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說中描寫吹簫
『壹』 武俠小說中有哪些關於簫的描寫
《笑傲江湖》中寫了劉正風的悲劇,是其作為藝術家的悲劇。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不論從事何種職業,他的身心卻已無法抗拒地獻給藝術了,此身已非他所有,此心也別有依託。劉正風恰恰正是一個這樣真正的藝術家。藝術已成為了他的宗教,他的上帝,他生活的意義。
沖突由內而外地發生。
劉正風越是傾心於藝術,就越不能適應世俗法規,所以他雖是衡山派第二高手,雖是武林正道上名頭響亮、德高望重的宿老,但這樣的身份,早已不適合他了,所以他要金盆洗手,所以他要洗面自悔,再世為人。
為了徹底隱退而全身心奉獻給藝術,劉正風甚至委曲求全,折辱身份,去巴結朝廷買個小官來做,顯見他的心意已堅,要走得更遠。悲劇發生了。悲劇在於意識形態和世俗的道德准則,與藝術家心目中的藝術並不相容,而且在他所處的那種特殊的時代,那種意識形態上的沖突,必須付出血的代價。
劉正風自認和曲洋相交只是為了藝術,劉正風吹簫,曲洋善七弦琴,他們都是頂尖的音樂家,他們相聚,只為了研討音律,別無他意。
而且,藝術家有藝術家的說法,劉正風以為從曲洋的琴音中就能深知其人性高潔,有光風霽月的襟懷;劉正風更認為,言語文字可以作偽,而琴簫之音卻是不能裝假,所以曲洋決非匪人。
藝術家的表達自有藝術家的邏輯,世俗之人怎可能理解?
以正義的名義,迫害和屠殺開始了。劉正風不肯屈服,看著兒女和夫人被一一處死,劉正風心灰意懶,只有一了百了。
曲洋及時趕到,救走了劉正風,但悲劇早已註定。
曲洋和劉正風醉心音律,以數年之功,創制了一曲《笑傲江湖》,自信此曲之奇,千古未有。因為要演奏此曲,不但要志趣相投,修為相若,還要既精音律,又精內功。
曲洋雖救出了劉正風,卻身負重傷,劉正風也同樣在所難免。
臨死之前,兩人再次琴簫合奏一曲《笑傲江湖曲》,聲氣相求,心意相通,對酬知音,肝膽相照,慷慨悲歌。
書中寫道:
令狐沖和儀琳在荒山野嶺之中療傷,忽聽得遠處傳來錚錚幾聲,似乎有人彈琴,琴聲不斷傳來,甚是優雅,過得片刻,有幾下柔和的簫聲夾入琴韻之中。七弦琴的琴音和平中正,夾著清幽的洞簫,更是動人,琴韻簫聲似在一問一答,同時漸漸移近。
令狐沖不知是否懂得音樂,卻聽出了這音樂來得古怪,叫儀琳不要出聲。
忽聽瑤琴中突然發出鏘鏘之音,似有殺伐之意,但簫聲仍是溫雅婉轉。過了一會,琴聲也轉柔和,兩音忽高忽低,驀地里琴韻簫聲陡變,便如有七八具瑤琴、七八支洞簫同時在奏樂一般。琴簫之聲雖然極盡繁復變幻,每個聲音卻又抑揚頓挫,悅耳動心。
《笑傲江湖曲》中間的一大段琴曲,是曲洋依據晉人嵇康的《廣陵散》而改編的。
曲洋和齊正風臨死前將《笑傲江湖曲》曲譜交給了令狐沖,後來王元霸等人懷疑此曲譜是《辟邪劍譜》,眾人帶著令狐沖到綠竹巷中,讓精通音樂的綠竹翁鑒別此曲譜。綠竹翁根據此曲譜試著彈奏:
跟著簫聲便從綠竹叢中傳了出來,初時悠揚動聽,情致纏綿,但後來簫聲愈轉愈低,幾不可聞,再吹得幾個音,簫聲便即啞了,波波波的十分難聽。
綠竹翁嘆了口氣,說道:「易老弟,你是會吹簫的,這樣的低音如何能吹奏出來?這琴譜、簫譜未必是假,但撰曲之人卻在故弄玄虛,跟人開玩笑。你且回去,讓我仔細推敲推敲。」
綠竹翁未能將此琴簫合奏的《笑傲江湖曲》演奏出來,這時託名為綠竹翁「姑姑」的任盈盈,試著來彈奏此曲:
只聽得一個女子低低應了一聲。綠竹翁道:「姑姑請看,這部琴譜可有些古怪。」那女子又嗯了一聲,琴音響起,調了調弦,停了一會,似是在將斷了的琴弦換去,又調了調弦,便奏了起來。初時所奏和綠竹翁相同,到後來越轉越高,那琴韻竟然履險如夷,舉重若輕,毫不費力地便轉了上去。
