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武俠小說少林寺方丈名單

武俠小說少林寺方丈名單

發布時間: 2022-04-14 02:03:44

㈠ 少林寺的起源,那可知少林寺的第一任方丈是誰嗎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主要信奉的宗教有佛教,道教等等,這些思想學說都是隨著國門的開放而從西方逐漸傳入的,對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想觀念上的變遷產生了比較重要的影響。在很多的影視劇當中,都有著對少林寺這一個地點的描寫,少林寺就是古代的時候對道教的一種反映。佛教是在北魏的時候傳入中國的來自天竺的高僧跋陀創建了少林寺,他也是少林寺的第一位方丈。

天竺僧跋陀

在《西遊記》當中,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所要去到的西天就是天竺。天竺是有著很多的高僧的,在公元495年孝文帝統治時期,一位來自天竺的高僧跋陀就來到了孝文帝的身邊,他深諳佛教,也經常會講道,給人們傳授佛教的理念。所以孝文帝就為他修建了一座少林寺,跋陀應該算是歷史上的第一位少林寺的方丈。

㈡ 各個武俠小說裡面,哪個「少林方丈」武功最高

少林寺不是《俠客》的主角。因此,方丈苗笛大師從未真正出過手。但是,當我第一次看到《白頭大法》和《玄經》的武功時,我就不明白了,於是我就有了邀請苗笛方丈來和我商量的想法。木吉馬大人說:“在當今世界,說到武功的卓越,沒有比少林高僧苗笛大師更好的了。”由此可見,苗笛在江湖上確實名揚四海。 苗笛閉門造車,不再打聽江湖上的事情。然而,當他看到龍目二島主抄寫的白頭太玄經的絕妙武功時,卻急急忙忙趕來,有些粗魯。由此可見,苗弟雖然年紀不小,武功高強,但早就應該逃過江湖上的追名逐利了。然而,他顯然還沒有達到“無”和“不露面”的狀態。他在俠義島呆了30年,真是雪上加霜。 第四,鹿公慧聰方丈 《鹿王記》中的慧聰方丈是“大覺觀慧,成經華嚴”中唯一的“慧”高僧。他知道魏小寶為皇帝出家了,就接受了魏小寶為管正大師,法名“慧明”。

他的武功應該比丐幫幫主王建通強。 玄慈方丈 然而,玄慈誤信慕容波的謠言,造成了雁門關悲劇和蕭元山家族的悲劇。宣慈和葉二娘生子後,被蕭元山偷走,葉二娘的性情大變,成了“萬惡惡人”。雖然玄慈後來在公開場合接受了處罰,但他隱瞞了自己的“帶頭大哥”身份和與葉二娘的感情,有些感情並不真實。 一、 傳奇劍客方正大師 少林方丈方正大師在《傳奇劍客》中是“身材矮小,面容瘦削,相貌善良”《千手如來掌》和《金剛禪獅吼》都很出色。方正大師甚至開發了少林寶藏《易經》。

㈢ 金庸筆下的少林寺,可謂強者林立,少林三大神僧分別都是誰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美不勝收,讓人陶醉其中。經典武俠人物,給我們留下極深的印象,如不拘於禮教的黃葯師,天性好玩的周伯通,豪氣沖天的蕭峰,這些人物角色,不僅豪氣干雲,且武功獨步天下。金庸筆下的武功深不可測,每個人皆非泛泛之輩,都具有獨步天下的本領,一時之間,恐怕難以分出高下。可正所謂,天下武功出少林,無論你身懷何等武功,如何橫行天下,一身武功均源於少林。
苦練少林七十二絕技和易筋經,鳩摩智本以橫行天下,無奈練功走火入魔,西夏枯井之中,內力盡歸段譽所有,而後大徹大悟,從此不學武功,只談佛經,終成一代神僧。鳩摩智位列少林寺三大絕頂神僧,毫無爭議可言,天縱奇才,學武過目不忘,單挑少林寺,讓他成為萬眾矚目的神僧。鳩摩智苦練少林七十二絕技、習得易筋經、強練六脈神劍,讓他光芒萬丈,少林寺三大神僧,鳩摩智占據一席之地。三、達摩祖師少林武功源於達摩祖師,達摩是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創始人,以及易筋經的發明者。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古往今來無人可以盡數習得,達摩祖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金庸小說之中,達摩祖師沒有真正出場,不過公認的武林神話,自然不可否認。掃地僧武功無人能敵,曾在少林寺之中,以一敵二,慕容復和喬峰武功本以縱橫天下,可遇到掃地僧之後,頗感壓力。降龍十八掌和斗轉星移同時進攻掃地僧,都不能取勝,足見掃地僧武功之強。


