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代小說中年份

古代小說中年份

發布時間: 2022-04-21 01:57:26

㈠ 古代的時間怎麼表達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 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1)古代小說中年份擴展閱讀

具體時間的計算

古代自唐以後將十二個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午時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這種午正三刻並非是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最接近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是午初三刻,即現在的十一時四十五分。

中國古代長期實行百刻制(清以後改為1日96刻),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一時辰有八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半秒鍾。早在西周時就開始使用。

其中的十二個時辰,就是我們常 常 聽到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所謂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全是根據太陽的節奏來安排自己的作息的。

㈡ 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起止時間

(1)上 古 時 期:神話傳說(五帝(*)夏,商,西周)公元前26世紀------公元前770年
(2)先 秦 時 期: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東周(春秋,戰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
(3)兩 漢 時 期:辭賦 樂府民歌 歷史散文(西漢,東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4)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等(三國時期魏,兩晉(西晉,東晉)南北朝)公元221年--------公元589年
(5)唐 代 時 期:詩公元618年-------- 公元907年
(6)宋 代 時 期:詞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7)元 代 時 期:曲 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8)明 清 時 期:小說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

㈢ 小說里的古代年份之稱怎麼來的,是隨便編的嗎還是真實的,比如:庚慶年、慶歷年…

庚慶年和慶歷年都指年號,如「慶歷」便是宋仁宗當政時的年號,為公元1041年。

㈣ 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劃分時間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的是從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中華民族文學發展的歷史。中國古代文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悠久,其起源,約略同中華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長的歷史上曾經產生出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作家和數不清的優秀作品,出現了多姿多彩的體裁、題材、風格、流派,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文學現象、文學潮流和文學理論, 內容極其豐富。這是一筆無比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世界民族文學之林,我國古代文學以自己無比輝煌的成就和無比鮮明的獨特風貌,佔有重要的地位。
「中國古代文學史」各時期的主要文學樣式
1、上古時期:神話傳說
2、先秦時期: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
3、兩漢時期:辭賦 樂府民歌 歷史散文
4、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等
5、唐代時期:詩
6、宋代時期:詞
7、元代時期:曲
8、明清時期:小說

㈤ 古代架空怎麼寫時間不能寫一幾幾幾年吧小說需要,急

如果是我的話,我開頭會寫「億萬年前,xxx地,情況咋樣,等等」中間的用一天,四天,一個月啥啥的,如「僅用三個月,這個小組順利完成任務」中間的故事按常寫,寫了很多的時候,女主可以感慨來點出時間「來到這個大陸10年了,一步一步從底層爬到現在」等等

㈥ 誰能把中國古代小說按時間順序排出來~~急急急急急~~~~~~~~~跪求

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歷史大體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簡小說的單線發展;宋元時代,文言、白話、長篇、短篇、多線發展,呈現出多資多彩的狀態。

原始社會:神話故事 .這部分遺產主要記載和保存在《山海經》《穆天子傳》等書中。
先秦至漢:史傳文學小說
魏晉:志人志怪小說,小說正式開始. 以劉義慶《世說新語》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和以干寶《 神記》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干
宋元:話本
中國最大的小說集《太平廣記》.奏醇的《譚意歌偉》、無名氏的《李師師外傳 》.孫光寬的《北夢瑣言》.司馬光的《涑水紀聞》;而南宋人則多記北宋舊年,如周輝的《清波雜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說如洪邁的《夷堅志》、吳淑的《江淮異聞錄》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說的成就雖不甚高,在於編輯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廣記》
金元時期的文言短篇小說,無論數量或質量都未超過宋代水平。但發展線索未斷,且有一些較有影響的集子,如元好問的《續夷堅志》、劉祁的《歸潛志》、淘宗儀的《南村輟耕錄》等。
明清: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說雖不能與同時代的白話長、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說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傳奇、志怪、清言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禎的《剪燈余話》、邵景詹的《覓燈因話》、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語林》等。
明朝白話短篇小說日益蓬勃地發展起來。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緶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話本》和馮夢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恆言》)及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響下,如崇禎年間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點頭》、明末清初李漁的《十二樓》、「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東魯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代而大變,文言短篇小說高度繁榮,產生了具有世界意義和影響的《聊齋志異》;受其影響較顯者有:王士禎《池北偶談》、袁枚《子不語》(即《新齊諧》)、沈起鳳《諧鋒》、滿人和邦額《夜譚隨錄》、曾衍東《小豆棚》等。之後, 時治至光緒年間有王韜的《遁窟讕言》、《松隱漫錄》、《淞濱瑣話》和宣鼎的《夜雨秋錄》等。魯迅評後幾種集子雲:「其筆致又純為《聊齋》者流一時傳布頗廣遠,然所記載則已狐漸稀,百煙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語》和賈名的《女聊齋》等。,
明初,《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相繼問世,標志著中國小說史又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長篇小說如西遊記》。《金瓶梅》
清代乾隆年間,《儒林外史》和《紅樓夢》兩部長篇巨著問世。
晚清小說的研究與整理,是「四大譴責小說」: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㈦ 中國古代文學史起止劃分時間