這一曲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溫柔雅緻,令狐沖雖不明樂理,但覺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調雖同,意趣卻大有差別。這婆婆所奏的曲調平和中正,令人聽著只覺音樂之美,卻無曲洋所奏熱血如沸的激奮。
任盈盈顯然是個中高手,綠竹翁與任盈盈琴藝的高低,也很明顯地看出來,由此令狐沖對綠竹翁的「姑姑」任盈盈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他自己也產生了要向任盈盈學琴的念頭。
令狐沖在綠竹翁的暗示和鼓勵下,開口要求任盈盈傳授琴藝。令狐沖學琴,綠竹翁是助教,任盈盈是導師。
令狐沖在小巷竹舍中學琴,先由綠竹翁傳授其入門知識,然後再由任盈盈指導提高。
綠竹翁取出一張焦尾桐琴,為授以音律,說道:「樂律十二律,是為黃鍾、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中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此是自古已有,據說當年黃帝命伶倫為律,聞鳳凰之鳴而制十二律。瑤琴七弦,具宮、商、角、 、羽五音,一弦為黃鍾,三弦為宮調。五調為慢角、清商、宮調、慢宮、及蕤賓調。」當下依次詳加解釋。
令狐沖雖於音律一竅不通,但天資聰明,一點便透。綠竹翁甚是喜歡,當即授以指法,教他試奏一曲極短的《碧霄吟》。令狐沖學得幾遍,彈奏出來,雖有數音不準,指法生澀,卻洋洋然頗有青天一碧、萬里無雲的空闊氣象。
令狐沖在音樂上其實很有天分,由此他也成為了此道中的高手。
後來令狐沖琴藝高超之時,終於能和任盈盈合奏此一曲《笑傲江湖曲》:
這三年中,令狐沖得盈盈指點,精研琴理,已將這首曲子奏得頗具神韻。令狐沖想起當日在衡山城外荒山之中,初聆衡山派劉正風和日月神教長老曲洋合奏此曲。二人相交莫逆,只因教派不同,難以為友,終於雙雙斃命。今日自己得與盈盈成親,教派之異不復得能阻擋,比之撰曲之人,自是幸運得多了。又想劉曲二人合撰此曲,原有彌教派之別、消積年之仇的深意,此刻夫婦合奏,終於完嘗了劉曲兩位前輩的心願。想到此處,琴簫奏得更是和諧。群豪大都不懂音韻,卻無不聽得心曠神怡。
一切的驚險、激盪、迷失和痛苦都已過去,結局已經水晶般透明和清澈,已不再需要猶豫和彷徨著去尋尋覓覓,生命的意義在一曲和諧的樂奏中被證實和揭示。
就像暴風驟雨之後的天空,才會變得最為燦爛和瑰麗一樣,生命之樂曲只有在人世間的最深刻的痛苦中浸潤和洗禮才會變得最為動聽。
在一曲《笑傲江湖曲》的諧奏中,令狐沖和任盈盈超越了命運的高度,達到一種更完滿的幸福境界,從此二人退隱江湖,比翼雙飛,過著適性和自由的生活,他們遠離了人世間嘈雜的聲音,遠離了紅塵滾滾中罪惡燃燒的火焰,遠離了虛妄和作繭自縛的社會規范,他們就這樣幽遠而快樂地在理想的高度上逍遙著,接近一種神聖的寧靜。他們不再與世俗有關,他們只實現著遼闊的完美。
莫大先生是衡山派掌門人,外號「瀟湘夜雨」,一把胡琴從不離手,有「琴中藏劍,劍發琴音」的本領。莫大先生和劉正風同是衡山派高手,卻因音樂見解的不同,而從無往來。
曲洋對莫大先生的胡琴的評價是「一味凄苦,引人下淚,未免太俗氣,脫不了市井的味兒」;劉正風說莫大先生「奏琴往而不復,曲調又是盡量往哀傷的路上走」。
忽然間耳中傳入幾下幽幽的胡琴聲,琴聲凄涼,似是嘆息,又似哭泣,跟著琴聲顫抖,發出瑟瑟瑟斷續之音,如是一滴滴小雨落上樹葉。
劉正風認為,好曲子講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和莫大先生素無往來,只是因為聽到他的胡琴,就想避而遠之。然而藝術見解上的差別,藝術流派上的不同,並不影響莫大先生和劉正風、曲洋高手之間的敬意。
當嵩山派高手費彬對劉正風和曲洋要趕盡殺絕之時,莫大先生及時出手援救,揮劍搏殺了費彬。莫大先生幽然而來,幽然而去,總是伴著一曲瀟湘夜雨,琴聲凄涼酸楚,凄苦孤寂,真不知其有何痛憾之事。
