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網路小說蓋春紅
A. 「梨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這句詞是哪首詩上的附帶解析。
出自 五代 李煜《相見歡》。
解析: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
一、原文:
相見歡 五代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二、譯文:
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凄風寒雨晝夜摧殘呢?
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痴,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一、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於公元975年(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開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此詞即寫於作者身為階下囚時期。
二、文學賞析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此詞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它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表面上是傷春詠別,實質上是抒寫「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切悲慨。這種悲慨不僅是抒寫一己的失意情懷,而且是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B.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具體寫的什麼景物
桃花。
林花謝②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③,留人醉,幾時重④。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謝:凋謝。 ③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雲。 ④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烏夜啼》一名《相見歡》。從詞意來看,可能作於李煜降宋以後。借林花橫遭風雨摧殘匆匆而謝,喻時光易逝、韶華難再。
解釋
桃花調謝,失去了春天的艷紅,未免過於匆匆。 無奈摧殘她的,有那朝來的寒雨和晚來的風。 風雨中的殘花,像女子臉帶胭脂把淚淌, 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時才能重逢? 人生長恨,自象那流水長向東。
簡析1
上闋從惜花寫起,"桃花"句純任寫實,"謝了"二字,語似平淡,實顯沉痛,蓋事實既成,無可挽回也。"太匆匆"溢出深深惋惜之意。惋惜什麼呢?桃花?歲月?人生?美好而不可長存的一切?"無奈"句既續足惋惜之意,又交待桃花凋謝的原因:這朝來寒雨晚來風的摧殘,花何以堪?人何以堪? "無奈"二字盡顯愛花惜花而無力護花之意。這是明寫花而暗寫人的暗喻筆法(暗喻:既只有喻體而無本體)。 下闋明寫人事。"胭脂淚"與上片林花春紅照應,蓋由杜甫"林花著雨胭脂濕"(《曲江對雨》)化來。結句以水喻恨,關合一個"長"字。
簡析2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 桃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桃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桃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雲雲,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里,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桃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舍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吁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 「人生長恨」似乎不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且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以江水之長托恨之長,正是綿長無盡,抑鬱不絕。貴為一國之君,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詩詞為伴,琴簫相和,生活呈現給他的是一幅清雅唯美的畫卷,而一旦歸為臣虜,殘酷的現實粉碎了一切的綺夢,身負國仇家恨,自由、人格、尊嚴……喪失了最起碼的為人資格,從雲端到地獄的跌落豈是常恨可以形容,李白說「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亦是此意。一個長字,已是痛徹,連用兩個,痛到無以形容。
C. 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春如舊,人空瘦,東風惡,人情薄,懷愁緒,幾年離愁,一聲嘆息錯錯錯是出自哪一首
出處和作者:出自李煜的《相見歡》和陸游的《釵頭鳳》。情懷:講述的是作者自己的愛情悲劇。
詩詞:《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大意: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凄風寒雨晝夜摧殘呢? 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
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痴,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釵頭鳳》: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譯文:你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滿城盪漾著春天的景色,你卻早已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春風多麼可惡,歡情被吹得那樣稀薄。滿杯酒像是一杯憂愁的情緒,離別幾年來的生活十分蕭索。遙想當初,只能感嘆:錯,錯,錯!
美麗的春景依然如舊,只是人卻白白相思地消瘦。淚水洗盡臉上的胭脂紅,又把薄綢的手帕全都濕透。滿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靜空曠的池塘樓閣上。永遠相愛的誓言還在,可是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遙想當初,只能感嘆:莫,莫,莫!
