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對中國古代小說的看法800字

對中國古代小說的看法800字

發布時間: 2022-04-13 04:55:41

⑴ 談談對中國古代小說的認識 600字左右

寫作思路:可以寫一下中國古代小說每一個階段的特點,將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史詳細地描述一下,最後闡述自己的理由和觀點等等。

正文:

中國古典小說是文學中的一種樣式,一般是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同時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中國古代經典的小說,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代表作。

上古到先秦兩漢的古代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說的孕育和形成。如《女媧補天》《誇父逐日》。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其情節結構比較簡單、粗略。如干寶的《搜神記》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唐傳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的成熟。如《柳毅傳書》和《鶯鶯傳》。

宋代的話本,明代的擬話本的出現,推動了古代小說的發展,擬話本的題材更加廣泛,情節更加曲折,描寫更加細膩,如《灌園叟晚逢仙女》。

明清章回體小說將古代小說逐漸推向了頂峰。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紅樓夢》則代表古代小說的頂峰。

中國古代小說輝煌燦爛,但是它的出現和發展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無到有,歷經千年,達到鼎盛...

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歷史大體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篇小說單線發展,宋元時代,文言、白話兩種短篇小說雙線發展,明代開始,文言、白話、長篇、短篇多線發展,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狀態。

我國古代小說的特點: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節曲折,故事完整;語言准確簡練,生動流暢,富於個性;敘事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

⑵ 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文學的認識

對中國古代文學的認識:
從廣義的史料學的角度考察,中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學作品,都是研究其產生時期歷史的史料,都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在大量地、反復地研究有關材料的基礎上,對《詩經》、諸子、漢賦、漢魏樂府詩、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史料價值,分別進行探討與論述,井以唐詩為例分析文學作品作為史料對歷史反映的幾個基本特點,進而論述新史料的發現與中國近代史學發展的密切關系。這些探討與論述既繼承前人,又超越前人,必將有助於突破傳統史學方法的局限,擴大史料搜集的范圍,對於推進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學術意義。

⑶ 求中國古代古典小說的書評!!!

