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蓮曲
❶ 寫古風的詩有哪些技巧啊
技巧:避免重字、同音、上下聯不相關、格調弱、字俗、意雜。
1、重字:損傷詩的意境,所以要迴避。但是重字用法如疊字,頂真格,同一句回環等,又或同一詩中兩字用法意義不同,又或不損傷意境,則可以使用。例如:「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山外青山樓外樓」等等。
2、同音:兩個字聲母韻母都一樣或相近,如"隔葉黃鸝空好音"若為"隔葉黃鶯空好音",因"鶯"(ying)"音"(yin )相近,最好避免。
3、上下聯不相關,無法使一首詩成為一個整體來表達全聯的主題思想。
4、格調弱:詩貴格調高古自然,句句無懈可擊,否則即為格弱。《李希聲詩話》曰:「薛能,晚唐詩人,格調不高而妄自尊大。有《柳枝詞》五首,最後一章曰:『劉白蘇台總近時,當初章句是誰推。纖腰舞盡春楊柳,未有儂家一首詩。
5、字俗:詩中下字須有來歷,尤以典雅為貴,否則即為字俗。但古來詩人,亦有詩中用俗字者,如老杜詩雲:「峽口驚猿聞一個」、「兩個黃鸝鳴翠柳。」又「樓頭吃酒樓下卧」、「梅熟許同許老吃」。詩中之「個」字「吃」字,均俗字也。今讀之不覺其俗,而只覺其佳。此則在於善用之耳。若初學則功夫未深,終以不用為是。
6、意雜:詩意須如聯珠貫串,一線到底。若一詩之中,上句談天,下句說地;或前聯吟花,後聯詠草,意義絕不相關,即為意雜。是亦學者所宜深戒也。7、事理:有人說"詩忌說理",應當說,詩理不要生硬。古風束縛少,自可以理服人。
8、含蓄:說一不二,直白淺露,毫無含蓄蘊藉之致。這是作詩之忌。古風因無格律限制,易落俗套。《滄浪詩話》曰:"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詩是言志抒情的藝術,重在表達情致,展示意境,使讀者涵詠體味,感同身受。古人有"言不盡意"之說,語言本來是傳達思想情感的工具,但有些微妙的思想情感,卻不能為語言所曲折盡傳;有時一顰一笑,一個流盼,一個手勢,其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比直接說出來的不知豐富多少倍。簡練而傳神地勾勒幾筆,點到即止,極富於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涵詠想像而得之。"相視而笑,莫逆於心","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在無言的對視中,彼此的情意都已心照不宜。
9、真情:詩歌以抒情見長,詩人深知語言的表達功能和不足之處,他不但力求以言傳情,而且善於因難見巧,把"言不盡意"這一語言的表達缺憾,化為"心頭無限意,盡在不言中"的抒情技巧,真情可使古詩在某種意義上凸顯其"不言之美"。
10、引用:古人已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佳句。好的引用或點化亦可畫龍點睛。不過萬不可硬礙人口,陳爛不新,差錯不貫串,直置不宛轉。
❷ 采蓮曲是什麼意思 大概呢
意思:采蓮女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出水的荷花正朝著采蓮女的臉龐開放。碧羅裙芙蓉面混雜在荷花池中難以辨認,聽到歌聲才發覺池中有人來采蓮。
原文: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采蓮曲》。
賞析:以寫意法,表現采蓮女子的整體印象,詩人將采蓮少女置於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少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
《采蓮曲》的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龍標時所做,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有本事載,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一次,王昌齡獨自一人在龍標城外遊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氣所吸引,遂作《采蓮曲》。
一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❸ 釆蓮曲(唐·王昌齡)中的芙蓉是什麼意思
《釆蓮曲》中「芙蓉」指荷花。
簡介:
《采蓮曲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這兩首詩主要描寫了采蓮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詩情畫意。
原詩:
《采蓮曲二首.其二》唐代: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釋義:
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
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3)武俠小說蓮曲擴展閱讀:
在唐天寶七年夏天,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初次與阿朵見面,卻是別有一番情趣。那時候,王昌齡獨自一人行走在龍標城外,在東溪的荷池,看見了一幅絕美的畫面,那就是看見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 ,遂作采蓮曲。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詩歌在開始就展現出一幅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美麗畫面采蓮女的羅裙和荷葉的顏色一樣青翠欲滴。比喻雖不新奇,但用在此處卻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繪了田田的荷葉,又寫了采蓮女美麗的衣裳,兩者相互映襯,恍若一體。
尤其是「裁」字,用得極其巧妙,羅裙是裁出的,可是此處也用在荷葉上,似從賀知章《詠柳》詩「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句中得到了靈感,讓人感到荷葉與羅裙不僅顏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雙巧手以同一種材料製成的。
由此又讓人不禁聯想到屈原《離騷》中「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感受到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靈。嬌艷的芙蓉花似乎都朝著采蓮女美麗的臉龐開放,明寫荷花,實則為了襯出人之美,采蓮女的美麗,不是閉月羞花式的驚艷,而是如陽光般健康溫暖,似乎能催開滿池的荷花。
這兩句詩本自梁元帝《碧玉詩》「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王昌齡的這篇較之則更勝一籌,意義更為雋永。
❹ 唐詩采蓮曲有那幾首
采蓮曲:(王勃)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寒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今已暮,采蓮花,渠今那必盡娼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葉翠本羞眉,花紅強似頰。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故情無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西津交佩帶,還羞北海雁書遲。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正逢浩盪江上風,又值裴回江上月。裴回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豐茸!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路幾重?
