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用於酒品牌名字
㈠ 金庸武俠中出現過哪些山名出現過哪些酒名
女兒紅出現得最多,洪七公的叫化雞 配上黃蓉的 女兒紅
㈡ 求武俠小說中出現的名酒如清溪流泉玄冰碧火酒六果釀之類!
我記得金庸的《笑傲江湖》中,那個姓祖什麼的送給令狐沖的有這么一類、、還有好多酒杯之類的。。
㈢ 金庸小說中的汾酒
仗劍江湖載酒行
——金庸小說中的汾酒﹑竹葉青酒
讀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就如同讀一部中國傳統文化的網路全書,琴棋書畫、算術醫學、周易八卦、諸子百家無不涉獵,對酒文化的描寫也很精彩獨到。書中的俠客們大多嗜酒如命:豪爽仗義的喬峰、桀驁不馴的令狐沖,一日不可無酒、溫文爾雅的段譽,敦厚老實的郭靖也常喝兩杯,就連一心想做和尚的虛竹也曾喝得 「糊塗醉,情長計短」……而在讀過金庸小說全集後,我們發現作者這個地道的南方人卻對產於北方的汾酒、竹葉青酒情有獨鍾,他筆下的俠客們自然就成為汾酒、竹葉青酒的忠實消費者。而且各有各的喝法——
原文:田伯光提起酒壇倒了一碗,道:「你嘗嘗,怎麼樣?」令狐沖舉碗來喝了一大口,大聲贊道:「真好酒也!」將一碗喝乾,大拇指一翹,道:「天下名酒,世所罕見!」田伯光笑道:「我曾聽人說,天下名酒,北為汾酒,南為紹酒。」
——《笑傲江湖》
點評:田伯光這個好色之徒,對女人的眼光一流,對酒的眼光也是一流,與令狐沖這個好酒之徒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原文:只聽得岸上也有人大聲贊到:「好酒,好酒!」令狐沖舉目往聲音來處望去,只見柳樹下有個衣衫襤褸的落魄書生,右手搖著一柄破扇,仰頭用力嗅著從船上飄去的酒香,說道:「果然是好酒!」令狐沖笑道:「這位兄台,你沒品嘗,怎知此酒美惡?」那書生道:「你一聞酒氣,便該知道是藏了六十二年的三鍋頭汾酒,豈有不好之理?」
——《笑傲江湖》
點評:評酒師評酒要通過眼觀、鼻聞、嘴嘗,而祖千秋只是隔著老遠聞一聞酒氣就能准確辨出酒的種類及年份,倘若他不是生在《笑傲江湖》的時代,其實也可選擇做一名評酒師,憑借他靈敏的鼻子,必能在品酒行業中修煉成一代宗師。
原文:內堂里咳嗽聲響,走出一個白發老人來,說道:「客官請坐,喝酒嗎?」說的是北方口音。鄭鏢頭道:「不喝酒,難道還喝茶?先打三斤竹葉青來。老蔡哪裡去了啦?怎麼?這酒店換老闆了嗎?」那老人道:「是,是,宛兒,打三斤竹葉青。」
——《笑傲江湖》
點評:這位鏢頭大哥顯然不懂「一日三杯竹葉青,越喝越年青」的道理,要了三斤居然還有不夠的意思。須知即便美酒也不能牛飲。
原文:店小二聽得張大了口合不攏來,等他說完,道:「這八樣菜價錢可不小哪,單是鴨掌和雞舌羹,就得用幾十隻雞鴨。」少年向郭靖一指道:「這位大爺做東,你道他吃不起嗎?」店小二見郭靖身上一件黑貂甚是珍貴,心想就算你會不出鈔,把這件黑貂皮剝下來抵數也盡夠了,當下答應了,再問:「夠用了嗎?」少年道:「再配十二樣下飯的菜,八樣點心,也就差不多了。」店小二不敢再問菜名,只怕他點出來采辦不到,當下吩咐廚下揀最上等的選配,又問少年:「爺們用甚麼酒?小店有十年陳的三白汾酒,先打兩角好不好?」
——《射鵰英雄傳》
