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金聖嘆點評出的十本中國古代小說

金聖嘆點評出的十本中國古代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4-06 10:00:18

A. 中國古代小說四大點評本

四大名家批註評點有《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中國四大名著古典小說。

B. 金聖嘆的小說理論

二、金聖嘆小說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對水滸思想情感內容的評價
同他的復雜的思想一樣,金聖嘆的情感世界也值得探究。評點中時而哀傷時而得意,主體性色彩鮮明,展現出生動而豐富的個人形象。藝術的一個永恆的話題便是「愛」,在金聖嘆看來,愛是一種油然而生的、不計代價的付出。而且「愛的給予是人的自身心理的必須,是自我的展現,它與索取愛之回報不是一條線上反向運動的過程。」這里的愛不僅僅指男女之間的愛情,還泛指相知相契的所有情感,包括父子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等。《水滸傳》第六十一回,金聖嘆對燕青給予盧俊義的無私無悔的愛進行了論議:
「夫我之知人,是我之生平一片之心也,非將以`為好也其人而為我所知,是必其人自有其人之異常耳,而非有所賴於我也。若我知人,而望人亦知我,我將以知為之釣乎必人知我,而後我乃知人,我將以知為之報與夫釣之與報,是皆市井之道以市井之道,施於相知之間,此無黨自好者之所不為也。」
愛的過程中,對付出和所得太在意,難免心裡不能平衡。在金聖嘆看來,愛不是期望得到回報而付出的一種情感,他是發自內心的一種給予的必須,並不對受給予者產生要求。他不能認同這種對愛之平衡的追求,認為那是一種受市井文化污染的等價交換。也許正是因為金聖嘆和其友人感情篤深,所以男人之間的那種因理解和尊重而產生的不圖回報的愛,才被金聖嘆如此用心地品味和感嘆。
(二)金聖嘆小說觀念
金聖嘆將《水滸傳》、《西廂一記》與早己被主流文化認可的《莊子》、《離騷》、《史記》及杜詩並稱為「六才子書」,至此中國文學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體—詩歌、散文、小說、戲曲終於並列匯集。這一做法無疑用更為正面而有力的方式將小說打入人們的視野,為之後深入探討小說內部規律,繁榮小說創作,提高小說的文學史地位形成了條。應該說,「從小說觀念的發展歷史來看,金聖嘆是小說文體自覺的旗幟。這面旗幟上最醒目的兩行大字是`事為文料'與`性格'。」
(三)小說藝術技巧
金聖嘆在《讀第五才子書法》里列出《水滸傳》不容忽略的十五種文法,從小說的結構安排、情節設置、人物塑造等角度詳細闡釋了該作「非他書所曾有」的寫作技巧。而結合這些技巧對敘事的作用,同類相並後大致可分為五組。其中,倒插法和夾敘法可看作一組,都是通過特殊的敘述順序,引起讀者的注意。倒插法與倒敘法有所不同,前者是將與情節有關的之後的某個重要人物或情節先行提示,而後者是將事件的結果先呈現而後交代情節發展的過程。金聖嘆舉出的例子之一是王婆。她在迷惑潘金蓮、撮合其與西門慶的不正當關系以及鴻殺武大郎等事件中都占據著穿針引線的重要地位,導致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
而草蛇灰線法和大落墨法劃為一組,分別以一暗一明的敘述方式來交代情節的發展。草蛇灰線法是「作者通過在其作品中反復而又不露痕跡地使用某一關鍵的意象或象徵,成功達到某種和協和效果」屹。綿針泥刺法與背面傅粉法分為一組,都是通過對比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綿針泥刺法舉出的兩例的主角都是宋江,是金聖嘆對宋江抱有成見的例證。弄引法和獺尾法,一個可看作情節的前奏,一個可看作是尾聲。正犯法和略犯法,兩者區別不大,都是作者故意選取相似的話題來寫,卻能「犯中求避」。正犯相似度更高,場景、情節都幾乎相同,如金聖嘆所舉的林沖起解和盧俊義起解。極不省法和極省法,兩者都是作文中結構安排的基本技巧。前者所描述的是重要情節重要人物,所以需要層層鋪寫,細細交代。而欲合故縱法、橫雲斷山法和鶯膠續弦法則是對小說情節設置上更高層次的要求。金聖嘆在《讀第五刁`子書》中總結的一些創作技巧,很大程度上對之後的小說創作與批評產生了引導性、決定性的影響,是文學自覺的重要產物。
(4)審美心理
鑒賞中的情感交融過程,是讀者和作品間直接作用的結果,也是讀者和作者之間間接作用的結果,即「共鳴」。金聖嘆對鑒賞的主觀性有著明確的認識,在判別《西廂記》是否為淫書的論斷中,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文者見之謂之文,淫者見之謂之淫耳。」《讀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法之二》
金聖嘆有自己的一套鑒賞理論。他重視懸念敘事,偏愛驚險情節所產生的刺激的藝術效果。第三十六回回評對宋江發配江州府一路的遭遇議論道「節節生奇,層層追險。節節生奇,奇不盡不止層層追險,險不絕必追。真令讀者到此心路都休,目光盡滅,有死之心,無生之望也。」

