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評分很高的小說古代

評分很高的小說古代

發布時間: 2022-03-30 01:21:56

『壹』 求女主強大腹黑的穿越小說,評分最高,不要太虐的,像11處特工王妃一樣

暴君,我來自軍情9處-作者:瀟湘冬兒---------瀟湘冬兒的2部女特工都很好看,很經典的說

綠紅妝之軍營穿越-作者:金子----------現代穿越,文筆很快樂,也很溫馨

我自望星朝天歌-作者:七釘----------一個活潑的現代人,正常的穿越女主。男主呢,是個悶騷男。這篇文 似乎不是很出名,但確實還不錯

不負如來不負卿-作者:小春----------看了幾遍,很喜歡這類穿越,女主沒有去改變歷史,很不錯

代嫁棄妃_瑾年絕戀醉流蘇-作者:安知曉----------還不錯的穿越

星之海-作者;衛風---------她和他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身份,彼此不熟悉,卻有一個身懷異能的孩子。。很喜歡這篇

鳳囚凰-作者:天衣有風-------看山陰公主 如何 抵擋 男寵的 洶涌愛情

夢落繁花藍雪-作者:藍雪---------作者文筆很好,當然結局也不錯。不看真的會後悔。

武林萌主-作者:玄色-------她只有當上武林盟主之後才能回家……...穿越武林+搞笑

狩獵美男之古旅-作者:stein-------一個女留學生帶著一盒「貞德」牌處女膜穿越到古代的傳奇故事。

爛泥也能糊上牆+月出驚山鳥-作者:無袖攏香-----溫馨穿越文,搞笑加輕松。這兩本是前傳和後傳,媽媽和女兒的兩個故事,媽媽是穿越過去的。

埃及艷後、誓不為妃、三救姻緣 、金屋恨、扭轉乾坤之肥女翻身、尋找前世之旅、尋龍記、法老的寵妃 、何處金屋可藏嬌、此心無垠、步步驚心、獨步天下、大漠謠、綰青絲、瑤華、秋霽,第一部是瑤華 、穿越與反穿越、蔓蔓青蘿、蕭然夢、醉玲瓏、小樓傳奇、蘭陵繚亂、海棠閑妻、宮殺、金枝玉葉、天子謀、滿朝鳳華、寂寞空庭春欲晚 、冷月如霜、碧甃沉、一代佞臣、鳳血、帝王業、孤芳不自賞、月沉吟、奸妃 、帝王妻、後宮·甄嬛傳、香初上舞

『貳』 推薦幾本關於古代的小說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語言生動、場面宏大、個性鮮明,塑造出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許多不朽的歷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說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小說如何由短篇發展至長篇,這點我們要注意。原來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裡面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巨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到輾轉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態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們注意。這種源出眾手的小說,後來還有神魔小說《西遊記》和另一講史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一定的啟導作用。講史文學的源流,這部巨著本身的文學價值,以及它對後世的影響,都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一、三國演義的思想傾向:擁劉反曹

1、 擁劉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現;

2、 擁劉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的,羅貫中繼承並將它熔鑄到了作品中,毛宗岡在修改時又加強了它;

3、 擁劉反曹的內涵:反映了人們對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對暴政的意願;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統思想的反映。

二、劉備、曹操形象。

1、 曹操:奸詐、殘忍、虛偽;雄才大略、遠見卓識;——這是一個復雜的形象,羅貫中即寫其短,也寫其長,又不影響他的傾向性。

2、 劉備: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時又有統治階級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虛偽一面。

三、戰爭描寫。

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

相似處:都是以弱對強、都用了火功、結局都是弱者勝。

不同的特點:斗爭雙方的特點不同、面臨的情況不同等,使之寫來絕不雷同。

學習內容

一、講史文學之源流

宋代說話技藝十分發達。說話的演出地點不限於勾欄瓦肆,一般村野寺廟也有演出。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藝人霍四究以「說三分」著名,說三分即講三國故事,而尹常賣以說五代史見稱,二人都是講史好手。

說話人無論是否高手,都需要講稿。當時有專門編寫講稿的「書會」。書會中人既要編寫故事,就不能不具備較為深厚的文藝修養和廣博的歷史知識。說話人的稿本經過不斷潤色增刪,就有可能演變成為篇幅越來越長的小說。

宋代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錄說話四家:

說話有四家:一者小說,謂之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說公案,皆是撲刀桿棒,及發跡變泰之事。說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說經,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最畏小說人,蓋小說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頃刻間提破。

