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代小說朗讀

古代小說朗讀

發布時間: 2022-03-29 14:26:20

『壹』 悅讀紀純古代小說

《武林萌主》玄 色 《永夜》 樁樁/著 《鳳鼓朝凰》 沉僉 《雲色傾城》紫百合 《靜思》衛 風 《青蛇》 衛 風 《星之海》 衛 風 《晚香玉》 傾城之戀 《美人謀》 Ray 《花褪殘紅青杏小》 南適 《風槿如畫》張 瑞 《二兩娘子》 安思源 《雲醉月微眠》《皇後出牆記》 樁 樁《落蕊重芳》 姒 姜《失蹤的王妃》赤 冰《宸宮》沐非

《大宮》秋 姬 《何以笙簫默》 顧 漫《趙飛燕傳奇 》嬌無那《夜上海》 金 子

《步非煙傳奇》溫柔坊/大明宮/黃金甲 嬌無那 《絕戀》 犬 犬 《紅顏亂》朵朵舞 《摯愛狼少年》聖靈泉

《校對完全無用手冊》 異咯嗪 《想入菲菲》 追月逐花《帝錦》 沐 非《天霜河白》傾泠月

《外灘18號》右耳《痴相公》鏡中影《帝王妻》鏡中影《千秋素光同》寐語者 《皇後策 》談天音

《鳳鼓朝凰》沉 僉 《天霜河白》 傾泠月 《江山如畫》四葉鈴蘭《微微一笑很傾城》 顧 漫

《網游之少年絕色》顧 漫《驕陽似我》顧 漫 《杉杉來吃》 顧 漫《龍龍龍》天衣有風

《女皇陛下的笑話婚姻》 雲狐不喜 《牧小瘋的燃情歲月》 蟲小扁《皇宮這檔事兒》 太微天

《淺淺心事》 正午月光 《門第》 連諫《夢落芳華》也顧偕 《滿朝鳳華》 孤缽 《逐風流》小魚大心

《身歷六帝寵不衰》 追月逐花 《銀色舞台》 曉月聽風 《皇家幼兒園》玄色《女醫葯代表》野玉丫頭

《折蘭勾玉杏向晚》 明月別枝《因緣妙美人》夢枕幻花 《大唐尋情記》柳暗花溟 《零陵飄香》 燈火闌珊

《梨花雪後》東籬菊隱 《山那邊是海》蘭思思《偏偏喜歡你》意闌 《微涼?北漂的奮斗》 情楓顏

《因緣妙美人》夢枕幻花《明月照人來》寐語者 《雲色傾心》雲端漫步《少女太妃:恬妃傳》 琴瑣

這裡面有些是現代的,但也不錯,相信你會喜歡。

『貳』 穿越時空到唐代會朗誦後代詩詞的小說穿越到古代詩人聚會上朗讀後代詩詞,成為唐代紅人

《文化苦旅》分篇讀書筆記

曹治國

1.《道士塔》

余秋雨在這篇充滿了個人臆想、近似小說化了的散文中所寫和表達的內容只消三個字即可說明,便是那帶著瓊瑤阿姨的粉淚聲腔而彷彿在幾卷線裝古書前,對著死朽者的屍骨卻竟把無縛雞之力的臃腫全身綳緊,舉輕若重、繪聲繪色的泣涕道:「我好恨!」

他的「恨」一如他結尾處的雖說「默默地」但實際仍「好激動」一樣,都對我夠不成任何透徹肺腑的情感沖擊力和感染力。他的「恨」實在恨得膚淺,竟能把幾乎所有毀損敦煌文物的罪過和仇恨的矛頭都加諸於這個「穿著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縮縮,是那個時代到處可以遇見的一個中國平民」的道士身上?!余秋雨在百年之後裹著一身「文化學者」的知識優越感,坐在茶香四溢的書案前遙遙對視著世紀之初的暗夜裡那焚盡生靈的硝塵,像一個深宅大院里的公子哥兒申斥著他從未真正了解、認識過的看門老僕--你為何如此敗家?那時侯余先生從這老奴身上是頗找回了些道德優越感的自我滿足的。《道士塔》的實質作用也僅限於此。