❺ 采蓮曲是誰的作品
《采蓮曲》,由詩人朱湘創作於1925年10月24日。當時,詩人在詩歌創作方面,主動接收和吸納中國傳統詩學的藝術表達方式,努力追尋傳統詩歌清麗柔美的境界,通過《采蓮曲》寄託其人生理想。詩人幼年時父母雙亡,不得不寄於兄弟家籬下,但是卻始終被看作外人,這種經歷使得詩人整個人有一種自卑的色彩。同時,詩人才華也不能得到時代的充分認可。所以詩中營造的歡快恬然的意境並不是詩人當時的真實心境,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人生的理想歸宿所在。
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們創作了很多關於蓮花的佳作,最為有名的當數《愛蓮說》里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如果說,《愛蓮說》以蓮花表明心志,那麼朱湘的《采蓮曲》則為蓮花塑造了一個與世無爭的烏托邦世界。
全文如下:
小船呀輕飄,
荷葉呀翠蓋,
荷花呀人樣妖嬈。
日落,
微波,
金線閃動過小河。
左行,
右撐,
蓮舟上揚起歌聲。
菡萏(*)呀半開,
蜂蝶呀不許輕來,
綠水呀相拌,
清凈呀不染塵埃。
溪間,
水珠滑走過荷錢。
拍緊,
拍輕,
漿聲應答著歌聲。
藕心呀絲長,
羞澀呀水底深藏;
不見呀蠶繭
絲多呀蛹在中央?
溪頭,
采藕,
波沉,
波生,
波上抑揚著歌聲。
蓮蓬呀子多:
兩岸呀柳樹婆娑,
喜鵲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羅。
溪中,
采蓬,
耳鬢邊暈著微紅。
風定,
風生,
風颸盪漾著歌聲。
升了呀月鉤,
薄霧呀拂水,
涼風呀飄去蓮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蒼茫;
時靜,
時聞,
虛空里裊著歌音.
菡萏(hán dàn);荷花。
❻ 《采蓮曲》的作者是誰
《采蓮曲》的作者是王昌齡。
王昌齡(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著有《王江寧集》六卷。
《采蓮曲》創作背景
《采蓮曲》是王昌齡被貶龍標時所做,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有本事載,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一次,王昌齡獨自一人在龍標城外遊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采蓮曲》。
❼ 《有翡》主題曲是什麼
《有翡》主題曲是《無華》。
唱:張靚穎/摩登兄弟劉宇寧
詞:張靖怡
曲:劉炫豆
歌詞:
女:星河隨水流聚散,碎碎心念墜落川
想問你平安卻不敢,此生第一次膽寒
男:半生少年如夢千帆,灼灼心光碟機不散
此生既有了這牽絆,我怎好獨自黯然
女:還沒帶你縱橫群山,男:還沒將你的發輕綰
合:還沒好好在這紛亂里糾纏,欠我(你)那把刀還沒還
女:恢恢江湖與你混跡不曾怕,等我替你踏遍天涯
男:巍巍江山為你願把熱血灑,管它又是誰的天下
女:極寒之雪飄到哪裡才是家,不如讓我把你融化
合:當春艷陽無形卻化作堅實的鎧甲,至愛無華
女:還沒帶你縱橫群山,男:還沒將你的發輕綰
合:還沒好好在這紛亂里糾纏,欠我(你)那把刀還沒還
女:恢恢江湖與你混跡不曾怕,等我替你踏遍天涯
男:巍巍江山為你願把熱血灑,管它又是誰的天下
女:極寒之雪飄到哪裡才是家,不如讓我把你融化
合:當春艷陽無形卻化作堅實的鎧甲,至愛無華
女:恢恢江湖與你混跡不曾怕,等我替你踏遍天涯
男:巍巍江山為你願把熱血灑,管它又是誰的天下
女:極寒之雪飄到哪裡才是家,不如讓我把你融化
合:當春艷陽無形卻化作堅實的鎧甲,至愛無華
(7)武俠小說蓮曲擴展閱讀:
《無華》是由張靖怡作詞,劉炫豆作曲,張靚穎和劉宇寧演唱的歌曲,於2020年12月16日發行,該曲已上傳酷狗音樂平台,需要購買數字專輯才可以聽。
插曲
《熹微》是由張靖怡作詞,劉炫豆作曲,王一博演唱的歌曲,發行於2020年12月8日,收錄於同名專輯《熹微》中。該歌曲是電視劇《有翡》的插曲。
《如翡》是一首電視劇《有翡》插曲。歌曲由張靖怡作詞,劉炫豆作曲,王晰,賴美雲演唱,於2020年12月16日發行。
❽ 後宮甄嬛傳中所有插曲
1、《菩薩蠻》
歌詞:
小山重疊金明滅
鬢雲欲渡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
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
