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代小說布料

古代小說布料

發布時間: 2022-03-26 03:01:13

A. 關於古代布料的名稱有哪些

  1. 紗,也稱素紗,由經紗紐絞而成,孔眼分布均勻。

  2. 羅,由經絲互相絞纏而成,呈現椒孔。

  3. 綾 ,表面是斜向織紋,質地輕薄。

  4. 絹 ,平紋組織,質地細膩、平整、挺括。

  5. 紡,平紋組織,經緯線無捻或弱捻,質地輕薄、柔軟。

  6. 錦,採用重組織,用多色絲線織成,絢麗多彩。

  7. 緞,緞紋組織,外觀平滑、光亮、細密。

  8. 綈 ,採用平紋組織,應用長絲作經,棉或其他紗線作緯,質地粗厚、織紋清晰。

  9. 葛 ,採用平紋組織或斜紋組織,經曲緯疏,經細緯粗,織物表面為橫向梭紋,質地厚實。

  10. 呢 ,使用較粗的經緯絲線,質地豐厚,有毛感的絲織物 。

  11. 絨 ,採用起絨組織,表面呈現絨毛或絨圈的絲織物。

  12. 綢 ,採用平紋組織,經緯交錯緊密。

  13. 綃 ,採用平紋或假紗組織,質地輕薄,呈現透孔的絲織物。

  14. 縐 ,應用經緯加強捻等工藝,有彈性,抗縐。

絲綢是用蠶絲編制而成的紡織品。絲綢著名的光澤外表來自於蠶絲三棱鏡般的纖維結構,這令布料能夠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並將光線散射出去。在中國,絲綢一詞也指代人造的、具有與天然絲綢一樣光澤的紡織品。絲綢質地輕薄、柔軟,是強度最高的天然纖維之一。一旦受潮,就會失去20%的強度。其彈性也偏弱,倘若已稍作拉長,下次就無法再拉伸。暴露在太陽光下,韌性也會降低,並且會變色發黃。一般而言,絲綢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和氨基酸,後者比例達50%。一旦弄臟會受到昆蟲滋擾。絲綢是不良導電體,易受靜電吸附,但也能在冬天產生保暖功效。絲綢染色性良好,也容易變色,容易留下汗漬且其對水敏感,因此一般家庭難以清洗。

各種不同的布 從左至右為:平織棉、絲絨布、棉布、印花棉布、毛氈布、緞布、綢布、麻布、聚酯棉

B. 寫小說要用,古代很普通的布匹要多少錢還有古代的牙婆賣男人嗎求告知。

一匹布有多長, 說法有很多,有十丈說,一匹布是33米左右,有4丈說,一匹是12-13米,4丈說比較靠譜些。

價格上來說,男耕女織的社會中,女人在操持家務帶孩子之餘,一個月能夠紡0.5-1.5匹布,但是女人的收入僅僅是彌補,低於男人做工或者耕種,即估計一匹布的價格,無法買到一家人一個月所需的糧食。

按照一家四口計算,由於古人油水少,估計一個月需要60+40+40+30=170斤糧食,即一匹布的價值不會高於一石糧食。

如果寫架空小說,將布匹價格設置為略低於一石糧食,是可行的。需要注意,麻布、棉布、絲綢是不同的。

人牙子是否賣男人?當然賣!古代無論男女,都有賣身為奴的。

不過你說牙婆,我猜測有一個可能,即為了維護奴隸權利(不可笑,中國各朝都很注重維護奴僕權益,奴僕擁有遠遠高於牛馬的權益),將男奴女奴分開,男性的人牙子不容許販賣女奴,只有女性的牙婆才能販賣女奴。在這種情況下,牙婆是無法賣男人的。