其中第四家為「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戰爭之事。」說三國故事應屬於這一類。

長篇小說《三國演義》可以說是直接或間接匯集了唐宋流傳的三國故事,特別是小說者所講「一朝一代故事」之講稿材料,是經過無數次增飾修改而成的作品。下面提到的《全相平話三國志》雖是元代產物,但它的祖本可能源自宋代說話人的手稿。

說話材料如何成為話本小說?大概說話人起初靠口耳相傳,不靠文本,但口耳相傳,容易忘記,故事越增飾,則內容越繁復,越不易記憶,唯有利用文字記錄下來,以免講說時遺漏。文字記錄不斷整理,則篇幅越來越大。這里有兩個小問題值得思考:一是最初稿本可能會較為簡單粗糙,後來的整理增訂本可能較為繁富復雜,但刪節本卻相反;二是初稿一旦鈔寫流傳出去,因為由不同的藝人或文人各自潤色演繹,同一故事稍後可能出現眾多不同的版本。這里舉一兩個例子說明。現存《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三卷,是元朝英宗至治年間(1321年一1323年)建安(在今福建北部)虞氏刊本,每卷卷首都刻「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一般簡稱《三國志平話》,原作者姓名已佚,學術界認為是元代講史藝人說話的底本。這個本子現藏日本東京內閣文庫,有一百三十八頁,每頁上下兩欄,左右兩頁合起來,上面為一圖,下面為文字。說話人拿著這個本子,看圖覽字,可以口沫橫飛,隨機敷衍。這不一定是說話人的初稿,卻是一個較早版本的稿子,可以看出它較為簡單粗糙的特點。另外一個例子是《三分事略》,又題為《三國志故事》,上圖下文,三卷,不題撰人,也屬建安書坊刻本。雖然上、中卷首行題刻「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上」、「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中」,又封面有「甲午新刻」四字,學術界大多認為並非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年)之刻本;乃書商故弄玄虛,實是元至正十四年或元明易代期間之產物。因為上、中、下三卷,每卷最後一頁或二頁之前,均故意漏刻二至三頁故事,但頁碼卻連接而無中斷,明顯是書商偷工減料,為欺騙顧客而做的手腳。刪節本通常都是為了減省成本而印製的。

魯迅稱宋之說話人多高手,而不聞有著作;現存講史平話多為元人作品(1982,127頁)。其中《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和《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均具備《三國演義》的主要情節,是其雛形。

總括這一小節內容:中國講故事的源流很早,宋代說書人尤其喜歡講史。北宋時已有霍三究以說三分著名。但三國故事的零星片段流傳甚早,於唐代已有記載。宋人致力增飾鋪張,因而內容更豐富,情節更精彩。現存《全相平話三國志》是元人作品,應該是《三國志演義》的胚胎。

二、《三國演義》的作者、成書年代和版本

這一節「作者、版本和成書年代」提供的資料,其中涉及爭論的問題甚多,建議不要死記材料,知其梗概便可。

作者

在漫長的專制帝王統治時代,很奇怪的是,中國小說和戲劇一直遭受正統文士的忽略和歧視,以致這類作品多半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出現。其作者或用化名,或不留名,總是難得清清楚楚知其生平,使人遺憾。我們這個課程選講的幾部巨著,其作者無一不有類似的情況。

《三國演義》的作者,一般說是羅貫中。有關其籍貫、生平事跡的記載很是分歧,材料也都很簡略。

關於羅貫中的籍貫主要有四說:一是太原人,二是杭州人,三是東原(山東東平)人,四是廬陵人。數十年來,以前兩種說法為多,但迄無定論。今人劉知漸、王利器、沈伯俊、周楞伽等人均持東原說。從現有資料看,以東原說較為可信。

—、太原說

明佚名《錄鬼簿續編》雲:「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

二、杭州說

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三雲:「《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本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餘》卷二十五「委巷叢談」雲:「錢塘羅貫中本者,南宋時人,編撰小說數十種。」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七「經籍考·傳記」類雲:「《水滸傳》羅貫著。貫字本中,杭州人。」

三、東原(東平)說

明庸愚子(蔣大器)《三國志通俗演義·序》雲:「若東原羅貫中,以平陽陳壽傳,考諸國史,自漢靈帝中平元年,終於晉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損益,目之曰《三國志通俗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

王利器《羅貫中與〈三國志通俗演義〉》(1983,240-265頁)從元代趙偕(字子永,慈溪人)《 趙寶峰 先生集》卷首所附《門人祭寶峰先生文》所列三十一門人中找到羅本和高克柔二人,認為羅本即羅貫中。這涉及《水滸傳》的作者,《水滸傳》中唯一的好官是東平太守陳文昭,何以如此?原來慈溪縣令陳文昭向邑人趙寶峰執經請業,行弟子禮,寶峰以治民事告之。因此清人編《宋元學案》就將陳文昭也列為寶峰先生門人,於是不難解釋《水滸傳》唯一好官是陳文昭之謎。《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撰、羅貫中纂修」,羅貫中分明是羅本,東平是其父母之邦。把這個好官說成是東平太守,王利器認為是「羅貫中精心安排的」。

