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說研究流派
㈠ 中國古文學流派有哪些
文學流派或團體的歸類。
1、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學派化人物有:韓非子。
5、屈宋:指戰國時期的屈原、宋玉。
6、揚馬:指西漢揚雄、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陳琳、劉楨、徐幹、阮禹、應瑒
9、沈詩任筆:指南朝齊梁間的沈約和任昉。
10、初唐四傑: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後時期著名的宮延詩人沈全期和宋之問。
12、唐代詩人屬於邊塞詩派的有:王昌齡、岑參、高適、王之渙、李頎。
13、張王樂府:指張籍、王建所寫的樂府詩。
14、郊寒島瘦:蘇軾語,是對中唐詩人孟郊、賈島詩風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詩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時南唐的兩個皇帝,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
17、三蘇:是蘇軾、蘇洵、蘇轍。
18、唐宋八大家: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軾、蘇洵、蘇轍。
19、宋代詞人中屬於豪放派的有:蘇軾、辛棄疾。
20、宋代詞人中屬於婉約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22、明代後七子:指宗臣、李攀龍、王世貞、謝榛、梁有譽、塗中行、吳國倫。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後七於的反對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詩人施閏章和宋琬。
27、宋詩派:即清代「同光體」詩人,代表作家是陳三立、陳衍。
28、浙西詞派:清初詞派,以浙江秀水(今嘉興市)人朱彝尊為代表。
29、陽羨詞派:清初詞派,以江蘇省宜興人陳維崧為代表。
30、常州詞派:清中葉詞派,代表人物是張惠言。
31、桐城派:清中葉最著名的一個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蘇州作家群:清初戲曲家群體,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戲劇家洪異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於1909年,發起人為陳去病、高旭和柳亞子。
網上找的 還有
豪放派、婉約派是屬於詞派,不屬於文學流派
中國古代文學流派不好說只能說是文學現象
如唐詩就分:邊塞詩派(高適 岑參 王昌齡 王之渙)
山水田園詩派(王維,孟浩然)
江西詩派(宋代文學流派,以江西人黃庭堅為代表共24人)
宋詞分:花間詞派(五代時詞派,因<<花間詞>>得名)
婉約詞派(柳永 李清照 秦觀)
豪放詞派(蘇軾 辛棄疾)
戲曲流派:臨川派(明代以湯顯祖為代表的戲曲流派)
散文流派: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歸有光 茅坤)
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由康熙時方苞開創)
公安派(明代文學流派袁中道 袁宏道 袁宗道為首反對擬古,流露個性)
竟陵派(明代文學流派譚元春 反對擬古主張書寫性靈)
http://tieba..com/f?kz=332273985 這個網頁上還有!!!很多!!!慢慢研究啊!!!
㈡ 西遊記小說屬於古代小說中的什麼主義流派
《西遊記》是典型的浪漫主義小說。
㈢ 中國古代文學流派(如豪放派、婉約派、山水田園派)分哪幾種
你問的問題有點太籠統了,不好回答
豪放派、婉約派是屬於詞派,不屬於文學流派
中國古代文學流派不好說只能說是文學現象
如唐詩就分:邊塞詩派(高適 岑參 王昌齡 王之渙)
山水田園詩派(王維,孟浩然)
江西詩派(宋代文學流派,以江西人黃庭堅為代表共24人)
宋詞分:花間詞派(五代時詞派,因<<花間詞>>得名)
婉約詞派(柳永 李清照 秦觀)
豪放詞派(蘇軾 辛棄疾)
戲曲流派:臨川派(明代以湯顯祖為代表的戲曲流派)
散文流派: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歸有光 茅坤)
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由康熙時方苞開創)
公安派(明代文學流派袁中道 袁宏道 袁宗道為首反對擬古,流露個性)
竟陵派(明代文學流派譚元春 反對擬古主張書寫性靈)
好像還有很多,中國真是博大精深啊
文學流派或團體的歸類。
1、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學派化人物有:韓非子。
5、屈宋:指戰國時期的屈原、宋玉。
6、揚馬:指西漢揚雄、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陳琳、劉楨、徐幹、阮禹、應瑒
9、沈詩任筆:指南朝齊梁間的沈約和任昉。
