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歌網路小說
1.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滄浪江的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纓。滄浪江的水渾濁啊,可以洗我的腳。
這是先秦時期《孺子歌》的詩句。正確解讀應該是「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語出《漢書新注》)」這也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另一種說法。
這首歌說:人根據水的清濁來決定自己的態度和行動,清的時候洗冠纓,濁的時候洗腳。就生活實際而言,水濁自然不便洗冠纓,但清水洗腳,也應更好,腳雖賤,不至於沒有在清水中洗一下的資格。所以,這首歌乃是表現著一種人生的哲理。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系的,這首詩中提到「水」,提到「我」,提到水的「清濁」變化,它正是揭示了某種關系。由於其語言的質朴和含蓄,人們可以從不同方面來理解。這里首先讓人想到的是人同社會、同周圍環境的關系問題。
《楚辭·漁父》中寫屈原在「眾人皆醉」的情況下「獨醒」,「眾人皆濁」的情況下「獨清」,因而遭到放逐。漁父是一個隱者,對事物抱著無可無不可的態度,所謂「不凝滯於物而與世推移」。所以他勸屈原隨波逐流,屈原不聽,他便唱著這首歌鼓枻而去。
漁父是將世事喻為「水」,水之清濁人不能制,但人可以根據水的清濁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是無可奈何的。如果從人同自然的關繫上說,掌握規律,為我所用,這是對的。
2. 楚辭的作者是誰
《楚辭》的作者是屈原。
楚辭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並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編輯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原收戰國楚人屈原 、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辭賦共十六篇。後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以其運用楚地(註:即今湖南、湖北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產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對後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
《楚辭》經歷了屈原的作品始創、屈後仿作、漢初搜集、至劉向輯錄等歷程,成書時間應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間。劉向《楚辭》原書早亡,後人只能間接通過被認為保留最完整的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原書亦佚)、宋洪興祖《楚辭補注》(《楚辭章句》的補充)追溯、揣測原貌。
(2)滄浪歌網路小說擴展閱讀:
《楚辭》對整個中國文化系統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特別是文學方面,它開創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詩篇,因此後世稱此種文體為「楚辭體」、騷體。而四大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像和神奇的意境之中。風調激楚,是屈原楚辭風格。
屈原由於受霄小的排擠陷害,使曾經對他十分信任並依靠他變法圖強的楚懷王,對他產生懷疑以至疏遠放逐;楚襄王當政後,更為昏庸,朝政日益腐敗,楚國面臨亡國的危機,而對屈原這樣的愛國志士迫害有加。
3. 滄浪歌txt全集下載
滄浪歌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滄浪歌
作者:竺葛卓靈
寫在北海之濱
更新時間2006-11-10 14:53:00 字數:2338
轉眼間,在此世間活了二十幾年。
工作後,想寫個社會題材的故事。此前在學校搞過一部,感覺很糟糕。
那年中秋節,丁先生自京城來青島。下午,陪他在濱海木棧道上散步,把動筆的想法告訴了他。他問我寫哪方面的。我說,一時說不清楚,題目倒想好了,叫「滄浪歌」。他說,那你就寫吧。可真決定寫也不容易,我的家不在青島,我只是一個打工者。我白天工作,有時加班加到凌晨,有時禮拜天也不休息。甚至,一個月都不休息一天。我的工作,想必很多人都體會過,是些費心活。往往一陣子下來,搞得人身心俱累。一旦下班早點,或終於正常歇禮拜,讀點書,構思這個小說,就算是莫大的享受。
這個小說就這樣來的。不能埋怨工作,它保證了謀生,讓我接觸了很多。而且,是它容納了我偶然而又不自覺的靈魂,如果還有的話,風似的靈魂。飄來飄往,多餘的。
我很早參加的工作,昏天昏地好幾年了。去年陰歷四月十七那天,暫時辭掉某公司策劃總監後,我就搬進了嶗山。在個清靜的小山村旁,我租了山腳下花圃中的房子,一邊幫人家照看花,一邊寫這個小說。
我買了煤氣灶,收拾好鍋碗瓢盆,開始了近三個月的山中生活。我喜歡這個地方,更喜歡守著若大一個花圃。我把潔白的茶花,擺在窗檯上。把從山上採的野蝴蝶蘭,栽到閑花盆裡,也擺放在窗前。白天,山中的蟬鳴和布穀鳥叫,成了我午間小睡……
4. 對某一文學成就的簡介報告,走過路過一定要看過啊!!!!!!!!!!!!!!!!!!
真是不容易呀!
