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笑一聲金庸武俠小說
『壹』 金庸寫的最好的武俠小說
讓我來說的話,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越女劍》,這15部小說可以分為三等級。《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鹿鼎記》和《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六部算是第一等級的,每一部都非常精彩。個人而言,最精彩的要數《天龍八部》,最好玩的是《鹿鼎記》。當然這只是我個人覺得,其實六部都非常經典。
第二等級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書劍恩仇錄》《碧血劍》《俠客行》就稍差一些,不過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上面這些,如果你喜歡武俠,喜歡金庸,是一定要看的。
第三等級的《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就不是那麼有看的價值了,尤其是《越女劍》,圖書資料很少,在網上應該能找到,不過不是很好看。
以上都是本人自己感覺自己寫的,如果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問我。我可是很有資格的「金迷」「古迷」,對金庸和古龍的作品如數家珍。
給我分吧。有時間交流一下。
『貳』 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有哪些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其中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為金庸第一部小說
『叄』 金庸武俠小說有哪些
飛狐外傳
雪山飛狐
連城訣
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
白馬嘯西風
鹿鼎記
笑傲江湖
書劍恩仇錄
神鵰俠侶
俠客島
倚天屠龍記
碧血劍
鴛鴦刀
越女劍
『肆』 金庸小說武打片段
趙敏白玉般的左手輕輕一揮,那大漢躬身退開。她微微一笑,說道:「張真人既如此固
執,暫且不必說了。就請各位一起跟我走罷!」說著站起身來,她身後四個人身形晃動,團
團將張三豐圍住。這四人一個便是那魁梧大漢,一個鶉衣百結,一個是身形瘦削的和尚,另
一個虯髯碧眼,乃西域胡人。張無忌見這四人的身法或凝重、或飄逸,個個非同小可,心頭
一驚:「這趙姑娘手下,怎地竟有如許高手?」眼見張三豐若不隨她而去,那四人便要出
手,張無忌心想:「敵方高手甚眾,這一班人又盡是奸詐無恥、不顧信義之輩,非圍攻光明
頂的六大派可比。我實不易保護太師父和三師伯的平安。就算擊敗了其中數人,他們也決計
不肯服輸,勢必一擁而上。但事已至此,也只有竭力一拚,最好是能將趙姑娘擒了過來,脅
迫對方。」他正要挺身而出,喝阻四人,忽聽得門外陰惻惻一聲長笑,一個青色人影閃進殿
來,這人身法如鬼如魅,如風如電,倏忽欺身到那魁梧漢子的身後,揮掌拍出。那大漢更不
轉身,反手便是一掌,意欲和他互拚硬功。那人不待此招打老,左手已拍到那西域胡人的肩
頭。那胡人閃身躲避,飛腿踢他小腹。那人早已攻向那瘦和尚,跟著斜身倒退,左掌拍向那
身穿破爛衣衫之人。瞬息之間,他連出四掌,攻擊了四名高手,雖然每一掌都沒打中,但手
法之快直是匪夷所思。這四人知道遇到了勁敵,各自躍開數步,凝神接戰。
那青衣人並不理會敵人,躬身向張三豐拜了下去,說道:「明教張教主座下晚輩韋一
笑,參見張真人!」這人正是韋一笑。他擺脫了途中敵人的糾纏,兼程趕至。
張三豐聽他自稱是「明教張教主座下」,還道他也是趙敏一黨,伸手擊退四人,多半另
有陰謀,當下冷冷的道:「韋先生不必多禮,久仰青翼蝠王輕功絕頂,世所罕有,今日一
見,果是名不虛傳。」韋一笑大喜,他少到中原,素來聲名不響,豈知張三豐居然也知道自
己輕功了得的名頭,躬身說道:「張真人武林北斗,晚輩得蒙真人稱贊一句,當真是榮於華
袞。」他轉過身來,指著趙敏道:「趙姑娘,你鬼鬼祟祟的冒充明教,敗壞本教聲名,到底
是何用意?是男子漢大丈夫,何必如此陰險毒辣?」趙敏格格一笑,說道:「我本來不是男
子漢大丈夫,陰險毒辣了,你便怎樣?」韋一笑第一句便說錯了,給她駁得無言可對,一怔
之下,說道:「各位先攻少林,再擾武當,到底是何來歷?各位倘若和少林、武當有怨有
仇,明教原本不該多管閑事,但各位冒我明教之名,喬扮本教教眾,我韋一笑可不能不
理!」張三豐原本不信百年來為朝廷死敵的明教竟會投降蒙古,聽了韋一笑這幾句話,這才
明白,心想:「原來這女子是冒充的。魔教雖然聲名不佳,遇上這等大事,畢竟毫不含
糊。」趙敏向那魁梧大漢說道:「聽他吹這等大氣!你去試試,瞧他有甚麼真才實學。」那
大漢躬身道:「是!」收了收腰間的彎帶,穩步走到大殿中間,說道:「韋蝠王,在下領教
你的寒冰綿掌功夫!」韋一笑不禁一驚:「這人怎地知道我的寒冰綿掌?他明知我有此技,
仍上來挑戰,倒是不可輕敵。」雙掌一拍,說道:「請教閣下的萬兒?」那人道:「我們既
是冒充明教而來,難道還能以真名示人?蝠王這一問,未免太笨。」趙敏身後的十餘人一齊
大笑起來。韋一笑冷冷的道:「不錯,是我問得笨了。閣下甘作朝廷鷹犬,做異族奴才,還
是不說姓名的好,沒的辱沒了祖宗。」那大漢臉上一紅,怒氣上升,呼的一掌,便往韋一笑
胸口拍去,竟是中宮直進,徑取要害。