聰明的作者沒有忘記在最後借某個日本學者的話「我想糾正一個過去的說法。這幾年的成果已經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來挽回中國的民族自尊和自信來,而以往那些他剛剛咬牙切齒描寫的中國的愚昧、荒蠻、落後、病態都集中處理算在了王道士一個「個人」的身上,並且這本應該切入審思、深思中國各種根深蒂固之病態與愚劣以及展開對影響產生了像王道士這樣「到處可以遇見的一個中國平民」的深層文化傳統的批判之可能,都在「過去時」與「現在時」的涇渭分明的割裂式劃分中被完完全全的消解掉了;於是,中國只要一有了壞事,便據說總是因為某幾個「小人」作亂的緣故,而中國一旦有了好事,便肯定是證明了整個中華民族「向來優秀」的集體榮耀,我們的民族和文化上之「自尊」與「自信」便是這樣得以實現和得到滿足的。正是這種阿q式的毫無自我批判、解剖與懺悔的「勝利法」,讓余秋雨筆下的中國文人與文化在矯柔造作的「痛楚」和自我麻醉式的超脫中無往而不勝,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會是一副貌似自信的「勝利在握」的模樣。但我知道,他心虛得緊。

但是中國的某些知識分子都願意退回進所謂「燦爛文明五千年」的故紙堆里重揀起傳統士人情懷的人格面具戴上,何況「到處可以遇見的中國平民」則更需要從尚未捂無熱乎的「我們的文化」中找回魯迅先生所諷刺的那種「合群的自大」式的「自尊」與「自信」來。余秋雨很好的為庸眾們做成了此事,所以我認為他的散文本質上是一種「媚俗」,並不冤枉他,只不過他這回所賣的,乃是「文化」這劑高雅體面的春葯。

2.《莫高窟》

《莫高窟》所運的文字是唯美而稍顯綺靡多姿的,辭藻富繁而無雕琢的贅感,將靜態的敦煌壁畫用活的線條和氣勢舞動起來,既合人與背景的內容,又能賦予橫亘時空的強烈的生命與美學意義,人隨畫動,畫從心轉,幻境與當下交織,歷史與色彩共升,細膩入微又磅礴揮灑,悄然無語而樂章交響。

作者的立意很清楚:想要追求一種超越了宗教、道德的敦煌藝術之「美」來。你可以取別的視角,但「美」這個視角是合適的,同時又兼顧到了莫高窟的多層意蘊,也就是「層次豐富的景深(depth of field)」,像敦煌的意義與價值顯然是「說不能盡」的經典,余秋雨是在「美」的藝術心理觀照下截取他想要和欣享的敦煌片段,從這一層面來講,應該說作者的眼界不乏大氣、開闊、高遠,這是其獨到的地方。但問題是,伴隨著「多方面生命」的呈現、聚會、狂歡、釋放,余秋雨漸漸走入了他實則認知較淺薄的「歷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的敘述之中,「人性」「生命」「人格」都成了反復歌詠卻蒼白空泛的符號,我們看到了濃墨重彩的一幅幅曼妙醉神的畫,卻見不著更深厚的對生命或人性本身的詮釋與穿越,最終,又是頂禮膜拜式的表達了對盛唐這一個時代的無限憧憬與自豪,於是說「我們的民族,總算擁有這么一個朝代,總算有過這么一個時刻」,個體的生命藝術之美被宏大的歷史主題與廉價的民族自尊遮蔽了,於是「我們曾經擁有」「我們一千多年層層累聚」,這中間只有機械的堆疊,大失立體多維度的穿越審思,所以余秋雨的審美只能浮在表面的裝修上,卻無法扣問靈魂,力透出生命的本色來。莫高窟的「美」,也因此減色不少,單薄不少。

3.《陽關雪》

陽關「終成廢墟,終成荒原」。那麼這原因何在呢?作者極其隱晦的表達出這樣一個觀點,即:當權的統治者似乎沒有給藝術家們以足夠的地位和尊重,所以限制了藝術家們的創作,然而藝術家們可是足夠優秀足夠天才足夠好的。

