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金庸武俠小說的知識

金庸武俠小說的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4-08 16:54:01

1. 金庸小說研究這門課程第五章 金庸武俠小說評析的知識點有哪些

金庸小說研究這門課第五章 金庸武俠小說評析的知識點包含第一節 金庸寫武,第二節 金庸寫俠,第三節 金庸寫情,第四節 金庸寫歷史政治,第五節 金庸的人物塑造,第六節 金庸的景物描寫,第七節 金庸小說的結構,第八節 金庸小說的語言,第九節 金庸小說的博採眾長。

2. 求高人總結一下金庸先生的小說風格特點

  1.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能稱得上中國現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就在於它們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簡而言之,金庸的武俠小說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和展現社會時代風貌方面有鮮明特色,它們在創作技法上獨樹一幟,具有範式意義。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

  2. 金庸的人物刻畫,輕表面、重實在,沒有正面的長篇大論的描寫,卻依然塑造出一個個精彩絕倫的形象,香香公主、黃蓉、小龍女、張無忌、令狐沖„„舉不勝舉,甚至梅超風蓬頭垢面的長發也會被人用來做形容詞。如描寫小龍女的「楊過抬起頭來,只見一隻白玉般的纖手掀開帷幕,走進一個少女來。那少女披著一襲輕紗般的白衣,猶似身在煙中霧里,看來約莫十六七歲年紀,除了一頭黑發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絕俗,只是肌膚間少了一層血色,顯得蒼白異常。」看了這一段,估計大家心裡便有了一個模糊的神仙般的小龍女。

  3. 金庸小說的結構藝術,大有大的宏偉,小有小的玲瓏,大小均宜。傳統的章回體小說有一個固定的秩序,按著時間、按著帝國的秩序,講究一個社會邏輯。而五四以後,西方文學架構的手法深入了中國文學的創作,倒敘、插敘、省略或者將之融合交叉的手法都出現在小說里,並在金庸小說中達到一個高峰。比如《射鵰》三部曲的宏大、《越女劍》的小巧。《天龍八部》中有三個男主人公,一開始是段譽的故事,不知不覺轉入了喬峰的故事,然後又變成虛竹的故事,篇幅都很長,最後三兄弟結拜,三個故事交融到一起。一般的武俠小說總會貫穿著的一條感情線,而金庸小說往往其他的結構特色,喬峰的身世問題,一個丐幫版主忽然成了契丹人,在喬峰探究自己身世的一系列事件中,他找到誰,誰就被提前殺了,留下的線索還是直指他的?這便是偵探小說的構造。

  4. 金庸小說的語言藝術,通俗,淺顯,流暢,靈活生動。金庸小說的語言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他在各種語言中努力找著一個平衡點,用一句話概括便是「渾然不可句摘」。嚴家炎先生曾指出「金庸小說的語言是傳統小說和新文學的結合,兼容兩方面的長處,通俗而簡練,傳神而又優美。」金庸語言不僅藉助白描和心理刻畫,還常隨心所欲地運用各種修飾手法。《雪山飛狐》中描寫胡一刀夫婦的那句話:「這一男一女啊,打個比方,那就是貂禪嫁給了張飛„„」在這里,人物形象藉助語言的勾勒而顯得如魚得水,它喚起的想像與聯想讓讀者再也抹不去對這一對夫妻的記憶。

  5. 金庸的小說風格,比較陽剛,除了「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屬於非常另類之外,其他角色,無論正邪,都有一股子很剛強的氣質。女性角色雖然寫得色彩斑斕,個性豐富,但一般處於陪村的地位。筆鋒上,金庸有明寫,有暗藏。絕對不把人物心理寫透,讓讀者自己去猜測去想,是比較典型的東方小說的筆法。金庸的小說結構宏偉,大氣磅礴,揮灑自如。人物、歷史、武功、情節交錯有致,人物情節之中,融合了很多中國古代儒、道、釋的思想,武打場面精彩紛呈、瑰麗無比,因此逐步被看成新派武打的掌門人。不少小說也被一次次拍成了電視系列劇。當年梁羽生比較自己和金庸,說金庸是「洋才子」,其實從金庸小說來看,他的中國風還是佔了主導地位,思想上,金庸小說人物中,不少最後以出家了結冤孽,這是非常典型中國士子的心態。金庸的一些西風寫法不佔主要地位。其實他的一些西派文字風格,只是為了更加迎合當代讀者的口味。

3.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哪些魅力

金庸的武俠小說只要男一號一出場,所有的女人都是腦殘,圍繞著自己轉,其他男人包括皇帝在內都要靠邊站,
如果自己穿越進小說中,地球都圍繞自己轉,太幸福了太美好了,

4. 寫武俠小說應該必備的知識

武俠小說所需的東西還真的很多,就我所了解的談幾點:
1最基本的文字駕馭能力,這關繫到你寫的小說的流暢度和清晰度,寫小說肯定要給人看,如果你的文章別人能一直很順暢地讀下去,無疑就能讓讀者更明白你寫的是什麼。當然當你寫到一定境界之後,你就可以適當地加點心理描寫和環境的渲染的筆墨。
2最基本的小說布局能力,小說的結構很重要,有的時候一個巧妙的結構能讓小說增色不少,例如著名的歐亨利式結局,將明暗兩線不露聲色地交織在一起,最後結局才統一起來,給人以意外的驚喜。布局能力需要你不斷嘗試,胸中有丘壑,達到一定程度自然就知道怎麼做了。布局切忌生搬硬套,為了滿足某個結局而強加進去。同時結構要完整,要把故事從頭到尾認真講完,讓讀者明白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以上都是文字功底了,其他雜學都要有所涉獵。歷史是個很重要的方面,金大俠的小說大多是置身在歷史背景中的,很多小說也是描寫一個亂世或者暗流涌動的太平盛世中主人公的遭遇,但並不是說你一定要有歷史的痕跡,古龍的很多小說都淡化了歷史。其實在掌握最基本的文字功底後,你其他比較擅長的東西就成了你小說的素材。比如你對經濟學很感興趣,你就可以去寫商戰題材的,你對推理很感興趣,就可以寫推理武俠。除了你擅長的東西,武俠小說包羅萬象,一切皆可入題,因此也要多看看各方面的書,以備不時之需。
另外要把握武俠小說的靈魂,武俠小說的核心是俠,弘揚人世間的大無私的俠義和奉獻精神,所以文章中要涌動著一股積極的力量,催人奮進的力量和感染力,情感是個很重要的元素,兄弟義氣,催淚的愛情可以很好地表現。不要寫就寫成了充斥暴力血腥,武俠有武,但武的目的不是為了殺人,而是保護別人不被殺!

