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傳奇武俠小說
A. 被金庸先生譽為為現代的武俠小說開了許多道路的唐傳奇小說是
杜庭光的唐傳奇小說《虯髯客傳》。收錄於《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三。該小說成功刻畫了李靖、紅拂、虯髯客這三個人的形象,後世因稱他們三人為「風塵三俠」。
B. 唐代傳奇小說中,豪俠題材最傑出的代表作是《虯髯客傳》。
對。
證據如下:
晚唐是唐傳奇的衰落事情。雖然作品數量不少,並出現了專集,如牛僧孺的《玄怪錄》、皇甫枚的《三水小牘》、裴鉶的《傳奇》等,但內容較為單薄,藝術上也較為粗俗。唯有豪俠題材的作品成就較高,如傳為杜光庭的《虯髯客傳》就是最著名的作品。
唐代初期及中期的傳奇小說,以神怪及愛情的題材為主,作品甚多,成就極大,其最著者有《古鏡記》、《枕中記》、《南柯太守傳》、《霍小玉傳》等篇。後期的傳奇小說,則以表現豪士俠客的內容最為出色,其中最突出的當推《虯髯客傳》、《紅線傳》、《聶隱娘》、《昆侖奴》等篇。
豪俠故事的大量出現,與唐代中葉以後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有關。當時各地藩鎮勢大,互相仇視,彼此各蓄刺客以牽制和威攝對方。刺客成了爭權奪利的工具,因此社會上盛行游俠之風。而神仙方術的盛行,又賦予這些俠客以超現實的神秘主義色彩。人們在動湯的社會中對現實不滿,又找不到出路,便寄希望於那些鋤強扶弱、伸張正義的俠客身上。不畏強暴、本領非凡的俠客,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在這種情況下,反映豪士俠客的傳奇故事,便得以大量產生。
杜光庭的《虯髯客傳》是這類武俠傳奇中的一篇重要作品。作品寫隋朝末年天下將亂,群雄競起,俠士虯髯客見李世民神清氣朗,顧盼生輝,大為折服,便不與他爭奪天下,跑到海外去開辟了另一個王國。文中的三個主要人物虯髯客、紅拂、李靖,個性鮮明,俠義豪爽,被後世稱為「風塵三俠」。
此篇故事雖沒用寫武俠打鬥,但全篇俠氣縱橫,寫得虎虎有生氣,為現代武俠小說開了許多道路。正如新派武俠小說大家金庸所說,這篇故事,「有歷史的背景而有不完全依照歷史;有男女青年的戀愛:男的是豪傑,而女的是美人;有深夜的化裝逃亡;有權相的追捕;有小客棧的借宿和奇遇;有意氣相投的一見如故;有尋仇十年而終食其心肝的虯髯漢子,有神秘而見識高超的道人;有酒樓上的約會和坊曲小宅中的秘謀大事;有大量財物和慷慨的贈送;有神氣清朗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驢子、馬匹、匕首和人頭;有弈棋和盛宴;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的大戰等等,所有這些內容,在現代武俠小說都是可以時時見到的。」金庸稱《虯髯客傳》是中國武俠小說的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C. 唐傳奇一書介紹
唐傳奇
傳奇本是傳述奇聞異事的意思,唐傳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說。它遠繼神話傳說和史傳文學,近承魏晉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說,發展成為一種以史傳筆法寫奇聞異事的小說體式。唐傳奇內容更加豐富,題材更為廣泛,藝術上也更成熟。唐傳奇「始有意為小說」,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創作階段。
2.唐傳奇繁榮的原因
唐代經濟繁榮,特別是城市經濟迅速發展,使市民的文化生活豐富,各種民間藝術得以發展,為傳奇小說創作奠定了社會的基礎。唐代各種文學形式的繁榮,並相互借鑒,相互融合,互相促進,也為唐傳奇在題材內容和寫作技巧上提供了營養。唐代科舉考試中的「溫卷」之風,也推動了傳奇的發展。魏晉南北朝以來志怪及志人小說的創作則是唐傳奇產生的文學淵源。
3.唐傳奇的發展大體可分三個階段