10、初唐四傑: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後時期著名的宮延詩人沈全期和宋之問。
12、唐代詩人屬於邊塞詩派的有:王昌齡、岑參、高適、王之渙、李頎。
13、張王樂府:指張籍、王建所寫的樂府詩。
14、郊寒島瘦:蘇軾語,是對中唐詩人孟郊、賈島詩風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詩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時南唐的兩個皇帝,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
17、三蘇:是蘇軾、蘇洵、蘇轍。
18、唐宋八大家: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軾、蘇洵、蘇轍。
19、宋代詞人中屬於豪放派的有:蘇軾、辛棄疾。
20、宋代詞人中屬於婉約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22、明代後七子:指宗臣、李攀龍、王世貞、謝榛、梁有譽、塗中行、吳國倫。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後七於的反對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詩人施閏章和宋琬。
27、宋詩派:即清代「同光體」詩人,代表作家是陳三立、陳衍。
28、浙西詞派:清初詞派,以浙江秀水(今嘉興市)人朱彝尊為代表。
29、陽羨詞派:清初詞派,以江蘇省宜興人陳維崧為代表。
30、常州詞派:清中葉詞派,代表人物是張惠言。
31、桐城派:清中葉最著名的一個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蘇州作家群:清初戲曲家群體,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戲劇家洪異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於1909年,發起人為陳去病、高旭和柳亞子。
㈣ 中國古代小說分為哪兩大類
中國古代小說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史志子部小說,一類是白話小說。
中國古代小說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二十五史《藝文志》著錄的小說,通稱史志子部小說;一類是流行於民間的通俗小說,也稱白話小說,一般不入二十五史《藝文志》。
這里所說的二十五史,是學術界對歷代官修正史的統稱,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
另外,還有《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而《藝文志》則創始於《漢書》,著錄當時傳世的漢及漢以前文獻,《隋書》和《舊唐書》則稱《經籍志》。在二十五史中,雖有部分正史未設《藝文志》或《經籍志》,但清代學者都做了補輯工作。
20世紀中國古代小說的簡介:
20世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主要採用西方現代小說觀念,強調小說的故事性和虛構性,因此,不少中國史志小說未能進入研究者的視野,甚至有人根本不承認它們是小說。中國史志小說的文獻整理編纂與研究也就不可能全面展開,許多有價值的文化資源得不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提升,中國文化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關注和喜愛,中國學者的文化本土意識和學術本位意識也日益增強。
㈤ 文學流派
鴛鴦蝴蝶派:始於20C初,盛行於辛亥革命後,得名於清之狹邪小說《花月痕》中的詩句「卅六鴛鴦同命鳥,一雙蝴蝶可憐蟲」。因其內容多寫才子佳人情愛,又因鴛蝴派刊物中以《禮拜六》影響最大,故又稱「禮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亞、周瘦鵑、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禮拜六》《小說時報》《眉語》等。他們的文學主張,是把文學作為游戲、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說為骨幹、情調和風格偏於世俗、媚俗的總體特徵。代表作有徐枕亞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廣陵潮》。這股文學思潮存在時間較長,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這一流派的出現有社會和文學自身原因,在從古代小說到現代小說的過渡期間起過一定的承前啟後作用。