達摩創立七十二絕技,可單手完爆掃地僧。須知少林高僧練功極其困難,一輩子習得七十二絕技中的一項,已經是武學奇才了,尤其是頗具難度的絕技,如大金剛掌和般若掌。達摩祖師身兼七十二絕技,武林之中無人能擋,達摩為少林寺祖師,功力更是天下第一。如果和掃地僧單挑,我認為單手完爆掃地僧,畢竟達摩是少林祖師。武林之中,高手如雲,除達摩祖師之外,誰能戰勝鳩摩智和虛竹呢?恐怕沒有人能與之一戰吧。

㈣ 少林寺歷屆住持的法號

少林寺歷屆主持法號大全:

  1. 跋陀: 又名佛陀,天竺(印度)人。

2. 菩提達摩: 天竺(印度)人。

3. 僧稠: 昌黎人,俗姓孫。

4. 慧可: 洛陽虎牢人,俗姓頤。

5. 福裕: 號雪庭,山西文水人,俗姓張。

6. 慧光: 長盧人,俗姓楊。

7. 洪遵: 相州人,俗姓時。

8. 慧安: 荊州支江人,俗姓李(一說姓衛)。

9. 報恩: 黎陽人,俗姓劉。

10. 教亨: 號虛明,濟州任城人,俗姓王。

11. 同光: 山西人。

12. 法玩: 山西人,俗姓張。

13. 文才: 號淳拙,臨汾人,俗姓姚。

14. 邵元: 號古源,俗姓源

15. 了改: 號凝然,嵩陽金店人,俗姓任。

16. 文載: 不詳

17. 悟須: 號匾囤,一號無空,禹州人,俗姓陳。

18. 正道: 字無言,洪都新建人,俗姓胡。

19. 海寬: 不詳

20. 恆林: 號雲松,伊川宋寨人,俗姓宋。

21. 行正: 字願安,登封城關劉庄人,俗姓李。

22. 釋永信: 俗姓劉,名應成,法名永信,1965年出生,安徽穎上人,自號皖穎上人。

拓展資料

1. 佛教寺院主管僧的職稱。佛教傳入中國後,禪宗根據《維摩詰經》稱寺院最高領導者為住持,道 教全真派借用了佛教中的「住持」一詞。與「方丈」有著本質區別。

2. 道教全真派語。負責一個道觀或道院的道士。道教「住持」一詞是對道教道觀當家的,領導者的 稱位。在正一派中的少數道觀或道院也設有「住持」一職。

3. 指擔任住持。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五:「[僧 道楷 ] 大觀 間,住持東都之 凈因禪院 。」 清孔 尚任《桃花扇·棲真》:「這里是女道住持,從不留客的。」

『住持』之語義為『安住之、維持之』。原意指道教十方叢林中的最高領導者,後乃被佛教借用,來指稱各寺院之主持者,或長老。此詞用在寺職稱謂時,又稱寺主或院主。日本佛教界稱之為住職。由於住持之住處稱為『方丈』,故『方丈』一詞亦被引申為住持之意。

㈤ 金庸各個武俠小說裡面,哪個「少林方丈」武功最高呢

方證大師出自金庸名作《笑傲江湖》,是書中正道十大高手之一,曾在少林寺與大反派任我行交過手,並沒有十分驚艷的表現。然而這位低調的少林方丈真實實力遠在任我行之上,甚至不輸於東方不敗,就算放到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中,他也是妥妥的絕頂人物,射鵰五絕在他面前都處在下風,除了傳說中的獨孤求敗,只怕唯有張三豐能壓過他。