C. 金聖嘆小說批評的基本內容

水滸傳(上下冊)——金聖嘆批評本

簡介 :

古典名著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確立,首先當然是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所致,但是也與這些小說刊刻之後,一大批眼光獨到的小說批評家們極力批點評說有極大的關系。像李卓吾、金聖嘆、毛宗崗、脂硯齋等名字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是與《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密切相連的。他們不僅開創了中國古典小說批評史的新局面,也使更多的讀者通過他們的批評更深入地了解了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金聖嘆腰斬《水滸傳》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說法,自從金聖嘆推出他的貫華堂本《水滸傳》後,有近兩百年人們不知道世上還有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傳》。自鄭振鐸們挖掘出所謂全本《水滸傳》後,金聖嘆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又很少有人見到其廬山真面目了。那麼,金聖嘆的批評本《水滸傳》是不是被腰斬的,他為什麼要腰斬《水滸傳》,七十回本的《水滸傳》和金聖嘆的批評究竟是什麼樣子,他所批評的七十回本《水滸傳》究竟有沒有獨特的魅力。這些問題,相信讀者在讀完這個批評本之後會找到答案,也會由衷地佩服金聖嘆的膽識和才華。而金聖嘆那些見解獨到、語言獨特的批評文字,也會讓讀者耳目一新。他所提出的人物"性格"說,在中國小說批評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D. 金聖嘆點評的中國古代十大小說佳作的合稱是什麼

十才子書。

E. 金聖嘆如何評點《水滸傳》

金聖嘆評點的七十回本《水滸傳》,以其精細的藝術分析和優美的文字鑒賞,掩蓋了此前的所有版本,成為三百年間唯一流行的版本。

《金聖嘆評點(水滸傳)(套裝共10冊)》,是浙江古籍出版社於2012年6月1日出版的一本書,作者施耐庵、金聖嘆,成書於元明之際的《水滸傳》,進入明中期以後開始在社會上風行,胡應麟、沈德符、李贊、葉畫等人對此書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並進行了研究。

相關信息: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水滸傳》問世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了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明清兩朝,出現了多個版本的《水滸傳》續作,另有很多小說、戲劇等以《水滸傳》中的故事為素材,比如明朝的世情小說《金瓶梅》就是從《水滸傳》中武松殺嫂的情節發展而來的。

另外,《水滸傳》還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在國外很多國家流傳開來,如18世紀流傳到日本、朝鮮,朝鮮最早的小說之一《洪吉童傳》和日本曲亭馬琴的小說《南總里見八犬傳》的創作,都受到了《水滸傳》的影響。