5. 金庸武俠小說的價值及意義是什麼

個人看法:文學價值,史學價值,藝術價值都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
有意義的地方大概就是 塑造的人物性格 能讓讀者 更懂些人性吧

6. 金庸小說知識提問

1、按成書順序排列:書劍恩仇錄 碧血劍 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 雪山飛狐 飛狐外傳 鴛鴦刀 白馬嘯西風 倚天屠龍記 連城訣 天龍八部 俠客行 笑傲江湖 鹿鼎記 越女劍
2、按上題順序排列:清朝康熙時期 明末清初 南宋末年 南宋末年 清朝乾隆時期 清朝乾隆時期 清朝 無 元朝 無 宋朝 無 無 清朝 戰國
3、金庸認為他的小說絕對是可以經受時間的考驗,武俠小說中的經典
4、 金庸本人的想法無從得知,不過他曾經說過喜歡蕭峰
5、在中國的傳統藝術中,不論詩詞、散文、戲曲、繪畫,追求個性解放向來是最突出的主題。時代越動亂,人民生活越痛苦,這主題越是突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退隱也不是容易的事。劉正風追求藝術上的自由,重視莫逆於心的友誼,想金盆洗手;梅庄四友盼望在孤山隱姓埋名,享受琴棋書畫的樂趣;他們都無法做到,卒以身殉,因為權力斗爭不容許。對於郭靖那樣捨身赴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俠,在道德上當有更大的肯定。令狐沖不是大俠,是陶潛那樣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隱士。風清揚是心灰意懶、慚愧懊喪而退隱。令狐沖卻是天生的不受羈勒。在黑木崖上,不論是楊蓮亭或任我行掌握大權,旁人隨便笑一笑都會引來殺身之禍,傲慢更加不可。「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沖這類人物所追求的目標。總而言之,令狐沖是個隱士。

7. 和金庸小說有關的四個名詞解釋

金學
是「金庸學」的簡稱。指香港新武俠小說派的開山鼻祖、中華名人--金庸先生形成的「金庸文化現象」---「金學」和金庸的武俠小說世界性的研究熱點。金庸迷,對金學的熱度可以紅學媲美。金庸武俠小說的歷史地位、奇特的金庸現象已引起文學史家注意,海內外「金學」蓬勃興起,尤其在台灣,「金學」研究轟轟烈烈,許多學者對金庸作品的理解及闡釋,深刻而獨特,稱其為「內涵挖掘不盡的神奇之作」。金學盛行和武俠小說泛濫、文壇浮躁分不開。金學,其開山祖師當屬金庸的同行、同事加同好------香港武俠小說家倪匡,20年前,呼「古今中外,空前絕後」。逐漸,金庸小說,被認為是文學的革命。同時,也產生了一大批金學家。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2月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查家幾百年來名人輩出,領盡風騷,清朝皇帝康熙稱之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自1955年作《書劍恩仇錄》起,共著有15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越女劍)]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被譽為擁有讀者最多的華人作家...金庸武俠小說創造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一個難解之謎。上至政府首腦要員、文人墨客、學者教授,下至農夫民工小販,從中國到美利堅,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層出不窮的金庸迷。

另外「金學」也指:當代「辭賦訓詁考證學」的簡稱、「金石學」簡稱。

重「道」輕「器」:
道與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概念。重道輕器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集體無意識,深入到傳統文化的各方面,影響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看待事物、理解社會人生的方法,也滲透到文學創作中。金庸武俠小說從總體看,流露出重道輕器的思想傾向,在文本中變形為重武學之道,輕器物;重內家功夫,輕外家功夫;重武學之道、悟道和道義,輕武功。金庸小說中的「道」,超出傳統道統的內涵,具有人文關懷,和對傳統文化精髓,以及對人間正義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詢。

俠義精神:
金庸的小說側重於一個「俠」字,所以就不得不先提及金庸筆下幾個膾炙人口的主角,他們往往都是從亂世之中成就俠名的英雄,或是在列強蜂起,武林大亂,民不聊生,外患內憂不斷的兩宋,或是在時局跌宕,各地為王的明清之交,因而誕生了蕭峰、郭靖、楊過、張無忌、袁承志等等歷經風雨後終成偉名的俠士,所以把《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等列為金庸最具盛名的代表作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幾部小說中的主角已經突破了舊武俠小說中傳統俠客的作用,即不僅限於行俠仗義,更是要進一步為國家與民族而出生入死,退一步為了天下蒼生而奮不顧身,這也是儒教倫理所規定的俠之大者素有的風范,不知不覺中,這樣具有一定限制的儒教倫理已經成為了金庸武俠小說的精神龍骨,撐起了金庸筆下龐大的武林社會和政治王朝。「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英雄三部曲: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合稱為「射鵰三部曲,後有學者認為這三部曲的名稱最好不叫做「射鵰三部曲」,而叫做「英雄三部曲」。第一部《射鵰英雄傳》又名《大漠英雄傳》,因是寫郭靖等英雄生於大漠,集於華山;生於江湖,功在社稷的故事;而其第二部《神鵰俠侶》則是寫神鵰俠楊過等英雄成長的經歷。同樣生於江湖而功於社稷,生於苦難而成於華山之巔;第三部《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等英雄人物亦同樣是可以「屠龍」,並且「倚天」,行俠於江湖、救民於水火的俠之大者。「俠之大者」正是這「英雄三部曲」最為相似之處。明眼人都或許會看到,在此「英雄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倚天屠龍記》完成之後,金庸筆下的人物固然還有俠與非俠、義與不義之分別,然而卻已沒有了那種「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純粹的英雄風范,《天龍八部》中的蕭峰與段譽等人亦可稱得上是大俠,卻已不再是如此「英雄三部曲」中的主人公那樣是一些理想的英雄,而是著重在其英雄人物的悲劇的命運及其不幸的人生。從而,我們不難證明,若論純粹的英雄、純粹的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則非此「英雄三部曲」 的三位主人公莫屬。進而,我們既然可以將之稱為「英雄三部曲」。