點評:開飯店最忌諱看人下菜,這位小二哥居然看貂皮大衣下菜,沖著一件貂皮大衣就安排了上等飯菜,十年陳的汾酒。殊不知穿貂皮大衣的是一個初入江湖的窮小子,而那個一心想吃白食的卻是名滿江湖的桃花島主的獨生女兒。
原文:那少女坐在甘亭鎮汾安客店的一間小客房裡,桌上放著一把小小酒壺,壺里裝著是天下馳名的汾酒。這甘亭鎮在晉南臨汾縣與洪洞縣之間,正是汾酒的產地。
——《鴛鴦刀》
點評:金庸先生雖然見多識廣、博古通今,卻把汾酒的產地搞錯了,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看來金庸先生還得補補地理課。
原文:侍僕拿酒壺上來,無塵執壺在手,說道:「弟兄們都是粗魯之輩,不能好好服侍皇上,請別見怪。」一面說一面篩酒,酒剛滿杯,無塵忽然變臉,向侍僕怒罵:「皇上要喝最上等的汾酒,怎麼拿這樣子的淡酒來?」舉杯一潑,將酒潑在侍僕的臉上。
——《書劍恩仇錄》
點評:乾隆年間,汾酒已是宮廷貢酒,以至於乾隆皇帝只喝汾酒。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有乾隆年間兩份奏摺:乾隆二年八月初五日《甘肅巡撫德沛為陳燒酒毋庸嚴禁以免國法紛紜事奏摺》中記載:「至通行市賣之酒,俱來自山西,名曰汾酒。因來路甚遙,價亦昂貴。惟饒裕之家,始能沽飲;其蓬戶小民,雖欲飲而力不勝也。」乾隆七年十二月十八日《護理山西巡撫嚴瑞龍為報地方查禁酒麴及得雪情形奏摺》中所記載:「第查晉省燒鍋,惟汾州府屬為最,四遠馳名,所謂汾酒是也。」小說家的杜撰和真實史料對汾酒的描寫竟如此一致,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必然?
結束語:六千年釀酒史,一千五百年成名史,華夏大地上還沒有哪種酒擁有這樣悠久的歷史、這樣延綿不斷的血統,它們被封裝在土陶罐里,陳藏於遙遠的俠客時代中,以俠借酒氣,以酒助俠情,譜寫了一出又一出傳奇的江湖夢。若干年後,我們當記得,這些刀光劍影飛沙走石的江湖夢中,有鮮衣怒馬的俠客,有削金斷玉的利劍,有紅袖添香的美人,也有讓無數俠客們魂牽夢繞的山西汾酒。
作者:汾酒集團 張枝
(來自山西日報2012-6-13 C8)
㈣ 金庸小說裡面都有什麼酒
女兒紅,杜康
㈤ 武俠中的酒
《多情劍客無情劍》李尋歡 陳年竹葉青(古龍)
在《笑傲江湖》第十四回「論杯」中,祖千秋對令狐沖說道:「夏禹時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
飲酒民俗在很多作者的書中都可以看到。在漢族的婚禮上,酒是不可或缺的;而婚宴、鬧洞房時,酒更是必不可少。《書劍恩仇錄》中,武諸葛徐天宏和周綺成親,三嫂駱冰為了和紅花會的幾個頭目打賭要偷新郎新娘的衣服,便在婚宴上猛灌徐天宏的酒,而徐天宏雖然猜到駱冰要整他,「但婚禮上新郎喝酒是免不了的」。
梁羽生在<<大唐游俠傳>>中便設計了這么一個情節: 李白在長安城中的酒樓痛飲,唐玄宗派使者請他去宮中作詩,而李白醉酒未醒,使者一直等到李白稍加清醒,便將他請入宮中,不一會傳出李白連作十幾首詩、被玄宗封為學士的消息.
而回族、蒙古族自古就有用奶酒招待尊貴客人的風俗。《書劍恩仇錄》中,回族的偎郎大會上,回人用來招待陳家洛的便是馬奶酒和烤羊肉等物.