內功、武技、智謀三合一,方證大師之強已經超出了時代,他要是生在《天龍八部》的時代里,就是第二個掃地僧。

㈥ 金庸的各部小說里的少林方丈的法號分別是什麼

按照歷史時期來排的話:
《天龍八部》方丈玄慈、《射鵰英雄傳》偏前期方丈苦乘(在《倚天屠龍記》中前期提及是70年前的少林方丈,約為射鵰英雄傳之前一點)、《神鵰俠侶》後期/《倚天屠龍記》前期方丈天鳴、《倚天屠龍記》後期方丈空聞。
《笑傲江湖》方丈方證
《鹿鼎記》方丈晦聰、《飛狐外傳》方丈大智、《書劍恩仇錄》南少林方丈天虹
還有時期不知的:《俠客行》方丈妙諦

㈦ 少林寺歷代方丈都是誰

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續派
第十五世第一代福裕祖師 十六世二代靈隱文泰大師 十七世 三代還源福遇大師
十八世 四代淳拙文才大師 十九世 五代松庭子嚴大師 九世 五代松庭子嚴大師
十九世 五代松庭子嚴大師 二十世 六代凝然了改大師 二一世 七代俱空契斌大師
二二世 八代無方可從大師 二三世 九代月舟文載大師 二四世 十代小山宗書大師
二五世 十一代幻休常潤大師 二六世 十二代無言正道大師 二七世 十三代心悅慧喜大師
二八世 十四代彼安海寬大師 二九世 十五代通強大師
三二世 十八代同梅大師 三三世 十九代玄興大師 三四世 二十代祖輕大師
三五世 二一代清耀大師 三六世 二二代凈魁大師 三七世 二三代真禮大師
三八世 二四代如阜大師 三九世 二五代海珠大師 四十世 二六代湛恆大師
四一世 二七代寂盤大師 四二世 二八代淳智大師 四三世 二九代貞緒禪師
四四世 三十代素喜禪師 四十五世 三十一代德禪禪師 四十六世三十二代行正禪師
四十七世三十三代永國法師、永信法師 四十八世三十四代延佛法師、延心法師、延芫法師、延秧法師、延桓法師等。

㈧ 少林寺歷代方丈是誰

摘要 少林寺歷代方丈:

㈨ 少林方丈各代掌門人的名字

29代 行正,(1914~1987) 字願安,登封城關劉庄人,俗姓李。1920年在少林寺出家,1932年在九華山東崖寺受戒。1986年,他被正式任命為少林寺方丈,結束了自清康熙以來少林寺無方丈的歷史。他於1987年圓寂。
恆林,(1865~1923)號雲松,伊川宋寨人,俗姓宋。光緒初年入少林寺為僧,民國十二年(1923年)秋,積勞致疾,卒於職。

正道,(1547~1609) 字無言,洪都新建人,俗姓胡。他開始在上藍寺出家,拜和尚為師。二十歲後跟從知休禪師,住在南嶽凈瓶崖。知休指點他參謁遜庵,後又指點他到少林寺參謁幻休常潤。正道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被祠部任命為少林寺住持,前後十七年,直到圓寂。

悟須,(?~1563) 號匾囤,一號無空,禹州人,俗姓陳。年過二十後辭父母出家,入少林寺,以梵僧喇嘛為師。十數年後辭別師父,到中條山中修行三個月,接著在峨嵋山巔住下。後來他又遍游全國,到京城,居吉禪庵中,印造了大彌陀經若干藏。不久他重回少林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他再次離開少林寺去峨嵋山,行至州江中時坐地圓寂。悟須是明代著名的十八武僧之一,他的骨灰歸回了少林寺,建塔埋葬。