對神仙嚮往很久,騰雲駕霧,一日之內游遍三山五嶽,變化無窮,道術精深,能人所不能,隨心所欲,無凡夫俗子之煩惱。所以對這些神魔小說,仙家傳說頗有興趣,對於《封神演義》,因為之前看過老版的電視劇《封神榜》,所以並不陌生,大致的情節還是知道的,只是劇情有些改動,作者借武王伐紂的歷史背景,講述了姜子牙領導的闡教與紂王一方的截教的神魔大戰,各路仙家,各顯神通,精彩紛呈。
對於仙家,就像當今的相聲界,講究一個師承,你得有老師,比如姜子牙手下的玉虛門人,他們的老師是玉虛門下十二大弟子,而這十二大弟子的老師是元始天尊,元始天尊的老師又是鴻鈞道人。一個典型的神仙,首先你得有坐騎,姜子牙是四不相,武成王是五色神牛,聞太師是墨麒麟,太上老君是板角青牛,我比較喜歡的是申公豹的老虎,當然也有其它代步工具,比如哪吒的風火輪,雷震子的風雷二翅,類似的神行法有土遁,水遁,金遁,木遁,金光法,騰雲駕霧等,神仙的住所一般是山洞,比如姜子牙對陣,一般先問人家「道友是哪座名山,何處洞府」,比如太乙真人是乾元山金光洞,玉鼎真人是玉泉山金霞洞,神仙自稱煉氣士,比如「我乃九龍島煉氣士周信是也」,神仙有的是轉世而生,比如哪吒是靈珠子轉世,有的是人修煉而成,比如楊戩,黃天化等,有的是動物修煉而成,比如梅山七怪,有的是具體物體修煉而成,比如玉石琵琶精,千里眼順風耳高明高覺乃桃樹柳樹成精,神仙一般有一兩項獨門絕技,比如張桂芳叫人下馬,土行孫會土行法,鄭倫口吐白氣,高明高覺乃千里眼順風耳等,神仙一般有一些獨門兵器或法器,威力無窮,哪吒有乾坤圈,風火輪,火尖槍,混天綾,神火罩,楊戩有哮天犬,三尖兩刃刀,雷震子的黃金棍,還有翻天印,陰陽鏡,紫綬仙衣,太極圖,打神鞭,等等,神仙一般活得很長,動不動就修煉幾百年,少的也有幾十年,因此,如果是我做神仙,我要做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門下煉氣士,坐騎乃斑斕白虎,會八九玄功,祥雲護體,手一指,而金光發,受光即死,法器乃捆仙繩,兵器乃齊眉棍。
除了對滿足對神仙的嚮往之外,《封神演義》也讓我對領導學有了一些感悟,首先說紂王,紂王犯了一些致命錯誤,第一,其殺妻滅子,與傳統道德相違,大失民心;第二,聽妲己迷惑,不自己思考判斷,殺害忠良,令人寒心;第三,沉迷個人享受,勞民傷財;第四,對老百姓和殘酷,失了民心;第五,作為領導,對下面的情況一點也不了解;第六,不知治國也就罷了,但不知用人,賞罰不明,不知如何選賢用能,總之,紂王個人的領導失誤造成其政治、軍事上的失勢,是其硬傷。姜子牙最後打敗了紂王,如果要我幫助紂王,我獻計四條,第一,捕獲敵方將領,不要收監,不要解送朝歌,立即斬殺,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第二,選一人如聞仲總領抵抗西岐一事,不要各自為戰,被敵人各個擊破,這樣才能互為聯絡,調度有方,進退有序;第三,建立統一戰線,廣泛聯絡分化諸侯,聯絡仙家,共擊西岐;第四,利用其乃正統,大打宣傳戰,在政治上確立優勢,拉攏民心。相信如果紂王這樣做,一定能打敗姜子牙。
對於武王,我覺得其很不成功,所有權力都在姜子牙手中,西岐中能戰斗的大將,除了南宮適,要不是姜子牙的師兄弟或門徒,要不是姜子牙收復的殷商降將,如果姜子牙要奪位篡權,那誰能抵擋呢,作為領導,手下的得力干將一定要與自己建立信任和情感,且不可龍御深宮,一定要去經歷,要與他們共同經歷,共同戰斗,且不可將權力交給一個人,千萬別扯什麼信任,人心難測,成王敗寇,就算信任,也是這種信任,比如你手下的核心團隊有六人,跟你很默契,你信任他們,這樣沒問題,一個壞了,還有其他五個,不會影響大局,而絕對不是這種信任,你手下的核心團隊有六個,你信任其中一個人去管理其他五個,自己在睡大覺,那個人跟他們建立感情,共同戰斗,共同經歷,形成權威和自己的影響力,這樣那五個人心已不在你身上了,這樣你只能祈求那個人能忠於你,他要反叛,你一點辦法也沒有。古今有這樣的事,但要注意甄別,比如劉備倚重諸葛亮,但要注意,蜀國武將關羽、張飛與劉備是結拜兄弟,馬超與黃忠是劉備收服,諸葛亮即使想反,他也沒這個膽,當然劉備死後是另外一回事了,只能說諸葛亮忠心。
讀初中時,語文老師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封神演義》正是明朝人許仲琳所著,與其它小說一起共同鑄造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這一品牌「明清小說」