韋一笑腳步錯動,早已避過,身形閃處,伸指戳向他背心,他不先出寒冰綿掌,要先探
一探這大漢的深淺虛實。那大漢左臂後揮,守中含攻。數招一過,大漢掌勢漸快,掌力凌
厲。韋一笑的內傷雖經張無忌治好,不必再像從前那樣,運功一久,便須飲熱血抑制體內陰
毒,但傷愈未久,即逢強敵,又是在張三豐這等大宗師面前出手,實是絲毫不敢怠慢,當即
使動寒冰綿掌功夫。兩人掌勢漸緩,逐步到了互較內力的境地。突然間呼的一聲,大門中擲
進一團黑黝黝的巨物,猛向那大漢撞去。這團物事比一大袋米還大,天下居然有這等龐大的
暗器,當真奇了。那大漢左掌運勁拍出,將這物事擊出丈許,著手之處,只覺軟綿綿地,也
不知是甚麼東西。但聽得「啊」的一聲慘呼,原來有人藏在袋中。此人中了那大漢勁力凌厲
無儔的一掌,焉有不筋折骨斷之理?那大漢一愕之下,一時手足無措。韋一笑無聲無息的欺
到身後,在他背心「大推穴」上拍了一記「寒冰綿掌」。那大漢驚怒交集,急轉身軀,奮力
發掌往韋一笑頭頂擊落。
韋一笑哈哈一笑,竟然不避不讓。那大漢掌到中途,手臂已然酸軟無力,這掌雖然擊在
對方天靈蓋之,卻哪裡有半點勁力,不過有如輕輕一抹。韋一笑知道寒冰綿掌一經著身,對
方勁力立卸,但高手對戰,竟敢任由強敵掌擊腦門,膽氣之豪,實是從所未聞,旁觀眾人無
不駭然。倘若那大漢竟有抵禦寒冰綿掌之術,勁力一時不去,這掌打在頭頂,豈不腦漿迸
裂?韋一笑一生行事希奇古怪,愈是旁人不敢為、不肯為、不屑為之事,他愈是幹得興高采
烈,他乘那大漢分心之際出掌偷襲,本有點不夠光明正大,可是跟著便以腦門坦然受對方一
掌,卻又是光明正大過了火,實是膽大妄為、視生死有如兒戲。那身穿破爛衣衫之人扯破布
袋,拉出一個人來,只見他滿臉血紅,早在那大漢一擊之下斃命。此人身穿黑衣,正是他們
一夥,不知如何,卻被人裝在布袋中擲了進來。那人大怒,喝道:「是誰鬼鬼祟祟……」一
語未畢,一隻白茫茫的袋子已兜頭罩到。他提氣後躍,避開了這一罩,只見一個胖大和尚笑
嘻嘻的站在身前,正是布袋和尚說不得到了。說不得的乾坤一氣袋被張無忌在光明頂上迸破
後,沒了趁手的兵器,只得胡亂做幾只布裝應用,畢竟不如原來那隻刀劍不破的乾坤寶袋厲
害。他輕功雖然不及韋一笑,但造詣也是極高,加之中途沒受阻撓,前腳後腳的便趕到了。
說不得也躬身向張三豐行禮,說道:「明教張教主座下,遊行散人布袋和尚說不得,參見武
當掌教祖師張真人。」張三豐還禮道:「大師遠來辛苦。」說不得道:「敝教教主座下光明
使者、白眉鷹王、以及四散人、五旗使,各路人馬,都已上了武當。張真人你且袖手旁觀,
瞧明教上下,和這批冒名作惡的無恥之徒一較高低。」
他這番話只是虛張聲勢,明教大批人眾未能這么快便都趕到。但趙敏聽在耳里,不禁秀
眉微蹙,心想:「他們居然來得這么快,是誰泄漏了機密?」忍不住問道:「你們張教主
呢?叫他來見我。」說著向韋一笑望了一眼,目光中有疑問之色,顯是問他教主到了何處。
韋一笑哈哈一笑,說道:「這會兒你不再冒充了嗎?」心下卻也在想:「教主必已到來,卻
不知此刻在哪裡。」張無忌一直隱身在明月之後,知道韋一笑和說不得迄未認出自己,眼見
到了這兩個得力幫手,極是喜慰。趙敏冷笑道:「一隻毒蝙蝠,一個臭和尚,成得甚麼氣
候?」一言甫畢,忽聽得東邊屋角上一人長笑問道:「說不得大師,楊左使到了沒有?」這
人聲音響亮,蒼勁豪邁,正是白眉鷹王殷天正到了。說不得尚未回答,楊逍的笑聲已在西邊
屋角上響起。只聽他笑道:「鷹王,畢竟是你老當益壯,先到了一步。」殷天正笑道:「楊
左使不必客氣,咱二人同時到達,仍是分不了高下。只怕你還是瞧在張教主份上,讓了我三
分。」楊逍道:「當仁不讓!在下已竭盡全力,仍是不能快得鷹王一步。」他二人途中較
勁,比賽腳力,殷天正內功較深,楊逍步履輕快,竟是並肩出發,平頭齊到。長笑聲中,兩
人一齊從屋角縱落。張三豐久聞殷天正的名頭,何況他又是張翠山的岳父,楊逍在江湖上也
是個大有來頭的人物,當下走上三步,拱手道:「張三豐恭迎殷兄、楊兄的大駕。」心中卻
頗為不解:「殷天正明明是天鷹教的教主,又說甚麼『瞧在張教主份上』?」殷楊二人躬身
行禮。殷天正道:「久仰張真人清名,無緣拜見,今日得睹芝顏,三生有幸。」張三豐道:
「兩位均是一代宗師,大駕同臨,洵是盛會。」
趙敏心中愈益惱怒,眼見明教的高手越來越多,張無忌雖然尚未現身,只怕說不得所言
不虛,確是在暗中策劃,布置下甚麼厲害的陣勢,自己安排得妥妥帖帖的計謀,看來今日已
難成功,但好容易將張三豐打得重傷,這是千載難逢、決無第二次的良機,今日若不乘此機
會收拾了武當派,日後待他養好了傷,那便棘手之極了,一雙漆黑溜圓的眼珠轉了兩轉,冷
笑道:「江湖上傳言武當乃正大門派,豈知耳聞爭如目見?原來武當派暗中和魔教勾勾搭
搭,全仗魔教撐腰,本門武功可說不值一哂。」說不得道:「趙姑娘,你這可是婦人之見、
小兒之識了。張真人威震武林之時,只怕你祖父都尚未出世,小孩兒懂得甚麼?」趙敏身後
的十餘人一齊踏上一步,向他怒目而視。說不得洋洋自若,笑道:「你們說我這句話說不得
么?我名字叫作『說不得』,說話卻向來是說得又說得,諒你們也奈何我不得。」趙敏手下
那瘦削僧人怒道:「主人,待屬下將這多嘴多舌的和尚料理了!」說不得叫道:「妙極!妙
極!你是野和尚,我也是野和尚,咱們來比拚比拚,請武當宗師張真人指點一下不到之處,
勝過咱們苦練十年。」說著雙手一揮,從懷中又抖了一隻布袋出來。旁人見他布袋一隻又是
一隻,取之不盡,不知他僧袍底下到底還有多少只布袋。
趙敏微微搖頭,道:「今日我們是來討教武當絕學,武當派不論哪一位下場,我們都樂
於奉陪。武當派到底確有真才實學,還是浪得虛名,今日一戰便可天下盡知。至於明教和我
們的過節,日後再慢慢算帳不遲。張無忌那小鬼奸詐狡猾,我不抽他的筋、剝他的皮,難消
心頭之恨,可也不忙在一時。」張三豐聽到「張無忌那小鬼」六個字時,心中大奇:「明教