周楞伽《關於羅貫中生平的新史料》(譚洛非編,1992,119-130頁)也從《 趙寶峰 先生集》和《宋元學案》找尋資料,認為羅貫中原來名本,字彥直,東平人。元亡後投奔居於浙江慈溪的兄長羅拱字彥威,羅拱為宋宗室後裔趙寶峰的門人,所以羅本也師事趙寶峰。貫中恐是別號。

至於羅貫中的生平,有以為是南宋人。有以為是元未明初人,《漫稿》以為元未明初人這說法較合理,理由是元末明初動亂的經歷和作家的政治抱負對《三國演義》的創作有實質的影響。以下引述周邨、馮其庸、章培恆、周楞伽等人的說法:

—、南宋人(周邨)

周邨《書元人所見羅貫中〈水滸傳〉和王實甫〈西廂記〉》(1985,76-82頁)一文,認為「羅貫中可能是南宋人或宋元間人。」其說可約略參考前面「講史文學之源流」一節我們所引周邨的意見。

二、約生於 1295年前後(馮其庸、章培恆)

馮其庸《論羅貫中的時代》(1991,80-93頁),認為既然羅貫中與葛可久並提,葛是元人,羅當然也是元人。從《錄鬼簿續編》的記載推算,羅貫中大約生於元貞元年(1295年)前後,死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前後,大約活了八十五歲。

章培恆《關於羅貫中的生卒年》(1982,第三期,120-126頁)堅持以書中今地名來考證一本書的成書年代,並藉以追查作者在生時間,他認為《三國演義》約成書於1329年前後,其時羅貫中當在三十歲以上。

三、約生於1330年(魯迅、周楞伽)

魯迅《史略》(129頁)認為是「元明間人」(約1330-1400年)

周楞伽《小說札記》(1981,第四期,76-82頁)同意魯迅的說法,認為羅貫中「是由元入明的元末明初人」,且可能是慈溪人。

結合各家意見,大致是這樣:羅貫中東平人,原名羅本,字彥直,別號貫中,又號湖海散人。大約為元末明初時人,曾入張士誠幕府,後來隱居浙江慈溪,從事創作,明初去世。著有雜劇三種,今存《宋太祖龍虎風雲會》;又著小說六種《三國演義》、《小秦王詞話》、《隋唐志話》、《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一般相信,《水滸傳》這部小說也包含了羅貫中的心血。

成書年代

《三國演義》的成書年代主要有四說:一是宋或以前,二是元代中期,三是明初,四是明中葉。無論如何,因為不能否定羅貫中為《三國演義》的編撰者,則寫作年代就無法跳出羅貫中生活的時代,成書年代必須結合羅貫中的生卒歲月來看。

一、宋以前說

周邨主張《三國演義》成書於宋或北宋以前,我們前面已引述他的說法(見本單元,第3頁)

二、元代中期說

袁世碩《明嘉靖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乃元人羅貫中原作》(1991,94-108頁)一文認為該書用三百三十多首詩來品評人物,收束情節,與宋元間的平話很近似。且引用時或言唐賢,或言宋賢,不言「元賢」,實是元人口吻;書中小字注中所提及的今地名,除了個別幾個筆誤外,幾乎全與元代行政區名稱相符。因為其中江陵、建康、潭州均為元天歷二年(1329年)以前的舊地名,因此將作注的時間斷在此年,再往後延伸十幾年,基本上可以確定書成於元中期,大約是十四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他並認為羅貫中生卒年約為1300年至1370年,而嘉靖刊本可視為羅貫中原作。

三、明初說

歐陽健《試論〈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成書年代》(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83,280-295頁)一文認為《三國演義》成書於明初。他不同意袁世碩斷書中小注年代於天歷二年(1329年)以前,認為地名情況復雜。他認為羅貫中在明初開筆,第十二卷寫作不早於洪武三年(1370年),全書初稿完成於1371年以後。他還認為根據《門人祭寶峰先生文》以齒序排名,羅本處於第八位烏斯道(1314年生)和第十三位王桓(1314年生)之間,生年約在1315年至1318年之間,卒年估計在1385年1388年之間。開筆時羅本貫中約五十餘歲。