比如說:宋詞
代表人物:蘇東坡
代表作品:《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還有一些「懷思子由」為主題的詩詞等等。
蘇軾的風格:豪放派的創始人,豐富的比喻以及「博喻」,貼切形象的散文風、以及聯系實際的風格。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又一大類的文學體裁。詞人們通過相應的格式填寫富有詩意的詞句,可以誦讀也可以吟唱,而通常是通過唱的形式表達出來的。
宋代的詞與唐代的詩,經常相提並論,它們都是代表一個時代的文藝形式。從發展來看,可以認為詞是來源於詩的。「詞」,就是歌詞,古代又稱「曲子詞」,它是用來唱的。要唱,除了要有歌詞外,還要有曲子,即樂譜。曲子的名稱就是「詞牌」,例如《菩薩蠻》、《沁園春》等,就是曲子名。人們按照「詞牌」,即按照曲子的要求寫歌詞,就是所謂的倚聲填詞了。早在隋唐時代,人們已經將當時流行的詩歌配上曲子歌唱,或者專門寫詩作為配樂歌唱的歌詞。開始,這些配樂的詩都是五言或七言,唱起來不免單調,於是經常由唱歌的樂師們增減一些字數或重復唱某些段落,使歌聲富於變化。時間長了,人們在寫作歌詞時,便有意按照曲子的要求,寫一些句子長短不同的詩,這就是「詞」。我國古典文學中的詞,就是這樣誕生的。由於一首詞中句子有長有短,因此詞又名「長短句」。從晚唐時起,詞與詩同時發展。到了宋代,詩雖然也有所發展,但這種文學形式畢竟有它的限制,如必須是五言或七言,而詞的長短句形式,用字不避俚俗,使創作者有較多的自由;同時,詞比詩更富於音樂性和節奏,更適於吟唱。另一重要方面是,詞是新開拓的一個文學領域,使作者有更廣闊的馳騁餘地,所有這些,使詞在宋代迅速發展,達到了極盛的地步。由於種種原因,詞所配的樂譜在南宋以後失傳了。這樣,流傳到現在的唐宋詞,
宋詞的歷史地位:
是中國古文學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宋詞是中國古文學的思想精華,也是我們不能不傳承與發揚的傳統文化;在宋朝及宋以後也是科舉考試必須考的內容項目;是宋及宋之後中國士大夫階層、知識分子階層的重要精神食糧;是後繼文學發展的一大推動力量。
5.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滄浪之水清啊,可以洗我帽子上的紅纓,滄浪之水濁啊,不也可以擺我的泥腳嗎?
滄浪之水是比喻天下的整體局勢。「水清」是比喻太平盛世,「水濁」是比喻動亂之時。
纓是帽子上的纓絡,指代帽子。古代男子的帽子是地位的象徵,所以「濯我纓」當然就是比喻做官封爵,參與政事。而與之相對的,「濯我足」就是指保全自身,不問世事。
整句話的意思是,當水清澈的時候,就用來洗帽子,洗衣服。當水渾濁的時候,就只能用來洗腳。這是生活的常識,也是做人處事的道理。
天下安定的時候,人們就可以大膽的施展才華,有所作為。但是天下動亂的時候,人們就應該韜光養晦,不能盲目出風頭。
「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語出《漢書新注》)這也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另一種說法。
6.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濁我足.什麼意思
意思是: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
出自戰國屈原《漁父》,原文選段: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譯文: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污染呢?我寧願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魚腹中。怎麼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
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唱道:「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6)滄浪歌網路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漁父》的寫作背景,按司馬遷本傳和東漢文學家王逸的說法,大約是在楚頃襄王執政時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擊,個人和楚國面臨著厄運的情況下,詩人心情憂憤苦悶,來到汨羅江畔,邊行邊吟而成的。
賞析:
全文的最後一部分,筆墨集中在漁父一人身上。聽了屈原的再次回答,漁父「莞爾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滄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
這部分對漁父的描寫十分傳神。屈原不聽他的忠告,他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以隱者的超然姿態心平氣和地與屈原分道揚鑣。
他唱的歌,後人稱之為《漁父歌》(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第八十三卷將此歌作為《漁父歌》的「古辭」收入),也稱《滄浪歌》或《孺子歌》。
歌詞以「水清」與「水濁」比喻世道的清明與黑暗。所謂水清可以洗帽纓、水濁可以洗腳,大意仍然是上文「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的意思,這是漁父和光同塵的處世哲學的一種較為形象化的說法。
7. 無人與我立黃昏詩句完整內容是什麼
原文:「閑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出自清朝人沈復的《浮生六記》。而「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是《浮生六記》的讀後感。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形容非常孤獨的一個人,沒有伴侶,沒有感情寄託,表達獨自孤身一人的蕭瑟。
意思是:黃昏時沒人和我相伴,沒人問我粥是否溫熱。
出自:此句出自微博名為陌緒看過清朝人沈復《浮生六記》後有感而發填下《寄芸》一詞中的句子附詞。
創作背景: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