「但是,長安的宮殿,只為藝術家們開了一個狹小的邊門」這句話很有意味,很能夠透視出余秋雨在拿著古代知識分子暗中自比的同時,他的雙眼始終沒離開過「長安的宮殿」為其所開的「門」,余秋雨性格中深刻烙印著對「權力」的心理依附,在此文中已有較深隱的體現。他通過對古代文化名人的悲嘆、哀痛、傷悼乃至鳴不平,甚至常常要擠出幾滴酸度超強的枯淚來,其實正是欲寄託他自己希望當權者能施捨給像他這樣的文化人以生存的空間甚或重用之的企望,這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士人的情結,是沒有或缺乏獨立人格,始終活在權力話語的陰影下謀求自我的定位,余秋雨藉此將他作為這種知識分子的虛榮表現得淋漓盡致,荒原?千萬別侮辱艾略特的經典大作,那不過是無奈的看著自身終入塵土的壘起的墳而已。

余秋雨仍沒忘了拿唐代的造像去向文藝復興時的西方藝術大師那裡尋回一點可憐的「驕傲與自豪」,但他卻不願也不肯再繼續追問:為什麼如此輝煌的唐朝藝術卻無法避免走向退步衰落的宿命?而西方的文藝復興為什麼卻偏偏能開出一個史無前例的近現代人類文明呢?

那些至今依然坐在「四大發明」之類國故上高唱凱歌頌謠的孝子賢孫們,自然是想不明白的。

7.《都江堰》

這依然是一篇借著都江堰寫李冰,借著李冰寫「官本位」的文章,我在《柳侯祠》的評述中已有所論,只不過此番他給「官本位」注入的不是碑文詩賦而是專業的科學技術,都江堰的偉大被濃縮在了「李冰的精魂」里,作者所盼望的乃是這樣的人可以子子孫孫無窮盡,於是對李冰的充滿民間宗教色彩的膜拜和人而神的民間戲劇中很作了一番文章,頗為贊賞,並且說「轟鳴的江水」便因此成了「至聖至善的遺言」。

余文慣於在對山水的膜拜式誇大定位和抒寫中行矯情與煽情,但他肯定不是真的要跪倒在山水文物前,他不過是做這么一個虛假的姿態而已,他的重點仍是利用這種情感的煽動去消弭理性的冷峻思考,從而使讀者認同他、跟著他的觀點走。此文對「能臣幹吏」的崇拜與對「清官」的崇拜一樣,都是「人治」思路的認識,要知道僅憑「清官」「能臣」是無法幫助中國擺脫「人治」帶來的歷史循環的,但這種理性認知在作者故意營造的宏大主題與取媚民眾的民粹主義氣氛下,被抽空殆盡了。

余秋雨在文中說:「在這里,我突然產生了對中國歷史的某種樂觀」,我雖不知道這是否為其真心話,但通覽整部《文化苦旅》,你都能感受得到這種甜膩膩的膚淺的「樂」觀,而書名竟貫之以一「苦」字,什麼叫做惺惺作態?什麼又是矯情?看罷。

8.《三峽》

李白的詩飄逸靈動、超拔縱橫、吞吐山河有餘,而沉鬱練達、憂患深情、悲心苦難不足,讀其作品如閱其人,羽化超脫而心向隱遁的仙道氣始終伴隨著這位才華橫溢的天之驕子,在世事的艱辛、惡劣和仕途的坎坷不順中他選擇了以桀驁不遜的風骨出入自我精神的狂歡,這與杜甫的始終不棄不舍,執著當下,痛入心髓而猶深懷抱負與憂悲進入民眾、國家的苦難大有不同。中國的多數人可能大抵都更愛讀李白,因為從李白那兒能讀出一種速度和快感來,但我卻偏愛老杜,老杜的字句不止是用靈氣潑灑的音符,更是一種血淚沉澱的生命的精魂。他不超脫,所以他超越了那時代的每一個神往超脫的詩人。

9.《洞庭一角》

「貶官文化」的確是中國文化中很重的一筆,貶官們仕途興隆、官運亨通時不見有特別優異的文章出世,只是被貶外放了,才「只好與山水親熱」,有了悲戚哀憤的常情,文采竟也飛揚起來,「事過境遷,連朝廷也覺得此人不錯,恢復名譽。」可見貶官們的寫作與抒情豈能不暗懷著盼主上查閱而重起用之的功利心思?既被「貶」了,就無奈的寫寫東西,這寫出的東西便恰好印證了貶官的「文品」,既是別有深意和目的而寫,則這製造出的「文品」確也和其「人品」相映成趣--都虛偽得緊。那麼,倘若中國文化「極其奪目」的一筆竟是如此被文化官員們弄出來的,就不曉得到底是中國的貶官們太有才了,還是中國文學創作的自我評價「太有才」了。

