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庸武俠小說的題目
❶ 跪求金庸小說論文或資料 題目《金庸小說的懸念分析》
金庸小說講座實錄(3)
--------------------------------------------------------------------------------
孔慶東
連載:口號萬歲 出版社:華齡出版社 作者:孔慶東
我們再看金庸小說的人物,這恐怕是最值得人們稱道的一點。衡量一部作品是不是優秀的,是不是好作品,從消費者這方面來考慮,非常簡單,就是看他的人物,我能不能記得住。你的小說人物我都記不住,你說你是好的作品,我什麼都沒記住,你怎麼向我證明?你沒法證明。金庸先生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他在各種場合,都是很低地評價自己的成就,他從來不吹牛,他從來都是說「我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我的作品沒有那麼高的成績,學者們把我說得太好了,你們對我的厚愛我太感謝了」。他說是這樣說,這都是一種大家風度了,謙虛
中包含了無窮的自信,就是我的作品我不論把它說得多麼低,1000年後,還是精品,包含著一種這樣的境界,他才敢於那樣說。他沒有必要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寫小說,因為金庸小說的人物已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我們用文學理論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典型人物,就是典型情境中的典型人物,他的人物已經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不僅是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早就深入到生活中了。還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金庸的小說就在東南亞一帶報紙上載遍了。那時候有個例子,那時越南還沒統一,有一次在南越的議會上,兩個議員爭吵起來,其中一個議員就說:「我看你就像是岳不群。」對方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譏「我看你是左冷禪」。就是說他的人物可以作為典故來使用了,這樣一個程度。那麼優秀的小說,它寫人是為了寫一種普遍的人性,這一點像古龍、梁羽生都有共識了。金庸也是這樣,他的小說的描寫不是為了一個好看的故事,而是要通過具體的人、事來寫一種普遍的人性,寫人生存的種種道理、種種情感,所以他的人物才能感人至深,你才能記住他的人物。你想一想有生以來你所讀過的小說,所有小說加起來,誰的小說人物你記住的最多,沒有人能超過金庸!我小的時候,曾經把《水滸傳》一百單八將的名字都背下來了,但是現在我三十多歲了,已經有幾十個記不清楚了,勉強記住的一些也只是機械的記憶,不是形象記憶,那麼給我形象記憶最深的,就是金庸的小說人物。金庸的人物,我想任何一個人只要你讀過他的作品,隨口能說出幾十個來,平均一個作品裡說出三五個來不是什麼難事,那麼成為經典形象的,絕對沒有異議的至少有十幾個人。這不是標志,還有什麼是標志?那麼金庸寫人物為什麼能夠感人至深呢?他寫到人物的心靈深處,寫人的心理,這又是現代小說的一個特徵,我們知道古代小說不注重寫人的心理。我們中國古代小說有個觀念:人能看到的只是行動,能聽到的只是語言,他心裡想什麼你怎麼能知道呢?所以我們中國一開始很難接受西方的作品。那麼金庸小說就發揮現代化藝術的特長,他對人物心理的挖掘是十分深刻的,也就是金庸小說的人物性格、人物命運是經得起用現代心理學的理論去分析的。中央電台做了個節目,同時采訪我和金庸,我就通過主持人去問金庸,是否系統地研讀過西方的心理學理論,金庸說沒有。我想,他還沒有直接去研讀那些理論,而是通過別的去感悟,別的藝術作品,間接地去達到這個境界。比如金庸小說中寫了許多看上去很怪的人,這些人表面看上去很怪,實際上每個人他都有不同的成長道路,是這個成長道路決定了他的怪,是成長道路決定他的性格。