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語錄體是古代小說

語錄體是古代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4-19 19:00:35

⑴ 語錄體的特點是什麼

語錄體(1):從人類歷史發展的歷程看出,越是在最早的教育著作中,教育家和思想家們越是喜歡用朴實生動、簡潔易懂的對話語錄體來闡述他們的教育思想、呈現著他們的研究成果、表達著他們對教育的理解。這種用平實、生動對話的體裁寫成的作品,是教育歷史上的瑰寶,是永遠洋溢著生命活力的著作。而且實際上,正如很多人都贊同的,越是學問精深者,表述其學問的語言越平實,因為這些高深的學者已將知識融匯貫通並且他們思維敏捷、文思清晰,於是就能把高深的道理轉化成口語化、大眾化的語言。在「我—你」關系中,「你」告謂「我」,「我」對「你」的告謂作出回答,這就是對話。「你」無處不在,「我」領受「你」的告謂就是在「我」所發生的一切當中,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等等,而告謂的符號也就是「我」所發生的一切[2]。對話,這種表達方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對話人生的基本運動是轉向他人」[3],所以,語言簡潔樸素、生動形象、明白易懂;語句簡短流暢、通俗明了、詼諧機智;語句有肯定句也有反問句;在談話中有一問一答式、一問多答式、亦或是多人談論式;語氣有同輩之間平等的對話、有師生或上下級訊問。總之,「思想不是按其在頭腦中存在的方式去表達,而以對話的方式去表達」[4],在平和的對話或是在激烈的辯論中,諸多的有關教育的問題被討論著;教育的規律被探尋著;教育的真諦被揭示著;教育的理解被闡發著,留給後人的是先哲們的教育智慧,這些智慧幫助我們將今天的教育走向輝煌。

古今中外,在浩如煙海的有關教育方面的作品中,這種用簡潔語錄體的表達方式寫成的著作是很多的,它們也是有著極強生命力的。正如華東師范大學的金忠明教授在他的《衡山夜話》序言中說的那樣:「談話類的文章也好,著作也好,在久遠的歷史中也是經常看到的,我想舉兩本教育類的經典著作,一是西方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是中國孔子的《論語》,這樣一種談話的方式可能比較容易使大家對教育產生一些生動的思想。」[5]除了這兩部著作外,孔子的後繼者孟軻和其弟子萬章等編成的《孟子》也是採用對話的方式,記述了孟子游說各國的諸侯及有關學術問題的問答與論爭,記錄了孟子的教育活動和教育主張,也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百家爭鳴的情況。另外,《中說》(即《文中子》)是隋代的傑出教育家王通和他弟子的問答記錄,由他的弟子所編輯,採用《論語》體裁,用對話的形式,表達了王通的思想。這些作品曾經對人類教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也將會一直影響著我們今天的教育發展。
(2)對某些事理的高度概括和總結都具有格言性質.

⑵ 關於古代 詞 文體的創作格式問題。

古代的文體
文體知識,是古代文化知識的一個方面。文體的不同,往往反映出語言形式的不同,掌握各種文體在語言形式方面的一些特點,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古代用品的內容。

劃分文體的標准及古代文體的劃分

古人劃分文體的標准主要有三條:1、文章的語言形式;2、文章的內容;3、文章的應用范圍。
根據這三條標准,可把古代文體劃分為三個大類:
散文;2、韻文;3、駢文

古代散文的類別:

(一)史傳文
史傳文,也叫歷史散文,主要有三類:
甲:編年體
編年體歷史散文在東周的時候已經產生,當時叫做「春秋」。當時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春秋」。今天我們能見到的只有魯國《春秋》。為《春秋》作傳的有公羊、穀梁、左氏,稱為「春秋三傳」。
編年體歷史散文以《左傳》、《資治通鑒》影響最大。
編年體歷史散文的特點是:按照事件發展的本來程序敘述它的來龍去肪,便於讀者了解事件發生、發展的前因後果,便於讀者解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和它的階段性。
編年體歷史散文的不足之處:不利於集中描寫人物;一個事件往往拉得很長,分散在不同的年代裡。讀者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夠了解其全面;某些人物有始無終,某些事件顧此失彼。
乙、紀傳體
紀傳體歷史散文創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是這方面的開創之作,我們通常所說的「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都屬於紀傳體歷史著作。
紀傳體這種體裁的特點:通過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紀傳體歷史散文對古代小說、故事等文學形式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六朝的志怪小說,唐宋傳奇以及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都深受這種體裁的影響。古人稱小說為「野史」,往往把小說篇名稱為某某傳。如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白行簡的《李娃傳》等等。
丙、紀事本末體
這種體裁創自南宋的袁樞。袁樞根據《資治通鑒》所提供的材料寫了一部《通鑒紀事本末》,把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歸納為二百三十九個專題。它的特點是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的材料集中在一起。如「三家分晉」「秦並六國」、「高帝滅楚」、「七國之叛」等,然後按年排列。這種體裁有一定的好處,便於讀者了解某一事件、某一問題的全面情況。清代史學家章學誠說這種體裁的作品「文省於紀傳,事豁於編年」。但這種體裁也有缺點,它突出了主要事件,而一些一般的事件得不到反映,被刪削了。
繼袁樞之後,又有人編了《左傳紀事本末》、《宋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明史紀事本末》、《清史紀事本末》等這種體裁的歷史著作。
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三種體裁各有優點和缺點,可以互為參考。
(二)論說文
論說文就是說理散文。它的特點是:要有明確的論點,有可信的論據,有嚴密邏輯推理論證。政論、文論、史論、學術論文等,都屬於論說文。
論說文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相當完備了,所謂的諸子散文或諸子百家都屬於論說文。當時的論說文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語錄體,如論語孟子;一是論文集,如《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這些集子標志著先秦時代的論說文已進入了黃金時代。其中《墨子》一書在論說文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從《墨子》開始,論說文開始有尾、結構、層次都很講究,論證的方法也比較嚴密。此外《莊子》一書長於用寓言說明深刻的哲理;《荀子》謹嚴潔,善於立論;《韓非子》痛快淋漓,長於駁論;這些對後世的論說文都有很大的影響。
從秦漢開始,論說文有了新的發展,不僅出現了大量的單篇論說文,同時論說文的體裁也趨向多樣化。較為重要、較為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1、論
論是議論,它的理方式以論證為主,論的任務主是要論證某一問題、某一人物、某一事理的是非得失。賈誼的《過秦論》一般地被認為是我國最早一篇「論」體文。其餘的如范慎的《神滅論》、柳宗元的《封建論》、蘇洵的《六國論》、蘇軾的《賈誼論》等也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論體文。
2、說
說是說明,它的說理方式是以解釋為主。它的任務是闡述、說明某一事物、某一問題的道理。「說」這種體裁大則可以說天,小則可以說一事物,但一般不用這種體裁來評論人物和重大的政治問題。不過有時「說」與「論「的界限也不十分清楚,如柳宗元的《天說》與劉禹錫的《天論》就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3、辯(辨)
辨的特點是駁正一個錯誤的論點或辯證某些事實。辯是非、別真偽是它的重要任務。如韓愈的《諱辯》、柳宗元的《桐葉封弟辯》等都是著名的辯體文。
4、原
原是探源的意思。就是對一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俗,從根本上加以考察、探討。一般說來,「原」這種體裁理論性比較強。如韓愈的《原道》,皮日休的《原謗》、《原刑》,黃宗羲的《原君》、《原臣》等都頗有影響。
5、寓言
寓言是一種文學形式,但好的寓言都應該富有哲理性,只不過是寓言講哲理不是通過邏輯推理的方式,而是採用講故事的方法,或將動植物擬人化以達到說理的目的。先秦諸子中已有大量的寓言,如《莊子》、《韓非子》、柳宗元的《三戒》等都是著名的寓言。
6、書信
書信按照應用范圍可歸入應用文,按照表達方式少數書信可歸入抒情文,大多數書信應歸入論說文。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韓愈的《答李翊書》、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等,可以看成是論說文。
7、贈序
這是唐代產生的一種文體。按照應用范圍來劃分,可歸入應用文;按表達方式來劃分,可歸入論說文。如韓愈《送孟東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義序》、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等。
8、奏議
奏議是臣子給皇帝的書信,按應用范圍可歸到應用文中去,按照表達方式可歸到論說文中去。從語言形式上盾,有的是駢文,有的是散文。
奏議又可公為(1)上書(2)疏(3)表(4)封事(5)札子(6)對策。其中「封事」是一種機密文件,要直呈皇上,還要密封,防止泄漏,如南宋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札子」是宋代產生的一種文體,主要用來議論政治得失,提出某種建議。「對策」應看成是奏議的一個附類。古代考試,把試題寫在簡策之上,令考生回答,稱為策回。考生回答問題的文章叫對策。如漢代董仲舒的《對賢良策》、宋代蘇軾的《教戰守策》等。
9、詔令
是皇帝對臣子的公文,戰國時通稱「令」、秦朝通稱「制」,漢代分為「策書」、「制書」、「詔書」、「誡敕」四類。
詔令的應用范圍屬應用文,語言表達形式屬於論說文,也有用四六句的駢文。
10、檄文
檄文是一種文告,內容往往是揚己這長,揭人之短。它的語言形式有散文,也有駢文。按應用范圍來分,它屬應用文,按表達形式應用歸入論說文。
以上十種,是古代論說文的主要形式。
(三)雜記文
古代雜記文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山川、景物、人事記,一種是筆記。其中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其特點是篇幅短小,長者不過千八百字、短者則寥寥數語。其內容則是五花八門,有歷史掌故、遺聞軼事、文藝隨筆、人物評論、科學小品、志怪雜錄、讀書雜記等。從整個筆記內容來看,主要有三類:1、神話故事、傳奇;2、掌故軼事、風土民俗;3、名物訓詁、資料考證。
(四)應用文
除了論說文中的書信、贈序、奏議、詔令、檄文就應用范圍可歸入應用文之中外,應用文尚有如下幾類:
墓碑、墓碣、墓表;2、墓誌銘;3、紀念碑;4、祭辭、誄;5、銘箴、贊頌。這些東西在現代已無意義,在古代則是常用的應用文。