初、盛唐是唐傳奇的發軔時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傳奇的過渡。作品數量不多,現存有王度的《古鏡記》、無名氏的《補江總白猿傳》、張鷟的《遊仙窟》,內容近於志怪,藝術上也不夠成熟。
中唐是唐傳奇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不僅作家和作品數量最多,而且頗有名家名作涌現。如陳玄佑的《離魂記》、沈既濟的《任氏傳》、李朝威的《柳毅傳》、元稹的《鶯鶯傳》、白行簡的《李娃傳》、蔣防的《霍小玉傳》、陳鴻的《長恨歌傳》等。內容題材涉及到愛情、歷史、政治、豪俠、志怪、神仙等,但大多作品體現了較強的現實精神,創作方法與藝術技巧更加成熟。
晚唐是唐傳奇的衰落事情。雖然作品數量不少,並出現了專集,如牛僧孺的《玄怪錄》、皇甫枚的《三水小牘》、裴鉶的《傳奇》等,但內容較為單薄,藝術上也較為粗俗。唯有豪俠題材的作品成就較高,如傳為杜光庭的《虯髯客傳》就是最著名的作品。
唐傳奇的思想與藝術成就
一、唐傳奇的思想內容唐傳奇題材廣泛,大多取材於現實生活。
其中數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寫婚姻愛情題材的作品,如《柳毅傳》、《鶯鶯傳》、《李娃傳》、《霍小玉傳》等。
這類作品表現了對婚姻愛情生活自由的嚮往和追求,抨擊了封建禮教、婚姻制度和門第等級觀念。其次有諷刺批評社會的一些現象的作品,如《枕中記》、《南柯太守傳》等,體現了一定的現實批判精神。還有政治歷史題材的作品,如《高力士外傳》、《長恨歌傳》、《東城父老傳》等,往往借歷史表達思想情感。此外,描寫義俠刺客的題材的作品也不少,如《聶隱娘》、《紅線》、《昆侖奴》、《虯髯客傳》、《謝小娥傳》等,反映了反抗強暴和俠義的思想精神。另外還有一些描寫神仙鬼怪的作品,如《古鏡記》、《補江總白猿記》等。
二、唐傳奇的藝術成就唐傳奇的創作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
首先,唐傳奇在小說發展史上擺脫了六朝小說粗陳梗概的寫法,對生活的描寫和人物的刻畫走向了細致化的藝術境地,注重生活細節的描寫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現,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並且開始注意小說的審美價值和娛樂功能。
其次,唐傳奇是「有意為小說」,因此在創作手法上較六朝志人的偏重寫實增強了虛構性,較六朝志怪的偏重記述傳聞增加了再創作性,作家真正開始自覺地進行藝術想像和藝術創造,而且在藝術構思、情節結構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此外,唐傳奇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以及語言、詞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採用散體古文,適當吸取了民間口語,也常插入詩詞,提高了小說的表現力。唐傳奇的地位和影響
唐傳奇作為文學史上開始進入成熟階段的短篇小說,難免還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史傳為傳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營養,但同時傳奇也就往往採用史傳的簡潔筆法,而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細致的描述,有時更用歸納的方法寫人物,這對小說而言,其實是不合適的。又譬如《雲麓漫鈔》說士子欲以傳奇顯"史才、詩筆、議論」,確實唐傳奇作品中普遍存在議論成分,有的還夾有眾多詩篇,這也造成小說文體的不純。
但盡管如此,唐傳奇畢竟展開了一片嶄新的藝術天地。通過虛構的故事和虛構的人物,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學樣式,能夠更自由更方便更具體地反映人們的生存狀態和生活理想,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學史上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傳奇這種文言小說樣式在宋代一度衰落,到元、明又出現了不少優秀的、較唐傳奇在各方面都有所發展的創作,並被改寫為白話小說。事實上,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在藝術上的成熟,與傳奇體有很大關系。
