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有哪些金庸
① 金庸武俠小說有哪些
金庸共有15部武俠小說,分別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愁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用一句話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越女劍》除外)」。
② 金庸老先生寫的武俠小說都有哪些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有許許多多的
自1955年《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鹿鼎記》封筆,共創作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
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碧血劍(1956年)
射鵰英雄傳(1957年)——成名作;「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神鵰俠侶(1959年)——「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雪山飛狐(1959年)
還有,天龍八部(1963年)
連城訣(1963年)
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記(1969年)
③ 金庸有哪些作品
1,《射鵰英雄傳》,又名《大漠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後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鵰英雄傳》也是金庸擁有讀者最多的作品,它的發表確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
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2,《神鵰俠侶》,1959—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神鵰俠侶》的重心在於「兒女」亦即「性」或者「情」。
金庸的作品大多是通過對感情的處理與描寫,並通過這一范疇來賦予其筆下人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情中人」。而情之為物,掩映多姿,復雜萬狀,就增加了作者寫作及讀者閱讀的巨大的熱情與興趣。
如許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人物,構成了金庸作品的跌宕風流的世界,從而激起了讀者的無窮的回盪與思悟。《神鵰俠侶》可以說是金庸的「性情世界」的一部代表之作。是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創作上的一個里程碑。
3,《倚天屠龍記》,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故事發生在距《神鵰俠侶》百年之後,以元末群雄紛起、江湖動盪為廣闊背景,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展開。
主要敘述武當張翠山之子張無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爭及起義軍和朝廷的對抗,少年張無忌因緣際會練就一身蓋世武功,以天下人嘆服的武力和無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統領群雄,故事同時展現武林眾豪傑的質朴豪情和形態各異的精神風貌,展現其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
4,《笑傲江湖》,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小說以通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
小說沒有設置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中國人獨特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
5,《鹿鼎記》,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講的是一個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
這部小說塑造了一個與傳統的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3)武俠小說有哪些金庸擴展閱讀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寧人,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及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博士。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其作品有很多,主要小說作品有《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神鵰俠侶》,《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倚天屠龍記》,《鴛鴦刀》,《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越女劍》。
其他的作品還有《袁崇煥評傳》,《三十三劍客圖》,《成吉思汗家族》,《關於「全真教」》《易經·陰陽與術數》,《陳世驤先生書函》,《康熙朝的機密奏摺》等。
④ 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有哪些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
書劍恩仇錄
》
1956年
《
碧血劍
》
1956年
《三劍樓隨筆》
1957年
《
射鵰英雄傳
》
本書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
1959年
《
神鵰俠侶
》
於1959年發表,並刊載了三年。
1959年
《
雪山飛狐
》
1960年
《
飛狐外傳
》
寫於1960、61年間
1961年
《
鴛鴦刀
》
1961年
《
白馬嘯西風
》
1961年
《
倚天屠龍記
》
1963年
《
連城訣
》
1963年
《
天龍八部
》
於1963年開始連載,寫了四年
1965年
《
俠客行
》
1967年
《
笑傲江湖
》
1969年
《
鹿鼎記
》
於1969年開始連載,1972年刊完
1970年
《
越女劍
》
1970年
《三十三劍客圖》
1975年
《袁崇煥評傳》
⑤ 金庸武俠小說有哪些有多少都說出來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越女劍,碧血劍,鹿鼎記,書劍恩仇錄,連城訣,白馬嘯西風,天龍八部,鴛鴦刀,雪山飛狐,俠客行,飛孤外傳,共計十五部武俠小說。
⑥ 金庸武俠小說所有的名字
《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鴛鴦刀》、《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連城訣》(原名素心劍)、《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越女劍》。
這些作品初於報刊連載,即甚受讀者歡迎;經作者集結修訂單行出版後,在華文圈廣為流傳,尤以長篇作品更為暢銷。其作品大量並多次由台灣、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地的影視集團改編攝製成電視劇和電影。
陳世驤曾說:「金庸武俠小說可與元劇之異軍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關世運。所不同者今世獨見一人而已。」
總覽金庸的幾部成熟武俠作品,除融合了武術、氣功、懸疑、言情、歷史等常見風格以外,還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藝,以及天文地理等知識性元素。他的小說中塑造了新的武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瀟灑,聰明正直的傳統模式,亦展現出他對種族仇殺的負面態度。因此,金庸被一些評論者稱為「俠之大者」。
(6)武俠小說有哪些金庸擴展閱讀:
金學
由於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筆撰寫感想、書評,而真正「研究」金庸小說,倪匡乃第一人。倪匡提出了「金學」一詞。不過金庸本身對這名稱有點抗拒,認為有高攀專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現在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
當台灣遠流出版社取得金庸小說版權後,隨著台灣解嚴,一直被認定為禁書的金庸小說隨之出版。在1980年,遠流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編的「金學研究叢書」。
「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談金庸的叢書,當時任職《明報》督印人、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吳靄儀亦寫了《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及《金庸小說的情》,楊興安的《金庸筆下世界》。
當金庸小說在中國大陸正式授權出版後,「金庸小說研究」更為熱鬧,除小說內容、人物、歷史背景之外以至武功招式及飲食菜譜等不一而足。比較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別更是研究的重點。現時陳墨和潘國森依然經常評論金庸小說。
⑦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作品有那些
提起武俠小說,就不得不提起金庸、古龍、溫瑞安等,是他們為我們寫出了一笑泯恩仇、刀光劍影的快意江湖。
個人很喜歡看金庸的小說,大家風范。天龍八部更是經典作品,主人公寫到一半才出來,這等功力沒幾人可以相比。
近些年金庸的作品不斷的被拍成電影、電視劇,好像今年笑傲江湖又被翻拍,並且已經殺青。下面這小鮮肉就是令狐大俠,符合你們心中那個令狐大俠嗎?
