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武俠小說出版社明河遠流
⑴ 武俠小說迷!!!
還是比較喜歡金庸,一套大概在600左右吧,
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於2002年11月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古龍小說比較多,大概是70部左右,不好算全套多少錢。
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比較好。
關於梁羽生我不太了解,還是在網上查一下吧,大概35部左右,「梁羽生的是廣東旅遊出版社和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⑵ 金庸有哪幾部著名的武俠小說
小說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並結集出版。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2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時代筆《天龍八部》。
其它作品
《三劍樓隨筆》(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合著)
《袁崇煥評傳》(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學術性著作,收錄在《碧血劍》中)
《三十三劍客圖》(又名《卅三劍客圖》)
《金庸散文集》
《月雲》(帶有自傳性質的短篇小說)
約兩萬篇社論,如《寧要褲子,不要核彈》、《火速!救命!——請立刻組織搶救對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來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陸未結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還有《韋小寶這小傢伙》、《一國兩制和自由人權》等諸多文學評論、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講稿。
⑶ 金庸寫的武俠小說是哪幾部
1955 以「金庸」為筆名,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連載一年,奠定武俠文學基業。
1956 《碧血劍》開始在《香港商報》連載。並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在《大公報》開辟「三劍樓隨筆」專欄。
1957 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寫《射鵰英雄傳》連載於《香港商報》。
1959 神鵰俠侶》開始在《明報》創刊號連載。《雪山飛狐》連載於《新晚報》。
1960 為《武俠與歷史》雜志撰寫《飛狐外傳》。
1961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3 為《東南亞周刊》撰寫《連城訣》。《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5 創作《俠客行》。
1967 創作《笑傲江湖》。
1969 創作、發表巔峰之作《鹿鼎記》。
1970 寫《越女劍》。開始修訂全部武俠小說作品。
1972 《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比較出名的有14部:飛(飛狐外傳)雪(雪山飛狐)連(連城訣)天(天龍八部)射(射鵰英雄傳)白(白馬嘯西風)鹿(鹿鼎記) 笑(笑傲江湖)書(書劍恩仇錄)神(神鵰俠侶 )俠(俠客行 )倚(倚天屠龍記)碧(碧血劍)鴛(鴛鴦刀)
⑷ 金庸寫過什麼書
飛——《飛狐外傳》
雪——《雪山飛狐》
連——《連城訣》
天——《天龍八部》
射——《射鵰英雄傳》
白——《白馬嘯西風》
鹿——《鹿鼎記》
笑——《笑傲江湖》
書——《書劍恩仇錄》
神——《神鵰俠侶》
俠——《俠客行》
倚——《倚天屠龍記》
碧——《碧血劍》
鴛——《鴛鴦刀》
還有一本《越女劍》。
前面的是復制的 下面我來自己寫
比較著名的<天龍八部><射鵰><鹿鼎><笑傲><神鵰><倚天>
而<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一系列 被電視排成了垃圾
<書劍>是他第一部成名小說 還不錯 充滿了豪氣 而後邊和香香公主的故事挺感人的
<天龍>上金老小說的顛峰 <鹿鼎>比較奇特
<白馬>是悲劇 很憂傷 主角是個女孩叫李文秀
<俠客>讀完有種意尤未盡之感
《鴛鴦刀》很短 但很有哲理
<射鵰三部曲>不必說 誰都了解
《越女劍>講春秋時期勾賤手下的大將范?和西施以及青竹女的事 還不錯 呵呵
《連城訣》很尖銳得揭露了人心的丑惡本質
《碧血劍》講的是宋朝名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的奇歷
還牽涉到了李闖王 李岩 吳三桂等歷史人物為以後的
《鹿鼎記》劇情打下基礎
好了嗎?我想到哪就寫到哪,沒甚莫順序.呵呵
就此結束
⑸ 金庸14部武俠小說是那些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韋小寶七個老婆:沐劍屏、方怡、建寧公主、曾柔、蘇荃、雙兒、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記》外,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時代筆《天龍八部》。
⑹ 金庸寫的書都有那些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並結集出版。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2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時代筆《天龍八部》。 其它作品 《三劍樓隨筆》 《袁崇煥評傳》(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學術性著作,收錄在《碧血劍》中)
⑺ 金庸老先生寫的書都有哪些的啊
說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並結集出版。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2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題外話: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時代筆《天龍八部》。
其它作品
《三劍樓隨筆》
《袁崇煥評傳》(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學術性著作,收錄在《碧血劍》中)