的教主難道真的也叫做張無忌?怎地又是『小鬼』了?」說不得笑嘻嘻的道:「本教張教主
少年英雄,你趙姑娘只怕比我們張教主還小著幾歲,不如嫁了我們教主,我和尚看來倒也相
配……」他話未說完,趙敏身後眾人已轟雷般怒喝起來:「胡說八道!」「住嘴!」「野和
尚放狗屁!」趙敏紅暈雙頰,容貌嬌艷無倫,神色之中只有三分薄怒,倒有七分靦腆,一個
呼叱群豪的大首領,霎時之間變成了忸怩作態的小姑娘。但這神氣也只是瞬息間的事,她微
一凝神,臉上便如罩了一層寒霜,向張三豐道:「張真人,你若不肯露一手,那便留一句話
下來,只說武當派乃欺世盜名之輩,我們大夥兒拍手便走。便是將宋遠橋、俞蓮舟這批小子
們放還給你,又有何妨?」便在此時,鐵冠道人張中和殷野王先後趕到,不久周顛和彭瑩玉
也到了山上,明教這邊又增了四個好手。趙敏估量形勢,雙方決戰,未必能操勝算,最擔心
的還是張無忌在暗中作甚麼手腳。她眼光在明教諸人臉上掃了轉,心想:「張三豐所以成為
朝廷心腹之患,乃因他威名太盛,給武林中人奉為泰山北斗,他既與朝廷為敵,中原武人便
也都不肯歸附。若憑他這等風燭殘年,還能活得多少時候?今日也不須取他性命,只要折辱
他一番,令武當派聲名墮地,此行便算大功告成。」於是冷冷的道:「我們造訪武當,只是
想領教張真人的武功到底是真是假,若要去剿滅明教,難道我們不認得光明頂的道路么?又
何必在武當山上比武,莫非天下只有你張真人一人,方能品評高下勝負?這樣罷,我這里有
三個家人,一個練過幾天殺豬屠狗的劍法,一個會得一點粗淺內功,還有一個學過幾招三腳
貓的拳腳。阿大、阿二、阿三,你們站出來,張真人只須將我這三個不中用的家人打發了,
我們佩服武當派的武功確是名下無虛。要不然嘛,江湖上自有公論,也不用我多說。」說著
雙手一拍。她身後緩步走出三個人來。
只見那阿大是個精乾枯瘦的老者,雙手捧著一柄長劍,赫然便是那柄倚天寶劍。這人身
材瘦長,滿臉皺紋,愁眉苦臉,似乎剛才給人痛毆了一頓,要不然便是新死了妻子兒女,旁
人只要瞧他臉上神情,幾乎便要代他傷心落淚。那阿二同樣的枯瘦,身材略矮,頭頂心滑油
油地,禿得不剩半根頭發,兩邊太陽穴凹了進去,深陷半寸。那阿三卻是精壯結實,虎虎有
威,臉上、手上、項頸之中,凡是可見到肌肉處,盡皆盤根虯結,似乎周身都是精力,脹得
要爆炸出來,他左頰上有顆黑痣,黑痣上生著一叢長毛。張三豐、殷天正、楊逍等人看了這
三人情狀,心下都是一驚。
周顛說道:「趙姑娘,這三位都是武林中頂兒尖兒的高手,我周顛便一個也斗不過,怎
地不識羞的喬裝了家人,來跟張真人開玩笑么?」趙敏道:「他們是武林中頂兒尖兒的高
手?我倒也不知道。他們叫甚麼名字啊?」周顛登時語塞,隨即打個哈哈,說道:「這位是
『一劍露天下』皺眉神君,這位是『丹氣霸八方』禿頭天王。至於這一位嘛,天下無人不
知,哪個不曉,嘿嘿,乃是……那個……『神拳蓋世』大力尊者。」趙敏聽他瞎說八道的胡
謅,不禁噗哧一笑,說道:「我家裡三個煮飯烹茶、抹桌掃地的家人,甚麼神君、天王、尊
者的?張真人,你先跟我家的阿三比比拳腳罷。」那阿三踏上一步,抱拳道:「張真人
請!」左足一蹬,喀喇一聲響,蹬碎了地下三塊方磚。著腳處的青磚被他蹬碎並不希奇,難
在鄰近的兩塊方磚竟也被這一腳之力蹬得粉碎。楊逍和韋一笑對望一眼,心中都道:「好家
伙!」那阿大、阿二兩人緩緩退開,低下了頭,向眾人一眼也不瞧。這三人自進殿後,一直
跟在趙敏身後,只是始終垂目低頭,神情猥瑣,誰也沒加留神,不料就這么向前一站,登時
如淵停岳峙,儼然大宗匠的氣派,但退了回去時,卻又是一副畏畏縮縮、傭僕廝養的模樣。
武當派的知客道人靈虛一直在為太師父的傷勢憂心,這時忍不住喝道:「我太師父剛才
受傷嘔血,你們沒瞧見么?你們怎麼……怎麼……」說到這里,語聲中已帶哭音。殷天正心
想:「原來張真人曾受傷嘔血,卻不知是為何人所傷。他就算不傷,這么大的年紀,怎麼跟
這等人比拚拳腳?瞧此人武功,純是剛猛一路,讓我來接他的。」當下朗聲說道:「張真人
何等身分,豈能和低三下四之輩動手過招?這不是天大的笑話么?別說是張真人,就算我姓
殷的,哼哼,諒這些奴才也不配受我一拳一腳。」他明知阿大、阿二、阿三決非庸流,但偏
要將他們說得十分不堪,好將事情攬到自己身上。趙敏道:「阿三,你最近做過甚麼事?說
給他們聽聽,且看配不配和武當高人動手過招。」她言語之中,始終緊緊的扣住了「武當」
二字。那阿三道:「小人最近也沒做過甚麼事,只是在西北道上曾跟少林派一個名叫空性的
和尚過招,指力對指力,破了他的龍爪手,隨即割下了他的首級。」
此言一出,大廳上盡皆聳動。空性神僧在光明頂上以龍爪手與張無忌拆招,一度曾大占
上風,明教眾高手人人親睹,想不到竟命喪此人之手。以他擊斃少林神僧的身分,自己足可
和張三豐一較高下。殷天正大聲道:「好!你連少林派的空性神僧也打死了,讓姓殷的來斗
上一斗,倒是一件快事。」說著搶上兩步,拉開了架子,白眉上豎,神威凜凜。
阿三道:「白眉鷹王,你是邪魔外道,我阿三是外道邪魔。咱倆一鼻孔出氣,自己人不
打自己人。你要打,咱們另揀日子來比過。今日主人有命,只令小人試試武當派武功的虛
實。」轉頭向張三豐道:「張真人,你要是不想下場,只須說一句話便可交代,我們也不會
動蠻硬逼。武當派只須服輸,難道還真要了你的老命不成?」張三豐微微一笑,心想自己雖
然身受重傷,但若施出新創太極拳中「以虛御實」的上乘武學法門,未必便輸於他,所難對
付者,倒是擊敗阿三之後,那阿二便要上前比拚內力,這卻絲毫取巧不得,這一關決計無法
過去,但火燒眉毛,且顧眼下,只有打發了這阿三再說。當下緩步走到殿心,向殷天正道:
「殷兄美意,貧道心領。貧道近年來創了一套拳術,叫作『太極拳』,自覺和一般武學頗有
不同處。這位施主定要印證武當派功夫,殷兄若是將他打敗,諒他心有不甘。貧道就以太極