駢體文

駢體文又叫駢文。是受了漢代辭賦影響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文體。這種文體魏晉地開始形成,南北朝時成了文章正宗。唐代一般把它叫「時文」,用來和古文相對。自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運動,這種文體就衰落了。因為這種文體通常多用四字句或六字句,從晚唐開始又把它稱為「四六」或「四六文」。直到清代,才開始把它叫做「駢文」或「駢體文」。駢體文在語言形式方面有如下幾個特點:
語音方面講究平仄相對。
語句方面講究駢偶和四六。
詞彙方面講究用典和藻飾。

古代文體匯編
1、「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類
①碑記: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②游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
③雜記: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
④記……事:是古代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說明,描寫,情緒
2、「銘」是古代刻於碑版或器物上用以稱功德或申鑒戒的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內容多簡短,特別是刻於器物上申鑒戒的銘文,文字短小精悍卻構思精巧,內容樸素而義理深邃,形式活潑且易誦易記,對我們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現生活有很大的啟示,很值得我們反復閱讀、玩味。
古代文體名。用於述功紀行或警戒勸勉,文辭精練、有韻,讀來鏗鏘有力;體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與格言頗相似。
3、「說」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講究文采,和現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4、「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如樂毅《報燕惠王書》、李斯《諫逐客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劉勰在《文心雕龍· 章表》里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可見,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統觀眾多表文,盡管具體內容不同,但都離不開抒情手法的運用,因此,「動之以情」也可以說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徵。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尾常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
5、「書」指一般書信。「書」在內容上往往同「說」相同,辨析事物,解釋義理,二者常常在敘述中表明觀點、見解的,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6、「序跋文」序也作「敘」,或稱「引」,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序」一般多在書籍或文章前面,列於書後的稱為「跋」,或「後序」。這類文章,按不同的內容和表達方式分別屬於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於議論文。例如《〈指南錄〉後序》、《伶官傳序》等。
7、「贈序文」文體一種。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稱為贈序。例如《送東陽馬生序》。這類文多為頌贊勉勵之辭。
8、「傳」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跡。多採取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這種文體,貫用於史書。
9、「曲」:是和樂演唱的一種韻文形式,是配樂的長短句。它由詞演化出來,興起於金元時代,體式和詞相近而比詞自由,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的使用口語。曲包括散曲和雜劇。
10、「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寫詞又叫倚聲填詞。詞產生於唐,成熟繁盛於宋,是詩的演進與發展。詞與詩比較,更集中於抒情,極少敘事的內容,也很少揭示哲理。其格律限制比詩更嚴格。詞有詞牌,詞牌一定了,每首詞就有固定的字數、固定的句數、固定的平仄用韻。一種詞牌有一種詞牌的「三固定」,它是絲毫不可隨意的。要想填詞或解決詞方面的問題,就要熟悉各種詞牌的格律,否則是無法辦到的。詞雖然在內容上無法分類,但按著字數的多少又可劃分的: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不分段。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可分段,稱上、下闋或上、下片。九十一字以上為長調,可分三疊、四疊……詞除了上面形式上有嚴格要求外,每種詞牌的內容大體上也固定,要抒發什麼感情也是有講究的,這些都要注意。