由於唐傳奇的興起本身與民間文學有一定關系,在其發展過程中又不斷吸收民間的素材,這使得文人創作同大眾的愛好有所接近,這對於文學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在眾多的傳奇作品中,我們看到追求自由的愛情成為中心主題,而妓女、婢妾這類低賤的社會成員成為作品歌頌的物件,這裡面就反映著大眾的心理。所以它為後世面向市井民眾的文藝所吸收。
最顯著的是在元明戲曲中,大量移植唐傳奇的人物故事進行創作,諸如王實甫《西廂記》源於《鶯鶯傳》,鄭德輝《倩女離魂》取材於《離魂記》,石君寶《李亞仙詩酒麴江池》取材於《李娃傳》,湯顯祖《紫荊記》取材於《霍小玉傳》等等,不下於數十種。可以說,唐傳奇為中國古代一大批優秀的戲曲提供了基本素材。
唐傳奇也形成了獨特的散文體式。較之六朝駢文,它是自由的文體;較之唐代"古文」,它又多一些駢麗成分和華美的辭藻。這些特點從小說的要求來看未免過於於文章化,但對後代散文卻不無有益的影響。唐傳奇的興起
以"傳奇」為小說作品之名,當始於元稹,他的名作《鶯鶯傳》,原名"傳奇」,今名是宋人將此篇收入《太平廣記》時改題。後來裴鉶所著小說集,也叫《傳奇》。但這時"傳奇」只是用為單篇作品或單部書的題目。大概是受了元稹《傳奇》即《鶯鶯傳》的影響,宋代說話及諸宮調等曲藝中,把寫人世愛情的題材稱為"傳奇」,這是故事題材分類的名稱。
至於把"傳奇」明確地用為唐人文言小說的專稱,現存資料中最早見於元末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稗官廢而傳奇作,傳奇作而戲曲繼。」以後就這樣沿用下來。順帶說明,"傳奇」一名,應用的范圍很廣,不但後代說話、講唱中有"傳奇」一類,南戲在明以後也叫"傳奇」。
唐傳奇源於六朝志怪,但兩者又有根本的區別。盡管六朝志怪並不完全是為宣揚神道而作,它也有娛樂的目的,但總體來說,受神道意識的影響畢竟很深,作為文學創作的意識反而不明確;其中(特別是後期)雖然也有一些情節較為曲折的作品,但基本上還是粗陳梗概而缺乏深入細致的描繪。
到了唐傳奇,情況才有根本的改變。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說:"凡變異之談,盛於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設幻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他已經注意到兩者之間寫作態度的不同。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更明確地指出,傳奇與志怪相比,"其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正因如此,在唐傳奇中出現了較六朝志怪更為宏大的篇制,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小說結構,其情節更為復雜,內容更偏於反映人情世態,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心理的刻劃,也有了顯著的提高。由此,唐傳奇宣告中國古典小說開始進入成熟階段。
唐傳奇的興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同時,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也受到除六朝志怪以外許多因素的影響。
在六朝存在"文」、"筆」之分,而志怪雖然在今日看來荒誕無稽,當時人卻是當作實有之事來記載的,它作為史部的旁支,屬於"紀事直達」的"筆」而不屬"沉思翰藻」的"文」,所以其文字風格偏向於簡潔質朴。到唐代,文、筆區分的意識已經淡化,因而文人在寫作野史及傳聞雜錄一類東西時,也往往馳騁文采。劉知幾批評當時之史,"其立言也,或虛加煉飾,輕事雕彩;或體兼賦頌,詞類俳優。」(《史通·敍事》)這對於嚴格的歷史著作當然不妥,但各種傳聞雜錄,本來就不是嚴格的歷史著作,它經過有意識的"虛飾雕彩」,反而更向文學靠攏了。