女兒紅.燒刀子.竹葉青.狀元紅.汾酒.水酒 蒙汗酒
說到武俠文化,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刀光劍影、飛檐走壁。誠然,「武功」是武俠文化的基本構築材料,登峰造極的武功更是武俠文化吸引讀者的主要原因。然而,一部好的武俠作品則絕不會只停留在對武功敘述的層面上,它應該包含得更多、更廣,比如「情」、「義」、「理」等,才應該是武俠文化的精髓和精神,而酒文化則是武俠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縱覽古今各大「武林世家」的作品,無論是《水滸傳》、《三俠五義》、《江湖群俠轉》還是《射鵰英雄傳》、《楚留香傳奇》、《四大名捕》,沒有一部沒涉及到一個「酒」字的。
㈥ 金庸筆下有多少種酒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和中國人的個性、思想、情感、行為等方面都有廣泛的影響。酒可以交友,酒可以消愁,酒可以解憂,在快意恩仇的江湖怎麼會少了酒呢?
金庸筆下酒客主要有喬峰、段譽、令狐沖、祖千秋等。喬峰、段譽是《天龍八部》里的主要人物,令狐沖和祖千秋出自《笑傲江湖》,令狐沖是該書中的主角,而祖千秋則是該書的一小角色,但其對中國酒文化研究之精,品酒道行之深卻世間罕有。「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喬峰酒量天下第一,當年於大遼酒宴之上,連飲三百餘杯,面不改色,正應詩仙名句:「會須一飲三百杯」。酒仙風范,冠碩古今。段譽則本無酒量,只是身懷六脈絕技,能將美酒原數送出,而達千杯不醉。縱與喬峰對飲,亦立不敗之地。而令狐沖每飲必醉,酒量令人懷疑。但卻愛酒如命,竟能為酒而與乞丐相爭,鼻涕與美酒同飲而不稍嫌。「五寶花蜜酒」這等毒物也照飲不誤,如此痴癖,人所難及。後得名師指點,品酒之技,已臻國手。祖千秋實為難得之酒痴,可稱酒中知音。
特別是《笑傲江湖》中「論杯」這一段,把品酒之道描寫得淋漓盡致。祖千秋的出現雖是一個衣衫襤褸的落魄書生打扮,但卻是酒國前輩,品味高深。僅在岸上就能聞出行船中之酒優劣,不需品嘗,聞之酒氣,便能道出這是藏了六十二年的三鍋頭汾酒。並論之,飲酒須得講究酒具,喝甚麼酒,便用甚麼酒杯。喝汾酒當用玉杯,唐人有詩雲:『玉碗盛來琥珀光。』可見玉碗玉杯,能增酒色。」關外白酒,酒味極好,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氣,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飲,那就醇美無比,須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至於飲葡萄酒,要用夜光杯。古人詩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艷紅之色,我輩須眉男兒飲之,未免豪氣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後,酒色便與鮮血一般無異,飲酒有如飲血。岳武穆詞雲:『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豈不壯哉!」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時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飲高粱酒,須用青銅酒爵,始有古意。至於米酒,上佳米酒,其味雖美,失之於甘,略稍淡薄,當用大斗飲之,方顯氣概。百草美酒,乃採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氣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飲先醉。飲百草酒須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以飲百草酒則大增芳香之氣。紹興狀元紅須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強可用,但已有衰敗氣象,至於元瓷,則不免粗俗了。飲這壇梨花酒當用翡翠杯。白樂天杭州春望詩雲:『紅袖織綾誇柿葉,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酒家賣這梨花酒,掛的是滴翠也似的青旗,映得那梨花酒分外精神,飲梨花酒,自然也當是翡翠杯了。飲玉露酒,當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細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飲,方可見其佳處。