(3)明清網路小說蓋春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相見歡》:這首詞當作於公元975年(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他給金陵(今江蘇南京)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銍《默記》卷下)。此詞即寫於作者身為階下囚時期。
《釵頭鳳》:陸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個大家閨秀唐氏(有人說唐氏即陸游的表妹唐琬)。結婚以後,他們「伉儷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對情投意和的恩愛夫妻。不料,作為婚姻包辦人之一的陸母卻對兒媳產生了厭惡感,逼迫陸游休棄唐氏。
鑒賞:《相見歡》:南唐後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這些自屬有目共見。
《釵頭鳳》:這首詞寫的是陸游自己的愛情悲劇。詞的上片通過追憶往昔美滿的愛情生活,感嘆被迫離異的痛苦,分兩層意思。詞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現實,進一步抒寫妻被迫離異的巨大哀痛,也分為兩層。
這首詞始終圍繞著沈園這一特定的空間來安排自己的筆墨,全詞多用對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時的美好情景寫得逼切如現,就越使得他們被迫離異後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顯出「東風」的無情和可憎,從而形成感情的強烈對比。
參考資料:
網路-相見歡(李煜詞作)
網路-釵頭鳳·紅酥手
D. 請問「林花謝了春紅……」有沒有詞名或者詞牌名如有,請告訴我是什麼。
詞牌名:烏夜啼②
【南唐】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②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③
相留醉,
幾時重,④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作者】
937-978, 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稱南唐後主。即位後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則窮奢極欲。 975年,宋軍破金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侯命,實已淪為階下囚。太平興國三年七月 卒。據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葯所毒斃。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後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謝:凋謝。 ②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 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雲。 ④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E. 林花謝了春紅描寫的是哪個季節
烏夜啼
全詩
【南唐】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
相留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簡單的說就是描寫春天的景象,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幾時重指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重逢,了解詩的意思就要先了解作者:
李煜,937-978, 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稱南唐後主。即位後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則窮奢極欲。 975年,宋軍破金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侯命,實已淪為階下囚。太平興國三年七月 卒。據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葯所毒斃。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後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雲雲,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里,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舍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吁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 -------參考資料《古文觀止》
F. 《大江大河2》小鳳和韋春紅,同樣不受婆家待見,為啥結局不一樣
《大江大河2》播放到男主之一的楊巡出場,銜接了上一部劇情,年紀輕輕就管理楊子街所有商鋪的他一出現,租戶們就突然鬧著要離開,原因是覺得他收的租金太貴,他們掙不了錢。爭執中,一些租戶為了說服楊巡降低租金,還拿小鳳說事,說當初,是因為沒有楊巡掙到錢,小鳳這到手的媳婦才離開了他。
小鳳離開楊巡,有楊母的輕視,但這只是次要因素,真正決定他們沒能走到最後的是:楊巡的不擔當、不肯作為。小鳳和韋春紅的不同結局,也提醒著現實中的我們:作為女性,如果要嫁給一個男人,一定要看看未來婆家是不是輕視你。如果沒有最好,如果有,那也不用武斷放棄,一定還要看看這個男人,他是不是有擔當、肯作為。作為男性,當然是要好好為你愛的人負起責任、有所作為。
G.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全詩翻譯
翻譯:
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晨起的寒雨,暮晚凄風。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
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痴,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原文: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作者】李煜【朝代】五代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7)明清網路小說蓋春紅擴展閱讀: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此詞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它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表面上是傷春詠別,實質上是抒寫「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切悲慨。
這種悲慨不僅是抒寫一己的失意情懷,而且是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於公元975年(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開封)二年多。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他給金陵(今江蘇南京)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銍《默記》卷下)。此詞即寫於作者身為階下囚時期。
