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前序後序
『壹』 金庸武俠小說的序
我找到了這個,不知是不是……
金庸作品集「三聯版」序
我在小學時就愛讀課外書。低年級時看《兒童畫報》、
《小朋友》、《小學生》,後來看內容豐富的「小朋友文庫」,再
似懂非懂地閱讀各種各樣章回小說。到五六年級時,就開始
看新文藝作品了。到現在,我還是喜愛古典文學作品多於近
代或當代的新文學。那是個性使然。有很多朋友,就只喜歡
新文學,不愛古典文學。
現代知識當然必須從當代的書報中去尋求。小學時代我
得益最多、記憶最深的,是我爸爸和哥哥所購置的鄒韜奮先
生所撰的《萍蹤寄語》、《萍蹤憶語》等世界各地旅行記,以
及他所主編的《生活周報》(新的和舊的)。在童年時代,我
已深受鄒先生和生活書店之惠。生活書店是三聯書店的主要
組成部分,十多年前,香港三聯書店就和我簽了合同,准備
在中國大陸地區出版我的小說,後因事未果。這次重行籌劃,
由三聯書店獨家出版中國大陸地區的簡體字本,我不但感到
欣慰,回憶昔日,心中充滿了溫馨之意。
撰寫這套總數三十六冊的《作品集》,是從一九五五年到
七二年,前後約十三、四年,包括十二部長篇小說,兩篇中
篇小說,一篇短篇小說,一篇歷史人物評傳,以及若干篇歷
史考據文字。出版的過程很奇怪,不論在香港、台灣、海外
地區,還是中國大陸,都是先出各種各樣翻版盜印本、然後
再出版經我校訂、授權的正版本。在中國大陸,在這次「三
聯版」出版之前,只有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一家,是經我授
權而出版了《書劍恩仇錄》。他們校印認真,依足合同支付版
稅。我依足法例繳付所得稅,余數捐給了幾家文化機構及支
助圍棋活動。這是一個愉快的經驗。除此之外,完全是未經
授權的。
不付版稅,還在其次。許多版本粗製濫造,錯訛百出。還
有人借用「金庸」之名,撰寫及出版武俠小說。寫得好的,我
不敢掠美;至於充滿無聊打鬥、色情描寫之作,可不免令人
不快了。也有些出版社翻印香港、台灣其他作家的作品而用
我筆名出版發行。我收到過無數讀者的來信揭露,大表憤慨。
相信「三聯版」普遍發行之後,可以制止這種種不講道義的
行為。俠義小說的主旨是要講是非、講道義,可不能太過份
吧。
有些翻版本中,還說我和古龍、倪匡合出了一個上聯
「冰比冰水冰」征對,真正是大開玩笑了。漢語的對聯有一定
規律,上聯的末一字通常是仄聲,以便下聯以平聲結尾,但
「冰」字屬蒸韻,是平聲。我們不會出這樣的上聯征對。大陸
地區有許許多多讀者寄了下聯給我,大家浪費時間心力。
為了使得讀音易於分辨,我把我十四部長、中篇小說書
名的第一個字湊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
碧鴛」。我寫第一部小說時,根本不知道會不會再寫第二部;
寫第二部時,也完全沒有想到第三部小說會用什麼題材,更
加不知道會用什麼書名。所以這副對聯當然說不上工整,「飛
雪」不能對「笑書」,「白」與「碧」都是仄聲。但如出一個
上聯征對,用字完全自由,總會選幾個比較有意義而合規律
的字。
有不少讀者來信提出一個同樣的問題:「你所寫的小說之
中,你認為哪一部最好?最喜歡哪一部?」這個問題答不了。
我在創作這些小說時有一個願望:「不要重復已經寫過的人
物、情節、感情,甚至是細節。」限於才能,這願望不見得能
達到,然而總是朝著這方向努力,大致來說,這十五部小說
是各不相同的,分別注入了我當時的感情和思想,主要是感
情。我喜愛每部小說中的正面人物,為了他們的遭遇而快樂
或悲傷,有時會非常悲傷。至於寫作技巧,後期比較有些進
步。但技巧並非最重要,所重視的是個性和感情。
這些小說在香港、台灣都曾拍攝為電影和電視連續集,有
的還拍了三、四個不同版本,此外有話劇、京劇、粵劇等。跟
著來的是第二個問題:「你認為哪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改編演出
得最成功?劇中的男女主角哪一個最符合原著中的人物?」電
影和電視的表現形式和小說根本不同,很難拿來比較。電視
的篇幅長,較易發揮;電影則受到更大限制。再者,閱讀小
說有一個作者和讀者共同使人物形象化的過程,許多人讀同
一部小說,腦中所出現的男女主角卻未必相同,因為在書中
的文字之外,又加入了讀者自己的經歷、個性、情感和喜憎。
你會在心中把書中的男女主角和自己的情人融而為一,而別
人的情人肯定和你的不同。電影和電視卻把人物的形象固定
了,觀眾沒有自由想像的餘地。
武俠小說繼承中國古典小說的長期傳統。中國最早的武
俠小說,應該是唐人傳奇中的《虯髯客傳》、《紅線》、《聶隱
娘》、《昆侖奴》等精彩的文學作品。其後是《水滸傳》、《三
俠五義》、《兒女英雄傳》等等。現代比較認真的武俠小說,更
加重視正義、氣節、舍己為人、鋤強扶弱、民族精神、中國
傳統的倫理觀念。讀者不必過份推究其中某些誇張的武功描
寫,有些事實上不可能,只不過是中國武俠小說的傳統。聶
隱娘縮小身體潛入別人的肚腸,然後從他口中躍出,誰也不
會相信是真事,然而聶隱娘的故事,千餘年來一直為人所喜
愛。
我初期所寫的小說,漢人皇朝的正統觀念很強。到了後
