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武俠小說南華真經

武俠小說南華真經

發布時間: 2022-04-12 13:42:37

『壹』 武俠小說中,說話,思想上最像 莊子 的人是

令狐沖。令狐沖就是典型的不把生死放在心上的人。你看他身負八股真氣重傷之時,依然率意行事,將生死置之度外。
另外,「無為」是老子思想的精髓,而莊子的是「逍遙」。
「無為」的意思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什麼事情都要按照自然的法則行事,不要做得過分。其實這一點,令狐沖也挺符合的。
而莊子的「逍遙」則是說,無所倚恃,按天性行事,自由虛空,無拘無束。這完全就是令狐沖的性格。
令狐沖在前期受到一些門規和道德的束縛,但他的天性是嚮往逍遙自由的,因此言行依然是無拘無束的。後期當成為有名的「無形浪子」之後,反而放得更開,更像莊子了。

『貳』 主角是個男的,小時後就靈竅被功力高的人所封閉起來了,後來遇到一些奇遇,最終解開了,而且也發現了自己

赤子之路
好像是這個 記得讀過 劇情忘了 自己看一下吧

『叄』 南華真人死後留下了一句什麼話,成就了金庸小說第一高手

金庸小說可謂是武俠小說的頂峰,至今無人能及,讓許許多多小年輕心裡住著一個武俠夢,在金庸的小說里住著一個常常被讀者所忽略的人物,那就是南華真人,是他成就了金庸小說第一高手,那麼南華真人死後留下了一句什麼話,成就了金庸小說第一高手?南華真人在死後,世上流傳了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莊子南華經》,裡面這樣的一句話成就了金庸小說第一高手:“又雲:‘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是故本派武功,以積蓄內力為第一要義。”

金庸小說里的人物都極大地體現了當時的歷史背景與文化,無論是南華真人還是逍遙子在金庸小說里都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南華真人在成就逍遙子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肆』 求《血旗亂江湖》,很早的一部武俠小說,男主角名叫江竹。,求電子檔的啊,先謝謝了啊~~

這本書是託名古龍的偽作,作者叫「古龍新」。但是內容寫得還不錯,雖然比不上古龍的精彩玄奇,劇情也略老套,但文筆和人物刻畫功力較高,也是頗有經典武俠小說的風范了。
主角叫「江竹」,是前武林第一高手「瀚海神君」的兒子。瀚海神君被仇家陰謀圍攻而死(其實沒死,逃到塞外去了),主角成了孤兒,從小「靈竅」被封,學不會高深武功,被武林奇俠組合「七煞」(七個頂尖高手,有點像射鵰裡面的江南七怪,但武功和江湖地位比江南七怪高很多)撫養長大。
剛入武林時,江竹還只能算個二流高手,但屢經奇遇(武俠小說慣例)後領悟了無人能學會的絕世秘笈《南華真經》(只記得裡面有一句「趙武靈王以石擊卵」),無意中又吸收了一位老人的一個甲子的功力(汗),成為了絕頂高手。
然後又因為一系列誤會,江竹跟七煞起了沖突(七煞裡面有個美女叫梅裳,暗戀過江竹的老爸,梅裳的徒弟也是個美女,暗戀江竹),孤身一人挑戰七煞組成的「七煞誅仙陣」(比全真七子的天罡北斗陣還猛,好像從來沒輸過),不敵之後武功全失。然後又屢逢奇遇,不但傷愈功力全復而且靈竅打開,成了超級賽亞人。最後解開身世之謎,找到老爸老媽,抱得美人歸,大團圓結局。

『伍』 江竹是那部武俠小說的主人公

江竹 有一書為我的GTO生活 現代的 但是沒你說的武功 情節N棒

『陸』 求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墨子,韓非的故事及主要思想

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的姓名分別是李耳,莊周,孔丘,孟軻,墨翟,荀況.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農家,
小說家,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產生原因:
(1)經濟原因:生產力的發展。

(2)政治原因:奴隸制進一步崩潰,封建制逐步形成,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

(3)階級原因: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思想家對當時的變革發表不同見解,形成不同派別,從而出現了「諸子百家」。

(4)環境原因:在諸侯割據稱雄的時期,統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文化專制主義,相反,各諸侯國競相招攬人才,禮賢下士成為社會風尚,使各個學派都有了發展機會。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孔子是個大思想家,他創立了儒家學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後來成為我國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對後世影響極大。

孔子又是個大教育家。在奴隸社會里,只有貴族子弟能夠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壟斷了。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突破官府的壟斷,擴大了教育對象的范圍。據說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學生:學習知識要經常復習,「溫故而知新」,學習態度要老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

相傳,孔子晚年編訂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詩》、《書》等幾部書,還根據魯國的歷史材料編成《春秋》一書。這對古代文化的保存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孟子

孟子(約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約生於周烈王四年,約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游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時代,百家爭鳴,「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場加以激烈抨擊。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種思想發展而來的。
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像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誠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體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都是以天這個范疇為基石的。

