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像武俠小說
① 水滸傳和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可比性嗎
看金庸武俠小說,你不用考慮明教峨眉派華山派哪兒來的,怎樣詳細運轉的,誰誰怎樣當上的掌門教主堂主護法長老,當然也會提及,但不會寫得很分明,除了主人公,由於這是貫穿一部書的主線,缺了就沒法成書了。
所以《水滸傳》是一本巨大的理想主義經典文學著作,金庸武俠只能是巨大的爽文,或者好聽點,巨大的浪漫主義淺顯文學著作。
② 請問,《水滸傳》是不是武俠小說謝謝!
「武俠」是個日本外來詞,在上世紀1905年大致是由 梁啟超先生引入,也是在中國的文獻第一次出現 「武俠」這個名詞。他在東京創辦的《新小說》中撰文說「水滸」:「遺武俠之模範……」從這句話上,可以看出梁啟超先生也認為《水滸》是武俠的模範、範本。所以對《水滸傳》是諸如市井小說、匪盜小說等提法不甚妥當的。
從這個名詞的引入,到民國時期武俠創作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港台產生金古梁溫黃等多位宗師級人物,以及我們現在所形成的一個「大陸新武俠」群體。如果武俠小說追溯其源頭,《史記》的游俠列傳、以及唐宋傳奇、明清公案都可以納入這個范疇考量,而《水滸傳》則是最為典型和重要的衡量標准。我們認為《水滸》為武俠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向,在《水滸》之前,劍仙游俠都只刻畫了俠客的個體形象,《水滸》則第一次產生了英雄的群像。英雄們匯集一堂,成就了「江湖」這個概念,而「江湖」與「俠客」本身則是武俠世界的兩大支柱。
我們認為它其實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要說清這個問題,首先應對武俠這個概念界定。所謂「武」,它表現為一種技藝,而其本質代表了一種血性、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謂俠,它表現為代表正義的個人,其實質則是俠義精神,代表了正義、勇氣、消除不平的願望和朋友之間的忠誠友愛等。
如此,再來看《水滸》就不難理解它的文本實質了。他提供群像,建立江湖,描寫技擊,弘揚俠義。梁啟超先生所言模範,的非虛言。
《水滸傳》不僅僅提供了江湖的概念,還為武俠的創新作出了多種貢獻。第一就是它中華武功平民化和美學化,在此之前產生的許多志怪小說,多數是把人神化,《水滸傳》中除去公孫聖作法和神行太保有些神怪外,其它人物基本上建立在真實可信的平民身上。這為後來新武俠描寫百變出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就是它比較完整地揭示了武俠人物的命運和結局,這個崇尚武力的暴力集團,每個人在上樑山之前,都是個性鮮明,是一條條翻江倒海的「龍」;一進入梁山之後,排了座次,便成為一條條的「蟲」。他們在江湖中歷練,因為各人性格的差異,選擇的不同,最終迎來了自己的結局。這種對人物命運的描寫,將史傳記人的方式擴大到武俠文學之中,使仙俠小說的片段描寫上升為命運描寫。
第三是它揭示了武俠小說興起的時代,結合水滸成書的時代元朝末年,我們可以知道,武俠小說多是興起於國家強盛或者亂世之中,比如唐傳奇的產生和民國時期武俠文學五大家。
從《水滸傳》給後世武俠文學創作帶來的影響,我們如果只談它的負面影響,就會使我們的看法更趨明了。《水滸傳》一是太講義氣,為了友情,可以置一切於不顧;二是明顯為男性小說,太不尊重女性。由於這些缺點,後世的作者如古龍、金庸武俠小說中就產生不了女英雄,梁羽生雖然努力改善女性形象,如《雲海玉弓緣》的厲勝男、《白發魔女傳》的練霓裳,但都不盡如人意,無法寫出如《紅樓夢》等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有血有肉。
武俠小說中,大多數時候以暴力解決問題,這個既是《水滸》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金庸、古龍等人的解決方法。在這種負面的傳承中,「武」所代表的技擊和方法被弱化,暴力的一面被強調。此種情況一直到大陸新武俠發軔,新的思潮融入,才改變了這一局面。在小椴的《杯雪》在中,「弧劍」代表了一種解決和抗爭的方法。而《昆侖》中,武功的最高形式是一種和諧,在文中被稱為「諧之道」。
在談及武俠小說的負面影響上,水滸表現的更為突出的是對小人物的不尊重。李逵、武松兄弟間固然講義氣,但他們動輒殺人,大斧一揮,人頭一堆。這種習慣甚至連金庸都沒有避免,楊過抓小兵去做郭靖的替身,小人物的命運在這里是不被關注和重視的。大陸新武俠的代表人物之一楊叛就對此提出質疑,楊過的大俠形象光輝無比,誰來理會那個枉死的小兵?所以他寫出了《小兵物語》。
綜上所言,《水滸》為江湖世界提供了模型,對此文學樣式創作產生了影響,以它的特色帶動了一批同類型的小說的創作。這類文學創作在後世被我們稱為「武俠」,誰能否則在這個文學傳統中起到如此重要作用的文本不是武俠?誰能將具有如此鮮明武俠風格的文本不當成武俠呢?
