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古代帆船小說
1. 主人公穿越到古代已經兩年了,後來主人公造出了很大一條船,還弄出了玻璃的耽美小說
開始幸福(攻叫陳辰,受叫齊巧,受家裡很有錢但是由於長相平庸一直被人嘲笑嫁不出去,攻剛開始穿越到古代就救了遇到流氓的受,後來受家裡弄了個拋綉球招親,正好被剛進城的攻撿到,倆人成親了,後來慢慢的倆人相愛了,因為那地方的人不知道吃海鮮,攻開了個海鮮樓,裡面用了玻璃和瓷磚,後來不料海鮮不夠,攻便造了大船,)應該是你說的文
2. 求一本航海的小說,主角原本是明朝人,後來穿越還是重生到了歐洲,有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船。
大金牙
3. 找一本現代男子穿越到古代為皇帝造船、建碼頭的小說
星際救兵
作者:清風
簡介:
我,亞涅特,畢業於亞法爾星國立大學星空探索專業,本來致力於探索廣闊的宇宙,誰知道畢業以後卻胡里糊塗的給拉進了星球防衛局的宇宙觀測站里做最無聊的監視工作,當外星艦隊入侵,我終於有活幹了,我的
4. 就一本涉及古代帆船技術、航海技術、羅馬時期世界著名港口的書籍,資料也行
哈哈,這方面的資料很少的啦,只能從一些文章里慢慢挖掘自己想要的東西
一些具體到實處的東西你可以提問,當然很多東西我也不大清楚
但因為比較喜歡16-18世紀這個區間,所以對木船方面了解還是有一些
5. 帶著先進艦船知識穿越古代發展海軍的書
《男人的親王號》一艘充滿瑕疵的未來戰艦對抗船堅炮利
《大海盜1895》一個游戲迷帶著他在游戲中的艦隊回到了1895年
《中華新史》一次秘密的任務,一艘貨輪、一艘潛艇、一群年輕人,走入了20世紀初的歷史之中《再起波瀾》 一支艦隊在一次意外中回到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朝——滿清!他們如何運用超前的思想來改變近代中國的命運
《再現漢唐雄風》2004年某新建的特種師大部在演習中誤入1944年,他們為生存、為了中華巨龍的再次騰飛進行了一系列戰斗……
6. 帆船是誰發明的
當然是靠風力了,當有風的時候,將帆拉起來,風帆把風力匯集起來,再作用到桅桿上,帶動船在水上漂行。這是人類駕馭自然力量為自己工作的第一種方法。
是誰發明的,這個到是無可考究,早在1900多年前古羅馬詩人味吉爾的作品中有見記載,這也算了最早文字記載帆的出現了。
7. 求海戰類小說 就要 帆船 的 科幻 玄幻 穿越或異界都行 就像大航海時代的那樣最好有主角無敵的YY的
怒海爭鋒系列。市面上譯林已出二本:艦長與司令官,極地征伐。全套有二十多部。以1700-1800年英法海上爭霸為背景,很牛B的小說。科幻 玄幻 穿越都是扯淡。
8. 帆船的發展史
發展歷史 公元13世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開始建造一種名叫「caravel」輕帆船,起初主要用作漁船(fishingvessels),由於性能良好,不久就廣泛應用於其他方面。迪亞斯(BartholomeuDias)1488年發現好望角(CapeofGoodHope),哥倫布(ChristopherColumbus)1492年發現新大陸,達·伽馬(VascodaGama)1498年穿過印度洋到達亞洲,麥哲倫(FerdinandMagellan)1519-1522年間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用的都是這種船。不應該忘記的是,歐洲人能夠造出這樣的船,與他們學了許多源於東方、尤其是中國的「長技」有關。 歐洲人從東方學去的第一件「長技」,是阿拉伯水手的「三角帆」(triangularsail)。歐洲人原來使用的一直都是「橫帆」(squaresail),即橫向安置的方形帆。一千多年以後(公元6世紀),由於受到印度洋、紅海和波斯灣地區阿拉伯人「獨桅三角帆船」(dhows)的影響,地中海地區的水手逐漸改用這種比較容易操縱的三角帆來代替橫帆。到公元9世紀,這一地區已經幾乎見不到橫帆的身影。