8. 求金庸各小說的主要內容

《金庸作品集》收錄了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共15部。分別是: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該書以少年游俠胡斐的經歷為線索,講述了一段精彩的武林故事。遼東大俠胡一刀死後,其子胡斐按家傳拳譜與刀譜習得上乘武功,在山東武定商家堡,遇胡一刀所殺八卦刀商劍鳴之妻,遂與商老太及商劍鳴之師兄弟王劍英、王劍傑交手,大逞雄威。此時巧遇紅花會三當家千手如來趙半山,並承其助,胡斐的武功亦得趙欣賞。不意,趙、胡等人均遭商老太暗算,被困於她家鐵廳之中,商老太以火燒廳,欲烤死趙、胡等人。胡斐冒險自狗洞爬出,大戰商老太等人,終於解救出鐵廳中人,並與趙半山結義。 三聯書店版 胡斐到廣東佛山鎮,遇當地惡霸、五虎派掌門人鳳天南欲霸佔鍾阿四處菜田,誣其子偷吃鳳天南家鵝,逼鍾妻於祖廟北帝前將其子剖腹以證明清白,鍾妻為此瘋癲。胡斐怒而大鬧佛山鎮,逼出鳳氏父子,亦在祖廟北帝前欲殺其父子為鍾家報仇,卻遭袁紫衣阻攔,又中調虎離山之計,遂使鳳氏父子又殺鍾阿四全家後逃走。胡斐在追趕鳳天南的路上,又遇武藝高強的少女袁紫衣。袁騎趙半山的白馬,又知胡斐底細,與其若即若離,又常騷擾,又似含情,胡斐已情系紫衣。一風雨之夜,胡斐與袁紫衣夜宿於一古廟,巧遇鳳天南一行。胡斐欲殺之,紫衣力勸,不從,又被紫衣干擾,致鳳賊逃脫。是夜又有人慾謀害苗人鳳,胡斐敬佩苗人鳳故竭力保護為苗送信之人,無奈此人己受田歸農騙,將信交苗人鳳時,信中劇毒毒瞎了苗大俠雙眼。此毒只「毒手葯王」能解,胡斐遂下洞庭尋「毒手葯王」,即得已故「毒手葯王」之高足程靈素之助。程靈素對胡斐一見鍾情,遂攜葯北上為苗大俠醫眼,回到苗家正逢田歸農帶眾強人偷襲苗大俠,胡斐勇退田歸農等人,程靈素即為苗大俠治眼。飯後,苗人鳳讓胡斐看了家中所供胡一刀夫婦牌位,承認胡一刀系己所傷。胡斐帶程靈素沉痛而去。二人繼續追趕鳳天南,路上竟連遇陌生人的迎接,稱有朋友送胡斐大宅院。二人只得化妝而行。於一客店忽逢當年商家堡所遇飛馬鏢局馬行空鏢頭之女馬春花夫婦護鏢,恰遭眾多豪強圍劫。胡斐因當年被商老太吊打時曾承馬春花求情,欲報當年之恩而與古怪的豪強盜黨交手。後得知,馬姑娘當年與福康安公子有私情,現在的孿生二子即當時所為。福公子現已成大帥,權重當朝卻膝下無子。古怪的豪強盜黨即受福大帥之遣而來接馬姑娘與一雙兒子,並打死馬姑娘的丈夫。胡斐見馬春花仍念福公子舊情,遂與程靈素撒手趕路。二人來到京城,巧遇助馬春花時所識福大帥手下侍衛,他們欽佩胡斐武功,故在聚英樓請二人吃飯,席間聚賭,胡斐竟贏下宣武門內一座豪華宅院,頓覺蹊蹺。在新宅宴請侍衛們時,才知此為鳳天南之賄,當即與之交手。此時袁紫衣及時出現掩護,使其逃脫。紫衣終透內情,言鳳乃其父,當年將其母強奸生有紫衣,後又逼其母致死,故紫衣為報父女之情當救其三次,今後定當殺之。當夜馬春花自帥府派人請胡斐相見,向胡斐致謝,不巧遇福康安。福康安生疑,設計捕殺胡斐,幸脫。在府中聞老夫人害馬春花之計,相救時馬春花己將毒湯喝下。胡斐冒死救出馬春花,令程靈素救治。為救治,三人避至西嶽華山派推選掌門之處。救治馬春花需找一保持十二時辰安靜不動之所,胡斐上台爭得掌門人之位,遂找到了安靜之所。由於馬春華急於見到二子,情緒不穩,即有生命之危,胡斐又冒死進府搶出二子。福康安為攏絡江湖武人並使其互相殘殺不致危及朝廷,舉辦天下掌門人大會,胡斐以西嶽華山派掌門人身份,帶程靈素化妝前往。袁紫衣亦來京城,一路上搶來九個半掌門人之位,以九個半派總掌門身份來到大會,與胡、程二人巧妙配合,大鬧天下掌門人大會,揭露福康安與朝廷的陰謀,打碎了欽賜玉杯,並趁亂打死了鳳天南。之後,胡斐巧遇紅花會眾英雄來京,見到了趙半山打敗大內十八侍衛。團聚後卻與程靈素遭歹人暗算,胡斐為救程靈素而中劇毒,程靈素為救胡斐而喪生。胡斐十分悲痛,來到滄州父母的墳前,將程姑娘的骨灰埋在這里。在此見到了前來找她的袁紫衣,打退了圍殺他的田歸農。袁紫衣原叫圓性,自小已入佛門,雖然深愛胡斐卻不能留下,她雙手合什輕念偈語,悵然而去。