根據現代的心理學,人的性格,主要跟童年經歷有關,大概六七歲左右你性格的框架就基本已定了,那麼以後的變化還決定於你是否會遇到重大的遭遇、重大的突變,童年經歷和重大遭遇決定了人的性格,那麼金庸小說的人物都是這樣的。他的人物並不是從一出場就是定型的,像《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天生那麼聰明,總是那麼聰明,性格是沒有變化的,所以魯迅先生說:「《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好像妖怪」,批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之智近妖」。金庸小說里的人物都是有個成長過程的,特別是主要人物,都有一個過程,他的性格變化,都與重大遭遇有關。有人批評說金庸小說中寫了那麼多壞人,而且把壞人寫得不那麼令人可恨,說這是誤導青年。經常有低劣的記者去采訪少年犯,「你為什麼犯罪,你看什麼小說看的?」然後他說他看了什麼什麼小說,作家倒霉了。其實我也看了那本小說了,我怎麼沒犯罪?它跟人自己有關系。金庸筆下有許多壞人,一個是金庸寫的這些壞人不簡單,各具形態,更重要的是他寫出人之所以為壞、為好的原因。比如金庸《天龍八部》里有四大惡人,四大惡人之所以為惡寫得非常好。段延慶為什麼惡貫滿盈?因為他太傷心了,他有太慘痛的遭遇了,他本來是太子,皇位被人奪去又幾乎被打死,渾身都打殘廢了,趴在地上像一攤膿血一樣,這樣的情況下,使他感情激憤,產生了一種對全社會的報復心理,這是完全符合犯罪心理學的。葉二娘無惡不作,她為什麼成了那麼一個可怕的女人,為什麼老搶別人的小孩?因為她自己的孩子被人搶去了,她自己的親生骨肉,又是愛情的結晶,被人搶去了,所以造成這個女人變態,她到處搶人家的孩子,成了一個壞人的形象,可是即使這個人這么壞,她仍有非常善良的一面,就是她把自己的名聲搞壞了,卻不肯吐露她的情人是誰,她一輩子都保護著她的愛人的聲譽,在壞人身上也有一種俠的犧牲精神。本來她的悲劇是和她的愛人有關系的,一個高僧,在武林中地位那麼高,但她卻不肯說出他的名字來。老三南海鱷神我覺得寫得非常可愛,岳老三活得非常有原則,我們現代人活得可恨就是因為沒原則,什麼都不信仰,所以看上去一個個道貌岸然,其實隨時可以無惡不作,現代人才是真正的惡人!岳老三最大的特點就是守信用,這話沒說就算了,只要說出來,他就要守著它,並且願為它付出生命。岳老三本來一心想收段譽為徒兒,結果因為自己智力的原因,弄來弄去反而上了段譽的當,結果把段譽變成師父了。他在心裡是百般不願意的,如果換了一個現代人怎麼辦呢?把他殺了就算了。但是他既然上當了,成了人家的徒弟了,他就遵守這個人生的原則,我不願意,我也終生以師父之禮待你。所以他幾次都保護了段譽,並且最後為段譽犧牲了生命,所以在他死的時候段譽心裡有一絲內疚。南海鱷神也是一個俠,是為了一個原則輕生命的人。在我們上古的時候,古代社會為什麼生機勃勃,就是因為有無數這樣的人,他可以為一個原則而死,現在這樣的人太少了。再說《連城訣》裡面有一個萬震山,半夜起來砌牆,在空中閉著眼睛砌牆,就像是表演啞劇小品《砌牆》一樣,其實這個也是符合心理學的,他幹了壞事,他把人家謀殺以後,砌在牆裡面,這樣他心裡就產生了一種變態,一方面是得意,一方面是恐懼,因為死人就埋在屋裡的夾牆裡面,又得意又恐懼,所以產生一種夢游現象,所以他晚上起來反復表演砌牆這一過程,表演這一過程,就是把它砌得更加結實。
很多讀者最感興趣的也就是金庸的人物,到處在談論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前一段我看「非常男女」的節目,它是用金庸做話題,就是每個男的說自己最像金庸作品裡某個人,女的也這么說,然後讓他們搭配,很好玩的。當然除了人物之外,金庸作品在表層上吸引人的原因,就是情節,他用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情節,吸引人。在各種小說中最講究情節的是偵探小說,偵探小說完全是靠它的情節做支柱。什麼叫情節?情節其實就是控制信息的技巧,什麼時候讓讀者知道這個信息,什麼時候知道那個信息,怎麼逗引讀者往下讀,偵探小說最講究這個,可是偵探小說在中國很不發達。