附帶說說,盡管這種帆的發明權理應屬於阿拉伯人,但在歐洲它卻被叫做「Latinsail」(拉丁帆)或者「lateensail」(大三角帆)。 歐洲人學去的第二件「長技」是「縱帆」(fore and aftsail),中國人早在戰國時代(公元前3世紀)就已經使用這種帆了,但直到13世紀才被歐洲人學去。此前他們從阿拉伯水手那裡學去的三角帆雖然比較容易操縱,但仍然是橫向安置的,只能利用順風,在刮定向季節風(monsoon)的印度洋北部好用,在風向不定的地中海和其他歐洲海域就不大適用。縱帆利用分力、合力原理,可以「船駛八面風」,只有「當頭風」不可行駛。不過到16世紀,由於想出了「調戧使斗風」的辦法,逆風也能行船了。所謂「調戧」,指的是調整船頭方向,把當頭逆風轉變成側斜風,這樣它就也能推動船隻呈之字形前進。 利用縱帆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能靈活調整船頭方向。在中國,那是通過使用安置在船尾的「舵」(rudder,全稱sternrudder,尾舵)來實現的。現在成語詞典收有「見風使舵」(或作「看風使舵」),那是一條來自「俗語」(vulgartongue)而非來自「典故」(literaryquotation)的成語,講的正是按照風向操縱舵來調整航向。它本無貶義,不幸的是現在往往被用指不講原則,隨風倒的圓滑、世故做法。古時舵字也作柂、柁、杕,東漢劉熙《釋名》解釋「船」字說:「其尾曰柂。」南北朝《玉篇》(公元543年)說:「舵,正船木也。」,又說:「杕,船尾小梢也。」這些文字記載都說明中國人很早就發明了舵,而考古發掘得到的用舵證據就更早了,廣東、湖北等地的西漢墓都出土過木船模型,其船尾都安置有舵。但是舵傳到歐洲卻相當晚,大約是公元12世紀的事。此前歐洲人一直用側槳來控制方向,那遠不如使用舵。舵可以說是歐洲人學去的第三件「長技」。 帆船學會使用三角帆、縱帆和舵以後,水手就能更加放手地利用風力了,這就導致桅與帆數目的增加,尤其是風帆數目的增加,因為使用多個比較小的帆,比使用單個大帆操作起來容易。「caravel」正是一種輕型多桅帆船,它通常有三根桅桿,前桅(fore鄄mast)和主桅(main)掛橫帆,後桅(mizzen)掛三角縱帆。有的還立了第四根桅桿,也掛三角帆。還有一些船從船頭向前伸出一根斜桅(bowsprit),上面掛一張小帆,並在主帆和前帆之上各加一面頂帆(top鄄sails)。這樣就既能充分利用風力,有速度,又比較靈活,便於操縱,可以在各種風向條件下行駛。應該注意,吹在風帆上部的風,除產生水平方向的推力以外,還產生向上的升力。升力比較小的時候有利於船隻航行,但如果升力過大,就有可能使船隻傾覆。使用三角帆和頂帆,可以減小升力,有助於船隻穩定航行。 歐洲人開始建造比較大的船,是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並在那裡掠奪大量財富之後。大約從16世紀中葉開始,西班牙組織了龐大的船隊,每年兩次往返於大西洋東西海岸之間,從美洲殖民地運回掠奪的財寶。根據官方統計,在1600年以前的大約一個半世紀里,上了稅運回西班牙的白銀超過18,600噸,黃金200噸;走私的數額有多少,就不大好估計了。除此以外,還有不少船隻在中途或因風暴、或因海盜襲擊而沉沒,隨之葬身海底的金銀當也不在少數。直到今天,它們仍然是世界各國尋寶人與打撈公司搜尋的重要目標。後來,隨著新大陸甘蔗、棉花、煙草種植園經濟的建立與發展,貨物運輸量大增,大西洋上的船隊運輸就更繁忙了,這裡面當然還不應該忘記與之相關的黑奴販運。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從15世紀開始有這項罪惡貿易到19世紀歐美各國正式宣布廢除,在西非海岸被裝上販奴船的黑人總數達1200萬,途中死亡了大約六分之一,登上新大陸的約有1000萬,由此不難看出其運輸量是相當大的。 為了保護運輸船隊免受海盜及其他國家船隻的襲擾,西班牙人建造了一種名叫「galleon」的戰船,它實際上是在「caravel」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型多桅帆船。