所謂的經典作品
要看演員的扮相、氣質,符不符合原著人物?
還有劇情是否符合原著,改動大不大?
還有,就是能不能被觀眾認可,這才是關鍵?!
我們看看金庸每部小說的最經典影視作品
電視劇
雪山飛狐
要數1991年孟飛版的,這版最好看。小編上學時每天中午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看這部武俠片。裡面的主題曲至今還被人傳唱:追夢人和雪中情
連城訣
推薦吳樾版的,他是國內唯一一位多次獲得國內外武術比賽的冠軍,被授予國家武術最高級別(武英級)。演這種武俠劇得心應手
天龍八部
黃日華版喬幫主,最符合原版的大俠氣質。這部劇無論是演員、選景、劇情都很到位,成就最經典的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
黃日華版的郭靖,翁美玲版的俏黃蓉,更是一代人的經典回憶。
鹿鼎記
這部劇,推薦陳小春版的。
其實還有梁朝偉版也不錯,但這部拍攝時間較早,採用的技術如:武打設計都不夠完美
黃曉明版的也可以,但沒有陳小春版那種小混混習氣,可能黃教主太正派了,不適合這種小混混角色
笑傲江湖
呂頌賢版的令狐大俠最經典。還有岳靈珊、儀琳的扮相都不錯。感覺還是TVB出的作品最好,大陸拍的除了場景好以外,其他都一般
書劍恩仇錄
這一版推薦趙文卓的,趙文卓帥氣俊朗,符合陳家洛的英雄形象
神鵰俠侶
這版絕對要數古天樂版的。一遇楊過悔終生,一遇古仔終生不嫁的妹紙,可能也不在少數。還有李若彤的小龍女,至今無可替代
俠客行
梁朝偉版的絕對是經典。梁仔同時扮演2個人物,還有鄧萃雯當時處於顏值巔峰。
倚天屠龍記
倚天要數咆哮教主馬景濤了,扮相真帥,還有葉童版趙敏、周海媚版周芷若,直到現在也難以超越。後面的蘇有朋友這一版也可以,但還是感覺港版能拍出武俠片的味道
也可以看看吳啟華版的,扮相、劇情也不錯。
推薦這2版
碧血劍
這版要看林家棟版,不知道他是誰?天下無賊中的那個眼鏡男。
電影
最出名的要數程小東徐克執導、李連傑主演的笑傲江湖3之東方不敗,配合黃沾的笑傲江湖曲。整部電影盪氣回腸、這才是我們想像的江湖。
還有王家衛執導的東邪西毒、劉鎮偉執導的東成西就,都是經典
李連傑主演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當然還有星爺的2部鹿鼎記
還有這部電影,大伽雲集,特效放到現在,也屬精良
本文由小特看電影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⑧ 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名字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著名作家金庸的代表作。
這部武俠小說應該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
作者聽說金庸小說還是從《天龍八部》開始的。像蕭峰,段譽,阿紫等著名人物就來自這部小說。
這部小說重點描寫了宋朝時期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故事結構波瀾壯闊。
『』天龍八部『』一詞出於佛經用語。大家可以網路一下。
⑨ 金庸有哪些武打小說
金庸的是武俠小說,用一副對聯可概括其作品——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即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再加一個短篇《越女劍》。
⑩ 金庸的武俠小說作品有哪些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