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問鼎武俠小說
1. 求本小說的名字 主角名字忘了 是古代明清 有陳近南的徒弟 不是韋小寶
《鹿鼎記》,長篇武俠小說,當代著名作家金庸著,作於1969-1972年。現收錄於
《金庸作品集》中。本書是金庸的封筆之作,代表了金庸武俠小說的最高成就。
小說名字的含義為:「逐鹿中原、問鼎中原」(見小說第一章)。
小說以清代康熙年間的社會歷史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少年韋小寶的傳奇經歷。
2. 「逐鹿問鼎」的出處
逐鹿問鼎,可以拆分為逐鹿和問鼎兩個詞。
逐鹿: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原還逐鹿,投筆事戎軒。——魏徵《述懷》
問鼎:直接意思是指圖謀奪取政權,也指奪取某些體育運動的頂尖成績。
出處: 《晉書·王敦傳》:「( 敦﹞遂欲專制朝廷,有問鼎之心」,又「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 。
逐鹿與問鼎都有奪取天下的意思,何在一起也是奪取天下的意思。
3. "群雄逐鹿 問鼎中原"的含意
"群雄逐鹿、問鼎中原"都有爭奪天下的意思。
群雄逐鹿,漢語成語形容各派勢力爭奪最高統治地位。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問鼎中原,漢語成語,意思是比喻企圖奪取天下。出自《左傳》。
問鼎中原的成語典故:
夏朝經歷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無道亡國,九鼎為成湯所得,成湯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經歷550多年,到前1046年,紂王暴虐亡國,九鼎為周武王姬發所得,姬發就建立了周朝。
到前606年,楚莊王流露出覬覦天下的野心,就借朝拜天子的名義,到周王室去問九鼎的大小輕重,結果在周大臣王孫滿那裡碰了一個軟釘子。
王孫滿說:「統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楚子庄王很不服氣地說:「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國有的是銅,我們只要折斷戈戟的刃尖,就足夠做九鼎了。」王孫滿說:「楚君您別忘了,當初夏禹是因為有德,天下諸侯都擁戴他,各地才貢獻銅材,啟才能鑄成九鼎以象萬物。
後來夏桀昏亂,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楚子庄王無話可說。從此以後,人們就將企圖奪取政權稱為「問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群雄逐鹿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問鼎中原
4. 逐鹿問鼎,鹿死鼎殘是什麼意思
古代諸侯對戰有時候會下書,戰術上寫「願於某日與你會獵於某地」,以「逐鹿」(打獵)來比喻雙方的決戰。鼎是春秋戰國時「國」的象徵,擁兵是「侯」,拿到「九鼎」,是王。
也就是說,諸侯紛爭,戰事頻發,等到打獵完畢,分出雌雄的時候,已經民生凋敝,國力大不如前了。原指奪取江山,現也指爭取某種目的,或說在某一方面爭霸。
(4)逐鹿問鼎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鹿」,正如那文士所說,「鹿這種野獸,雖是龐然大物,性子卻極為平和,只吃青草和樹葉,從來不傷害別的野獸。兇猛的野獸要傷它吃它,它只有逃跑倘若逃不了,那隻有給人家吃力。」所以,鹿就代指善良的老百姓,古人常拿鹿來比喻天下。
《漢書》上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就是說,秦朝失了天下,群雄並起,大家爭奪,最後漢高祖打敗了楚霸王,就得了這只又肥又大的鹿。」鼎,原本是古人煮食的工具。古人不用灶頭鍋子,常用三隻腳的鼎,下面燒柴。捉到了鹿,就在鼎里煮來吃。皇帝和權臣都很殘忍,心裡不喜歡誰,就說他犯了罪,把他放在鼎里活活煮熟。
5. 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是哪一部
金庸最後一部小說是《鹿鼎記》,金庸在連載完《鹿鼎記》之後,就決定封筆了,而這部小說也是成為了金庸的最後一部巨作,金庸成就了韋小寶。
《鹿鼎記》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5)逐鹿問鼎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鹿鼎記》這部小說從1969年10月到1972年9月連載在金庸主辦的《明報》上,連載時間長達兩年零十一個月。
《鹿鼎記》是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小說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問鼎」的「鼎」,因此,從名字上看,《鹿鼎記》就和政治、權力斗爭是緊密相連的。可見,金庸在這部小說中仍然深深地關心著政治。《金庸作品集「三聯版」序》中說:「我初期所寫的小說,漢人皇朝的正統觀念很強。
到了後期,中華民族各族一視同仁的觀念成為基調,那是我的歷史觀比較有了些進步之故。這在《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鹿鼎記》中特別明顯。」
《鹿鼎記》書後又特地附有《康熙朝的機密奏摺》,他說道:「我認為過去的歷史家都說蠻夷戎狄、五胡亂華、蒙古人、滿洲人侵略中華,大好山河淪亡於異族等等,這個觀念要改一改。我想寫幾篇歷史文章,說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數派執政,談不上中華亡於異族,只是『輪流做莊』滿洲人建立清朝執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這些觀念我在小說中發揮得很多。希望將來寫成學術性文字。
6. 《問鼎逐鹿》txt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zprc
《逐鹿問鼎》是連載於幻劍書盟的傳統武俠小說,作者是瀟湘。
7. 金庸最經典的武俠小說是哪部
天龍八部
。
因為在這部小說中,金庸用了三個主角。劇情也好的沒話說。
8. 金庸武俠小說中所有人物武功大排名(只排前十名)
金庸小說中武功高強的人物眾多,要想將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做一個總的排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里我們將採用分層法對所有人物武功進行排名。本排名榜將在金庸每部武俠小說中提出其中武功最高的人,其中包括書中隱藏的高手,如獨孤求敗,達摩等等。分層法將把所有高手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排名,三個層次分別為絕頂高手,一流高手和二流高手。
一、絕頂高手(入圍七人):佛家代表人物2人:達摩祖師,少林無名老僧——出自《天龍八部》;道家代表人物3人:逍遙派祖師(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三人的師傅)——出自《天龍八部》,黃裳(九陰真經作者)——出自《射鵰英雄傳》,獨孤求敗(楊過、令狐沖及風清揚的祖師爺)——出自《神鵰》《笑傲江湖》;太監文化代表人物1人:《葵花寶典》原作者那位前朝太監——出自《笑傲江湖》;歷史傳說代表人物1人:越女阿青——出自《越女劍》。
絕頂高手入圍理由如下:
1、達摩祖師:《九陽真經》、《易筋經》的撰寫者,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創造者,將佛教帶入中國的佈道者,擁有諸多神奇傳說的人物,中國佛教的開山祖師爺。
2、少林無名老僧:還用多說嗎?如果不了解的話,請詳細閱讀《天龍八部》四十三章「王霸雄圖
血海深恨
盡歸塵土」二十遍。
3、逍遙派祖師:一位擁有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獨尊神功、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等如此諸多絕學的高人我們還能夠要求他些什麼呢?
4、黃裳:武林至尊典籍《九陰真經》的撰寫者。
5、獨孤求敗:看看這個名字就能夠想像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了。從神鵰和笑傲中的片斷描寫可以想像這位大俠的絕代豐姿。
6、前朝太監:《葵花寶典》的原創者,東方不敗僅僅練了12年一小部分《葵花寶典》的殘本,武功就已達到如此境界,這位公公的武功之高實難想像!
7、阿青:憑一根竹枝就能夠打敗三千越國甲士的奇女子!這樣的人還能夠找出第二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