雪─《雪山飛狐》(1959年) 故事發生在清代乾隆時期的關外。飲馬川陶百歲、陶子安父子從雪山中挖出一件寶物,封於鐵盒之中。北京平通鏢局總鏢頭熊元獻帶一夥人來搶奪,卻被天龍門北宗阮士中、曹雲奇、田青文與南宗殷吉劫去。大家拼打之間,一個名叫寶樹的醜陋和尚趕到。寶樹強「請」眾人來到一高聳入雲的玉筆峰山莊做客。因山莊主杜希盂外出未歸,客人吃飯閑聊。原來莊主邀請武林高手在此會一位蓋世英雄——雪山飛狐胡斐。午前胡斐派二童子送信,稱午間踐約。玉筆峰上眾人重新爭奪鐵盒,寶樹倚強將鐵盒持在手中,令人打開,內裝一柄寶刀。寶樹談起寶刀的來歷,繼而,分別由寶樹、金面佛大俠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之口講述了與此相關的一段武林往事。此寶刀乃闖王李自成之遺物。闖王兵敗時,身邊有胡苗范田四大侍衛。闖王被困九宮山時,派苗范田三人去求救援,胡侍衛護衛闖王。但救援未到、敵兵先至,胡侍衛以一死卒充闖王獻於清兵,然後將闖王安置一隱秘廟中為僧。胡侍衛因得清兵信任陞官,苗范田三人卻以為胡出賣闖王,定計報仇。三人行刺吳三桂時巧遇胡,不及胡陳明原委即將胡殺死。以後胡之子以實情告知三人,三人當眾自刎。三人後代未知內情,苗范田遂與胡世代為仇。百餘年來,四家子孫怨怨相報,無一代能得善終。至胡一刀、苗人鳳一代仍繼先輩之仇。胡一刀護妻去南方生產,至唐官屯突然臨產,此時恰與來此尋仇之苗人鳳、田歸農等人相逢。胡一刀遣人將當年實情告苗,卻因田歸農從中做梗而未達。胡苗遂有一場苦戰。交戰幾日,二人仗義行俠之豪氣與各懷之絕藝使對方頓生欽佩,雖為仇家卻彼此視為知己。因田歸農在二人比武之兵器上暗塗毒葯,胡一刀以小傷斃命,胡夫人將幼子托與苗人鳳,隨夫自盡,田歸農欲加害幼子,幸為平阿四救下,撫養長大,取名胡斐,按胡一刀遺下之刀譜練成絕技,稱名武林,為雪山飛狐。 這日正午,胡斐如約至玉筆峰,峰上諸人因各懷鬼胎,懼怕胡斐,俱避內室。苗若蘭鎮定而出,接待胡斐,二人頓生愛戀。因莊主不在,胡斐暫避峰下。峰上之人談及寶刀為當年闖王獲明皇室寶之藏處指南,遂按寶刀所示,眾人於峰後尋巨寶藏處。行前寶樹將苗若蘭點穴、田青文脫去若蘭衣褲置其床上帳內。胡斐再至峰上,進內室,忽聞莊主約大內侍衛與武林高手來此圍捕自己與苗人風,急避帳內,遭遇只著內衣之若蘭。苗人鳳來至峰上,不意中奸人之計被綁,胡斐勇出殺敵救苗人鳳。但當苗人鳳又見胡斐所出之床上尚有隻著內衣的女兒時,認為胡斐乃奸惡小人,追擊胡斐。胡抱若蘭逃下峰去,巧見尋寶諸人於藏寶洞因貪婪彼此廝殺,遂將諸人關閉石門之內,使其永不見天日。二人傾訴愛意、私定永好,苗人鳳卻已趕到,約胡斐到一險處相鬥,數十回合不分上下。當二人落至一懸岩之上,懸岩已然松動,不能承二人之重量。此時苗人鳳進招現出弱點,胡斐趁機進招即可將其翻下懸崖,但對手乃戀人之父;若不下手,則對方進招自己當落得粉身碎骨。這一刀他是進是退?作者把答案留給了讀者。
連─《連城訣》(1963年) (又名《素心劍》)湘西農家子弟狄雲,自幼隨師父鐵鎖橫江戚長發和師妹戚芳習武務農。一天戚長發多年未見的師兄萬震山派弟子來請戚長發去作客。三人到了萬家。先是逢大盜呂通前來尋仇,狄雲拼著受傷打退了呂通,卻反而見疑於萬家。先是萬震山的八個弟子深夜尋釁,打了他一通。第二天他氣不過他們的奚落嘲笑,用從一個老乞丐處學來的幾招劍法回敬了其中幾人。萬震山疑心戚長發已學得師門不傳之秘連城劍法又教給狄雲,遂將戚長發誘入房中擊殺,卻又偽造現場反誣戚長發擊傷了他而逃走,而已意猶未盡,復又設下圈套將見義勇為前往捉賊的狄雲裁贓誣為強奸偷盜犯,打入死牢。萬震山的兒子萬圭假作好人,讓戚芳以為他出錢出力想讓狄雲盡早出獄,其實卻是買通官府將狄雲輕罪重辦。戚芳信以為真,又認定狄雲確有其罪,雖然感情仍在,但對狄雲也感到傷心和失望,終於嫁給了萬圭。狄雲悲憤傷心交加,在獄中自暴自棄。同室的一個瘋囚犯又以為他是奸細,對他拳腳相加。但在他呆了三年之後,萬念俱灰,上吊自盡時,那瘋漢卻救活了他,並告訴他自己名叫丁典,因為從戚長發、萬震山的師父手上得到了一部連城劍訣,為眾多武林人物所追逐,流落江湖,認識了一個叫做凌退思的知府的女兒凌霜華,兩人一見傾心。 知府卻以女兒為要脅逼他交出連城訣,不久後又將他打入大牢、這幾年他已練成了絕頂內功神照功。狄雲第一次聽說了自己師父是個陰險毒辣、城府極深的人,聽說他和自己的兩個師伯竟聯手殺了師祖,但也只是將信將疑。丁典要傳他神照功。他先是不願學,後來想到報仇便學了起來,又過兩年,他和丁典已是情如兄弟,倒覺外面人心險詐,呆在獄中反而平安。但丁典心系凌霜華,遂在一天晚上雙雙越獄而出,夜探凌知府家不料凌霜華已死,凌知府竟在女兒的棺上塗了無可救葯的金波旬花毒。丁典大慟之下撫棺痛哭,中毒極深。 狄雲助丁典擊退凌知府的人,逃至一廢園,萬震山的幾個弟子又追蹤而來丁典和狄雲拚死殲了來敵,丁典囑他將來把他和凌霜華合葬後即死去。狄雲慌亂中逃到戚芳家,見到戚芳帶著與他同樣小名「空心菜」的女兒,傷痛欲絕,神智昏迷,格鬥中與萬圭同時昏過去。