四、明中葉說

張國光《〈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於明中葉辨》(1983,266-279頁)一文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以《三國志平話》為基礎寫成,而元刊《三國志平話》為新安虞氏至治年間(1321-1323)所刊五種平話之一,篇幅僅有八萬字,文筆粗糙簡陋,《三國志通俗演義》篇幅為其十倍,手法成熟,從發展過程看,必遠遠產生於平話之後。張國光因此認為,「此書的撰成,既不會是元代,也難以肯定是明初,其時當在明中葉。為此書寫序的庸愚子蔣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他估計由於蔣大器寫序後無錢刻書,過了二十年才由修髯子印行。

值得注意的是,張國光是拋開羅貫中作為《三國演義》作者來立論的,這樣就不必顧慮成書年代是否與羅貫中生卒年配合。如若結合羅貫中生平來看,以第二和第三兩種說法較為接近事實。如果第四種說法合理,則明中葉是開始流傳的時間。

版本

—、嘉靖本

現存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本。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各則題目唯七字。書署名「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要注意的是,以前很多學者認為它是最接近羅貫中原作的版本,甚至是羅的原著,但現在懷疑者不少。

二、志傳本

現存有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刊刻的幾個版本,簡稱「萬曆諸本」。以劉龍田喬山堂刊本、余氏雙峰堂刊本較早。值得注意的是,內容與嘉靖本有些不同,文字較質朴。不少學者認為「志傳本」的祖本較嘉靖本早。

三、李評本

「 李卓吾 先生批評三國志」,系萬曆後、天啟間無錫人葉畫假李卓吾之名偽作評語刊行,故又稱「偽李評本」。將嘉靖本回目每兩則並為一回成一百二十回本,不分卷。現存明建陽吳觀明刊本等幾種。清代毛宗崗據以刪削修訂為毛評本。

四、毛本(毛評本)

「毛宗崗評三國志演義」,清康熙刊本,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毛綸、毛宗崗父子假借金聖嘆名義評改「偽李評本」,全面修訂而成。魯迅說毛氏父子主要進行三項工作,一曰改,二曰增,三曰削,其餘小節則「一者整頓回目,二者修正文辭,三者削除論贊,四者增刪瑣事,五者改換詩文」而已。應該注意的是,李悔吾認為該書比以前的版本更強化封建正統思想,而在藝術加工方面則大大超越以前各本。

這四個版本系統,總歸起來,實際只是三種而已:一是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系統,二是《三國志傳》系統,三是毛評本系統。至與「李評本」因為被毛宗崗修訂後已融入毛評本,跟毛評本應屬同一系統。目前書坊排印的本子,絕大多數是毛評本系統,不過在校勘時通常會參考嘉靖本的異文做些改動。

三、三國故事的形成經過

晉陳壽編撰《三國志》,劉宋時裴松之引書四百餘種為之注。我們知道魏晉六朝品評人物風氣盛行,品評人物總須根據具體事跡;後來《世說新語》更具載不少魏晉時期各種人物的妙人妙事。品評人物風氣流傳一段時間,影響所及,許多人對於當時人物的言行十分熟悉。在談說過程中,一方面興趣濃厚不減,而口耳相傳之間又增添講者的主觀意見和個人色彩,對於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刻畫遂有越來越精彩的現象。

例如說兩晉南北朝記敘、描寫、歌詠三國故事和人物的文獻有三十多種。這是現存文獻而言,實際一定不止此數。

唐代論述三國的詩文一百四十多篇,宋代則有約八十篇。這些也都是指今日所知材料而言,當時出現而遺佚的必定更多。

元朝除詩文外,元雜劇以三國故事入戲的有六十多本。這更值得注意,一是當時三國故事個別片段巳發展得很成熟,才能編為戲本,二是戲比詩文流傳更廣泛,影響更大,與小說發展變作互為因果。而宋以來流傳的說三分,此時成為平話小說《三國志平話》和《三分事略》,更成為三國演義小說的基礎。

《三國演義》是長篇小說,但原來的故事卻是零星存在的。這些零星材料如何最終組織成長篇巨著,實是一個有趣的過程。這過程可說是年深月久。由於它根本不是正史——如果雷同正史,則《三國志》成書後就無須再編撰甚麼《三國演義》了。當然《三國演義》的取材,既有直接取自《三國志》的,也有間接取自《三國志》的注文以及其它六朝文獻的史料,更多的則是後世已敷演充實的(俗語「加料」)故事材料。尤其是元代戲劇作品,已將三國故事貫串成有血有肉的生命。綜論三國故事的形成經過,可以分為下述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陳壽《三國志》成書以前的記載,大部分是史料,包括歷史人物的出身、言行等記錄和傳說。陳壽《三國志》錄取其中一部分做材料,編撰正史,但更多的材料則遺留在文人筆下或民間。