㈦ 金庸小說中的酒家的名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1
㈧ 金庸小說中的酒家的名字
嘉興煙雨樓,醉仙樓射鵰里有。天龍八部有松鶴樓。其他的像得月樓,悅來客棧,天香樓,麗春院,怡紅院……這些都有酒喝,都算吧。雖說什麼酒店,客棧,妓院,但都有喝酒,吃飯,留宿功能的。
㈨ 金庸最愛哪種酒
金庸,是華人世界擁有讀者最多的一位作家。在他的武俠小說里,英雄豪傑們都愛喝酒。但不知可有人注意過,金庸小說中提到最多的酒,是汾酒和竹葉青酒。如《笑傲江湖》中:內堂里咳嗽聲響,走出一個白發老人來,說道:「客官請坐,喝酒嗎?」說的是北方口音。鄭鏢頭道:「不喝酒,難道還喝茶?先打三斤竹葉青來。老蔡哪裡去了啦?怎麼?這酒店換老闆了嗎?」那老人道:「是,是,宛兒,打三斤竹葉青。」
像這樣提到竹葉青的橋段,在金庸小說中還可以找到很多。有人不禁疑心:為什麼會是竹葉青?原來,竹葉青是金庸最鍾愛的一種酒,他曾為之賦詩一首:「好酒當歌竹葉青,河汾玉翠釀晶瑩,一壺好酒走天下,何處江山不醉情。」據此,有學者評論當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中的「三劍客」說:「古龍像葡萄酒,芳香甘冽;梁羽生是龍井,清麗典雅;金庸是竹葉青,溫厚潤澤,後勁綿長。」
在唐代,女皇武則天曾對竹葉青酒備加推崇,稱贊它:「酒中浮竹葉,杯中寫芙蓉。」初唐詩人王績也對竹葉青酒贊頌有嘉:「竹葉連糟翠,葡萄帶曲紅。」到了宋代,竹葉青的配方中已有了中葯的成分。明朝大醫學家、葯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谷部》中也明確記載「竹葉酒治諸風熱病,清心暢意。」意思是說,竹葉青口感清新,可以治療各種傷風熱病,令人心情舒暢。
清代時,竹葉青經過著名學者傅山的精心改良,才具有了今天的獨特品質。傅山青年時代就嗜酒,自號 「孽禪」。他在霜紅龕讀書時,曾作《紅葉樓》七言絕句一首,其中一句就是:「傅山徹夜醉霜紅。」明亡以後,由於國仇家恨難以釋懷,傅山飲酒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明亡後的第一個除夕夜,傅山痛苦地寫道:「無情今夜貪除酒,有約明朝不拜年。」在長期的流離生活中,傅山除了書籍與筆墨之外,唯一不能離的就是酒了。當然,傅山與普通好酒的人不同,他除了對酒有種天然的喜好外,還把酒作為發泄憤懣和交流思想的媒介。他和他的同道認為,酒是「真淳之液」,酒後能吐真言。
在傅山十多年的流離生活中,汾陽是他寄居和活動較多的地方之一。而汾陽正是汾酒和竹葉青的誕生地,因此,便有了傅山與竹葉青的一世情緣。
據記載,傅山經常往來於汾陽,他行醫道,品美酒,並從保健和養生的目的出發,對竹葉青的配方進行了研究,還與許多酒工成為好朋友。一日,傅山看酒工浸泡葯材釀造竹葉青酒,有深厚中醫學基礎和豐富經驗的他,便教酒工如何浸泡,如何搭配中葯材才能發揮更好的療效。酒工們按他說的方法一試,果然釀出的酒不僅味道芳醇,金黃透亮,養生保健功效也顯著提高。傅山將竹葉青的配製用葯由過去的四五種改為十二種,保留了竹葉的成分,使竹葉青具有多種保健養生功效,成了今天名重天下的佳釀。竹葉青酒從此定型,直到現在,傅山的這個配方仍然是汾酒集團的最高機密。
竹葉青酒配製成功後,傅山揮毫寫下了「得造花香」四個大字。杏花村人將這四個字刻在石碑上,至今該刻石仍保存在汾酒集團公司的杏花園中。
㈩ 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祖千秋的八酒八器汾酒是用的什麼杯
夜光杯。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祖千秋的八酒八器大斗裝的是汾酒,夜光杯裝的是葡萄酒,古瓷杯裝的是狀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