偵探小說引入中國100多年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始終生長不起來,始終不能開花,總是那樣不溫不火的,這當然有很多原因了,但是在武俠小說中,卻把偵探小說這種特長給拿過來了。金庸的小說如果你忽略它的武的部分,從情節上來看,是非常精彩的偵探小說,非常精彩的懸念小說。金庸真可謂是懸念大師,他的每部小說里都充滿了精彩紛呈的懸念。金庸小說有許多謎,比如《天龍八部》里的幾個主人公都分別有一個身世之謎,這些謎推動著情節的發展,並且塑造著人物的性格;比如《俠客行》中也充滿了謎團,如俠客島之謎,俠客行之謎,包括長樂幫幫主到底是誰,石破天到底是誰,到最後他也沒有明白地告訴你,當然你可以猜到了。有很多這樣的疑團,有時候一個疑團剛解開,又來了一個疑團,紛至沓來。像《雪山飛狐》的結尾,胡斐這一刀到底劈不劈下去,沒有結論就結束了。很多讀者經常問金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金庸不做回答,因為這個回答不回答,沒有什麼大的意義。有一次我看到一本書,就是續《雪山飛狐》,當然作者把這個情節很好地解決了,最後皆大歡喜,但這只能表現他聰明,實際上把那個悲劇給破壞掉了,把靈魂的拷問給破壞掉了,就是說金庸在情節上,可以跟任何偵探小說比而不遜色,它始終能夠吸引住你,而且它的情節的轉折,有時你是想不到的,你甚至只為它擔心。比如說《倚天屠龍記》裡面,當我看到小說中出現朱元璋時,我就為他擔心,人物既然已經出來了,以後如何處理他?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但是金庸非常巧妙地把朱元璋這條線處理得非常妥帖,既和正史記載不矛盾,又和他的小說非常完美地縫合在一起。我們應該想到,當金庸小說最初發表的時候,並不是整部寫好了才發表,而是一天寫一段的,他是非常忙的人,他早上起來要寫社論,下午寫小說,晚上還要應酬。
❷ 金庸各部小說的主題
金庸小說版本歷史及比較
金庸先生的小說,經歷了兩度修訂,總共有三個版本。
自一九五五年於香港《新晚報》連載《書劍恩仇錄》開始,至一九七二年於《明報》刊載完《鹿鼎記》為止,不論是報上的連載,或是結集成冊的初版本金庸小說,在讀者群中統稱為「舊版」,這才是最原始的版本。
其後,金庸以十年的時間,細細修訂舊版小說,後來在遠景與遠流出版公司的版本,都是修訂後的「新版」(即包括金庸讀者口中的「遠景白皮版」、「遠流黃皮版」、「遠流花皮版」),有些讀者在提到金庸舊版小說時,都以為是遠景的版本,事實上,遠景的版本與遠流的版本是同一版,只是封面及裝幀有所不同而已。
有趣的是,在金庸將「新版」修訂為「新修版」時,讀者發出的反對意見幾乎都是批評金庸「改變了共同回憶」;回想當年,在「舊版」修訂為「新版」時,倪匡等舊版讀者也對金庸提出過類似意見。歷經七年的改版工程,新修版金庸小說終於在二○○六年七月全部面世。有心的讀者在現時可以讀到三種版本的金庸武俠小說。
三種版本比較:
一、《飛狐外傳》
舊版:
1、袁紫衣的父親名叫鳳人英;
2、結尾時,袁紫衣將駱冰的白馬留下轉交給了胡斐,而她卻一個人獨自離去,留下無限的愁悵!
新版:
1、袁紫衣的父親叫作鳳天南;
2、結尾時,是胡斐讓袁紫衣騎上白馬,袁紫衣搖頭,悄然上馬,緩步西去。從而使得白馬「不由得縱聲悲嘶,不明白這位舊主人為什麼竟不轉過頭來。」
新新版:
1、飛狐的結局多了些修飾,快結束時,胡斐在父母墳墓前,碰到南蘭那一幕,變成了袁紫衣把南蘭劫持給胡婓;
2、主角胡斐初戀對象,更是變成了馬春花。在書中的第三章中,補寫一段馬行空教徒弟、女兒練通臂拳,而後練習疲倦的馬春花睡在草地上,讓胡斐偷看到了「她高聳的胸部、還有露出的肚兜、裸露的肚子、小腿、手臂……」繼而引起胡斐對少女美麗胴體的遐想,還想親親這么美貌的姐姐;
3、雨夜湘妃廟,袁紫衣為救鳳天南而與胡斐大打出手,讓胡斐一招抱住袁紫衣,卻因袁紫衣一聲:「放開我!」而鬆手;
4、「天下掌門人大會」上,鳳天南被湯沛揭發暗射銀針。
我之見:新新版結局弱化了南蘭的悔過之心,似乎不讓人改過,不如新版;胡斐的想像可有可無,不過倒恰合了小說後面,胡斐為馬春花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情節;湘妃廟的故事,點明了兩人日後依依不捨、難以放手之情;鳳天南與湯沛本來最會狗咬狗,這樣寫更符合人性。
