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代周易小說

古代周易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4-08 21:17:04

Ⅰ 關於周易小說

《周易大師》第一部第二部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全國各大書店,當當網,卓越網等均有售。
周易大師周天一,從小便是一個異人,十二歲請精通周易的人看命,不敢看之。上大學時因家境貧寒,結識「四道神」之一的北聖「梅花聖手」肖衍四,學得占卜之術,後又得「奇門遁甲」秘籍,從此上街為人算卦以完成學業,後被學校發現,趕出校門,流落街頭,但仍然賺錢資助女友鳳阿嬌上學,阿嬌的移情別戀引發了一系列的因果報應。周天一痛不欲生,苦心研究易經,尋師峨眉山,終於破解了易經的不傳之秘,開了天目,成為一代周易大師。 因為一高官預測,無意中泄露天機,引來殺身之禍……
卓越網售書鏈接: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YS_BH_1&uid=478-8165551-1260723&asin=B003MC5UH6
當當網購書地址: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836616&ref=search-recobar-browserhistory
《周易大師2》網購地址: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932074&ref=search-1-pub

Ⅱ 古代有哪些周易高人他們各都著過什麼作品

黃帝

《周易》周文王

田何:西漢經學大使。孔子授[易],五傳至田何。始皇焚書,賴田何口授,始得傳於後世。漢代易學宗師,漢初因年事已高,惠帝曾至其家授業。

董仲舒:通曉《周易》,擅用易之陰陽五行說解釋災異之事

孟喜:宣帝時立為博士。其父孟卿善治《禮》《春秋》,孟喜遵父命習《易》,為漢代易學家田何的再傳弟子。孟喜以陰陽說《易》,以此推算氣候的變化,判斷人事的吉凶,為「卦氣說」的倡導者。其《易章句》已失傳,一部分內容保存在唐僧一行的《卦議》中。

焦延壽:西漢易學家,字贛,梁國(今河南商丘)人。家貧寒,曾因好學而得到梁王資助。學成之後,為郡吏察舉,補小黃令,元帝時為三老。政績優異,專攻易學,曾從孟喜學《易》,自稱得孟喜真傳,後傳之與京房。其說長於災變,注重易象,以一卦變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共演變為四千零九十六卦,每卦之下皆有韻文繇辭。著有《易林》十六卷,《易林變占》十六卷。

京房:(前77—前37)西漢今文易學「京氏學」的開創者、律學家。東郡頓邱(河南清豐西南)人。曾學《易》於焦延壽,以通變說《易》,好講災異。元帝初元四年,以孝廉為郎,後立為博士。因彈劾中書令石顯等專權,被捕下獄處死,年僅四十一歲。其易學理論,進一步發揮了孟喜的卦氣說,並吸收了當時流行的陰陽五行學說,其主要成就有:1、八宮卦說,把六十四卦分別納入了八宮。2、世應、飛伏說。3、納甲說,將八宮卦配以十天干,各爻分別配以十二地支。4、五行說。以五行學說解卦,包括五星配卦、五行爻位、五行生剋、八卦休旺等。5、卦氣說,以消息卦和雜卦的關系,解釋氣候反常現象,演講災變。6、陰陽二氣說,以陰陽二氣的變易,用來解釋卦象和爻象。其著作頗豐,今只傳《京氏易傳》三卷,其餘皆已失傳。

鄭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高密東南)人,東漢末年經學、易學大師。博通經學精於天文歷法。少而好學,不樂為官。游學十餘年,復歸鄉里,聚徒講學,弟子眾多。後因黨錮事被禁,便潛心著述。其著述以詮釋古今經文為主,成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其易學著作有《周易注》、《易贊》、《易論》、《易緯注》,現僅存《易緯注》,其餘已失傳。其易學的主要觀點有:1、以爻辰說解釋《周易》經傳,力圖揭示卦辭和爻辭之間的內在聯系。2、以五行解釋《周易》,將「大衍之數」看成是五行之氣生化萬物的法則。

管輅(209-256年),三國時魏術士。字公明,平原(今山東平原)人。年八九歲,便喜仰觀星辰。成人後,精通《周易》,善於卜筮、相術,習鳥語,相傳每言輒中,出神入化。體性寬大,常以德報怨。正元初,為少府丞。管輅是歷史上著名的術士,被後世奉為卜卦觀相的祖師,一生著述甚豐,有《周易通靈訣》2卷、《周易通靈要訣》1卷、《破躁經》1卷、《占箕》1卷。《三國志·方技傳》將管輅之術筮與「華佗之醫診,杜夔之聲樂,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相提並論,認為「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