賞析:
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曉畢竟是何林何花,繼而說是「謝了春紅」,乃知是春林之紅花,——而此春林紅花事,已經凋謝。可見這所謂「隨手」「直寫」,正不啻書家之「一波三過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飾」,意欲成「文」,誠夢囈之言也。
且說以春紅二字代花,即是修飾,即是藝術,天巧人工,總須「兩賦而不來」方可。此春紅者,無待更言,乃是極美好可愛之名花無疑,可惜竟已凋謝。
調零倘是時序推遷,自然衰謝,雖是可惜,畢竟理所當然,尚可開解;如今卻是朝雨暮風,不斷摧殘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為可憐可痛,不止倍蓰。
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嘆息中著一「太」字;「風雨」一然,憤慨中著一「無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質具千鈞,情同一慟矣。
若明此義,則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轉之情懷,又匪特一筆三過折也。講說文學之事,切宜細思尋玩,方不致誤認古人皆荒率淺薄之妄人,方能於人於己兩有所益。
過片三字句三疊句,前二句換暗韻仄韻,後一句歸原韻,別有風致。但「胭脂淚」三字,異樣哀艷,尤宜著眼。
後主分明從杜少陵的「林花」而來,而且因朝來寒「雨」竟使「胭脂」盡「濕」,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後主在過片竟也寫下「胭脂濕」三個大字,便成了老大一個笨伯,鸚鵡學舌,難有意味。
他畢竟是藝苑才人,他將杜句加以消化,提煉,只運化了三字而換了一個「淚」字來代「濕」,於是便青出於藍,而大勝於藍,便覺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無限。
H. 宋詞知識
宋詞網路名片
詞,詩歌的一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於唐,定型於五代,盛於宋。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鑽,在古代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風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目錄
簡介派別
價值
初期
升華
類別
發展歷程發展
起源
詞牌
高峰
音樂文學
宋詞派別1、婉約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特點
2、豪放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特點
宋詞選讀
同名圖書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簡介 派別
價值
初期
升華
類別
發展歷程 發展
起源
詞牌
高峰
音樂文學
宋詞派別 1、婉約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特點
2、豪放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特點
宋詞選讀
同名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派別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詞人:柳永、李清照、秦觀、晏殊、晏幾道、周邦彥、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等。
價值
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後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了養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人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初期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於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五代時期的《花間集》就很明顯地展露了詞美麗絢爛的文采,但是這期間的詞題材還僅限於描寫閨情花柳、笙歌飲宴等方面,可以說還顯得很「小氣」。雖然藝術成就上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但是在思想內涵上層次還不夠。宋代初期的詞一開始也是沿襲這種詞風,追求華麗詞藻和對細膩情感的描寫。像曾因寫過「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鬱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於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當時的詞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以至於宋朝的晏殊在當上宰相之後,對於他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自己寫的。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才子們一起共同推動了詞這一新興藝術形式在民間的廣泛流傳。
升華
但是,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奠定了邊塞詞在宋詞中的地位,使只聞歌筵酒席、宮廷豪門、都市風情、脂粉相思之類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蘇軾詞首開豪放詞風,宋詞已經不僅限於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之情的玩物,更寄託了當時的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詞徹底跳出了歌舞艷情的巢窠,升華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編輯本段類別
大致有5種: 1、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以內)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2、按音樂性質分,詞可分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麴、纏令、諸宮調九種。 3、按拍節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4、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 5、按詞牌分。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發展
宋詞的發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晏殊、張先、晏幾道、歐陽修等承襲「花間」余緒,為由唐入宋的過渡;第二個階段,柳永、蘇軾在形式與內容上所進行的新的開拓以及秦觀、趙令畤、賀鑄等人的藝術創造,促進宋詞出現多種風格競相發展的繁榮局面;第三個階段,周邦彥在藝術創作上的集大成,體現了宋詞的深化與成熟。這三個階段在時間上非截然分開,而是互相交錯在一起的;就其發展演變的實際情況看,繼承與創新也不是相互脫節的。 唐代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音樂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並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已不適應,於是產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