看到樓主寫小說這么認真,非常高興,希望能夠知道樓主是在哪裡發表的,如果是創世或者起點,只要樓主寫的有足夠合理性,我願意訂閱。

C. 中國古代的衣服大多用哪些布料的

很多的主要含纖維和棉吧
麻:
是一種植物纖維,被譽為涼爽高貴的纖維,它吸濕性好,放濕也快,不易產生靜電熱傳導大,迅速散熱,穿著涼爽,出汗後不貼身,較耐水洗,耐熱性好。
桑蠶絲:
天然的動物蛋白質纖維,光滑柔軟,富有光澤,有冬暖夏涼的感覺,磨擦時有獨特的「絲鳴「現象,有很好的延伸性,較好的耐熱性,不耐鹽水浸蝕,不宜用含氯漂白劑或洗滌劑處理。
粘膠:
以木材、棉短絨、蘆葦等含天然纖維素的材料化學材料加工而成,也常稱人造綿,具有天然纖維的基本性能,染色性能好,牢度好,織物柔軟,比重大,懸垂好,吸濕性好,穿著涼爽,不易產靜電、起毛和起球。
醋酯纖維:
由含纖維素的天然材料經化學加工而成,肯有絲綢的風格,穿著輕便舒適,有良好的彈性和彈性回復性能,不宜水洗,色牢度差。
滌綸:
屬於聚酯纖維,具有優良的彈性和回復性,面料挺括,不起皺,保形性好,強度高,彈性又好,經久耐穿並有優良的耐光性能,但容易產生靜電和吸塵吸濕性差。
錦綸:
為聚醯胺纖維,也是所謂的尼龍,染色性在合成纖維是較好的,穿著輕便,又有良好的防水防風性能,耐磨性高,強度彈性都很好。
丙綸:
外觀似毛戎絲或棉,有蠟狀手感和光澤,彈性和回復性一般不易起皺比重小,輕,服裝舒性好,能更快傳遞汗水使皮膚保持舒適感,強度耐磨性都比較好經久耐用,不耐高溫。
氨綸:
具有優良彈性又稱彈力纖維,也稱萊卡,彈性好,手感平滑,吸濕性小,有良好耐氣候和耐化學品性能,可機洗,耐熱性差。
維綸:
織物外觀和手感似棉布,彈性不佳,合濕性好比重和導熱系數小,穿著輕便保暖,強度耐磨性較好結實耐穿,有優良耐化學品,日光等性能。
純麻細紡:
具有細密、輕薄、挺括、滑爽風格,有較好的透氣性和舒適感。
夏布:
是中國傳統紡織品,織物顏色潔白,光澤柔和,穿著時有清汗離體、挺括涼爽的特點。
交織麻織物:
質地細密、堅牢耐用,而面潔凈,手感均比純麻織物柔軟,穿著舒適。
派力司:
是羊毛混合滌綸,表面光潔、質地輕薄、手感爽利、挺括搞皺、易洗滌易干,有良好穿著性能。
華達呢:
又名軋別丁,手感滑糯而實,質地緊密且富有彈性,布面光潔平整色光柔和自然。
啥味呢:
由混用衣料加工法不同,分毛面啥味呢、沅面啥味呢及混紡啥味呢、毛面啥味呢沅澤自然柔和,底紋隱約可見,手感不板不糙,糯而不爛,有身骨,光面啥味呢面無茸毛,紋路清晰,光潔平整無極光,手感滑而挺括。混紡啥味呢,挺括抗皺,易洗免燙,有較好服裝保形性。
薄花呢:
質地輕薄、手感滑爽、穿著舒適、挺括、吸濕好、透氣好。
松輕毛織物:
具有輕鬆柔軟、結構松、重量輕、手感柔、有彈性、透氣好的特徵,穿著舒適。

D. 古代都有哪些布料

古代布料

1、羅,由經絲互相絞纏而成,呈現椒孔。

2、錦,採用重組織,用多色絲線織成,絢麗多彩。

3、葛 ,採用平紋組織或斜紋組織,經曲緯疏,經細緯粗,織物表面為橫向梭紋,質地厚實。

4、緞,緞紋組織,外觀平滑、光亮、細密。

5、綾 ,表面是斜向織紋,質地輕薄。

6、絹 ,平紋組織,質地細膩、平整、挺括。

7、紗,也稱素紗,由經紗紐絞而成,孔眼分布均勻。

8、紡,平紋組織,經緯線無捻或弱捻,質地輕薄、柔軟。

9、綈 ,採用平紋組織,應用長絲作經,棉或其他紗線作緯,質地粗厚、織紋清晰。

10、呢 ,使用較粗的經緯絲線,質地豐厚,有毛感的絲織物 。

11、絨 ,採用起絨組織,表面呈現絨毛或絨圈的絲織物。

12、綢 ,採用平紋組織,經緯交錯緊密。

13、綃 ,採用平紋或假紗組織,質地輕薄,呈現透孔的絲織物。

14、縐 ,應用經緯加強捻等工藝,有彈性,抗縐。

(4)古代小說布料擴展閱讀

布料特性

1、棉布

是各類棉紡織品的總稱。它多用來製作時裝、休閑裝、內衣和襯衫。它的優點是輕松保暖,柔和貼身、吸濕性、透氣性甚佳。它的缺點則是易縮、易皺,外觀上不大挺括美觀,在穿著時必須時常熨燙。