諸葛亮:(181—234)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字孔子孔明,謚曰忠武,琅琊陽都(今山東濟南南)人。東漢末,隱居隆中,自比管仲、樂毅,被稱為卧龍。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草廬始從之,幫劉備聯合孫權,對抗曹操,建立了蜀漢政權。劉備稱帝於成都,拜其為丞相。劉備死後,輔佐後主劉禪,被封為武鄉侯。足智多謀,通曉兵法,所傳其通曉黃帝之兵家八陣法,並根據伏羲八卦和古代兵法,推演成八陣圖。其軍事思想、用兵之道,多與《周易》相通。著有《諸葛亮集》。

王弼:(226—249)三國魏山(今河南焦作東)人,字輔嗣,魏晉易學易理學派代表。官至尚書郎。幼而聰慧,少年得志,即享盛名。其易學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窮微論》、《易變》、《周易大衍論》,前兩種尚存。王弼解《易》,力排象數,注重義理,使《易》回歸到孔子義理派的軌道,史上有「王弼掃象」之說。其易學觀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古文經學派解《易》的闡發,排斥漢易的卜筮之說,提出「得意忘象,忘象取義」和理論,強調《周易》的哲理思想。二是用玄學觀點解易,其基本命題是「天間萬物皆以無為本」,認為自然無為、動息則靜,將太極觀玄學化,反對以太極為原初物質的觀點。王弼的易學理論對後來易學研究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也有著消極的一面。

孔穎達:(574—648)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字仲達,亦作沖達。沖遠。少聰敏,強記博文,通曉經學。陏大業初,舉「明經」,授國子博士。唐代時,歷任文學舘學士,國子祭灑等職。曾奉唐太宗之命,與顏師古等人編定《五經正義》。其主撰的《周易正義》至今仍為最完善的注本。其著「必以仲尼為宗,義理可詮,先以輔嗣為本,去其華而取其實,欲使信而有徵。」雖說採用的是王弼注本,又糾正了王弼「得意忘象」的主張,認為物象和義理應該是統一的,義象兼采,易理備包有無,提出「乾坤二元論」,宣揚以陰陽二氣為核心的世界觀。

李鼎祚:生卒年不詳,資州盤石縣(今屬四川)人。唐代經學家,歷官左拾遺、秘書省校書郎、殿中侍御史。他勤於讀書,精於經學,尤通象數占學,著有《周易集解》、《連珠明鏡式經》。他的易學觀點,發揮了漢唐元氣陰陽說,否定王弼以玄學解易,認為易學講的是天象,提出「元氣絪緼」說,用以解釋「一陰一陽謂之道」及天地萬物的形成。他認為,《周易》是儒、釋、道的理論基礎,是治國、平家、修身的正術。他是提倡漢易象數的代表人物。

陳摶:(約871—989)毫州真源(今安徽毫縣)人,字圖南,寧太宗賜號希夷先生,自號扶搖子。是易學圖書派的創始人。後唐長興年中,舉進士不第,遂隱居修道。先在武當山服氣辟穀二十餘年,後居華山四十年,被稱為「華山道士」。據《宋史》載「摶好讀易,手不釋卷」。其易學「不煩文字解說,止有一圖,以寓陰陽消長之數,與卦之生變。」以圖解《易》,所提出的易學圖式,包括象和數兩個方面的內容。所傳之易圖有:龍圖、太極圖、無極圖等,使象數易學得到了傳承和發展。

李之才:(?—1043)宋初易學家,字挺之,青州(今山東青州市,《宋史》作青社)人。其性朴率自信,倜黨不群。天聖八年中進士,初為參軍共城令,後為澤州金署判官,官至殿中丞。其易得穆修所傳,屬陳摶圖書學派,後傳之於邵雍。其易學著作已失傳,今保存的只有《卦變圖》,一是卦變反對圖,一是六十四卦相生圖。他開創了宋代卦變研究的先河
邵雍:(1011—1077)北宋著名易學家。字堯夫,謚康節,祖藉河籍范陽,少時隨父邵占遷共城(今河南輝縣),隱居於蘇門山百源之上,故被後人稱為「百源先生」,晚年定居洛陽。少時刻苦學習,博覽群書,《宋史》稱:「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不讀,始為學,則堅苦刻歷,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才數年。」共城令李之才聞其好學,授以「物理性命之學」。終身不為官,以研易為業,「探賾索隱,妙司神契,洞徹蘊奧,汪洋浩博,多自得者」(《宋史》),以先天象數之學名於世,與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並稱「北宋五子」。其學在漢代象數學派的基礎上,把陳摶等道教思想與易理相結合,使易學成為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使易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