莫大先生也是一個藝術家,也許他只有在深深的孤獨中,才能保持其藝術人格的獨立,他來救援劉曲二人,正是相宜。令狐沖和任盈盈新婚之日,莫大先生在窗外拉了一曲「鳳求凰」,胡琴之聲雖纏綿宛轉,凄清蒼涼之意卻終究未改。
金庸小說中的許多女主角都精通音樂,都是多才多藝,琴棋書畫,醫相易卜,都是各有專精。這使這些女主角更加可愛,更有獨特迷人的魅力。
比如《碧血劍》中的溫青青,�長吹洞簫,一曲《眼兒媚》就將袁承志迷住了:
溫青青從籃里抽出一支洞簫,說道:「我吹一首曲子給你聽。」袁承志點點頭,溫青輕輕吹了起來。袁承志不懂音律,但覺簫聲纏綿,如怨如慕,一顆心似乎也隨著婉轉簫聲飛揚,飄飄盪盪地,如在仙境,非復人間。
溫青青吹完一曲,笑道:「你愛什麼曲子?我吹給你聽。」袁承志嘆了一口氣道:「我什麼曲子都不知道。你懂得真多,怎麼這樣聰明?」溫青青下顎一揚,笑道:「是么?」他拿起洞簫,又奏一曲,這次曲調更是柔媚,月色溶溶,花香幽幽,袁承志一生長於兵戈拳劍之間,從未領略過這般風雅韻事,不禁醺醺然有如中酒。
溫青青脾氣刁蠻,愛吃醋,耍小性子,缺點不少,但她自然有更多的可愛之處,特別是她吹洞簫之時,簫聲是她心聲的流露,顯現出她少女溫柔的情懷,幻美的夢想。
溫青青吹洞庭湖簫之時,也是她形象上最可愛之時。
琵琶玎玎,輕柔流盪,一聲聲挑人心弦,襯著曲詞,當真如蜜糖里調油、胭脂中摻粉,又甜又膩,又香又嬌。袁承志一生與刀劍為伍,識得青青之前,結交的都是豪爽男兒,哪想得到單是叫這么一聲,其中便有這許多講究,想到曲中纏綿之意,綢繆之情,不禁心中怦怦作跳。青青眼皮低垂,從那歌女手中接過簫來,拿手帕醮了酒,在吹口處擦乾凈了,接嘴吐氣,吹了起來。袁承志當日在石樑玫瑰坡上曾聽她吹簫,這時河上波光月影,酒濃脂香,又是一番光景,簫聲婉轉清揚,吹的正是那「掛枝兒」曲調,想到「我若疼你是真心也,便不叫也是好」那兩句,燈下見到青青的麗色,不覺心神俱醉。
令狐沖得曲洋劉正風授《笑傲江湖曲》曲譜,翻了開來,只見全書滿是古古怪怪的奇字,竟一字不識。他所識文字本就有限,不知七弦琴的琴譜本來都是奇形怪字,又不會琴彈吹簫,因此決定將曲譜送給婆婆(任盈盈)。
任盈盈細問原由,又彈奏了一曲《清心普善咒》。這曲《清心普善咒》的曲調卻是「柔和之至,宛如一人輕輕嘆息,又似是朝露暗潤花瓣,曉風低拂柳梢」。
《清心普善咒》不僅是一支美妙的琴曲,而且還有療傷,幫助身體復原,使人安然入睡的神奇催眠功效:
令狐沖聽不多時,眼皮便越來越沉重,心中只道:「睡不得,我在聆聽前輩的撫琴,倘若睡著了,豈非大大的不敬?」但雖竭力凝神,卻終是難以抗拒睡魔,不久眼皮合攏,再也睜不開來,身子軟倒在地,便即睡著了。睡夢之中,仍隱隱約約聽到柔和的琴聲,似有一隻溫柔的手在撫摸自己頭發,像是回到了童年,在師娘的懷抱之中,受她親熱憐惜一般。過了良久良久,琴聲止歇,令狐沖便即驚醒,忙爬起身來,不禁大是慚愧,說道:「弟子該死,不專心聆聽前輩雅奏,卻竟爾睡著了,當真好生惶恐。」
那婆婆道:「你不用自責。我適才奏曲,原有催眠之意,盼能為你調理體內真氣。你倒試自運內息,煩惡之情,可減少了些么?」令狐沖大喜,道:「多謝前輩。」
得綠竹翁提示,令狐沖請任盈盈將此曲傳給自己,以便自行慢慢調理。任盈盈感令狐沖慨贈妙曲,因此對彈琴一竅不通的令狐沖從頭教起。
後來在五霸崗上,令狐沖再次受傷,任盈盈又為令狐沖彈奏了一曲《清心普善咒》:
只聽得草棚內琴聲輕輕響起,宛如一股清泉在身上緩緩流過,又緩緩注入了四肢百骸,令狐沖全身輕飄飄地,更無半分著力處,便似飄上了雲端,置身於棉絮般的白雲之上。過了良久,琴聲越來越低,終於細不可聞而止。
令狐沖最後也學會了這首《清心普善咒》,他和任盈盈之間的愛情,也在這琴藝的切磋中逐漸的深入、和諧起來。
《碧海潮生曲》
黃葯師琴棋書畫,醫卜兵陣,無所不能。他所創的這套《碧海潮生曲》曲子模擬大海浩渺,遠處潮水緩緩推近,漸近漸快,其後洪濤洶涌,白浪連山,而潮水中魚躍鯨浮,海面上風嘯鷗飛,再加上水妖海怪,群魔弄潮,忽而冰山飄至,忽而熱海如沸,極盡變幻之能事,而潮退後水平如鏡,海底卻又是暗流湍急,於無聲處隱伏凶險,更令聆曲者不知不覺而入伏,尤為防不勝防。