期,中華民族各族一視同仁的觀念成為基調,那是我的歷史
觀比較有了些進步之故。這在《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
《鹿鼎記》中特別明顯。韋小寶的父親可能是漢、滿、蒙、回、
藏任何一族之人。即使在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中,主
角陳家洛後來也皈依於回教。每一個種族、每一門宗教、某
一項職業中都有好人壞人。有壞的皇帝,也有好皇帝;有很
壞的大官,也有真正愛護百姓的好官。書中漢人、滿人、契
丹人、蒙古人、西藏人……都有好人壞人。和尚、道士、喇
嘛、書生、武士之中,也有各種各樣的個性和品格。有些讀
者喜歡把人一分為二,好壞分明,同時由個體推論到整個群
體,那決不是作者的本意。
歷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要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看。宋
遼之際、元明之際,明清之際,漢族和契丹、蒙古、滿族等
民族有激烈斗爭;蒙古、滿人利用宗教作為政治工具。小說
所想描述的,是當時人的觀念和心態,不能用後世或現代人
的觀念去衡量。我寫小說,旨在刻畫個性,抒寫人性中的喜
愁悲歡。小說並不影射什麼,如果有所斥責,那是人性中卑
污陰暗的品質。政治觀點、社會上的流行理念時時變遷,人
性卻變動極少。
小說寫成後曾有過不少改動和增刪,但失誤和不足之處
不免仍舊很多。我把每一位讀者都當是朋友。朋友們的指教
自然永遠是歡迎的。
金庸
一九九四年一月
『貳』 金庸大師的武俠小說按書中歷史順序如何排序
沒法排的。。。。
笑傲江湖 沒有歷史背景。。。是純江湖戲。。。
射鵰英雄傳 宋
鹿鼎記 清
天龍八部 宋
倚天屠龍記 元末
……
樓主,你提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呢。。。。
『叄』 關於武俠小說順序
首先我先挨個說下,再幫你排。
鹿鼎記是康熙年少之時,連城訣是康熙晚年的事,而書劍恩仇錄則是乾隆的時期。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也是乾隆時期,但飛狐外傳應略早於雪山飛狐並且更晚於書劍恩仇錄
另外貼吧上還有一位高人曾依據書中出現官名判斷,笑傲江湖乃是明朝的事情,但具體時間卻無法辨別。
射鵰是宋末元初的事,依次按順序往下就是神鵰俠侶。
明初的是倚天屠龍記
碧血劍則是處於清明兩代夾縫當中
鴛鴦刀、俠客行則有點涵蓋過廣,放在任一朝代都說得過去。
天龍八部是宋哲宗時的事,最老的應當是中篇的越女劍,寫的是越王勾踐滅吳期間的事。
所以加上小說中出現的時間等等,綜合排列的話就是這樣
一.春秋時期
1.《越女劍》:公元前五世紀前葉
二.北宋後期 J
2.《天龍八部》:公元1094年前後
三.南宋中後期
3.《射鵰英雄傳》: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懷胎到鐵木真逝世)
4.《神鵰俠侶》:公元1239年-1260年(楊過出場到蒙哥歸天)
四.元朝末期
5.《倚天屠龍記》:公元1337年-1360年(張三豐90歲到張無忌22歲)
五.明朝
6.《笑傲江湖》:估計是明朝中期(因為有武當派,而且書中官職是明朝的,並且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沒有辮子,還有在《鹿鼎記》中澄觀老師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沖大俠,以無招勝有招」,那自然是明朝了)
7.《俠客行》:明朝(因為有武當派,並且書中好象沒有什麼民族矛盾,而且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沒有辮子)
8.《碧血劍》:公元1634年-1644年(袁承志從10歲到20歲)
六.清朝
9.《鹿鼎記》:公元1670年-1689年(鰲拜死的時候史書上記載為1670年,韋小寶簽訂《尼布楚條約》後歸隱,那是1689年)
10.《書劍恩仇錄》:公元1756年前後(因為《飛狐外傳》中趙半山曾對小胡斐說過 福康安在十年前被紅花會抓住過) Pl[H
11.《飛狐外傳》:公元1766年-1770年(由《雪山飛狐》推算,從胡斐13歲到17歲)12.《雪山飛狐》:公元1780年3月15日(書上開頭就寫了「這是乾隆四十五年叄月十五」)
13.《鴛鴦刀》:清朝(書上倒數第二段寫道「滿清皇帝聽說這雙刀之中,有一個能
無敵於天下的大秘密」,自然是清朝了) }
14.《連城訣》:清朝(這個沒什麼大道理,因為書上插圖中的男人都有辮子,這可 是金庸授權的,而且似乎從官職、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是清朝)
15.《白馬嘯西風》:清朝(原因和前面的一樣,書上插圖中男人有辮子)
~~~~~~~~~~~~~~~~~~~~~~吁~可算打完了·樓主把分交出來吧!!!
