在是貼切至極。
關於《絕代雙驕》里的人物,我只有一個疑問:結尾的時候,古龍讓一大群世外高人跑出來究竟有沒有必要?這群人寥寥幾筆,但勾勒的極傳神,不過沒有他們也就是一個很好的故事了,有了他們,對於情節的進展也沒有太大的助益。難道古龍也有香港賀歲片的那種毛病:大結局時讓所有人都出來露個臉,跟我們說聲「恭喜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