拳中的招數和他拆幾手,正好乘機將貧道的多年心血就正於各位方家。」殷天正聽了又是歡
喜,又是擔憂,聽他言語中對這套「太極拳」頗具自信,張三豐是何等樣人,既出此言,自
有把握,否則豈能輕墮一世的威名?但他適才曾重傷嘔血,只怕拳技雖精,終究內力難支,
當下不便多言,只得抱拳道:「晚輩恭睹張真人神技。」阿三見張三豐居然飄然下場,心下
倒生了三分怯意,但轉念又道:「今日我便和這老道拚個兩敗俱傷,那也是聳動武林的盛舉
了。」當下屏息凝神,雙目盯住在張三豐臉上,內息暗暗轉動,周身骨骼劈劈拍拍,不絕發
出輕微的爆響之聲。眾人又均相顧一愕,知道這是佛門正宗的最上乘武功,自外而內,不帶
半分邪氣,乃是金剛伏魔神通。
張三豐見到他這等神情,也是悚然一驚:「此人來歷不小啊!不知我這太極拳是否對付
得了?」當下雙手緩緩舉起,要讓那阿三進招。忽然俞岱岩身後走出一個蓬頭垢面的小道童
來,說道:「太師父,這位施主要見識我武當派的拳技,又何必勞動太師父大駕?待弟子演
幾招給他瞧瞧,也就夠了。」這個滿臉塵垢的小道童正是張無忌。殷天正、楊逍等人和他分
手不久,雖然他此刻衣服形貌全都改變,但一聽聲音,立即認了出來。明教群豪見教主早已
在此,盡皆大喜。張三豐和俞岱岩卻怎能想得到?張三豐一時瞧不清他的面目,見到他身上
衣著,只道便是清風,說道:「這位施主身具少林派金剛伏魔的外門神通,想是西域少林一
支的高手。你小孩兒一招之間便被他打得筋折骨裂,豈同兒戲?」張無忌左手牽住張三豐衣
角,右手拉著他左手輕輕搖晃,說道:「太師父,你教我的太極拳法從未用過,也不知成是
不成。難得這位施主是外家高手,讓弟子來試試以柔克剛、運虛御實的法門,那不是很好
么?」說話之間,將一股極渾厚、極柔和的九陽神功,從手掌上向張三豐體內傳了過去。張
三豐於剎那之間,只覺掌心中傳來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然遠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但
泊泊然、綿綿然,直是無止無歇、無窮無盡,一驚之下,定睛往張無忌臉上瞧去,只見他目
光中不露光華,卻隱隱然有一層溫潤晶瑩之意,顯得內功已到絕頂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
有本師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等寥寥數人,才有這等修為,至於當世高人,除了自己之外,實
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臻此境界。霎時之間,他心中轉過了無數疑端,然而這少年的內力沛然
而至,顯是在助自己療傷,決無歹意,乃可斷定,於是微笑道:「我衰邁昏庸,能有甚麼好
功夫教你?你要領教這位施主的絕頂外家功夫,那也是好的,務須小心在意。」他總道這小
道童是哪一派的高手少年趕來赴援,因此言語中極是謙沖客氣。
張無忌道:「太師父,你待孩兒恩重如山,孩兒便粉身碎骨,也不足以報太師父和眾位
師伯叔的大恩。我武當派功夫雖不敢說天下無敵,但也不致輸於西域少林的手下。太師父盡
管放心。」他這幾句話說得懇摯無比,幾句「太師父」純出自然,決計做作不來,連張三豐
也是大為奇怪:「難道他竟是本門弟子,暗中潛心修為,就如昔年本師覺遠大師一般?」緩
緩放下張無忌的手,退了回去,坐在椅中,斜目瞧俞岱岩時,只見他也是一臉迷惘之色。
那阿三見張三豐居然遣這小道童出戰,對自己之輕蔑藐視可說已到了極處,但想我一拳
先將這小道童打死,激得老道心浮氣粗,再和他動手,當更有制勝把握,當下也不多言,只
說:「小孩兒,發招罷!」
張無忌道:「我新學的這套拳術,乃我太師父張真人多年心血所創,叫作『太極拳』。
晚輩初學乍練,未必即能領悟拳法中的精要,三十招之內,恐怕不能將你擊倒。但那是我學
藝未精,並非這套拳術不行,這一節你須得明白。」阿三不怒反笑,轉頭向阿大、阿二道:
「大哥、二哥,天下竟有這等狂妄的小子。」阿二縱聲大笑。阿大卻已瞧出這小道童不是易
與之輩,說道:「三弟,不可輕敵。」阿三踏上一步,呼的一拳,便往張無忌胸口打到,這
一招神速如電,拳到中途,左手拳更加迅捷的搶上,後發先至,撞擊張無忌面門,招術之詭
異,實是罕見。
張無忌自聽張三豐演說「太極拳」之後,一個多時辰中,始終在默想這套拳術的拳理,
眼見阿三左拳擊到,當即使出太極拳中一招「攬雀尾」,右腳實,左腳虛,運起「擠」字
訣,粘連粘隨,右掌已搭住他左腕,橫勁發出。阿三身不由主的向前一沖,跨出兩步,方始
站定。旁觀眾人見此情景,齊聲驚噫。這一招「攬雀尾」,乃天地間自有太極拳以來首次和
人過招動手。張無忌身具九陽神功,精擅乾坤大挪移之術,突然使出太極拳中的「粘」法,
雖然所學還不到兩個時辰,卻已如畢生研習一般。阿三給他這么一擠,自己這一拳中千百斤
的力氣猶似打入了汪洋大海,無影無蹤,無聲無息,身子卻被自己的拳力帶得斜移兩步。他
一驚之下,怒氣填膺,快拳連攻,臂影晃動,便似有數十條手臂、數十個拳頭同時擊出一
般。眾人見了他這等狂風驟雨般的攻勢,盡皆心驚:「無怪以空性大師這等高強的武功,也
喪身於他手下。」除了趙敏攜來的眾人之外,無不為張無忌擔心。
張無忌有意要顯揚武當派的威名,自己本身武功一概不用,招招都使張三豐所創太極拳
的拳招,單鞭、提手上勢、白鶴亮翅、摟膝拗步,待使到一招,「手揮琵琶」時,右捺左
收,剎時間悟到了太極拳旨中的精微奧妙之處,這一招使得猶如行雲流水,瀟灑無比。阿三
只覺上盤各路已全處在他雙掌的籠罩之下,無可閃避,無可抵禦,只得運勁於背,硬接他這
一掌,同時右拳猛揮,只盼兩人各受一招,成個兩敗俱傷之局。不料張無忌雙手一圈,如抱