二、《雪山飛狐》
舊版與新版,沒多大差別。
新新版:多了些臟話,剛開始時,曹雲奇罵了一句「***!」,其他人物如陶子安、殷吉、阮士中的話,也比較糙;還有增加了一些文字的潤飾,提到了胡斐少年時候的兩位紅顏知己的結局:一位出了家、一位為己犧牲。
我之見:臟話的出口,對於這幫草莽人物是很貼切的;胡斐少年的描述,使得兩本書(《飛狐外傳》與《雪山飛狐》)更加連貫。
三、《連城訣》
舊版:書名為《素心劍》,書中的劍譜亦為「素心劍譜」;
新版:改名為《連城訣》,書中的劍譜亦為「連城劍譜」;
新新版:
1、詳細介紹了大寶藏與吳六奇的關系:原來六朝梁元帝的寶藏,後來被一個高僧發現了。那高僧把寶藏所在地編成密碼寫入了"唐詩選籍",並想將此送給吳六奇作為反抗清廷的經費。這就使得只有會"唐詩劍法"的人:高僧、吳六奇、梅念笙,才能破解密碼。可惜吳六奇過早的被歸幸樹誤殺了,選輯也因此落入梅念笙手中。這也間接點明了吳六奇與梅念笙之間的關系;
2、增加了戚長發說出如何在師兄弟三人相互嚴密監視下,仍在客棧中盜走連城劍譜的過程;
3、將連城訣中「西藏」血刀門改為「青海黑教」血刀門。
我之見:吳與寶藏的故事,說明了此書的年代應在康熙晚年;戚長發的話,為金迷的連城劍譜為何憑空消失、又突然出現的問題作了合理解釋。
四、《天龍八部》
舊版:
1、段譽的夢中情人名為王玉燕;
2、段譽老媽的名字本為舒白鳳;
3、段譽所學的神功為「朱蛤神功」;
4、天山童姥的返老還童功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功」;
5、大理段正淳身邊四大護衛的名字是:凌千里,蕭篤誠,董思歸和朱丹臣;
6、游坦之在丐幫的名字是王星天;
7、西夏一品堂杏子林中迷倒丐幫大眾的是「紅花香霧」;
8、剛開始時,鍾靈有兩條靈蛇;
9、哲羅星曾經坐著兩條大蟒蛇從天竺來到中原;
10、段譽曾在杏林子中用其「朱蛤神功」與游坦之的「冰蠶神功」對掌,一時難分勝負;
11、慕容復出場時曾與葉二娘交戰。
新版:
1、段譽的夢中情人名為王語嫣;
2、段譽老媽的名字本為刀白鳳;
3、段譽所學的神功為「北溟神功」;
4、天山童姥的返老還童功是「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
5、大理段正淳身邊四大護衛的名字是:楚萬里,古篤誠,傅思歸和朱丹臣;
6、游坦之在丐幫的名字是庄聚賢;
7、西夏一品堂杏子林中迷倒丐幫大眾的是「悲酥清風」;
8、開頭時,鍾靈有一隻閃電貂;
9、結尾時,增加了慕容復有阿碧陪著,坐在土墳上假扮皇上,接受小孩子扣拜的情景。
新新版:
1、王語嫣的外公,從無崖子變成了丁春秋;
2、皇宮中的王語嫣擔心年華老去、青春不在,為了永保「神仙容貌」 ,決定跟丁春秋修習駐顏術卻不幸失敗。並因此無面目回到段譽身邊,而暗示其最終投入慕容復的懷抱;
3、虛竹因為「搶了西夏公主而不好意思」,便把梅蘭竹菊連同西夏公主的婢女一並送給段譽,而木婉清、鍾靈也住到皇宮中,加上阿碧,八名美女陪著段譽住在皇宮里;
4、為符合史實段譽最終還是出家為僧;
5、喬峰修改降龍廿八掌為降龍十八掌。
(注1:新新版《天龍八部》尚未修訂完成,以上所說來源純是小道消息。)
我之見:王語嫣回歸慕容復,是有必要的,我一直認為王語嫣是配不上段譽的,王語嫣嫁給段譽,只不過是想找一個失去慕容復的替代品,並不是真正的愛。段譽出家就沒必要了,段譽有那麼高的武功就不符合史實,何必強求?段譽和八個妹妹共同相處,削弱了段譽這個情痴形象,不可取。新版中的武功富有詩意,比舊版更勝一籌。但舊版中的有些神奇情節,不一定要刪去。
五、《射鵰英雄傳》
舊版:
1、由一首宋詩作為開頭,並說明了當時的局勢;
2、曲靈風出場時已經是一堆白骨;
3、楊過的母親是曾被楊康姦汙的秦南琴
4、秦南琴與郭靖曾有一段情,並深愛著郭靖;
5、《九陰真經》的作者是達摩,並是黃葯師「賴以成藝」的武學奇書;
6、郭靖有一隻小紅鳥,也稱「血鳥」;
7、曾有一段蛙蛤大戰及鐵掌幫行凶的情節;
8、鐵槍廟中,穆念茲用鐵槍殺了身負劇毒的楊康,隨後自殺了斷;
9、歐陽鋒竟能在冰住中生存三天;
10、裘千仞所練「五毒神掌」,系以毒物浸泡雙手,故掌力含有毒;
11、洪七公剛開始教黃蓉的是「燕雙飛」;
12、黃葯師的成名絕是「落英掌」;