但誰又能想到,這套《碧海潮生曲》其中又暗藏著極厲害的內功。
郭靖初次聽到這支曲子時,是中夜時分,忽聽得有人吹簫拍和。郭靖不理道路是否通行,只是跟隨簫聲,遇著無路可走時,就上樹而行,果然越走簫聲越是明徹。這時那簫聲忽高忽低,忽前忽後。他聽著聲音奔向東時,簫聲忽焉在西,循聲往北時,簫聲倏爾在南發出,似乎有十多人伏在四周,此起彼伏的吹簫戲弄他一般。他奔得幾轉,頭也昏了,不再理會簫聲。簫聲調子斗變,似淺笑,似低訴,柔靡萬端。郭靖又聽得一陣,只感面紅耳赤,百脈賁張,當下坐在地土,依照馬鈺所授的內功秘訣運轉內息。初時只感心旌搖動,數次想躍起身來手舞足蹈一番,但用了一會功,心神漸漸寧定,到後來意與神會,心中一片空明,不著片塵,任他簫聲再盪,他聽來只與海中波濤、樹梢風響一般無異,只覺得丹田中活潑潑地,全身舒泰,腹中也不再感到飢餓。他到了這個境界,已知外邪不侵。這時那洞簫聲情致飄忽,纏綿宛轉,便似一個女子一會兒嘆息,一會兒呻吟,一會兒又軟語溫存、柔聲叫喚。郭靖年紀尚小,自幼勤習武功,對男女之事不甚了了,聽到簫聲時感應甚淡,簫中曲調雖比適才更加勾魂引魄,他聽了也不以為意。
剛開始時周伯通聽到這套《碧海潮生曲》,也抵抗不住。
簫箏相鬥
《射鵰英雄傳》中有一段寫黃葯師和歐陽鋒簫箏相鬥,融武功於音樂中的神奇比武:
秦箏本就聲調酸楚激越,歐陽鋒的西域鐵箏聲音更是凄厲;只聽得箏聲漸急,到後來猶如金鼓齊鳴、萬馬奔騰一般。郭靖不懂音樂,但這箏聲每一音都和他心跳相一致。鐵箏響一聲,他心一跳,箏聲越快,自己心跳也逐漸加劇,只感胸口怦怦而動,極不舒暢。
黃葯師的簫聲卻柔韻細細,一縷簫聲幽幽的混入了箏音之中,鐵箏聲音雖響,卻始終湮沒不了簫聲,雙聲雜作,音調怪異之極。鐵箏猶似巫峽猿啼、子夜鬼哭,玉簫恰如昆崗鳳鳴,深閨私語。一個極盡慘厲凄切,一個卻是柔媚宛轉。此高彼低,彼進此退,互不相下。
黃葯師站起身來,邊走邊吹,腳下踏著八卦方位。這是黃葯師平日修習上乘內功時所用的姿勢,必是對手極為厲害,是以要出全力對付,再看歐陽鋒頭頂猶如蒸籠,一縷縷的熱氣直往上冒,雙手彈箏,袖子揮出陣陣風聲,看模樣也是絲毫不敢怠懈。
簫箏之爭因洪七公的嘯聲加入而告終。
郭靖與簫聲
傻郭靖不知是大智若愚,還是運氣極好,他明明不懂音律,卻因跟老頑童周伯通剛學會了《九陰真經》,聽了黃葯師、歐陽峰、洪七公三人以簫聲、箏聲、嘯聲相鬥,竟然立時就能悟到音樂中攻合拒戰的法門。
郭靖絲毫不懂音律節拍,因此在第二場比賽中,聽到黃葯師的簫聲,只道考較的便是如何與簫聲相抗,因此先以竹枝的擊打擾亂黃葯師的曲調。他以竹枝打在枯竹之上,發出「空、空」之聲,饒是黃葯師的定力已然爐火純青,竟也有數次險些兒把簫聲去跟隨這陣極難聽、極嘈雜的節拍。
黃葯師精神一振,沒想來郭靖居然有一手,曲調突轉,緩緩的變得柔靡萬端。
郭靖盤膝坐在地上,一面運起全真派內功,摒慮寧神,抵禦簫聲的引誘,一面以竹枝相擊,擾亂簫聲。黃葯師、洪七公、歐陽鋒三人以音律較藝之時,各自有攻有守,本身固須抱元守一,靜心凝志,尚不斷乘機抵隙,攻擊旁人心神。郭靖功力遠遜三人,但守不攻,只是一味防護周密,雖無反擊之能,但黃葯師連變數調,卻也不能將他降服。又吹得半晌,簫聲愈來愈細,幾乎難以聽聞。郭靖停竹凝聽,哪知這正是黃葯師的厲害之處,簫聲愈輕,誘力愈大。郭靖凝神傾聽,心中的韻律節拍漸漸與簫聲相合。若是換作旁人,此時已陷絕境,再也無法脫身,但郭靖練過雙手互搏之術,心有二用,驚悉凶險,當下硬生生分開心神,左手除下左腳上的鞋子,在空竹上「禿、禿、禿」的敲將起來。
黃葯師吃了一驚,腳下踏著八卦方位,邊行邊吹。郭靖雙手分打節拍,記記都是與簫聲的韻律格格不入,他這一雙手分打,就如兩人合力與黃葯師相拒一般,空空空,禿禿禿,力道登時強了一倍。那簫聲忽高忽低,愈變愈奇。郭靖再支持了一陣,忽聽得簫聲中飛出陣陣寒意,霎時間便似玄冰裹身,不禁簌簌發抖。洞簫本以柔和宛轉見長,這時的音調卻極具峻峭肅殺之致。郭靖漸感冷氣侵骨,知道不妙,忙分心思念那炎日臨空、盛暑鍛鐵、手執巨炭、身入洪爐種種苦熱的情狀,果然寒氣大減。黃葯師見他左半邊身子凜有寒意,右半邊身子卻騰騰冒汗,不禁暗暗稱奇,曲調便轉,恰如嚴冬方逝,盛夏立至。郭靖剛待分心抵擋,手中節拍卻已跟上了簫聲。