唐代城市繁榮、商業經濟發達,因而產生了多種面向市井民眾的俗文學形式,如說話、變文等,都是以虛構故事來吸引聽眾的。它們不僅受到普通民眾的歡迎,也引起文人士大夫的興趣。如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他弟弟生日時請來的"雜戲」表演中,就有"市人小說」即民間說話。又元稿《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在「光陰聽話移」一句下自注雲:「嘗於新昌宅說《一枝花話》,自寅至巳,猶未畢詞。」
這條注有些含糊,應該是指元稹與白居易二人一起聽藝人說話吧。這一類新興的俗文學,必然會給文人創作帶來刺激,並提供新鮮的素材,而唐代貴族文化意識逐漸衰退,盡管士大夫中輕視小說的態度沒有完全改變,但許多文人已經把注意力投入到這種比詩文辭賦更富有趣味性的創作中來了。
唐傳奇最興盛的時期是在中唐,這裡面也有社會心理的因素。唐代總體上說來,是富有浪漫精神的時代,這種浪漫精神曾經以充滿激情、充滿自信和進取意識的特點出現在初盛唐的詩歌中。而到了中唐,文人士大夫對社會對人生都不再那麼抱有期望,他們的心靈需要在現實以外的世界中求寄託。而小說正是提供了一種虛構的世界,可以讓人們在其中幻想人生、解釋人生,表達對於人生的種種願望。
另外,據宋趙彥衛《雲麓漫鈔》說,傳奇還常常被唐代舉子用作「行卷」(「溫卷」)—考試前投獻給有關官員,顯示自己在「史才、詩筆、議論」等多方面的才能。
在從志怪到傳奇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史傳文學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以前我們就說到:中國古代的歷史著作,主體雖非虛構,但作者為了追求鮮明生動的效果,往往有意無意地在細節描寫中採用虛構手段。以《史記》為代表的歷史人物傳記,在敍述故事和刻畫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早已為後人提供了良好的榜樣。唐傳奇的重要作家中,有不少人是歷史學家,他們很容易繼承這一傳統,而更自由地運用於小說創作。唐傳奇中凡以寫人物為主的,幾乎一概題為「○○傳」,這也是來自史傳的明顯痕跡。
還有故事化的辭賦也值得注意。辭賦最早就是在虛構的框架中展開輔陳描述的,即劉知幾所謂「偽立客主,假相酬答。」(《史通》外篇《雜說》)到東漢,有些辭賦的基本內容也採用虛構的故事,如杜篤《首陽山賦》,寫自己在首陽山同伯夷、叔齊的鬼魂相遇,而後來蔡邕《青衣賦》、曹植《洛神賦》等,故事更加曲折、完整。在民間,俗賦的故事化更加徹底,以六朝殘存的《龐郎賦》尾段來看,那時的民間俗賦已經完全故事化。唐代也有不少這樣的俗賦,至今在敦煌文獻中還保存了好幾篇。辭賦的故事化、通俗化,使它和小說相互溝通,並影響了小說的發展。如俗賦中每以駢文與詩歌交錯成篇,這一特點在《遊仙窟》一類傳奇作品中仍保存著。
至於大多數傳奇語言偏向於華麗、在人物外貌及景物的描寫上常用輔排手法,則和整個辭賦文學的傳統都有一定關系。唐人傳奇-武俠小說的始祖唐代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學領域出現了極其繁榮的局面。不但詩歌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而且古文運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與此同時,隨著唐代都市繁榮和適應市民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傳奇小說,大量產生,這些傳記小說,文采華茂,情致宛曲,為後世短篇小說開了先河,成為唐代文學中又一葉鮮麗的奇花。唐代初期及中期的傳奇小說,以神怪及愛情的題材為主,作品甚多,成就極大,其最著者有《古鏡記》、《枕中記》、《南柯太守傳》、《霍小玉傳》等篇。後期的傳奇小說,則以表現豪士俠客的內容最為出色,其中最突出的當推《虯髯客傳》、《紅線傳》、《聶隱娘》、《昆侖奴》等篇。