第二個階段是《三國志》成書後初期,尤其是東晉、南北朝,因為去三國未遠,仍有大量文獻和民間傳說流行,但故事內容大約無可避免開始出現增添或轉變的情形。

第三個階段是唐,宋時代文人的歌詠和說故事者的敷演,前者可使故事傳說走向理趣,後者則使零星故事組合成較長的單元。

第四個階段是元劇作品。元代許多劇作家都嘗試將三國故事敷寫成情節精彩的劇本。就以呂布和貂禪的故事為例,現存的劇本有無名氏《錦雲堂暗定連環計》,鄭光祖《虎牢關三戰呂布》,武漢臣《虎牢關三戰呂布》(殘缺),於伯淵有《白間斬呂布》。另外元南戲有《貂蟬女》(殘缺)。見微知著,可以估計元劇作家對全部三國故事發揚光大之貢獻。

第五個階段是羅貫中的成書。「三國志通俗演義」一書「據正史」、「采小說」、「證文辭」、「通好尚」,確是的論,尤其是博採各種典籍包括史注、筆記、傳說、平話、劇本、詩文等,共冶一爐,成為巨著。這當中實際上匯集了千千萬萬人的心血;在羅貫中以前,在故事文字和情節方面進行修改加工的無名作者,也同樣功不可沒。羅貫中可以說是後期一個集大成者。

四、《三國演義》的思想內容

坊間流行的《三國演義》毛評本在書前有一篇《讀〈三國志〉法》。這是一篇教人如何欣賞《三國演義》的文章,包括內容和文學技巧的剖析。當中不是每一個觀點都正確,但卻是很有啟發性的,不可不讀。

主題思想

三國演義這部巨著大致上以陳壽《三國志》的歷史范圍為基礎,從文學角度再現了漢末黃巾起義到西晉統一這八九十年間的演變過程。因為歷史大事不便隨意纂改,但其中細節卻可盡情發揮,作者在編寫時可以融入個人的主觀成分,成為思想性較明顯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處處尊劉貶曹,與陳壽《三國志》以魏晉為正統有別,歷來視此為《三國演義》的主題思想。揚劉抑曹是《三國演義》的主調,尤其是現在流行的毛評本,說「強調正統」是該書主題,應該不會錯。而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觀念,也與作者所處元未明初的時代背景有些關系。

五、《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

一、描寫戰爭:二、塑造人物形象;三、結構藝術;四、語言特色。

描寫戰爭

第一點是戰爭的多樣化。書中描述了上百次戰爭,可以分為陸戰、水戰,或水陸混合戰,例如水淹七軍;又可分為攻戰、守戰;或分伏擊戰、偷襲戰;或分陣地戰,游擊戰;或主將比試,或兩軍混戰,形式多樣化。

第二點是軍事行動與政治策略相結合。如曹操南侵並非毫無目的,是為了完成統一大業,劉備聯吳抗曹是為了有立足之地,然後振興劉氏的漢室基業。諸葛亮南征是為了解決與南方少數民族的糾紛,穩定後方,以便全力對付勢力強大的曹魏。

第三點,戰爭的勝負系於智謀。關鍵在於運籌者的智能,能不能採納部下的善計良策,能不能正確判斷敵情,能不能客觀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靜處事。大小戰爭的勝負無不與鬥智用計拉上了關系。《漫稿》舉了許多例子,建議翻閱原書。

第四點,著重寫人,不著重寫戰爭過程。吸收《左傳》描寫戰爭的經驗而詳寫謀略,略寫戰斗過程;詳寫佔得上風者,略寫位處下風者;詳寫將勝者,略寫將敗者。通過幾場交鋒,逐步將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來。

塑造人物形象

由於魯迅在《史略》批評《三國演義》「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過去的評論家多受影響,不敢推翻其說,幾成定論。其實魯迅的看法是有偏頗的,《三國演義》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觀意圖,但並非黑白分明一面倒。孔明料事如神,但並非永無錯誤,曹操是奸雄,也不是毫無優點。關羽忠義勇俱全,然而驕傲自用,不顧大局,屢屢如此。例如:要與馬超比試武功;謾罵孫權,拒不聯婚;恥與黃忠並列,不受五虎將印;四是輕視陸遜,因而招致失敗。

結構藝術

三國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吳三國興亡為縱線,以戰爭發展和人物活動為材料。九十多年的興亡史大約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即由黃巾之亂至赤壁之戰為第一階段;三國鼎立至諸葛亮病逝為第二階段:此後至晉統一天下為第三階段。其間穿插以魏、蜀、吳之間的錯綜復雜的紛爭,把各種大大小小的戰爭和文臣武將的奇謀險計逐一帶出,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大故事。由於傳統章回小說的結構回合之間前後呼應,在緊隨主線發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貫,形成一個統一的小說系統。