從1650年起,大西洋進入一個海戰頻繁的時代,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等歐洲殖民國家以及「占島為王」的海盜(最著名的也許就是「加勒比海盜」),把大西洋變成了一個大戰場。這就大大刺激了戰船的發展,起初最大的戰船吃水量約為1500噸,但到1750年,2000噸的船隻已很普通,而到1800年更有超過2500噸的。船殼通常選用堅實的橡木板(oakplanks)製造,而且是雙層,總厚度可以達到46厘米,這就使造船成為一件非常耗費木料的事。例如,建造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HoratioNelson,1758 1805)所乘旗艦「(皇家海軍)勝利號」(HMSVictory),所耗費的木材就需砍伐2,500株成年橡樹才能得到。後來同樣的技術也用於建造民用船,例如英國移民最早去北美所乘的「五月花號」(Mayflower),就屬於這種類型。在以蒸汽機為動力、螺旋槳為推進器的輪船出現以前,大型多桅帆船一直是歐洲商船和戰船的主要船型。 值得注意的是,學會用帆(三角帆、縱帆)和舵都屬於集體行為,很難確定是在什麼時候、具體是誰從東方學到的,只有第四件「長技」(水密隔艙,watertightbulkheads)才能確定具體的引進者,那就是1795年受命為英國皇家海軍造船的薩繆爾·邊沁(SamuelBentham,1757-1831)。使用水密隔艙不但大大增加了船體強度,更重要的是不至一處破損就水漫全船,難以封堵。有了水密隔艙,歐洲船舶可以說已經達到帆船時代的最高水平。 帆船歐洲人從我們這里學去第五件「長技」,時間就更晚了,已經到鴉片戰爭之後。原來,在船型設計上雖然他們和我們一樣都利用了仿生學(bionics)原理,把船體設計成流線型,但模仿的對象不同;歐洲人模仿的是魚,而中國人模仿的是水鳥。這樣他們船體的最寬處就在中部靠前的地方,而中國船體的最寬處卻在中部靠後。後來的流體力學研究證明,中國人的做法更科學,因為一般船舶都不是像魚那樣在水裡游,而是像水鳥(例如鴨和鵝)那樣在水與空氣兩種介質之間劃行的。認識到這一點以後,西方的船舶也像中國的船那樣,把最寬處放在中部靠後的位置了。 在中國古代造船技術里,歐洲人沒有學去的大概只有櫓(scull)。中國早在西漢(約公元前1世紀)就開始用櫓了,劃槳需要把槳提出水面,既做虛功又浪費時間,而櫓是連續劃水的,用的是魚搖動尾巴前進的原理,所以有「一櫓三槳」之說。歐洲人很晚才開始考慮以中國的櫓來代替他們的槳,但由於不久後發明了推進效能更好的輪槳(paddlewheel),就沒再考慮用櫓的事。不過要指出,輪槳的真正發明者也是中國人,時間比富爾頓早了一千多年。《舊唐書·李皋傳》載:「挾二輪蹈之,翔風鼓浪,疾若掛帆席。」可見唐代(公元8世紀)已經知道用以足踩踏的輪槳來代替用手劃動的槳。輪船在中國古代叫「車船」,根據現有記載,宋代岳飛與楊幺的水戰(12世紀),便是一次車船大戰。 總之,除在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羅盤之外,我們對造船與航海技術還有許多重要貢獻。歐洲人從東方學去的五項技術里,四項都源於中國,而這些技術對他們帆船時代的造船與航海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已經是「後帆船時代」,除體育運動外,已經基本上見不到帆船的身影,但舵、水密隔艙、船體形狀這三項技術仍在繼續應用,而且毫無疑問還將一直應用下去。
9. 找小說,女主一腳踏n船,古代的
《夢回大清》 金子/著
《夢回大清終結篇》 金子/著
《蔓蔓青蘿》 樁樁/著
《大清遺夢》 琉璃薄蘇/著
《平安京之宋姬物語》 Vivibear/著
《瀟然夢》上部、下部 小佚/著
《少年丞相世外客》上 小佚/著
《玥影橫斜》 夜幽夢/著
《花痴皇後》 安安/著
《第一皇妃》III 犬犬/著
《蘭陵繚亂》 Vivibear/著
《歌盡桃花》 靡寶/著
《神仙也有江湖》 柳暗花溟/著
《執手千年》 木軒然/著
《和親公主》 鮮橙/著
《醉玲瓏》上、中、下 十四夜/著
《異時空情戀之清水漪瀾》(上、下)蒼痕蔦陌/著