⑶ 語錄體是什麼

語錄體是中國古代散文的一種體式。常用於門人弟子記錄先生的言行,也用於佛門的傳教記錄。下面小編就帶大傢具體的了解一下語錄體的知識。

一、語錄體及其特點

語錄指對自己或他人言語的記錄或摘錄,語錄體是用語錄寫成的文體,語錄體著作主要源於傳道授業及學術討論的如實記錄,最初來源於記錄孔子教學的《論語》。語錄體的一般特點是語句簡短,多用問答形式,偏重於只言片語的記錄,不避俚俗,能用簡潔的對話刻畫出人物的性格風貌,並講解清楚事理的是非曲直;

另外,語錄體不講篇幅或段落之間在時間內容上的必然聯系,採取點悟式的話語表達方式,不作長篇大論的引申發揮,具有一種精練簡約、片言百意的表達效果。盡管歷經諸多朝代的變遷和形態的演變,語錄體散文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獨特的魅力。

二、語錄體的一些文字語錄體的一些文字

1. 孔子一再告訴世人「安貧樂道」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他不是鼓勵我們過窮日子,他不是擔心我們有錢,他一再提醒我們,你富貴是可以的,但是你最好有充分的心理建設。

2. 懲惡揚善,「揚善」,是發揚善良的一面,不是把好事情到處吹牛。

3. 我們做一個人,只要有機會,只要有能力,就一定要順著天理良心,來完成我們這輩子人之所以為人的那個美好的使命,這才是讀《易經》的人的一種覺悟。如果讀了半天只想從中得到好處,只想把自己的壞處推給別人,那還不如不讀,那就讀出小人來了。所以《易經·大象傳》裡面都有一個「君子以」,就是君子看到這種自然現象他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把它變成人世間的一種美德。

4. 在大好的時光里,在開明的時代里,你只能順著走,不能逆著來,不管你是領導者還是被領導者,只要你在這種時代順著走就都是有利的,逆著走就都是倒霉的。

5. 作為一個領導者,責任可以下放,但權力一定要集中,不能分隔,一分隔就要出大問題。

6. 以正為根本的就叫做正道,你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狀況,只要堅持走正道,大概就不會偏離到哪裡去。人世間的現象大多是歪斜不正的。

7.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修」,換而言之,就是培養好我們的道德情操。

⑷ 我國古代小說

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⑸ 古代文體有哪幾種

古代文體有論,銘,記,賦,表。

1、論是一種論文文體,按《韻術》:「論者,議也」。《昭明文選》所載:「論有兩體,一曰史論,乃忠臣於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如《史記》後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謬誤。」如《六國論》、《過秦論》等。

2、銘是一種文體,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文體,用來記述事實、功德的文字,述公記行、有時也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體,這種文體有用韻的特點。

3、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可敘事、寫景、狀物,抒發情懷抱負,闡述某些觀點。。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築,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記"是一種古代文體,可以通過記人、記事、記物、記景,來抒發作者感情和主張。

4、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曹植的《洛神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庾信的《哀江南賦》等。

5、「表」是中國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也是封建社會下臣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王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統觀眾多表文,盡管具體內容不同,但都離不開抒情手法的運用,因此,「動之以情」也可以說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徵。

⑹ 語錄體的簡介

中國古代散文的一種體式。常用於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於佛門的傳教記錄。因其偏重於只言片語的記錄,短小簡約,不重文彩,不講求篇章結構,也不講求段落、內容間的聯系,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稱之為語錄體。