F. 金聖嘆點評過哪些書

樓上的摘抄的不錯,不過好像連最基本的三國給忘記了吧,如果不是他的評論三國就沒有這么出名了吧,可惜最後還是免不了被殺頭,書評多了,得罪皇帝了,唉

G. 金聖嘆評點過哪些書

金聖嘆(1608—1661年)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名采,字若采,明以後改名人瑞,字聖嘆。一說本姓張,吳縣(今屬江蘇)人,明諸生,入清後以哭廟案被殺。少有才名,喜批書,他所批《水滸傳》成書於崇禎末年,把七十一回以後關於受招安、打方臘等內容刪掉,增入盧俊義夢見梁山頭領全部被捕殺的情節以結束全書。只因這一腰斬,加上他評點此書所持奇談怪論,金聖嘆遂成一時風流,聲滿天下。是怪傑,還是人傑?是始作俑者,抑或是敢為天下先?是非功過自有評說。《傳世名著百部》在此將《金聖嘆評點< 水滸傳> 》全文送呈廣大讀者,並稍加解讀,希圖拋磚引玉,引出無數個敢發奇談怪論的金聖嘆。
金聖嘆一生批了很多書,是位很有名的人物。
一天,他到西湖靈隱寺去見老方丈,要批佛經。老方丈說:"佛經是不能批的。"後來,他又向老方丈要佛經看一看,老方丈不給他看。為這事他倆爭吵起來,一直爭論到半夜。老方丈說:"我出個上聯,你對得上,就讓你看佛經;對不上,佛經你就別看了。"金聖嘆一想:對對子,那不是鍋底下掏窩窩,手到擒來,有什麼難處,就點頭答應了。老和尚當場出個上聯:半夜二更半。
這還真把金聖嘆難住了,左思右想怎麼也對不上,只好離開了靈隱寺。
後來,金聖嘆因抗糧哭廟一案,被判了個殺頭的罪。臨刑的那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他猛個丁地想起了靈隱寺對對子的事,同時也想出了對句。他自言自語地說:"我金聖嘆臨死之前,總算對上了老方丈出的那個上聯,在文字上不欠什麼賬啦。"說完,就在獄中寫了下面的對句:中秋八月中。
他拜託獄卒將他的下聯送交靈隱寺老方丈。老方丈收到金聖嘆的對句一看,連聲稱贊:"對得好!對得好!只是這人狂妄自大,不和一般人交往,這大概是他招來殺身之禍的原因吧!"
《水滸傳》不愧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大奇書,因而"水滸"問世本身就是中國文壇的一大盛事。但盡管它是奇書,卻又不是名正言順的奇書,因為中國的奇書天經地義地被認為是儒家"四書"、"五經",程朱理學,再就是充滿道學氣、儒家氣的以"載道"、"傳道"為宗旨的詩文詞賦,小說不過是"出於稗官,街談巷議、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乃引車賣漿之徒之所操"。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它既然有存在的理由,也必然會去爭取發展的權利。《水滸傳》亦是這樣,它既然敢於問世,就敢於讓世人去接受他。從李卓吾拍案高呼"水滸"乃發憤之作,到葉晝的不同凡響的評點,再到金聖嘆頗具真人氣息的奇談怪論,《水滸》這部野語村言真是越來越奇,越來越怪,怪到須由政府封殺,列為禁毀一類,且倡言"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毫無疑問,金聖嘆讀批《水滸》是中國文學史最具特色的評點之一,由此而招致的贊譽、詆毀也可謂鋪天蓋地,對於其是非功過的爭論絲毫不亞於高鶚續《紅樓夢》。金聖嘆讀批《水滸》在以下幾點令人贊嘆不已。
首先是批文中表現出來的那種驚世駭俗的思想見解。這些思想見解具有鮮明的近代甚至現代意義和特色,因而在暮氣十足的晚明清初,不愧開風氣之先,說他超越時代也毫不過分。金聖嘆一生大半在晚明,這時是中國反理學的異端思潮泛濫時期,李卓吾、葉晝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生性好奇的金聖嘆對李卓吾的學說是來者不拒、兼收並蓄,他的處世為人與李卓吾也頗有幾分相似,說他們是同一道上的人,相信不會有什麼疑義。基於此,金聖嘆身處物換星移、改朝易代之際,飽嘗家國不幸之痛,又遭遇文化的轉軌重建,舊有的文化模式面對著怵目驚心的社會政治風暴,必然要接受嚴峻的挑戰。
作為思想上的先驅者和文化上的敏感人,金聖嘆與同時期的顧炎武、黃宗羲不約而同地抨擊封建君主專制的弊病,倡言隱約朦朧的民主理想。他的思想與顧炎武的恢復清議、黃宗羲的學校議天子是非鼎足而立,應得到足夠的重視。
金聖嘆在《水滸傳》第一回里批道:"蓋不寫高俅便寫一百八人,則亂自下生出;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臣民"的家天下時代,這句"亂自上作",無異於石破天驚的一支利箭,猛烈地射向道貌岸然的統治階層。老百姓並非是禍亂天下的根源,而"居廟堂之高"的王侯將相們才是禍國殃民的始作俑者。