文載,(1454~1523)號月舟,北畿通州人,俗姓王。九歲入鄉校,十三歲出家,拜白庵為師。二十歲時出遊參學,三年後回還,閉門不出,讀經習靜。他又到少林寺參叩無方可從,三年後更遍參京城諸多禪師。明弘治年間,文載住白塔精舍內閱大藏經。明正德三年(1508年),祠部任命文載住持少林寺,前後十六年,直到圓寂。

了改,(1335~1421)號凝然,嵩陽金店人,俗姓任。十四歲時拜少林寺提點訓公為師,二十一歲時受戒。他曾在香山參訪月印長老,後到天慶寺跟從松庭禪師。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了改任少林寺住持,三年後辭退,但仍駐少林寺,直到圓寂。
緊那羅,不知其來歷。據《嵩書》記載:「至正初(1341年)忽有一僧至少林,蓬頭裸背跣足,止著單裩,在廚中作務。……至十一年辛卯(1351年)三月二十六日,潁州紅巾賊率眾突至少林,欲行劫掠,此僧乃持一火棍而出,變形數十丈,獨立高峰,賊眾望見,驚怖而遁。僧大叫曰:『吾緊那羅王也!』言訖遂沒。人始知為菩薩化身也。」緊那羅在少林寺地位極重,寺中有緊那羅殿和其塑像,被尊為少林護伽藍神。
邵元,號古源,俗姓源。他原是日本國山陰道但州正法禪寺住持,元泰定四年(日本嘉歷二年,1327年)來中國。先在福州,後到天台山、天目山、五台山遍訪名僧,元天歷二年(1329年)到嵩山少林,長住二祖庵達二十一年。他在少林寺任書記之職,曾為息庵義讓行實碑撰文,並為菊庵法照塔撰文作書;他還曾作為全國百名高僧之一到京師宮里參予大藏經的翻譯。邵元於元至正七年(1347年)返回日本。

文才,(1273~1352) 號淳拙,臨汾人,俗姓姚。其父為居士。文才年歲稍長,即請學佛,父母從其志,送他出家剃度。他謁訪少林寺的還源福遇,執侍多時,後又到龍門山讀經三年。接著他隱居於終南山中。元泰定元年(1324年),被請出住持少林寺,但他於元天歷二年(1329年)辭退。到了元至正五年(1345年),他又被請出再任少林寺住持,七年後圓寂。

福裕,(1260~1274)號雪庭,山西文水人,俗姓張。九歲入學,理解力極強,鄉里人稱他為「聖小兒」。出家後拜休林為師。元世祖慕其名德,命他住持少林寺。元憲宗時授他都僧省之符,命他總領天下僧眾。他率眾修復了嵩山一帶因戰亂毀壞的寺院,常被後人尊為少林寺中興之祖。他於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圓寂。元皇慶元年(1312年)被追封為大司空、是府儀同三司並晉國公。

教亨,(1150~1219)號虛明,濟州任城人,俗姓王。七歲在崇覺寺出家,十三歲受大戒,十五歲外出遊方。他先後出入過五座道場:嵩山戒壇寺,韶山雲門寺,鄭州普照寺,林溪大覺寺和嵩山法王寺。後應請住持少林寺。但不久他又引去,徜徉於嵩少間數年。金興定三年(1219年)圓寂。

報恩,(1058~1111)黎陽人,俗姓劉。他生於碩儒世家,從小就通治國方略,考試登第。他厭倦塵境,向朝庭辭官,出家為僧,朝庭准從了他的請求。於是他傾心於禪宗祖道,謁訪諸多高僧。後來當朝丞相請他到少林寺講經開示,不久他又應詔在少林寺住下,參禪說法。

法玩,(715~790) 山西人,俗姓張。十八歲時學道於普寂禪師,二十歲時受具足戒。普寂謝世後,法玩有時住在嵩山,有時去洛陽。唐貞觀六年(790年)八月十三日,法玩於洛陽大敬愛寺圓寂。塔在少林寺西側。