2、麻布

是以大麻、亞麻、薴麻、黃麻、劍麻、蕉麻等各種麻類植物纖維製成的一種布料。一般被用來製作休閑裝、工作裝,2013年也多以其製作普通的夏裝。它的優點是強度極高、吸濕、導熱、透氣性甚佳。它的缺點則是穿著不甚舒適,外觀較為粗糙、生硬。

3、絲綢

是以蠶絲為原料紡織而成的各種絲織物的統稱。與棉布一樣,它的品種很多,個性各異。它可被用來製作各種服裝,尤其適合用來製作女士服裝。它的長處是輕薄、合身、柔軟、滑爽、透氣、色彩絢麗,富有光澤,高貴典雅,穿著舒適。它的不足則是易生折皺,容易吸身、不夠結實、褪色較快。

4、呢絨

又叫毛料,它是對用各類羊毛、羊絨織成的織物的泛稱。它通常適用以製作禮服、西裝、大衣等正規、高檔的服裝。它的優點是防皺耐磨,手感柔軟,高雅挺括,富有彈性,保暖性強。它的缺點主要是洗滌較為困難,不大適用於製作夏裝。

5、皮革

是經過鞣製而成的動物毛皮面料。它多用以製作時裝、冬裝。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革皮,即經過去毛處理的皮革。二是裘皮,即處理過的連皮帶毛的皮革。它的優點是輕盈保暖,雍容華貴。它的缺點則是價格昂貴,貯藏、護理方面要求較高,故不宜普及。

6、化纖

是化學纖維的簡稱。它是利用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製作而成的纖維的紡織品。通常它分為人工纖維與合成纖維兩大門類。它們共同的優點是色彩鮮艷、質地柔軟、懸垂挺括、滑爽舒適。它們的缺點則是耐磨性、耐熱性、吸濕性、透氣性較差,遇熱容易變形,容易產生靜電。

它雖可用以製作各類服裝,但總體檔次不高,難登大雅之堂。

7、混紡

是將天然纖維與化學纖維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紡織而成的織物,可用來製作各種服裝。它的長處,是既吸收了棉、麻、絲、毛和化纖各自的優點,所以大受歡迎。 又盡可能地避免了它們各自的缺點,而且在價值上相對較為低廉,H型和圓台型設計造型。

E. 古代布料名字

浣花錦:蜀錦品種之一,是宋代勞動人民從落花流水盪起的漣猗中受到啟發設計的花樣。

散花錦:蜀錦品種之一。又稱「雜花」或「滿花錦」。在一幅織錦上布滿不同的單色或復色紋樣,常用的紋樣有:瑞草雲鶴、如意牡丹、雲雁、百鳥朝鳳、龍爪菊,等等。

雨絲錦:蜀錦品種之一,錦面用白色和其他色彩的經線組成,色經由粗漸細,白經由細漸粗,逐步過渡,形成色白相間,有明亮對比色光的絲絲雨條,雨條上再飾以各種花紋圖案,給人以一種輕快舒適的韻律感。

織金錦:織金錦是波斯語「Nasich」的譯音。以金縷或金箔切成的金絲作緯線織制的錦。中國古代絲織物加金約始於戰國十六國時已能生產織金錦。

浮光錦:古代織錦名。

素軟緞:平經、平緯交織的生貨緞類,成品中,人造絲含75%。精練後可染色和印花,色澤鮮艷。緞面光滑如鏡,背面呈細斜紋狀。

織錦緞:織錦緞是在經面緞上起三色以上緯花的中國傳統絲織物。織錦緞是19世紀末在中國江南織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表面光亮細膩,手感豐厚,色彩絢麗悅目。

古香緞:古香緞是中國傳統的絲織物,與織錦緞齊名。花紋圖案以亭,台,樓,閣,蟲,魚,花,鳥,人物故事為主,色彩風格淳樸。

(5)古代小說布料擴展閱讀:

布料起源:

自古以來,人們用來織布的,通常只有兩種原料:一種是植物纖維,就是棉花和薴麻等,它們可以織成各種棉布和織物;另一種是動物纖維,那就是蠶絲和毛等,可以組成美麗的絲綢和呢絨。

布是嫘祖創造的。可是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下,增加了人造纖維等新的品種,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而是毫無生命力的礦物,也就是最普通的石頭。