醒來已在長江邊的一隻小船上,便飄流而下。不久在江邊一座破廟里碰上西藏血刀門下的一個凶僧寶象,寶象餓急了要吃他,卻被他無意中用兩只毒老鼠毒死。他因衣衫已破,便穿上寶象的僧袍,不料在長江邊一場魚販子的爭斗中被誤認為是血刀門的小淫僧。在他幫了中原武林南四奇門下鈴劍雙俠的忙後反為所仇,正要被擒,血刀門的掌門血刀老祖趕來救了他,並擄去水岱之女水笙。血刀老祖也誤認為他是自己的徒孫,帶了他和水笙一起逃走,水笙的父親水岱及另外陸、劉、花三奇率領眾多好手一路追來。雙方到了川藏邊界的一座大雪山中,適逢雪崩,都被堵在山裡。 經過一場拚鬥,血刀老祖殺了陸、劉、水三人,四奇中位居第二的花鐵干卻臨危屈膝,降了血刀老祖。待得血刀老祖發現狄雲並非徒孫且暗助敵人,要殺他時,狄雲因喉嚨被扼,氣塞之下神照功反而水到渠成,殺了血刀老祖。之後花鐵干兇相畢露,既想殺了狄雲和水笙滅口,又要吃幾位義兄義弟的屍體。狄雲拚死衛護水笙及她父親的屍體,並為水笙打鷹充飢,終於使水笙對他消除了誤會。 第二年春天雪化後,被堵在山外的許多中原高手又入山來。花鐵干怕水笙揭露真相,反誣水笙與狄雲苟且,使水笙的舊情人汪嘯風反情為仇。狄雲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為水笙的清白辯護,反使人更信其事。在水笙的哀求下,狄雲只得隻身離去。 他趕回家鄉尋找師父,卻正好遇上在那兒挖寶的二師伯言達平和大師伯萬震山為連城劍譜而火並,萬圭中毒,言達平受傷。狄雲救出言達平,問明他師門的種種真相,這才知道自己的師父確是個壞人,而這個當年曾扮成老乞丐於他有恩的二師怕也不是好人。他趕去江陵萬家,原想殺萬氏父子報仇,但經不住戚芳哀求,反而違心地救了萬圭。不料萬圭父子發現戚芳可疑,競反而要殺拿解葯救他們的戚芳。狄雲趕來救了戚芳,出門之後,戚芳借口又回去救了萬氏父子,終於為萬氏父於所殺。 狄雲將連城劍譜的秘密刻寫在江陵城牆上,想引出萬氏父子報仇,卻因此目睹了萬震山、言達平及死裡逃生的戚長發三人間的火並。他在危急關頭救了師父,師父卻反而要殺他。等到凌知府、花鐵干、汪嘯風等入一擁而入搶奪寶藏並因此一個個毒發瘋狂時,他最終看穿了世事人心。在將丁典和凌霜華合葬之後,他孤身單騎又回到了川邊的那座大雪山裡,打算在這永無機心和凶險的地方僻居終生,出乎他的意外,水笙正等在那兒,並說知道他一定會來的。 此書為金庸早期作品,是他為紀念小時候家裡一個被人冤枉終生不幸的老長工寫的。語言質朴生動,情節緊湊,故事感人,全書充滿了一股悲憤之氣,讀來令人如鯁在喉。雖然在文化底蘊上遠不及作者的其它一些長篇巨著,但寫世態,寫人心,寫至情至愛,動人心魄,遠遠超出了一般武俠小說的表現范疇,甚至亦非「性情」二字所能概括,可說是金庸作品中的奇特之作。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天龍八部》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所謂「天龍八部」是佛經用語,包括八種神道怪物,作者以此為書名,旨在象徵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小說敘雲南大理國武林世家鎮南王之子段譽,為逃避習武,來至無量山中,因種種機遇,學得一身古怪奇妙的武功,並先後結識少女鍾靈、木婉清,互相悅慕,豈料此二人是父親段正淳四處留情的私生女。四大惡人之首段延慶本該是大理國王位的真正繼承人,因宮中內亂流落江湖。為報復保定帝,他捉到段譽和木婉清,欲使之兄妹亂倫,敗壞段家清譽。大理國君臣鬥智斗勇,終於戰勝四大惡人,救出段譽。吐蕃國大輪明法王鳩摩智為搶大理國天龍寺武功絕學六脈神劍圖譜,與天龍寺眾高僧比武。段譽適逢其會,為救伯父保定帝,以深厚的內力為基礎,一人使出六脈神劍,大敗鳩摩智,後被鳩摩智用計擒住,帶至姑蘇武林世家、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享譽中原武林的慕容氏家中。在蘇州,他遇見苦戀表哥慕容復的王語嫣,對她一見鍾情,苦苦追求;後又在無錫松鶴樓與丐幫幫主、有中原武林「北喬峰」之譽的喬峰結為異姓兄弟。喬峰來姑蘇,本是找慕容復查清丐幫副幫主馬大元被他自己的成名絕技所殺一事,誰知幫內突生大變,他被指證為契丹人。為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他北上少室山,找自己的養父喬三槐和恩師玄苦,可二人已被害身亡,目擊之人皆認為是喬峰出手。