黃葯師知女兒深愛郭靖,一時心軟,將音律散入林間,忽地曲終音歇。郭靖呼了一口長氣,站起身來幾個踉蹌,險些又再坐倒,凝氣調息後,知道黃葯師有意容讓,上前稱謝。
『貳』 《鳳凰台上憶吹蕭>具體內容
鳳凰台上憶吹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
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
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
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
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
一段新愁。
這首詞概作於詞人婚後不久,趙明誠離家遠游之
際,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為對偶給人以冷漠凄
清的感覺。金猊,指狻猊(獅子)形銅香爐。「被翻
紅浪」,語本柳永《鳳棲梧》:「鴛鴦綉被翻紅浪。」說
的是錦被胡亂地攤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紋起
伏,恍似捲起層層紅色的波浪。金爐香冷,反映了詞
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錦被亂陳,是她無心折疊所
致。「起來慵自梳頭」,則全寫人物的情緒和神態。這
三句工煉沉穩,在舒徐的音節中寄寓著作者低沉掩抑
的情緒。到了「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則又微微
振起,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詞人情緒流程中的波瀾。然
而她內心深處的離愁還未顯露,給人的印象只是慵怠
或嬌慵。慵者,懶也。爐中香消煙冷,無心再焚,一
慵也;床上錦被亂陳,無心折疊,二慵也;髻鬟蓬鬆,
無心梳理,三慵也;寶鏡塵滿,無心拂拭,四慵也;
而日上三竿,猶然未覺光陰催人,五慵也。慵而一
「任」,則其慵態已達極點。詞人為何大寫「慵」字,
目的仍在寫愁。這個「慵」字是「詞眼」,使讀者從
人物的慵態中感到她內心深處有個愁在。
「生怕離懷別苦」,開始切題,可是緊接著,作
者又一筆宕開,「多少事,欲說還休」,萬種愁情,一
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盡情傾吐,可是話到嘴邊,
又吞咽下去。詞情又多了一層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
層。因為許多令人不快的事兒,告訴丈夫只有給他帶
來煩惱。因此她寧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
也不願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謂用心良苦,痴情一片,
難怪她會「慵怠無力」而復「容顏消瘦」了。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從人生
的廣義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