⑷ 中國古典文學韻味議論文800字左右

一直以來,我都深深的熱愛著中國古典文學,他凝重,醇厚,蘊含著歷史文化積淀,凝聚著文人墨客的魂靈。

所以,我愛讀書,更愛書中作者所傾注的心情。
所謂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一位諍友。因此,我常常留連於唐詩宋詞的世界。一唱百回的是怒發沖冠的豪情壯志;是金戈鐵馬的奮戰沙場;是傲射天狼的瀟灑無羈;是提攜玉龍的視死如歸;一詠三嘆的是亂紅飛零的淚眼朦朧;是人比黃花瘦得難解情思;是銅雀深鎖的嘆息扼腕;是離愁如絲的凄涼憂傷。
黛玉葬花,是行為藝術,它表達了對美麗生命的贊美與飛燕泣殘紅;埋葬,既熱烈又絕望,既優美又凄涼,曹雪晴用高超的技藝描繪了「世外仙姝寂寞林」,造就了古典文學的巔峰。
古典是多麼博大,多麼精深,多麼讓人迷醉,它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文化的家園啊!
作家巴金在回憶自己的讀書經歷時,曾經深有感觸的寫下這樣一段文字:「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就從文學作品中汲取大量的養料。文學作品將我引到較高的境界,藝術的魅力是我精神振奮,作者們的愛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飢似渴的讀著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純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發了我的愛和我的同情。不知不覺中,我逐漸改變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優秀的文學作品給了我生活的勇氣,是我看到了理想的光輝,前輩作家把熱愛生活的火種傳給我,我也把火種傳給別人,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光明。」
巴金爺爺之所以成為國內外著名作家,是因為他從小就愛讀書,讀的是一些有知識,有內涵的書籍。
「讀一本好書,就好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這句名言告訴我們書會改變我們生活的乏味,帶來意想不到的沖擊,陶冶我們的情操,使我們的志趣更高潔。
都德說:「書籍是最好的朋友,當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你都可以向他求助,他永遠不會背棄你。」
高爾基也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在這個日益發達的社會,人是需要不斷進步的,靠什麼?靠的是書籍。
太陽照亮世界,知識照亮心靈。此名言傳承的就是書的重要。
有些書光讀還不行,還要用到生活中去。如果能把書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那是很不簡單的,如果你做到了,那麼要恭喜你,因為你不但讀書了,而且還運用了,將來你的人生即使不會放出強烈的「光」,但也絕不會是「陰天」。
一個成功的人生是靠自己爭取的,所以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怎麼樣求得真知?答案在書中。
書就是求得真知的最好屏障。
怎麼樣做成功職業人?就看你會不會讀好書。
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與名著為伴,迎接美好人生。

⑸ 談談你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感受體會與收獲。

寫作思路:可以運用舉例子的手法來敘述,分別列舉古代名人的事跡來加以佐證,比如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讓我們炎黃子孫祖祖輩輩都為此而驕傲,欣賞到了古代文學的藝術,而且增長了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熏陶我自己個人的情操等等。

正文:

學習階段的眾多科目中,我最鍾意的是中國古代文學史,因為這是一門兼有文學和史學性質的科目。我通過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史,特別是聽取丁楹博士每一節課的精彩講授,不但使我自己欣賞到了古代文學的藝術,而且增長了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熏陶我自己個人的情操。

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讓我們炎黃子孫祖祖輩輩都為此而驕傲。且看,絕大多數孩子從小就會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又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些千古名句更是跨越時空,流傳至今。如《詩經·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為廣大青年男子所用,向追求心中的女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意。

屈原《離騷》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鼓勵著多少的人奮發圖強。又如李商隱《登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為多少人借鑒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雖然我是一個文科生,也接觸不少的古詩古文,但我面對這些古文化,仍像對藏在盒子里的寶貝一樣,懷著一種崇敬,好奇的心理,想深入一探其究竟,卻又不得不止步於自身淺薄的知識。

但是,丁博以其幽默的語言藝術,深厚的專業知識講授中國古代文學史使我培養了濃厚的興趣。丁博在授課過程中對古詩詞信手拈來,朗讀古詩詞感情飽滿而富有節奏感,令人欽佩。特別是丁博善於把講授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個人經歷或者時下流行文化進行授課的方式,幽默有趣,容易激發學習興趣,讓人記憶猶新。

丁博帶領我們遨遊自先秦到明清的文學世界過程中,我品味了情深景深,風神搖曳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感受楚國詩人屈原的悲憤憂郁;體味文人在漢末社會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

了解唐五代的王維,李白,杜甫等詩人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創造的高峰。在眾多的詩人大家中,我個人比較欣賞的是曹操這位梟雄,聽完丁博介紹他的諸多文學作品,特別是《短歌行》,我總會被他的文學才華折服。

《短歌行》這首出色的政治抒情詩,表達方式委婉曲折,情感幾經起伏,充分表達詩人內心情感,抒發詩人的胸懷和壯志。詩中有憂郁,有感慨,有激情,比喻生動形象,語言質朴自然,讓讀者融入詩的意境中,真切體會詩人的感受。

我個人覺得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史不僅僅要掌握中國古代著名作家,作品,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文學體系,了解中國文學的起源,發展,繁榮的文學史過程,文體演變和文學現象,能夠對中國古代文學思潮學會從宏觀的歷史角度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分析。

蘇東坡曾有言「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在信息量巨大而且便捷的當今社會,我們不應該放下書本,該多讀代表著傳統文化的古經典,「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閱讀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知識的影響,讓書卷氣來點綴生活的色彩。