用石頭製成玻璃纖維,再織成布,叫玻璃布。由於它具有耐高溫、耐潮濕、耐腐蝕等許多特性,因此它越來越多地在電氣、化工、航空、冶金、橡膠、機械、建築、輕工業等部門,代替原來所用的棉布和綢緞呢絨。

石頭織布也可以說是石頭制玻璃的發展,因為石頭織布首先是將砂岩和石灰石等軋碎,放到窯爐里,再加進純鹼等原料,用高溫把它們熔化成液體,然後把它拉成玻璃纖維,再紡紗織成布。



F. 古代衣料,布料的種類。稍微詳細點。

鴛鴦綺,三梭羅,翠毛錦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中國四大名綉:蘇綉、湘綉、粵綉和蜀綉。

商周(約公元前16世紀~前771年) 由商代到西周,是區分等級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確立的時期。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絲、麻。 由於紡織技術的進展,絲麻織物已佔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細織造極薄的綢子,提花幾何紋錦、綺,和絞織機的羅紗,衣料用色厚重。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前221) 春秋戰國時期織綉工藝的巨大進步,使服飾材料日益精細,品種名目日見繁多。河南襄邑的花錦,山東齊魯的冰紈、綺、縞、文綉,風行全國。

工藝的傳播,使多樣、精美的衣著服飾脫穎而出。春秋戰國時期,不僅王侯本人一身華服,從臣客卿也是足飾珠璣,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貴重。 男女的帽,更引人注目,精緻的用薄如蟬翼的輕紗,貴重的用黃金珠玉;形狀有的如覆杯上聳。

女子愛用毛皮鑲在袖口衣緣作出鋒,還有半截式露指的薄質錦綉手套,無不異常美觀。 先秦時沒有棉花,所謂'布衣'是指用麻布裁製的衣服。夏天穿的細麻布叫葛,冬裝有袍和裘。袍是穿在裡面的夾衣,內實絲綿,充填新綿的叫襺,充填舊絮的叫袍。

窮人填不起絲綿,只能填些碎麻,叫做縕袍。袍因是內衣,所以只能居家穿著,但不能作為禮服,外出時只能襯在正服裡面。短袍叫襦,也就是後來所說的襖。質地粗劣的襦叫褐。裘是皮衣,先秦時代也是主要的冬衣。

秦漢(公元前221~公元220) 這一時期的衣料較春秋戰國時期豐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發展。特別在漢代,隨著輿服制度的建立,服飾的官階等級區別也更加嚴格。秦漢服裝面料仍重錦綉。綉紋多有山雲鳥獸或藤蔓植物花樣,織錦有各種復雜的幾何菱紋,以及織有文字的通幅花紋。

(6)古代小說布料擴展閱讀:

古代衣料,布料的演變史:

中國服飾如同中國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滲透及影響而生成的。漢唐以來,尤其是近代以後,大量吸納與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來文化的優秀結晶,才得以演化成整體的所謂中國以漢族為主體的服飾文化。

新中國建立後的考古學和古人類學的成就,已經把服飾文化的源流,科學地上溯到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山頂洞人階段。在此以前更遙遠的時間,人類開始用捕獵所獲的獸皮來掩蓋保護身體和保暖。夏天則揀取樹葉遮掩陽光免受炎熱。

這標志著人類剛脫離了動物境界,原始服飾出現的雛形。而山頂洞人遺存中發現的利用縫紉加工為特徵的服飾文化。這時候的衣飾已不再是簡單的利用自然材料,而演變成合乎人類生活需要的構造,開創了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先河。

我國服飾文化的歷史源流,若從古典中尋找,總會將其歸結於三皇五帝。這個時代,從考古發掘的文化遺存對照,應該是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

這個時期內出土的實物有紡輪、骨針、綱墜等,又出土有紡織物的殘片。我國中原甘肅出土的彩陶上的陶繪,已將上衣下裳相連的形制生動而又形象地描繪出來。

G. 古代服裝的面料

我來給你做個系統的分明,因為文獻太大就不加以解釋了:
由於中國古代有嚴格的等級制度,我這里是以「通常情況下」(概括),來作為所區分的前提:
大官衣服料:絲綢、棉布、皮革、混紡。
微服出巡的時候布料(大官):棉布、絲綢、棉布、皮革、混紡、麻布。
普通老百姓衣服料:棉布、麻布、特殊區域也有穿皮革的。