太極,一股雄渾無比的力道組成了一個旋渦,只帶得他在原地急轉七八下,如轉陀螺,如旋
紡錘,好容易使出「千斤墜」之力定住身形,卻已滿臉脹得通紅,狼狽萬狀。明教群豪大聲
喝彩。楊逍叫道:「武當派太極拳功夫如此神妙,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周顛笑道:「阿三
老兄,我勸你改個名兒,叫做『阿轉』!」殷野王道:「多轉幾個圈兒也不算丟臉,古人不
是說『三十六著,轉為上著』么?」說不得道:「當年梁山泊好漢中有個黑旋風,那旋風
嘛,原是要轉的!」阿三隻氣得臉色自紅轉青,怒吼一聲,縱身撲上,左手或拳或掌,變幻
莫測,右手卻純是手指的功夫,拿抓點戳、勾挖拂挑,五根手指如判官筆,如點穴橛,如刀
如劍,如槍如戟,攻勢凌厲之極。張無忌太極拳拳招未熟,登時手忙腳亂,應付不來,突然
間嗤的一聲,衣袖被撕下了一截,只得展開輕功,急奔閃避,暫且避讓這從所未見的五指功
夫。阿三吆喝追趕,卻哪裡及得上對手輕功的飄逸,接連十餘抓,盡數落空。張無忌一面躲
閃,心下轉念:「我只逃不鬥,豈不是輸了?這太極拳我還不大會使,且以挪移乾坤的功
夫,跟他鬥上一斗。」一個回身,雙手擺一招太極拳中「野馬分鬃」的架式,左手卻已使出
乾坤大挪移的手法。阿三右手一指戳向對方肩頭,卻不知如何被他一帶,噗的一響,竟戳到
了自己左手上臂,只痛得眼前金星直冒,一條左臂幾乎提不起來。楊逍瞧出這不是太極拳功
夫,卻搶先叫道:「太極拳當真了得!」阿三又痛又怒,喝道:「這是妖法邪術,甚麼太極
拳了?」刷刷刷連攻三指。張無忌縱身避開,眼見阿三又是長臂疾伸,雙指戳到,他再使挪
移乾坤心法,一牽一引,托的一響,阿三的兩根手指直插進了殿上一根大木柱之中,深至指
根。眾人又是吃驚,又是好笑。眾人轟笑聲中,俞岱岩厲聲喝道:「且住!你這是少林派金
剛指力?」張無忌縱身躍開,一聽到「少林派金剛指力」七個字,立時想起,俞岱岩為少林
派金剛指力所傷,二十年來,武當派上下都為此深怨少林,看來真凶卻是眼前此人。
『伍』 金庸武俠小說全部的書名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飛狐外傳主角 笑傲江湖
雪山飛狐 書劍恩仇錄
連城訣 神鵰俠侶
天龍八部 俠客行
射鵰英雄傳 倚天屠龍記
白馬嘯西風 碧血劍
鹿鼎記 鴛鴦刀
越女劍 就這些了,
還有一些其他的,也給你吧!
布衣神相 仙劍奇俠傳 青城十九俠 雲海爭奇記 蜀山劍俠傳 天龍八部 鹿鼎記 陸小鳳傳奇 笑傲江湖 俠客行 倚天屠龍記 碧血劍 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 雪山飛狐 袁崇煥評傳 書劍恩仇錄 浣花洗劍錄 絕代雙嬌 飛狐外傳 連城訣 白馬嘯西風 桃花扇 鴛鴦刀 越女劍 多情劍客無情劍 九月鷹飛 天涯明月刀 邊城浪子 飛刀,又見飛刀 名劍風流 大旗英雄傳 武林外史 那一劍的風情 劍客行 流星蝴蝶劍 七種武器 護花鈴 七殺手 蕭十一郎 三少爺的劍 劍花煙雨江南 風鈴中的刀聲 蒼穹神劍 碧血洗銀槍 圓月彎刀 怒劍狂花 歡樂英雄 白玉老虎 絕不低頭 七星龍王 飄香劍雨 英雄無淚 白玉雕龍 邊城刀聲 情人劍 大地飛鷹 菊花的刺 鐵劍紅顏 劍毒梅香 月異星邪 劍氣嚴霜 劍玄錄 大人物
失魂引 湘妃劍 孤星傳 彩環曲 游俠錄 血海飄香 大沙漠 畫眉鳥 鬼戀傳奇 新月傳奇 午夜蘭花 桃花傳奇 鳳舞九天 劍神一笑 決戰前後 綉花大盜 銀鉤賭坊 幽靈山莊 獵鷹 群狐 青城十九俠 蜀山劍俠傳 七劍十三俠 萍蹤俠影錄 七劍下天山
『陸』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哪些
1、《射鵰英雄傳》
這是一部大氣磅礴的武俠小說,無論是格局,還是故事情節,那都是非常的飽滿,讀來更是令人贊嘆不已,在這部小說中,很多的人物,那都是描寫的極為生動,寫得也很順暢,讀起來有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盡管這部小說的時間跨度也就20年的樣子,從郭靖出生,到整個結束,差不多就這么20年的時間,可是金庸寫得很有氣勢。
2、《天龍八部》
人世間的歡喜和悲苦,在佛教中通通認為一切皆苦,所有人無不痴迷爭斗,但總是失意無奈,痛苦相伴,最終還是要在這苦難中尋求解脫。
3、《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不僅寫出了愛恨情仇、武俠爭斗,更深刻地揭露了社會現實、人生哲理,是金庸武俠小說的顛峰之作。
4、《鹿鼎記》
關於這本書的爭議很多,韋小寶根本不是俠,也不會武(只會那套逃命步法,還要鐵甲護身),他機靈百變,油嘴滑舌,識得察顏觀色,溜須拍馬,簡直是壞了武林的規矩,卻讓許多人喜歡。韋小寶確實已經寫活了。
5、《神鵰俠侶》
《神鵰》主要講楊過和小龍女天地為之動容的愛情故事,另一方面也寫出了人類理性的矛盾,不過這點也導致了很多人不喜歡楊過,倔強、叛逆、偏激、報復心重、有時狂得不分是非對錯。
6、《倚天屠龍記》
全書以四句倚天屠龍歌謠貫穿始終,引申出俞岱岩的悲劇,又有張無忌幼年受傷疑問,海島迎謝遜的小船迷團,緊接王盤山屠龍刀大會,張無忌出生冰火島,光明頂明教惡斗六大門派,靈蛇島苦戰波斯三使,少林屠獅大會,這些懸念一環扣一環,讓人讀不釋手。武打情節更是精彩紛呈,氣勢驚險。
『柒』 關於金庸武俠小說的問題