周敦頤:(1017—1073)宋代著名易學家,理學家的奠基者。字茂叔,原名敦實,因避宋英宗舊諱故改名,謚元公。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曾築書堂於廬山蓮花峰下,取故鄉「濂溪」為名,後人稱之為「濂溪先生」。歷任縣主薄、縣令、州判官、州通判、知州軍等職,多為刑獄之官,政績卓著。從政之餘,「汲汲於傳道授業」,程顥、程頤均是其弟子。善談名理,深於易學。其《易》得穆修所傳,「後學自有所見」,他參照道家的先天太極圖和陳摶的無極圖,繪制了一個新的太極圖,並作《太極圖說》,認為「無極」和「太極」是宇宙萬物的本原,「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將道家和道教的無極觀念引入於儒家的解易系統,建立了一個以易學為核心,融宇宙觀、方法論、自然觀、認識論以及倫理道德融這一體的、比較完整的哲學體系,對後世影響很大。其易學著作有《太極圖說》、《通書》、《易說》等,後有編入《周子全書》。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著名易學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別號紫陽,謚文,世稱朱文公。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縣)人。十九歲登進士弟,曾任泉州同安主薄、知南康軍、秘閣修撰等職。為官不過十年,其餘四十年過著講學著書的生活,弟子眾多。對經學、史學、文學、音律均有研究,精於易學,「繼往聖將微之緒,啟前賢未發之機」,影響極大。其易學集周敦頤、邵雍、張載等北宋以來易學家之大成,批判地吸收了各家的觀點,自成體系。著有《周易本義》、《太極圖說解》、《易學啟蒙》等。在《周易本義》中首次將《河圖》、《洛書》等九張易圖公諸於世,確立了河洛之學,功不可抹。

蔡元定:(公元1135-1198)南宋律學家、易學家,字季通,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師事朱熹,長於天文、地理、樂理、歷數、兵陳之說,精識博聞。其易學繼承了漢易和宋易中象數學傳統,除受邵雍數學影響外,又繼承和發展了劉牧圖書學派的河洛之學,成為元明清象數派的主要理論依據。他與朱熹合著《易學啟蒙》,實為在朱熹指導下,由蔡元定成書。《啟蒙》認為,《周易》中的象數來源於河洛,河洛之數的演變,形成八卦、六十四卦卦象,而河洛之數又出於「自然之理」。其易著還有《皇極經世太玄潛虛指要》、《洪範解》、《大衍詳說》、《燕京原辨》等

張理:元代清江(今江西廬陵)人,字仲純。元仁宗延祐年間(1314-1320)為福州儒學提舉。張理一生博覽群書,尤精於易學。兼取以邵雍為代表的「先天圖」學,以周敦頤為代表的「太極圖」學,以劉牧為代表的「河圖洛書」學,融會貫通,自成一家之學說。他以解「龍圖三變」而聞名。認為,第一變是「龍圖未合之數」,共五十五數,上二十五是天數,偶天垂象也;下三十是地數,形地之象。第二變為「天地已合之位」。第三變而成龍圖。按其說,龍圖之變有兩種情況:一是兩圖相重,即為五行生成圖,劉牧稱之為《洛書》;二是兩圖相交,即為「九宮圖」,劉牧稱之為《河圖》。張理以圖解《易》對後來的易學發展影響很大。著有《大易象數鉤深圖》、《易象圖說》。

Ⅲ 中國古代類似,《易經》的文學著作,都有哪些

《太玄經》楊雄仿易而作。好象卦畫上有區別。尚秉和認為此書是研究漢代《周易》的重要著作。

《皇極經世書》邵康節仿易而作。以推衍為主。在研究易圖上也有幫助。自此先天、後天之分得到重視。

《焦氏易林》焦延壽演六十四卦而作,在「傳」上有仿易之嫌,並加入五行生剋之法。

《易冒》程良玉所撰,純占卜之書。

另外,來知德曾演義太極圖,曾國藩也曾把書籍的分類歸入四象。易學多為敷衍之說,真正的內涵與書有很大出入。

翻譯軟體不可能有,大腦就是最好的翻譯軟體。 可以去「周易天地」首頁下欄圖書館,網址無法寫上來。

Ⅳ 周易周家老祖是什麼小說

主人公叫周易周文山的小說叫《祖訓中的周家老祖》,本小說的作者是阿平將你的軍所編寫的玄幻科幻小說,文中的愛情故事凄美而純潔。

拓展資料:

小說是用敘事的方式來說明一些道理的,單獨把道理拿出來的學問是哲學,分項專業的可以是心理學,社會學等等。其實小說和電影電視劇一樣,是去體驗和感受的,孤零零的理去看它你會看出它有用但是骨感,小說讓理有血有肉,讓自己帶入像百年孤獨或者飄這樣的作品裡,去引發聯想觸動自己的感情,這是小說用文字敘述獨特和美的地方。

Ⅳ 主角叫周易120歲的小說叫什麼名字

書名《都市:開局綁定人生巔峰系統》
作者:嚴肅的仙人掌
內容簡介:
該書主角的名字叫周易,小說主要內容為:周易看到高考成績的那一刻心就直接涼了半截,正當他思考該如何向家裡坦白這不上不下的分數時,突然一道陌生機械聲在他腦中響起,他竟就這般稀里糊塗的被巔峰選擇系統綁定了。且看周易如何靠系統步步神級選擇,慢慢走向人生巔峰,成為旁人眼中羨慕嫉妒恨的無敵存在!
節選:
【叮!人生巔峰選擇系統載入中??】
【5%??20%??50%??80%??載入完成。】
一道突兀的聲音在自己的腦海中響起。
周易先是一愣,但是下一秒便反應過來。
沒想到自己竟然得到了一個系統。
對於類似的小說他當然也是看過的。
所以對於這突兀的聲音到時能安然接受。
不過對於自己的人生巔峰系統,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還不是很了解。
心裡剛想到這。
【巔峰選擇系統竭誠為您服務,本系統可幫助宿主在各個選擇中,達到人生巔峰。】
周易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聽起來還不錯的樣子。
「回首尹然望見故鄉月亮,黑夜給了我黑色眼睛??」
一陣熟悉的鈴聲響起。
周易拿起手機一看。
原來是老媽打來的。
「喂,周易你考了多少分?能上大學嗎?」
電話那頭傳來了老媽的聲音。
「老媽,我考了511,能上。」
電話那頭愣了一下。
「好,能上就好,能上就好,對了,你爸爸讓我告訴你,你周平叔宴請周家人的宴會。」
「哦,我知道了媽。」
兩人又聊了幾句便掛斷了電話。
老媽口中所說的周平,是周易老爹的堂兄,是做房地產的,身家起碼也有三四千萬,平時跟周易一家根本沒有聯系。

Ⅵ 有關易經的小說。有關易經的小說,最好和風水,玄機,命理等等有關系的。要通俗易懂的。

夢入神機的<陽神>,值得一看

Ⅶ 有什麼關於易經八卦的小說嗎

都市的:《地師》(徐公子的小說,超級好看,關於算命,考古,盜墓)《都市風水師》(這個前半部分挺好,後邊,有關風水的有點假,但可以一看)

Ⅷ 有一本介紹中國古代的五行八卦的小說,忘名了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簡稱易,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傳為周人所做。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乾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准確的預測。

Ⅸ 周易六十四卦淺解的原著小說

《周易》 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託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為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因為說它是科學的。只能當它是一種文化。《易經》誕生於三千年前,從伏羲八卦算起,易學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歷史,可企業管理是近代和現代的問題;他們之間有何關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萬法歸宗。易乃中國文化之源,誕生於甲骨文之前,是我們的祖先對待天文、地理、歷史和生活環境的經驗寫照。因易而成道、儒、釋,道學崇尚自然,儒家崇尚倫理,釋佛崇尚覺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系辭雲:「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天人合一」,「內聖外王」,「內外兼修」…… 因易而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脈相傳,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形成了穩定的社會結構,使華夏兒女得以休生養息、安居樂業薪火相傳,塑造了富於創造和頑強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一代代英雄兒女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的市場競爭,企業的競爭實際上是核心競爭力的競爭,是國際化的競爭。企業競爭的背後已經是文化的碰撞、交融、融合。中國的企業只有依靠得天獨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才有可能吸收外來文化,才能塑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不難理解,為何近幾年來,國內外企業界興起對《易經》、《老子》、《論語》、《孫子兵語》等中國古代典籍的研究熱,這時管理發展趨勢要求的反映。很多管理專家已經認識到《易經》本質上是一種哲學,是以易經及易學思想為核心的管理哲學,從管理的自身發展歷程上來看,21世紀將由科學管理走向哲學管理,這種發展趨勢必然要求管理哲學的興起和文化的回歸。《易經》PK現代企業管理,也就不難理解了。