『肆』 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先後次序是什麼
《鹿鼎記》 1969年—1972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天龍八部》 1963年—1966年
《倚天屠龍記》 1961年
《神鵰俠侶》 1959年—1961年
《雪山飛狐》 1959年
《射鵰英雄傳》 1957年—1959年
《碧血劍》 1956年
《書劍恩仇錄》 1955年
『伍』 金庸武俠小說順序是什麼
金庸的15部小說按故事情節的先後順序:
1、《越女劍》- 越王句踐復國
2、《天龍八部》- 北宋
3、《射鵰英雄傳》- 南宋
4、《神鵰俠侶》- 南宋末
5、《倚天屠龍記》- 元末
6、《笑傲江湖》- 明中
7、《俠客行》- 明中
8、《碧血劍》- 明末
9、《鹿鼎記》- 清康熙
10、《書劍恩仇錄》- 清乾隆
11、《飛狐外傳》- 清乾隆
12、《雪山飛狐》- 清乾隆
13、《白馬嘯西風》- 清
14、《鴛鴦刀》- 清
15、《連城訣》- 清
(5)武俠小說前序後序擴展閱讀:
金庸所創作的小說中無處不體現了對歷史意義及價值的探尋。他通過在小說中塑造武林門派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正教與邪教之間、國家民族之間以及朝代與朝代之間的恩恩怨怨,最終造就了不同個人、門派、國家、民族、教會、朝代的各種悲劇。從本質上來說,金庸正是企圖通過在小說中抒發強烈的悲劇情懷,旨在達到解構負面價值、弘揚正面價值的效果。
在金庸創作的小說里,「情」與「理」深刻體現了生命本質與傳統道德之間的永恆矛盾,具體來說就是愛情與道德規范的沖突。顯然,金庸的作品沒有過多的抑情絕欲的說教,更沒有與傳統道德文化相違背的濫情現象。
他僅僅通過「情」與「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愛情中的悲劇意識,通過對人真實生命的適當描述和張揚,反映了對禁錮人們和社會發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愛情悲劇意識是對現代愛情的謳歌。
網路——金庸
『陸』 古龍寫的武俠小說先後次序是什麼
由新詩入門。初中時曾在《聯合報》發表新詩(1952)。
第一篇拿稿費的小說:短篇文藝《從北國到南國》(1955)。
生平撰寫武俠小說六十餘部。
第一部:《蒼穹神劍》(1959-1960)。
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的著作:《楚留香系列》
知名度、流傳度最廣的小說:《楚留香系列》
篇幅最大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和《武林外史》
被最多讀者肯定的「古龍第一書」:《多情劍客無情劍》。
先有劇本後有小說、取消章回體的奇書:《蕭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時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歡樂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陸小鳳傳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為背景者:《絕不低頭》。
最痛苦的創作經歷: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中國時報》腰斬。
最後發表的武俠小說:《大武俠時代》系列(1985)。
『柒』 金庸的武俠小說按照時間順序來說誰前誰後啊
《書劍恩仇錄》 1955年
《碧血劍》 1956年
《射鵰英雄傳》 1957年—1959年
《雪山飛狐》 1959年
《神鵰俠侶》 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 1960年—1961年
《白馬嘯西風》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 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龍八部》 1963年—1966年
《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記》 1969年—1972年
《越女劍》 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捌』 金庸武俠系列小說應該按什麼順序看
先看《射鵰》,再看《神鵰》,其次《倚天》,這三部小說稱之為「射鵰」三部曲,必須安按上述順序看,否則的話,你的思維便會被打亂。
先看《飛狐外傳》,再看《雪山》。(金庸先生在《飛狐外傳》的後記中,言道:《飛狐外傳》是《雪山》的補充,記敘的是胡斐的小年生活,而《雪》是發展在《飛》之中的。雖然兩部小說的矛盾實在太大了,但金庸先生說,這是此兩小說的一大特色,無需把它改過來,所以,個人建議先看《飛狐外傳》,再看《雪山》。)
其它的便沒多大講究了,但最好就是按年代看吧!不會亂了時代思維:
《越女劍》、《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笑傲江湖》,《碧血劍》,《鹿鼎記》,《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飛狐外傳》,《連城決》,《鹿鼎記》。(《鴛鴦刀》的年代我不清楚,而《白馬》根本上便無時代可尋,但它是唐朝之後的。)
當然,金庸先生的五大小說不可不看(號稱金庸筆下五本最有價值,最吸引人的小說:《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