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約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間,《史記》載「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楚國苦縣厲鄉,即現今的亳州市渦陽縣閘北鄭店。老子曾擔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圖書典籍,學問淵博,見周王室衰微,棄官西去,至函谷關遇見關令尹喜。尹喜請求他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最終成了隱士,「莫知所終」(《史記》)
《道德經》又名《老子》,文約義豐,雖僅五千言,卻包含著十分豐富深刻的哲學思想。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是「道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說,把宇宙看成一個自然產生、自然演變的過程,天地萬物是依照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學的精髓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 ,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條件。還提出對立面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事物總要走向它的反面。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張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認為「柔弱勝剛強」。這種觀點在一定條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視矛盾雙方的斗爭,把轉化看成是無條件的循環往復。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張「無為」,認為只有無為才能無不為,反映了當時統治者的無力,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但他對「侯王」的告誡,如「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卻是很精闢的。《老子》的歷史觀是落後的,要求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死不相往來」。老子哲學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後代不少哲學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響。自漢以後注釋《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國古籍中是罕見的。老子不但創立了我國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說影響了後來整個中國哲學史的發展,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

莊子

(約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縣城東郊人(今城關鎮東城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 莊子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 這部文獻的出現,標志著在戰國時代,我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玄遠、高深的水平,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吏、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莊子做過蒙城漆園(在今縣城渦河北岸的漆園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辭去。他布衣草鞋,糝湯野菜,安居陋巷著書。生活難以維持時,曾向監河侯借過糧食。楚威王聞境內莊周是有學識而賢德的人,就遣使備千金厚禮前來漆園(蒙城),請莊子為楚國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許以為相的旨意後,莊子笑謂楚使說:「千金可算是重禮了,相位可謂尊貴至上。可是,你沒見祭祀時的牛嗎?人們把牛喂養肥了,祭祀時披紅掛彩,還不是牽到太廟殺了作祭品?我寧願在淡泊無為中度日,不去做犧牛」莊子在談笑中「喻牛辭相」,終未為楚國宰相。 戰國初年,諸侯兵戎相見,戰亂頻繁,社會動盪不安。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學術思想空前活躍,學術流派競相而起,形成了他獨特的哲學體系和思想畔,相距僅百里,故又稱他們的學術思想為「老莊渦河之學」。 莊子晚年常垂釣於濮水(今城南芡河)、渦水,游於濠梁(今安徽鳳陽臨淮城西南)觀魚,與魚鳥共樂,甘於清靜閑居的生活。唐天寶元年(742年),玄宗皇帝頒布沼書,賜號莊子為「南華真人」,稱其書曰《南華真經》。歷代均有一些研究莊子的學者,其著作數百種,近年又有《莊子白話》、《莊子現代版》等問世。

『柒』 生死修短,豈能強求出自莊子那篇並給出原句上下文。或者這就不是莊子說的

看樣子是莊子把生命看作自然的安排,死亡有什麼可怕呢?或許是回家呢?故莊子「鼓盆而歌」!

『捌』 尋一武俠小說 主角 從《莊子。逍遙游》中練了一種武功,全身沒有穴道了。

惟我獨仙 唐家三少的,從逍遙游中練了一個名為逍遙游的身法

『玖』 人物 江竹 七煞 七煞誅仙陣 武俠書名或作者

這本書是託名古龍的偽作《血旗亂江湖》,作者叫「古龍新」。但是內容寫得還不錯,雖然比不上古龍的精彩玄奇,劇情也略老套,但文筆和人物刻畫功力較高,也是頗有經典武俠小說的風范了。
主角叫「江竹」,是前武林第一高手「瀚海神君」的兒子。瀚海神君被仇家陰謀圍攻而死(其實沒死,逃到塞外去了),主角成了孤兒,從小「靈竅」被封,學不會高深武功,被武林奇俠組合「七煞」(七個頂尖高手,有點像射鵰裡面的江南七怪,但武功和江湖地位比江南七怪高很多)撫養長大。
剛入武林時,江竹還只能算個二流高手,但屢經奇遇(武俠小說慣例)後領悟了無人能學會的絕世秘笈《南華真經》(只記得裡面有一句「趙武靈王以石擊卵」),無意中又吸收了一位老人的一個甲子的功力(汗),成為了絕頂高手。
然後又因為一系列誤會,江竹跟七煞起了沖突(七煞裡面有個美女叫梅裳,暗戀過江竹的老爸,梅裳的徒弟也是個美女,暗戀江竹),孤身一人挑戰七煞組成的「七煞誅仙陣」(比全真七子的天罡北斗陣還猛,好像從來沒輸過),不敵之後武功全失。然後又屢逢奇遇,不但傷愈功力全復而且靈竅打開,成了超級賽亞人。最後解開身世之謎,找到老爸老媽,抱得美人歸,大團圓結局。

熱點內容
都市單女主日常類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3 23:38:39 瀏覽:136
主角殺人如麻不論男女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3 23:30:25 瀏覽:815
古代小說半生緣 發布:2025-02-03 23:25:37 瀏覽:861
外號路西法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2-03 23:13:26 瀏覽:816
古俠小說中好聽的名字 發布:2025-02-03 23:12:28 瀏覽:164
重生成豬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3 23:04:43 瀏覽:904
農村類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3 23:04:33 瀏覽:431
百度號推薦的小說 發布:2025-02-03 22:42:07 瀏覽:888
小說推薦女扮男裝明星 發布:2025-02-03 22:06:21 瀏覽:517
懷孕了也要小說閱讀全文 發布:2025-02-03 22:00:37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