13、段皇爺的神功是「先天功」,而王重陽的絕學則是「一陽指」;
新版:
1、以張十五說書作為本書的開場;
2、多了曲靈風盜寶及與郭楊二人的對話;
3、將秦南琴與穆念茲合二為一;
4、增加了黃裳撰寫《九陰真經》的經過;
5、將歐陽鋒因在冰住中的時間改為一個時辰;
6、加上了黃蓉迫人抬轎與長嶺遇雨兩段情節
7、裘千仞的看家本領變成了「鐵掌神功」,手上無毒;
新新版:
1、詳細說明了《九陰真經》原始本、首抄本、二抄本的來龍去脈;
2、深入描繪了黃葯師與梅超風之間的一段若有似無的曖昧情愫;
3、合理解釋了「蛤蟆功」的潛在威力;
4、書的結尾處,郭靖與黃蓉鎮守的襄陽城變成了青州城;
5、九陰神爪、摧心掌、四仗長鞭原為《九陰真經》中的光明正大武學,這回變成了黃裳專要破的陰毒武功;
6、將「九陰神抓」、「四仗長鞭」改為「摧堅神抓」 、「白蟒鞭」;
7、對九陰作出解釋,按易經,陽為奇數,陰為偶數,所以《九陰真經》的最高境界應為陰陽相容、剛柔相濟;
8、《九陰真經》的「篇」改為「章」;
9、陳玄風並未把九陰真經刻在肚皮上;
10、九陰真經的下卷末多了梅超風的一行話;
11、對降龍十八掌做了更多更完善的說明補充,"魚躍於淵"和"戰龍在野",皆以"或躍在淵"和"龍戰於野"稱呼;
12、稍微交代了喬峰改降龍十八掌的過程,原來「神龍擺尾」來自虛竹的「覆虎尾」;
13、傻姑提前登場(郭嘯天楊鐵心時代);
14、馬鈺「三花蓋頂掌法」改成「履霜破冰掌法」
15、特別在每個章回末或多或少的增加了一些注釋(主要是對一些評論觀點的反駁)。例如網友所論的「宋代才女唱元曲」、「守宮砂是否真有其事」、「蒙古軍隊如何有漢人大將」……等。
1 6、合理解決了靖蓉的年齡問題。
我之見:舊版開頭異常乏味,新版出手不凡。可惜新版刪去了秦南琴這個人物,有點得不償失。黃葯師少處年時代的一段戀情,不寫也罷,一切盡在不言中,還是含蓄一點好。新新版中彌補了前二版中的漏洞,使本書更加精益求精。對於降龍十八掌的講述,加強了「天」書與「射」書的聯系。
六、《白馬嘯西風》
由於篇幅較短,舊版、新版、新新版三版之間,沒有多大變化。
七、《鹿鼎記》
舊版:韋小寶以陳近南的秘訣為輔,練成了《四十二章經》里的四圖,並將兩者結合在一起,武功並不很低。
新版:韋小寶幾乎不會武功,學得最好的也是那套逃命功夫「神行百變」。
新新版:據傳聞,金庸先生會給韋小寶安排一個比較壞的結局:可能是韋小寶最終財喪盡、窮困潦倒;或者是老婆一個個離他而去。
我之見:但最近又聽說金庸不改了,不好置評。
八、《笑傲江湖》
舊版:
1、魔教十長老為風清揚所殺;
2、日月神教教名為「朝陽神教;
3、莫大先生被左冷禪手下的瞎子砍掉了頭顱。
新版:
1、莫大逃過大難,還出現在令狐沖與任盈盈的婚禮上;
2、魔教長老為五嶽劍派所困。
新新版:在最新版中盈盈似乎醋意更濃了,如令狐沖為了討好小師妹而故意刺傷自己時,盈盈竟一怒而去,然後令又去追盈盈.還有結尾令狐沖去看望林平之時,林平之竟說:"令狐沖你用下三濫的手段打敗了我,你沒資格和我對話.」令也沒和他爭辯......感覺不爽。
我之見:第二版莫大未亡,給小說結局留下韻味,改得好。最新版還有多處反映了盈盈的醋意,總之感覺沒有第二版讀得爽.
九、《書劍恩仇錄》
舊版:周仲英為顧武林同道之義將兒子周英傑立斃掌下。
新版:周英傑是被周仲英誤擲鐵彈而傷了性命。
新新版:
1、增補了一章「魂歸何處」:主要講述了阿凡提用可蘭經及陸菲青用孔孟之道對陳家洛的說教,使得陳家洛登悟前非,也不再自殺了;
2、加強了陳家洛不敢愛霍青桐的內心描述;
3、將曾受爭議的玉瓶美女由香香公主變成瑪米兒;
4、用較多筆墨刻化了乾隆的機心重重。
我之見:新版的改變,更加貼近人性,舊版太不近人情。新新版的補充,有點多餘。
十、《神鵰俠侶》
舊版:
1、楊過被郭芙砍斷的是左手;
2、楊過的母親是秦南琴;
3、瑛姑身邊有三頭靈狐;
4、大雕給楊過吃的是朱果。
新版:
1、楊過被砍斷的是右手;
2、楊過的老媽是穆念慈;
3、楊過吃的是神鵰抓的大蛇的蛇膽。
新新版:
1、楊過與小龍女之間多了些打情罵俏,小龍女不在冷若冰霜;
2、郭襄把自己想像成了大龍女;並幻想如果是自己和楊過第一次見面而不是小龍女,那麼楊過一定會愛上她的。以後還有襄暗中和小龍女「較量」的情節,哎,可愛的襄兒也變俗了。
3、郭襄真心誠意的拜金輪法王為師;
4、將西藏金輪法王改為蒙古金輪國師。