但是,在處理長達九十七年的歷史事件中,由開始至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後面的四十六年,時間長度其實幾近一半,卻只用了十六回來概括歷史演變,其分量安排明顯並不平均。原因何在呢,因為《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前五十年正是蜀漢由無至有,由弱至強,遂能聯吳抗曹,三分天下這些光輝事跡自然值得大書特書,但諸葛亮一死,形勢急轉直下,蜀漢開始面臨潰亡,時日無多,因而篇幅大為縮小。可見作者在結構方面,處理時間這一因素是有輕重之分的。

對魏、蜀、吳三國的描寫,蜀、魏之間有戰無和,蜀吳之間和多於戰,吳魏之間則戰多於和。然而重點始終放在蜀、魏這邊,對吳國描寫是有些忽略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研究三國人物者也有意無意間偏重於蜀、 魏 君臣方面。換句話說,作者在確定主次方面,也是頗用心思的。

由於《三國演義》是戰爭小說,描寫戰爭題材,從圍繞大小戰爭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節去觀察,也可以理出一個結構脈絡。鄭鐵生《三國演義藝術欣賞》就嘗試這樣去分析其結構,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三大戰役為主線,中間夾雜一些較次要的輔助性戰役,貫串了全書,形成一個戰爭系統(1992,246-273頁)。冒忻和葉胥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們以赤壁之戰為例:從起因到結束,共計八回,其間包括曹操下書,諸葛亮舌戰群儒,蔣干中計,黃蓋用苦肉計,孔明借箭,借東風,華容道釋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點組成了大重點,成為組織嚴謹的結構。

語言特色

《三國演義》是用淺白的文言寫成的,言簡意賅,語氣明快。這在封建時代一般稍能識字者,大約均可欣賞,有利於傳播。

《三國演義》一書,特別是毛評本,移用了古代文學家很多詩詞,與白話文比較,使用淺白文言文,更能夠使之與這些詩詞在語言風格上較為統一和諧。

《三國演義》一書創造了很多成語,引用或自造許多諺語,生動活潑,豐富了中華民族的語言。

六、《三國演義》對後世文學之影響

《三國演義》對後世文學的影響有幾個方面,一是該書是歷史小說鼻祖,後世歷史小說不少以之為典範,模仿其體制結構;二是該書故事精彩,明清以至近世戲劇家多從中取材改編為劇本;三是後世詩文作品取以為典故,或作為詠唱題材;四是《三國演義》語言精警,能豐富後世作家之用語。

『叄』 推薦幾個好看的古代小說

《清風卷簾海棠紅》 作者:靡寶
【編輯推薦】
紙鷂歸穹,海棠別枝,金戈鐵馬夢一場。
月上柳梢,人約仡雨,終得影相隨。

【內容簡介】
天應四年,公主和親,好吃懶做的陸棠雨被她爹一腳去送嫁。嬌氣、愛哭鬧的公主,不苟言笑的和親大使,不告人的秘密任務,還有風雲變幻的時局,都將陸棠雨的生攪得亂七八糟。在歡樂、刺激的冒險生涯背後,陰謀也漸展開……
經歷了失戀和九死一生的危險回到家後,陸棠雨不得再次面對一場更激烈的風暴……
在這個無盡的旋渦中,誰才是她真正的守護神?

《翔風傳奇》作者:嘉陵公子
【寫實版文案】
別人是無所不能,她也是;可別人是琴棋書畫萬能,她卻是坑蒙拐騙全能。
別人是桃花當頭,她也是;可別人是如花美男圍繞,她卻是霉女神棍環繞。
別人是一派之主,她也是;可別人是受人敬仰幫主,她卻是邪魔外道教主。
別人是他鄉遇舊,她也是;可別人是花影動故人來,她卻是刀劍閃債主來。
導演啊,你確定我真的是你親生的么,為啥就俺這個龍套女主混得這么慘?!

【文藝版文案】
八歲之時,少小離家,雄心萬丈,惟願仗劍江湖女兒行。十八歲時,年少輕狂,醉卧風雲,笑點山河萬古秋。廿八歲時,小軒窗下,雲淡風輕,方悟人生一世,能行吾所喜,愛我所愛,已為人間幸事矣。——《翔風回憶錄》

《月在迴廊 新月如鉤》~~很喜歡的說~
雙十年華風華正茂——就嗝兒屁了。她哭,還她的大好青春來!於是,青春過頭。
七歲孩童,正是自己還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卻要去給個更小的小屁孩當保姆……5~想起況復生那句話——找個心理年齡一樣的怕人家嫌她太小,找個身體年齡一樣的人家又嫌她太老……她不要這個七歲的身體,這要怎麼談戀愛~!