豪俠故事的大量出現,與唐代中葉以後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有關。當時各地藩鎮勢大,互相仇視,彼此各蓄刺客以牽制和威攝對方。刺客成了爭權奪利的工具,因此社會上盛行游俠之風。而神仙方術的盛行,又賦予這些俠客以超現實的神秘主義色彩。人們在動湯的社會中對現實不滿,又找不到出路,便寄希望於那些鋤強扶弱、伸張正義的俠客身上。不畏強暴、本領非凡的俠客,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在這種情況下,反映豪士俠客的傳奇故事,便得以大量產生。
杜光庭的《虯髯客傳》是這類武俠傳奇中的一篇重要作品。作品寫隋朝末年天下將亂,群雄競起,俠士虯髯客見李世民神清氣朗,顧盼生輝,大為折服,便不與他爭奪天下,跑到海外去開辟了另一個王國。文中的三個主要人物虯髯客、紅拂、李靖,個性鮮明,俠義豪爽,被後世稱為「風塵三俠」。
此篇故事雖沒用寫武俠打鬥,但全篇俠氣縱橫,寫得虎虎有生氣,為現代武俠小說開了許多道路。正如新派武俠小說大家金庸所說,這篇故事,「有歷史的背景而有不完全依照歷史;有男女青年的戀愛:男的是豪傑,而女的是美人;有深夜的化裝逃亡;有權相的追捕;有小客棧的借宿和奇遇;有意氣相投的一見如故;有尋仇十年而終食其心肝的虯髯漢子,有神秘而見識高超的道人;有酒樓上的約會和坊曲小宅中的秘謀大事;有大量財物和慷慨的贈送;有神氣清朗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驢子、馬匹、匕首和人頭;有弈棋和盛宴;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的大戰等等,所有這些內容,在現代武俠小說都是可以時時見到的。」金庸稱《虯髯客傳》是中國武俠小說的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D. 一本武俠小說 以唐初為背景
《虯髯客傳》-----------屬於唐代傳奇。《太平廣記》﹑《崇文總目》﹑《通志‧藝文略》等均不署作者名氏﹔《容齋隨筆》﹑《宋史‧藝文志》等以為杜光庭作﹔《說郛》﹑《虞初新志》等則題張說作﹔今人所編《唐宋傳奇集》均署杜光庭。按蘇鶚《蘇氏演義》載「近代學者著《張虯須傳》﹐頗行於世」﹐蘇鶚與杜光庭同為唐末人﹐不當稱杜為「近代學者」。大約此傳曾經杜光庭刪節﹐收入其所編之《神仙感遇傳》﹐後人遂以為是他的作品。但張說所撰說也無確證。 本篇寫李靖於隋末在長安謁見司空楊素﹐為楊素家妓紅拂所傾慕﹐隨之出奔﹐途中結識豪俠張虯髯﹐後同至太原﹐通過劉文靜會見李世民(即唐太宗)。虯髯本有爭奪天下之志﹐見李世民神氣不凡﹐知不能匹敵﹐遂傾其家財資助李靖﹐使輔佐李世民成就功業。後虯髯入扶餘國自立為王。篇中故事情節和兩個主要人物紅拂妓﹑虯髯客均出虛構﹐主旨在表現李世民為真命天子﹐唐室歷年長久﹐非出偶然﹐由此宣揚唐王朝統治的合理性。描寫人物頗為精彩﹐紅拂的勇敢機智﹐虯髯的豪爽慷慨﹐刻畫尤為鮮明突出﹐文筆亦細膩生動﹐藝術成就在唐傳奇中屬於上乘。後世戲曲用為題材的﹐有明代張鳳翼《紅拂記》﹑張太和《紅拂記》﹑凌濛初《虯髯翁》。又李靖﹑紅拂﹑虯髯三人﹐後人亦稱「風塵三俠」。
E. 唐代四大文言武俠小說,及其大概內容~急急急急急急!
杜光庭-《虯髯客傳》
袁郊-《紅線》
裴鉶-《聶隱娘》
裴鉶-《昆侖奴》
薛調-《無雙傳》好像也比較有名
1、杜光庭的《虯髯客傳》
簡介
本篇寫李靖於隋末在長安謁見司空楊素,為楊素家妓紅拂所傾慕,隨之出奔,途中結識豪俠張虯髯,後同至太原,通過劉文靜會見李世民(即唐太宗)。虯髯本有爭奪天下之志,見李世民神氣不凡,知不能匹敵,遂傾其家財資助李靖,使輔佐李世民成就功業。後虯髯入扶餘國自立為王。篇中故事情節和兩個主要人物紅拂妓、虯髯客均出虛構,主旨在表現李世民為真命天子,唐室歷年長久,非出偶然,由此宣揚唐王朝統治的合理性。描寫人物頗為精彩,紅拂的勇敢機智,虯髯的豪爽慷慨,刻畫尤為鮮明突出,文筆亦細膩生動,藝術成就在唐傳奇中屬於上乘。後世戲曲用為題材的,有明代張鳳翼《紅拂記》、張太和《紅拂記》、凌濛初《虯髯翁》。又李靖、紅拂、虯髯三人,後人亦稱「風塵三俠」。
原文和譯文請見
http://ke..com/view/73454.htm