他悲憤異常,百口莫辯,為救少女阿朱之命,大戰聚賢庄,與天下英雄為敵,後見殺戮太多,想自刎以求解脫,卻被一神秘的武林高手救走。在雁門關,他為自己的身世所苦惱、自卑,因見宋兵屠殺契丹百姓,如醍醐灌頂,立即頓悟,不再以契丹人自恥。為尋找仇人,他和阿朱往返千里,苦苦求索,途中情意互生,彼此愛戀。後其被馬大元之妻所騙,以致失手打死假扮父親段正淳的阿朱,悔恨終生。並答應阿朱,照料她的妹妹阿紫。阿紫是星宿老怪丁春秋的徒弟,滿身邪氣,不以他人之是非為是非。喬峰帶她至東北,從金人手中救出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結為兄弟,幫助消除叛亂,被封為南院大王。逍遙派掌門人無崖子為尋找一個色藝雙全、聰明伶俐的徒弟,設下珍瓏棋局,為少林寺虛字輩弟子虛竹誤撞解開。相貌不佳,為人愚直的小和尚成為逍遙派的掌門人後,又被靈鷲宮主天山童姥帶至西夏皇宮中,盡得逍遙派真傳。天山童姥與西夏王妃李秋水同歸於盡後,虛竹成為靈鷲宮主人,並與跟隨王語嫣而來的段譽結為兄弟。為向方丈懺悔自己的罪行,虛竹回到少林寺,適逢天下各路英雄齊至少林寺,有丐幫、星宿派、姑蘇慕容、鳩摩智、大理段氏、四大惡人等等。原來阿紫在喬峰處耐不住寂寞,跑出遊玩,被其師丁春秋毒瞎眼睛,幸虧已學得少林寺武學秘籍「易筋經」的聚賢庄公子游坦之對她熱戀不已,並將她帶至丐幫。游坦之受丐幫內奸全冠清利用,以武功奪得幫主之職,並向少林寺挑戰,欲爭奪武林盟主之位。喬峰為尋阿紫,也率燕雲十八騎趕來,受到群雄圍擊。段譽、虛竹挺身而出,幫助大哥共同御敵。一場龍爭虎鬥,喬峰用降龍十八掌(新修版改為降龍二十八掌)打倒游坦之,虛竹以生死符大敗丁春秋,段譽將六脈神劍發揮得淋漓盡致,大勝慕容復。慕容復失盡顏面,舉劍自刎,被一突然出現的灰衣老僧制止,並教訓他身為大燕子孫,不可輕生。灰衣老僧正要與喬峰比武,又趕來一黑衣僧人,也就是當年救喬峰之人,他們是詐死的慕容博和大難不死的蕭遠山。原來三十年前,慕容博為使中原武林與契丹結怨,假傳消息,說契丹武士要往少林寺搶奪武功圖譜,眾武林豪傑在少林寺玄慈方丈的帶領下前往雁門關伏擊,殺死無辜的契丹武林高手蕭遠山的妻子和手下之人,蕭遠山奮力反抗,後見愛妻身亡,傷心跳崖,將周歲的兒子扔在昏迷的丐幫幫主汪劍通身旁,這個孩子就是喬峰——應該叫蕭峰。蕭遠山跳崖後並沒有死,隱姓埋名,潛入少林寺偷學武功。慕容博假傳消息後,為免玄慈責難,詐言身死,也不時去少林寺偷閱武林秘籍。玄慈殺死蕭遠山妻子侍從後,意識到自己被人欺騙,便和汪劍通一同託人照料蕭峰。如今真相大白,蕭峰苦苦追尋的兇手正是自己的父親;而更叫人難以預料的是虛竹是玄慈與無惡不作葉二娘所生之子,玄慈受少林寺規之罰後自盡,葉二娘殉情,蕭遠山、慕容博被少林寺藏經閣一神秘老僧點化,皈依佛門。此時西夏國張榜招婿,眾人相繼趕來。慕容復為應招拒絕王語嫣的愛情;段譽救起傷心自殺的王語嫣,終於獲得她的芳心;鳩摩智貪練少林武功,走火入魔,幸被段譽吸去全身功力,保住性命,大徹大悟,成為一代高僧;陪同段譽而來的虛竹是唯一能夠回答西夏公主問題的人,原來公主是當初天山童姥偷來為虛竹破戒的夢姑,二人終於結為連理。段譽回大理的途中,誤入王語嫣的母親、段正淳的另一個情人設計捉拿段正淳的庄園之中;段延慶擒住段正淳和他的夫人、情人們,也趕來這里,以殺死段譽要脅段正淳以皇位相讓。正在危急時分,王妃刀白鳳告訴段延慶,段譽是當年她為報復段正淳感情不專而與叫花子段延慶所生之子。段延慶聞此,激動不已,一時不察,被慕容復下毒,內力全失。慕容復喪心病狂,欲拜段延慶為義父,竟殺死自己的部下和段正淳的四位情人,其中包括自己的舅媽王夫人,又舉劍向刀白鳳走去。段譽見母親危急,掙脫繩索,打跑慕容復。段正淳、刀白鳳自殺殉情;段延慶飄然遠逝;段譽回大理繼承皇位。這一年,遼國發兵進攻宋朝,蕭峰不願生靈塗炭,中毒被囚。已換上游坦之眼睛的阿紫逃出遼國,傳信中原,天下豪傑聞風而來,救出蕭峰,並捉住遼國皇帝耶律洪基,逼他答應有生之年不向宋朝發兵。兩軍陣前,蕭峰脅迫皇帝、愧對族人,自殺身亡;阿紫抱著心愛之人的屍體,挖出眼珠還給游坦之,跳下萬丈懸崖;游坦之也高呼「阿紫」的名字,緊跟跳下;慕容復一心想做皇帝,最後發了瘋。故事到此結束。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南宋寧宗慶元年間(1195~1200年)一個歲末,隱居臨安郊外牛家村的忠良之後郭嘯天、楊鐵心家遭橫禍,被與金國王子完顏洪烈勾結的南宋官府害死,已懷身孕的郭夫人李萍、楊夫人包惜弱也雙雙失蹤,噩耗傳來,郭、楊的好友全真教道士丘處機怒不可遏,對殺害郭、楊的兇手進行了追殺。