《月魄在天》作者:藍色獅
是非功過,一抔黃土,鐵筆難書。
睥睨千夫,古今同忌,芝蘭玉樹。
孤光自照,冰心澄澈,忍把浮名辜負。
莫問碑銘何處,無非青山埋骨,荒草萋萋應難顧。

冉冉修竹,寒梅香雪海。
願長相思,無嫌猜,心如明鏡無塵埃。
剪西窗燭,綰同心帶,青衫素手裁。
且放寬懷,凝眉開,看中天月魄,光華常在。
內容標簽:情有獨鍾 虐戀情深 江湖恩怨

搜索關鍵字:主角:蕭逸,蕭辰,白盈玉 ┃ 配角:李栩,莫研 ┃ 其它:

『肆』 求大家推薦一些超級好看的古代小說!

就記得很久以前看過的《錦鳳成凰》了,現代小說也很好看啊,強烈推薦《君子一諾》《脫骨香》《捻花辭》

『伍』 求一些好看的古代小說

怡然自得tree的《花若莫離》

『陸』 高分求女主強大的古代小說

其實傾大的文 都很好看的

除了樓主你剛說的《且試天下》 和《蘭因璧月》外,

她的《天霜何白》也超級好看 《天霜》裡面的女主角就是很強大的 既傾城又智慧

短片的話 也是傾大的 《碧落賦》和《紅顏不守》 也超級好看的

還有最近的新片 《鳳影空來》 贊的很 不過《鳳影》還沒完結 作者正在苦苦構思創作中

再者 和傾大同名作《傾泠月》 也超級好看的 這部是《天霜河白》同樣的架構 《天霜》就是 這部改編過來的

不過我覺得2部都各有特色 都值得看

《歌盡桃花》 也不錯

還有《醉玲瓏》也很好

《夜行歌》 女主也很有特色

《寒江雪》

《白衣傳》

《魅羅》

另外補充點

、且試天下 2、歌盡桃花 3、 紅顏亂

4、十里紅妝(這個真的很不錯) 5、瀟然夢 6、微微一笑很傾城

7、傾城逝 8、曾有一個人愛我如生命 (經典)

9、嗨,我的男人 10 我的鄰居是腹黑

11、獨步天下(穿越的) 12、醉玲瓏

13、桃花依舊笑春風 14、最禛心 15、大漠瑤(超好看的)

16、雲中歌(就此我就愛上了漢昭帝)

17、蘭陵繚亂 18、何以笙簫默 19、此心無垠 (清川) 20、蔓蔓青蘿

21、滿身風雨你從海上來(現代的好看)

22、溫暖的弦(溫暖哦) 23、拈花一笑醉流景 24、若相惜(清宮)

25、狐戲紅塵 26、帝王業 2

7、烈火如歌(我以前看的是現代的小說,不曉得我搜到的怎麼是古代的)

26、左耳 (難得看的不錯的) 27、月沉吟

28、滿朝文武愛上我(這個好不錯的)

29、金宮天下(介紹了滿朝文武就不能不看金宮哇)

30、穿越之陌上花開 31、孤芳不自賞

32、清宮宛妃傳 33、何處金屋可藏嬌(好看啊,也很長的)

34、不辭冰雪為卿熱 (寫9阿哥的..小9小九)

35、帝妃(南歌子的,這是個很讓人郁悶的小說,寫的相當不錯,可是為毛2年不更新啊!!!等了好久了!!!!)

36、誰家天下(這個寫的很不錯,很霸道啊,寫的是隋唐時期的,那個羅成滴哇!!!)

37、妖顏惑眾之憶容顏

38、夢落繁花藍雪(這個也不錯,我沒記錯的話那個女的的哥哥喜歡這個女的)

39、憑風舞(最近看的還不錯)

40、清殤夜未央 41、 深愛

42、愛,在你轉身時盛開 43、九重鳳闕

44、來不及說我愛你(這個也不錯,大概是民國時期的)

45、快樂在於忘記

46、跨過千年來愛你

47、鳳求凰(唉,悲劇啊)