我之見:小龍女多了一份俗氣,已不是以前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翩翩仙女,而是降落凡間的實實在在的人。這不符合小龍女長期居住古墓的「冷女」形象。郭襄經歷的改寫,值得推敲。
十一、《俠客行》
舊版:張三李四來自龍木島。
新版:張三李四是從俠客島出來的。
新新版:
1、回目的更改:第一章,由「燒餅餡子」代替「玄鐵令」 ;第二章,由「荒唐無恥」取代「少年闖大禍」;第三章,由「不求人」替代「摩天崖」;第四章,由「搶了他老婆」改換「長樂幫幫主」;第六章,由「腿上的劍疤」頂替「傷疤」;第十章,由「太陽出來了」換取「金烏刀法」;第十一章,由「毒酒與義兄」替換「葯酒」;第十三章,由「變的忠厚老實了」抵換「舐犢之情」;第十五章,由「真假幫主」換掉「真相」;
2、長樂前任幫主司徒橫的外號,由「八爪金龍」改為「快馬」;
3、侍劍並沒有被叮當所殺,只是被點了穴,後為石破天所救;
4、紫煙島上,石破天與阿綉多了些卿卿我我,石破天竟會對阿綉說出「你是我的心肝寶貝」等肉麻情話。
我之見:紫煙島一段,富有情趣!但對於石破天的性格描寫就似乎是前後矛盾了。該慶幸的是侍劍並沒有遇害,那麼好的小丫頭,我見憂憐,感謝金大師的憐香惜玉之情。
十二、《倚天屠龍記》
舊版:
1、趙敏原為趙明,殷梨亭為殷利亨;
2、張無忌原有一隻「玉面火猴」;
3、周芷若是明教部屬周子旺的女兒,最後出家為尼。
新版:
1、明教教主楊破天改為陽頂天;
2、阿朱的「千蛛絕戶手」改名為「千蛛萬毒手」;
3、周芷若似乎跟張無忌、趙敏生活在一起。
新新版:張無忌妄娶四美的想法甚至都和趙敏說了,而這在第二版里是沒有的,第二版只是說張無忌夢中妄想同娶四美。
我之見:張無忌在最新版中變的更俗了。
十三、《碧血劍》
舊版:開場人物是《桃花扇》傳奇中的明末四大公子之一侯方域。
新版:開篇介紹的是渤泥國「那督」後人張朝唐。
新新版:
1、石樑派改成了棋仙派,其住的地方現在叫靜岩;
2、洞中的金蛇劍很容易便拔出來了;
3、袁承誌喜歡阿九,但因對青青有約在先,無法處自拔,書中著力描寫袁承志對阿九的矛盾心理;
4、結局時,阿九並未落發為尼,隨師父去藏邊練功時;
5、袁承志立志還組建了「金蛇王營」;
6、李自成打入北京後,內部發生一場內訌,部下被他殺的殆盡;
7、青青眼見承志對阿九柔情深重,一怒之下跳崖,終贏得袁承志之身(心是喚不來的);
8、增加對李自成內心世界的描寫。
我之見:袁承志變「花心」了是最新版最大的變化。
十四、《鴛鴦刀》
三個版本沒有多大區別。
十五、越女劍
三個版本沒有多大差別。
❸ 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名字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著名作家金庸的代表作。
這部武俠小說應該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
作者聽說金庸小說還是從《天龍八部》開始的。像蕭峰,段譽,阿紫等著名人物就來自這部小說。
這部小說重點描寫了宋朝時期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故事結構波瀾壯闊。
『』天龍八部『』一詞出於佛經用語。大家可以網路一下。
❹ 求一篇關於金庸小說有關的文章
我寫過兩篇關於《笑傲》和《鹿鼎記》的。
你看看吧。
-------------------------------------
1969年,金庸最後一部小說《鹿鼎記》開始在香港《明報》連載。連載未久,讀者登時嘩然——《鹿鼎記》是不是別人代寫的?
在經過《射鵰英雄傳》的沉穩雄壯,《神鵰俠侶》的纏綿壯麗,《天龍八部》的波瀾壯闊和《笑傲江湖》的博大精深後,讀者心中所期盼的是那個「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群雄逐「鹿」,問「鼎」中原的江湖。然而,金庸「深負眾望」。一個出身妓院,油嘴滑舌的韋小寶代替了他們的「大俠」;一個皇帝與太監的故事代替了他們的江湖;「愛恨情仇」也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好色與宮廷斗爭」。
難道真的是「金郎才盡」?此言大謬!