不過文學在此文只是裝裱,重要的是「地因人傳,人因地傳,兩相幫襯,俱著聲名」的「聲名」效應,貶官們都化了灰,山水亭閣也仍是這樣的山水亭閣,還理會他什麼「文學」作甚?重要的是靠文章賺得的「聲名」才是眼睜睜的取之不竭的實利,文學既「幫襯」了貶官的官運又「幫襯」了旅遊景點的聲名,大約可以名垂青史,不朽於後人了。讀懂了余秋雨的「幫襯」,也就讀懂了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半。

13.《白發蘇州》

「吳儂軟語與玩物喪志同義」正可印證中國文化傳統的虛偽,蘇州「缺少金陵王氣」並非僅僅因為「缺少」,而是在表面上它正好走到了「王道」「王氣」的反面,化成了曠世美人西施兼亡國亡君之地,女人的成為「禍水」和女性的「軟語」情貌根本是男權話語製造出的結果,卻反過來把罪加諸女性身上,明明是女性被動的給男性玩弄,卻要代替男性承擔「玩物喪志」「禍國亡君」的沉重指責。要讀懂中國的事,就不能單去領會「王道」「聖言」的妙理,而要看到底是誰是哪些人在操縱著「王道」說話,中國的道理本身其實毫無道理可言,重要的是權力在誰的手裡,誰就是「王道」,誰就能較為長久地講出「道理」來。

14.《江南小鎮》

「大隱隱於市」,江南小鎮成為文人「最佳的隱潛方式」,之所以是「最佳」,因為佛道寺觀的出家和結廬荒山、獨釣寒江的生活太清苦,太「麻煩」了,那麼說,文人且不必理會精神上的諸多博弈,最要緊的是「把日子過得十分舒適」,「文革」來了,就歸隱;苦難來了,就「好生休息,把休息地搞好」,至於此後之種種,文人所擔負的社會責任之種種,全可以託付給「小橋流水人家,蒓鱸之思」這一種「宗教性的人生哲學的生態意象」的超然享受中了,當然,余秋雨把這叫做「宗教性」,其實不如說是「解脫」,而且是在物質條件充分保障下的精神上之禪道行旅,一切都歸於文雅體面的「隱潛」,說白了就是「逃避」,請問我們多一個如此善於營造「逃避」之所的文人究竟有什麼意義?這就是作者心嚮往之的文人生活,還要使勁用「宗教性」「人生哲學」這些詞來為其臉上貼彩補妝。我不懂得余秋雨口中的「宗教性」是個什麼東西,但我知曉當耶穌基督背負起十字架時,「隱潛」與他的聖愛無緣,他的身體在到處流血,傷痕累累。

15.《寂寞天柱山》

「山水化了的宗教」既不是山水也非宗教,它只是「能使那批有悟性的文人暢意適懷」的文化而已。天柱山有這有那,但還遠遠不夠作中國文人的「家」。耶路撒冷是猶太人的家,聖經是基督徒的家,天柱山?說到底,它的「宗教、美景、詩文」不過是構成了一個很好玩的旅遊景區而已。

16.《風雨天一閣》

「為《四庫全書》獻書是天一閣的一大浩劫,頗覺言之有過」,這是余秋雨對中國歷史黑暗的又一盲點,本文中提出了所謂「健全人格」,後來這個可笑的詞又被他送給了康熙皇帝。中國文人好講「健全」「圓滿」,也擅長把這些完美的修飾詞留給自己和捧送掌權者。「健全的人格」服從著包括「禁止婦女登樓」的封建族規,「健全的」皇帝及其繼承者也開始了漫長的「文字獄」和閉關鎖國。這是怎樣畸形的「基於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連阿q這種癟三都曉得要在紙上很認真的畫一個完滿勝利的圓圈,何況中國的文人呼?