泉先生認為,有人說中國沒有自己的管理,而乾泉教授認為中國幾千年前不但有管理,而且還有自己的管理哲學。中國有著博大精深的管理文化。但是文化也是要進化的,文化只有在交流、重組、融合中才能夠創新。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化母體,談何交流,拿什麼來與西方文化重組。中國管理的現代化,應當是有自己特色的中國化。企業管理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文化,它應該是民族文化在企業行為中的表現。忽視民族文化、片面模仿西方管理的必然結果就是:邯鄲學步,不僅學不好西方的管理科學,最後連自家的珍寶也會丟失,給企業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易學思想當可為中國化的企業管理提供崇高的價值理念和指導。《易經》原理貫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著中國文化在漫長的文明發展過程中對自然、人生和社會規律規律探索的經驗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對世界的認知和自身的價值,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密切結合的一種決策管理模式,包含著許多具體的經營策略。
乾泉先生認為,「中國式管理」這個詞這幾年比較熱,乾泉的主張是多談「中國管理哲學」,少談「中國式管理」。《易經》與中國管理哲學的關系嗎?對中國現代企業管理有怎樣的價值呢?
易學的實質就是管理哲學,易學的自然法則、結構決定功能定律和全息結構模型,在今天仍然具有高度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應用價值。不但包含了豐富的人文科學精神和價值倫理原則,還包含了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法則,蘊涵著豐富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管理模型。易學思想對現代管理學研究的領導、計劃、預測、決策、組織、平衡、溝通、變革、控制等管理元素和企業資源,具有系統分析、科學診斷、統籌優化和戰略架構的功能。我們堅信並預言,易學將會從歷史的失憶中醒來,以其豐富的自然哲學和辯證哲學的元素和宇宙全息屬性,能夠為中國和諧哲學的建構提供戰略平台,也將對中國文化的傳承、重塑和崛起提供精神理念和價值指導。

Ⅹ 有什麼關於易經的小說

《易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筮書,經過歷代哲學家的闡釋,發展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同時,它也是我國古代一部關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經典。

《易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是或《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系。一代大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簡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沒有《易經》就沒有中國的文明。

《易經》在春秋戰國時代得到進一步完善,是我國先人的集體創作,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易經》里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也是如此。孔子就說過人們「日用而不知」。今天,我們誰不曾說過某某人陰陽怪氣,某某人又變卦了,或者扭轉乾坤,否極泰來之類的口語和成語,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這些詞彙都是直接從《易經》里來的。

《易經》在西漢時期就被列為六經(易,詩,書,禮,樂,春秋)之首。在我國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書時亦不敢毀傷它。

《易經》研究被稱為「易學」,早就成為一門高深的學問。《漢書·儒林傳》記載:「孔子讀易,緯編三絕,而為之傳。」上下五千年,《易經》代代相傳,釋家林立。許多學者皓首窮經,考證訓詁,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為大觀。

《易經》研究流派紛呈。他們互相爭鳴,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長補短。春秋時期,筮法上出現過變卦說,取象說,取義說,吉凶由人、天道無常說。戰國時期出現過陰陽變易說。漢代有象數之學(卦氣說,五行說,納甲說),魏晉唐時期稱玄學。宋明時期,又出現五大學派:理學派,數學派,氣學派,心學派和功利學派。又有人籠統地分為兩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陽剛。講「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強調修身以有用於社會。道家則重坤卦,重陰柔。講「大道若水,弱能勝強。」強調精神自由,以無為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兩家都從《易經》發展而來,猶如長江黃河之水皆發源於青藏高原。

《易經》的科學內涵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承認和尊敬。易學研究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世界范圍內的顯學。盡管如此,《易經》里仍然有許多不解之謎,連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闕如

熱點內容
都市小說男主能控制女人 發布:2025-02-04 15:55:13 瀏覽:242
魔帝邪魅毒妃當道小說免費 發布:2025-02-04 15:37:04 瀏覽:770
第一個十年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2-04 15:30:23 瀏覽:242
絕世寵婚萌妻你最大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2-04 15:11:01 瀏覽:538
言情小說動漫視頻 發布:2025-02-04 14:40:29 瀏覽:736
戰天神皇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4 14:25:29 瀏覽:799
市井小說現代小說 發布:2025-02-04 14:24:42 瀏覽:997
小說有帶周睿姓名字嗎 發布:2025-02-04 14:09:15 瀏覽:971
百度閱讀寫小說可以簽約嗎嗎 發布:2025-02-04 13:55:30 瀏覽:889
昏嫁總裁的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2-04 13:42:20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