起源
詞最早起源於民間,後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從此,詞與音樂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
詞牌
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 國畫:著名女詞人李清照
別。「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搗練子令》等。「引」和 「近」一般比較長,如《江梅引》、《陽關引》、《祝英台近》、《訴衷情近》。而「慢」又較「引」和「近」更長,盛行於北宋中葉以後,有柳永「始衍慢詞」的說法。詞牌如《木蘭花慢》、《雨霖鈴慢》等。依其字數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據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之說,58字以內為小令, 59—90字為中調,90字以外為長調。最長的詞調《鶯啼序》,240字。 一定的詞牌反映著一定的聲情。詞牌名稱的由來,多數已不可考。只有《菩薩蠻》、《憶秦娥》等少數有本事詞。詞的韻腳,是音樂上停頓的地方。一般不換韻。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還有的幾句押。象五、七言詩一樣,詞講究平仄。而仄聲又要分上、去、入。可以疊字。
高峰
由於詞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娛賓遣興之作,故有「詞為小道、艷科」、「詩庄詞媚」之說。隨著詞的發展,經柳永、蘇軾,逐漸擴大了詞的題材,至辛棄疾達到高峰,成為和詩歌同等地位的文學體裁。
音樂文學
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系。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燕樂,又叫宴樂,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來由西域胡樂與民間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於娛樂和宴會的演奏,隋代已開始流行。而配合燕樂的詞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一說:「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詞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間,《敦煌曲子詞集》收錄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從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間歌曲。大約到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到晚唐五代時期,文人詞有了很大的發展,晚唐詞人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以李煜、馮延巳為代表的南唐詞人的創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詞終於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體裁之一。進入宋代,詞的創作逐步蔚為大觀,產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並出現了各種風格、流派。《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字可以推想當時創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展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後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並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
編輯本段宋詞派別
宋詞主要派別有婉約派和豪放派
1、婉約派
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姜夔、吳文英
代表作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暗香(舊時月色) 吳文英: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特點
婉約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由於長期以來詞多趨於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就以李後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2、豪放派
代表人物:
蘇軾、辛棄疾、張元干、張孝祥等。
代表作: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
特點
豪放派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黃庭堅、晁補之、賀鑄等人都有這類風格的作品。南渡以後,由於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成為創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和領袖。豪放詞派不但屹然別立一宗,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沾溉詞林後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 宋詞配畫
蘇軾書法
編輯本段宋詞選讀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宋詞欣賞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釵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踏莎行 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浪淘沙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相見歡(一)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 相留醉(留人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二)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是,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憶帝京(南呂調) 柳永 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木蘭花慢(三之二·南呂調) 柳永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澆林,緗桃綉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巾憲)出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鬥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傍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玉蝴蝶(五之一·仙呂調) 柳永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定風波(林鍾商) 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卧。