⑹ 中國古代小說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一、中國古代小說起源於神話傳說。與其他民族的小說一樣,最初的作品都與上古傳說有關,神話傳說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這為小說的孕育和產生准備了條件。比如《紅樓夢》的開頭,就是借用了女媧煉石補天的上古神話傳說。
二、中國古代小說在民間汲取營養。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為小說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古代小說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中國小說的每次發展、進步都是由優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間學習,參與、加工民間創作而取得的。比如《西遊記》,就是在民間故事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 文人與民間創作結合的創作方式,使得中國古典小說呈現了重視情節的特點。重視寫情節並不意味著忽視寫人物,而是要通過情節表現人物,以外在的情節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和精神狀態。
三、古代小說與歷史結合很深。比如《水滸傳》,就是充分吸收史傳文學寫人藝術經驗的一部作品。比如《三國演義》,整個小說就是構築在虛實歷史之上的。
四、我國古代小說的取材和用意多是立足於現實。小說創作不脫離現實,這些小說都產生於現實,由於現實問題的觸發而幻想出來的。比如第一部文人創作的小說《金瓶梅》,就完全是描寫日常生活,並直接影響到了後來的《紅樓夢》。
五、古代小說是逐漸發展的。由最早的神話傳說式到志怪式,再成長為唐時期的傳奇,最後到明清時成長為長篇巨作。

⑺ 對古典文學的認識。。。。800字左右。。。。

例文:

強調五四時期白語文學的功勞是強調五四將白話作為文學的正宗,排斥文言文學的正統地位。詩和文都白話化。結果帶來文體的變化:傳統詩和文是正宗,五四以後「四大文體」:詩歌,小說,散文和戲劇。
對西方新思想的輸入和對封建舊思想的批判,很自然的轉到對作為傳統道德的工具——封建舊文學的進攻,並尋求新的語言和文學的工具——白話,於是,就發生了文學革命。它的基本內容是反對文言,提倡白話,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文學革命主要是外來思潮影響的結果,也是中國文學自身發展的趨勢,而直接的背景和動力則是新文化運動。
文學革命的倡導,幾乎與新文化啟蒙運動同時。
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2卷5號發表《文學改良芻議》。 陳獨秀稱贊胡適是「首舉義旗的急先鋒」。
鄭振鐸評價此文是「五四文學革命的一個發難的信號。」
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呻吟、務去陳詞濫調、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

高舉文學革命大旗,正式提出「文學革命」口號的是陳獨秀。1917年2月,他發表《文學革命論》,提出三大主義:①推到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到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到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②把「明之前後七子及八家文派」斥為「十八妖魔」。③舊文學種種弊端與國民性互為因果。要革新政治,改造社會,必須革新文學。
胡,陳的文章在當時被文學青年奉為「聖經」。
新青年撰稿人一致響應胡陳的號召,其中錢玄同和劉半農最為積極熱情。劉半農發表《我之文學改良觀》提出改革散文,音韻,主張使用形式標點,文章分段。 錢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從語言文字進化的角度說明白話取代文言勢在必行,力主文言一致。後來,他又提出將右行直下的書寫格式改為左行橫迤。並倡議《新青年》作者自己首先用白話寫文章。

北京大學教授劉師培為代表的「文選派」,對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蕭統編選的《文選》頂禮膜拜,悉力模仿,被他斥為「選學妖孽」。北大另一教授林紓崇拜清朝桐城派,主張師承,被他斥為「桐城謬種」。
局限:新文學主張缺乏系統細致,創作少。
還有一些人認為新文化運動是左右兩派文人聯合起來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的運動。主要戰場在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學內,主要對象是一批老古董國學教授,結果大獲全勝,中國幾千年來積累的真正國學從此逐漸走向滅亡,1946年在全國明文取消國文,代之以語文。到今日,全國已沒人會真正的古文朗誦了。1949年後推出了簡體字,但新文化運動並沒有因此而完成,廢除漢字是新文化運動分子的廣泛主張。

⑻ 急尋一篇古代小說的賞析,1500字左右

中國古代小說鑒賞略談

小說在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學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在今天的社會里,小說卻成了最普及、最流行的一種體裁,特別是一大批經過時間的考驗,流傳至今的優秀古典小說,它在中學語文教材中也佔有一定的比重。

那麼,初讀中國古代小說的中學生應該如何對古代小說進行鑒賞呢?