飛狐外傳 飛狐外傳結局中,舊版中袁紫衣留下了駱冰給她的白馬給胡斐,而那匹白馬「不住悲鳴,不知道為何舊主人要舍它而去」,新版中,袁紫衣沒有留下白馬,獨自騎著它踽踽西去.還有,她的父親在舊版中喚作鳳人英,不是鳳天南.連城訣金庸大概很早就構思這副對子,所以他將舊版的「素心劍」易名為「連城訣」,就連書炊內素心劍譜也給改名為連城訣啦.天龍八部天龍八部中,王語嫣本名王玉燕段譽的北溟神功本名朱蛤神功,是他無意中吞下幾靈異的朱蛤而來天山童姥的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本名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功,後來作者認為可能對釋迦不敬(因為釋迦出生時說自己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開場的時候,在無量劍劍派出現的鍾靈,懷有異物「禹穴四靈」中的金靈子和青靈子兩條靈蛇,很是有趣,新版不見了.另外由於舊版寫到後半時,作者要外游,曾邀倪匡代筆,故是由慕容公子出場之前開始,真寫到三十六洞主和七十二島主為止,倪先生筆下的慕容復對段譽並不太壞.波羅星和哲羅星是從天竺坐著兩條大蟒蛇來中土,段譽和游坦之曾在杏林之中對掌,至陽至剛的朱蛤神功碰上至陰毒的冰蠶功,一纏上,兩人不能分開,慕容復在旁看得呆了,擬上前將兩人分開,博個千年留名.又慕容復出場之時聽見無惡不作葉二娘專擄別人的嬰孩,挖出心肝,聽得怒從心上起,施展虎爪功對付葉二娘,卻被其堪堪避過,結果撕下了胸前一大片衣服,更被她揶揄為急色之徒.大理漁樵耕讀舊版本的名字是:凌千里,蕭篤誠,董思歸和朱丹臣.游坦之在新版本之中易名為庄聚賢,舊版則易名為王星天.段譽的媽媽原名叫舒白鳳,新版叫刀白鳳.又結尾中,慕容復瘋了之後,坐在土墳上扮皇帝,向小童派糖果,只有阿碧伴在他身邊,而慕容復「面南而坐,口中兀自喃喃不休」舊版沒有這樣的描寫.舊版天龍之中,西夏一品堂用的無色無味的暗器喚作<紅花香霧>,新版喚作<悲酥清風>。射鵰英雄傳在舊版中是如此說的,在一燈醫治黃蓉時郭靖便學了一學,後來他告訴黃蓉,黃蓉說那你就學會了,郭靖說沒有但西毒來時我想會有作用的.後來兩人騎馬返回中原時,黃蓉說雖然這次受了傷但卻換來了一陽指和九陰真經的譯文.因此在大漠中郭靖自然而然的便使出了一陽指,因而嚇退了歐陽鋒.但在新版中卻說郭靖不過是學學樣子,因此並不算學會.但都沒有提到一燈曾教郭靖一陽指.舊版的神鵰里,楊過是楊康強暴了為彭長老所擒廣東捕蛇女子秦南琴所懷的,秦南琴曾經與郭靖邂逅,並與黃蓉有隙,但是命運多舛,終究落得悲劇收場.穆念慈一生深愛楊康,最後在鐵輪廟用鐵血丹心的鐵輪頭插入楊康的心臟,隨即自盡,所愛雖然一無可戀仍然疑到極處,郭靖將兩人合葬.感覺上也很感人,但是對於金庸在鐵血丹心的鐵輪安排上,我覺得新版失掉原有的布局,那穆念慈保留那隻鐵輪顯然意義不大,秦南琴深愛郭靖卻失身楊康,一身之悲最是可憐,楊過年幼時秦南琴的刻意隱□,年長時黃蓉對楊過的微妙心理,若加上舊版,顯然更為合理,為什麼要將楊過改為穆念慈之子,而且將秦南琴和穆念慈二者合一,因為楊過是神鵰的主角,秦南琴是楊康一時獸性大發將鐵掌幫送來的女子姦汙,穆念慈則是一往情深委身以待,兩者對待小孩可能會有明顯的不同,一個可能會仇視楊過因為不是她心甘情願也等於是誤了她一生的罪魁,會時時提醒她當日的回憶對楊過日後的心理發展和人格有影響,但穆念慈則不然,所以金庸改去明報上的秦南琴,在遠流和遠景版的楊過之母都是穆念慈,另外秦南琴與穆念慈合而為一,郭靖居然仍是教穆念慈內功,卻忘了穆念慈原已習過洪七公的武功,原因秦南琴未有武功,所以遇上了彭長老才毫無招架之力,這是個很大的破綻,若以穆念慈的武功碰上了彭長老縱然不敵,至少能有所相抗,郭靖也不用多此一舉去教她全真派內功?無武功的秦學了用處頗大,武功中上的穆學了用處就又能如何呢?黃蓉擒了完顏洪烈獻給郭靖,舊版中是模仿彭長老捉秦南琴,新版郭靖卻也心想的是黃蓉會不會學彭長老擒個美貌女子過來戲耍自己,後來我看新版覺得那裡改得有點牽強,無伏筆卻有入文?但舊版中歐陽鋒被冰所困,魯有腳卻說以其功力可待三日,三日後性命難保,當時我讀到此段放聲大笑,感覺未免太不合理,果然新版中改了.歐陽峰困在冰中由三天改為一個時辰.白色貂裘改為黑裘.舊版中,第一回中沒有曲三盜寶的情節,倪匡先生也說過,加上這節,是敗筆,舊版之中,曲靈風沒有登場,他出場時已是一堆白骨,但我覺得曲靈風是一個上上人物,不比陳玄風和梅超風遜色.射鵰中第一章,新版是說曲靈風盜寶,舊版沒有這段,在下覺得舊版中的曲靈風,令人很想知道他的事,是一個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角色,其武功及才智,絕不在陳,梅二人之下,論者認為新版加入這段是敗筆.現在的版本,九陰真經作者為黃裳.但連載原版中,周伯通說是達摩寫的.我在想,是不是當年還沒寫倚天,後來寫了九陽,為了掰下去,才把九陰掰出個黃裳呢?神鵰俠侶前一陣子又把神鵰翻了一遍,翻著翻著忽然發現到有一張插圖不太對勁,>>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就是在第四冊襄陽城英雄大會那一回的插圖(或>>是之前或之後的那一回),圖中畫得是楊過和黃葯師牽手從旗桿上飛躍下>>去,可再仔細一瞧,怎麼楊過斷的是左臂呢?這我早就知道了,不過我在想問題可能是在金庸改版神鵰俠侶的時候,把左右手一並改了的緣故,神鵰的新舊版差蠻多的,我記得沒錯的話,楊過在新舊版中被砍的手的不同的,尤其確定的是,舊版中楊過是被紫薇軟劍所斷臂,而非君子劍.且神鵰給楊過吃的是如蜀山劍俠傳中的朱果,而非蛇膽.楊過後來在黑龍潭所捕的,新版是黑沼靈狐,舊版則是三頭靈狐.倚天屠龍記舊版的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我都有,這里只說倚天舊版之中,有幾個人物的名字有出入:趙敏--趙明殷梨亭--殷利亨(據金康說,張三豐的弟子取名字,殷利亨是取自易經中的(元亨利貞)但他覺得跟其他的弟子名字不協調故改作殷梨亭試看看:橋,舟,岩,溪,山,亭,谷,是不是很配合呢?