搜到的,貼給你
先秦文學
上古歌謠與神話

一、《尚書·堯典》、《呂氏春秋》、《毛詩大序》中關於上古歌謠的論述:
《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古拊石,百獸率舞。
《呂氏春秋》: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
《毛詩大序》:情動於中而發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而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彈歌》、伊耆氏《蠟辭》和《周易·賁辭》六四爻辭: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蠟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
《周易·賁辭》:賁如,蟠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三、神話的性質
神話就是關於神的故事。基本特徵有:
是想像的、幻想的。
是對自然、社會現象的解釋和說明,是被神化了的現實生活。
反映了初民解釋自然、社會,征服自然、社會的願望。
只能產生於遠古時代。

四、神話與傳說的區別:
神話產生比傳說早。
神話是傳說的原型,傳說是神話的社會歷史化。
神話有明顯的非理性色彩,而傳說含有人間的行為准則。

五、神話的勞動起源說與宗教起源說:
不論神話如何神異,總是表現著勞動生活,或者與勞動生活有關。
原始宗教出於對自然的敬畏,當初民從崇拜變成企圖解釋和支配自然力時,神話就產生了。

六、我國神話的基本特點:
圍繞人的生存這一主題。
人物充滿激昂的鬥志、神異的能力以及英雄氣概。
情感濃烈,形象鮮明,想像力豐富。
集體創作。

七、神話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神話的藝術規則為後世文學提示了方向:
人的生存這一主題成為後世文學的主流。
情感、形象、想像力方面的特徵影響著後世文學發展。
神話故事成為後世文學發展的題材源泉。

詩經
詩經收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另有笙詩6篇,有目無辭,不在305之列。
采詩說、獻詩說、刪詩說。
采詩說出自漢代,見於《漢書》。
獻詩說出自先秦,見於《國語》。
刪詩說出自漢代,見於《史記》,不可信。

三、《詩經》的分類,系依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
風:地方音樂。
雅:京畿附近的音樂。
頌:宗廟祭祀用的舞曲。