新感覺派:(海派小說、新感覺主義小說)新感覺派是20世紀30年代產生於上海文壇的一個現代主義小說流派,代表作家有劉吶鷗、施蜇存、穆時英、葉靈風等。穆時英被稱為是新感覺派的聖手,海派的大將。新感覺主義源於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新感覺派內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態,著重病態生活的描寫、畸形的兩性關系及心理等,夜總會、舞場、酒吧、投機家、交際花等是經常描寫的場景和對象;極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覺、印象,把人物的主觀感覺投射到對象中去;對人物的意識和潛意識進行精神分析,著力表現二重人格,並追求小說形式技巧的花樣翻新。代表作有穆時英《夜總會里的五個人》《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覺派開拓了文學表現的內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頹廢、悲觀傾向。
孤島文學:指抗戰時期上海租界的文學,存在時間是從1937年11月上海淪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日軍侵入租界止。這時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軍侵佔的淪陷區,僅租界內是日軍勢力未到而英法等國控制的地方,故稱「孤島」。文藝工作者利用租界這一特殊環境進行抗日文學活動,稱「孤島文學」。孤島文學最有影響的,一是雜文,孤島作家唐弢、柯靈、王任叔(巴人)等發表了很多緊密聯系現實、愛憎分明的雜文,王任叔和阿英關於雜文曾發生頗有影響的「魯迅風」的爭論,後出版雜文刊物《魯迅風》;二是戲劇活動特別活躍,於伶和《夜上海》《長夜行》等反映淪陷區人民生活和斗爭的劇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國英雄》等南明史劇,歌頌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淪陷區文學: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結束了上海孤島文學的時代,納入了淪陷區文學的軌道。在此之前,已有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的東北淪陷區文學,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以北平為中心的華北淪陷區文學,統稱為「淪陷區文學」。1941年上海完全淪陷時,最有影響的文學雜志《萬象》,團結了一大批在上海的進步作家,發表了大量揭露舊社會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愛國主義理想的作品,如師陀的《無望村的館主》,張愛玲的小說集《傳奇》等,蘇青的《結婚十年》等。在北平淪陷區,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閑適小品,他的《葯堂語錄》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現了一個民族變節者進退失據的矛盾心靈。
七月派小說:胡風主持的《七月》、《希望》等雜志,在抗戰時期國統區進步文藝界很有影響。它團結了路翎、丘東平等小說作者,主張在現實主義旗幟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狀態,作品充滿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對於人的心靈的直視力量。這些小說在某種意義上,比七月派詩歌更能體現胡風的理論主張,多數都被編入《七月文叢》,並由胡風親自撰寫序文,故稱之為「七月派小說」。代表作有路翎《財主底兒女們》。
問題小說:是中國現代小說發展進程中的第一個潮流,出現在1919年的下半年到1922年間,代表作家有冰心、許地山、葉紹鈞、廬隱、王統照等。他們以五四新文化作為參照,重新思考社會人生問題,並通過小說的形式加以藝術的表現。文學研究會作家的「問題小說」廣泛地涉及婚戀、教育、就業、家庭、婦女、兒童等問題,作家們對社會弊端的敏銳感悟,使五四文學具備了強烈的啟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主要不足是由於急於要表達作者對現實的批判和對人生的思考,社會功利的傾斜使其不免帶有觀念化與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會問題沖淡,削弱了作品的審美價值。代表作有冰心《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等。
鄉土文學:鄉土文學的出現溯源於魯迅的《故鄉》。20年代,現代文壇上出現了一批比較接近農村的年輕作家,他們的創作較多受到魯迅影響,以農村生活為題材,以農民疾苦為主要內容,形成所謂「鄉土文學」。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魯彥、許傑、許欽文、王任叔、台靜農等。鄉土文學是在「為人生」文學主張的影響和發展下出現的,這些寓居於京滬大都市的遊子,目擊現代文明與宗法農村的差異,在魯迅「改造國民性」思想的啟迪下,帶著對童年和故鄉的回憶,用隱含著鄉愁的筆觸,將「鄉間的死生、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顯示了鮮明的地方色彩,從總體上呈現出比較自覺而可貴的民族化的追求,開創了現代文學史上堪稱一大創作潮流的風氣。代表作有彭家煌《慫恿》,王任叔《疲憊者》,許欽文《瘋婦》,台靜農《地之子》等。