17.《西湖夢》

一切宗教都要到西湖來展覽,「展覽」這個詞妙極,中國人做慣了看客,無論什麼,最要緊的便是「看」,始於看而終於看,過足了眼癮和感官玩樂,就像靈魂已被抽幹了一樣。

18.《狼山腳下》

余秋雨完全不解魯迅的深意,魯迅豈是在改良為自然風景命名的方式嗎?余文所謂「但一切都調理得那麼文雅,蒼勁的自然界也就被抽幹了生命」,這純粹是文人的臆想,其實他的「平和一點」同先人的「古池好水」「蕭寺清鍾」「遠村明月」一樣,都是琢磨著怎樣在「命名」上下功夫,用文字自欺視聽,只不過方法不同罷了。魯迅先生所批判嘲諷的,恰恰是這種專好在「名」上弄虛作假、自欺欺人的虛偽、麻醉的民族文化心理,而作者卻正好最愛耽著在「名」上做文章。

19.《上海人》

這是余秋雨在本書中寫得最好最精彩的文章,也許因為作者本身是上海人,對上海的了解、體會很深也較為全面。

徐光啟是一個值得特別書寫的開端,他能在一個愈趨封閉、衰朽、宋明新儒學占統治上峰的封建時代坦然開放的接受、傳播西方文明,甚至受洗皈依基督宗教,他的影響決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個文化交流者,他給古老的中國注入了完全異質的文化血液,也樹立了一個「新人」的榜樣。光啟,宿命般的人如其名。但職員心態而缺少生命熱源和創勁的上海人並未得著他的精髓,而只是神似而已。

20.《五城記》

蘭州牛肉拉麵的醇香橫亘千里,飄入了關外我的鼻舌中。。

21.《牌坊》

牌坊大約是中國文化里最可憎惡的物事之一了,它見證著中國道德的虛偽、殘忍、吃人的本性,而且是公開的被表彰的邪惡,而從中做幫凶寫文章造理論大肆頌揚宣傳的不是別人,正是文人。父母的一面立牌坊一面偷偷送女兒出家逃生,把「貞操」「守節」殘害人性的荒謬暴露無遺。「聖女」是男權意識在女性身上的體現,「聖女」「節婦」既不「聖」也不「美」,而是對女性形象的扭曲,女性在這里只是體現綱常道德的工具和男權變態逞欲的對象罷了。封建中國的文化,充滿了觸目驚心的變態性。

22.《廟宇》

女人被置於權利的最底層,幾近於完全被動的狀態,又多無文化,於是便聽天由命,投在了「念佛」這一格外「殊勝」的「方便法門」下。靠著念佛聲,卻只能因此在鄉間幫助樹立起更多的牌坊來,而不是拆毀牌坊。這就是「念佛法門」在中國的效用。

23.《夜航船》

作者是想說這夜航船乃精神文化的航船,但積淀了幾百上千年的文化,到頭來卻「我說這篤篤聲是航船,她(母親)說這篤篤聲是木魚」,「木魚」的確「篤篤的」而一成不變、永遠平和的慢慢敲下去,這正是中國文化的音律節拍,任憑國學家和遺少們湊成了幾大堆光彩奪目的形容詞、修飾語美化之,都不如這一個詞來得准確恰當、惟妙惟肖:木魚。

24.《吳江船》

年輕學生的人格、心理和行為被過分的簡化和美化了,詩意豈能以篡改自然的人性為依託來書寫?男生們正處於青春發育期,又是在一個極端禁慾的年代裡,對異性朦朧的好感、壓抑的沖動甚至隱蔽的慾念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何必畫蛇添足非要「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刻意敘述說他們「毫無邪念」的睜大雙眼?而什麼又是作者所謂的「邪念」呢?多道學的「邪」字啊!之後男生們在女宿舍門口挖「友誼井」,分明就是性本能的一次集體無意識的變相表現,是異性之間特殊的「示好」替代品,作者完全可以像韓少功在《馬橋詞典》里所做的那樣,直面率真而火熱的慾望,同時反襯出那時代扭曲人性、打壓人慾的荒謬可悲,但作者卻一面用他脫離了真實狀況的「美學」視角虛偽的勾畫著男生的「毫無邪念」,另一方面卻別有意味的寫男衛生員給那個「文革」遭難的女生「做人工呼吸」「折騰了一會毫無效果」這種惡俗情節,就像女主角洗澡的時候一定會有男配角「不小心」闖進來看到的情節一樣惡俗老套,更荒誕的,明明只是要「給心臟注射強心針」,而之後的描寫卻竟然是「她的衣杉被撕開了,赤裸裸的仰卧在岸草之間。月光把她照得渾身銀白,她真正成了太湖的女兒」一個年輕女孩在瘋狂的世界裡所遭受的巨大悲劇和生命劫難就在這種充滿了意淫目光的「唯美」視野中被消解干凈,最後只剩了宋朝詞人寫給小紅姑娘坐船遠去的詩在回盪,你儂我儂,屍體的死味和悲慟被徹底斷送和遺忘。。。。。這難道就是作者對待「文革」活生生慘烈災難的態度?!