四、《詩經》在先秦的作用。
祭祀、宴享時奏唱。
作為外交辭令。
教育。
五、《詩經》的流傳:
秦火之後被毀,但因為是樂歌,在學者的記誦之中得以保全。
漢代有四家:魯、齊、韓、毛。
毛萇晚出,且是古文經,未得立。東漢開,由於鄭玄作注而大昌,其他三家亡,毛詩獨傳。
六、社會政治詩。
下層人民抨擊政治的詩,如相鼠、伐檀、君子於役等。
官員表達不滿的詩,如北山(對勞逸不均的憤懣)、正月(六月降雪、憂慮百姓、擔心國運,說明了政治昏暗)等。
抒發生活郁悶和人生憂傷的詩,園有桃(不被理解的苦惱)、黍離(嘆西周淪亡)等。
稱頌統治者的詩,如甘棠(對召公的懷念)。
七、情愛詩。
有大膽直爽和溫文典雅兩種風格。
《將仲子》等詩說明:愛情同禮教、社會輿論之間的矛盾。
《氓》、《谷風》等詩說明:當時的婚姻制度男女不平等。
八、史詩及其他。
五篇史詩依次序是:
《生民》:周始祖後稷出生、種植五穀等。
《公劉》:遠祖公劉率族人遷居,開荒定居。
《綿》: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率族人遷居、興國。
《皇矣》:太王遷居、王季傳位、文王伐密伐崇。
《大明》:王季生文王、文王生武王、武王滅商。
史詩的特點:不敘述全部歷史,而是有選擇的描繪具體事件。寫心理感受、歡快的場面。
農事詩。
《七月》內容梗概:全詩八章,按月歌唱,寫農夫一年四季無休止的勞作。
《芣苢》藝術特點:詞語簡練淺白、反復吟唱、情韻悠長。
九、《詩經》的文學成就
抒情與寫實的統一,基於:
情感真實。
表達感情坦率。
敘事飽含感情。
形式與語言方面的特點:
重章復沓。
四言為主,參差變化。
節奏鮮明,音韻天成,靈活多變。
語言方面有:詞彙豐富,多記山川草木之名。聯綿詞和疊字。
十、賦、比、興。
朱熹
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比此物。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
李仲蒙:
賦:敘物以言情,情盡物。
比:索物以托情,情附物。
興:觸物以起情,物動情。

先秦散文
春秋時期諸子散文歷史散文繁榮的原因。
經濟原因:鐵器、初稅畝等革新。農業發達帶動工商業發達。
政治原因:周室衰微,諸侯並起,豪強兼並。
文化原因:貴族的壟斷打破,文化下移。
因此:
一些讀書人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思想,游說君主或聚徒講學。百家爭鳴促成了諸子散文的繁榮。
另一些讀書人撰作史著,希望為統治者提供政治借鑒,造成了歷史散文的繁榮。
二、《尚書》是第一部歷史散文集。今文尚書為伏生所傳,後來亡佚;古文尚書於出孔壁。《逸周書》被視為《尚書》的余篇,是偽書。《春秋》為魯國編年史。
三、《左傳》
一般認為作者是左丘明,但尚存爭議。
《左傳》的文學特色。
文學性的剪裁和歷史事件的故事情節化。
人物形象生動,有立體感。
場面描寫生動,細節傳神。
善於描寫外交辭令,富理文美。
四、《國語》
國別史。相傳作者為左丘明,但不可信。文學成就不如左傳。
五、《戰國策》
作者不可考。為劉向編定。
文學特色:
鋪張辯麗、誇飾恣肆。
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以情理服人。
摹繪人物,形貌畢肖。
善用寓言。
六、諸子散文的發展趨向:
由簡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邏輯性不斷加強。
七、《孟子》文章的主要特點。
雄辯。
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
氣勢豐沛,是非鮮明,不給對方辯駁的機會。
善於抓住典型事例、多用比喻、寓言等。
八、《莊子》
1、《莊子·寓言》自道其書「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重言就是借重他人之言,但《莊子》中這類他人之言,大多是虛構的。莊子所謂寓言,與今義異,大抵是指有情節、有比喻寄託、言此意彼的故事。即使從今天的意思而論,有學者作過統計,《莊子》全書共有寓言181則,平均數百字中即有一則寓言。因此就形成了一個顯著的特徵:把思想融入到寓言故事裡。聞一多說「讀《莊子》,本分不出哪裡是思想的美,哪裡是文學的美」。這些都說明《莊子》寓言的特色即是《莊子》的特色。
2、《莊子》寓言的特色:
想像奇幻譎詭。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畫。
細膩逼真的描寫。
諧趣與機刺橫生。
九、《荀子》和《韓非子》
1、《荀子》的特點:長於比喻而少用寓言。
2、《韓非子》
風格:犀利、冷峻、透徹、嚴密。
寓言:通俗淺白,故事加說理。
屈原和楚辭
楚辭的產生。
1、「楚辭」這一名稱,從西漢時出現。劉向校理古籍,編屈宋等人作品,命名為《楚辭》。
2、辭與賦的區別:
從體式上說,楚辭用兮字。句式長短不齊。
賦很少用虛字,句式整齊。
從性質上說,楚辭是主觀的。抒情意味。
賦是客觀的。缺乏抒情。
楚辭的產生。
與楚聲、楚歌的直接聯系。
與楚國民間「巫歌」的關系密切。
描寫楚地風物,使用楚方言。
北方文化的影響。
縱橫家鋪敘華辭的風氣。
要之,楚辭的產生,既源於楚國固有的文化傳統,也接受北方文化的影響。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時代環境下,誕生於楚國的地域特色鮮明的新詩體。
楚辭的文體特點。
楚辭有兩種體式。一種類似於《詩經》而有所改造。四言,少用虛字。如《天問》、《橘頌》。這不是典型體式。
另一種則是「騷體」。騷體的特點:
詩風鋪排誇飾,想像豐富。
篇幅極大增長,句式長短不拘。
多用方言、虛字(兮、些)。
二、《離騷》的主題。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愛國情感。
2、九死不悔的品格和疾惡如仇的精神。
三、《離騷》的藝術特點。
激情和想像。
主人公形象。峻美純潔、獨立不屈。
比興手法的拓展。使之具有象徵意義。
結構語言方面:篇章宏大,句式自由,散韻相間,主客問答,語言豐富。
四、《九歌》與《九章》及《天問》《招魂》
1、《九歌》是祭祀曲,多涉神鬼事。
《九章》非一時一地所作。
2、《九歌》把神靈人格化,多寫神靈相思、人鬼空戀,形成凄清幽渺、清新奇異的風格。
3、《九章》直抒胸臆、平實樸素。
4、《天問》提出170多個問題,保存了很多遠古神話,有較大史料價值。
5、《招魂》的特點:
結構精密。
長於鋪排。
五、宋玉等。
1、「九辯」即「九遍」,是樂曲名。
2、《九辯》是宋玉自悲生平之作。
3、《九辯》與《離騷》之比較。