他惦念失散的朋友家眷,在臨安一帶四處奔走打探未果;接著又因受奸人段天德蒙騙在嘉興與江南七怪發生沖突,兩敗俱傷。事後,丘處機與江南七怪識破奸人陰謀,釋兵言和,但比武未分勝負,丘處機相約江南七怪一同尋人,由自己去救助楊鐵心妻子包惜弱,江南七怪去救助郭嘯天妻子李萍,並各自將兩家的孩子教養成人,十八年後重會嘉興,由郭楊後人代為比武再分勝負。江南七怪義薄雲天,慨然應諾。郭妻李萍在丈夫遇難後,先受到南宋軍官段天德挾持,後又為金兵所俘,一路漂流到了蒙古大漠,懷胎十月後產下一子,李萍依丈夫遺言為孩子取名郭靖。光陰飛轉,轉眼郭靖已經六歲,這一年他因捨命保護草原英雄哲別受到蒙古大汗鐵木真賞識,被鐵木真帶回軍營,不久又與鐵木真的幼子拖雷結為「安答」(兄弟)。此時江南七怪也尋訪李萍母子到了蒙古,並終於在一次偶然機會中找到了郭靖,六年辛苦於一日之間得到報酬,七怪喜上眉梢,當即便對郭靖啟蒙,開始傳習各門武功。十年後,郭靖已長成為一個粗壯少年,他雖天資魯鈍,但由於六怪嚴督緊促,再加上自己勤奮努力,後又因得全真教掌教馬鈺傳授玄門內功,武功已經初成。這十年鐵木真東征西討,終於統一大漠,被尊為「成吉思汗」。郭靖因頗具戰功,被成吉思汗招為「金刀駙馬」。十八年之約將至,江南六怪帶郭靖南歸,為了讓郭靖歷練江湖經驗,六怪命郭靖先行,自己尾隨其後。郭靖趕到張家口,與女扮男裝的少年化子黃蓉邂逅,兩人一見如故,彼此傾心。郭靖一路南行至金國的中都北京,在城中他因不滿一個輕薄王子欺負賣藝弱女穆念慈與之發生惡戰,險遭王府爪牙毒手。這個下流王子正是郭靖未曾見過面的義弟楊鐵心與包惜弱之子楊康(當時叫完顏康),當年包惜弱與丈夫失散,被金國王子完顏洪烈騙到北京,包惜弱為撫養楊康,被迫忍辱做了完顏洪烈的王妃。郭靖、黃蓉相伴而行,在長江邊他們與一個舉止奇異的老丐相識,這個老丐便是與黃蓉之父桃花島主「東邪」黃葯師齊名的武學宗師丐幫幫主「北丐」洪七公,洪七公喜歡郭靖朴實忠厚,更喜黃蓉伶俐聰敏,遂將兩人收入門牆,並把平生傑作剛猛絕倫的降龍十八掌授與郭靖。靖、蓉辭別洪七公,繼續南行,在太湖歸雲庄兩人不期與被太湖群雄截獲的金國欽差楊康和殺害郭嘯天的南宋軍官段天德相遇。楊康殺死段天德,並從中得知郭楊兩家淵源和自己的身世,楊康答應與完顏洪烈決裂,並與郭靖結義,但與完顏洪烈終究難舍,並將郭靖北上行刺完顏洪烈的計劃泄漏出去。 新版 郭靖行刺不成,遂與黃蓉雇舟入海,趕往桃花島,在島上他巧遇武林奇人全真派高手周伯通,與這位嗜武成狂為老不尊的「老頑童」義結金蘭,並得周伯通傳授「左右互博、分心合擊」的絕技。洪七公遭「西毒」歐陽鋒暗算重傷後,黃蓉臨危受命,接替了洪七公的丐幫幫主之位,和郭靖一同趕往洞庭君山參加丐幫大會。與此同時結義兄弟楊康也來到岳州,他利用盜取來的丐幫打狗棒,企圖假冒丐幫新任幫主,驅使幫眾投降金國,靖、蓉及時趕到,揭穿了楊康的陰謀。數日後,靖、蓉為尋找岳飛的《武穆遺書》來到滬溪鐵掌幫重地,結果行蹤暴露,黃蓉被鐵掌幫幫主裘千仞打成重傷,幸得已經退位出家的「南帝」一燈大師救助才免一死。此間,歐陽鋒夥同楊康竄入桃花島,將在島上做客的江南七怪中的朱聰等五人殺害,並趁機嫁禍黃葯師,企圖在武林中掀起一場血腥風波,致使郭靖、黃蓉這一對有情人反目為仇。事後黃蓉機智地識破了歐陽鋒、楊康的陰謀,洗雪了這一冤獄,並將作惡多端的楊康除掉,但她自己卻落入了歐陽鋒的魔爪。郭靖聞聽事情真相,心中愧疚萬分,便四處奔走尋訪黃蓉下落,結果卻是音信皆無。半年以後,郭靖尋訪到了蒙古大漠,正趕上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為了擒殺殺父仇人完顏洪烈,郭靖請命出征,被成吉思汗任命為右軍統帥。不久黃蓉、歐陽鋒也先後來到西征軍中,郭靖為讓歐陽鋒不傷害黃蓉,答應抓到他後三次饒他不死。後靖、蓉聯手與歐陽鋒展開惡斗,數次將他擒獲,接著郭靖又依黃蓉之計,在攻打花剌子模都城撒麻爾罕的戰斗中立下巨功。成吉思汗西征成功,遂產生了南下攻宋的野心,郭靖不願與自己的父母之邦作戰,決心與母連夜逃離蒙古,不料卻被成吉思汗察覺,母子被擒,李萍為保兒子忠義,當場自盡,郭靖因哲別、拖雷相助才得以逃離蒙古。郭靖慘遭巨變後,心灰意冷,幸得丘處機啟發教導才得以重新振作。第二次華山論劍日期已到,東邪、西毒、北丐以及少年高手郭靖紛紛出手,最後「武功天下第一」被逆練九陰真經已經瘋癲的歐陽鋒奪得。在華山之巔,郭靖與因誤會出走的黃蓉再次相逢,和好如初,最終結為一對武林俠侶。