結合後面盧俊義驚惡夢,梁山泊頭領全部被捕殺的金氏式的結尾推理下去,亂自上作,官逼民反,而後是被迫鋌而走險的草民被始作俑者捕殺,這又何異於齊宣王念"無罪而就死地"而"以羊易之"。前後一聯結就不難得出封建專制的家天下是"驅民之死"的萬惡之源。金聖嘆暗藏玄機的奇談怪論,正是他思想敏銳、智慧超凡所在,這並非是那些說盧俊義驚夢是金聖嘆認為造反的盜賊必然沒有好下場所能明察的。不僅如此,金聖嘆還將批判的矛頭直指最高統治階層,乃至孤家寡人:"小蘇學士、小王太尉、小舅端王(即宋徽宗)。嗟乎!既已群小相聚矣,高俅即欲不得志,亦豈可得哉!"(第一回),以皇帝為首的官僚集團本身就是個小人集團,腐朽不堪,糜爛至極,上樑既已不正,下樑豈有不歪之理,故"欲民之不釁,國之不亡,胡可得也。"
(第五十一回類批),於此可以肯定,說金聖嘆仇恨農民起義實在是有些牽強附會。
金聖嘆思想上所散發出的異端色彩不僅僅在於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禍亂之根,萬惡之首。更表現在他對虛偽的聖賢之道的撻伐,孔子曰:"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而金聖嘆則抓住要害說這不是議與不議的問題,而是敢議不敢議的問題,他在《水滸傳》第一回的總評中批道:"記一百八人之事,而亦居然謂之史也,何居?從來庶人之議,皆史也。庶人則何敢議也?庶人不敢議也。庶人不敢議而又議,何也?天下有道,然後庶人不議也。今則庶人議也,何用知其天下無道?曰:王進去而高俅來也"。封建專制壓制群眾言論自由,使百姓"道路以目"、緘口不語、而又大言不慚地謂之為"天下有道"。很明顯金聖嘆抨擊聖人之道,主張"庶人之議"已經和我們現在所說的言論自由、輿論監督很相近,而且謂之為"史",這就使得這一思想具備了鮮明的近代、現代意識和特色,也可以看作是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早期萌芽。金聖嘆在倡言言論自由的同時,也主張文人的創作自由,即"操筆政"。
他在讀批《水滸傳》中借司馬遷作《史記》大發議論"......下筆者,文人之事也。以一代之大事......供其為絕世奇文之料,是文人之權矣,君相雖至尊,又烏敢置一末喙乎哉?!"將文人的創作自由與言論自由凌駕於君王將相之上,如此犀利的筆觸,暢快淋漓的見解,從古至"金",可謂絕無僅有。這種非君非聖思想與同時期黃宗羲那種金剛怒目式的批判君主專制的言論並駕齊驅而當之無愧,說金聖嘆是反專制鬥士、民主先驅也並非言之過激。
金聖嘆思想的離經叛道還在於他對通俗文學地位的尊重,他不認為儒家的"四書"、"五經"就是聖賢至尊、天經地義,他把《左傳》、《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合稱"七才子書",並對"水滸"、"西廂"進行頗具真人氣息式的評點,讓人耳目一新,境界開闊,領略了一片新天地。這樣做僅僅靠善於發表奇談怪論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勇氣去沖破世俗的偏見和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事實上金聖嘆所承受的輿論壓力是常人所不敢想像的,就連歸庄這樣的狂狷之士尚且不與他同伍,攻擊他"嘗批《水滸傳》名曰第五才子書......余見之曰:"是倡亂之書『。未幾又批評《西廂記》行世,名之曰第七才子書,余見曰:"是海淫之書'......以小說、傳奇躋於經,史、子、集,固已失倫......"並主張將其作為"邪鬼"而誅之,"雖死而罪不彰"。由此可見金聖嘆在當時各界輿論攻擊下"煢煢孑立,形影相弔"之狀,然而其孤軍奮戰而又孤掌難鳴的窘境又何嘗不是"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金聖嘆讀批《水滸》除了其思想鋒芒令人刮目相看外,其對中國古典小說理論的貢獻也是讓人嘆為觀止、可圈可點的。
中國古代對小說的評點雖不始自金聖嘆,在他之前已有李卓吾、葉晝暢發其端,並已有成就,但金聖嘆對小說的評點超過了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先行者,特別是他在小說創作上發表的許多真知灼見大大提高了對小說這種文學樣式的本質特徵和創作規律的認識、把握,其價值遠遠超過對《水滸》這部書的闡釋、評論。
難怪清人馮鎮巒在《讀< 聊齋> 雜說》中說:"金人瑞批"水滸"、"西廂",靈心妙舌,開後人無限眼界,無限文心",確乎其然。
在金聖嘆《貫華堂水滸傳》之後,即有毛宗崗父子讀批《三國演義》,張竹坡批《金瓶梅》,且都能另闢蹊徑,成一家之言。