48、明月來相照

慢慢看 都不錯

『柒』 有哪些豆瓣評分水準比較高的古代言情小說

①盛世為凰:暴君的一等賢妃
這本書女主不跟別的是一樣強大,很普通,但是她敢於面對帝王威嚴,智商情商一直在線,完全為皇帝著想(我我我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了……)然後這本書有的地方很虐,但是女主三觀很正(劃重點)
②盛世嫡妃,盛世謀臣 (三部曲之二) 文筆超棒 嫡妃偏戰事 謀臣偏謀權 比較溫馨,女主聰明淡定男主強大。我喜歡的是男女主之間的信任,女主強大的心理素質
③權臣閑妻 也是鳳輕的,不多說了
④紈絝世子妃 這個應該有很多人熟悉,我很佩服作者的構思,特別特別好看。女主聰明,男主腹黑,特別腹黑(劃重點)這本書的布局,你是絕對猜不到的。。。。
⑤御夜狂魔, 狩妻狂魔, 寵妻狂魔 (這三本後面還有名字,太長了。。)是盛十七的,男女主都比較妖艷。。。。。很棒的
⑥世嫁 ,以嫡為貴,盛世醫香,權相嫡女 是木贏的,都不錯(雖然我只看了簡介。。)

『捌』 推薦一些好看的古代小說啊

基本上我只看當當網上評價很高的書,下面都是我親自看過的,都很有看點,也都很經典,簡單說一下哈:

雲中歌
主角:霍雲歌、孟珏、劉弗陵
配角:許平君、劉詢(劉病已)、劉賀、紅衣
男主角是一個虛構的非常成功的孟珏,很多方面很像容止,看起來優雅,面帶微笑,實際上本事通天,經商,政治,武功無所不能,尤其專情。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可愛純真又偏執的雲歌,有著劉徹的卓絕能力又有著愛民之心,深情專一愛一個女孩子十八年不變可以為她放棄皇位的陵哥哥,還有那個優雅,睿智,武功,專情可以為愛情賠上一切卻又高傲最終得不到所愛卻讓所有玉佩著迷的孟珏。文筆很美,很動人……

獨步天下(皇太極和布喜亞馬拉還有和海藍珠的)
主角:皇太極,東哥(步悠然)
配角:努爾哈赤,代善,褚英,多爾袞……
歷史上皇太極好像和布喜亞馬拉(女真第一美女)沒有感情糾葛,但是卻很愛 海藍珠。曾經封海藍珠為關雎宮宸妃,地位僅次於中宮皇後。關雎宮室唯一一個被認為是皇太極親自命名的後宮。
這本書里寫就了一個有謀略,睿智而又專一,深情的皇太極,同時重現了努爾哈赤,代善,多爾袞。最不可思議的是孝庄成為配角,多爾袞也愛上了女主。有時甜蜜有時傷感,結局還不錯。男生可以看歷史和謀略,女生可以看愛情和帥哥,不錯的一本書。

夢回大清
主角:小薇,十三阿哥胤祥,四阿哥胤禛
配角:康熙及其兒子們
婚前很艱難的抉擇,婚後很甜蜜的愛情,一直以來很深的愧疚,在這本書里,有一個不一樣的雍親王,有一個很招人喜歡的胤祥,有一個很讓人惋惜的十四,還有很多,唉,很多的無奈與美好。看書吧,我都看了四五遍了……

步步驚心
主角:若曦,八阿哥胤禩,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
配角:康熙及其兒子們
同是大漠謠的作者寫的,很經典的清穿文,只是有些沉重,但是很經典。和夢回大清同一時代,這里,你會愛上那些人,主角抑或是配角……

恍然如夢
主角:宛然,八阿哥胤禩,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
配角:康熙及其兒子們
很好的一本書,和以上兩本時代相同,但是這個視野更開闊,開始是宛然和胤禩,而後嫁給胤祥,最後失憶和胤禛在一起,最後有個胤祥團聚。結果很Happy,挺美好的。從皇宮到塞外,值得一讀……

尋龍記
這本書很有意思的是,一晚上去一段歷史上的年代,有一個身份。但是書的整體還不亂,有重點,銜接也很好。值得看一看,這里你可以了解很多歷史上的人物, 每個人都有專情的一面,但又不知是寫情,還有其他看點,不錯哦……

以上的話都是我自己一點一點打出來的,都是個人親身體會,希望你滿意!

熱點內容
古代小說對女主神態的描寫 發布:2025-02-06 14:40:35 瀏覽:680
小說閱讀網秘愛之夜 發布:2025-02-06 14:36:12 瀏覽:332
雙主角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2-06 14:32:33 瀏覽:496
星際爭霸同人無敵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6 14:20:40 瀏覽:602
經典紅三代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6 14:14:04 瀏覽:811
寫科幻小說熱門嗎 發布:2025-02-06 13:55:39 瀏覽:303
我的絕色總裁老婆老婆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2-06 13:45:45 瀏覽:696
兩本小說推薦理由 發布:2025-02-06 13:29:42 瀏覽:790
言情劇好看小說 發布:2025-02-06 13:10:30 瀏覽:293
小說言情劇開機 發布:2025-02-06 13:05:56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