下面我要所一點離題的話,日本人說,他們不怕我們中國造飛彈、造潛艇,就怕我們製造標准。所謂純文學,它的標準是諾貝爾文學獎,而武俠文學,他是我們這個民族特有的,如果有一天走向世界,那就好像武術一樣,必定由我們制定標准。
③ 水滸傳是武俠小說嗎
算,水滸傳就是武俠小說的鼻祖。經過歷史考證,江湖這個概念,就是從宋代開始才有的。大量有本事的,會武功的人,沒機會參軍從武,只有流落民間,就好比以前的墨家人一樣,這就成了江湖俠客的前身
④ 《水滸傳》屬不屬於武俠小說
重新界定《水滸傳》
「武俠」是個日本外來詞,在上世紀1905年大致是由梁啟超先生引入,也是在中國的文獻第一次出現 「武俠」這個名詞。他在東京創辦的《新小說》中撰文說「水滸」:「遺武俠之模範……」從這句話上,可以看出梁啟超先生也認為《水滸》是武俠的模範、範本。所以對《水滸傳》是諸如市井小說、匪盜小說等提法不甚妥當的。
從這個名詞的引入,到民國時期武俠創作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港台產生金古梁溫黃等多位宗師級人物,以及我們現在所形成的一個「大陸新武俠」群體。如果武俠小說追溯其源頭,《史記》的游俠列傳、以及唐宋傳奇、明清公案都可以納入這個范疇考量,而《水滸傳》則是最為典型和重要的衡量標准。我們認為《水滸》為武俠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向,在《水滸》之前,劍仙游俠都只刻畫了俠客的個體形象,《水滸》則第一次產生了英雄的群像。英雄們匯集一堂,成就了「江湖」這個概念,而「江湖」與「俠客」本身則是武俠世界的兩大支柱。
我們認為它其實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要說清這個問題,首先應對武俠這個概念界定。所謂「武」,它表現為一種技藝,而其本質代表了一種血性、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謂俠,它表現為代表正義的個人,其實質則是俠義精神,代表了正義、勇氣、消除不平的願望和朋友之間的忠誠友愛等。
如此,再來看《水滸》就不難理解它的文本實質了。他提供群像,建立江湖,描寫技擊,弘揚俠義。梁啟超先生所言模範,的非虛言。
《水滸傳》不僅僅提供了江湖的概念,還為武俠的創新作出了多種貢獻。第一就是它中華武功平民化和美學化,在此之前產生的許多志怪小說,多數是把人神化,《水滸傳》中除去公孫聖作法和神行太保有些神怪外,其它人物基本上建立在真實可信的平民身上。這為後來新武俠描寫百變出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就是它比較完整地揭示了武俠人物的命運和結局,這個崇尚武力的暴力集團,每個人在上樑山之前,都是個性鮮明,是一條條翻江倒海的「龍」;一進入梁山之後,排了座次,便成為一條條的「蟲」。他們在江湖中歷練,因為各人性格的差異,選擇的不同,最終迎來了自己的結局。這種對人物命運的描寫,將史傳記人的方式擴大到武俠文學之中,使仙俠小說的片段描寫上升為命運描寫。
第三是它揭示了武俠小說興起的時代,結合水滸成書的時代元朝末年,我們可以知道,武俠小說多是興起於國家強盛或者亂世之中,比如唐傳奇的產生和民國時期武俠文學五大家。
從《水滸傳》給後世武俠文學創作帶來的影響,我們如果只談它的負面影響,就會使我們的看法更趨明了。《水滸傳》一是太講義氣,為了友情,可以置一切於不顧;二是明顯為男性小說,太不尊重女性。由於這些缺點,後世的作者如古龍、金庸武俠小說中就產生不了女英雄,梁羽生雖然努力改善女性形象,如《雲海玉弓緣》的厲勝男、《白發魔女傳》的練霓裳,但都不盡如人意,無法寫出如《紅樓夢》等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有血有肉。
武俠小說中,大多數時候以暴力解決問題,這個既是《水滸》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金庸、古龍等人的解決方法。在這種負面的傳承中,「武」所代表的技擊和方法被弱化,暴力的一面被強調。此種情況一直到大陸新武俠發軔,新的思潮融入,才改變了這一局面。在小椴的《杯雪》在中,「弧劍」代表了一種解決和抗爭的方法。而《昆侖》中,武功的最高形式是一種和諧,在文中被稱為「諧之道」。
在談及武俠小說的負面影響上,水滸表現的更為突出的是對小人物的不尊重。李逵、武松兄弟間固然講義氣,但他們動輒殺人,大斧一揮,人頭一堆。這種習慣甚至連金庸都沒有避免,楊過抓小兵去做郭靖的替身,小人物的命運在這里是不被關注和重視的。大陸新武俠的代表人物之一楊叛就對此提出質疑,楊過的大俠形象光輝無比,誰來理會那個枉死的小兵?所以他寫出了《小兵物語》。
綜上所言,《水滸》為江湖世界提供了模型,對此文學樣式創作產生了影響,以它的特色帶動了一批同類型的小說的創作。這類文學創作在後世被我們稱為「武俠」,誰能否則在這個文學傳統中起到如此重要作用的文本不是武俠?誰能將具有如此鮮明武俠風格的文本不當成武俠呢?