同光,(700~770) 山西人。弱冠出家,二十六歲受其足戒。他投會善寺普寂為師,後入少林寺,宣法開示二十餘年,震動遐邇。安史之亂時,他似避禍於荊州。唐大歷五年(770年)圓寂於少林寺。
法如,(638~689)上黨人,俗姓王。幼年隨舅父到豐陽,先事青布明為師,十九歲時出家。經青布明指點,他又投禪宗五祖弘忍為師,侍奉前後共十六年,直至弘忍滅度。之後他北游嵩岳,在少林寺住下,唐永昌元年(681年)圓寂。他被認為是傳自弘忍的又一位禪宗六祖,塔在少林寺東側許塔溝村口。

慧安,(?~709)荊州支江人,俗姓李(一說姓衛)。隋開皇十七年(597年)搜勘天下私度僧尼,慧安遁往山中。為挖大運河,隋大業年間追集丁夫,餓殍相枕,慧安乞食救濟飢民。隋煬帝聽說後詔見慧安,他又潛藏起來,到衡岳寺去做頭陀。唐貞觀年間,他往黃梅謁見禪宗五祖弘忍,之後遍歷名山,並在少林寺住下。唐神龍二年(706年),他被招入宮庭,三年後辭歸,不久圓寂。

洪遵,(530~608) 相州人,俗姓時。他八歲到少林寺出家,跟從師父資雲。後被北齊朝庭封為斷事沙門,負責處理僧人違反佛教戒律之事。隋時,文帝也封洪遵為官,但他仍住在少林寺內。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洪遵被舉召赴京,與印度僧人一起譯經。

慧光,(487~536)長盧人,俗姓楊。十三歲時隨父入洛陽,後被跋陀收為弟子,不久在少林寺出家。他為跋陀所譯佛經註疏,刻版印刷,又因他學佛心領神會,向人傳授講解透徹,被稱為聖沙彌。他圓寂於河北鄴郡。
慧可,洛陽虎牢人,俗姓頤。他幼年出家,通曉佛典。四十歲時拜菩提達摩為師。為表求道決心,慧可竟用刀自斷左臂,奉獻達摩座前。感其赤誠,達摩授法器、賜法名,收他為傳法弟子。慧可是為禪宗二祖。他在少林寺西南山上養傷時的住所和石台,後成為二祖庵和養臂台,遺跡尚存。

僧稠,(480~560) 昌黎人,俗姓孫。先在巨鹿景明寺出家,拜治實為師,後到少林寺拜跋陀為師。僧稠少時體質較弱,後發憤習武,練得拳捷驍勇,體輕身靈。他理解極快,學佛成績卓著,被跋陀贊為「蔥嶺以東,禪學之最!」他後來在嵩岳寺講經說法,影響很大。

菩提達摩,(?~536)天竺(印度)人。梁大通元年(527年)從廣州登陸,到中國傳播佛教。達摩渡長江入北魏境,先游歷了洛陽,後到少林寺,在五乳峰上一個石洞裡面壁靜修,時間長達九年。他依據大乘派教義,融匯中國精神,開創了中國佛教禪宗,被尊為初祖。在眾多求教者中,達摩選擇將衣缽傳給了慧可。東魏天平三年(536年)達摩圓寂,葬於熊耳山,立塔於定林寺。
跋陀,又名佛陀,天竺(印度)人。北魏孝文帝時來中國傳播佛教,深得敬重。北魏遷都洛陽,孝文帝在洛陽為他建造寺院。跋陀性喜幽靜,孝文帝又在嵩岳少室山下為他建造寺院。這座寺院即現在的少林寺,跋陀是為少林寺的創立者和第一位住持。他在寺內翻經台翻譯了《華嚴》、《涅槃》、《維摩》、《十地》等經,並度化了慧光、僧稠等人。年老後跋陀遷居少林寺外,直到圓寂。看看這里,裡面有詳細的介紹http://hi..com/xiaojing585/blog/item/68200253c8af77040df3e314.html