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傾杯樂(仙呂宮) 柳永 禁漏花深,綉工日永,蕙風布暖。變韶景、都門十二,元宵三五,銀蟾光滿。連雲復道凌飛觀。聳皇居麗,嘉氣瑞煙蔥茜。翠華宵幸,是處層城閬苑。 龍鳳燭、交光星漢。對咫尺鰲山開羽扇。會樂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弦管。向曉色、都人未散。盈萬井、山呼熬抃。顧歲歲,天仗里、常瞻鳳輦. 望海潮(仙呂調)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八聲甘州(仙呂調)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慘,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於處,正恁凝愁。 鶴沖天(黃鍾宮) 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鐵蹄滿郊畿,風塵鍔。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寶刀歌 岳飛 我有一寶刀, 深藏未出韜。 今朝持贈南征使, 紫霓萬丈干青霄。 指海海騰沸, 指山山動搖。 蛟鱷潛形百怪伏, 虎豹戰服萬鬼號。 時作龍吟似懷恨, 咻得盡剿諸天驕。 蠢爾蠻蜑弄竿梃, 倏聚忽散如群猱。 使君拜命仗此往, 紅爐熾炭燎氄毛。 奏凱歸來報天子, 雲台麟閣高瞧嶢。 噫嘻! 平蠻易,自治勞, 卒犯市肆,馬躪禾苗。 將躭驕侈,士狃貪饕。 虛張囚馘,妄邀金貂。 使君一一試此刀, 能令四海烽塵消, 萬姓鼓舞歌唐堯。
編輯本段同名圖書
基本信息
[1]作 者: 劉揚忠 主編 出 版 社: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0-1 開 本: 16開 ISBN : 9787500082460 定價:¥118.00
內容簡介
華美的詞作、經典的選本、網路式的解讀、點擊式的鏈接,彰顯詞境的繪畫,准確簡練的文字,以及洋溢其中的發散、跳躍的,率性、隨意的,甚至是反邏輯的思維火花,讓傳統的「宋詞三百首」超越時空成為具有現代氣息的立體畫卷。 首先,注釋力求淺顯,評析要言不煩,而又盡可能地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對文字和標題作必要的校勘,補充寫作背景、寫作年代和作家生平事跡,為讀者提供了最新的、豐富的知識;其次,發散思維,拓寬視野,設立「數風流人物」、「源遠流長」、「史海鉤沉」、「詞學·詞牌」、「品詞必備」、「宋詞典故」、「鳥獸草木」、「天文地理」、「琴棋書畫」、「異曲同工」、「萬花筒」等網路欄目,引導讀者的思維從作品涉及的語詞、名物向廣袤的知識空間輻射開去,在獲得審美愉悅的同時,兼得孔子所謂「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的樂趣;復次,精選各種自然、人文、地理圖片,以及中國歷代山水、人物、花鳥繪畫作品,使全書圖文並茂,相映成趣。其中古典繪畫均有包括圖題、時代、作者、材質、筆法、尺寸、藏家等內容的圖注,參之「琴棋書畫」差不多就可以勾勒出中國古代美術史的輪廓;最後,不但全書所有詞作都提取了主題詞和關鍵詞,並編成索引附於書後,而且在每首詞中都以網路式的鏈接方法標注參見,令這部書具有了小型網路全書的功能。 我們相信,這部誕生於信息與網路時代背景下的《網路圖說宋詞三百首》,在保留原本優點的基礎上,可以最大限度地讓今天的讀者在閱讀中享受精神與視覺、品位與休閑的多重愉悅。
目錄
網路圖說宋詞三百首 上 錢惟演 玉樓春(城上風光鶯語亂) 范仲淹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蘇幕遮(碧雲天) 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 張先 千秋歲(數聲匙) 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 醉垂鞭(雙蝶綉羅裙)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兒時窮)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青門引(乍暖還輕冷)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晏殊 浣溪沙(__一曲耨詞灑一杯)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清平樂(紅箋小字) 清平樂(金風細細) 木蘭花(燕鴻過後鶯歸去) 木蘭花(池塘水綠風微暖) 玉樓春(綠楊芳草長亭路) 踏莎行(祖席離歌) 踏莎行(小徑紅稀) 踏莎行(碧海無波)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 韓縝 鳳簫吟(鎖離愁、連綿無際) 宋祁 術蘭花(東城漸覺風光好) 歐陽修 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 訴衷情(清晨簾幕卷輕霜) 踏莎行(候館梅殘)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 蝶戀花(幾日行雲何處去) 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浣溪沙(堤上遊人逐畫船)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聶冠卿 多麗(想人生) 柳永 曲玉管(隴首雲飛) 雨霖鈴(寒蟬凄切)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采蓮令(月華收)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 定風波(自春來、慘綠愁紅) 少年游(長安古道馬遲遲) 戚氏(晚秋天) 夜半樂(凍雲黯淡天氣) 玉胡蝶(望處雨收雲斷)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迷神引(一葉扁舟輕帆卷) 竹馬子(登孤壘荒涼) ……
I.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的注釋譯文
⑴謝:凋謝。春紅:春天的花朵。
⑵匆匆:一作忽忽。
⑶無奈,作常恨。寒雨:一作寒重。晚:一作曉。
⑷胭脂淚:原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雲。在這里,胭脂是指林花著雨的鮮艷顏色,指代美好的花。胭脂,一作臙脂,又作燕支。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意為令人陶醉。留,遺留,給以。醉,心醉。
⑹幾時重(chóng):何時再度相會。
⑺自是:自然是,必然是。 南唐後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這些自屬有目共見。但如以為他這「隨手」就是任意「胡來」,文學創作都是以此為「擅場」,那自然也是一個笑話。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曉畢竟是何林何花,繼而說是「謝了春紅」,乃知是春林之紅花,——而此春林紅花事,已經凋謝。可見這所謂「隨手」「直寫」,正不啻書家之「一波三過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飾」,意欲成「文」,誠夢囈之言也。
且說以春紅二字代花,即是修飾,即是藝術,天巧人工,總須「兩賦而不來」方可。此春紅者,無待更言,乃是極美好可愛之名花無疑,可惜竟已凋謝。調零倘是時序推遷,自然衰謝,雖是可惜,畢竟理所當然,尚可開解;如今卻是朝雨暮風,不斷摧殘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為可憐可痛,不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嘆息中著一「太」字;「風雨」一然,憤慨中著一「無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質具千鈞,情同一慟矣。若明此義,則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轉之情懷,又匪特一筆三過折也。講說文學之事,切宜細思尋玩,方不致誤認古人皆荒率淺薄之妄人,方能於人於己兩有所益。