2、袁郊的《紅線》
簡介
寫唐代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與潞州節度使薛嵩兩個藩鎮之間的矛盾斗爭。據史載,薛、田均為安祿山部將,降唐後各霸一方。小說中的田承嗣飛揚跋扈,驕橫凶戾,殘民以逞,作為叛逆朝廷、妄圖吞並鄰鎮的反面人物;薛嵩則擁護皇室,思守封疆以報國恩。紅線是薛嵩的侍婢,具有超人的力量,她以神術潛入戒備森嚴的田府,巧妙地從田承嗣枕旁取回其供神金盒,薛嵩隨即遣人送回。這一有節制的威嚇行動,迫使田收斂其狂妄氣焰,回書表示悔過自新,並遣散了其強悍驕縱的親軍「外宅男」。紅線則在「兩地保其城池,萬人全其性命,使亂臣知懼,烈士安謀」之後,功成身退。這實際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平息藩鎮紛爭,維護國家安定的願望。但篇中也帶有明顯的報恩思想。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智勇兼備的俠女形象,文情駘宕,想像豐富,構思奇妙。人物對話駢、散結合,恰到好處。據計有功《唐詩紀事》載,薛嵩確有一名叫紅線的侍女,善彈阮咸琴。因其手紋隱起如紅線,因以名之。她離開薛家時,冷朝陽曾賦詩相送,詩亦見於這篇傳奇,則其事雖虛,其人或有。
原文和譯文請見
http://ke..com/view/86530.htm唐代傳奇一章
3、裴鉶的《聶隱娘》
簡介
聶隱娘為魏博大將聶鋒之女,10歲時被一女尼用法術「偷去」,教以劍術,能白日刺人,人莫能見,乃送歸其家。而身懷絕技的聶隱娘,又自擇一個僅會磨劍、餘無他能的少年為丈夫。聶父死後,魏博主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和,欲令聶隱娘暗殺之,聶卻轉而投劉。主帥另派妙手空空兒前往暗殺,隱娘又以法術破之。後劉昌裔入覲,聶告別而去。劉死後,聶又至京師劉柩前慟哭。
本篇內容詭怪荒誕,但也反映了一些歷史真實。中唐以後暗殺之風盛行,藩鎮之間相互殘殺,必須收羅一些具有特殊技能的俠士作為爪牙。這些俠士,或出於個人的恩怨,或取捨於藩鎮勢力的犟弱,實際上充當了藩鎮爭權奪利的工具。惟本篇和《紅線》兩篇寫的都是女俠,為後來女俠小說的雛型。
原文和譯文請見
http://ke..com/view/137915.htm#2唐代傳奇一章
4、裴鉶的《昆侖奴》
簡介
紅綃是唐朝大歷年間一品官員郭子儀家中的一個歌女,容貌美艷。而崔生是某個大官的兒子,也是容貌如玉。有一天崔生代父親看望生病的郭子儀,看見了紅綃,兩人一見鍾情。後來崔生回到家中害起了相思病。他的黑人奴僕摩勒知道後決定促成這樁好事,三更天拿了一個鏈子錘幾分鍾就把郭府中兇猛如虎的看家狗給殺了,然後背著崔生越過10重高牆和紅綃見了面,後來兩人決定永遠在一起,這個黑人又同時背著二人越過重重高牆跑回了家。金庸認為《昆侖奴》是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之一。
唐代自安史亂後,出將入相的勛臣,大抵生活驕奢淫逸。篇中窮奢極欲的一品勛臣,正是當時權貴的典型概括。一品恃勢掠奪民間女子為歌妓,紅綃便是被他出鎮朔方時「逼為姬仆」的。昆侖奴磨勒拯救被壓迫的弱女子,成全青年男女對幸福愛情的追求,則反映了人民的願望。故事結尾處,老僕昆侖奴磨勒在圍捕中「持匕首飛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鷹隼,攢矢如雨,莫能中之。頃刻之間,不知所向」,頗具浪漫色彩。
本篇語言簡潔,敘述婉轉。篇中描寫崔生看見伎人時的靦腆,紅綃對崔生以手勢示意的動作、獨坐空閨長嘆盼望的心情及面訴苦衷的言詞,都很生動傳神。
原文和譯文請見
http://ke..com/view/137898.htm#2文學作品中的昆侖奴一章
5、薛調的《無雙傳》
簡介
本篇寫唐德宗建中年間劉震的女兒無雙,與劉的外甥王仙客戀愛的故事。二人青梅竹馬,情深義篤。王母也希望以無雙為媳,臨終對劉震重加付託。但王仙客身世孤寒,劉震則「位尊官顯」,因而有毀約之意。其後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入京作亂,德宗倉皇出奔,劉震疾召仙客押運財物出京,並許嫁無雙。繼而劉震陷賊\,受偽職。亂平後,夫婦均被處極刑,無雙亦沒籍為宮女。仙客時為驛官,適有中使押宮女往園陵灑掃,無雙亦在其間,宿驛中。仙客藉家人塞鴻之助,與無雙相見;又得豪士古押衙乞取茅山道士妙葯,設計使無雙服葯自盡,贖其屍,三日後復甦。為了保密,古押衙先將參與營救者十餘人全部處死,然後自刎。仙客與無雙則浪跡江湖以避禍,後得歸故鄉,夫婦偕老。