㈩ 少林寺歷代方丈是誰

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續派 。


第十五世第一代福裕祖師 ; 十六世二代靈隱文泰大師 ; 十七世 三代還源福遇大師 ;
十八世 四代淳拙文才大師; 十九世 五代松庭子嚴大師 ; 九世 五代松庭子嚴大師 ;
十九世 五代松庭子嚴大師 ; 二十世 六代凝然了改大師 ; 二一世 七代俱空契斌大師。


二二世 八代無方可從大師 ; 二三世 九代月舟文載大師 ; 二四世 十代小山宗書大師 ;
二五世 十一代幻休常潤大師 ; 二六世 十二代無言正道大師 ; 二七世 十三代心悅慧喜大師;
二八世 十四代彼安海寬大師 ; 二九世 十五代通強大師 。


三二世 十八代同梅大師 ; 三三世 十九代玄興大師;三四世 二十代祖輕大師;
三五世 二一代清耀大師; 三六世 二二代凈魁大師; 三七世 二三代真禮大師 ;
三八世 二四代如阜大師; 三九世 二五代海珠大師 ; 四十世 二六代湛恆大師。


四一世 二七代寂盤大師; 四二世 二八代淳智大師 ; 四三世 二九代貞緒禪師;
四四世 三十代素喜禪師 ; 四十五世 三十一代德禪禪師 ; 四十六世三十二代行正禪師 。


四十七世三十三代永國法師、永信法師 ; 四十八世三十四代延佛法師、延心法師、延芫法師、延秧法師、延桓法師等。

1.跋陀,又名佛陀,天竺(印度)人。北魏孝文帝時來中國傳播佛教,深得敬重。北魏遷都洛陽,孝文帝在洛陽為他建造寺院。跋陀性喜幽靜,孝文帝又在嵩岳少室山下為他建造寺院。這座寺院即現在的少林寺,跋陀是為少林寺的創立者和第一位住持。他在寺內翻經台翻譯了《華嚴》、《涅槃》、《維摩》、《十地》等經,並度化了慧光、僧稠等人。年老後跋陀遷居少林寺外,直到圓寂。

2.僧稠(480~560)昌黎人,俗姓孫。先在巨鹿景明寺出家,拜治實為師,後到少林寺拜跋陀為師。僧稠少時體質較弱,後發憤習武,練得拳捷驍勇,體輕身靈。他理解極快,學佛成績卓著,被跋陀贊為「蔥嶺以東,禪學之最!」他後來在嵩岳寺講經說法,影響很大。

3.慧光(487~536)長盧人,俗姓楊。十三歲時隨父入洛陽,後被跋陀收為弟子,不久在少林寺出家。他為跋陀所譯佛經註疏,刻版印刷,又因他學佛心領神會,向人傳授講解透徹,被稱為聖沙彌。他圓寂於河北鄴郡。

4.菩提達摩(?~536)天竺(印度)人。梁大通元年(527年)從廣州登陸,到中國傳播佛教。達摩渡長江入北魏境,先游歷了洛陽,後到少林寺,在五乳峰上一個石洞裡面壁靜修,時間長達九年。他依據大乘派教義,融匯中國精神,開創了中國佛教禪宗,被尊為初祖。在眾多求教者中,達摩選擇將衣缽傳給了慧可。東魏天平三年(536年)達摩圓寂,葬於熊耳山,立塔於定林寺。達摩過江以後,手持禪仗,信步而行,見山朝拜,遇寺坐禪,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達了嵩山少林寺。達摩看到這里群山環抱,森林茂密,山色秀麗,環境清幽,佛業興旺,談吐吻洽。

心想,這真是一塊難得的佛門凈土。於是,他就把少林寺作為他落跡傳教的道場。廣集僧徒,首傳禪宗。自此以後,達摩便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達摩大師於嵩山少林寺達摩洞,在那裡獨自修習禪定,時人稱他為壁觀婆羅門。有道育、慧可二沙門禮見達摩,並親近和供養四、五年。達摩感覺他們真誠,傳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經》授與慧可說︰『我看中國人的根器於此經最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離世間。