25.《信客》

僅靠一個「信」字謀生,為一件極小的「失信事件」而被徹底放逐、拋棄,服務鄉里大半輩子的老信客就這樣輕易的被推到命運的深淵,鄉民的不寬容成為理所當然的事,在對「信」字的極端功利化的索取中,信客作為「人」自身的尊嚴、權利已經被淡化漠視了,落後的農耕文明和宗法社會伴隨著信客高強度的生存壓力,最後年輕信客的「成功」不過來自於一個近乎傳奇的事件,而老信客悲慘的身影卻蜷縮在無人關注的角落裡瑟瑟發抖。信客彷彿是被「崇高化」了的,但正如中國無數的「貞女節婦」無數的牌坊一樣,本質上是對人性的歪曲、異化、踐踏,鮮活的個體生命在「道德」的虛幌下被壓扁成一個個供人膜拜的符號,中國封建時代形成的這種非超越性的「信」觀念,決不能照搬、移植進現當代社會來,封建道德建立在非人道非理性非超驗信仰的歷史中,其充滿局限性的偽善不言自明。中國人喜歡「大團圓」「大圓滿」的結果,本文也不例外,在文尾喜氣洋洋的氛圍中,我卻分明感受到了寒意逼人的顫栗。

26.《酒公墓》

在客上教英文we all love chairman mao ,這是一個飽蘸了政治嚴肅和政治迷狂的例句,love在這里早已失卻了它本有的真義,「偉大領袖」取代了上帝坐上了神的寶座供他的子民love,love只屬於領袖一個人,一個人中的領袖剝奪了幾億子民自由love的權利,love像一個被化肥催生被空氣鼓脹被毒品興奮了的劣質種子,干癟蒼白,浸不得半點兒油腥,以至於當酒公在黑板上很自然的寫下「愛是人的生命」時,全班竟然會大笑,而女生則紅臉低頭。一個羞於把愛同生命聯系在一起的年代,我們還指望它能夠不醞釀製造出駭人聽聞的黑暗來嗎?

27.《老屋窗口》

老屋只屬於作者個人,何必要自命不凡的加諸自負的渲染呢?作者太愛慕虛榮了,此文可與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集做對比,魯迅的懷舊散文從來沒有這些自命不凡的虛飾之筆,先生所寫的乃是切切實實的人和人生,卻不是名和聲名。余文實在相形見拙,品低一等。

28.《廢墟》

並非所有的廢墟都能體現「悲劇精神」,也並非所有的悲劇都講化為廢墟。廢墟是一種常態,廢墟中走出的人才值得關注。

29.《夜雨詩意》

夜雨未必與安逸水火不容,安逸在夜雨中顧影自憐,自哀自嘆,於詩意中逍遙自適,甘願被夜雨包圍、吞噬,再無沖出的生命力和慾望,夜雨也便完成了摧毀行旅者前進的目的。

30.《筆墨祭》

一個「祭」字,保守的心態流露筆間,筆墨書法是文化藝術的載體,也有情感融入,但筆墨何嘗不在千年裡時時更新著內容?拒絕更新就等於自毀生命的延續。

31.《藏書憂》

藏書之「憂」實則出於讀書人對「物化」了的知識的吝嗇與自負上,文人相輕也相妒,慢條斯理、徐徐道來自己的藏書之富之精之珍貴,那種文人式的自得與虛榮表露無遺,這本也是人之常情,文人並非格外的鄙棄錢財,出手大方,當他像孔已己似的窮得排出幾文銅錢買酒吃時便也一樣要灰頭土臉,最多不過吟幾句「君子固窮」的聖言以備精神上對自我「文化優越」的文人身份製造幾分超乎眾群的幻覺,聊作麻醉而已。所以文人的愛藏書,我認為無須上升到很「崇高」的境界位置,藏書的確一定程度的體現出藏書人特異的精神世界、治學面貌甚至是性情格調,但也僅此而已。文人仍需將自身回歸到平常心態中去,這是我的觀點。