首先,應具備古代小說歷史發展的基本常識。

很多同學知道一部小說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曲折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卻不知不同時期的古代小說有其不同的鑒賞角度。縱觀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史,早期的作品比較重視故事情節的敘寫,不大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畫。在這個階段中,小說中的人物只是故事的載體,是展開故事情節的工具;人物性格單一,多帶有神奇和傳奇性特點,這與其起源於神話傳說有極大關系。例如先秦的寓言故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志人」小說和唐傳奇等,它們大多以故事情節為作品的重心。後來,小說的重點開始移向人本身,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故事變成了性格的載體。這個巨大轉變可以說是古代小說發展史上的一個輝煌。正如老舍所說:「……世事萬千,都轉眼即逝,一時新穎,不久即歸陳腐;只有人物足垂不朽。此所以十續《施公案》,反不如一個武松的價值也。」在這個階段,出現了一大批為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成為古典文學藝術的寶貴財富。

如此了解了情節和人物在不同階段的地位,我們在鑒賞作品時就可有的放矢,有側重地賞讀、品味了。

其次,鑒賞時應多注意古代小說的特點。

(一) 情節曲折,故事完整。縱觀整個發展史,不難發現這是小說的一個獨特的藝術傳統。曲折復雜、跌宕起伏的情節不僅使小說故事性強,緊扣讀者心弦,吸引他們關心小說中人物的命運,更重要的是能通過一系列的情節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沖突,使主題表現得越深刻。如《水滸傳》,作品緊緊圍繞「官逼民反」這條匯流排索展開引人入勝的情節,從林沖被逼上樑山,到「智取生辰綱」「花榮大鬧清風寨」、「宋公明三打祝家莊」等。大小事件都寫得騰挪跌宕,變化多端,既反映了起義由小到大的整個過程,也揭示了小說「官逼民反」的主題。而故事情節即使是短篇小說也是全始全終,首尾完整,基本上可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二) 個性鮮明,具典型意義。鑒賞古代小說時如只把興趣放在曲折的情節上,而忽略了它的人物刻畫,也就無法真正深刻地理解它的主題思想,獲益也就大打折扣了。一大批優秀的古代小說留給今人一個個不朽的人物形象,之所以不朽,在於人物性格的鮮明與典型。劉備、關羽、諸葛亮、宋江、武松、魯智深、孫悟空、林黛玉等小說人物至今仍讓人們津津樂道。

我國古代小說常通過一系列的矛盾沖突來展示人物形象。在赤壁之戰的尖銳矛盾中,作者不僅寫出周瑜、孔明的英雄才略,而且寫出了魯肅的誠懇忠厚、黃蓋的赤膽忠心、蔣乾的愚而自用。作者還採用對比方法,突出不同人物的各自性格。一談起《三國演義》我們會自然地把曹操與劉備加以對比,一個處處奸詐,一個卻是處處長厚。這種正反對比,使得性格更加凸現。

⑼ 談談你對中國古代小說的整體印象

元朝已經有小說的形式了,但是並沒有得到推廣,元朝還是曲的形式,到明朝才開始出現正式的發展,小說開始在民間興盛。

⑽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均被改成了電視劇, 談談吧對小說原著和電視劇的看法

綜述:四大名著,個個都是經典,各有其特色,涉及的內容豐富,范圍廣闊,改成電視劇,更顯得精彩無限,廣受觀眾的喜歡和好評。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按照成書先後順序)這四部巨著。

四大古典簡介

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熱點內容
一對一玄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424
主角修煉速度很妖孽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2 08:09:01 瀏覽:228
找一本校園小說女主被男主捅了一刀 發布:2025-02-02 08:07:28 瀏覽:867
腹黑會長是頭狼全文免費小說 發布:2025-02-02 07:50:10 瀏覽:351
有沒有好看的都市道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2 07:17:05 瀏覽:540
俞靜雅葉北城小說的名字 發布:2025-02-02 07:08:23 瀏覽:854
科幻小說起什麼名字大全 發布:2025-02-02 06:43:40 瀏覽:48
2017完結網游類小說排行 發布:2025-02-02 05:59:23 瀏覽:586
鳳棲梧桐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2 05:54:54 瀏覽:549
校園男主混混成長小說 發布:2025-02-02 04:55:53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