無忌在冰火島時,舊版之中有一隻玉面火猴,陪伴他渡過童年,這火猴很有靈性,新版不知為何不見了?舊版中,周芷若也是明教部屬周子旺的女兒,跟明教很有淵源,新版中改為一個漁家女,不知何故?至於她的下場,上面已有談及,你們愛那個結局呢?舊版倚天的上一代明教教主叫做楊破天,新版改為陽頂天千蛛絕戶手易名為千蛛萬毒手,舊版中周芷若長伴青燈古佛,但新版則看來無忌二者兼得了.這里有兩個答案:1.舊版中,周芷若長伴青燈古佛,而趙敏則對無忌說:「我覺得我的眉毛太淡.」於是無忌說:「從今天起,我天天替你畫眉.」2.新版中,結局的時候,周芷若在窗前出現,無忌見了,不禁長嘆一聲,這樣看來,周芷若和趙敏兩人,大有可能二女共事一夫了.至於小昭,身為聖女教主,加上遠去波斯,大概只能在無忌夢中出現了.又,小昭身為波斯明教總教主,算來無忌還是她下屬呢.笑傲江湖1. 魔教十長老是死於風清揚劍下2. 日月神教教名為 " 朝陽神教 "3. 對桃谷六仙有比較深刻描述 , 新作對六人外貌一概以 " 馬臉 " 形容舊作則有比較詳細的形容3. 新作對岳不群內心的描述較少 , 舊作描述教多 , 但是也顯的累贅不如新作的不動聲色5. 莫大先生慘死於華山的那個石洞里 , 被眾瞎子亂劍砍死的6.笑傲江湖中,改動得最大的是衡山派瀟湘夜雨莫大先生在舊版中,原已在「聚殲」一章死去,但新版讓他復活了,還在令狐沖和盈盈大婚之日,用胡琴奏出他唯一的帶有歡樂氣氛的『鳳求凰』,多謝作者讓這個我喜歡的角色復活.6. 有些人名不太一樣 , 但是大多是換了一個姓氏。俠客行舊版俠客行中,賞善罰惡二使來自龍木島,新版叫做俠客島
補遺:1. 舊版倚天的上一代明教教主叫做楊破天,新版改為陽頂天2. 舊版俠客行中,賞善罰惡二使來自龍木島,新版叫做俠客島金庸有兩種一種是連載原版 連載在明報與其它報刊上 有的有小本合訂本像天龍八部後記裡面那位教授看的就是這種連載原版集冊的小本合訂本他的信中提到天龍八部他讀至合訂本第<三十二冊>
一種是單行本版 由金庸整理修訂 加上回目並精選插圖 扉頁章等 予以出版中間略有差別例: 連載版---- 楊過生母是弄蛇女秦南琴鹿鼎記回目為單句七字詩句 單行本才集查慎行(?)聯句為回目張無忌在冰火島有玉面火猴陪伴段譽是在石洞內吃了莽牯朱蛤(自己搶著吃的樣子))天龍八部的回目是出單行本才編入的天龍八部曾請倪匡代筆一段時間 單行本版已摘去連城訣原名<素心劍>.....等等單行本版 書劍恩仇錄曾用過<書劍江山>之名出單行本射鵰英雄傳在台灣曾因政治因素用<大漠英雄傳>出版不管是哪種 都只有<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加上越女劍是正宗金庸武俠小說
『捌』 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名字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著名作家金庸的代表作。
這部武俠小說應該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
作者聽說金庸小說還是從《天龍八部》開始的。像蕭峰,段譽,阿紫等著名人物就來自這部小說。
這部小說重點描寫了宋朝時期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故事結構波瀾壯闊。
『』天龍八部『』一詞出於佛經用語。大家可以網路一下。
『玖』 喜歡武俠(金庸)的進
這是我對金庸小說動人情節評比的比較完整的一個系列。其實每個人都會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正因如此,才有「金學」一說。這就是金庸的魅力。
腦袋
於4.12.97
排名第一:教單於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
━━━━━━━━━━━━━━━━━━━━━之前看過不少BBSER或其它人對喬峰的評價。有說他是大俠的,有說他是莽夫的。
不管別人對他怎麼評價,我始終認為喬峰是金庸小說甚至所有武俠小說中的第一英雄。我記得我無論第幾遍看<<天龍八部>>,最後十幾頁每次都看得我熱血沸騰。當時喬峰翻腕將兩截斷箭撲地刺入前胸,段譽和虛竹雙雙搶近,齊聲喝道:「大哥!!」
一切的議論和評價都將在喬峰義無反顧的赴死之前黯然失色。喬峰只能死,只有死......<<天龍八部>>這部作品的成功,不是因為四大惡人,不是因為六脈神劍,不是因為「段譽和他那幾個妹妹的故事」。80%取決於喬峰這一形象的成功。排名第二:東西相隔如參商
━━━━━━━━━━━━━━━━━━━━━━如果說<<射>>,<<神>>,<<天>>,<<鹿>>等書的主人公都塑造得不錯,那麼相比於它那引人的情節,<<倚天屠龍記>>的男主角張無忌就不是十分討人喜歡。至少不象楊過和韋小寶那麼引起爭論,更沒有象郭靖和喬峰被冠以大俠和英雄的花環。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裡面的幾位女子倒是引起諸位評家的興趣。
趙,周,昭,離四女中,我個人喜好與金庸先生保持一致。即小昭。
趙敏有時候看起來不太講道理,會覺得她挺麻煩的。無忌跟了她,八成得妻管嚴;周女太工心計,雖說內心凄苦,惹人憐愛,畢竟誰也不希望討個「復雜」老婆,:-);至於殷離,又野又凶又丑,我才不要呢!小昭無疑是最好的。