有人是因「萬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卻是因為傷離惜
別這種不足與旁人道的緣由。
從「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躍。詞人
一下子從別前跳到別後,略去話別的纏綿和餞行的傷
感,筆法極為精煉。「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
關》,也則難留。」多麼深情的語言!《陽關》,即《陽
關曲》。離歌唱了千千遍,終是難留,惜別之情,躍
然紙上。「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把雙方別後相思
的感情作了極其精確的概括。武陵人,用劉晨、阮肇
典故,借指心愛之人。秦樓,一稱鳳樓、鳳台。相傳
春秋時有個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
妻之,築鳳台以居,一夕吹簫引鳳,夫婦乘鳳而去。
李清照化此典,既寫她對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也寫趙
明誠對其妝樓的凝望,豐富而又深刻。同時後一個典
故,還暗合調名,照應題意。
下片後半段用頂真格,使各句之間銜接緊湊,而
語言節奏也相應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隨之增強,
使詞中所寫的「離懷別苦」達到了高潮。「惟有樓前
流水」句中的「樓前」,是銜接上句的「秦樓」,「凝
眸處」是緊接上句的「凝眸」。把它們連起來吟誦,
便有一種自然的旋律推動吟誦的速度,而哀音促節便
在不知不覺中搏動人們的心弦。古代寫倚樓懷人的不
乏佳作,卻沒有如李清照寫得這樣痴情的。她心中的
「武陵人」越去越遠了,人影消失在迷濛的霧靄之中,
她一個人被留在「秦樓」,獃獃地倚樓凝望。她那盼
望的心情,無可與語;她那凝望的眼神,無人理解。
唯有樓前流水,映出她終日倚樓的身影,印下她鍾情
凝望的眼神。流水無知無情,怎會記住她終日凝眸的
情態,這真是痴人痴語啊。詞筆至此,主題似已完成
了,而結尾三句又使情思盪漾無邊,留有不盡意味。
凝眸處,怎麼會又添一段新愁呢?自從得知趙明誠出
游的消息,她就產生了「新愁」,此為一段;明誠走
後,洞房空設,佳人獨坐,此又是「新愁」一段。從
今而後,山高路遠,枉自凝眸,其愁將與日俱增,愈
發無從排遣了。
這首詞雖用了兩個典故,但總體上未脫清照「以
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的格調。層層深入地渲染了
離愁別念,以「慵」點染,「瘦」形容,「念」深化,
「痴」烘托,逐步寫出不斷加深的離愁別苦,感人至
深。
『叄』 描寫古代女子吹簫的片段
從腰間抽出碧蕭,輕輕移至唇邊,輕輕的呼氣,便可聽見簫聲傳出,簫聲彷彿從指縫間流出。初聞有些干澀,而後順暢,忽高忽低,宛若千里之外,又似作耳邊輕語,簫聲不斷,微微有些清愁~
『肆』 寫小說,急求描寫琴簫合奏的句子
風習裊裊,盈水展千華,飛檐亭角清鈴響。 猶記當初,你回眸莞爾,一笑傾城百日香。 飛花飄絮,霓裳翩翩舞,幾多情愫心飛揚。 廣袖流雲,琴曲指尖凝,清水芙蕖脫塵囂。 紅塵紫陌,縱尋千網路,回首萬年,情衷伊人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瓏社稷,可笑卻無君王命。 鳳凰台上鳳凰游,負約而去,一夜苦等,從此江南江北,萬里哀哭。 嗟嘆紅顏淚、英雄歿,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歡顏。 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態,也能成就一場驚鴻 秦淮河水涼,石橋墨竹晃,畫眉雨中飛,靜落他窗框。 