原文和譯文請見
http://ke..com/view/137980.htm
F. 從唐朝到清朝,古典武俠小說為何會由玄幻轉向寫實
因為社會風氣在慢慢的轉變,自然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小說風格了。如今的金庸老先生所寫的武俠小說,有著很廣闊的世界觀,這也和前人所寫的武俠小說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
到了如今,武俠小說逐漸的被仙俠奇幻小說所取代。畢竟大家的思想不一樣,認知不一樣,所以現在的人們更加偏愛仙俠小說。但是其實無論是奇幻還是朴實,小說的不斷發展,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也能反映當時朝代的一些東西。
G. 唐傳奇指的是什麼說說代表作品及特點。
《唐代傳奇》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說,內容多傳述奇聞異事,後人稱為唐人傳奇,或稱唐傳奇。
神怪類如沈既濟《枕中記》、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牛僧孺《玄怪錄》、李復言《續玄怪錄》。該類傳奇特點是由於把夢境中的仕途榮遇與波折鋪敘得淋漓盡致,也間接反映了當時朝廷和官場的某些情況,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愛情類如元稹的《鶯鶯傳》、沈既濟《任氏傳》、陳玄佑《離魂記》、李朝威《柳毅傳》;許堯佐《柳氏傳》、白行簡《李娃傳》、蔣防《霍小玉傳》、皇甫枚《三水小牘》中的《步飛煙》、薛調的《無雙傳》等。該類特點是主要人物性格鮮明突出,情節曲折,波瀾起伏,文筆細膩生動,與《南柯太守傳》、《柳毅傳》、《虯髯客傳》等篇,共同標志著唐傳奇藝術的高峰。
歷史類以陳鴻的《長恨歌傳》和《東城老父傳》為代表。還有吳兢《開元昇平源》(一說陳鴻作)、郭湜《高力士外傳》等。該類傳奇特點是文筆都較樸直,缺少文學性。
俠義類如李公佐《謝小娥傳》、沈亞之《馮燕傳》,還有《虯髯客傳》、《甘澤謠》中的《紅線》和《傳奇》中的《聶隱娘》》等。該類特點是所寫的俠士,或能騰空飛行,或有超人的武藝,實際上是把俠士神化了,這種情況為過去的俠義故事所未見,當是受流行的宗教迷信(主要是道教)的影響,成為後世武俠小說的灠觴。
唐代傳奇的內容豐富多彩,反映的社會生活面較廣。唐傳奇對後世小說戲曲等都有較大影響。
H. 中國古代文學高手請進!!!【唐傳奇】的種類中,關於【俠義】的篇目都有哪些呢
俠義類這類小說在唐中期還較少,李公佐有《謝小娥傳》。寫謝小娥的父親、丈夫為盜申蘭、申春所殺。小娥女扮男裝,佣於申蘭家,終於設計殺蘭擒春,表現了智勇俱備的俠義精神。沈亞之《馮燕傳》,寫馮燕與滑州將張嬰妻私通,後嬰妻授刀於馮令殺其夫,馮怒其不義而殺之,及聞嬰為此蒙屈將戮,復挺身出而自首,也表現了犯法後勇於承擔責任的豪俠作風。此外,如《柳毅傳》中的錢塘君,《柳氏傳》中的許俊,《霍小玉傳》中的黃衫客,也都屬於俠義一類人物,但在全篇中不是主要角色。這類小說在唐晚期有較大的發展。
《甘澤謠》中的《紅線》和《傳奇》中的《聶隱娘》,專寫俠女行盜行刺、參與藩鎮之間斗爭的故事。唐代中後期,統治階級內部斗爭劇烈,行刺之事,時有所聞。宰相武元衡、裴度、李石等均曾遇刺。柳珵《上清傳》也寫到唐德宗斥責宰相竇參「蓄養俠刺」。《紅線》、《聶隱娘》兩篇,反映了當時藩鎮間尖銳斗爭的現實,篇中所寫的俠士,或能騰空飛行,或有超人的武藝,實際上是把俠士神化了,這種情況為過去的俠義故事所未見,當是受流行的宗教迷信(主要是道教)的影響,成為後世武俠小說的灠觴。至於《玄怪錄》中的《郭元振》,寫元振夜斬豬妖,為民除害,則又是把俠義、神怪兩類題材結合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