《恨相逢之戰國之戀》 Vivibear/著
《平安京之宋姬物語》 Vivibear/著
《魅惑帝王愛》 芥藍+新妖/著
《大漠謠終結篇》 桐華/著
《大漠謠》 桐華/著
《三救姻緣》 笑聲/著
《許我向你看》 辛夷塢/著
《花間》 蘭思思/著
《暗戰》 米戎/著
《可惜不是你》 葉紫/著
《落落•清歡》 南東北西/著
《大愛如煙》 竹喧/著
《花褪殘紅青杏小》 南適/著
《明冬仍有雪》 雪靈之/著
《逃愛記》 人海中/著
《第二季愛情》 染香衣/著
《圍城不危》 茶茶/著
《夜上海》終結篇 金子/著
《大約是愛》 李李翔/著
《女王進化論》 人海中/著
《浮生》 林希曦/著
《青澀之戀》 正午月光/著
《淑女本色》 鮮橙/著
《二五年華》 蟲鳴/著
《山月不知心底事》 辛夷塢/著
《哪一年讓一生改變》 姬流觴/著
《白晝的星光》 木梵/著
《微雨紅塵》 樁樁/著
《杏花春雨•落雨時節》 樁樁/著
《左岸純情,右岸媚色》 青山嫵媚/著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辛夷塢/著
《北京,我與天堂一步之遙》
《一地相思兩處涼》 雪小禪/著
《無愛不歡》 雪小禪/著
《煙花亂》 雪小禪/著
《風槿如畫》 張瑞/著
《雲色傾城》 紫百合/著 定
《異世淘寶女王》 柳暗花溟 /著
《星之海》 衛風/著
《飛花濺玉錄》 八大/著
《晚香玉》 傾城之戀/著
《武林萌主》 玄色/著
《美人謀》 RAY/著
《法老的寵妃II》 悠世/著
《少年丞相世外客》下冊 小佚/著
《雲醉月微眠》 明月別枝/著
《神仙也有江湖》下 柳暗花溟/著
《皇後出牆記》 樁樁/著
《蘭陵繚亂III》 Vivibear/著
《神仙也有江湖》中 柳暗花溟/著
《蘭陵繚亂II》 Vivibear/著
《歌盡桃花》終結篇 靡寶/著
《狐戲紅塵》前傳 林家成/著
《失蹤的王妃》 赤冰/著
《宸宮》(全二冊) 沐非/著
《大宮》 秋姬/著 定價:
《何以笙簫默》(新版) 顧漫/著
《趙飛燕傳奇》上/下 嬌無那/著
《夜上海》 金子/著 定價:
《鳳還巢》 張晚知/著
《步非煙傳奇》溫柔坊/大明宮/黃金甲嬌無娜/著
《絕戀》 犬犬/著
《落蕊重芳》 姒姜/著
《摯愛狼少年》 聖靈泉/著
《校對完全無用手冊》
《誰是誰的誰》 鮮橙/著
《皇後策》 談天音/著
《鳳鼓朝凰》 沉僉/著
《江山如畫》 四葉鈴蘭/著
《網游之少年絕色》 泥泥/著
《驕陽似我》 顧漫/著
《杉杉來吃》 顧漫/著
《帝錦》 沐非/著
《主任醫師》 棋子和松子/著
《大愛如煙》 竹喧/著
《第一皇妃IV》 犬犬/著
《淺淺心事》 正午月光/著
《夢落芳華》 也顧偕/著
《仰望來年炙烈的陽光》 踩著拖鞋的馬甲/著
《滿朝鳳華》 孤缽/著
《天霜河白》 傾泠月/著
《外灘十八號》 右耳/著
《被時光掩埋的秘密》 桐華/著
《步步驚心》修訂版 桐華/著
《瀟然夢之無游天下錄》 小佚/
《跟你借的幸福》 陌墨/著
《銀色的舞台》 曉月聽風/著
《皇家幼兒園》 玄色/著
《女醫葯代表》 野玉丫頭/著
《樸素的花開》(暫定名)
《殊途》 葉紫/著 估價:
《因緣妙美人》 夢枕幻花/著
《如失如來》 皎皎/著
《想入菲菲》 追月逐花/著
《弦歌南望》 夜幽夢/著
《江湖遍地賣裝備》(暫定名)
《老婆無間道:與小三PK的日子》你可以加個QQ群41509970那裡人多,還有很多小說下載
10. 誰能推薦個中國古代帆船建造的典籍經書
古代建築匠師常備工具書 經典珍藏版——魯班經(明·午榮 著)大32開432頁 平裝 壓模本 非館藏 天一閣收藏的《船政》一書,是南京兵部車駕司收錄的官方檔案文書,其中有大量繪制詳細的船舶圖紙,確保船廠能夠以最大效率,生產高質量船舶。
而且中國古代造船,在分工環節上,更有一個領先世界的工藝:定龍骨。早在宋代起,中國人就知道,造船先定龍骨,特別是航海的大船,都是先確定龍骨結構,然後以船舶龍骨為基礎,進行分項施工。擁有「龍骨」的船舶,自然造得更快更穩。航海時代的西方,一直到十九世紀初,才有這項工藝。
參考資料:《營造法式》、《中國造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