唐代中期,為紀念屈原,沔陽先賢們在張溝建了滄浪館,滄浪館位於張溝鎮通州河北面,現張溝影劇院旁。曾為宗教活動場所。陳友諒曾在此設過武館,張難先曾在此教學。大革命時期,鄧赤中在此設平民夜校。賀龍率領紅二軍團攻打仙桃時曾在這里駐扎。總之滄浪館是一個歷史底蘊較為深厚的名勝。
滄浪歌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目前在當代文學作品中,有兩部長篇小說傳承了滄浪歌的哲學理蘊,一部是竺葛卓靈的網路長篇小說《滄浪歌》,一部是作家閻真的官場小說《滄浪之水》,是滄浪歌在當代生活中的新唱。
最後這一部分,不見於《史記》屈原本傳中。從全篇結構來說,這一部分卻是不可或缺的:它進一步渲染了漁父的形象;漁父無言而別、唱歌遠去的結尾,也使全文獲得了悠遠的情韻。不少研究者認為《漁父》這篇作品是歌頌屈原的。
8. 滄浪歌txt全集下載
滄浪歌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轉眼間,在此世間活了二十幾年。
工作後,想寫個社會題材的故事。此前在學校搞過一部,感覺很糟糕。
那年中秋節,丁先生自京城來青島。下午,陪他在濱海木棧道上散步,把動筆的想法告訴了他。他問我寫哪方面的。我說,一時說不清楚,題目倒想好了,叫「滄浪歌」。他說,那你就寫吧。可真決定寫也不容易,我的家不在青島,我只是一個打工者。我白天工作,有時加班加到凌晨,有時禮拜天也不休息。甚至,一個月都不休息一天。我的工作,想必很多人都體會過,是些費心活。往往一陣子下來,搞得人身心俱累。一旦下班早點,或終於正常歇禮拜,讀點書,構思這個小說,就算是莫大的享受。
這個小說就這樣來的。不能埋怨工作,它保證了謀生,讓我接觸了很多。而且,是它容納了我偶然而又不自覺的靈魂,如果還有的話,風似的靈魂。飄來飄往,多餘的。
我很早參加的工作,昏天昏地好幾年了。去年陰歷四月十七那天,暫時辭掉某公司策劃總監後,我就搬進了嶗山。在個清靜的……
確認後請採納
9.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黃昏時沒人和我相伴,沒人問我粥是否溫熱。
出自:此句出自微博名為陌緒看過清朝人沈復《浮生六記》後有感而發填下《寄芸》一詞中的句子附詞 。
原文:「閑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出自清朝人沈復的《浮生六記》。而「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是《浮生六記》的讀後感。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形容非常孤獨的一個人,沒有伴侶,沒有感情寄託,表達獨自孤身一人的蕭瑟。
(9)滄浪歌網路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
唐代中期,為紀念屈原,沔陽先賢們在張溝建了滄浪館,滄浪館位於張溝鎮通州河北面,現張溝影劇院旁。曾為宗教活動場所。陳友諒曾在此設過武館,張難先曾在此教學。大革命時期,鄧赤中在此設平民夜校。賀龍率領紅二軍團攻打仙桃時曾在這里駐扎。總之滄浪館是一個歷史底蘊較為深厚的名勝.
滄浪歌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目前在當代文學作品中,有兩部長篇小說傳承了滄浪歌的哲學理蘊,一部是竺葛卓靈的網路長篇小說《滄浪歌》,一部是作家閻真的官場小說《滄浪之水》,是滄浪歌在當代生活中的新唱。
最後這一部分,不見於《史記》屈原本傳中。從全篇結構來說,這一部分卻是不可或缺的:它進一步渲染了漁父的形象;漁父無言而別、唱歌遠去的結尾,也使全文獲得了悠遠的情韻。不少研究者認為《漁父》這篇作品是歌頌屈原的。
10. 滄浪的寓意
江河的一種比較文雅的說法。也常有以滄浪為江湖,即人的社會的比喻。
司馬遷 《史記》中 《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滄浪歌早在春秋時期已經傳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在楚地流傳久遠的《孺子歌》不是屈原首創,也不是「漁父」首創。
滄浪歌:
「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
《滄浪歌》並不單單是「勸人出世避禍,獨善其身」的,而是強調人不僅要剛直進取,也要有豁達的心胸。
屈原認為「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而滄浪歌卻說:「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這是「蓮出污泥而不染」的另一種說法,就是說白者自白是不會被玷污的,(屈原)你沒必要以死來表示自己的清白高潔,(既然你無力改變「舉世皆濁」的世態)你應該豁然地面對這種世態。
而滄浪歌的前一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則很明顯是勸人積極進取的,「水清」是喻治世,而「濯我纓」,纓指代帽子,古代男子的帽子是地位的象徵,所以「濯我纓」當然就是比喻做官了。「滄浪歌」正確解讀應該是「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語出《漢書新注》)」這也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另一種說法。
附《漁父》:
《漁父》---屈原
屈原既放,
游於江潭,
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閭大夫與?
何故而至於斯?
屈原曰:
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醉我獨醒,
是以見放。
漁父曰:
聖人不凝滯於物,
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
何不沽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
何不哺其糠而啜其醨?
何故深思高舉,
自令見放為?
屈原曰:
吾聞之,
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
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
鼓枻而去,
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復與言。
《滄浪之水》是現代的一部很好的純文學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