上個世紀初,中華民族遭受千餘年來所未有的巨大創傷,外有列強蠶食,內有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而此時的中國國民卻是麻木無知,苟且偷生。魯迅痛心疾首。有感於此,遂作《阿Q正傳》來諷刺並喚醒這些愚昧的國民。到了新時期,我們的社會穩定並繁榮起來。可是人們的思想水平並沒有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而見長。投機取巧,見利忘義,阿諛奉承,人情冷漠……這些構成了我們新時期的的「國民性」。金庸作為一個優秀的社評家,身處物質生活更加優越的香港,當然對此深有感觸。乃有《鹿鼎記》一書問世。
從另一方面看,金庸不僅對當代國民性提出批評,更是寄託了很大的希望在人們身上。《鹿鼎記》中「天下第一英雄」陳近南,竟為「奉唐」還是「奉桂」與江湖人士爭吵不休,最後死得不明不白。「天下第一奇男子」吳六奇,為反清復明,不惜卧身朝廷鷹犬,最後更是死得稀里糊塗,冤枉之極!這並不表示金庸不再推崇「俠」了。而是多年下來,金庸感到「俠」已經很疲乏了,他已經被人們推到輕飄飄的雲端,崇高但很容易摔下來。「俠」是需要推崇的,但是不遺餘力、發狂地吹捧只能使這個「俠」的夢想由水滴變成色彩斑斕的氣泡,再到爆炸破滅,再也沒有了號召力。而且從現實出發,在我們這個法治社會,我們有健全的法律保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我們不再需要而且得不到所謂的「俠」了。反而金庸將俠的外衣全部剝光,卻獨剩了一個「義」給韋小寶——韋小寶什麼都干,卻唯獨不出賣朋友。通過韋小寶娶七妻,罵臟話等,我們又可以讀出金庸對現代人們個性解放,擺脫束縛,快樂獨立,講情講義的人性的期待。而市井流氓韋小寶之所以能討人們喜歡,大抵也是金庸在批評他的同時,賦予了他這些美好的品德。
不僅對於國民,金庸給予了希望。在政治方面,金庸同樣提出了見解。六七十年代交接之時,正是大陸「文化大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金庸關注時事,以「神龍教」中「高喊口號」「排斥老人,擢升青年」等加以影射,表現了他對這些政治斗爭的極度厭惡。而在書中,他又同時塑造了一個英明決斷的千古名君康熙皇帝。在熟讀史書的金庸心中,他當然知道康熙並非如書中說的那樣完美無暇。他只是借用康熙來表達他對英明領導人的期盼。
不論是國民,還是領導,從根本上看,他們都是是金庸在《鹿鼎記》中想要說的——期待一個充滿人性光輝的世界!
另外,金庸一生著書至此,其敘事狀物,已至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所謂文有餘思,筆無滯礙,信筆所至,皆成妙諦。我們可抱著欣賞散文的態度去欣賞《鹿鼎記》。
------------------------------------
《笑傲江湖》是金庸倒數第二部小說。
此時金庸年逾不惑,人生閱歷已深,事業成就已豐,不須像當年那樣號召人們「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停留在「俠」的層面。而經歷了香港「六七暴動」(有人稱為香港式「文化大革命」),目睹著大陸「文化大革命」,金庸覺得有必要寫一部更高意義的書——描寫政治小說。
如果說金庸最後一部《鹿鼎記》已經達到寫整個人類的境界(見前評《鹿鼎記》),那麼《笑傲江湖》就是寫國家的水平。
在看這部小說時,我們不能把它簡單看成一個武林爭霸的故事。金庸在本書的後記中曾說:「不顧一切地爭取權利,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況,過去幾千年是這樣,今後幾千年恐怕仍會是這樣。任我行、東方不敗、岳不群、左冷禪這些人,在我設想時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問天、方證大師、沖虛道人、定閑師太、莫大先生、余滄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這種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個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別的國家中也都有。」簡單的寥寥數語,將本書的宗旨精確的概括了出來。
的確!任我行手段高超,意欲強霸江湖,難道不像歷史上野心勃勃,意圖吞並他國的君王嗎?岳不群口蜜腹劍,韜光養晦,陰險狡詐地想謀取高位,難道不像歷史上陰謀篡國的王莽嗎?左冷禪陰險狠毒,明目張膽地謀取大權,最後卻被岳不群反算,難道不像歷史上囂張跋扈的將相,卻被其他大臣暗中傾軋嗎?林平之是政治斗爭最無辜、最可憐的犧牲品;向問天是選擇政治方向的投資者;方證大師是隔岸觀火,只求自保的高官;定閑師太是一身正氣的清官,但不明世事,為奸小所害;莫大先生是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僅做到不與他人同流合污的平庸之官;余滄海則是一個大大的黑官!
《天龍八部》之後,武俠小說真正難以為繼了,唯有金庸自己,才能再來突破,而《笑傲江湖》就做到了這一點。《天龍八部》之中,已經有了各種各樣江湖人物的典型,可卻偏偏沒有令狐沖。令狐沖一出,武俠小說又進入了一個新境界。令狐沖是典型的隱士,他不好名利,無視權貴,逍遙豁達。所以了解本書宗旨後,我們可以容易看出,令狐沖的出現並不是金庸刻意所為,而是為了反襯政治斗爭應運而生的。
但是,仔細品味,當我們讀完整書之後,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便是這本書的缺陷!由於「武俠小說」這個大框架,它的局限性,使得金庸在寫作的時候,必須沿著武俠的路數去發展。這便造成作者一些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思想不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當然,在下一部《鹿鼎記》中,金庸就聰明多了。難怪他在後記中說「毋寧說它是一部歷史小說」)
對於《笑傲江湖》,我個人認為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情節。雖然《笑傲江湖》不是金庸最成功的作品,但我認為它的情節在金庸小說乃至古今所有小說中無書能出其右。
先看福威鏢局的「滅門」,屍體一具接著一具拋出,懸念一個又一個設成,令人應接不暇,氣為之屏。我恐怕最好的偵探小說也不過如此吧。再看令狐沖的出場,這個主角一直到第五回才正式露面,在這之前都是通過他人口述而展現給讀者。作者運用得很巧妙,先寫一個老者做他的二師弟,再寫眾人敘述令狐沖以前的「光榮事跡」,致使林平之嘆道:「這令狐老兒也真多事!」再看任盈盈的出場,竟是由一個百歲年紀的婆婆變成。還有東方不敗的出現,他能打敗一代怪傑任我行,武功號稱天下第一,你能想像是一個在閨房中綉花的「同性戀」嗎!還有陸大有之死,江湖豪客贈送令狐沖禮物,令狐沖習「吸星大法」,定逸定閑之死,莫不讓人吊足胃口,最後真相大白。「桃谷六仙」真乃曠世奇人!「採花淫賊」田伯光令人喜歡的有些肅然起敬。誰能寫出這些?唯金庸可為!