過片三字句三疊句,前二句換暗韻仄韻,後一句歸原韻,別有風致。但「胭脂淚」三字,異樣哀艷,尤宜著眼。於是讓人們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著雨胭脂濕」(《曲江對雨》),此乃南唐後主也熟讀杜詩之證也。後主分明從杜少陵的「林花」而來,而且因朝來寒「雨」竟使「胭脂」盡「濕」,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後主在過片竟也寫下「胭脂濕」三個大字,便成了老大一個笨伯,鸚鵡學舌,難有意味。他畢竟是藝苑才人,他將杜句加以消化,提煉,只運化了三字而換了一個「淚」字來代「濕」,於是便青出於藍,而大勝於藍,便覺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無限。
「淚」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韻諧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義,蓋悲傷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長句,也是運用疊字銜聯法:「朝來」「晚來」,「長恨」,「長東」,前後呼應更增其異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顧隨先生論後主,以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蓋明喻不如暗喻,一語道破「如」「似」,意味便淺。按這種說法,則「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盡泯「比喻」之跡,而筆致轉高一層矣。學文者於此,宜自尋味,美意不留,芳華難駐,此恨無窮,而無情東逝之水,不舍晝夜,「淘盡」之悲,蘇軾亦雲,只是表現之風格手法不同,非真有異也。 譚獻《詞辨》:「濡染大筆。」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後主為樊若水所賣,舉國與人。詞借傷春為喻,恨風雨之摧花,猶逆臣之誤國,迫魁柄一失,如水之東流,安能挽滄海尾間,復鼓回瀾之力耶!」
俞平伯《讀詞偶得》:此詞全用杜詩『林花著雨胭脂濕』,卻分作兩片,可悟點化成句之法。上片只三韻耳,而一韻一折,猶書家所謂『無垂不縮』,特後主氣度雄肆,雖骨子裡筆筆在轉換,而行之以渾然元氣。譚獻曰:『濡染大筆。』殆謂此也。首敘,次斷,三句溯其經過因由,花開花謝,朝朝暮暮,風風雨雨,片片絲絲,包孕甚廣。試以散文譯之,非恰好三小段而何?下片三短句一氣讀。忽人人事,似與上片斷了脈絡。細按之,不然。蓋『春紅護』二字己遠為『胭脂』作根,而匆匆風雨,又處處關合『淚』字。春紅著雨,非胭脂淚欽,心理學者所謂聯想也。結句轉為重大之筆,與『一江春水』意同,因此特沉著,後主之詞,兼有陽剛陰柔之美。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傷別,從惜花寫起。『太匆匆』三字,極傳驚嘆之神,『無奈』句,又轉怨恨之情,說出林花所以速謝之故,朝是雨打,晚是風吹,花何以堪,人何以堪。說花即以說人,語固雙關也。『無奈』二字,且見無力護花,無計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憐愛之情,躍然紙上。下片,明點人事,以花落之易,觸及人別離之易。花不得重上故枝,人亦不易重逢也。『幾時重』三字輕頓;『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長東,喻人之必然長恨,語最深刻。『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悶之義蘊,與『此外不堪行』,『腸斷更無疑』諸語,皆重筆收來,沉哀人骨。」
唐圭璋《屈原與李後主》:「以水必然長東,以喻人之必然長恨,沉痛已極。」
J. 宋詞是什麼
詞,詩歌的一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於唐,定型於五代,盛於宋。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鑽,在古代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風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學樣式上詞,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依調填詞叫「依聲」。詞別名「長短句」( 在宋代以後,可以說長短句是詞的別名,但是在北宋時期,長短句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一個詩體名詞)。 ,且音樂性是詞的本質屬性。
派別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還有一種為花間派。 宋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觀、晏殊、晏幾道、周邦彥、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等。 花間派的代表人物:溫庭筠等。
價值
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後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了養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人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初期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於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五代時期的《花間集》就很明顯地展露了詞美麗絢爛的文采,但是這期間的詞題材還僅限於描寫閨情花柳、笙歌飲宴等方面,可以說還顯得很「小氣」。雖然藝術成就上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但是在思想內涵上層次還不夠。宋代初期的詞一開始也是沿襲這種詞風,追求華麗詞藻和對細膩情感的描寫。像曾因寫過「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鬱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於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當時的詞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以至於宋朝的晏殊在當上宰相之後,對於他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自己寫的。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才子們一起共同推動了詞這一新興藝術形式在民間的廣泛流傳。
升華
但是,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奠定了邊塞詞在宋詞中的地位,使只聞歌筵酒席、宮廷豪門、都市風情、脂粉相思之類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蘇軾詞首開豪放詞風,宋詞已經不僅限於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之情的玩物,更寄託了當時的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詞徹底跳出了歌舞艷情的巢窠,升華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起源