下面我要所一點離題的話,日本人說,他們不怕我們中國造飛彈、造潛艇,就怕我們製造標准。所謂純文學,它的標準是諾貝爾文學獎,而武俠文學,他是我們這個民族特有的,如果有一天走向世界,那就好像武術一樣,必定由我們制定標准。
⑤ 《水滸傳》是武俠小說嗎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是古代英雄好漢傳奇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家喻戶曉!
武俠小說,專指以武行俠為主的題材小說。有較完整的故事,有最起碼的情節,有一個確定的主題和有一定的思想內涵。
所以《水滸傳》不是武俠小說。
⑥ 《水滸傳》是歷史小說還是武俠小說
《水滸傳》是歷史小說。
既然是小說,就允許虛構。但是它基本是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描寫的各種社會現象,人物、風俗、社會風氣等等各種描寫,都沒有脫離當時的歷史環境,這樣的小說是歷史小說。因此它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
而武俠小說,除了有大概的朝代做背景,對當時的歷史環境描寫可以脫離實際,俗話講有那麼點意思就行。
⑦ 《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屬於武俠小說嗎
按現在的小說分類來說《西遊記》算幻想神話小說;《三國演義》是軍事策略小說;《水滸傳》可稱為武俠傳記小說。因《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都是以歷史題材為背景,沒有妖魔鬼怪之談,也可以統稱為古典記事小說。不過不管是哪本小說,均不具有文化參考價值。只是這些古典名著太過引人入勝,所以才被評為四大名著之一。三、《水滸傳》類型
按武俠小說來說,應是主人翁豪情壯志,一路通過各種奇遇武功大進,後通過各種事件成為天下英雄。而《水滸傳》中眾多好漢都是細細描寫其過往,不是單一人物。共同聚義梁山,發展壯大之後得到朝廷招安,南征北戰。而《水滸傳》中大量篇幅描寫的也是人物形象。所以稱為人物記事型小說。這三本古典名著均是我國古代著名小說。無論取材還是作者文筆,都是後世作家的前行明燈。
⑧ 水滸傳算是一部武俠小說嗎
算,水滸傳就是武俠小說的鼻祖。經過歷史考證,江湖這個概念,就是從宋代開始才有的。大量有本事的,會武功的人,沒機會參軍從武,只有流落民間,就好比以前的墨家人一樣,這就成了江湖俠客的前身。這估計是和宋朝重文輕武有關系。唐朝好像還沒江湖,那時候有武藝的都去考武舉人去了。
但是那時候估計對什麼武功秘籍什麼的,沒概念,什麼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就不要想了。像武松那樣,會幾下醉拳的,那就是武林高手了。
⑨ 《水滸傳》和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哪些異曲同工之妙
水滸傳和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比起來的話確實不通電還是蠻多的,但是共同點我認為只有以下這么一個吧。
水滸傳和金庸小說都是些武俠類的,都是在以歷史背景為前提下開始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家族與家族之間的矛盾,幫派與幫派之間的矛盾。
還有就是人物形象,在一定成度上有了相似之處,俠客們的伸張正義,看不慣欺負人的,都是本著一顆善良的心去行俠仗義的。
再回過頭來看金庸小說,咦?殺了人了啊!這衙門哪去了?為啥都沒有管,也沒人去報告衙門呢?
畢竟在水滸傳裡面,林沖算是個硬漢了吧,但是他見了衙門的官員照樣還不得低頭,慫慫的。所以感覺水滸傳裡面摻雜的更多的是限制的一些,而金庸小說卻沒有這些邊界。
⑩ 《水滸傳》算不算「武俠小說」
不算,水滸傳前幾十回有點像武俠小說,後面大部分又成了袍帶書,只能說水滸傳是武俠小說萌芽,但它不是武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