所以我看到「東西相隔如參商」那回,鼻子酸酸,幾欲落淚。想到從此天各一方,不復謀面,頓時覺得無忌還不如死了的好。看來金庸寫離人之情也是十分厲害的。排名第三:賽上牛羊空許約
━━━━━━━━━━━━━━━━━━━━━大凡人們評價起武俠小說中的對對伉儷,免不了舉出:郭靖之於黃蓉,楊過之於小龍女,段譽之於王語嫣。很少有人會想起喬峰之於阿朱。因為兩人都死了,因為兩人都很難說是第一主人公。
實際上對於我來講,郭靖對黃蓉的「平淡是真」,楊過對小龍女的「十六年如等閑」,段譽對王語嫣的「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沒有一樣能比及喬峰於阿竹間的深情款款。
其實小說讀了這么多了,也該發現一條規律了。凡是要寫成悲劇的,起先必定難分舍。
記得喬峰在一掌誤殺阿竹後,英雄淚滾滾,「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喬峰將阿竹葬入自掘的土坑中,本來便只想在墳邊搭個小屋,從此陪了阿竹。但想到自己諸事未了,堂堂男兒,豈可拘於兒女情長。書中寫到喬峰長嘯一聲,劈空向湖心一掌,激起水花漣漣,看到此處,你怎能不覺得盪氣回腸?排名第四:草木殘生顱鑄鐵━━━━━━━━━━━━━━━━━━━━在金庸小說的諸多男性人物中,游坦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位。實際上這是位很可憐的人。少年即遭滅門之災,雖說聚賢庄酒別群雄也可說是喬峰的一大壯舉,殺個把人雲亦雲的江湖毛賊並沒有給喬峰臉上抹黑。不過這個游坦之卻實在可憐。
最可憐的是,他居然還愛上了阿紫這樣性格的丫頭,而且一愛至斯!本來象阿紫這樣刁蠻的女子,倒也不是十分討厭。鑒於她愛上喬峰,印象分還可以再加3分。不過,由於她對游坦之的極端變態折磨行為,我毫不猶豫將之列為最討厭之人,甚至比康敏還可惡。
一個人總該有些善心的,向游坦之這樣自己本無過錯,卻要漂泊險惡江湖的弱少年,在你看到「蟲豸凝寒掌作冰,草木殘生顱鑄鐵」的時候,你沒有一種凄然的感覺嗎?獨在異鄉的遊子多半會想家吧?排名第五:雙手互搏
━━━━━━━━━━━━━━━━━━━━最動人的情節並非一定要是人大悲大震,有時候能讓人大樂的,或嘆為觀止的,也可算是動人的情節。
我個人認為金庸小說中第一搞笑無疑是周伯通老先生;而最令人嚮往的武功既非北冥神功,也非九陽神功,而是老頑童自創的雙手互搏。這是武學之全新概念,完全不類於互相攀比的內家掌力,丹田之氣,也不同於以柔克剛的太極初傳,更不是古龍小說中全沒憑據的「快,不能更快的快」或「沒想到他右手劍法比左手更厲害」。結論便是老周既是最弱智的「兒童」,也是最聰明的「老頭」。
每當老周使出「左右手互相搏擊之術」,我心裡便不由叫好,嘿嘿,這回打不過咱老頑童了吧。直到後來楊過與老頑童比武,老周受激,自己「將左手往腰間一插,只留右手」招架楊過的「黯然銷魂掌」,這才落敗。吾看到此處,心嚮往之!常恨自己咋就不早生數百年,別說和老周稱兄道弟,便是叫我喊他三聲乾爹,只要他能將雙手互搏傳於我,我這好為人爹的,這次權且算倒霉吧。:-)排名第六:華山絕頂笑釋恩仇━━━━━━━━━━━━━━━━━━━━━━從來一笑恩仇泯。武俠小說豪無疑問會寫到恩怨情仇。恩仇的解決方式千種萬種,但要一了百了,還是一句老話:「冤家易結不易解」,「得饒人處且饒人」。<<天龍>>中的喬峰,始終解不了「胡漢恩仇」,<<射鵰>>中的郭靖,也拋不開「正邪之分」。最終能夠笑泯恩仇的,是華山絕頂,臨死前的洪七公和歐陽鋒。
武林中的最正與最邪,最善與最毒,最俠與最魔的兩個老頭,在歐陽鋒終於想出破解「天下無狗」一招的方法後,相擁而笑:
「哈哈哈!歐陽鋒!好個老毒物,果然厲害,果然了得!」「我就是歐陽鋒!歐陽鋒就是我!你是老叫化!哈哈哈,你是老叫化!」
兩人盍然仙去。什麼千年百年的正義邪惡,什麼你爭我奪得九陰真經!一切都在逝去的生命中化作飛灰~~~~排名第七:青翼出沒一笑揚━━━━━━━━━━━━━━━━━━━━━━有人在評及金庸和古龍對武功招數的描寫時曾說:金庸善於描寫渾厚而源源不絕的內功,如北溟神功,九陽神功,至剛至猛的降龍十八掌,至柔至和的太極雲手;而古龍則善於描寫來去無蹤的輕功,所謂「踏雪無痕,落地無聲」,乃至「天下沒有人可以追上他,只有一個人例外,這個人便是楚留香。」
其實金庸在<<倚天屠龍記>>里有一段很精彩的輕功描寫。那是說到「青翼蝠王」韋一笑首次「閃亮退場」。書中講到韋一笑來時悄沒聲息,去時卻長笑一聲,雙腳踏得黃沙飛揚,如一條巨龍般滾滾而去,顯是作了聲勢來賣弄自己的輕功。直看到峨嵋派的老尼小尼們又是怕又是恨。
你想像一下這場景,最好結合看過的港之耍酷片。「雙腳踏得黃沙飛揚」,「如一條巨龍般滾滾而去」(並非原詞),嘖嘖!要不是韋一笑實在太不偶像(還喝人血!),我早把他列為最上鏡人選之一了!排名第八:誰送冰舸來仙鄉━━━━━━━━━━━━━━━━━━━━━━我第一遍看<<倚天>>的時候,頗以為張翠山是書中的主人公呢。:-)所以看到張與殷歷盡萬難,漂泊到極北荒島,心中只是叫好。
什麼武林中的正派與邪教,什麼「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今後我便只與素素常相廝守,在這無人的仙島上終其一生,何其樂哉!只是張翠山大概也是個低智商,唉。
<<倚天>>的故事情節,無疑是金庸小說中最好的。金庸的想像力確實夠照。北可以北到北極圈內,南可以南到南海(也許和小昭的別離該在馬六甲海峽吧:-))西可以西到玻斯國。
和其爹相映成趣的是張無忌本人也有一次荒島漂游記。還記得葬殷離,和芷若定終生那段嗎?只是對我的感染力遠沒有其父翠山出洋歷險來的刺激而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