⑺ 什麼是語錄體

語錄體是中國文體。常用於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於佛門的傳教記錄。因其偏重於只言片語的記錄,不重文彩,不講篇章結構,不講篇與篇之間甚至段與段之間時間及內容上的必然聯系,故稱之為語錄體。

先秦記載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論語》及宋代記載程顥、程頤言行的《二程遺書》,均堪稱語錄體的典範。其中《論語》簡明深刻、語約義豐,往往在一兩句話里包含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經驗,流傳後世,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警句和格言。

(7)語錄體是古代小說擴展閱讀:


關於語錄體的發展

從人類歷史發展的歷程看出,越是在最早的教育著作中,教育家和思想家們越是喜歡用朴實生動、簡潔易懂的對話語錄體來闡述他們的教育思想、呈現著他們的研究成果、表達著他們對教育的理解。這種用平實、生動對話的體裁寫成的作品,是教育歷史上的瑰寶,是永遠洋溢著生命活力的著作。

而且實際上,正如很多人都贊同的,越是學問精深者,表述其學問的語言越平實,因為這些高深的學者已將知識融匯貫通並且他們思維敏捷、文思清晰,於是就能把高深的道理轉化成口語化、大眾化的語言。

⑻ 請問古代文章的文學體裁(不清楚專業名詞)有哪些比如說:紀傳體、編年體、章回體、語錄體等請詳細舉

紀傳體:紀是指《本紀》,傳是《列傳》,按人物為中心敘事,用年表等來補充,增加可讀性。開山之作是司馬遷的《史記》,後世二十四正史《漢書》《三國志》《後漢書》等等;還有《清史稿》等。地方誌的話是從《史記.河渠書》等演化而來,至於志書的體裁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般採取編年體,按照時間記錄發生的大事。
編年體:按時間順序,詳細列舉某年發生了什麼事。例子:《左氏春秋》(即《左傳》相傳為左丘明所著)、《資治通鑒》(司馬光)。
章回體:多在明清小說里用。章是章節,像現在的網路小說,一般記以「第XX章」。回是次數,第幾回就是起第幾次題目了。章和回都是用來編目的。如: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羅貫中)、《紅樓夢》(曹雪芹、高鶴)、《西遊記》(吳承恩)、《水滸傳》(施耐庵);還有《東周列國志》(馮夢龍、蔡元放)、《隋唐演義》(褚人獲)、《儒林外史》(吳敬梓)等。
語錄體:以對話形式記錄,如:《論語》。個人覺得《戰國策》也是,但是不太確定,比如《唐雎不辱使命》這篇文章,似乎能說是對話體,但是又不全是對話,你自己確定吧。

⑼ 什麼是對話體,敘事體,語錄體

對話體
以人物對話為基本結構方式和表現形式而寫成的一種類型。主要是在作品人物之間的對話中敘述事件、展開情節、交代環境和刻畫人物性格。對話的內容可以是對話人親身經歷的敘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可以是轉述別人的生活見聞,可以兩人對話,也可以是一人自白或多人從不同角度對同一事件的敘述和評價。
敘事體

曲藝的文學體式之一.具體為用第三人稱的口吻進行故事說唱.這種文學體裁為曲藝文學的主體.一般也不完全是純粹的第三人稱表達,其間往往是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為主,夾雜第一人稱的對話或心理表白,以及評論、說明等語言

語錄體

中國古代散文的一種體式。常用於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於佛門的傳教記錄。因其偏重於只言片語的記錄,短小簡約,不重文彩,不講求篇章結構,也不講求段落、內容間的聯系,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稱之為語錄體。

熱點內容
一對一玄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424
主角修煉速度很妖孽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2 08:09:01 瀏覽:228
找一本校園小說女主被男主捅了一刀 發布:2025-02-02 08:07:28 瀏覽:867
腹黑會長是頭狼全文免費小說 發布:2025-02-02 07:50:10 瀏覽:351
有沒有好看的都市道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7:17:05 瀏覽:540
俞靜雅葉北城小說的名字 發布:2025-02-02 07:08:23 瀏覽:854
科幻小說起什麼名字大全 發布:2025-02-02 06:43:40 瀏覽:48
2017完結網游類小說排行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586
鳳棲梧桐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2 05:54:54 瀏覽:549
校園男主混混成長小說 發布:2025-02-02 04:55:53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