㈧ 現在的古代小說大多是寫哪個朝代的啊……

從東漢開始才有紙,在這之前,無論是寫或者讀小說,
都比較困難,但從唐朝開始的主流是:

唐詩;
宋詞;
元曲;
明清小說。

因為每個朝代的人所側重的文學方式不同,
所以,
唐朝的文人以作詩為主;
宋朝則以填詞為主;
元朝則以元曲為主;
明清兩朝以寫小說為主。

所以寫小說最多的是明清兩朝,
象四大名著等很多小說都是
在這兩朝完成的!!!

㈨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按時間先後順序是如何排列的。

按照時間順序為:《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

1、《水滸傳》,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2、《三國演義》,元末明初洪武年間,作者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

3、《西遊記》,明代,作者吳承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4、《紅樓夢》,清代,作者曹雪芹。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9)古代小說中年份擴展閱讀

這四部著作歷久不衰,是漢語文學史中不可多得的經典作品。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

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

「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書」,中國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這種說法。相較於「奇書」,「名著」的稱呼更有文化意味,更強調在文化上的成就。

四大名著不是某個人定下來的,而是在流傳過程中廣大讀者研究、解讀、衡量後評定出來的,四大名著承載了許多文化精華,在潛移默化中對許多人的思維智慧、為人處世方式產生了影響,對往後社會思潮、社會風氣、政治生態變化有著深遠影響。

熱點內容
免費閱讀都市小說精品推薦 發布:2025-02-02 01:48:31 瀏覽:144
大學校園小說有肉 發布:2025-02-02 01:11:45 瀏覽:937
武俠小說男主姓任 發布:2025-02-02 01:10:10 瀏覽:787
怎麼閱讀古典小說 發布:2025-02-02 00:59:31 瀏覽:961
玄幻言情女強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0:49:32 瀏覽:449
沒心的人小說閱讀理解答案 發布:2025-02-02 00:47:53 瀏覽:455
免費下載倪匡衛斯理科幻小說 發布:2025-02-02 00:46:13 瀏覽:964
超級無敵系統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2-02 00:44:50 瀏覽:518
網游小說偵探小說科幻小說 發布:2025-02-02 00:22:00 瀏覽:198
好看的推理加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01 23:53:27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