花面交相映
新帖綉羅襦
雙雙金鷓鴣
新帖綉羅襦
雙雙金鷓鴣
懶起畫蛾眉
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
花面交相映
新帖綉羅襦
雙雙金鷓鴣
新帖綉羅襦
雙雙金鷓鴣
雙雙金鷓鴣
2、《采蓮》
歌詞: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中有雙鯉魚,
相戲碧波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南。
蓮葉深處誰家女,
隔水笑拋一枝蓮。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中有雙鯉魚,
相戲碧波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南。
蓮葉深處誰家女,
隔水笑拋一枝蓮。
3、《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莫待無花空折枝
4、《驚鴻舞》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fǎng fú)兮若輕雲之蔽月,
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lù)波。
5、《紅顏劫》 姚貝娜
詞:崔恕
曲:劉歡
斬斷情絲心猶亂
千頭萬緒仍糾纏
拱手讓江山
低眉戀紅顏
禍福輪流轉
是劫還是緣
天機算不盡
交織悲與歡
古今痴男女
誰能過情關
拱手讓江山
低眉戀紅顏
禍福輪流轉
是劫還是緣
天機算不盡
交織悲與歡
古今痴男女
誰能過情關
誰能過情關
❾ 王昌齡釆蓮曲全首詩意思
釋義:
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
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原詩:
《采蓮曲》唐代: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簡介:
《采蓮曲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詩人將采蓮少女置於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少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
(9)武俠小說蓮曲擴展閱讀:
在唐天寶七年夏天,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初次與阿朵見面,卻是別有一番情趣。那時候,王昌齡獨自一人行走在龍標城外,在東溪的荷池,看見了一幅絕美的畫面,那就是看見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 ,遂作采蓮曲。
「 亂入池中看不見」 是對前兩句的補充和深入。它有兩重含義:
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實可信;
二是突出了觀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動。
其中「 亂」 字用得十分微妙。亂」字既指采蓮女紛紛入池嬉笑歡鬧的場面,也可指人與花同樣嬌嫩難以辨別,眼前一亂的感覺而「看不見」呼應上文,也更顯荷葉羅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時也虛寫了荷塘中花葉繁茂,人在其中若隱若現之景,並引出下句:「聞歌始覺有人來。」
這一句描寫細膩入微,彷彿讓讀者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真實的感受。
末句「 聞歌始覺有人來」 除了從另一面說明少女被荷田遮蔽與消融,難以被觀望者發現以外,又寫出一種聲音的美,增添了詩的活潑情趣「。
「始覺」與上句「看不見」呼應,共同創造出了一種「蓮花過人頭」的意境。「聞歌」也與「亂」字呼應,悠揚動聽的歌聲表現出她們活潑開朗的天性,同時也為整個采蓮的場景添上了動人的一筆。
❿ 采蓮曲的作品原文
采蓮曲
采蓮吳妹巧笑倩,小舟點破煙波面。
雙頭折得欲有贈,重重葉蓋羞人見。
女伴相邀拾翠羽,歸棹如飛那可許。
傾鬢障袖不應人,遙指石帆山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