一本優秀小說的簡單要求是:較高的敘事手法,經典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結構,深刻的含義。對於《笑傲江湖》,我認為它是:金庸用高超的敘事手法通過塑造大量經典人物和完美的情節嘗試去表達若干政治問題。盡管表達不是十分成功,仍不失為絕世之作。僅此而已!
----------------------------
❺ 關於金庸的武俠小說
分別是《飛狐外傳》、《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飛狐外傳》是《雪山飛狐》的前傳,講胡斐的成長經歷,寫作時間上反在《雪山飛狐》之後,人物性格和部分情節上也略有出入,一般都和《雪山飛狐》一起改編成影視作品。
《鴛鴦刀》是個短篇,講各路人馬在搶鴛鴦刀,它們一短一長,藏著稱雄武林的秘密,最後這個秘密是:一把刀上寫著「仁者」,另一把寫著「無敵」……
情節人物什麼的應該是金庸所有書里比較不上檯面的,更重要的是它實在是太短了……要是我是製片人,也絕對不會選它來拍。
《白馬嘯西風》也是短篇,風格很特別,以女性為主人公,講中原俠士的孤女在大漠中成長、學武、暗戀、失戀的故事。看這個簡介就知道為什麼沒有影視作品了吧,時間跨度太長,情節反而比較少,故事又很灰暗……不過語言風格真的很好啊。
❻ 關於金庸小說里的10道題
1:楊過 手臂被郭芙所斬 狄雲 獄中手指被斬
2:郭靖、黃蓉、陳玄風、一燈大師、梅超風、楊康(皮毛)、周伯通、洪七公、楊過、小龍女(重陽遺刻)、周芷若、黃衫女……
3:火焰刀、六脈神劍、燃木刀法
4:莫大(二胡)、黃葯師(玉蕭)、歐陽鋒(古箏)、洪七公、
5:周伯通、小龍女、郭靖、田歸農(此人雪窟中練成雙手互搏,一手苗家劍,一手胡家,。天下無敵,連苗人鳳都死在他手下……)
6:黃蓉、馮衡、郭芙、黃葯師(想必也穿過)、周伯通(二十八宿大陣斗蒙古時)、耶律齊(丐幫大會斗何師我時)好像沒了吧?…
7:岳不群(笑傲江湖)、鮮於通(倚天屠龍記)、穆人清(碧血劍)、寧清宇(笑傲江湖)
晚輩才疏學淺,只能答到這了……
❼ 金庸作品的相關選擇題
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共15部。分別是: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又名《素心劍》)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 其他作品《袁崇煥評傳》(附於《碧血劍》之後) 《三十三劍客圖》(附於《俠客行》之後) 《成吉思汗家族》(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關於「全真教」》(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易經·陰陽與術數》(附於《神鵰俠侶》之後
❽ 畢業論文想些金庸的武俠小說,應該寫什麼題目
願意幫助
原創提供
❾ 論文題目是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歷史敘事 要從哪幾個角度著手寫求教、、
建議,先對比金庸武俠小說與真實歷史的差異,知名金庸武俠並非真正的歷史
然後對具體與歷史不符合的金庸小說 情節進行分析,說明金庸先生這樣設置的主要原因
歷史對於金庸小說的意義,更有時代的代入感,更有歷史的積淀感,更可以體現作者的歷史情懷,更強化對於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❿ 金庸所有小說,劇本,文章的題目,著名的那些武俠就不要說了,我都知道
金庸的武俠小說共有15部,可湊成對聯:
飛【飛狐外傳】
雪【雪山飛狐】
連【連城訣】
天【天龍八部】
射【射鵰英雄傳】
白【白馬嘯西風】
鹿【鹿鼎記】
笑【笑傲江湖】
書【書劍恩仇錄】
神【神鵰俠侶】
俠【俠客行】
倚【倚天屠龍記】
碧【碧血劍】
鴛【鴛鴦刀】
還有一篇中篇越女劍沒有收錄。
代表作品:《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雪山飛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