自敘傳抒情小說:中國現代抒情小說的最初體式,作者多集中於創造社。創造社的主要成員在日本留學期間,較多地接受了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及近代日本「私小說」的影響,於是強調「本著內心的要求,從事於文藝活動」。主張再現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減弱對外部事件的描寫,而側重於作家心境的大膽暴露,包括暴露個人私生活中的靈與肉的沖突以及變態性心理,作為向一切舊道德舊禮教挑戰的藝術手段。自敘傳抒情小說作為一股創作潮流是從郁達夫1921年出版的《沉淪》小說集開始的。
社會剖析小說:以茅盾為首的一類小說,其特點是:表現時代斗爭的重大題材,在創作一開始就運用一定的社會科學思想對社會生活進行理性的分析,以開拓形象思維的深廣度,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時代性格,在戲劇沖突強烈的情節中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長史或凸出人物性格的一瞬。在左翼內部,跟隨茅盾如此創作的,有沙汀、吳組緗等人。這種小說模式逐漸成為「左翼」文學公認的主流,因而影響深遠。
東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變以後,一群從東北流亡到關內的文學青年在左翼文學運動推動下共同自發地開始文學創作的群體。他們的作品反映了處於日寇鐵蹄下的東北人民的悲慘遭遇,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對父老鄉親的懷念及早日收回國土的強烈願望。他們的作品具有粗獷宏大的風格,寫出了東北的風俗民情,顯示了濃郁的地方色彩。「東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蕭軍、蕭紅、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蕭紅《呼蘭河傳》《生死場》,蕭軍《八月的鄉村》等。
㈥ 自考漢語言文學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研究是什麼書,裡面考的是什麼內容
這是自考漢語言文學專業選學科目,主要研究古代名著中小說的藝術成就,是一本關於古代小說研究的理論專著,理論性很強。主要是針對四大名著研究展開的。
㈦ 比較文學有哪幾個學派其主要研究方式是什麼
【中國古代文學流派】
田園詩派
──東晉詩人陶淵明《歸園田居》,唐代詩人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庄》。
邊塞詩派
──唐代詩人高適《燕歌行》、王昌齡《從軍行》、王之渙《涼州詞》、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李頎。
江西詩派
──宋代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楊萬里《誠齋集》。
豪放派
──宋代詞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岳飛《滿江紅》。
婉約派
──宋代詞人柳永《雨霖鈴》、秦觀《鵲橋仙》、李清照《如夢令》、歐陽修《醉翁亭記》、晏殊《浣溪沙》、張先、賀鑄、周邦彥。
雅正派
──宋代詞人姜夔《揚州慢》、史達祖、吳文英。
閑逸派
──宋代詞人僧仲殊、朱敦儒、黃裳、周紫芝。
竹林七賢──(魏晉)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
八大駢文家──(清代)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吳錫麒、曾燠、洪亮吉、孔廣森、 孔星衍。
香山九老──(唐代)白居易、胡臬、吉皎、鄭據、劉真、盧真、張渾、李元爽、如滿。
鴛鴦蝴蝶派
──清末民初徐枕亞、張恨水、吳雙熱、吳若梅、程小青、孫玉聲、李涵秋、許嘯天。
明代十才子
──(明代)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鄰、陳沂、 鄭善夫、康海、王九思
唐宋派
──明代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茅坤
竟陵派
──明代後期鍾惺、潭元春
桐城派
──清代散文流派。康熙時方苞開創,代表人物有方苞、劉大魁、姚鼐,他們都是安徽桐城人。
陽湖派
──清桐城派的一個支流,以惲敬、張惠言等為代表。
性靈派
──清代詩歌流派。以袁枚、趙翼、張問陶為代表,合稱乾嘉「性靈派三大家」。
湘鄉派
──清代散文流派。以曾國藩為代表。
揚州學派
--清代王懋竑、王念孫、王引之、汪中、焦循、阮元。
皖派
--清代戴震、程瑤田、金榜、洪榜、汪紱、段玉裁、王念孫、孔廣森 。
吳派
-- 明代董其昌、陳繼儒、周天球、莫是龍、李日華、項聖謨、卞文瑜。
同光體──活動於清末和辛亥革命後一個詩派。代表作家陳三立、陳衍、沈曾植等。
南社───辛亥革命時期的文學團體。由柳亞子、陳去病、高旭等發起。