32.《臘梅》

臘梅大約真的可以給人啟迪、激勵的情感萌發罷,也只有人才可存有這認識,或者耳耳相傳,便給了某自然界之植物以特定的性格或象徵,所以後人一定要從臘梅中看出生命力的堅韌、頑強的這面來,卻見不到萬物的復雜性和生命中許多悖論。臘梅固然可以禦寒,但未知是否也能御熱呢?

33.《家住龍華》

禪味在歷史的敘述和古老廟堂式建築的煙塵中愈發顯得泛黃脆軟,凝固成衰朽的氣色浸透在文人懷舊和超然自適的情感頹廢中,家住龍華的人有很多,到頭來,雲在天空水在瓶,縱使老僧裁得布匹幾十,喝破了柏樹子的佛性有無,亦不過是家住龍華而已矣。

34.《三十年的重量》

曾經仰慕以為高大而偉岸的長輩老師若干年後卻被自己帶著施捨般可疑的悲憫目光俯視,並且變現成了貌似感慨命運無常卻實則是在某種自得的深隱心理驅動下揣摩掂量著別人的暗瘡,虛弱的喟嘆聲掩飾不住欲在對比中滿足虛榮的潛意識。

曾經的「仰慕」是否真的僅僅是仰慕而非「出乎意料」的獲獎後產生的虛榮心與感激提拔心理的結合品?一個孩子他對那位他之前從不知曉但現在卻號稱「仰慕」「崇拜」的老師能了解多少?倘若沒有光燦燦的獎,會有這一系列的情感與心理的化學反應、物理變動嗎?曾經的影子其實是假的,那些溢美之辭同樣建築在自我膨脹的幻象里,然而幾十年後的身影就「真實」了嗎?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為對於一個把無論是人是物,是山水亦或事件,都拿來為我所用、為我服務、為我注腳的作者來說,這世界何勞庄禪般若的消解?本來就從未存在過深究真實的誠意。

35.《漂泊者們》

漂泊者是否都如垂死者拚命抓牢救命稻草一般顧念著早已離去遠逝的精神故鄉?漂泊者又如何確信自己的旅程不再是新生的行腳而重返故鄉會不讓自己陷入更深刻的失望乃至絕望?漂泊,是出於無奈的選擇還是意志堅強憑著信心開始的?希望不是因為有可料定和可見得著的目標才出現的,希望是在前程一片虛無中才迸射出的心地之光,於無所希望的希望中行路,才真得救。中國的老人大都沉浸在用舊袋裝新酒的雙重麻醉和快慰中不願睜眼,結果酒與袋都得不著,他們老了,死了,就是一堆供人憑吊、抒情的朽骨,他們永遠也無法體驗《老人與海》中那個生命如基督般始終豎起、堅忍、熾烈、無法擊敗的老人的魂靈,他的信念帶著他伸開雙臂擁抱一切困境,慢慢走向新的精神彼岸,他死時,是一種救贖式的涅盤。

36.《華語情結》

語言是文化強有力的載體,人類文明正屬於語言性的存在,但人言異於神言(word),人言存在的有限性、欠缺性、虛假性被一次次證明,或者不證自明。人言不應該被過分迷戀、執著和沉陷,運用它並超越它,而不是戴著所謂「母語」的鐐銬跳舞,應不為其所累所操控,才是現在文化人的使命和人言發展的方向。華語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古老民族接受西方文明的腳步,過去是表現為白話文同文言文的空間爭奪,現下卻呈現出更趨復雜、深刻的民族性文化心理的彷徨、掙扎與整合之中。

37.《這里真安靜》

文章寫到最後,也僅剩「安靜」而已。「軍人、妓女、文人」這個模式被拔高起來賦予莫名其妙的涵義,人全都成了符號,包括那個被作者濃墨強調渲染的日本文人。文人格外重要,僅僅因為是「文人」?歷史的悲慘歷程最終走向的是碑文的安靜,草木的安靜,一切重返自然的安靜,當懦弱者不肯直面個體生命的深重罪苦和百病纏身的靈魂時,他就會一廂情願的閉上自己的雙眼然後說:安靜罷,一切都回歸清凈了。無聲而黑暗的東方就是這樣在麻木的自醉中失掉了曠野里為拯救的光吶喊的嘴巴。

苦旅,便如是安靜的化為恆久的無味和無聊。。。。。

『叄』 小說朗讀器!求!!!!!