附註:
大官禮儀儀式形場合的衣服料:以絲織衣料為主,並帶有特定的「款式」符號。

H. 古代服飾的顏色 和 古代布料的名字

中國古代的殷商時期開始有了文字,那時的文字絕大多數是象形字,甚至是圖畫。從甲骨文中我們可以見到衣、履、黃裳、帶、袂等反映服飾著裝的字樣。從出土的人物形象中,看到的玉佩、玉環、耳墜、項飾、笄、梳,以及絲綢、麻布和銅飾,分辨出精美的飾物和考究的衣物,但這些均為貴族所有。說明服裝與服飾體系正進一步完善。衣、裳、冠、履、帽、襪等服飾形制的不斷出現,表明人們對服裝的理解也日益提高,逐漸從單純的實用功能,向裝飾點綴方向發展,從而使古代服飾趨向完整和統一。西周時,等級制度逐步確立,周王朝設「司服」、「內司服」官職,掌管王室服飾。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國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於夏商時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戰國之交被納入禮治。王室公卿為表示尊貴威嚴,在不同禮儀場合,頂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著裳也須採用不同形式、顏色和圖案。最著名的為《尚書·益稷》所載十二章服:「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綉,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十二章紋遂成為歷代帝王上衣下裳的服章制度,一直延用到清帝遜位、袁世凱復辟稱帝。從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飾裝飾雖繁簡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國服裝的基本形制馬褂、旗袍是清代男女的典型服飾。現已成為中國的傳統服裝。馬褂是一種穿於袍服外的短衣,衣長至臍,袖僅遮肘,主要是為了便於騎馬,故稱為「馬褂」。滿人初進關時,只限於八旗士兵穿用。直到康熙雍正年間,才開始在社會上流行,並發展成單、夾、紗、皮、棉等服裝,成為男式便衣,士庶都可穿著。之後更逐漸演變為一種禮儀性的服裝,不論身份,都以馬褂套在長袍之外,顯得文雅大方。馬褂的樣式有琵琶襟、大襟、對襟三種。琵琶襟馬褂,因其右襟短缺,又叫缺襟馬褂,穿上它可以行動自如,常用作出行裝。大襟馬褂,則將衣襟開在右邊,四周用異色作為緣邊,一般作常服使用。對襟馬褂,其服色在各個時期有多種變化:初沿天青色,至乾隆中期,又尚玫瑰紫,後又推崇深絳色(人稱「福色」),到了嘉慶年間,則流行泥金及淺灰色。大袖對襟馬褂可代替外褂而作為禮服使用,顏色多用天青色,大小官員在謁客時常穿此服,因其身長袖窄,也稱作「長袖馬褂」。馬褂中有一種顏色不能隨便使用,那就是黃色。黃馬褂,是皇帝特賜的服裝。穿著這種賜服的人,主要有三類:一是隨皇帝「巡幸」的侍衛,稱為「職任褂子」;二是行圍校射時,中靶或獲獵多者,稱為「行圍褂子」;三是在治事或戰事中建有功勛者,稱為「武功褂子」,這些人還要被載入史冊。只有這種御賜的馬褂才可以隨時穿著。