前生烏衣巷,月潮空城盪,素麵望,北城牆,桂樹已蔓火光。 城門破叫嚷,他身在何方,院外敵軍狂,院內披新妝。 菱花銅鏡涼,眉添黛料香,魂飛散,只盼望,君健在安康。 與彼共醉兮,桃花飛往兮,偷偷弄墨塗畫你睡臉兮, 齊眉低身對笑兮,新婚吹燭相擁兮,如今唱離梅雨聲聲凄。 四季釀麥香,魂化雀鳥翔,飛過秦淮河,尋覓他模樣。 白鬢皺紋濃,手握竹杖長,雀嘶啼,北風荒,只剩眉線連長。 寒夜煙花燙,他又執燈望,石橋陌路人,不見她模樣。 飯淡茶水涼,燈滅催魂亡,畫眉鳥,成一雙,比眉伴天荒。 不忘共醉兮,桃花飛往兮,偷偷弄墨塗畫你睡臉兮, 齊眉低身對笑兮,新婚吹燭相擁兮,如今唱離梅雨聲聲凄。 琴簫繾綣晚雪,天涯此夜一舞間,為君顏,唱斷了錦瑟五十弦。 最後又是誰在獨飲這一盅斷腸? 七弦琴,指上聽,繁華綺,執手看一川芳菲盡。 相思扣,霓裳衣,紙上記,長眉輕斂空夢醒。 繁花燈下只剩一人立,箜篌弦弦抑,此曲難為聽。 小樓風不定,空階滴到明,落紅滿徑恰似綺夢里。 芙蓉渠,雨依稀,繁華盡,此情一片傷心碧。 獨看無數揚花過無影,螢火吹琉璃。 匆匆芳菲盡,手拈蓮花未笑人已迷。 誰付天下杯中影,飲盡一壺了生死契。 馬步踏亂殘陽西,將軍令下烽火急。誰在煮酒梅子青,多少殺意傾城一笑隱。 逐鹿中原問九鼎,六十四卦機關都算盡。 夜深風竹敲秋韻,胡笳羌管喑滅聽搗衣。 雲深夜盡天未明,二十八星先已落前軍。 雲生雲長,雲飛揚,畫骨畫心,畫紅妝。 血染的流光冰封少年舊模樣,昔人一去一迷惘。 破軍陣前,舞千山冷月 ,墨者浮生義為先。 枯守孤城池淺,默待夜盡燭滅。 堪破幻影,今朝劍鳴。 仗劍遠走,一夢紅塵轉頭空。 心隨嬋娟,君可知妾之依戀。 仰首間,驚箭奪,輕紗落出了傾月的容華。 一段紅顏傷,一聲英雄嘆,靜夜如歌,心意動,眉間藏 角樓清寒風雲幻,相思凝成了眸中的幽光。 青羅衫,獨隱紛繁樓閣暗,終日不語亦不解其難。 寒月迷,隻影天下寂寥意,沐蘭幽幽,不循江湖跡。 世間路,向誰依,墨一筆,濃香抵。 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燈火星星,人聲杳杳,歌不盡亂世烽火。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過去,回不了當初。 烏雲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
『伍』 求一部古言小說名字,女主是一個丫鬟,會吹笛子還是會吹簫忘記了。
明月之旅
作者:韓靈月
簡介:
一次意外師妹月菡沉睡不醒,同門的師兄景祥和釋為救師妹踏上了西方之旅,和他們同行的還有父母被追殺的赤子,神秘身份的風瑩以及和赤子同樣大小的花季少女韓靈月。在西方之行中,將會遇到各種奇人異事
『陸』 描寫古代女子吹簫的語句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柒』 誰有古代美男彈琴過吹簫的描寫什麼樂器都行……沒在百度上抄就行……
貌似潘安
眼若明星,面如冠玉,膚若凝脂,顏如敷粉
英氣逼人 玉樹凌風
面如冠玉,唇紅齒白
面如傅粉,玉樹臨風
身高八尺,腰圍也是八尺
美姿顏
衣冠楚楚,相貌堂堂
面如傅粉,面如冠玉,唇紅齒白, 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風流倜儻
玉樹臨風
1,叔夜之為人也,遙遙若高山之獨立. 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
2,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
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3,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 視而有情.