9. 金庸小說研究這門課程第四章 金庸武俠小說概貌的知識點有哪些

金庸小說研究這門課第四章 金庸武俠小說概貌的知識點包含第一節 中短篇(越、鴛、白),第二節 書劍恩仇錄與碧血劍,第三節 雪山飛狐與飛狐外傳,第四節 連城訣與俠客行,第五節 射鵰英雄傳,第六節 神鵰俠侶,第七節 倚天屠龍記,第八節 天龍八部,第九節 笑傲江湖,第十節 鹿鼎記。

10. 結合具體內容談金庸小說核心的認識

以合理、客觀的武俠小說本體認識為前提,本著創作出既好看又耐看、既能給人以娛樂又能使人感動的武俠小說的創作追求,於自己的武俠小說創作,金庸也有自覺而清醒的認識:
1.以人物為核心,寫出人的性格。金庸在創作之初就曾說過:「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實上不可能,人的性格總應當是可能的。……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結底,總是由人本來性格而定。」在多次接受采訪時金庸同樣強調:「我個人覺得,在小說裡面,總是人物比較重要。……我總希望能夠把人物的性格寫得統一一點、完整一點。」「我個人寫武俠小說的理想是塑造人物。……我希望寫出的人物能夠生動,他們有自己的個性,讀者看了印象深刻。」而在2002年的新版《金庸作品集》「新序」中,金庸依然認為:「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容是人。……基本上,武俠小說與別的小說一樣,也是寫人,只不過環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節偏重於激烈的斗爭。」而且,既然是寫人,就應當寫出人物性格的真實性、復雜性,所以「我寫的角色也不是好人、壞人相當分明的,壞人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壞人身上也會有好的成分,好人身上也有壞的成分。作者當然希望寫人寫得真實,讀者難免誤會認為作者有時候把壞人寫得相當好,是否鼓勵壞人。我想作者不是這樣認為,他考慮的是真實不真實的問題。他有時反映社會上具體存在的事,並不是說他反映的事就是他贊同的事。」可見,在金庸看來,塑造人物是武俠小說創作的核心,而要塑造人物,就必須寫出人物完整、真實、復雜的性格。
2.追求情節的曲折跌宕,但須與人物的性格相適應。金庸認為,「武俠小說基本上就是描寫沖突的,像兩種力量的沖突,兩種觀念的沖突,或是命運與人之間的沖突。『誤會』也是一種沖突。人類社會基本上是充滿沖突的,許多小說、戲劇也描寫它,武俠小說只是更適合描寫沖突罷了」。所以,武俠小說的「情節偏重於激烈的斗爭」。也因此,「武俠小說的故事不免有過分的離奇和巧合」,同時,「偵探小說的懸疑與緊張,在武俠小說裡面也是兩個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寫武俠小說的時候,如果可以加進一點偵探小說的技巧,也許可以更引起讀者的興趣」。但是,小說家注重情節的曲折跌宕並不意味著可以任意而為。所以金庸同時認為,「故事的作用,主要只在陪襯人物的性格。有時想到一些情節的發展,明明覺得很不錯,再想想人物的性格可能配不上去,就只好犧牲這些情節,以免影響了人物的個性」。因為「人有怎麼樣的性格,才會發生怎麼樣的事情」。例如「楊過和小龍女一離一合,其事甚奇,似乎歸於天意和巧合,其實卻歸因於兩人本身的性格,兩人若非鍾情如此之深,決不會一一躍入谷中;小龍女若非天性淡泊,決難在谷底長時獨居;楊過如不是生具至性,也定然不會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
3.設定歷史背景,符合多重需要。金庸小說大都有特定的歷史背景,金庸對此主要有以下一些解釋:其一,文體需要。「武俠小說本來就是以中國古代社會為背景……既然以古代社會為背景,那就不能和歷史完全脫節。」所以「我寫武俠小說,只是塑造一些人物,描寫他們在特定的武俠環境(中國古代的、沒有法制的、以武力來解決爭端的不合理社會)中的遭遇」。其二, 作品需要。因為「我寫的武俠小說有的場面比較大,常有大的戰爭,這就必須要有所依據」。其三, 閱讀效果需要。「武俠小說多是虛構的,有了歷史背景,便增強其真實感,武俠小說不可能像神話那樣,要有真實感。歷史是真的背景,人物都是假的,這樣可以使讀者自己去想像一切的發生,一切都變得真的一樣。」其四,個人興趣需要。設定歷史背景的「另一個原因,則是我對中國的歷史很有興趣」。當然,金庸小說中也有沒有具體歷史背景的作品,如《笑傲江湖》《連城訣》等。沒有具體的歷史背景,不等於沒有歷史背景。因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時間很長,過去許多朝代的變化不是很大的,而是很緩慢的。一個故事發生在明朝或清朝,只要不與政治牽連在一起,背景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這樣的作品雖沒有具體的歷史朝代,卻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朝代。這是對歷史本質真實的更深刻把握。
4.武功的產生想像化,招式名稱形象化,境界哲學化。對於自己小說中的武功描寫,金庸也有比較明確的考慮。其一,產生想像化。「大多數小說裡面的招式,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看看當時角色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動作,就在成語裡面,或者詩詞與四書五經裡面,找一個適合的句子來做那招式的名字。有時找不到適合的,就自己作四個字配上去。」其二,名稱形象化。無論給武功起什麼名字,「總之那招式的名字,必須形象化,就可以了……就是你根據那名字,可以大致把動作想像出來」。其三,境界哲學化。「中國古代一般哲學家都認為,人生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淡忘,天人合一,人與物,融成一體。所謂『無為而治』其實也是這種理想的境界之一。這是一種很可愛的境界,所以寫武俠小說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希望主角的武功,也是如此了。」其四,集大成者。「如果我們希望男主角的成長過程,多姿多彩,他的武功要是一學就學會,這就未免太簡單了。而且,我又覺得,即使是在實際的生活之中,一個人的成長,那過程總是很長的。一個人能夠做成功一個男主角,也絕不簡單。」所以,男主角大都因有幾個師傅或較多的意外機緣而成為武功的集大成者。
5.力求創新,超越前人,突破自我。金庸具有非常明確的創新意識。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超越文類本身的限制。金庸認為,對於武俠小說創作來說,「作品不管寫得怎樣成功,事實上能否超越它形式本身的限制,這真是個問題。」所以對他而言,一方面既注重武俠小說的傳統形式、娛樂功能,另一方面又強調「武俠小說本身是娛樂性的東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點人生哲理或個人思想,通過小說可以表現一些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希望藉這個形式表達出一些真實的,正確的社會意義,甚至呈現出某種永恆的藝術價值」。第二,超越前人。例如在回答何以在《神鵰俠侶》中將男女主人公處理成「一個殘廢的男主角,一個失貞的女主角」的問題時,金庸說:「我當初決定這樣寫,也許是為了寫武俠小說的人很多,已有的作品也很多,自己寫的時候,最好避免一些別人已經寫過的。一般武俠小說的男女主角總是差不多完美,所以我就試著寫男女雙方都有缺憾,看看是否可以。」第三,突破自我。金庸在總結自己的創作之路時說:「我在創作這些小說時有一個願望:『不要重復已經寫過的人物、情節、感情,甚至是細節。』」「我喜歡不斷的嘗試和變化,希望情節不同,人物個性不同,筆法文字不同,設法嘗試新的寫法,要求不可重復已經寫過的小說。我一共寫了12部長篇小說,大致上並不重復,現在變不出新花樣了,所以就不寫了。」
在武俠小說中能夠以人物為核心,自覺致力於人物性格的刻畫塑造,力求把人物性格塑造的真實、完整,同時注重人物個性與故事情節的辯證統一,使情節因人物個性而產生、發展,人物個性又因情節的發展而得到顯示、強化,不僅因此塑造了一系列可以稱之為典型的人物形象,而且避免了「庸俗鬧劇」的可能;在小說中以背景的方式出現中國歷史上的種種狀況,或者是表象描述,或者是本質揭示,既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感,又豐富、提升了「俠」的內涵,尤其是當金庸以當代視角對中國歷史文化進行理性反思和批判時,不僅增強了小說厚重的歷史感,而且增強了小說深厚的文化感;想像的武功而非真實的拳術照搬,不僅避免了機械和一般,而且極大地拓展了表現空間,使金庸憑借其淵博的知識和豐厚的學養盡情揮灑成為可能,武功因此而具有哲學化、藝術化、性格化的品質,也更加增添了神奇性和觀賞性;自覺努力於超越文體、超越前人、超越自己的創新追求,使金庸小說得以避免模式化、類型化、重復化。所有這一切都表明,金庸能夠全面提升武俠小說的品質,成為武俠小說創作第一人,絕非偶然。 參考資料: 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wenxue/9411103.html

熱點內容
yy仙俠小說完結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2-04 17:28:45 瀏覽:191
看過小說沒記名字怎麼找 發布:2025-02-04 17:26:16 瀏覽:318
醉亦歡小說閱讀答案 發布:2025-02-04 16:50:58 瀏覽:209
最大最火的聽書軟體 發布:2025-02-04 16:36:43 瀏覽:562
超牛txt小說閱讀器電腦版 發布:2025-02-04 16:31:07 瀏覽:5
90年代中國小說家排行榜 發布:2025-02-04 16:11:32 瀏覽:289
都市小說男主能控制女人 發布:2025-02-04 15:55:13 瀏覽:242
魔帝邪魅毒妃當道小說免費 發布:2025-02-04 15:37:04 瀏覽:770
第一個十年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2-04 15:30:23 瀏覽:242
絕世寵婚萌妻你最大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2-04 15:11:01 瀏覽: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