詞最早起源於民間,後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從此,詞與音樂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
發展
宋詞的發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晏殊、張先、晏幾道、歐陽修等承襲「花間」余緒,為由唐入宋的過渡;第二個階段,柳永、蘇軾在形式與內容上所進行的新的開拓以及秦觀、趙令畤、賀鑄等人的藝術創造,促進宋詞出現多種風格競相發展的繁榮局面;第三個階段,周邦彥在藝術創作上的集大成,體現了宋詞的深化與成熟。這三個階段在時間上非截然分開,而是互相交錯在一起的;就其發展演變的實際情況看,繼承與創新也不是相互脫節的。 唐代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音樂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並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已不適應,於是產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
高峰
由於詞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娛賓遣興之作,故有「詞為小道、艷科」、「詩庄詞媚」之說。隨著詞的發展,經柳永、蘇軾,逐漸擴大了詞的題材,至辛棄疾達到高峰,成為和詩歌同等地位的文學體裁。
編輯本段詞的類別
大致有5種: 1、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以內)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2、按音樂性質分,詞可分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麴、纏令、諸宮調九種。 3、按拍節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4、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 5、按詞牌來源分。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庄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綉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也就不再另擬題目了。
編輯本段詞牌名稱
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 李清照
別。「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搗練子令》等。「引」和 「近」一般比較長,如《江梅引》、《陽關引》、《祝英台近》、《訴衷情近》。而「慢」又較「引」和「近」更長,盛行於北宋中葉以後,有柳永「始衍慢詞」的說法。詞牌如《木蘭花慢》、《雨霖鈴慢》等。依其字數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據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之說,58字以內為小令, 59—90字為中調,90字以外為長調。最長的詞調《鶯啼序》,240字。 一定的詞牌反映著一定的聲情。詞牌名稱的由來,多數已不可考。只有《菩薩蠻》、《憶秦娥》等少數有本事詞。詞的韻腳,是音樂上停頓的地方。一般不換韻。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還有的幾句押。象五、七言詩一樣,詞講究平仄。而仄聲又要分上、去、入。可以疊字。
編輯本段音樂文學
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系。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燕樂,又叫宴樂,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來由西域胡樂與民間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於娛樂和宴會的演奏,隋代已開始流行。而配合燕樂的詞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一說:「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詞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間,《敦煌曲子詞集》收錄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從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間歌曲。大約到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到晚唐五代時期,文人詞有了很大的發展,晚唐詞人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以李煜、馮延巳為代表的南唐詞人的創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詞終於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體裁之一。進入宋代,詞的創作逐步蔚為大觀,產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並出現了各種風格、流派。《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字可以推想當時創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展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後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並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
編輯本段宋詞派別
婉約派
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姜夔、吳文英、李煜等。 代表作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暗香(舊時月色) 吳文英: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主要特點 婉約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由於長期以來詞多趨於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就以李後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豪放派
代表人物 蘇軾、辛棄疾、張元干、張孝祥等。 代表作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 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 主要特點 豪放派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黃庭堅、晁補之、賀鑄等人都有這類風格的作品。南渡以後,由於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成為創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和領袖。豪放詞派不但屹然別立一宗,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沾溉詞林後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