I. 中國古代的衣服大多用哪些布料

麻:亞麻,黃麻,薴麻
絲制:綃、紡、縐、綢、緞、錦、絹、綾、紗、羅、綈、葛、絨、呢
棉:分平紋,斜紋,鍛紋

漢族的傳統服裝
從三皇五帝到明朝這一段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千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的服裝,每個民族都有屬於特色的民族服裝,漢服體現了漢族的民族特色。從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幾千年時間里,漢民族憑借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發展形成了具有漢民族自己獨特特色的服裝體系——漢服體系。博大精深、體系完備、悠久美麗的漢服,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一大財富,是非常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引以為自豪的。 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發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發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發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回族的傳統服裝
圓頂白帽,用白布縫制而成。帽口比帽頂略大,邊緣淺,以能戴到上耳根部為宜。一般為里、面雙層,有的在帽頂添上阿文。威寧回族中圓頂白帽,是男子服飾的標志。阿訇和阿文學生常戴,節日時則絕大部分人都戴。蓋頭和鳩尾式包頭,是威寧回族婦女穿戴中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特殊標志。蓋頭以青色、白色或淺綠色布料做成三角形狀頭巾。節日期間,部分婦女戴之。鳩尾式包頭,以青色綠帕或青布包成,發不外露,中間形狀似鳩尾,為回族婦女常扮頭飾,稻田壩一帶中老年婦女中尤為流行。
威寧北部、西南部的回族服飾,與雲南昭通、魯甸接壤,男性多包白帕而不露頭頂,或戴白帽而不折邊。阿詭的白帽頂綉阿文,上裝多為短便衣,少數穿長衫,褲腳7-9寸寬。姑娘喜戴耳墜,通常一隻墜一個銀鈴,少數一隻墜配兩個銀鈴,以輕便、秀氣為宜。不包包頭,戴綉花勒子或頂紅、綠色方巾,頭發多系獨辮。上身穿著大襟短服,腰系綉花圍腰,講顏色,求鮮艷。腳履精製綉花鞋,手戴銀鐲頭,銀戒指。婚後包鳩尾式包頭,發不外露,衣服稍長。隨著年齡的增長,色彩由鮮變素。老年婦女,頭上多包白包頭,鳩尾包頭外勒白頭巾。
西南部與會澤、宣威為毗鄰的鄉村,青壯年男子大多頭包青、藍、白布,成大套頭。身穿緊身短對襟衣,袖口細而短,幾件疊加而穿。衣扣多用膠線或布條結成,又有用古銅毫銀毫錢幣焊作紐扣者,成對成排。有的上衣,外套褂褂。褂褂用青藍布裁前,白線縫制,下沿八個衣袋相連,黑白相間,色澤分明,異常醒目。褲子為大褲腳,褲口最寬者須用解放前八幅小布縫成,腰部折成皺褶。已婚男子腰系白布挑花腰帶,帶頭有須,下拖至膝頭,行走時隨風飄動。已婚男子的腰帶,體現著女方手工針線的好孬,是評價女方的依據之一。男子多履挑花的布耳草鞋。部分青年喜用青絲帕或白布包於頭上,黑、白交叉均勻,有稜角,俗稱「喜鵲花包頭」,雙耳佩戴銀耳墜。婚後多挽髻,套髻罩,上別銀插簪,有的頭上再系一串小銀鈴,行走時,鈴聲叮當,清脆悅耳。上穿大襟短衣,常用天藍色布料,系花圍腰。下裝依上裝而配,一般以衣褲不同色彩為宜。腳穿大花鞋,多為大紅大綠的滿幫花,有的鞋頭上綴一朵紅纓。

J. 有什麼比較名貴的古代布料

1、素錦

貴州民族織錦的織造,是用土機進行手工數紗挑織,即挑經織緯和緯線起花。它分素錦和彩錦兩大類。素錦多以黑白為基調,屬通經通緯織造,如黔東南從江一帶的侗錦和丹寨的苗錦。

2、雲錦

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有「寸錦寸金」之稱,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如今只有雲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提花木機織造,這種靠人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技藝仍無法用現代機器來替代。

3、蜀錦

蜀錦有兩千年的歷史,大多以經線彩色起彩,彩條添花,經緯起花,先彩條後錦群,方形、條形、幾何骨架添花,對稱紋樣,四方連續,色調鮮艷,對比性強,是一種具有漢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多彩織錦。與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一起,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錦。

4、宋錦

宋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之一。開始於宋代末年(約公元11世紀),產品分重錦和細錦(此兩類又合稱大錦)、及匣錦、小錦。重錦質地厚重,產品主要用於宮殿、堂室內的陳設。細錦是宋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類,厚薄適中,廣泛用於服飾、裝裱。

5、壯錦

壯錦,與雲錦、蜀錦、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據傳起源於宋代,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壯錦壯文稱為mbaw laiz fax,意為天紋之頁,這種利用棉線或絲線編織而成的精美工藝品,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色彩斑斕,充滿熱烈、開朗的民族格調。

體現了壯族人民對天地的崇拜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忻城縣是廣西壯錦的起源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忻城壯錦曾經是廣西壯錦中的精品,作為貢品晉獻皇宮。

熱點內容
網路致郁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7 10:30:23 瀏覽:324
在現代有金手指類小說 發布:2025-02-07 10:23:25 瀏覽:471
經典言情小說完結宅鬥文 發布:2025-02-07 10:19:28 瀏覽:788
時嵐言琛一愛傾心免費小說 發布:2025-02-07 10:10:29 瀏覽:950
2016最好看的熱門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7 09:44:08 瀏覽:227
傭兵王在都市有聲小說 發布:2025-02-07 09:27:42 瀏覽:932
類似角色傾城言情的小說 發布:2025-02-07 09:17:36 瀏覽:535
經典穿越的小說完本推薦 發布:2025-02-07 08:59:59 瀏覽:378
校園籃球小說 發布:2025-02-07 08:39:27 瀏覽:903
古代雙性生子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7 07:35:19 瀏覽: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