金聖嘆在小說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說就是他比較周密、比較深刻地揭示了小說的文學特徵,頗具先鋒美學意味。由於中國的小說與史傳文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可以說史傳文學的發展,講史、話本的繁榮促成了小說的產生發展。早期小說大都附著於歷史,《三國演義》是據史而演,《水滸傳》也是對大宋宣和遺事的生發,在前人的頭腦中總是把小說當成歷史的分支,名曰:"稗史"。金聖嘆批《水滸傳》於首尾兩回的總評中,都著重說明探究是否實有其人、實有其事之實無必要,他說:"若夫其事其人之為有無,此因從來著書家之所不計,而奈之何今之讀書者之惟此是求也"?
他指出歷史與小說的區別在於:
"《史記》是以文運事,《水滸》是因文生事,以文運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卻要算計出一篇文字來,雖是史公高才,也畢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卻不然,只是順著筆性去,削高補低都由我。"(《談第五才子書法》)
金聖嘆認為小說創作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必拘泥於事件的真實與否,一切細節都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即使是《史記》這樣的史傳文學也不是對生活的照搬照抄,"有事之巨者而隱括焉"、"有事之細者而張皇焉"、"有事之缺者而附會焉"、"有事之全者而軼去焉"、是"無非為文計,不為事計也"。史傳文學尚且離不了簡化、誇張、虛構,作為以塑造人物、揭示矛盾沖突以反映社會生活的小說則更應該普遍採用這些手法,融知識性、文學性、可讀性、鑒賞性、娛樂性於一體,造就雄深博雅、四海流傳的好作品。
金聖嘆進一步強調小說既然不同於史傳文學,那麼就不能以純敘述的筆法來寫小說,為著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活動的需要,恰到好處的描寫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他對《水滸傳》中那些膾炙人口的情節和細節,大都作了鑒賞性的評析,總括為一點就是作者體察入微,用筆至細,寫得如真有其事,深切入理。如第十五回"智取生辰綱"一節,寫挑酒漢子(白勝)走上崗來,裝著"我自歇涼,並不賣酒"的樣子,還與楊志發生了一段鬥嘴,做出偏不肯的姿態,終於逗引得押生辰綱的眾軍漢上鉤,金聖嘆評之曰:"絕世奇文",就是因為這段文字寫得極為生動,如果直寫白勝駸駸相就,惟恐不得賣的樣子,那就顯得白勝太笨拙,不似用心智取,文章就顯得索然寡味了。正是從這等細節描寫里,金聖嘆揭示出了小說勝於"只為事計"之文的美學特徵。他評第二十七回武松受施恩款待說:"凡此等事,無不細細開列,色色描繪。嘗言太史公酒肉帳簿為絕世奇文,斷惟此篇足以當之。若韓昌黎《畫記》一篇,直是印板文字,不足道也"。又評武松去打蔣門神一路上不斷喝酒一節說:"此者是此篇之文也,並非此篇之事也。但曰事而已矣,則施恩領武松去打蔣門神一路吃了三十五六碗酒,只依宋子京例,大書一行足矣,何乎又煩施耐庵撰此一篇也哉!"這兩則評論說明如果只限於乾巴巴地敘事,而沒有對"事"中的人物行為和與之有關的事物、景象的具體細致的描繪,寫不出真切生動的生活之形色、意趣,那就不是小說,而成為史書和紀實之文了。
《水滸傳》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金聖嘆對此極為贊賞,他說:"《水滸傳》寫一百八個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樣,若別一部書,說他寫一千個人也只是一樣,便只寫了兩個也是一樣","蓋耐庵當時之才,吾直無知其所際也。其忽然寫一豪傑,即居然豪傑也;其忽然寫一奸雄,即又居然奸難也;甚至忽然寫一淫婦,即居然淫婦;今此篇寫一偷兒,即又居然偷兒也。"(第五十回總評)這些評點極為精當,雖然在金氏之前葉晝已有類似的評點,但金氏與葉晝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十分注意人物刻畫的共性與個性的水乳交融,使其栩栩如生,正所謂"所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所以評論《水滸傳》寫人物的成就,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便成了金聖嘆評點的重點內容。
金聖嘆對《水滸傳》的評點,觸及到藝術創作和欣賞的諸多方面,如注重情節與性格的關系,小說語言的准確性及其表現力,創作的靈感與我們現在所談論的很多有關小說理論的東西,金聖嘆在批《水滸傳》中已經涉及到了。
正因為金聖嘆批《水滸傳》所體現出來的上述思想藝術光芒,廣大的普通讀者自然要對其另眼相看,他的《貫華堂水滸傳》一問世,就以所向披蘼的氣勢戰勝了明代叢書關於"水滸"的一切本子,流行有清一代,在近300 年的時間里獨占鰲頭,成為廣大讀者案頭必備的奇書之一。