5.慧可(487年-593年),洛陽虎牢人,俗姓頤。他幼年出家,通曉佛典。四十歲時拜菩提達摩為師。為表求道決心,慧可竟用刀自斷左臂,奉獻達摩座前。感其赤誠,達摩授法器、賜法名,收他為傳法弟子。慧可是為禪宗二祖。他在少林寺西南山上養傷時的住所和石台,後成為二祖庵和養臂台,遺跡尚存。二祖初名神光,聽說達摩大師住在少林寺,於是前往拜謁。

達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沒有氣餒。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無不歷盡艱難險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當自勉勵!」時置寒冬臘月,紛紛揚揚飄起漫天大雪。夜幕降臨,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動,天明積雪已沒過他的雙膝。達摩這時才開口問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淚流滿面說道:「只願和尚慈悲,為我傳道。」達摩擔心神光只是一時沖動,難以持久,略有遲疑。神光明白達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斷左臂,置於達摩面前。達摩於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邊,並為他取名慧可。

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的事跡而建。 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經》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後禪宗在東土的第二代祖師,自此,禪宗在中國有了傳法世系。

6.洪遵(530~608)相州人,俗姓時。他八歲到少林寺出家,跟從師父資雲。後被北齊朝庭封為斷事沙門,負責處理僧人違反佛教戒律之事。隋時,文帝也封洪遵為官,但他仍住在少林寺內。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洪遵被舉召赴京,與印度僧人一起譯經。

7.法如(638~689),上黨人(今山西長治市),俗姓王,唐初北方禪宗領袖。幼年隨舅父到豐陽,先事青布明為師,十九歲時出家。經青布明指點,他又投禪宗五祖弘忍為師,深得其旨,為弘忍高足。侍奉前後共十六年,直至弘忍滅度。之後他北游嵩岳,居少林寺六年,後在此傳法三載,「再振玄綱」、「興復正化」,成為北方禪宗的「定門之首」,他被認為是傳自弘忍的又一位禪宗六祖。法如在少林寺傳法,為確立少林寺禪宗祖庭地位起到了作用。唐永昌元年(689年)七月二十七日,法如圓寂於少林寺,世壽52歲,徒眾為之建塔於寺西。

8.慧安(?~709)荊州支江人,俗姓李(一說姓衛)。隋開皇十七年(597年)搜勘天下私度僧尼,慧安遁往山中。為挖大運河,隋大業年間追集丁夫,餓殍相枕,慧安乞食救濟飢民。隋煬帝聽說後詔見慧安,他又潛藏起來,到衡岳寺去做頭陀。唐貞觀年間,他往黃梅謁見禪宗五祖弘忍,之後遍歷名山,並在少林寺住下。唐神龍二年(706年),他被招入宮庭,三年後辭歸,不久圓寂。

9.同光(700~770)山西人。弱冠出家,二十六歲受其足戒。他投會善寺普寂為師,後入少林寺,宣法開示二十餘年,震動遐邇。安史之亂時,他似避禍於荊州。唐大歷五年(770年)圓寂於少林寺。

10.法玩(715~790)山西人,俗姓張。十八歲時學道於普寂禪師,二十歲時受具足戒。普寂謝世後,法玩有時住在嵩山,有時去洛陽。唐貞觀六年(790年)八月十三日,法玩於洛陽大敬愛寺圓寂。塔在少林寺西側。

熱點內容
古代王爺與王妃的小說 發布:2025-02-03 20:53:11 瀏覽:840
一對一玄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424
主角修煉速度很妖孽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2 08:09:01 瀏覽:228
找一本校園小說女主被男主捅了一刀 發布:2025-02-02 08:07:28 瀏覽:867
腹黑會長是頭狼全文免費小說 發布:2025-02-02 07:50:10 瀏覽:351
有沒有好看的都市道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7:17:05 瀏覽:540
俞靜雅葉北城小說的名字 發布:2025-02-02 07:08:23 瀏覽:854
科幻小說起什麼名字大全 發布:2025-02-02 06:43:40 瀏覽:48
2017完結網游類小說排行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586
鳳棲梧桐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2 05:54:54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