九州──《呂氏春秋·有始覽》:冀、兗、青、徐、揚、荊、豫、幽、雍。
公安派
——明代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
花間派
溫庭筠、皇甫松、和凝、孫光憲
亞洲現當代文學流派
荷花澱派──孫犁,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
山葯蛋派──趙樹理,馬烽,西戎,孫謙
傷痕文學——盧新華、劉心武、從維熙、馮驥才、周克芹
反思文學——茹志娟、張一弓
改革文學——蔣子龍、高曉聲、路遙、張潔
尋根文學——楊煉、張承志、阿城、王安憶
「痞子」文學——王朔、石康、李傻傻、張一一
荒誕文學——魏明倫、狂狷、高行健、寧財神
戰後派——野間宏(日本)
新興藝術派——川端康成(日本)
白樺派——武者小路實篤(日本)
新感覺派——橫光利一(日本)、施蜇存、劉吶鷗、穆時英
新思潮派——芥川龍之介、菊池寬
自由文學派——張賢亮、余華
青春偶像派——梁望峰、深雪、痞子蔡、何江波、韓寒、鞏鞏幻想者等
80後創作——郭敬明、張悅然、春樹、澤嬰、朱子夫等
春草派詩歌——陳昂
90後新銳星生派——原筱菲、陳昂、蘇笑嫣、張牧笛、柳香川、張培亮、金濤、許仕龍、陳思楷、李軍洋、李唐、高璨、老祥、蓑依、黃宇、李開濃、王永香等。
㈧ 中國古代小說流派有哪些
*古代的小說
指五四新文學運動以前的小說,可分為文言小說或半文言半白話小說兩種。
文言小說多為短篇小說,多以志怪、志人、愛情、歷史、豪俠、哲理為題材。著名作品有《世說新語》及《聊齋志異》等。
半文半白小說則包括長篇及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的代表作有《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儒林外史》及《紅樓夢》等。這些小說都分章標回,語言上保留了民間說書藝術的特色,故文學史稱之為「章回小說」。而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則有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簡稱《三言》),以及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
㈨ 中國古代文學流派分哪幾類
回答者:淺笑揚衣 - 童生 一級 11-5 16:53
--------------------------------------------------------------------------------
文學流派或團體的歸類。
1、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學派化人物有:韓非子。
5、屈宋:指戰國時期的屈原、宋玉。
6、揚馬:指西漢揚雄、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陳琳、劉楨、徐幹、阮禹、應瑒
9、沈詩任筆:指南朝齊梁間的沈約和任昉。
10、初唐四傑: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後時期著名的宮延詩人沈全期和宋之問。
12、唐代詩人屬於邊塞詩派的有:王昌齡、岑參、高適、王之渙、李頎。
13、張王樂府:指張籍、王建所寫的樂府詩。
14、郊寒島瘦:蘇軾語,是對中唐詩人孟郊、賈島詩風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詩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時南唐的兩個皇帝,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
17、三蘇:是蘇軾、蘇洵、蘇轍。
18、唐宋八大家: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軾、蘇洵、蘇轍。
19、宋代詞人中屬於豪放派的有:蘇軾、辛棄疾。
20、宋代詞人中屬於婉約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22、明代後七子:指宗臣、李攀龍、王世貞、謝榛、梁有譽、塗中行、吳國倫。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後七於的反對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詩人施閏章和宋琬。
27、宋詩派:即清代「同光體」詩人,代表作家是陳三立、陳衍。
28、浙西詞派:清初詞派,以浙江秀水(今嘉興市)人朱彝尊為代表。
29、陽羨詞派:清初詞派,以江蘇省宜興人陳維崧為代表。
30、常州詞派:清中葉詞派,代表人物是張惠言。
31、桐城派:清中葉最著名的一個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蘇州作家群:清初戲曲家群體,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戲劇家洪異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於1909年,發起人為陳去病、高旭和柳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