很多閱讀軟體,你點開,然後他會有朗讀選項。你點選,如果你沒有朗讀器,他就會出來窗口,會有幾個朗讀器讓你選擇,你點想要選的,如果你的手機有網路或者wife.就會自動下載了。

『肆』 穿越小說,女主叫木瑾兒男主是個王爺,女主某次還朗誦了明月幾時有那

小說名叫 極品王妃玩古代

『伍』 好聽的有聲小說推薦

1小說情節不算太差
2播音聽著不惡心。
集合這兩點的,其實很難。不是作品好沒人播講,就是爛小說一堆人堆在一起講,,,所以我一般都側重於第二點。

修真世界 大灰狼
通天之路 劉忙(前期劉忙的女生有點大舌頭,忍忍聽聽 後期好點。講的還是不錯的)
全能煉金師 大灰狼(其實大灰狼講的真不錯,可惜他的作品本身質量都太差。。看他微博貌似他本人也很鬧心,但是誰給錢,讓播啥 他就的播啥。我推薦這2本 從作品本身來說,也是中等水平,能湊合聽)
青雪的作品(講的很認真 配樂做的也不錯,可我就是不愛聽鬼怪類小說,但口碑不錯。所以推薦一下)

總的來說 我心裏面
一等的播音 大灰狼 劉忙 一來 刺兒(聲音好聽 但播講作品 我都不咋喜歡 聽的少) 絲縷綿音(可惜她播講都都是女孩子主角 我很少聽)青雪

二等的播音 何其 原野(講的很好 像播評書 但播都是一些爛小說,都是中等水準都達不到的小說 沒辦法 聽不了) 微笑的蘋果 大斌 屁屁球(講的很好 之所以放在二等 完全個人原因 對他聲音敏感。。。) 晨誦無聲(詐一聽聲音好聽 可惜越聽越覺得毫無感情代入。。) 張二狗(作品少,就2個,其中一個還是唐家三少的。。。囧!)

三等的就算了 說了沒意義 我說的上面的播音 你都可以聽聽 搜作者 聽他們作品 應該能找到你想要的 上面人的作品 我基本都聽過。。

『陸』 求適合朗誦的小說片段

鬼吹燈上關於那個年代紅衛兵的詩,很有激情。

『柒』 古代言情小說但願人長久――麥子閱讀

但願人長久那裡有免費看的

『捌』 適合朗誦的文學作品片段

舒婷的致橡樹 戴望舒的雨巷 這些都可以 。如果選古文的話 什麼愛蓮者說啊 岳陽樓記啊 赤壁賦啊 這類的名篇都可以。還有高爾基的海燕啊 茅盾的白楊禮贊啦 朱自清的背影啦 都可以朗誦
我個人經驗是你要看你擅長那個類型的 激昂型的還是柔美型的 深情型的還是歌頌型的 清淡雋永的還是鋪排陳述型的。找到了定位 自然就容易了

熱點內容
蔡駿校園推理小說 發布:2025-02-06 18:04:16 瀏覽:710
男主是醫生的現代小說有肉百度雲 發布:2025-02-06 18:03:37 瀏覽:317
喜劇推理古代小說 發布:2025-02-06 17:47:17 瀏覽:183
番茄小說自動閱讀軟體 發布:2025-02-06 17:32:16 瀏覽:268
馬伯庸聽書 發布:2025-02-06 17:15:03 瀏覽:964
校園小說女主安靜膽小的 發布:2025-02-06 17:06:36 瀏覽:535
完本的水滸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6 17:03:27 瀏覽:784
另類小說女友調教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2-06 16:54:43 瀏覽:313
有沒有玄幻小說主角主宰天下 發布:2025-02-06 16:54:29 瀏覽:910
那個言情小說作者寫的比較肉 發布:2025-02-06 16:54:28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