H. 最能代表中國當代文學水平的十本書是什麼

寫在前面:私以為有幾位作家是不得不提的,但是如何挑選一部最佳之作是難上加難,以下是個人的一點拙見。

當代文學自建國起至今日,經歷了一段起伏、變異期後迎來了復歸與發展,在現代化的道路中,百年中國文學迎來了第二個春天,其中不乏佳作,個人淺薄,許多作品仍未曾拜讀,下面就個人了解簡單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十部優秀文學作品。

十、《馬橋詞典》韓少功

用一個個生動的方言詞條拼接出血肉充盈的鄉村圖景,形式上是《哈扎爾辭典》的仿作,沒有運用連貫的情節和人物的逐一描述,而是像拼圖一樣穿插對比,十分新穎也不覺瑣碎,是當代文學必讀之書目。

洋洋灑灑寫了大篇,分享了十部十分優秀的當代文學作品,當然文學寶庫中仍有許多作家的作品十分突出,路遙、陳忠實、張瑋、殘雪、馬原、格非、畢飛宇、金宇澄、梁曉聲、王小波等等大家的作品都十分上乘,在此僅分享個人看法。

I. 古代小說評點家,及評點作品

金聖嘆---末清初的著名文學評論家,曾經點評過「三國」、「水滸」。

J. 中國古典名著(小說類)有哪些

有如下這些:
一、《三國演義》
1、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
2、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二、《水滸傳》
1、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2、《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三、《西遊記》
1、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
2、主要描寫了唐朝太宗貞觀年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四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歷經磨難(連同唐僧出生到取經前的磨難共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
四、《金瓶梅》
1、也稱《金瓶梅詞話》,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白話世情章回小說。
2、借《水滸傳》中武松殺嫂一段故事為引子,通過對兼有官僚、惡霸 、富商三種身份的封建時代市儈勢力的代表人物西門慶及其家庭罪惡生活的描述,揭露了明代中葉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具有較深刻的認識價值。
五、《聊齋志異》
1、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2、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熱點內容
武俠言情小說投稿去哪裡 發布:2025-02-05 03:39:44 瀏覽:718
武俠小說jj長小齒 發布:2025-02-05 03:39:41 瀏覽:784
都市有個精靈之心的小說 發布:2025-02-05 03:29:34 瀏覽:224
類似燦白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5 02:42:14 瀏覽:303
重生姐弟戀古代小說 發布:2025-02-05 02:00:36 瀏覽:928
文筆好劇情佳的高質量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05 01:25:03 瀏覽:748
都市小說創世中文網 發布:2025-02-05 01:10:33 瀏覽:916
好看的抗戰yy小說完本推薦 發布:2025-02-05 01:08:53 瀏覽:591
姐姐比男主強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5 00:43:29 瀏覽:351
艷武俠小說雕鵬記 發布:2025-02-05 00:30:16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