那身穿水墨色衣、頭戴一片氈巾的,生得風流韻致,自然是個才子。
4,用「美男子」來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身高近七尺,偏瘦,穿著一襲綉綠紋的紫長袍,外罩一件亮綢面的乳白色對襟襖背子。袍腳上翻,塞進腰間的白玉腰帶中,腳上穿著白鹿皮靴,方便騎馬。烏黑的頭發在頭頂梳著整齊的發髻,套在一個精緻的白玉發冠之中,從玉冠兩邊垂下淡綠色絲質冠帶,在下額系著一個流花結。
他的皮膚很白,就像絕大部分的南宋文人一樣;但因為皮膚白,俊美的五官看起來便份外鮮明,尤其是雙唇,幾乎像塗了胭脂般紅潤。但他相貌雖然美,卻絲毫沒有女氣;尤其是那雙眼睛,看起來既聰明又驕傲。
5,白衣黑發,衣和發都飄飄逸逸,不扎不束,微微飄拂,襯著懸在半空中的身影,直似神明降世。他的肌膚上隱隱有光澤流動,眼睛裡閃動著一千種琉璃的光芒。容貌如畫,漂亮得根本就不似真人 這種容貌,這種風儀,根本就已經超越了一切人類的美麗。他只是隨便穿件白色的袍子,覺得就算是天使,也絕對不會比他更美。這種超越的男女,超越了世俗的美態,竟是已不能用言詞來形容。
『捌』 古代男子吹簫的句子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玖』 古代的人為什麼喜歡吹簫
我理解你所說的簫為樂器中的簫。並沒有哪方面的歷史文獻說古人就特別喜歡吹簫,只不過是在一些新派武俠小說里經常會出現文武雙全之俠客俠侶一劍一簫走天涯的。這只是傳奇、是演義,再說的實在點就是YY,在這些做品里,樂器首選簫,也是有理由的,應為簫攜帶方便,而且音樂悠美。你想:古時交通不便,你隨身所帶樂器,也就是簫、笛之類更為方便。
如果你指的吹簫是現在人人人意會的另外所指,我想這方面,不見得古人比現在人更喜歡吧。
『拾』 小說里描寫琴音的句子
忽聽得遠處傳來錚錚幾聲,似乎有人彈琴。令狐沖和儀琳對望了一眼,都是大感奇怪:「怎地這荒山野嶺之中有人彈琴?」琴聲不斷傳來,甚是優雅,過得片刻,有幾下柔和的簫聲夾入琴韻之中。七弦琴的琴音和平中正,夾著清幽的洞簫,更是動人,琴韻簫聲似在一問一答,同時漸漸移近。令狐沖湊身過去,在儀琳耳邊低聲道:「這音樂來得古怪,只怕於我們不利,不論有甚麼事,你千萬別出聲。」儀琳點了點頭,只聽琴音漸漸高亢、蕭聲卻慢慢低沉下去,但簫聲低而不斷,有如游絲隨風飄盪,卻連綿不絕,更增回腸盪氣之意。
只見山石後轉出三個人影,其時月亮被一片浮雲遮住了,夜色朦朧,依稀可見三人二高一矮,高的是兩個男子,矮的是個女子。兩個男子緩步走到一塊大岩石旁,坐了下來,一個撫琴,一個吹簫,那女子站在撫琴者的身側。
令狐沖縮身石壁之後,不敢再看,生恐給那三人發見。只聽琴簫悠揚,甚是和諧。令狐沖心道:「瀑布便在旁邊,但流水轟轟,竟然掩不住柔和的琴簫之音,看來撫琴吹簫的二人內功著實不淺。嗯,是了,他們所以到這里吹奏,正是為了這里有瀑布聲響,那麼跟我們是不相乾的。」當下便放寬了心。
忽聽瑤琴中突然發出鏘鏘之音,似有殺伐之意,但簫聲仍是溫雅婉轉。
過了一會,琴聲也轉柔和,兩音忽高忽低,驀地里琴韻簫聲陡變,便如有七八具瑤琴、七八支洞簫同時在奏樂一般。琴簫之聲雖然極盡繁復變幻,每個聲音卻又抑揚頓挫,悅耳動心。令狐沖只聽得血脈賁張,忍不住便要站起身來,又聽了一會,琴簫之聲又是一變,簫聲變了主調,那七弦琴只是玎玎璫璫的伴奏,但簫聲卻愈來愈高。令狐沖心中莫名其妙的感到一陣酸楚,側頭看儀琳時,只見她淚水正涔涔而下。突然間錚的一聲急響,琴音立止,簫聲也即住了。霎時間四下里一片寂靜,唯見明月當空,樹影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